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自主积累4 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 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 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 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 自然段)
2.精读3-6 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 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 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 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 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 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 自然段, 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讨论, 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 大家解决。(理解: 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 自然段。
(8)试试看, 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 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 自然段, 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 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 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第二篇:《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余彩虹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为国标本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一课时。《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
1、学会《鹬蚌相争》这则寓言里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历史故事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根据课题导入:
1、出示鹬的图片识“鹬”,鹬字是形声字,“矞”字怎么读呢?(利用形声字来识“矞”)
2、再识“冏”字,出示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的图片,“囧”与“冏”是形近字。(利用生活常识来识字)
3、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识字?(字典,网络等)
4、看图,引出课题,读课题,提醒读二类字“蚌”。
(二)初读课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词语:啄肉威胁夹住不禁
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筋疲力尽喜笑颜开
3、学写生字:
(1)再读四个词语,挑出生字“弱”和“疲”。
(2)观察生字,怎样记住这两个字?
预设:“弱”左右笔画一样,但身材不一样。
“疲”字是疾病头,形声字。
(3)观察生字,仔细看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范写。
“弱”左右笔画一样,但身材不一样,要遵循左收右放的原则。
“疲”半包围结构,两竖撇较长,横撇较弯,捺舒展。
(5)背写字歌。
(6)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7)展示。
4、请生分别读课文。
(1)、鹬和蚌为什么争起来了呢?请生读第一自然段。
大屏幕出示“啄”的字义:鸟类用嘴叩击或夹住东西。
(2)、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请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3)、鹬和蚌相争的结果是怎样的?请生读第四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大屏幕出示: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1、分组读鹬和蚌,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2、同位之间自由练读,注意语气,神情,动作。
3、请三组同学朗读,听好老师的提示。
第一组,刚刚开始争得面红耳赤;
第二组,已经争了三个小时了;
第三组,已经争了一天一夜了。
时间一长,鹬和蚌精神都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这就是“筋疲力尽”。双方就这样坚持对立,互不相让,这就叫“相持”。
4、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预设: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自取灭亡;不肯互相谦让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
5、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鹬和蚌也许被渔夫装进了网里还不明白呢,那我们就送给它们几句话,告诉它们这个做人的道理。
你这只傻鹬,今天,明天,你们就会。你这个傻蚌,今天,明天,你们就会。你这对傻瓜,今天,明天,你们就会。展示交流。
(四)回顾历史故事,体会寓言的魅力。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
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六)小结:本节课我们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则寓言故事,理解《鹬蚌相争》的意义,学会了本课的几个生字,课后同学们还可以阅读另一则寓言故事《螳螂捕蝉》。如果想要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可以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七)作业布置: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听他们的评论和意见;
2、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们蕴含的道理。
(八)板书设计:
寓言疲
鹬蚌相争
弱
鹬蚌
↘↙
相持
渔夫得利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
主讲教师:黄婷
教学内容:课本110页—1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2、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玉蚌相争中受到的启
发。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设疑自探
(一)了解鹬、蚌,导入新课
1、介绍鹬和蚌。
2、教师补充完整课题。
3、导:《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二》。我们一起读一读原文《鹬蚌相争》。
4、学生自读课文链接部分的文言文。
(二)绕题质疑
1、齐读课题,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预设:
(1)、鹬鸟和河蚌为什么相争?(2)、它们相争的过程是怎样的?(3)、这个寓言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2、自学提示:
(1)阳光明媚的时候鹬和蚌在干什么?(2)时间慢慢溜走的时候它们又在干什么?(3)太阳渐渐投入大山的怀抱时它们怎么了?(4)这则寓言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默读课文
(1)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做好批注,在问题的答案后面标上问题的序号。
(3)第4个问题可与同桌交流交流,可将体会写在课本的空白处
二、解疑合探:
(一)感悟鹬蚌相争的原因
故事的起因是什么?你能不能用上你找的词语说一说?
(生找出“阳光明媚”、“心旷神怡”等词语)
1、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出示:一条大河蜿蜒向东流去,清澈的河面像长长的镜子,蓝天白云倒映其中,微风轻轻吹来,河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阳光明媚,水鸟飞来飞去,河蚌们争先露出水面,爬到沙滩来享受阳光。
(指名读,评价,再读)
2、这么安逸的环境让人陶醉,河蚌感受到了什么?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河蚌的“心旷神怡”?
一只河蚌轻轻地张开两片贝壳,和暖的阳光照在它的身上,它觉得舒适极了,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生读,评读,齐读)
3、美景让河蚌忘乎所以,但鹬鸟和它不一样,课文是怎么写的? 出示:
一只鹬鸟走到河蚌身边,看见河蚌那鲜嫩的肉,禁不住口水直流,就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从“一嘴”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请用家当的四字词语来概括一下。(迫不及待、急不可耐)
谁能通过朗读来表现鹬鸟的心理?
(生读,师评价,再读)
请用“阳光明媚、心旷神怡、口水直流”这三个词语来概括故事的起因?(生回答)
(二)感悟“鹬蚌相争”的经过
无计可施、饥肠辘辘、暗自得意、反唇相讥、怒目相视
1、鹬鸟的嘴那么长,河蚌是怎么做的让它无计可施?
河蚌正在做美梦,一阵钻心的疼,那他是怎么想的?
一切徒劳之后,鹬鸟会怎样?河蚌会怎样?
出示:河蚌既怪鹬鸟打断了自己的美梦,更怪它侵害了自己的权利,居然想吃自己的肉,它越想越生气,于是,把鹬鸟的嘴钳的更紧了。
鹬鸟用尽全力也摆脱不了被河蚌钳住的嘴,它无计可施,懊悔不该啄这只河蚌。
2、鹬鸟无计可施,一番挣扎再加上好久没有吃东西,它已经饥肠辘辘,同时又
暗自得意,为什么?
假如你是鹬鸟,你会对河蚌说什么?
挖苦的语气: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河蚌肉吃。威胁的语气: 得意的语气:
河蚌是如何反驳的呢? 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3、河蚌和鹬鸟就这样互不相让,怒目相视,请三位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
4、请看大屏幕,你能用上面的这些成语来概括故事的经过吗?(生说并评价)
(三)故事的结果如何
你想用哪个词语说出故事的结果? 轻而易举
(四)体会故事的寓意
你有什么启示?
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质疑再探
课文学到这儿,前面提出的问题你都 解决了吗?
四、运用拓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老师送你们一副对联
上联:忍一时风平浪静
下联:退一步海阔天空
横批:宽容谦让
课堂小结: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老师希望同学们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教训牢记在心间,“不要做无谓的争论,不要做鹬蚌一样的傻瓜”,凡事“以和为贵”。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吃蚌肉
蚌夹鹬嘴
渔人得利
第四篇: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理解寓意。让学生明白遇事一味互相争斗,最终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会让第三者占了便宜。要学会宽容和忍让,要学会及时化解危机。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鹬蚌相争”“毫不费力”等词语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1、懂得“鹬蚌相争”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鹬蚌相争”的实际意义。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故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学
1.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另外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课题。2.大家认识鹬和蚌吗?看看图,能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简介鹬(一种长嘴水鸟,以吃小鱼、小虫、贝类为食),蚌(软体动物,外面是硬硬的壳,壳里是雪白的蚌肉)
3.同学们,了解了鹬和蚌,再来读读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为什么争?怎样争?结果怎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出示自读提示。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3.学生交流,你们都找到了哪些问题的答案?
4.通过初读课文,能了解这么多问题的答案,真了不起。相信这些词语一定难不倒你们。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啄、弱”这两个生词,读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读。
指名读。
(2)“弱”是生字,发现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可双胞胎也有不同的地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师范写。
(3)通过课前的预习,理解了这些词,能不能通过自己的朗读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4)听了他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读了,我和同学们合作,读左边一串词,你们读右边的。交换读。
现在我们将词放回课文中,能不能读出刚才的感觉呢?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一)知起因,入情境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2.刚才通过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你看到鹬怎样想吃到河蚌的肉?(猛地)河蚌怎么做的?(急忙、紧紧地)为什么这样做?
3.所以我们读这一小节时,要注意这些词,让我们把这一小节完整地读一读。4.能不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一节写了什么?
(二)悟过程,体情感
1.鹬和蚌是怎样相争的呢?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课文的2、3自然段,把它们心里的想法读出来,待会儿老师要采访大家的。2.出示2、3自然段,同桌分角色读。
3.指名一组读,其余同学读旁白。老师来采访你了:你这只鹬,你被河蚌夹住了,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这只河蚌,你心里怎么想的?
4.还有哪一组来读?请问你这只鹬,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这只河蚌,它威胁你,你害怕吗?你怎么想呢?
5.那其他的鹬,其他的蚌,你们心里是怎样想的呢?
6.同学们,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读出人物的情感,现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鹬和蚌的对话。
出示去掉提示语的对话,指名读。
你们觉得这只鹬和蚌读得怎么样?让我们感觉他们争得怎样?下面老师请男同
学读鹬说的话,女同学读蚌说的话,再一起来争一争吧。7.听了鹬和蚌的争斗,你们脑海中出现了哪些词?
8.如果鹬和蚌就这样互不相让,一直相持下去,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鹬会怎样?蚌会怎样?)
这就叫(两败俱伤或同归于尽)9.但是事情的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三)晓结果,明道理
1.出示第4小节,引读。最后它们都被渔夫捉住了。这真是鹬蚌相争,渔夫得利。(板书)
2.齐读,读好这八字成语。
3.能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4.老师引导学生想象:想一想:渔夫此时会说些什么?鹬和蚌在渔夫的鱼篓里,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 5.我们劝劝它们吧。
6.揭示寓意:学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四、拓展延伸,深化寓意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是这个小故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教师讲述故事。
2.在这个故事中,你有没有发现鹬和蚌的影子?赵王为什么打消攻打燕国的念头?谁是鹬和蚌?谁是渔夫?
3.《鹬蚌相争》这个故事虽短小,却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五、阅读主题丛书1第158页《蚂蚁和蟋蟀》。
自由朗读主题丛书1第158页《蚂蚁和蟋蟀》,读了这个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呢?
六、课后乐园
1、把《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说给家长听。
2、阅读丛书1第147-198页的寓言故事。
七、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 蚌
(啄)(和上 夹住)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第五篇:《鹬蚌相争》读后感
《鹬蚌相争》读后感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这一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在我的生活中也常见相互退一步,双方都开心的事。有一次我在散步时看见一个小伙子闯红灯。一辆车来不及刹车,车头轻轻的碰了他一下,小伙子连忙躺在地上装骨折大喊道:“我本来受伤的骨头就受了伤,被你折磨一撞,还不骨折了。”司机连忙下车说:“骨折?那我送你去医院吧。”司机的语气十分亲切,顿时,小伙子眼里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把自己没有受伤得实话说了出来,事情就很快就解决了。如果,这位刺激下车就打人,说小伙子装病,事情也许会一发不可收拾。
以后的生活,我们肯定会遇到冲突,而在这时一定要做一个懂得宽容、谦让的人。这种人才是伟大的人。才是令别人尊敬的人,才是心胸宽阔的人。才是一位品德优良、出类拔萃的好人。
河南省虞城县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薛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