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妈妈教我怎样孝敬婆婆散文
我、老公、五个月的儿子,还有婆婆和我妈,现在,我们五个人生活在一起。
很多女人单跟婆婆的关系就已经很紧张了,而我们现在五个人搅和在一起,整日里和和气气。
当然,估计这跟语言不太通也有点关系。我婆婆跟我老公说话,我和我妈听不太懂;我跟我妈说话,老公和婆婆听不太懂。
我是湖北人,祖籍是湖南,我从小是说湖南话长大。我老公是福建人,说的是闽南语,有时候老公跟婆婆还说他们当地的土话,我们更是一句都听不懂。
我们平时说话都是普通话。可婆婆年纪大了,普通话也说得不太清楚了。
以前就经常有人问我: 你去你老公家里,听得懂他们说的当地话吗?
我笑着摇头: 一句都听不懂啊。然后再接着告诉人家: 听不懂很好呀,可以少很多事啊。
有时候语言不通,的确少很多事啊。尤其是婆婆跟妈在一起的时候。
人老了,话也越来越多,变得唠唠叨叨的。如果两位老人家一起唠叨,再有点什么小矛盾,我们做子女的,多为难。
而现在,语言不通,我们看手势,看表情,再加上一句话里,偶尔听得懂的一两个字,大家在一起时常嘻嘻哈哈,生活得和和美美。
我妈妈跟我婆婆年龄相差比较大。我妈在五个姐妹兄弟中是老大,我婆婆生了五个孩子,我老公是最小。于是,我妈50多岁,我婆婆70多岁。我婆婆实际上跟我外婆年龄差不多大。
我跟老公出来创业,因为有了儿子,我舍不得跟儿子分开,于是我妈过来帮我们洗衣做饭,和我一起带宝宝。而我婆婆是因为身体不太好,她的另外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谁也不想管她了,我们不得已带在身边来照顾她。
一个是来帮助我们的,一个是需要我们照顾的。对于我妈,我和老公感恩戴德;对于婆婆,我和老公细心照顾。
最重要的是,我妈从不嫌弃我婆婆,从来也没说过她任何不好的话。我妈每天忙忙碌碌,按时做饭,打扫卫生,我婆婆每天坐等吃喝,吃饱就睡,还要我帮她洗澡洗衣,我妈也从来没给婆婆甩过脸,更没有在我面前说过她半句不好听的,不但没有,时不时还帮我一起照顾她。
有这样一位深明大义识大体的妈妈,是我的骄傲!
有一次,老公短途出差,出去了一整天,到很晚才回。婆婆平日都能自己起床吃饭,自己洗脸洗脚了再睡觉。可她当天晚上早早躺在床上,竟然都不愿起床吃饭了,我们沟通了好一会才明白,她要坐在床头吃饭。我刚好那天也感冒了,头痛喉咙痛,自己身体也不太舒服,对她就没有那么耐心,我一味想让她去坐桌子旁边去吃。因为婆婆年纪大了,手脚没什么力气,我不想让她把饭汤撒在床上,回头我还得洗床头被套。
妈妈在一旁看我跟婆婆说了几次,她都不愿起来,我妈赶紧跟我说:“她不愿起床就别勉强了,让她坐床上吃吧。老人家年纪大了是这样。”
看到妈妈这样说,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我怀里抱着儿子。看着妈妈把婆婆从床上扶着坐起来,又找来一条大毛巾,铺在婆婆胸前,让她吃饭的时候尽量防止她撒到床上,然后给她端来饭碗,碗里添满了菜,送到婆婆手上。谁知婆婆看到碗里有炒的红萝卜丝,指着萝卜嘴里一个劲嚷嚷着“不要不要”,妈妈把碗又端回桌边一点点夹出红萝卜丝,再次将饭碗送到婆婆手上。
整个过程,妈妈没有一点怨言和不好的脸色。可是我,得知婆婆不愿起床到桌边吃饭时,就已经显得有点不耐烦了。
过后,我心里有点歉疚。我妈跟婆婆只是亲家,对她都如此关爱,而我这个做子女的,却连这点耐心都没有。
对于婆婆的关爱和孝敬,我爸爸妈妈确实给了我很大支持和动力。
记得老公把婆婆从福建接到我家的时候,妈妈早早就把婆婆要睡的床铺铺好,得知婆婆不能吃辣的,每次吃饭,家人总把不辣的菜放在婆婆面前。
我爸甚至还说: “如果她其他子女不养她了,干脆你们一直养着得了。养老人嘛,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
我笑着没出声,看看我老公,他一脸的感动。
后来老公跟我说: “咱们爸妈真是没得说了!我妈刚到的时候,因为她身体很不好,需要照顾,我还很不好意思,跟咱妈说要打扰几天了,咱妈就回了一句话‘人都要老的嘛’,让我心里特感动。”
“很正常。”我说,“因为我们整个家族都是很孝顺的,要不然我爷爷,外公外婆都80多岁了,还活得那么舒心呢,子女们对他们都孝敬啊。”
一位老人,只要心里活得舒心,身体也会跟着好一些吧。
我的父母,认真孝敬着他们的父母。现在,我也从他们身上,学习怎样孝敬着我的父母和婆婆。
家风,就是这么一代一代承传下来的!
第二篇:好婆婆是孝敬出来的散文
结婚前,就听说未来的婆婆很厉害。婚后,我在众姐妹的怂恿下,便开始与婆婆对着干,你说向东,我偏向西,你说打狗,我偏赶鸡。于是,我家“战争”不断,闹得鸡犬不宁。
这样一来,我和婆婆的心里都觉得不好受,但心里最不好受的应该是老公了。
我们大吵大闹时,他劝说谁都不好使。无奈,他跑到我家向我妈告了我一状。我妈来到了我家,先是给婆婆赔礼道歉,给她说一番好话;又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并苦口婆心地给我讲了很多 孝敬老人的大道理。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收敛了一下言行。很快,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出人意料地融洽了。此时,我也发现了婆婆的诸多优点。譬如,她耿直正派,遇事有主见,个性强心肠软,干活利索。她以前之所以为人强悍,主要是公公死得早,她又当爹又当娘地支撑着这个家,在那些艰苦岁月中,她唯恐别人看不起她这个女人,而拿出一副要强的样子,久而久之,才养成了强悍的个性。
找到了原因,我便迎合着婆婆的心理,对婆婆处处孝敬,让她掌管财政大权;吃饭时,总是给她盛第一 碗;落座时,总是让她坐上座。我让她住在我家宽敞明亮的正房内,给她买来名牌衣服,家里的大小事都她做主,还经常带着她去逛公园、扭秧歌,走亲串友。后来,我与老公为了解除婆婆的烦闷和孤独,还为婆婆找了一个上门的老伴。这样一来,公婆对我们更是以心相交,处处关心我们,竭尽全力地为我们看孩子做饭,料理家务。
这些年,我们与两位老人从没有红过脸,一家人其乐融融。别人问我持家的经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婆婆是孝敬出来的。”
第三篇: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口播)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颂扬。在枧坝镇黄鱼村,就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日复一日演绎着以孝感人、至纯至真的孝女情怀,她就是人们争相传颂的孝敬婆婆的好儿媳——皮跃琼。
提起老人,皮跃琼感慨万千。(同期 “我们娘俩能成一家人,是我们有缘分,我哪能不对她好呢。”)由于皮跃琼的丈夫是当地小学教师,兄弟二人中又只有他离家近,她便主动让近70岁高龄的婆婆和她们一起生活。一进这个家门,皮跃琼就对洗衣做饭抢着干,不让婆婆受累,对婆婆百依百顺,婆媳间从未因任何事有过口角,她们婆媳间的关系非常融洽。现在,婆婆老了,身体不好,皮跃琼就尽心尽力地孝敬她,让老人安度晚年。
随着年龄的增长,婆婆身体逐渐衰弱。2004年6月,婆婆在赶集途中突然晕倒,一听到这个消息,皮跃琼把还未断奶的孩子交给邻居后,连夜将婆婆送到遵义医学院。这一照顾就是一个多星期。(同期声
皮跃琼)
俗话说:“病起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为了医治婆婆的病,她和丈夫访遍了当地当时比较知名的内科医生,请教了许多知名老中医,查阅了许多有关中风方面的资料,希望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使婆婆的病情得以好转。经过大夫的积极治疗和家人的精心护理,婆婆的病情逐步好转,尤其是肢体活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又可以在乡间的田埂上看到老人散步的背影。这时,皮跃琼才松了一口气,疲惫 的脸上显出了久已不见的笑容。
(同期“作为一个儿媳妇,我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婆婆过得开心快乐,全家人都和睦地把日子过好。”)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皮跃琼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婆婆穿鞋、洗脸。为了让婆婆多吃点饭,保证充足的营养,皮跃琼还变着花样为婆婆准备各种吃的,还一小勺、一小勺地喂到嘴里。在阳光充足的日子,她就把婆婆带到屋外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病后的婆婆脾气越来越暴躁,经常夜里哭闹不止,她就向对待孩子一样耐心细致地哄她,给她讲故事,一日三餐给老人喂饭喂水,大小便不能自理时她就抱上抱下,毫无怨言,定期擦洗身子。婆婆有时心情不好会拿皮跃琼出气,发点牢骚。虽然受了不少委屈,但她没有丝毫责怪婆婆的意思,仍然一如既往地精心伺候婆婆。婆婆逢人便说:“就是亲闺女也不一定会比我这个好媳妇孝顺。”(同期声:
皮跃琼婆婆)
皮跃琼孝敬老人的事迹逐渐在村子里传为佳话,并慢慢成为村中妇女们争相效仿的楷模。(同期声:
邻居)面对人们的赞誉,皮跃琼总是不好意思地摇头笑笑,她认为孝敬老人是每个人的本分。她说:“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身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的。”
第四篇:孝敬妈妈1
“孝敬妈妈”班会设计方案
新区梁沟学校
一、班会主题:孝敬妈妈
二、班会目的:这次班会以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母亲的伟大与无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让她们体会到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体贴父母,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承的。
三、班会过程:
1、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们把自己在电视、报纸上看到的、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孝敬母亲的故事、歌曲、诗歌、名言等给同学们分享。
2、学生韩亚辉讲故事《陈毅敬母》
3、教师包含深情地为同学们唱《妈妈的爱》,此歌曲结合录象内容播放,对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跟着唱这首歌。
4、诗歌联诵:由第一小组的同学朗诵;《小船》冰心→《妈妈怀里的歌》
5、小品:《等妈妈》
放学后,小丽高高兴兴的向家走,她满以为妈妈已经做好晚饭等她回家吃呢,可是到了家门口,却看到门还锁着,原来妈妈还没回来。她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她只好掏出钥匙打开房门,先把书包放下,看到地上很脏,桌子上也放着乱七八糟的东西,她就先把地打扫了一遍,然后,拿起拖把又把地拖干净,又接着整理桌子,把东
西都摆放整齐以后,她抬起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时间已经不早了,可是还不见妈妈回来,她想妈妈一定是出去办事了,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回来,不能等到妈妈回来再去做饭,想到这里,小丽顾不上歇一会,马上来到厨房,先把手洗干净,就开始做晚饭,一直到她烧好汤,炒了菜,才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妈妈终于回来了,小丽又急忙给妈妈倒了一杯水,递到妈妈手里,妈妈看到干净整齐的房间和已经做好的热腾腾的饭菜,高兴的摸着小丽的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6、讨论、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敬自己的妈妈?
同学们纷纷发言:我给妈妈端饭;我给妈妈洗袜子;我给妈妈倒茶;我帮妈妈做饭;下雨啦,我给妈妈送伞;爸爸给妈妈吵架啦,我安慰妈妈,让她不要生气;我帮妈妈去玉米地里锄草;妈妈生病住院,我去照顾她……
7、齐唱:《我爱妈妈》
8、为妈妈准备一份独特的礼物。(班会结束后回家准备)
9、让同学们说一句赞美母亲的句子:
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为我们撑起头顶上的绿荫,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母爱犹如一往情深的大海,有着海纳百川的气魄,有着千年不变的永恒,有着滴水穿石的力量。无私的母爱,包容了我们的任性与骄
横,包容了我们年少无知的轻狂。坚强而平凡的母爱,像缕缕阳光,沐浴着我们的成长,在我们伤心时给予关爱,在我们孤独时给予温暖,在我们迷茫时给予方向。
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生长。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排除旅途荆棘。……
四、班主任总结:
爱妈妈从我做起,爱妈妈从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关心、体贴自己的妈妈,陪妈妈聊聊天,说说话,听妈妈讲工作中的事,让关心、挚爱我们的妈妈常常露出笑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班会活动很成功,大家都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母亲!让我们一起来孝敬我们自己的母亲吧!好好爱母亲吧!
张希红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主题班会设计
“孝敬妈妈”班会设计方案
新区梁沟学校
张希红
第五篇: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孝敬婆婆的好儿媳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人们所颂扬。在荣成王连街道办事处东岛刘家村,就有这么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性,用自己朴实无华的行动日复一日演绎着以孝感人、至纯至真的孝女情怀,她就是人们争相传颂的孝敬婆婆的好儿媳——刘桂英。
刘桂英是荣成王连街道办事处东岛刘家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今年四十一岁了,刘桂英的公公五十多岁就去世了,她的婆婆今年六十八岁,患有腰椎颈椎增生错位,肌肉萎缩,已经卧床不起十几年,生活不能自理,而刘桂英的丈夫在冷藏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所以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到了刘桂英头上。刘桂英每天默默无闻、勤勤恳恳地重复着洗衣、做饭、干农活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没有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她却以自己的善良、淳朴、贤惠、细心的良好品质,几十年如一日地孝敬婆婆,赢得了人们的称赞。走进刘桂英的家里可以看到,炕的对面挂着一张老人的六寸照片,镶在一个古朴的木质相框里,相框里的老人齐耳短发,光滑而整齐,坐在木椅上精神奕奕,刘桂英介绍说这是婆婆六十岁岁时的照片。提起老人,刘桂英打开了话匣子说:“我妈以前时候身体都挺好的,那时候时候还自己走路遛弯呢,后来因为自己得病以后,我们把她送到医院治疗,最后还是落下了毛病,就不能走路了,卧床不起十几年了。”
老人刚得病时候,刘桂英不放心婆婆一个人住,就和婆婆搬到一间屋子里同住。有时晚上婆婆腰疼的睡不着,刘桂英就起来陪着婆婆说话,给婆婆揉腿揉背。婆婆怕自己大小便失禁弄脏床,晚上经常是半个小时就要起来上一次厕所,因为丈夫白天干活比较累,加上手劲比较大,刘桂英怕丈夫弄疼婆婆,所以抱着婆婆上厕所的任务也落在了刘桂英的头上。婆婆体重有90多斤,刘桂英抱起来已经很吃力,再加上已经六十多岁身体有病的老人的身体很脆弱,刘桂英又得小心翼翼,轻手轻脚,所以每次抱婆婆上厕所她都累得满头大汗。一个晚上七八次折腾,刘桂英又困又累,但就是这样,她也从没对丈夫有过半句埋怨,更没对婆婆使过半点脸色。
这几年,老人的岁数越来越大,眼睛由于白内障的原因几乎看不见东西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刘桂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每天重复做着几件事:给婆婆洗脸梳头,为婆婆喂水喂饭,抱婆婆上厕所,给婆婆洗脏衣服,陪婆婆说话。
婆婆年轻时特别爱干净,现在年岁大了也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所以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刘桂英就是为婆婆用热毛巾擦脸,给婆婆把白发梳的服服帖帖。一日三餐,为了让老人吃好,她自己总是省吃俭用,为了给婆婆增加营养,她变着花样给婆婆做可口的饭菜。她总是笑呵呵地对人说:“老人身体好就是我们最大的福分!”可是她忘了自己也需要补充营养。为了不让婆婆感到寂寞,刘桂英还专门买了彩电,没事时就陪婆婆说话聊天。为了保证婆婆的健康,不生褥疮,刘桂英坚持夏天每天为婆婆擦一次澡,冬天也定时为婆婆擦身。由于身体瘫痪,婆婆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方便,刘桂英便为婆婆购买了坐便椅,每次用过后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有时候老人大小便失禁,她总是不动声息地为婆婆换上干净衣物,及时地把脏衣服洗干净,所以婆婆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没有一丝异味,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她是一个已经瘫痪了十年的老人。
刘桂英照顾婆婆无微不至,甚至胜过了嫁到外地的老人的俩个亲女儿。
虽然这些年的辛苦操劳让刘连英很累也很疲惫,但她从来也没因自己累而少关心婆婆一点点。婆婆逢人便说:“要是没有兴珍,就我这个病怎么也活这么久!”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多年的关爱,让婆媳俩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老人脖子上常挂着一个像小孩子吃饭时挂的那种大襟,刘桂英用宠溺的语气解释说:“我妈年轻时就爱干净,不能自理后吃饭老把衣服弄脏了,我怕她穿着脏衣服不习惯就总给她换洗衣服。我妈看我年纪也大了,心疼我老是洗衣服,就自己要求围上了这个大襟,现在围习惯了平常都不摘下来。”
回想起婆媳相处的这二十多年,刘桂英感慨万千,她说,我们娘俩能成一家人,是我们有缘分,我哪能不对她好呢?婆婆一生生育了几个子女,在最大孩子刚结婚时候,丈夫就去世了,是她靠着自己的双手将一个有一个的孩子们拉扯大。刘桂英刚嫁过来时就被婆婆的坚强和深厚的爱心所感动,从心底里敬重她。年轻时,刘桂英在家洗衣做饭抢着干,不让婆婆受半点累,而且对婆婆百依百顺,婆媳间从未因任何事有过口角,在大家庭中,她们婆媳间的关系是最融洽的。现在婆婆老得动不了了,刘桂英又用自己的至孝之心孝敬她,让老人安度晚年。刘桂英说:“这么多年我们都走过来了,照顾婆婆这么多年我没觉得怎么苦,你要是把这件事当成是理所应当的,当成自己应该做的,你就不会觉得苦了。”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这个简单的理,支撑着刘桂英走过这么多年的孝敬婆婆之路。
去过刘桂英家中的人会永远记得这样的画面:一张农村普通的大炕,铺着白底蓝花的床单,整齐而干净,靠近炕头的一边铺着一床蓝色的被褥,一位满头鹤发的老太太在床上安然入睡,太阳从窗子照进来,落在老人的身上,显得很温暖。百善孝为先,只有孝心才能创造出如此幸福、如此温暖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