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0:4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第一篇:关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

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余韵还未散尽,春光已来染绿我们的双脚。翻开第十册第一课,课题中一个“绿”字已让我满眼春色。正如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这个“绿”字又是何词能换得?只此一字,便激起了我朗读的兴趣。于是,旁若无人地,我一口气读了好多遍。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烂漫春光里,徐徐春风中,走来一群带着植树工具的少先队员。他们走过的地方,撒下一路欢声笑语,成了一道最美的春光。丁丁当当,锨镐舞动奏歌谣;哗哗啦啦,清水流淌唱乐曲。一番春歌之后,荒山野岭大变样。他们披绿袍,涌林涛,引来小鸟忙筑巢、松鼠叽叽叫,小兔、小猴更是开心得又蹦又跳。动物找到了自己的绿色家园,自然环境也在青山碧岭中发生着变化。“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此时的小河似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重新焕发了青春。诗的结尾更是独具匠心,一方面运用了诗歌反复的修辞手法,再次渲染少先队员的愉快心情,另一方面在反复中又有变化,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我们能不认为在春光染绿双脚的同时,少先队员也在染绿着春光?

读着读着,我的教学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这样一篇语言晓畅、诗韵和谐、极富感染力的诗歌,不读之学生又怎会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并引起自身的感受?所以,以“读”为本,是我为本课教学定的基调。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读中品,读中写,真正地把“读”渗透到本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读出情,读出境,读出志。

教学简单设想:

读中想:初读课文后向学生出示练习——填字成词。()山()岭、()山()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读中说:从变化引入全诗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说话训练。训练点:说一说植树的场景;想象一下,小动物与大山爷爷之间会有什么对话?

读中悟:根据小节训练朗读,在朗读中悟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喜爱,在读中萌发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读中品:在读中品诗歌语言的韵味,修辞手法的活用,诗歌情感的表达。

读中写:充分感知课文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词语写一段植树后的美好景象。

第二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作为苏教版每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总会安排一首富有季节或者时令特色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参加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对于环保问题,现在的在嘴上都能说出一二,但实际行动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学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本学期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然后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通过录音范读,自由朗读,孩子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这基础上他们还发现了这首诗押“Ao”韵,其实押韵就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对“染”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实这也是本诗在遣词造句上的'一大亮点,一个“染”字了整个春天,写活了漫山遍野的绿色,写活了少年儿童的勤劳与汗水,更写活了诗人的主旨思想。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面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2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现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把主动权交换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自己讨论难字写法,而且还分解写字笔画教学,收到良效。

2.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感受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感受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3.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3

今天上了下学期的第一节课,感受到上课的感觉真好!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做着应付考试的事情,每天忙着让学生背啊、默啊、考啊!哎,迫于无奈,做了太多有害于学生身心的事情了。今天终于可以从繁重的考试中挣脱出来,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我们用心倾听文中潺潺的流水声,认真感受文中小动物们的欢快,真心体验文中人们拥抱大自然的感觉,走进语文真的很好!

今天上的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但我感觉到学生的朗读不行。于是自己先范读了一下。我想让学生感受一下,课文该怎么读?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老师读得好的原因。学生想后说,因为老师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调等都有不同的变化。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后,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方法继续练习朗,随后指名学生起来读。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先让他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然后让他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但是没有指导过的句子,学生依然读不好了。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语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我想这是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的,决不能操之过急。

另外,从上学期的观察中,我还感觉到学生在早读时的状态和上课时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早读时他们无精打采,要让他们读得投入,读出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的很难,上课时相对来说好一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心理有关。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对上学这件事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压力很大,负担很重。你想,每天早上上学后,老师就有各种各样的作业任务下来,几乎没有休息和玩乐的`时间。每天在校的所有时间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不是做作业就是背书,不是考试就是订正。每天的作业任务那么多,学生怎么会喜欢读书呢?有的时候,即使老师能够把课上得很精彩,让学生感到很有乐趣,但每天到学校就有那么多的作业在等着他们,他们还振奋得起来吗?难怪每天早上到校,早读的时候,看到的学生都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哎,也真可怜!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4

今天正当我们沉浸在诗歌的韵味中时,一位学生举手了,没有想到的是,他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课文的第一小节写的不好?因为,我觉得‘春光’只能照耀,怎么会染绿我们的双脚呢?我想这样写不是很好?”

看着他疑惑的神情,我没有批评,而是带领大家再一次地来朗读这一小节,然后,故作惊讶对大家说:“刚才,潘胜豪同学说的对,老师也发现了。你们看,‘踏一路春风’也好像不对,春风怎么能踏呢,只能‘迎’呀!怎么是‘一路春风’呢,只能是‘阵阵春风’呀!并且我觉得第一句话,好像缺少了谁?应该加‘我们’,所以第一句应该这样写‘我们迎着阵阵春风’才好!”

我看着学生看着我认真的样子,不禁也纷纷附和着同意我的见解,一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那后面的句子都是有错误的,应该改过来。”我随即对他说:“你想怎么改?”他顺着我的思路说:“应该改成‘我们在路有说有笑。’”大家都似懂非懂地笑了,笑声的味道我似乎感受到了。我接着便说:“那老师就请我们班级朗读最好的张平连起来读读好不好?这可是我们自己的创作哦!”

张平马富有感情地读了起来:“我们迎着阵阵春风/一路,我们有说有笑,/我们要去荒山野岭/春光照耀着我们的双脚。”她虽然读得很不错,但是当她读完后,我发现学生的脸都好像写着什么了,我于是顺手牵羊对学生们说:“你们感觉到了什么呀?”

班级一下子好像安静了许多,我也微笑着等待着学生的回答。

这时,大家不禁在底下窃窃私语起来,我并没有制止,一会儿曹旭站了起来说:“刚才听了张平的'朗读,我发现这不像诗歌。倒像我们写的作文了。”

“那么你们觉得刚才张平读得,怎么不就像诗歌了呢?”我装作疑惑地问。

“好像缺少了诗歌的节奏感”

“好像没有了刚才的味道了!”

“好!”我惊喜地说:“对,诗歌的味道。诗歌也有味道。”说完我重重地将“诗味”写在了黑板。

这是快要下课了,我情不自禁地对学生说:“诗歌有自己的味道,老师在这里想朗读一首诗歌让你们品品其中的味道,好不好?”

我便神情地背诵起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看着同学们陶醉的样子,我不禁又想起了另一段诗歌:我轻轻地摘下眼镜/呵一口气/轻轻地/在镜片划下一条乡归的路……

下课铃响了,浓浓的诗味和着清脆的铃声,我知道,学生或许真的品尝到了诗的味道了!

第三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文字优美的现代诗歌。主要写的是少年儿童参加植树活动,绿化祖国,美化家园,以及植树造林后带来的山岭变化。通过学生植树场面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植树的豪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诗歌是美的语言,情的艺术,是最适合给学生练习朗读的。让学生尽情地去读,通过读来真切的感悟,通过读去尽情的想象。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多次反复的诵读诗歌,在诵读中引导学生理解想象。

首先请学生听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诗所描写的美好情境中。接着我让孩子放声朗读诗歌,了解大意。然后,我让学生配乐分自然段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特点。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有一个染绿,读一读这两个染绿各是什么意思?

第一节的染绿,明媚的春光照在准备到荒山植树的.孩子们身上。

第二个染绿是学生绿化了荒山后的喜悦心情。学生在理解了意思后很容易体会诗歌的结构特点: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感悟植树造林的意义,朗读课文的第2、3、4节。抓住两个象声词丁丁当当、哗哗流淌,体会孩子们植树的愉快心情,感受火热的植树场面中。在朗读5、6、7三节时,从动物的表现中,明白了植树给动物带来快乐,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美好的生活。学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在对比中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下学期的第一节课,感受到上课的感觉真好!有好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在做着应付考试的事情,每天忙着让学生背啊、默啊、考啊!哎,迫于无奈,做了太多有害于学生身心的事情了。今天终于可以从繁重的考试中挣脱出来,和学生一起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我们用心倾听文中潺潺的流水声,认真感受文中小动物们的欢快,真心体验文中人们拥抱大自然的感觉,走进语文真的很好!

今天上的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但我感觉到学生的朗读不行。于是自己先范读了一下。我想让学生感受一下,课文该怎么读?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老师读得好的原因。学生想后说,因为老师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调等都有不同的变化。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后,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方法继续练习朗,随后指名学生起来读。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先让他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然后让他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但是没有指导过的句子,学生依然读不好了。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语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我想这是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的,决不能操之过急。

另外,从上学期的观察中,我还感觉到学生在早读时的状态和上课时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早读时他们无精打采,要让他们读得投入,读出情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的很难,上课时相对来说好一点。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和学生的心理有关。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对上学这件事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学生的压力很大,负担很重。你想,每天早上上学后,老师就有各种各样的作业任务下来,几乎没有休息和玩乐的时间。每天在校的所有时间几乎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不是做作业就是背书,不是考试就是订正。每天的作业任务那么多,学生怎么会喜欢读书呢?有的时候,即使老师能够把课上得很精彩,让学生感到很有乐趣,但每天到学校就有那么多的作业在等着他们,他们还振奋得起来吗?难怪每天早上到校,早读的时候,看到的学生都是没有生气和活力的。哎,也真可怜!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3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现代诗,文字优美。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对于环保问题,现在的孩子在嘴上都能说出一二,但实际行动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学这首诗歌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

通过教师范读,自由朗读,学生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

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通过学生植树场面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孩子们植树的豪情。文章是围绕“染绿”一词而进行的。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首先范读课文,用自己优美的朗读把学生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美好情境中。接着我引导理解开头和结尾“染绿”各是什么意思。第一节的`“染绿”学生很快就回答出来。第二个“染绿”学生大多没有回答出来。这时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比较前后两节中的句子。学生们很快发现,后一个“染绿”是学生绿化了荒山后的喜悦心情。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我又一次提问学生此时对“染绿”的理解。很多学生认为染绿不仅是绿化,还有给人们来了幸福的生活。孩子们在收获绿荫、收获幸福的同时,还收获着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地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了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

只有文本进入学生精神世界,成为学生的一种审美需求,才能唤起孩子如梦初醒般的天性。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4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展示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渗透了植树造林的重要。教学中,我认为本节课最成功的地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补充课题引起阅读期待

上课伊始,我板书“染绿”一词,让学生回答:我们平时会说染绿什么?学生回答染绿小草、染绿树木等,我接着板书“我们双脚”,让学生读课题。再提问:是什么“染绿我们双脚”呢?最后添加“春光”,将课题补充完整,齐读课题,让学生就课题充分质疑。

二、质疑课题串起整篇教学

就本文的课题,学生提了不少的问题,唯独没有问:难道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吗?我抛出了自己的疑问,在“春光”二字的上方打了个“?”。当学生自读完第二小节和第三小节后,我在“春光”下面划上横线,学生立刻说出了是“植树造林”染绿我们双脚,从而进一步理解了课文的主旨。当与整篇文本对话完毕,我又在课题下面划了一道横线,并启发学生:你现在认为是什么染绿我们双脚呢?学生回答是“少年儿童”。我提示贴合文本提炼总结概括,学生立即会意:是“我们”染绿我们双脚。在不断的引领中,学生依托文本逐步深化了中心。

三、首尾比较过渡重点内容

本首诗歌首尾呼应,第一小节和第八小节结构相似。我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精读课文伊始,就让学生找出其不同点,我相机板书“荒山野岭”和“青山碧岭”,并提问:荒山野岭是如何变成青山碧岭的呢?从而引起了课文二到七小节的生本对话。

四、想象写话提高练笔能力

钻研教材时,限于篇幅及题材的原因,我一直没有找到练笔的'着眼点,当然,课后的第四题除外,那是文本对话完毕后的写话内容。在我诵读诗歌时,终于找出了生发练笔的地方:在朗读第五小节后,我抛出问题:植树造林让山上枝繁叶茂绿树成荫,其他小动物会有什么表现呢?在第五小节的旁边写一写。由于这样的练笔内容难度适中,所以学生的补充写话比较精彩。

当然,本篇课文的教学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着急完成教学任务,没有引领学生体会赏析诗歌的准确用词,如“踏”和“撒”等字,这是本课教学最大的败笔,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这个方面。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5

时光真是太匆匆了!元宵节芝麻汤圆的醇香还在嘴边萦绕就迎来了新学期开学的第二天。今天我们执教《春光染绿我们双脚》。那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在备课时,我发觉《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浅显易懂,诗歌的主旨在开学第一天的晨读课上学生们在小组交流中已经体会到了,又因为是开篇第一课,学生拿到新书时的新奇早就开始了诵读,如今基本上都能背诵了。如果再按照已有的教学设计按部就班教学,学生必然会感觉索然无味。因此我做出这样的决定:首先把教学时间压缩为一课时;其次在教学手段上确定以“读”为主线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尽情地读,想象情景读,对比着读,带领学生走进诗歌的场景中,感受欢快,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受春光的美妙,感受大自然的生机,感受少先队员们的那一份自豪。

课堂上,我以“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这两个词组切入,问他们从这两个词组中体会到了什么情感,为整篇文章的诵读定下欢快的基调然后由我以饱满的状态先朗诵了一遍,鼓励学生尽情地朗诵,尽兴地展示,接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对文本的理解也相当透彻,最后我简化头绪对文本内容进行设问:少先队员们植树前后,山岭有了哪些变化,再次通过你的诵读来表现出少先队员们植树的愉快。在朗朗的读书声中,结束了本课内容的教学。

反思:本节课上,教师的范读起了引领作用。“教师自身就是教学情境”,声情并茂的范读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可以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开辟了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空。采用了最原始的教学方式——读,而学生们却学得兴致盎然。可见,读真的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教学手段。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6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作为苏教版每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总会安排一首富有季节或者时令特色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参加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对于环保问题,现在的在嘴上都能说出一二,但实际行动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学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本学期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然后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通过录音范读,自由朗读,孩子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这基础上他们还发现了这首诗押“Ao”韵,其实押韵就是诗歌的一大特点。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对“染”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实这也是本诗在遣词造句上的一大亮点,一个“染”字了整个春天,写活了漫山遍野的绿色,写活了少年儿童的勤劳与汗水,更写活了诗人的主旨思想。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面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7

诗歌《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余韵还未散尽,春光已来染绿我们的双脚。翻开第十册第一课,课题中一个“绿”字已让我满眼春色。正如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这个“绿”字又是何词能换得?只此一字,便激起了我朗读的兴趣。于是,旁若无人地,我一口气读了好多遍。

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烂漫春光里,徐徐春风中,走来一群带着植树工具的少先队员。他们走过的地方,撒下一路欢声笑语,成了一道最美的春光。丁丁当当,锨镐舞动奏歌谣;哗哗啦啦,清水流淌唱乐曲。一番春歌之后,荒山野岭大变样。他们披绿袍,涌林涛,引来小鸟忙筑巢、松鼠叽叽叫,小兔、小猴更是开心得又蹦又跳。动物找到了自己的绿色家园,自然环境也在青山碧岭中发生着变化。“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此时的小河似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重新焕发了青春。诗的结尾更是独具匠心,一方面运用了诗歌反复的修辞手法,再次渲染少先队员的愉快心情,另一方面在反复中又有变化,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我们能不认为在春光染绿双脚的同时,少先队员也在染绿着春光?

读着读着,我的教学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这样一篇语言晓畅、诗韵和谐、极富感染力的诗歌,不读之学生又怎会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里,并引起自身的感受?所以,以“读”为本,是我为本课教学定的基调。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读中品,读中写,真正地把“读”渗透到本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读出情,读出境,读出志。

教学简单设想:

读中想:初读课文后向学生出示练习——填字成词。山()岭、()山()岭。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读中说:从变化引入全诗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说话训练。训练点:说一说植树的场景;想象一下,小动物与大山爷爷之间会有什么对话?

读中悟:根据小节训练朗读,在朗读中悟出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喜爱,在读中萌发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读中品:在读中品诗歌语言的韵味,修辞手法的活用,诗歌情感的表达。

读中写:充分感知课文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词语写一段植树后的美好景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8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首诗歌和以往的诗歌存在着不同点,它的意象比较明确,语言的跳跃性不大,没有使用一些比较深奥的修辞手法,这就为理解带来了方便。教学中应该抓住诗歌的对比因素,进行对比教学。诗歌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形式上是相似的,起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我们”“撒一路欢笑”“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表现春光的温暖、丰收的展望、劳动的`快乐、绿色的喜悦!让学生通过朗读,通过字里行间和这些植树的孩子们共享他们的快乐。

诗歌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这篇诗歌的教学中,应该抓住重点词语(如“林涛”“煎熬”),意象(如“小鸟”、“松鼠”、“小兔”、“小猴”)展开想象,进行情境设置,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森林美丽的景色、小动物们快乐的生活,动物与自然、人与自然、动物与人和谐相处的美好氛围。

全诗就是先抓住植树时所发出的声响,来折射出劳动的场景,写出人们欢快的心情,简洁而传神。然后抓住荒山的变化、小动物的高兴,河水的变清等来写,虽然只抓住了几点变化,但却生动地展现出了植树给荒山野岭所带来的巨变。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把主动权交换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自己讨论难字写法,而且还分解写字笔画教学,收到良效。

2.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于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感受动物们生活得无忧无虑的情景,感受人们生活的美好、安宁。

3.指导感情朗读,表现出劳动者的欣喜,体会劳动者的豪情。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9

今天正当我们沉浸在诗歌的韵味中时,一位学生举手了,没有想到的是,他对我说:“老师,我觉得课文的第一小节写的不好?因为,我觉得‘春光’只能照耀,怎么会染绿我们的双脚呢?我想这样写不是很好?”

看着他疑惑的神情,我没有批评,而是带领大家再一次地来朗读这一小节,然后,故作惊讶对大家说:“刚才,潘胜豪同学说的对,老师也发现了。你们看,‘踏一路春风’也好像不对,春风怎么能踏呢,只能‘迎’呀!怎么是‘一路春风’呢,只能是‘阵阵春风’呀!并且我觉得第一句话,好像缺少了谁?应该加‘我们’,所以第一句应该这样写‘我们迎着阵阵春风’才好!”

我看着学生看着我认真的'样子,不禁也纷纷附和着同意我的见解,一位同学主动站起来说:“那后面的句子都是有错误的,应该改过来。”我随即对他说:“你想怎么改?”他顺着我的思路说:“应该改成‘我们在路有说有笑。’”大家都似懂非懂地笑了,笑声的味道我似乎感受到了。我接着便说:“那老师就请我们班级朗读最好的张平连起来读读好不好?这可是我们自己的创作哦!”

张平马富有感情地读了起来:“我们迎着阵阵春风/一路,我们有说有笑,/我们要去荒山野岭/春光照耀着我们的双脚。”她虽然读得很不错,但是当她读完后,我发现学生的脸都好像写着什么了,我于是顺手牵羊对学生们说:“你们感觉到了什么呀?”

班级一下子好像安静了许多,我也微笑着等待着学生的回答。

这时,大家不禁在底下窃窃私语起来,我并没有制止,一会儿曹旭站了起来说:“刚才听了张平的朗读,我发现这不像诗歌。倒像我们写的作文了。”

“那么你们觉得刚才张平读得,怎么不就像诗歌了呢?”我装作疑惑地问。

“好像缺少了诗歌的节奏感”

“好像没有了刚才的味道了!”

“好!”我惊喜地说:“对,诗歌的味道。诗歌也有味道。”说完我重重地将“诗味”写在了黑板。

这是快要下课了,我情不自禁地对学生说:“诗歌有自己的味道,老师在这里想朗读一首诗歌让你们品品其中的味道,好不好?”

我便神情地背诵起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看着同学们陶醉的样子,我不禁又想起了另一段诗歌:我轻轻地摘下眼镜/呵一口气/轻轻地/在镜片划下一条乡归的路……

下课铃响了,浓浓的诗味和着清脆的铃声,我知道,学生或许真的品尝到了诗的味道了!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反思10

这是一首诗歌,生动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变化,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重点是描绘了参加绿化祖国、植树造林活动的少年儿童的群体形象。教学时,我让学生在基本理解每节诗意的基础上,围绕“我们怎么会被春光染绿双脚的呢?”这个问题,采用以下活动来理解感悟。

第一个活动是想象,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场面;想象热火朝天参加植树活动的场面;想象寂寞的荒山披上绿袍以及慢慢变得枝繁叶茂的场面;想象小动物来这里安家的场面;想象周围环境变得更美丽的场面;通过想象,让学生体会同学们欣喜与自豪的心情。

第二个活动是说,我问学生: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学生抓住了“小鸟抖动彩翼,来这里搭窝筑巢。”“小兔小猴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荒山披上了袍”这些拟人句以及课文中的.对比写法,主动感悟课文内容,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突破了对主题的理解。

第三个活动是朗读,在课堂上,我采用了个别读、议读、齐读、引读、范读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入情入境。

第四个活动是写,荒山植树后,展现给大家的是怎样一番景象?抓住这个教学点,开展片段训练,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第五个活动是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植树造林有何作用?”的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查阅图书资料、电脑网站,收集有关森林作用的信息,整理研究,并加上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从而感悟到建设绿色家园的意义重大。

第四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3、能用提供的词语写一段反映荒山植树后美好景象的话。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

难点: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读书、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按照“找──划──读──想──说”的线条指导学生学习。

3、把读贯穿课堂始终:朗读——读中感悟;诵读——读中生情;诗歌朗诵——以诵立志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认识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2.熟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教师准备:教师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诗歌成就有所了解。

(三)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挂图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人

冰雪融化,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谁都向往春天,向往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向往吹面不寒的杨柳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春风扑面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师板书课题: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尽情朗读诗文,读中感悟

1、这一课中有许多生字,通过预习认识它们了吗?(1)出示本课生字(包括二类字)认读。

(2)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读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2、师:诗歌是美的语言,诗歌是情的艺术。诗歌也是练习朗读的好教材。今天我们就来尽情朗读这首诗。让我们看看谁朗读得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感情。

3、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想一想怎样读能读得出彩出色。

4、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表演读,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受。

5、过渡:此时此刻,我们教室里师生一堂,暖意融融,而窗外草长莺飞,春意融融,这阳春三月,是百花争艳的季节,当那贵如油的春雨淅淅沥沥地滋润着大地的时候,这更是一个植树造林、绿化地球的季节。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披文入情,走进劳动现场

1、齐读诗歌第一小节,思考:“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你仿佛看到是谁欢笑着迎着春风走来?写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向荒山野岭进军的画面,感受大家植树造林的豪情和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

2、我们再来看看诗人是怎样来描述同学们劳动的热烈场面的?默读诗句,画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1)“锨镐叮叮当当”“奏响”“歌谣”“哗哗”“滋润”等词语中体会植树劳动的热烈场面和同学们的欢欣喜悦。(2)、照样子写词语:

丁丁当当-- 哗哗流淌-- 棵棵树苗--(3)、改写成“把”字句、“被”字句。

(4)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这热闹的植树场面

3、教师描述:乡间野外那纯朴的泥土气息,同学们手中叮当碰撞的劳动工具,无不给我们的大自然送去了春天的第一声问候,当看到那清澈的泉水瞬间消失于泥土的缝隙时,大家的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能读好课文吗?(出示语段)

4、指导朗读:(1)学生自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劳动场面。(3)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春天到了,同学们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扛上铁锹去荒山植树造林,给大地带来绿色,带来生机。有了绿意的点缀我们的家园——地球才会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绿色的世界。

二、品读诗句,感悟巨变

1、你从课文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绿意和生机?(1)、学生自读,感悟。

(2)、组织交流:从“枝繁叶茂、林涛”等词语中可以感受到。

相机学习生字:绿袍 裸露 煎熬 寂寞

2、练习朗读。

3、小结过渡:绿色世界的不断扩大,不仅为人类创造了美好的家园,也为小动物们提供了一个快乐的天堂。

(1)默读诗句,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幸福生的场面的。画出你认为感受深的词句,并批注。

从“抖动”“快活” “再也不怕”“开心”等词语中体会植树造林让小动物们呼朋引伴快乐生活的情景。

(2)用一句话说说小动物们在绿色大地上快乐活动的情景。

(3)讨论: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你会和这些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4、山上是这样的美好,山下也是诗情画意,无限憧憬——“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5、巩固:齐读2-7自然段,9边听边想象画面),选择其中一段背诵。

三、学习最后一小节:

1、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一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一段和第一段语言重复较多,师讲解:反复是现代诗歌的一种常见的手法,(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双脚)⒉它们是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是谁的功劳?

4、“我们”因为什么而快乐?

春光特别喜欢“我们”,染绿了“我们”的双脚,“我们”以自己的行动让春光更加美丽!小结:因为我们的到来使荒山变得一片苍翠,使野岭变得春光无限,所以地球上的每个孩子都要从小参加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美化地球,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用我们的爱心共创世界的美好未来。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课文的理解。

2、想一想 植树的作用除了书上讲的,你还知道有哪些作用呢?

3、说一说(1)荒山在我们手中变得那么美好,请你想象这美好的景象,说一段话,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出示),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2)你准备如何为春天增添绿意?(自由说)

五、作业(任选其一)

1、背诵全文。

2、课外积累更多的描写春天的诗文,并把它摘抄在采蜜本上。

六、板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青山碧岭

裸露、煎熬

林涛、动物的家

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文字优美又朗朗上口的现代诗。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教学这首诗歌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学生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

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

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孩子们在收获绿荫、收获幸福的同时,还收获着乐观向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文本中的美好情感,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深深地融合到了一起,成为了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化为自己下一步生活的经验,去发现更多的美好。不足之处:

首先,我有些忽视了学生自身对文本的体验。学生的每一次阅读,我总是给予引导性评价,而没有让学生尽情抒发胸中的想法。没有能让学生一步步深入的挖掘出语言文字的美,使美丽的语言文字化身为美丽的画面。

其次,我注意到了引导、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但这一环节给学生留的思考、发挥的时间有些少,本环节处理的有些仓促,没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建议:今后在备课的过程中,更应该在背透教材的基础上,多备学生,充分预设课堂,以求达到最佳效果。

附1前置性学习单

1、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新词。(1)我会读

歌谣

裸露

寂寞

枝繁叶茂

咆哮

茂密

拥抱

荒山野岭(2)我会填

yáo

luǒ

páo xiào

mào mì

yōng bào zhī fán yè mào()()()()()()()mò

()不关心

()逆之交

沉()

寂()

yáo 歌()()役

2、我知道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___ 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___。

3、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1.课本中哪些场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找出来写在下面

2.植树的场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你的植树经历,这样的场景,如言:提着水桶,扛着树苗,走向旷野——满怀激情。挖坑,放苗,回土,浇水——一脸欢笑。这样的情感作者表达出来了吗?

3.有关于植树的意义课文中写了几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比较1、8两节有什么异同?两段能交换吗?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哪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的意义之大?(划出有关词语)

5.你准备如何为春天增添绿意? 【积累提高】

1.说说植树造林的好处。

2.荒山在我们手中变得那么美好,请你想象这美好的景象,说一段话,可以用上下列词语(出示),要注意语言的条理性。

(枝繁叶茂、青山碧岭、茂密、树丛、搭窝筑巢、阵阵林涛、碧波荡漾)【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感情。

个人简介:吴小翠,滕州市西岗镇田岗小学。

第五篇:《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教具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

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

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下载关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案 1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比如:煎熬、裸露......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五下《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设计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物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野岭的决心,体现了少年儿童......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轻快而又充满激情的现代诗歌。它主要描绘了植树活动给荒山带来的巨变,表达了少年儿童以实际行动改造荒山......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二)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教学实录

    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又是一年春来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自己的诗篇赞美了他们眼中的春天,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生: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