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和孩子》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4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天和孩子》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天和孩子》教学设计》。

第一篇:《春天和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春天和孩子》,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并教育同学们热爱大自然!

2掌握休止符的唱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以轻快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歌曲《春天和孩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彩笔、古诗《春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2 3 4 | 5||

同学 们 好,您好 您好 张老 师您 好。

二、谈话导入

生机勃勃的春天,万物复苏,花红了、树绿了、太美了,小朋友喜欢春天吗?让我们用心去看、去感受美丽的春天吧!

三、新授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欢快、高兴)。

2、复听歌曲。

3、跟琴逐句学唱歌曲。

4、歌曲处理

“嘀哩嘀哩”这一句要把握好休止符的唱法。

5、随伴奏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形式演唱。

四、诵春天

1、春天万紫千红,不但我们特别喜爱春天,古代的诗人也很热爱春天,我们共同来吟诵一下古诗《春晓》。

2、作曲家还把这首古诗谱了曲,我们来共同欣赏一下吧!

五、画春天

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我们去装扮一下多彩的春天!

六、小结

同学们,春天在你们的装点下变得五彩缤纷,希望你们的春天同样的精彩,让我们一起踏着歌声去寻找我们的春天吧!

第二篇:春天和希望

春天和希望

春的锦袖轻轻拂过大地,给这片土地上送来了第一缕春。听!小河的脚步轻快了,河水叮铃铃的奏响了春天的铃声;望!河岸上、路边上、田野上……到处都是充满活力的绿。人们见了这绿,立刻充满了活力,也都出来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在这活力四射的田野里赛几趟跑、踢几脚球、打几个滚、放几只风筝……突然,一个三四岁儿的“小不点儿”举着一朵小花叫了起来:“看!小花!这儿是一朵,那儿还有一朵!咦?这儿还有,这儿还有!”小虫也从洞里钻出来,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准备迎接新的春天

……一切似乎都是充满活力的、充满希望的,似乎都是脱离了肃杀的严冬的。

……“呼—呼—呼—!”北风猛虎般的向新生的春天袭来,打了他个措手不及,春天急急忙忙的“撤退”了,无情的冰雪千里连绵封杀了所有春的气息—小河的脚步又渐渐沉重起来;新生的小草又;返青的小麦又一次被打回了冬天的样子;隐约的小花、可爱的小虫又一次消失了……一切恢复了肃杀,苟延残喘的冬,又一次占领了大地。

只有人们,只有人们有“一定能迎接到春天”的希望。……盼望着,盼望着。美丽的春天果然没让人们失望,仅仅几天之后,他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势如破竹的占领了这片大地,占领的是那么坚定!

也许,是经历了“倒春寒”的席卷,长了心眼儿;也许,是经历了“倒春寒”的席卷,实在没了力气。在春回大地的前两天大家都没有出来。但总归还是要出来的,这不,在这场 “倒春寒”之后生还的小虫先壮着胆子出来了,紧接着,小朋友们便出来捉虫子了!小花小草见小朋友们都出来了,便也出来了,大人们被小花小草吸引出来了。麦子见大人们出来了,也就撒起娇来:“渴了!渴了嘛!”大人们自然要浇地,便向小河要水,小河也就开冻了!

这仅仅是一场倒春寒,在这片大地上往往要有好几场“倒春寒”。但是无论如何,人们总是有“一定能迎接到春天”的希望,我们的人生不是也像冬春之交一样吗?往往要经历许多“倒春寒”。但只要有“在这些“倒春寒”之后,迎接我们的将会是美丽的春天”的希望,我们一定会迎接到春天的!

第三篇:春天和秋天

春天和秋天

春天到了,小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蝴蝶欢快地飞来飞去。蒲公英也开花了,黄色的小花,象一把把小伞。这时,小朋友们高兴地走出了家门,拿着皮球、风筝,向田野跑去,在春风和阳光下尽情玩耍。

到了秋天,蒲公英的黄色小伞变成了白色的小绒球,在秋风下飞舞。小树上的嫩叶已经长成长长的枝条,一些叶子也脱落下来。小朋友们踩着落叶,摘着果子,一边走,一边唱,身边还有几只小鸟在飞。秋天可真美!

广东省江门市紫茶小学二年级:h10473057

第四篇:白天和黑夜教学设计

《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假设。

2、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

3、能成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2、引领学生体会到昼夜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探究天文学的兴趣。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地球仪、手电筒、三球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白天、黑夜图,(多媒体播放刘欢的歌曲展示白天黑夜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白天与黑夜(多媒体课件展示白天与黑夜的图片)

(二)探究活动

(1)谈话: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1)地心说(2)日心说(多媒体播放课件: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2)提问:①““地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多媒体播放课件:行星绕日运行)

3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什么贡献?(多媒体播放课件:哥白尼○的贡献)

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提出问题:

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学生讨论后多媒体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2)探究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贴有小红旗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

学生演示并观看动画演示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播放课件:昼夜更替的原因)

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五、自由活动:

当我们处于中午12点时,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是黑夜?(多媒体播放课件:时区差)

总结:与我们地理位置相反的国家,如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是黑夜

六、板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

地心说

一、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日心说

原因: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二、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周期:大约24小时

地球自转是有规律的

第五篇:白天和黑夜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

《 白天与黑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

2、知道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过程与方法

1、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做出假设。

2、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能利用表格整理观察记录。

3、能成事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观察昼夜长短的记录,对昼夜长短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2、引领学生体会到昼夜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对探究天文学的兴趣。

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难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准备:

课件、地球仪、手电筒、三球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白天、黑夜图,(多媒体播放刘欢的歌曲展示白天黑夜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多媒体动画演示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2、提问:

(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

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白天与黑夜(多媒体课件展示白天与黑夜的图片)

二、探究活动

(1)谈话: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这一自然现象进行了研究,有着不同的认识。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1)地心说(2)日心说(多媒体播放课件: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2)提问:①““地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太阳中心说”是谁提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多媒体播放课件:行星绕日运行)

3哥白尼的“日心说”有什么贡献?(多媒体播放课件:哥白尼的贡献)○

(一)、研究昼夜更替的原因

(1)地球的自转

师:请同学们转动地球仪,看看地球仪有几种转动方向? 生:(通过转动地球仪)有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种。提出问题:

师:地球究竟是绕地轴自西向东还是自东向西旋转呢?(学生讨论后多媒体播放课件:地球的自转)

探究(2)昼夜交替和昼夜交替现象

师:我们知道我们生活的一天中有白天和黑夜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否世界各地都同时是白天和黑夜呢?能否用我们现有的工具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教师小结,完善其中一方案: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贴有小红旗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小组中学生代表发言:“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代表白天即(昼);“太阳光”没有照射到“地球”上的部分表示黑夜即(夜)。转动“地球”使它自西向东旋转(即自左向右)转动,观察同一地点会出现白天与黑夜交替现象。学生演示并观看动画演示

师:造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多媒体播放课件:昼夜更替的原因)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自转时,朝向太阳的一面是白天(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三、自由活动:

当我们处于中午12点时,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是黑夜?(多媒体播放课件:时区差)

总结:与我们地理位置相反的国家,如美国、墨西哥、加拿大等,是黑夜

四、随堂练习(多媒体播放课件)

一、我会填

1、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而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所以地球上出现了()和()的更替。

2、波兰天文学家()则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不是宇宙的中心,()才是地球、月亮等天体运行的中心,实际上地球也在()。

3、哥白尼的()把托勒密的()中的一些错误纠正了过来,为建立完善的()奠定了基础。

4、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着,这就是地球的自转。

二、我会选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地球在围绕着太阳运行

C、月球是地球和太阳运行的中心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3、白天与黑夜是由()形成的 A、太阳公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4、下列天体中属于卫星的是()A、太阳 B、地球 C、月亮

三、我会判

1、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地心说。()

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3、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

4、月亮是太阳的卫星,月亮围绕太阳转。()

五、拓展延伸

1、请根据日出日落的时间变化,两周记录一次,把表示黑夜的方格涂黑,观察白天黑夜的长短变化。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多媒体播放课件)

2、通过这节课我们大家的探讨、研究,你们对地球有那些新的认识? 及你得到了些什么?是否有新的问题!(多媒体播放课件结束)

六、板书设计:

14、白天与黑夜

地心说

一、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日心说

原因: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二、昼夜交替

地球自转周期:大约24小时

地球自转是有规律的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采用实验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判断,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部分应该多花一些时间,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自己来说,而不是一味的老师在说,这样是很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感受白天与黑夜的形成,让抽象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一难点,知道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白天与黑夜的,再用观察法、绘画操作法帮助学生理解白天、黑夜的不同特点,提升学生的知识经验,最后在交流讨论中,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和满足,正是多种教学法的灵活运用,学生能自主的学习知识,提升经验,最后达成活动目标。

下载《春天和孩子》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天和孩子》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最终版]

    《夏天和冬天》教学设计 卓刀泉小学 孙铖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读懂相关的生词及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了......

    关于秋天的作文:春天和秋天

    关于秋天的作文:春天和秋天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变暖了。河里的冰融化了,变成了清澈的河水。嫩绿的小草从泥土来钻出来了。五颜六色的鲜花争先开放,一朵朵,一簇簇,给大地装扮得分外......

    《春》教学设计

    张伟《春》教学设计 张伟 初中语文 曲靖初中语文1班 2014年11月12日 20:17:56 [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 2、有感情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味佳......

    春 教学设计

    11《春》(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 ②学习抓住特征描写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朗读、背诵、品......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体会美感。2、能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思路。看看作者从“春”这一背静中,分离......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以情带声,进入情境地朗读课文。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法,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

    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邹光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

    春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春》教学设计 1.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 2.学会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句描写事物,及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