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共5则)

时间:2019-05-15 01:5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第一篇: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文峰九义校九年级一班数学教学计划

倪天海

一、指导思想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去说去做,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九年级 1班,共有学生34 人。基础较好的同学有李勇富、何涛、张涛、何雪、屈卓等人;基础较差的同学有谢成、庾映月、杨馨茹 等同学。学生到九年级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四、教材分析

调整后第五册的主要变化

第5册中,“二次根式”与“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二次根式” 原是第4册章数的开方的一节,现单独成为一章,其内容更为完整合适。

“一元二次方程”是原有内容,基本保留,略作修改,更为完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有“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两章。

“图形的相似” 原为第4册,现后移,作为全等三角形的拓展,增加中位线一节,适当加强理性的数学逻辑推理成分,更好地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解直角三角形”为原第4册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后两节,探索边角关系,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一章,属于概率范畴。将原第5册的概率的含义与预测和第3册模拟实验的内容合为一章,基于概率的频率意义,引入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分析意义和简单的预测公式。主题突出,线条鲜明,那样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就更为集中。第5册 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

第22章“二次根式”-----------------8课时

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14课时 第24章“图形的相似”--------------14课时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12课时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14课时 课题学习-------------------------4课时

各章分析

第22章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基本性质。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并会用来化简二次根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

4.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5.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进行化简。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8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2.1 二次根式-----------------2课时 §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3课时 §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课时 复习----------------------------2课时 §22.1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是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引入的,重点在于理解二次根式的数学形式; 2.让学生自主探索,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计算与观察,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质。§22.2 二次根式乘除法

1.让学生通过试一试、思考、说理、概括归纳的学习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 2.本节涉及根式化简所需的三个基本依据,应让学生认真理解,学会运用; 3.适时运用计算器,重视计算器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中的作用.§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是类比整式加减法中的合并同类项得到的,教学中可适当复习回顾原有知识;

2.让学生再次通过试一试、思考、概括、归纳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 3.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描述性的,应让学生结合实例理解认识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中,根式的化简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可适时强调根式化简的基本方法.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联系一次方程、方程组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经历对一元二次方程各种解法的探索、归纳,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体会数学学习中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3.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进行估算和检验.4.能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和解释所得的结果。

5.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建模过程,获得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观.6.结合实践与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3.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7课时 §23.3 实践与探索------------3-4课时 复习---------------------------2课时 §23.1 一元二次方程

1.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 对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知识学习的延 续和深化,因此应

注意和原有知识的类比与 联系.2.方程是描写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2.教学中需注重加深对于类比与转化思想的认识和应用,及时对于探索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和归纳,培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按照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循序渐进,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价值的应用问题。§23.3 实践与探索

尽力创设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应用不同的解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逐步养成主动探究和应用的习惯。

第24章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认识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

2.探索并确认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面积比的关系.3.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黄金分割.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探索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即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周长、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7.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关应用。

8.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10.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4.1 相似的图形-----------------1课时

§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2课时

§24.3 相似三角形-----------------4课时

§24.4 中位线---------------------2课时

§24.5 画相似图形-----------------1课时

§24.6 图形与坐标-----------------2课时

复习------------------------------2课时 §24.1 相似的图形

1.本节是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概念.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相似图形,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从而理解相似的概念.2.由于一开始学生对于相似只具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所作的判断或画图都只能从直观层面进行。3.本章主要研究相似多边形和三角形,所以本节中所举例子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形相似的例子,对于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感受,不必过多的展开.4.教材P.43中的“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直觉画出与原四边形相似的图形,是为了后面探索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埋下伏笔.§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

1.线段比、成比例线段等基本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处理相似图形问题的基础,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2.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因此与长度单位的选择无关,但一定要选定同样的长度单位。3.通过“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相似地图中对应线段长度的关系,猜想其中存在的数学关系。4.让学生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总结判定两个多边形是否是相似多边形的方法。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整个探索过程。§24.3 相似三角形

1.P.54中的“做一做”,采用了合情推理的方式,通过测量和推理来让学生获得结论.2.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材是从角再到边,即从三个角、两个角、一个角到两条边一个角,然后再到三条边, 这样的顺序比较自然,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24.4 中位线

1.教学中应重视让学生通过探索、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理解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概念与性质。

2.理解认识三角形的重心和物理上的重心的一致性。3.梯形中位线定理是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加以证明的,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24.5 画相似图形

1.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了解位似的概念,教材是通过画一个多边形的相似图形的方法引入位似的概念,主要让学生掌握用位似的方法把一个多边形

放大和缩小的几种方法,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自己画图.2.阅读材料“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前面的雪花图形和后面的等边三角形的自相似图形都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方便画出,有条件可以给学生演示.有关分形的内容和图案互联网上很多,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课后上网收集一些资料.§24.6 图形与坐标

1.在“用坐标来确定位置”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直角坐标系来确定方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找城市地图中的某个地点(一些地图用字母A、B、C„„和数字1、2、3„„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方便人们查找),让学生体会他的实际应用.然后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和背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2.教材P.75中小明通过角度和距离来表述物体的位置,实际上是极坐标方法,教材中没有明确,但教学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用坐标来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军事和地理中常常用到,也要求学生掌握.3.到本章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平移、旋转、对称、相似等变换.在本节中都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图形经过这些变换后坐标的变化情况,这样对图形的变换有更深的认识而且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经历由情景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

3.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4.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5.1 测量---------------------1课时

§25.2 锐角三角函数-------------3课时

§25.3 解直角三角形-------------6课时

复习----------------------------2课时

课题学习------------------------2课时 §25.1 测量

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测量旗杆的高度,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引出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该问题,同时应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更简单的方法解决该问题来导出新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积极性.§25.2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是根据19.1节中的问题的解法引入的,应启发学生由三角函数的意义直接得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是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度量三角板,再利用30°正弦的意义发现的.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的三角尺拼成 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说明这一结论.§25.3 解直角三角形

1.应尽量把解直角三角形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减少单纯解直角三角形的习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使学生养成:先画图,再求解的习惯.2.教学中不要简单地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为几种问题类型,而应注意问题选取的多样性.有时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关系式,这时应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关系式.课题学习

该课题是对第18章和19章的小结.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对一个测量问题,学生一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但在实际问题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常常需要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正是基于这一点,安排了这一个课题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劣,而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评判标准强加给学生.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大约需要16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6.1 概率的预测----------------7课时 26.2 模拟实验------------------5课时 复习---------------------------2课时 课题学习-----------------------2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回顾实验结果,发现预测概率的可行性,体会概率值的频率含义,沟通实验概率与 理论概率。2.会利用分析的方法(画树状图或列表),预测简单情境下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3.在简单的问题情景中,会用不同的工具(包括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

4.对同一个概率问题,能从分析哈实验两个角度加以解决,体会概率的含义。本节不少例题,都附有一些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这些大都来自一线教学,来自于学生,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学时应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对于概率的正确认识。

4.树状图和列表法是从分析角度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应让学生理解掌握。

§26.2 模拟实验

1.教学时应重视模拟实验的作用,一方面在于解决同类实验工具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概率问题的认识.2.引导学生注意选择不同的实验工具进行模拟.3.有意识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

五、教学目标与任务。任务:第22-26章的学习

目标:及格率达40%,优秀率达15%。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具体情况,我采取的教学措施如下:

1.备好课。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心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备”,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上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深入了解学生,也了解自己工作在学生中的接受情况,以完善自己的工作。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认真组织学生搞好知识检查,认真组织每单元的自测,耐心辅导,让学生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努力去达到。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珍惜时间。

7、好孩子是夸出来,所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从不同的侧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多鼓励学生。

20160830

第二篇: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情分析

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比较好,但是优生面不广,尖子不尖。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良莠不齐,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差一点的学生来说,有些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一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好高鹜远、心浮气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有些学生不具有或不够重视,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要求学生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学会推理论证;

2、探索证明的思路和方法,提倡证明的多样性。

难点:

1、引导学生探索、猜测、证明,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2、在教学中渗透如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

四、教学措施

1、精心备课,设置好每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各个知识点,突出重点,讲透难点。

2、加强对学生课后的辅导,尤其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解题作答能力和正确率。

3、精心组织单元测试,认真分析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集中进行分析与讲解,力求透彻。对于少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组辅导,突破难点。

4、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除了以上计划外,我还将预计开展培优和治跛工作,教学中注重数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实际生活中蕴藏的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篇:2017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

2007年下学期九年级数学科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去说去做,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九年级 146与147班,其中146班共有学生54 人;147班共有学生和53人。基础较好的同学有王灿、游长生、李志、龚森、张明、邓叶、陈志强等人;基础较差的同学有文卉、彭祖兴、郭冬 等同学。学生到九年级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四、教材分析

调整后第五册的主要变化

第5册中,“二次根式”与“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二次根式” 原是第4册章数的开方的一节,现单独成为一章,其内容更为完整合适。

“一元二次方程”是原有内容,基本保留,略作修改,更为完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有“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两章。

“图形的相似” 原为第4册,现后移,作为全等三角形的拓展,增加中位线一节,适当加强理性的数学逻辑推理成分,更好地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解直角三角形”为原第4册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后两节,探索边角关系,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一章,属于概率范畴。将原第5册的概率的含义与预测和第3册模拟实验的内容合为一章,基于概率的频率意义,引入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分析意义和简单的预测公式。主题突出,线条鲜明,那样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就更为集中。第5册 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

第22章“二次根式”-----------------8课时 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14课时 第24章“图形的相似”--------------14课时 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12课时 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14课时 课题学习-------------------------4课时

各章分析

第22章 二次根式

教学目标与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理解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和基本性质。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并会用来化简二次根式。

3.理解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4.理解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和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会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

5.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进行化简。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8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2.1 二次根式-----------------2课时 §22.2 二次根式的乘除法---------3课时 §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1课时 复习----------------------------2课时

教学建议

§22.1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是在回顾算术平方根的基础上引入的,重点在于理解二次根式的数学形式;

2.让学生自主探索,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通过计算与观察,概括出二次根式的性质。

§22.2 二次根式乘除法

1.让学生通过试一试、思考、说理、概括归纳的学习过程,必将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

2.本节涉及根式化简所需的三个基本依据,应让学生认真理解,学会运用; 3.适时运用计算器,重视计算器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中的作用.§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是类比整式加减法中的合并同类项得到的,教学中可适当复习回顾原有知识;

2.让学生再次通过试一试、思考、概括、归纳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新知识的形成;

3.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描述性的,应让学生结合实例理解认识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加减运算中,根式的化简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可适时强调根式化简的基本方法.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联系一次方程、方程组和函数的基本知识,继续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经历对一元二次方程各种解法的探索、归纳,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体会数学学习中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3.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进行估算和检验.4.能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和解释所得的结果。

5.让学生进一步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建模过程,获得更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观.6.结合实践与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3.1 一元二次方程------------1课时 §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7课时 §23.3 实践与探索------------3-4课时 复习---------------------------2课时 教学建议

§23.1 一元二次方程

1.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 对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知识学习的延 续和深化,因此应

注意和原有知识的类比与 联系.2.方程是描写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教学中应注重联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23.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注意引导学生参与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2.教学中需注重加深对于类比与转化思想的认识和应用,及时对于探索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和归纳,培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应按照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循序渐进,可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一些有价值的应用问题。§23.3 实践与探索

尽力创设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应用不同的解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逐步养成主动探究和应用的习惯。

第24章 图形的相似

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相似.认识相似与轴对称、平移、旋转一样,也是图形之间的一种变换。

2.探索并确认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以及面积比的关系.3.了解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判断已知线段是否成比例.了解黄金分割.4.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探索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探索相似三角形的主要性质,即两个相似三角形对应的高线、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周长、面积的比与相似比的关系.5.能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6.了解图形的位似,能利用位似的方法,将一个图形放大和缩小.7.了解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重心的概念以及有关应用。

8.能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灵活运用不同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9.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点的坐标的变化.10.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4.1 相似的图形-----------------1课时

§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2课时

§24.3 相似三角形-----------------4课时

§24.4 中位线---------------------2课时

§24.5 画相似图形-----------------1课时

§24.6 图形与坐标-----------------2课时

复习------------------------------2课时 §24.1 相似的图形

1.本节是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相似的概念.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中的相似图形,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生活中的相似,从而理解相似的概念.2.由于一开始学生对于相似只具有感性的认识,因此所作的判断或画图都只能从直观层面进行。

3.本章主要研究相似多边形和三角形,所以本节中所举例子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形相似的例子,对于立体图形相似的情况,教学中可适当让学生感受,不必过多的展开.4.教材P.43中的“试一试”让学生根据直觉画出与原四边形相似的图形,是为了后面探索相似多边形的特征埋下伏笔.§24.2 相似图形的性质

1.线段比、成比例线段等基本概念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处理相似图形问题的基础,要求学生理解掌握。2.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要让学生理解线段的比就是它们长度的比,因此与长度单位的选择无关,但一定要选定同样的长度单位。

3.通过“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相似地图中对应线段长度的关系,猜想其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让学生利用相似图形的性质,总结判定两个多边形是否是相似多边形的方法。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点拨,让学生经历和体验整个探索过程。§24.3 相似三角形

1.P.54中的“做一做”,采用了合情推理的方式,通过测量和推理来让学生获得结论.2.对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教材是从角再到边,即从三个角、两个角、一个角到两条边一个角,然后再到三条边, 这样的顺序比较自然,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24.4 中位线

1.教学中应重视让学生通过探索、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理解掌握三角形和梯形的中位线概念与性质。

2.理解认识三角形的重心和物理上的重心的一致性。

3.梯形中位线定理是通过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加以证明的,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24.5 画相似图形

1.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了解位似的概念,教材是通过画一个多边形的相似图形的方法引入位似的概念,主要让学生掌握用位似的方法把一个多边形

放大和缩小的几种方法,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步骤自己画图.2.阅读材料“数学与艺术的美妙结合分形”,前面的雪花图形和后面的等边三角形的自相似图形都可以通过几何画板方便画出,有条件可以给学生演示.有关分形的内容和图案互联网上很多,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课后上网收集一些资料.§24.6 图形与坐标

1.在“用坐标来确定位置”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可以利用直角坐标系来确定方位,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找城市地图中的某个地点(一些地图用字母A、B、C„„和数字1、2、3„„来确定某个地点的位置,方便人们查找),让学生体会他的实际应用.然后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和背景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位置.2.教材P.75中小明通过角度和距离来表述物体的位置,实际上是极坐标方法,教材中没有明确,但教学时可以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用坐标来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军事和地理中常常用到,也要求学生掌握.3.到本章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平移、旋转、对称、相似等变换.在本节中都可以让学生去体会图形经过这些变换后坐标的变化情况,这样对图形的变换有更深的认识而且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经历由情景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内容,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使用计算器由已知锐角求它的三角函数值,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对应的锐角。3.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

4.能综合应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本章的教学时间大约需要14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5.1 测量---------------------1课时

§25.2 锐角三角函数-------------3课时

§25.3 解直角三角形-------------6课时

复习----------------------------2课时

课题学习------------------------2课时 教学建议 §25.1 测量

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测量旗杆的高度,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相似三角形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引出勾股定理及锐角三角函数.教学时,应注意启发学生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该问题,同时应通过引导学生寻找更简单的方法解决该问题来导出新知识,唤起学生学习后续内容的积极性.§25.2 锐角三角函数

1.锐角三角函数是根据19.1节中的问题的解法引入的,应启发学生由三角函数的意义直接得出它们之间的一些基本关系.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一结论是通过先让学生自己度量三角板,再利用30°正弦的意义发现的.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将两块完全相同的含30°的三角尺拼成 一个等边三角形来说明这一结论.§25.3 解直角三角形

1.应尽量把解直角三角形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减少单纯解直角三角形的习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使学生养成:先画图,再求解的习惯.2.教学中不要简单地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为几种问题类型,而应注意问题选取的多样性.有时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关系式,这时应引导学生合理地选择关系式.课题学习

该课题是对第18章和19章的小结.通过这两章的学习,对一个测量问题,学生一般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但在实际问题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常常需要寻找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正是基于这一点,安排了这一个课题学习.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各种方法的优劣,而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的评判标准强加给学生.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大约需要16课时,建议分配如下 26.1 概率的预测----------------7课时 26.2 模拟实验------------------5课时 复习---------------------------2课时 课题学习-----------------------2课时 教学目标与要求

1.回顾实验结果,发现预测概率的可行性,体会概率值的频率含义,沟通实验概率与

理论概率。

2.会利用分析的方法(画树状图或列表),预测简单情境下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3.在简单的问题情景中,会用不同的工具

(包括计算器)进行模拟实验。

4.对同一个概率问题,能从分析哈实验两个

角度加以解决,体会概率的含义。

3.本节不少例题,都附有一些值得思考探索的问题,这些大都来自一线教学,来自于学生,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学时应重视这些问题的讨论和辨析,培养学生对于概率的正确认识。

4.树状图和列表法是从分析角度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应让学生理解掌握。§26.2 模拟实验

1.教学时应重视模拟实验的作用,一方面在于解决同类实验工具缺乏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概率问题的认识.2.引导学生注意选择不同的实验工具进行模拟.3.有意识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课题学习通讯录的设计

五、教学目标与任务。任务:第22-26章的学习

目标:及格率达55%,优秀率达20%。

六、教学措施。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146、147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针对学生基础较差的具体情况,我采取的教学措施如下:

1.备好课。以学生为主体,创新、精心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做到“五备”,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上课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每一位同学都听得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对自己的工作情况及时总结,深入了解学生,也了解自己工作在学生中的接受情况,以完善自己的工作。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认真组织学生搞好知识检查,认真组织每单元的自测,耐心辅导,让学生稳打稳扎,一步一个脚印。鼓励学生在学习上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努力去达到。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珍惜时间。

7、好孩子是夸出来,所以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从不同的侧面给予肯定和表扬,多鼓励学生。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 2.其他学科的资源的整合; 3.课外活动小组;

4.图书室资源的利用;

5.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 6.智力资源; 7.网络资源。

第21章 分式

制定计划人:李迎琼 2007年8月30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同底数幂除法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除法运算。

2、了解分式的概念,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3、会进行简单的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4、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了解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及检验的必要性。

二、教材特点

1、知识结构安排合理,突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知识安排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兼顾学生的知识体系。

2、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与探索空间,重视各种运算性质的理解与探索。

3、较好地控制了习题的总量和繁难程度,增加了有一定生活背景或与其他学科综合的例习题。

三、教学建议

1、要有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困惑,要有与学生一起探索的执着,要有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2、不要随意增加例习题的难度,不要随意拔高,以免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一次方程、方程组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函数的基本知识,进一步观察和探索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2.结合实例,让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 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经历对一元二次方程各种解法的探索、归纳,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体会数学学习中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3.会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解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进行估算和检验.4.能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和解释所得的结果;在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体会数学的价值观.5.结合实践与探索,让学生经历探究性学习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及其解法;

(2)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实践与探索.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方程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和工具.本章是学生对一次方程(组)知识学习的延续和深化.(2)学生在学习了一次函数之后,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的认识有了一次飞跃,二次方程的学习也为进一步学习二次函数做准备.(3)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是一个长时间渗透、巩固的过程,要体现课程标准中“呈

螺旋式上升,不断深化”的理念.3.教材特点

(1)注重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数学建模思想,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删繁就简,废除分类的模式化教学;联系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形成过程)

(3)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增加了探究性学习的力度.(学习的内容和方式上都注意了不同学生的需要)

(4)给教师组织和实施教学留有空间.(第3节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时间的安排,对一些传统教学内容的处理)

4、教学建议

1.本章总体教学建议

(1)体现课程标准理念,重视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一元二次方程基本概念的形成,方程解法的探索、归纳,实际问题的探索、求解)

(2)尽力创设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氛围.(注意相关知识的复习、联系;鼓励学生应用不同的解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逐步养成对之主动探究和应用的习惯)

(3)充分利用教材空间,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了解学生情况,合理的组织和使用教材;设计对不同学生的要求和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本章学习,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把握好对一元二次方程一些传统内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的探索要求.(正确理解相关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的基本要求,不再增加内容和练习,不作考查、考试内容)

2、评价建议(1)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探索过程的兴趣与积极性;存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较困难问题探索的热情与执着)

(2)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发现并提出问题,不满足于已有的结果;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主动探求和应用;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3)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注意不同学生的起点,强调基础;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具体内容的分类、分层,延缓评价)

(4)提倡学生的自评与互评.(自我小结,探究性学习中的合作、交流)

第二十三 章 圆 主要内容

圆及其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圆中的计算问题。

删除部分内容:弦切角、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两圆的公切线、正多边形和圆的有关问题。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圆及弦、弧、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2.探索并了解垂径定理。

3.探索圆的性质,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

4.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及内切圆、外接圆、内接三角形、外切三角形的概念。

6.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7.了解切线长及切线长定理.8.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9.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10.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二、教材特点

* 与以往教材相比,强调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

* 与前面的空间与图形的内容相比说理的份量有所加重

1.圆中有关结论的得出,都不是通过严格的推理论证,而是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实验、说理等方法得出。

2.加强了数学说理的内容和难度,如教材中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的得出、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等结论,都是通过说理得到。

3.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本章较多内容都是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来引入相关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4.教材中许多结论都留下了空白,意在为学生探索学习和教师教学留下一定的空间。

5.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既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英文阅读材料,又有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数学史和数学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

四、教学建议

合理运用操作确认和数学说理

1、运动变化的思想(直线与圆、圆与圆等)

2、化归的思想(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3、分类的思想(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4、数形结合(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5、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第24章 图形的全等

一、教学目标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全等的概念、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命题与证明、尺规作图。几部分内容相对独立,也有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图形的全等的概念和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两部分是一个整体,前者是给出一般性的概念,后者是对特殊图形的深入研究。命题与证明部分是本套教材关于图形部分处理方式的一个转折,在此之前图形部分的结论,大多是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得到的,自此部分以后,要用严格的逻辑推理方式对以前的结论加以证明。尺规作图部分主要介绍五种基本作图以及五种基本作图的简单的应用,该部分与图形的全等有内在的联系,作法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的解释需要全等的知识。

二、教材的特点

1.本章三角形全等的几种识别方法的得到,不同于传统教材按严格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处理方式,而是通过学生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方式。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学生容易接受结论。

2.本章中三角形的全等被看作三角形相似的特殊情况,这样,把前后知识联系

起来,使学生产生类比,利于三角形全等方法的学习。

3.命题与证明一节中,通过三个事例说明证明的必要性,使学生认识到直观感知、操作确认获得结论的方法的局限性,和利用逻辑推理进行证明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学好逻辑推理打下基础。

4.本章中对尺规作图作了系统的总结,对尺规作图有较全面的认识。第25章样本与总体 教学目标

1.知道抽样调查是了解总体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感受随机抽样方法的科学性。

2.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样本,知道当样本足够大时,可以用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

3.通过(模拟)实验,体会概率值的频率含义,沟通实验概率与理论概率。4.会利用分析的方法,预测简单情境下的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2、教与学的形式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

3、选取的问题贴近学生、贴近时代

4、重视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

5、强调数据说理的方式 主要的教学要求和建议

1、内容要有趣有意义

2、活动要伴随有深度的思考

3、对学生发表的意见要有点评

4、要特别重视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八、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21.1 整式的除法„„„„„„„„„„2课时 §21.2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2课时 §21.3 分式的运算„„„„„„„„„„2课时 §21.4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课时 §21.5 零指数幂与负整指数幂„„„„„2课时

复习„„„„„„„„„„„„„„„„2课时 §22.1 一元二次方程 „„„„„„„„ 1课时 §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7课时 §22.3 实践与探索„„„„„„„„„ 3-4课时 复习„„„„„„„„„„„„„„ 2课时 §23.1 圆的认识„„„„„„„„ 2课时 §23.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5课时 §23.3 圆中的计算问题„„„„„ 2课时 复习„„„„„„„„„„„„„„ 2课时 §24.1 图形的全等 „„„„„„„„„

1课时 §24.2 全等三角形的识别„„„„„„

6课时 §24.3 命题与证明„„„„„„„„

4课时 §24.4 尺规作图 „„„„„„„„

3课时

复习

„„„„„„„„„„„„

2课时 25.1简单的随机抽样.............3课时 25.2用样本估计总体.............4课时 25.3概率的含义................2课时 25.4概率的预测......................2课时 复习................................2课时 课题学习............................2课时

第四篇:华师大版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去说去做,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评价结果以定性描述的方式呈现;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任教九年级 一 班,有学生 36人。学生到九年级两极分化现象较严重,基础好的同学学习兴趣大,进取心强,学习自觉主动;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爱走神,参与意识弱,不愿动脑筋,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于中等成绩的学生学习缺乏主动,需要不时鞭策、激励。九年级的学生处于一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有叛逆心理,自尊心强,初步展露自己个性的时期。

四、教材分析

第5册中,“二次根式”与“一元二次方程”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二次根式” 原是第4册章数的开方的一节,现单独成为一章,其内容更为完整合适。

“一元二次方程”是原有内容,基本保留,略作修改,更为完善。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有“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两章。

“图形的相似” 原为第4册,现后移,作为全等三角形的拓展,增加中位线一节,适当加强理性的数学逻辑推理成分,更好地实现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

“解直角三角形”为原第4册解直角三角形一章的后两节,探索边角关系,解决一些较为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随机事件的概率”一章,属于概率范畴。将原第5册的概率的含义与预测和第3册模拟实验的内容合为一章,基于概率的频率意义,引入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分析意义和简单的预测公式。主题突出,线条鲜明,那样对于随机事件的概率的学习就更为集中。

第5册 各章课时安排

全书内容(含各章复习)与课时安排

第22章 “二次根式” 8课时 第23章 “一元二次方程” 14课时 第24章 “图形的相似” 14课时 第25章 “解直角三角形” 12课时 第26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14课时 课题学习4课时

2016 9 1 2

第五篇: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34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3人。上期末数学考试最高分135分,最低分26分,平均分92.5,120分以上10人.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及格的同学仅83.1%;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极其欠缺;数学的思维混乱;不能独立思考,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兴趣低落,多数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

二、教材分析:

1、体系结构:

(1)数学内容的引入,采取从实际问题情景境入手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背景的素材,建立数学模型,使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获得数学概念,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和方法。

(2)教材内容的呈现,努力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况和机会,适当编排应用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自主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材内容的编写,把握课程标准,同时又具有弹性,编入一些选学内容,以适应较高程度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教材内容的叙述、行当介绍数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与数学史料等,将背景材料与数学内容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

(5)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教材中占有适当地位,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自主探索、实践体验。

2、教材体例。

(1)教材的正文中,根据教材内容的实际需要,适当设置了一些相应的栏目。如“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体验和感受,掌握必要的知识。

(2)结合教材各块内容,安排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故事、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

(3)控制习题总量,降低难度,增加探索、开放、实践类型的习题,按照不同的要求,编制不同水平的练习题,按课时给出随堂练习,每一节设置习题,每章的复习题设程度不一的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需要。

(4)增强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提高解决问题与合作交流的能力。(5)每一章的开始,设置有展现该章主要内容的导图与导入语,以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给学生以理想前途教育,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多与学生勾通,多和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深入钻研教育教法,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习题降低教学坡度和教学难度,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五、本期最终要达到的目标:

期末考试优生率40%以上,合格率785%以上,平均分95分以上。

六、教学目标

第十一章

数的开方

1、让学生经历又一次数系的扩展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发展源于实践,又作用于实际的辩证关系。

2、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认识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间的关系;会用平方、立方 的概念求某些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并用根号表示,会用计算器求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及任意一个数的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4、能估计某些无理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与估计能力,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第十二章

整式的乘除

1、探索并了解正整数幂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并会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2、探索并了解单项式与单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

3、会由整式的乘法推导出乘法公式,了解两个乘法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从幂的运算到整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学习,了解乘法公式来源于整式乘法,又运用于整式乘法的辩证过程,并初步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特殊——一般——特殊”的一般规律。

5、探索并了解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并能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6、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从中体会事物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辩证思想。

7、会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

8、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一些探索实践过程中去,逐步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思维的批判性、严密性和初步解决问题的愿望与能力。

9、通过本章一些生活实例的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数学学习兴趣。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

3、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4、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

5、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勾股定理

1、经历由情境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掌握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3、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4、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十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1、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

2、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

3、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

4、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

5、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下载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华师大版)

    华师大版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化庄中学姚栋祥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一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的教学计划时,......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陈小保 一、基本情况: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类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能起......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新星中学喻斌2013年9月 一、学生学情分析: 九年级3班和4班人数共有108人,上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存在很严重的两极分化。简......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一)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 222 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 3 6人。上学期期末参加县局统考及格率为 48 .6%,平均 55......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是初中学习的关键时期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九年级数学是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教学方针为指导,按照九年义务教育......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九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范文,欢......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一)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九年级下册教学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九年级上学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