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池塘开满荷花》教学反思
下午一节课,本想抓住这个时间,敲几个字,可是当打开电脑,望着屏幕,却一直在发呆,不知要说些什么,写些什么。是的,很久没敲字了,手也懒了,头脑也迟钝了,整个人也变的懒散起来。写些什么呢?就说上节课吧,课前我把课件做好,上课时,不巧投影仪的展示台坏了,只好借助电脑来连接。
当出示满池塘的荷花时,孩子们立刻尖叫起来“哇,好漂亮啊!”“同学们知道它的名字吗?”“荷花!”“荷花长在哪儿?”“水里。”“瞧,这么美丽的荷花把蝴蝶都吸引来了!”当一只动态的蝴蝶飞来时,一直上课是睡觉的李金茹今天也显得很是激动,随着一段音乐的响起,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整个课堂很快都跳了起来。“看,这是谁?”“青蛙!”同学们有见过吗?有谁知道青蛙是怎么跳的吗?…….问题刚落,一双双小手早已举得老高,“老师,我会!”李想举手了,一手指着自己,信心十足。“好,我们先请李想给我们表演一下,我们鼓励一下他好不好?”在我提议下,孩子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李想。看着李想可爱的样子,真得难以想象他平时的“恶作剧”——一个聋哑智力障碍孩子的行为。一节课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作为一名和孩子们整天在一起的年轻老师,我很快乐,也很幸福。上帝是公平的,他关了这扇门,还会敞开一扇窗。其实我们的聋哑孩子真得很是聪明,可爱。希望他们在这里快乐每一天!
第二篇:第7课开满荷花的池塘
第7课:开满荷花的池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掌握Windows“画图”工具“选定”、“复制”和“粘贴”、“任意形状的裁剪的工具”基本操作的应用。
(2)掌握Windows“画图”工具“选定”、“复制”和“粘贴”、“任意形状的裁剪的工具”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演示“选定”、“复制”和“粘贴”、“任意形状的裁剪的工具”步骤时,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积极主动地思考,结合“小组合作、组间交流”的模式逐步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拓宽知识面,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2)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思考、勇于动手的能力。教学重点:“选定”、“复制”和“粘贴”、“任意形状的裁剪的工具”的使用。
教学难点:“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2、资源准备:Windows“画图”工具软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件:提问: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小蝌蚪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大家想画这美丽的荷花荷叶吗?这么多荷花荷叶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画完?这节课我们就利用工具和命令轻松地完成!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交代目标,了解任务: 1课件出示:分离的荷花、荷叶,提问:怎样把荷花和荷叶组合在一起呢?组合后又如何快速的把这么多荷花画完呢?
2、交代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三、活动探究,完成目标:
1、学生探究“选定”工具
⑴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荷花和荷叶是分离的,我们怎么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呢?这就用到了选定工具,怎么使用这个工具呢?
⑵阅读课文,讨论方法
学生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⑶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小结,掌握方法:“一选、二移、三透明” ⑷教师演示后学生操作练习,掌握技巧。教师个别指导。⑸学生演示,师生评价,了解选定工具的使用范围。⑹自主训练(P42练一练和想一想)
2、指导探究“复制”、“粘贴”命令的使用 ⑴谈话:有了选定工具,我们再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就能轻松完成一朵荷花瞬间开满整个池塘!那么怎样使用“复制”、“粘贴”命令呢?
⑵指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课件出示讨论)⑶汇报讨论结果师生总结方法 谈话:在进行“复制”、“粘贴”之前,必须先做什么?(选定)还什么时候用到它?怎样进行“复制”、“粘贴”?
掌握方法:选定---复制---粘贴。
⑷教师演示操作方法(重点强调,复制一次,可以多次粘贴)⑸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辅导。⑹展示练习效果,师生评价 ⑺自主练习:P44练一练 ⑻师生小结
3、指导探究“任意形状裁剪”工具的使用 ⑴课件出示:鸡壳中的小鸡,提问:怎样把小鸡从鸡壳中取出呢? ⑵阅读课文小组讨论 ⑶学生汇报,掌握方法
⑷教师演示后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指导。⑸展示,评价 ⑹师生总结。
四、课堂检测,巩固知识和技能
1、出示检测卷,学生答卷
2、公布答案,检查效果
五、回顾总结:
1、回顾: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2、师生总结
六、拓展:利用学过的工具创作一幅金秋图
板书设计:
7:开满荷花的池塘
选定
两个工具
任意形状裁剪
复制 两个命令
粘贴
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是一门不断在发展和更新的学科,教师一方面要教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比如什么是信息,信息的分类和采集,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软件使用基础与互联网的应用,另一方面要交给学生获取以上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出版社小学四年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两个工具,两个命令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即“选定”工具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的使用及“复制”和“粘贴”命令的使用,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学习效果比较理想。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操作训练还有待提高,小组合作效果还有待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但如何变兴趣为提高学习效率有待于探究。
下一步打算:
1、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学习,有了丰富的知识才能提高能力
2、逐步培养能力,加强操作训练。
3、在教学要求上对全体学生区别对待,有些学生或家庭条件比较好或对信息技术比较感兴趣,对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大部分都掌握了,我们只要让其加强理论的学习,然后对其作更高的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逐步提高,进而使他们提高兴趣,提高能力。
第三篇:池塘教学反思
分享阅读读本《池塘》反思
分享阅读《池塘》是通过小青蛙与其他动物的交谈,刻画了一幅池塘周围环境的全景图。我将教学重点放于动物的出场顺序、场所的空间关系,青蛙的成长变化来帮助幼儿理解池塘周围各场景特点以及空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开始,我用谜语的形式导入封面上的主要人物“青蛙”。并提问:“小蝌蚪和青蛙有什么区别”从而让幼儿知道青蛙就是由小蝌蚪变成的。由于分享阅读的书名叫《池塘》,于是我提问:“青蛙是生活在哪里的?”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出示封面,指读书名,请幼儿观察封面中的池塘周围还有什么?接着阅读图画。《池塘》这本书中每幅图上都有与下一页相关联的部分,动物身上的果实暗示着他们来自何处,在景物的那一页角落里都画有下一场景,也预示着他们来自何处,会出现什么动物,我抓住读本的这条主线。于是我在活动中提问“谁来了,它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随后提问“它可能从哪儿来?你怎么知道的?”让幼儿根据线索进行猜想,问题如此反复出现两三次之后,幼儿就明白每一页都有通往下一页的线索。
这次开展分享阅读《池塘》教学活动我很不满意,有点失败,没有自己设想的效果好,自己进行教学活动中发现了好多的问题。
(1)教学形式很单一,对幼儿吸引力不强,导致幼儿一开始阅读图画积极性高,而越到后面教学活动幼儿专注力下降了很多。
(2)阅读完图画揭开文字进行教学活动,自己觉得这种方式很枯燥,不知道何开展下去,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阅读图画,请幼儿描述图画信息过程中,对于每页图画信息提问时间没有掌握好,导致后面几页没有前半部分这么详细,时间很赶。(4)由于前半部分时间没掌握好导致总结环节没有进行。
通过这次分享阅读教学活动,要不断提高自己分享阅读的教学能力我要做的是 :
1.由于对分享阅读经验不足,我要多听听其他教师是如何进行教学活动并适
文清
大三班
当借鉴。
2.多和班主任交流,不懂的问题及时问班主任。3.认真备好分享阅读教学活动。
4.开展环节三拓展活动,布置主题墙“我的生活环境”。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小区环境是怎么样的?教师总结后,让幼儿把自己的生活环境也画下来,这样其他小朋友就知道我们住的地方是怎么样的?
第四篇:小池塘教学反思
篇一:小池塘教学反思
《小池塘》教学反思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五彩的世界”。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启发孩子,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课文,后精读课文具体感知,后背诵课文升华感情,最后是知识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
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认字、识词、读通课文,教学要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尤其是学困生。我们往往在课文的导入部分花心思、花时间,其实导入需要紧扣教材采用最简洁有效的方法,比如提个小问题、猜个小谜语,只要引起孩子的期待心理,让孩子想学就行,不宜让导入阶段偏长。一下的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课文的习惯,就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而读顺课文。老师在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心里一定要清楚哪些字词是重点难点,要多加指导,简单的就很快过关。这时,老师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如果他们都能够把字词掌握好了,说明老师的教学基本扎实到位了。教学手段也可以多样变化,有时让同桌互相指导,有时让四人小组活动,有时请几个同学起来比赛,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能够集中,也乐于参与。低年级的课文不长也不太难,教师要留给孩子时间自己去学字词、读课文,让学生慢慢学会自己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其中有理解知识点、情感培养等多方面的渗透。要上好第二课时,教师就必须紧紧扣住“读”,以读促读、读中见悟。比如我上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注意到了指导孩子们一句一句地朗读课文,通过画面、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如果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眼前出现了文本描绘的画面,他们就能够绘声绘色地读好课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非常恰当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导学生看画面、想象、自己打比方,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教材的语言美。月牙弯弯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闪亮,所以像许多闪亮的珍珠,其中的确有值得体味的地方。另外,语文老师也可以用简笔画等方法配合理解课文,我画了椭圆的小池塘旁长满了芦苇,就能让学生很快明白为什么说小池塘像“大眼睛”了,如果在旁边再画个人的大眼睛一比较,就更加形象明白了。
我们一直在追求“有效教学”,那就要有“惜秒如金”的意识,抓紧课堂的每一秒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收获更多!篇二:小池塘教学反思
小池塘教学反思
篇一:小池塘>教学反思
本组课文都是描绘了无限美好的祖国春光的。主要让学生在朗读感悟课文内容中,积累语言,陶冶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写的是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我教学的是第二课时,所以在教学目标上,我把它定为:
1、学习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并学习两个新偏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小池塘的美丽上。在具体实施教学时,我也是紧紧围绕这些目标来进行的。现在,我就这节课课后的一些感想来阐述一下:
1、在具体教学这一课时,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以读代讲法”等教学方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持久,容易被一些新鲜奇异的东西所吸引。根据孩子的这些年龄特点,这一课我主要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还适当地运用相应的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个非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记得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好文章是读出来的,美文尤需美读。”可见“读”的重要。新大纲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本节课教学我以读为主,通过感悟读,比赛读、男女分读、师生对读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和感悟能力。但是,也许是我设计上考虑还不够仔细,我后来发现自己在指导学生朗读上还不够细致,还不太到位,从而导致学生读得不太理想,也影响到了对池塘“明亮、美丽”的深一层的理解。
2、在设计学生说话练习这一环节时,我充分以课文为基础,设计:()倒映在池塘里,像()。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引领下,学生说得很好,尤其听到有学生说“花朵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我很高兴,也很欣慰。但是,课后我也看到了自己思考设计的不周全,我觉得这样的设计难度还是高了点,虽然有学生说得很好,但毕竟只是少数,这样的训练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决定在后面的课上,我要先给学生一点提示,降低一点难度,让他们能更好地发挥想象,体会出池塘的明亮与美丽。
篇二:小池塘教学反思
《小池塘》一课,描写了小池塘如同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五彩缤纷的世界,给人以生动形象的美感享受。课文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态和生命。
在教学时
(一):我先故意让一位同学睡觉,先朝他轻轻吹一口气,然后让他说一说刚才老师一口气吹在脸上的感觉,接着请他扮演小池塘,我扮演春风姐姐,演一演。让学生体会春风姐姐的爱心。最后幻灯展示:池塘里的冰融化了,水动了起来。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水波“一闪一闪”的?(春风吹的结果)。
(二)让学生感受小池塘的整体形状:圆圆的,亮亮的,像一只大眼睛。接着请学生观察一下周围同学的眼睛,看看有什么共同点,比如都长着眼睫毛。接着就提问:小池塘的眼睫毛在哪儿呢?(出示幻灯片)“春风姐姐把小池塘周围的芦苇也吹醒了,芦苇也长起来了,同学们看,像不像给小池塘这只大眼睛镶上了睫毛?小池塘美不美?”在此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在学生有了鲜活的感受后,激发学生探究:“现在,小池塘这只大眼睛要看东西了,它看到些什么呢?”首先请同学们读课文,把小池塘看到的东西说说。接着幻灯展示: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鹅;太阳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鲜红的气球。月牙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弯弯的小船。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许多闪亮的珍珠。点拨:“同学们,它们能一起出现在小池塘的大眼睛里吗?”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时间,小池塘倒映的东西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之后,就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模仿课文中句式,用“()倒映在池塘里,像()”来练习说话,并用水彩笔也来画一个小池塘。
(四)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读出赞美的语气。接着,再观察想象:“看图中小池塘边也有两个小朋友在拍手、欢呼,他们又在说什么呢?”在学生充分想象,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小池塘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它们的美是要靠我们明亮的眼睛去发现的,而且,还要靠我们像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去保护它们。同学们来谈谈,我们该如何去保护它们呢?”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加深认识,升华感情,受到环保教育。
篇三:小池塘教学反思
《小池塘》就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教学《小池塘》这篇课文时,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可以尽情地发挥想象,去理解和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五彩的世界”。通过这篇课文,可以启发孩子,引导孩子大胆想象。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课文,后精读课文具体感知,后背诵课文升华感情,最后是知识和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遇见了一些问题,并由这些问题有了更多关于教学和课堂的思考。
首先,一节能让每个学生融入其中的课堂中,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很关键。怎样提问?怎样表述问题?不同的问题应该怎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小班化的教学是要让每个孩子都深入课堂,都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那么老师的提问也应该在设计之初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问题不能太简单或者太难,太简单的问题学生会觉得缺乏挑战
和新鲜感,太难的问题曲高和寡,让整个课堂更加缺乏活跃的气氛。我想,好的问题应该是层层递进,就如同带领孩子翻越一座座的山峰,越来越有挑战性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另外,老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班级里的发言明星,都有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胆量。
其次,是对于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和呼吁创新,那么课堂教学也应该有更多的创新出现。拘泥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是最>保险的方法,但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让老师厌倦,也会让学生厌倦。除了多媒体和教具的运用,在教学中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大胆的创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互动,并在教学后积极的反思,这些都是教学创新的重要内容。此外,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好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老师更乐于教,孩子更乐于学!
当然,在这堂课里还有许多的地方值得我继续去反思。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篇三:我家门前小池塘教学反思
我家门前小池塘教学反思
本次的语言活动孩子都非常的感兴趣,孩子们能够体会到《我家门前小池塘》这首诗歌所带来的美,更突出了小池塘的美丽,同时也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大班幼儿学习。
《我家门前小池塘》诗歌优美、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现了小池塘的美丽景色。诗歌的意境、词语非常优美,但是如果文中优美的语句只靠教师用嘴去说教,幼儿由于理解不了只能对词语死记硬背,就达不到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所以活动中我运用了小池塘的动画。
整个活动分成四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观察图片谈话,导入诗歌;第二环节是观看动画,分段梳理,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及诗句的优美;第三环节是完整学习,多种形式朗诵;第四环节是引导幼儿发散思维,展开想象不同季节的池塘。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凑,逐层递进。
课开始我准备了一些有倒影的图片供幼儿们欣赏,通过观察图片,不但让幼儿感受到图片中倒影的美,更让幼儿了解了倒影的含义,也从而产生对诗歌的兴趣。紧接着,我结合抒情背景音乐完整朗诵诗歌,并让幼儿简单说说诗歌里的内容。分段理解,我将诗歌动画分为三段播放,并针对诗歌的每一段提出相应问题。学习诗文时,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记忆和理解诗句,我提出一些关于诗句的问题,如:“谁和谁悄悄捉迷藏?”、“白天是什么样的?”、“池塘晚上怎么样?谁整
天乐了”等。而有几个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诗句的问题我没有提到,如:“谁和谁都爱来照相?”、“小鱼和星星在玩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给幼儿提出一些要求时应运用一些儿童化的语言,请幼儿帮动画配音学习朗诵诗歌,这样可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感受到课的乐趣。最后让幼儿想象四季的小池塘景色,而幼儿对四季的含义并不清楚,也不知道四季的主要特征,所以大部分幼儿在回答时重复了诗歌中的景象。针对幼儿对四季变化的特点并不清楚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四季的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了解四季,在平时也可以让幼儿收集、关注四季的景象图。
通过本节活动,我感觉语言活动是非常带有童趣的,不是那么的乏味。同时也渗透到了科学以及艺术领域,如科学领域中让幼儿了解倒影的现象;在朗诵诗歌的时候也为诗歌配上了相应的音乐,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篇四:小池塘大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
10.小池塘 大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小学 马 晓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找出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植物。
2.能通过类比说出生态系统的构成。
3.能正确分析出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4.能以合理形式正确记录观察结果。
5.能用恰当的形式描述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员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与其他同学积极、和谐地研究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春天过去了,夏天来了,这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池塘里变得可热闹了。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第10课:小池塘,大世界。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
生1:池塘里有什么?
生2:池塘里生活着很多生物。
师:你看到的池塘里有哪些生物?
生2:池塘里有小鱼、小虾还有青蛙。
生3:小池塘中有一个大世界。
生4: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
师:为什么说小池塘是一个大世界,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生5:小池塘中生活着很多的动植物,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师:太棒了!他用到了一个词:生态系统。看来这位同学懂得的真多,大家为他鼓鼓掌。生态系统。大家齐读。
生生:生态系统。
师:(提出问题)原来一个小池塘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一个大世界就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那么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二)新课教学
活动1:观察池塘
(1)提出任务。
师:请大家打开书48页仔细观察池塘,找出其中生长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分析这些生物生活所需要的条件。完成池塘观察记录表。池塘观察记录表
我观察到的生物有:
它们之间形成的食物关系:(画出食物链或食物网)
这些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那些外界条件?
(在学生完成表格的过程中请一位学生上去把自己观察表中的前两项写在黑板上。)
师巡视:如果在完成表格过程中有不会的地方,或者有哪些困难,可以举手示意,我可以帮助你。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补充。
(3)学生汇报并分析生态系统的构成。
①分析池塘中的动植物
师:好,现在大家看黑板,这是咱们班的一位学生写的池塘观察记录表。大家看看她观察到的生物有鱼、虾、水草、蟹、荷花、鸭子、鹤、水藻??同意吗?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生:没有。
师:那么我问问其中的水草、水藻和荷花属于什么生物?
生:植物。
师:鱼、虾、蟹、鸭子、鹤呢?
生:动物。
②分析池塘中的细菌
师:池塘中只有植物和动物就可以吗?还有其他生物吗?
生:微生物。
师:说详细点,或是猜猜微生物在池塘中具体是什么?
生:细菌。
师:谁能知道细菌在池塘中起到什么作用了?缺少了它就不行吗?
生:我想细菌可以分解动物的粪便和遗体。
师:对极了。看来你的知识很渊博。细菌起到了一个分解的作用,动物的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烂叶都需要细菌来帮忙,从而分解成无机物,重新归还自然,变成植物生长的肥料。③分析池塘中动植物关系
师:在池塘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共同看看
生:食物网。
师:食物网是一条食物链吗?
生:不是。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
师:你能不能从中找到一条食物链?
生:水草鸭子。
师:大家看看这条食物链出了什么问题?蟹 鹤
学生没有说话。
师:大家画食物链时应该从植物指向食草动物再指向食肉动物。这里缺少了植物。下面有类似问题的请自行改正。
④分析池塘中的非生物
师:池塘中的生物通过吃与被吃练成了食物网,它们生存离不开什么?
生:水、阳光、空气、温度、土壤
师:为什么你认为水很重要?
生:离开水,池塘的动植物就都死了。
师:为什么阳光重要?没有阳光会怎样?
生:植物没有办法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己的营养物质,植物会先死掉,然后动物没有食物也会死掉。
师:看来这里的非生物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4)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
师:现在有两个问题:
a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小池塘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b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
生:没有了水草,一些吃草的鱼可能会饿死,水鸟吃不到鱼就会飞走?? 师总结:看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生:冬天,气温很低,鱼虾会躲到冰层下面,一些候鸟野鸭、白鹤会飞到南方去。青蛙、蛇会冬眠。
师总结: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也会对这里生存的动植物造成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
(5)小结: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生态系统?
生回答。
师:看书49页,像池塘这样,由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学生齐读)师:你能举出1、2个生态系统的例子吗?
(6)阅读科学在线。
用类比的方法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是怎样构成的?
师:刚才我们说了那么多生态系统,其实它们都有自己的层次,就像前面我们学过的建筑,人体结构一样,尽管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层次。比如一幢楼的层次,谁还记得是什么样的。人体的结构呢?生态系统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课本第50页科学在线,并完成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后一题。
生展示。
三、作业
师:请大家仿照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析池塘生态系统构成的方法课下完成森林生态系统的分
析。教学反思
本课是冀人版六年级下册“有序的生态系统”单元中的第一课,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观察池塘”、“分析生态系统”,需要两个课时完成。其中“观察池塘”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池塘生物的组成,分析池塘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画出池塘生物间的食物链、食物网。在观察、记录、讨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的基础上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我讲的是第一课时。
这课属于“概念学习”的课型,本课的核心概念是“理解生态系统”。其实,学生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已经有一些模模糊糊、比较粗糙的认识,基本上都能说出在不同环境里,大致生活了哪些生物,它们可能有哪些食物关系,周围的环境对这些生物的生存有哪些影响,只不过这些认识是零散的、破碎的。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主要就是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帮助学生寻找“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生长点”,并在这一“生长点”上梳理层次,构建“生态系统”这一科学概念。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通过导入——观察——记录——分析——综合——应用这几个环节,使学生对于生态系统的构成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下来,我感到总体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还是存在不足。例如:“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等,学生以前是没接触过、没学过的,现在在这课中突然出现,还要学生分析它们的关系,学生的认知上存在着难度,我在教学中对这一部分的把握有些简单,只是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后完成森林生态系统层次的构成分析,虽然大部分学生完成情况不错,但是一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很好的完成或者过于简单。我想如果我首先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生物种群,什么是生物群落,再让学生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层次构成,效果应该更好。篇五:《小池塘》教学片段与反思
《小池塘》教学片段与反思
东港镇中心小学 侯惠芬
一、谈话引入
师: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笋娃娃从地底下钻出来迎接春姑娘。春姑娘有派春风姐姐去唤醒沉睡了一个冬天的小池塘。
看!春姑娘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演示课件)
二、精读课文。
师:醒来的小池塘是什么样的?自由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生:醒来的小池塘像一只大眼睛。
师:为什么这么说?(演示课件)
生:因为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小朋友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生:因为长在池塘边的芦苇一根一根的,就像镶嵌在眼睛边的一根一根的眼睫毛。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眼睛?
生:一只大大的眼睛。
生:一只亮闪闪的眼睛。
生:一只漂亮的眼睛
师:是呀!这真是一只水汪汪,亮闪闪的大眼睛呀!谁能读好这段话?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只大眼睛看到了什么?自由读读第二小结。
生:大眼睛看到了白云、太阳、月牙和星星。
师:明亮的小池塘就像一面镜子,白云、太阳、月牙和星星都倒映在这面镜子里。(演示课件)。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景物倒映在池塘里的样子?在课文中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在和同桌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生:我最喜欢白云的倒影,就像一群白鹅,很可爱。
师:白云倒映在池塘里还像什么?
生:像白鸽、像绵羊。
生:我喜欢太阳的倒影。像鲜红的气球,很好玩。
生:太阳倒映在池塘里还像红红的灯笼。
生:我喜欢月牙的倒影,像弯弯的小船。它还会像黄黄的香蕉。
师:如果是圆圆的月亮倒映在池塘里会像什么?
生:像黄黄的气球。
生:像个大圆盘。
生:我喜欢星星的倒影。像珍珠一样多漂亮啊!。
师:你们能读好这段话吗?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度。
师:小池塘多美呀!就像课文中说的那样“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你们知道“五彩”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五颜六色。
五彩斑斓
很多种颜色。
师:就是因为许多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小池塘才会这么漂亮。想想看,还会有什么倒映在池塘了里?
生:晚霞倒映在池塘里像妈妈的丝巾。
生:大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啊!让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节。
《小池塘》是一篇形象生动,内容新颖,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课文通过对池塘里水波,芦苇,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展开丰富的想象,给人一种美的愉悦,赋予静态的池塘以动感和生命。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先整体感知课文,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精读课文具体感知,后背诵课文升华感情,最后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小池塘和五彩的世界。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遇见了一些问题,并由这些问题有了更多关于教学和课堂的思考。
首先,一节能让每个学生融入其中的课堂中,老师怎样表述问题很关键。不同的问题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深入课堂,都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那么老师的提问也应该在设计之初就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想,好的问题应该是层层递进,就如同带领孩子翻越一座座的山峰,越来越有挑战性才能激起孩子学习的热情。另外,老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班级里的发言明星,都有站起来大声说出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胆量。
要上好这堂课,教师还必须紧紧扣住“读”,以读促读、读中见悟。比如我上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注意到了指导孩子们一句一句地朗读课文,通过画面、教师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如果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眼前出现了文本描绘的画面,他们就能够绘声绘色地读好课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倒映在小池塘里的景物非常恰当地打了比方,我只想到了引导学生看画面、想象、学会自己打比方,但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教材的语言美。月牙弯弯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闪亮,所以像许多闪亮的珍珠,其中的确有值得体味的地方。另外,语文老师也可以用简笔画等方法配合理解课文,我画了椭圆的小池塘旁长满了芦苇,就能让学生很快明白为什么说小池塘像“大眼睛”了,如果在旁边再画个人的大眼睛一比较,就更加形象明白了。
我们一直在追求“有效教学”,那就要有“惜秒如金”的意识,抓紧课堂的每一秒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活动。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学生们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收获更多!
《小池塘》教学反思
东港镇中心小学 侯惠芬
《小池塘》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写景美文。春天来了,小池塘被美丽的春风姐姐吹醒了,它的样子可爱极了,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这只大眼睛白天和晚上看到许多美好的事物,从这只大眼睛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五彩的世界。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眼睛去发现,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你的世界就是美好的。
让孩子感受到美,我该怎样做呢?这堂课我首先从美词美句入手,“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一只鲜红的气球、一只弯弯的小船、一颗闪亮的珍珠„„”那么,...................................如何设计才能让孩子很快辨别、体会出词句的美好,以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呢? ..
先让学生读课文,再让他们完成下列填空,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月牙弯弯.............
的,所以像小船;星星多又闪亮,所以像许多闪亮的珍珠,其中的确有值得体味的地方。这种对比体会法比直接读印象要深刻,孩子们会懂得用上优美的词句会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这才真正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一只()大眼睛 一只()气球
一只()小船 一颗()珍珠 ..
感悟美,还要发现美!这是本课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小燕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把黑黑的剪刀。
柳条倒映在池塘里,像。
圆月倒映在池塘里,像。
倒映在池塘里,像。
这一拓展环节就像生命体重要的臂膀,它要训练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力,对事物的想象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需要他们有发现美的“眼睛”。
第五篇:小池塘教学反思
《小池塘》就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景象。课文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影在池塘里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我根据课文特点,我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朗读课文时领悟小池塘那充满生命力的美,感受小池塘的意境美,发现大自然的美。“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是本册教学的一个要求。课文第二自然段以四个相同形式的句子“()倒映在池塘里,像()” 描绘了小池塘的四种倒影,意境非常优美,每一句都是一幅精美的图画。在教学中,我没有对句子做过多的解析,而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朗读,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我觉得“小池塘——大眼睛”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的主线,因此我紧扣这个鲜明的比喻来组织教学。我随机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直观形象,小朋友根据在黑板上做的简笔画,背诵非常快。在本课的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小朋友,请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还有其他什么景物倒映在小池塘里呢?请小朋友先画一画,再模仿文中的句式说说:()倒映在池塘里,像()。小朋友们顿时来了劲,纷纷举起了小手,一会儿,黑板上的简笔画变得丰富多彩了:有碧绿的柳枝,有青青的小树苗,天上有白色的飞机、七色的彩虹……下面是小朋友们精彩的回答:
1、小树苗倒映在池塘里,像一个个可爱的小蘑菇。
2、柳枝倒映在池塘里,像春姑娘长长的辫子。
3、彩虹倒映在池塘里,像架起了一座七彩桥。
4、小鸟倒映在池塘里,像一架飞机从天上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