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下册《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教案
教学重点:
总结、归纳7的口诀并会运用。
教学难点:
7的乘法口诀的总结和归纳。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瓢虫吗?说一说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瓢虫?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七星瓢虫。这节课我们来看看七星瓢虫身上有什么数学问 题?学生观察6页情景图,师:观察这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后,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2—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就利用七星瓢虫身上的七个星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出示课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学生自己试着总结7的乘法口诀。
2.小组交流后小黑板板演。(教师巡视,随机提问。)
3.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总结口诀的方法和过程。
4.学生在书上书写7的乘法口诀。
5.观察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说一说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然后讨论:如果总结某一句口诀该怎么办?如想知道四七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练习
1.自己记忆7的乘法口诀。
2.练一练1题对口令。
四、课堂小结
师:回想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和问题?
五、综合练习
1.练一练第2题:孔雀开屏 先让同学把得数写在书上,然后交流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是让学生用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2.练一练第3题:找朋友。教师课前准备找朋友活动中写有算式和得数的卡片,发给同学们,看谁能很快找到朋友,大家一起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计算。然后让所有同学在书上连线。
3.练一练第4题:直接把得数写在课本上,交流时说出用哪句口诀计算。
第二篇:《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教案
教学重点:
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谁背一下7的乘法口诀?师评价后出示口诀卡片,生说得数并说出2个乘法算式。师总结7的乘法口诀掌握情况,并指出这节课利用7 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交流
1、师:谁知道白雪公主的故事?(指名简要介绍)
2、师:白雪公主要举行一次宴会,招待7个小矮人,现在我们就去宴会现场看看,帮助白雪公主解决一些问题。
3、学生观察8页情景图:他们在干什么?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什么问题?
4、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信息和问题(引导学生把小矮人的问题和所用的数学信息组合成数学问题:每人3个果子,7个人一共多少个果子?)
5、学生自己解决小矮人的问题后小组交流,小黑板板演。
6、全班交流:小组讲解员讲解(重点讲解一下怎样列式和怎样计算,注意学生的个性化解答方法。)
7、专项训练:自提问题自己解答后小组交流,板演。
8、教师组织小组讲解员讲解。(重点讲解一下根据什么提的什么问题、怎样列式的及怎样计算的,注意学生的个性化解答方法。)
三、课堂小结
学生说一下收获,提出其它问题。完成后,师小结:大家解决了那么多问题!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我们学的知识解决。请大家看课本第8页的第1题,蓝灵鼠要我们帮它解决什么问题呢?
四、综合训练
1、练一练1题,学生汇报解决的问题后,学生自己独立解答,小组可以派人板演,讲解。
2、练一练2、3题。学生独立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组织核对。
3、练一练3题。学生自己把顺序写在书上后小组核对。
4、问题讨论:学生汇报发现的信息和蓝灵鼠的问题,然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试着解决,接着小组交流研讨,最后全班交流研讨。
第三篇: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72、73页例2以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能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向学生渗透“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口算题,全班学生在练习本上按顺序写出得数。
20÷5=
36÷6=
7×3=
5×7=
7×4=
24÷4=
18÷3=
7×7=
3÷3=
6×7=
30÷6=
12÷2=
集体校对后,引导学生观察上面12道算式,请将它们分成两类,学生通过观察,一般会按乘法、除法的特点将其分成这样两类。
2、引导学生回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20÷5、24÷4的口算过程。
小结: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3、引入新课。
教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们已经掌握了。用7的乘法口诀怎样求商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教师设置情境,出示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花朵图:一共有几朵花?扎了几个花环呢?如果每7朵扎一个花环,可以扎几个花环?
(3)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8÷7=
28÷4=
(4)教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你会用7的乘法口诀求这两道题的商吗?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同桌交流、讨论,并在教科书上例4的空格里填数。
指名让学生说用口诀计算28÷7=4、28÷4=7的过程。(因为4和7相乘等于28,所以28÷7=4、28÷7=4。)
教师板书:
28÷7=4
想:
(四)七二十八
28÷4=7
想:
四(七)二十八
(5)总结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师:比一比28÷7、28÷4与20÷5、24÷4,思考: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用哪句口诀,然后写出商。
2、做教科书第66页“想想做做”中的第4题、第1题和第2题。
(1)第4题
学生根据例题中解决问题的体验独立完成。
完成后集体订正。
(2)第1题
先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计算,再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根据一句乘法算式,可以直接写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渗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第2题
学生两人一组开展活动。
完成后汇报,要求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3
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选择几题指名说说是根据哪句乘法口诀算出得数的。
2、想想做做5
引导学生看图,弄清题意。再独立完成。
3、想想做做6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明确:求“再过几个星期艺术节开幕”,就是求35里面有几个7,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
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
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例
1、第39页例2,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教材分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乘法口诀和会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一幅学生熟悉的“欢乐的节日”的主题图,引出要用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体会,求商的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用乘法口诀求商是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学好这部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第二单元学习的基础,学习本单元不会有任何难度,但是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
教法、学法:
本节求商的思路和方法与前面是一致的,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归纳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更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并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明确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原理,初步会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商并说出运用了哪一句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堂上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将抽象的数学算式转化为要解决的生活问题,使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体,更容易让学生明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入生活问题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相关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便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练习
4×
×8
7×9
9×4
7×3
6×8
9×
8×8
7×8
3×6
9×9
6×7
2将下列口诀补充完整。
()八五十六
三()二十七
六()五十四
七()六十三
二()一十八
()七二十八
3计算下面各题。
24÷6
(想:四六二十四,商是4)
÷3
(想:三五十五,商是)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求商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我们前段时间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那大家觉得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不是一样呢?
二、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新六一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快解决吗?
2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怎样挂小旗整齐?你会怎样摆放这些小旗?
(每行挂7面,总共挂8行)
你能根据这种摆放方式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有多少面小旗?列式得出结果。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有6面小旗,怎样挂小旗整齐?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如果挂8行,每行有多少面小旗?
解决问题并列出算式。板书:6÷8
(4)引导学生得出算式的商。问:你是怎么计算的?(想乘算除)
()学生独立解决:要是每行挂七个,能挂几行呢?你能够解决吗?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结果,并把求商的过程跟大家说一说。
3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38页做一做。
4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学生观察提出用除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每9个摆1行,可摆几行?
摆成3行,平均每行摆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样得出商的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2题。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说一说怎样求得商?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3题。
用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有了什么样的收获?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用1—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以后大家遇到除法问题时,就可以想有关的乘法口诀,求出商了。
五、堂作业:教材第40页练习八第1、2题。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7×8=6
口诀:七八五十六
6÷8=7
想:七八五十六,商是7
6÷7=8
想:七八五十六,商是8
27÷9=3
想:三九二十七,商是3
27÷3=9
想:三九二十七,商是7
第五篇:二年级下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案设计
二年级下册《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P37-38例1以及相应的内容
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初步会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能算出除法算式的得数。
使学生在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节日?
生:春节、元宵节、国庆节------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你们的节日是几月几日?
生:六月一日
“六•一”儿童节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节日了,同学们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他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布置着教室。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正在做什么准备吧!
仔细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与准备工作有关的数学信息?谁能说一说?
2我们一起来看这个信息,你们能用手中的学具把结果摆一摆吗?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借助直观,自主探索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问题:1这幅图跟你们摆的结果一样吗?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2四人一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
47×8你们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6÷8和6÷7你们又分别用的是哪句口诀呢?你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刚才我们在计算这两道除法算式的时候,先看的是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口诀。“七八五十六”这句口诀可以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看来乘法口诀真的很重要啊!
(二)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加强练习
让我们一起回到这幅主题图,刚才我们还看到了这两条信息呢。
谁能根据这两条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每个小组分了多少颗?
2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列式算一算。
49÷7=7
想:七()四十九
3解决这个问题你们用的是哪句口诀?
你们是怎么想到这句口诀的?
小结:在计算这道题的时候,我们也是先看除数,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这就是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三)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谁能用乘法口诀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
7×4=
8×2=
8×6=
28÷4=
6÷2=
48÷6=
28÷7=
6÷8=
48÷8=
小结:看来同一句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口算出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口诀的作用可真大啊!
2小兔子回家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4==
6×44=42
49÷7=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设计32÷8=
24÷8=
8×4==64
3摘星星游戏
学生跟唱《小星星》,然后摘星星并问题。
四、堂小结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7×8=6
口诀:七八五十六
6÷8=(7)
口诀:
(七)八五十六
6÷7=(8)
口诀:七
(八)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