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在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是高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两年兴起的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因为具有短小精悍、主题突出、方便应用等特点,已经引起了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和物理学在科学技术与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初步知识。一直以来大学物理教学延续着夸美纽斯的传统课堂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理念和以班级集体教学的传统教学流程。如果能建设丰富有效的微课资源库,利用微课资源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发展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这样就能应对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变革,包括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学习多样性、个性化需求的挑战。
1微课的起源、概念及特征
1.1微课的起源
微课程概念是2008年首先由美国DavidPenrose[1,2]提出的。以可汗学院[3]为代表的微型网络教学视频的出现进一步触发了教育研究者对微视频等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探索,例如,在“翻转课堂”[4]等教学模式中使用微视频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在我国,首先对微课进行研究和探索的是胡铁生[5]。他将微课定位为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补充与拓展资源,并且契合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理念对微课程的具体形式分类。梁乐明对于国内外微课程的设计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6]。自2011年起,国内开始了微课实践层面上的尝试。
1.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按照教学大纲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它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3微课的主要特点
微课是针对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1.3.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教学,或是反映课堂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课堂所要完成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达成多个教学目标而言,“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其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某个教学主题而展开的。1.3.2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微课”视频的时间较短,一般为10分钟左右,因而更符合视觉驻留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加上与教学主题配套的教学设计(“微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件”)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既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看教案课件和教师点评信息,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远程听课和个性化学习。1.3.3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教学资源作结构化的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结构化资源应用环境。“微课”同时还具有半结构化框架的开放性优点,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其中的资源要素(包括微课视频、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点评等)都可以修改、扩展和生成,并随着教学需求和资源应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生长和充实,进行动态更新。
2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探索意义
随着互联网和和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微”教学模式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在这种情况下,对微时代下大学物理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研究价值。[7,8]2.1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微课因为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半结构化等特点,特别适宜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相结合,因此微课资源的建设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移动学习、在线学习、混合学习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条件。微课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为所有希望获取知识的人提供碎片化、移动化的学习新体验。2.2微课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有了微课资源,学生就可以在课后对重要的基本概念反复揣摩,深入理解,而课堂时间则可以用来开展讨论和答疑解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课后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充分发挥课堂讨论、交流和释疑的功能,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2.3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能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也便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进行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微课资源的共享同时还避免了教育资源的重复和浪费。另外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开发,还可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3.1微课的教学内容研究
深入分析教学大纲、教材,罗列课堂教学中试图传递的核心概念,这些核心概念将构成微课程的核心。了解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能力培养状况,为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微课的设计开发提供良好的方案。
3.2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设计研究
微课程的呈现形式主要是短小精悍的微型教学视频。作为核心教学资源的微视频在课堂中可以承担不同的角色,微课在与课堂整合层面,需要注重教学设计,即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结合教学任务需求,确定学习内容,并解构成微课程资源。完整的教学设计,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尤其注重对学生学习课程内容的学习支持服务。
3.3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3.3.1组建研究队伍,定期对教师进行信息教育和微课设计开发的培训,组建一支专业水平和现代技术水平都高的教学团队,针对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知识点来组织与建设教学资源,开发简单、高效、使用方便灵活、便于网上教学交流、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优质微课资源,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微课资源共享。3.3.2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促进教师更深入充分的备课,利用微课视频和学习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同行交流以及开展有关的教学研究活动。3.3.3因为微课是半结构化的,随着教学需求、资源应用、学生反馈的变化而处于不断的动态发展之中;所以需要资源开发者、教学者设计有效的支架,设计学习的路径,引导学习者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学习物理课程。例如可以利用微课资源发挥混合学习的效用,让微课视频在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课堂则注重开展师生交流、小组讨论,解决在课堂外单独难以解决的问题。3.3.4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是通过评价反馈动态生成的,经过教师同行、学生进行评判、实践,并在交流中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微课资源将与其他点状的微课资源建立网络,大学物理微课资源以及教学模式将随着教学需求与环境发展不断发展与充实。
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大学物理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基于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必将在大学物理的现代化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二篇:大学物理教学模式与创新构想论文
摘要:基于对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近年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测评等方式得到的教学效果反馈,提出在大学物理课堂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构想。通过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相互验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改革构想;大学物理
随着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这要求现代大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出一批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应当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和服务性的新生力量。因此,现代大学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地探索新型的、与时俱进且适合现代化教学发展的新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允许并鼓励大家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大讨论,从而保证高校教育的前瞻性,为学校的教学发展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现阶段国家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被提出并运用到实际的教育实践中。通过将其取得的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效果相对比,可以发现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物理学是关于自然界最基本形态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结构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处于诸多自然科学学科的核心地位。在近些年,由于物理学的发展和细化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使得物理学衍生出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粒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工程光学、电子物理、生物物理等。物理学不仅包括理论物理学也包括实验物理学,理论物理学引导和解释实验物理学,实验物理学检验和证实理论物理学,两者相辅相成。然而在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中,通常理论部分的课堂教学与实验部分的教学过程被分开,实验教学部分往往是被老师和学生忽略的一部分。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也应当更新,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对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更深程度地理解,在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之中趣味性地学习,同时可以使得同学们对于不懂或者理解不深的知识点得到相互验证,减缓一些学生恐学和厌学的心理。因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对于大学物理课程的讲授以及教学效果的反馈结果,提出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构想。
1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
1.1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分离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基本上为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分开讲授,且两个课程之间会间隔很长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是在理论教学的所有教学课时结束后数周才会安排学生的实验课程,同时负责理论和实验的教学活动会由不同的教师负责,即理论教学的教师只负责理论教学任务,对于实验教学可能了解不充分,从而导致负责理论教学的教师仅仅机械性地讲授大学物理的理论部分而学生也只是机械性地学习相关内容。同样,负责实验课程的老师也仅仅是按照实验步骤灌输式地介绍实验流程,学生机械性地重复实验的流程和步骤却对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毫无了解,仅仅是完成了课程拿到了学分而已。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授课教师分离。相比于两位教师讲授同一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部分,一位教师讲授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学生不需要去花费不必要的时间了解不同老师上课的风格和授课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投入到对知识点的吸收和掌握中去。第二,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时间分离。理论教学活动和实验教学活动的时间一般相距约两个月之久,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当一次学习和二次学习相距时间周期为一个月时,此时的复习相当于重新学习,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因此,当理论学习与实验学习分离较长时间时,学生的大脑留存的知识点印象几乎可以忽略,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会产生巨大影响。第三,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容易疲乏于理论繁杂的公式推导过程,同时又对实验过程的格式化提不起兴趣,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相互验证,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2]。
1.2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和实验教学的机械重复
目前高校的教学现状为:大学物理课程的理论教师一般都是按照书本与PPT给学生讲课,无互动、无创新,教师给每届学生所讲授的内容都是机械性地重复,其讲课使用的PPT可能都是几年前制作的或者从网上下载的材料。教师长时间地重复陈旧内容使得教师所讲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于理论课程中繁杂的公式提不起兴趣甚至恐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得学生对于新的知识点选择糊弄的方式,对于课堂作业也选择抄袭而没有独立的思考,这种机械性的教学不利于高校对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实验教学方面,授课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老师普遍是按照实验流程给同学介绍实验过程而后同学们则按照实验流程按部就班地套入实验就完成了实验课程任务,老师与同学之间缺乏沟通与互动,学生的疑惑解答不了。因此,直接导致学生只是学其形式,不追求实验背后的物理原理。这也就必然导致了学生对于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低下,使得学生缺少将大学物理理论教学和实验课程相结合思考创新的能力。老师们的不重视和墨守成规降低了学生对于知识探索的激情,同时也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对于如今的现代化人才培养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
2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
基于对目前大学物理教育模式问题的担忧,笔者就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提出了有利于现代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构想,并根据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高效率性和高带动性,解决了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的机械性、墨守成规和不利于学生记忆学习等。对于高校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大学物理教学经验以及和学生的课下探讨提出了有利于改革现有传统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惰性的构想,即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统一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主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统一的教学模式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型的的教学模式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可以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和物理现象,当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疑惑时老师通过实验展示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阐述知识点的基本原理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在老师向学生展示实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实验反向地验证所学习的知识点,生动有趣的实验结果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第二,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分离的周期较长,相距约为一至二个月,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可以发现当相隔一个月时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记忆力几乎可以忽略,以至于学生在上实验课程时对于所学内容的记忆程度所剩无几,完全起不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而新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课程相统一的教学模式完全解决了这种问题,这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二次知识记忆的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对知识点长期记忆远高于传统教育模式。第三,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机械性。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机械性重复教学,老师不会仅仅只重复理论课程内容或实验内容,而当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时会产生1+1>2的教学效果,老师通过了解实验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之相结合,充分展现理论知识丰富性的同时也将知识的运用性展示给了学生。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不再像传统教学模式一样机械性地重复理论内容或实验内容,而是在理论内容讲解的过程中添加实验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师讲课的丰富性和生动性。
2.2传统知识与科学前沿相结合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多数为老师按照教材知识进行教学活动,而实验老师则按照实验讲义和步骤固定地灌输知识,教材上多为经典的理论知识使得老师的课堂教学发挥空间较小,课堂教学内容多且复杂难懂,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然而,笔者认为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所学的知识点,授课教师可以关注大量的相关前沿知识,通过理论授课或者实验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如今科技知识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兴知识不断涌现,课本内容的更新换代远跟不上现代的科学发展,而学生因视野的局限性对于学科的前沿性敏锐性不足,因此在授课老师可以将前沿性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教材、实验以及学科前沿知识的有机结合。这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前沿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弊端将被打破,教师可以将物理原理和现象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验证向学生讲授,再推广到科学前沿以及应用领域,这样必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国家专利的申请等。
3结论
大学物理的教学模式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该是不断融入新知识、新理念、新方法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主要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宗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是连接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知到实际应用的桥梁,更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度理解和验证的通道。因此,笔者提出了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引入课堂,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构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小芳.遗忘曲线与课堂教学[J].北方文学,2004(8):143-145.[2]吴宏伟,陈华俊.半导体物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想[J].科技视界,2017(4):77-78.
第三篇:大学物理教学论文
大学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本论文结合大学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此确定以后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实现物理大学教学的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物理学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以及整个人类文化都产生了而且还将继续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物理教育不但有助于培养一个人处理复杂事物和探索未知领域的能力,而且对所有人都是提高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手段。因而大学物理教学在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今天显得更加重要。w 但是,大学物理教学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如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学生对其没有浓厚的兴趣等,大学物理在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和大二的第一学期的开设,而且大学物理不属于专业课,属于公共基础课,导致学生并不重视;再者,上了大学后,没有升学的压力,学生们的思想会松懈下来,也不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究竟该如何解决,许多的教学工作者都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此,笔者经过几年实际教学经验对大学物理教学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互动式教学
现在的大学课堂教学还是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满堂灌,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的去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而“互动式”教学模式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调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争做到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在互动教学中,我想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讲授新内容之前,学生应该先预习,且不能盲目的预习,教师应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为了以防有的学生不预习,所以下次上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每次随机让学生回答,这样学生既能主动学习,又对主要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教师再去讲课,学生就容易掌握了,这样课堂效率也有所提高,学生也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学生对大学物理这门课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因为他们参与了。
2.课堂上,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对学生的提出的问题给与回答,教师应该鼓励提问的同学,从而别的同学也就可以大胆的提问,这样学生就有信心学好这门课了,也就对它产生的学习的兴趣,只要有兴趣了才能学好它。
3.教师讲完每一部分知识后,比如力学部分学习完后,教师要求学生写出总结或提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问题一一给与回答,这样既帮学生解答了疑惑,同时对老师也是一种提高,促进了教学相长。
二、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理论教学应该和实验相结合,但是现在好多学校还是先讲理论课,实验课比理论课推后一个学期。如果实验课和理论课同时进行会更好,讲到某一部分内容如果有实验的,教师应在讲完理论知识,就带学生去做实验,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做实验室时也不用在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操作仪器,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理论课和实验课同时进行,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只是讲理论知识,学生听得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效果也不好;如果上几节理论课,然后再上实验课,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验中都得到印证,学生也就对大学物理和实验都产生了兴趣。
2.在讲理论课时有时需要观察简单的实验现象,如果老师只是用语言去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出来,如果老师就可以把小型的实验装置搬到教室,教师在课堂上去演示,教师演示完再让同学去演示,这样比用语言去描述效果好得多,既加深的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又调节了课堂气氛。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物理学,在当今普通民众心里,虽然相对普及,但能够很好地应用解释物理现象的人似乎并不多见,往往一个现象的发生,民众都会感到神秘莫测,甚至在当今这个科技的时代,认为超自然的神奇现象存在的人,依然不在少数。物理学,甚至让好多人感到高深。
我们好多学物理的,也是学的很深,很专,可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观察似乎不够,往往就说要在实验室里出成果。可现实是个很好的实验室,能在现实中发现的东西,对于启发物理思维,我想一定会有很大的益处,著名的苹果落地的故事,应该也是此种道理吧。既然物理界存在这种普遍的很深很专的情形,老师只讲理论,和实际联系的不多,往往导致学生想象力不够丰富,拗口难学。所以在物理教学,尤其是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要广泛应用现实科学技术成果,为学生以解释来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把物理学神秘的面纱摘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在实践中感受物理学的快乐,教学相长,普及科学。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去尝试:
1.如果教师只讲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会觉得比较枯燥,而且会想我们所学的知识有啥用呢?如果讲完课本中内容,再给学生讲讲所学内容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学有所用。例如我们讲到多普勒效应时,我们要给学生讲实例,比如公路上用于监测车辆速度的监测器,还有医学上血流的测定,运用得原理都是多普勒效应,在没有学习多普勒之前,同学们会觉得这些仪器很神秘,学完了之后,才知道这些仪器的原理运用的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也没那么神秘了。这样学生也不会觉得学物理没有兴趣了,也不会觉得没有用了。
2.如果只是老师去讲,还是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讲完每章内容后,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本章内容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到网上查,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既增长了知识,也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也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四、结束语
本论文结合大学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此确定以后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实现物理大学教学的效果。
第四篇: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日常生活中,大量的物理现象都存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也时时刻刻都在不自觉运用物理知识,所以说,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物理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在学习物理学后,可以给很多自然现象一个解释和总结。物理的学习和应用很是值得一谈。
关键词:物理学,联系,感悟 正文: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物理伴随我从初中到大学,使我对物理学的了解更加深入。物理学使我对大自然中很多现象有了新的认知,使我的视野扩大,思维提升。
一、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
大学物理和高中物理之间区别明显易见。从内容上看,中学物理的内容虽然包括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波五大部分的基础知识,所用到数学工具也并不多,学习的难度较小。而大学物理的内容虽然也是这些内容,但知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加深,同时,大学物理也引入里高等数学的知识,大量的使用微积分的数学工具。从研究的问题来看,例如,中学研究的力是恒力,运动是匀速等,而大学物理研究的是变力和变速等,这主要是由于数学知识的限制。另外,大学物理与某些专业的实际问题息息相关,更注重公式的推导和证明。尽管中学物理与大学物理的区别很多,但这两者也有着一定的联系,两者的联系之处就物理的思想。不管是中学物理还是大学物理,所学习得物理思想是一致,比如说,牛顿三定律,电磁理论,守恒定律与对称性,功能转化等这些思想是没有改变的。
总之,大学物理是中学物理的深入。
二、通过学习大学物理,有什么收获或启示: 大学物理的学习即将结束了,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感触颇多。首先,大学物理使我对物理的认知提升了一个层次,大学物理帮我们解决中学物理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值得很欣慰的收获。其次,大学物理还融入高等数学的知识,因此,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可以运用一下高等数学的知识,更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
通过对物理学的学习,能解释了自然界很多现象以及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工作原理。因此,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物理知识是我们必须得掌握一项技能以及掌握物理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哪些物理内容与以后的专业学习联系更紧密?
我学习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在这个专业的学习中力学是永远不可避免。再强调力学重要性也不为过,其中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刚体的转动。我们学习的《理论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基础》和《气体动理论》等都离不开物理学中的力学。另外,物理学中机械波和振动与机械专业的学习也是紧密联系的。所以,物理学对我的专业尤其重要,要很好的掌握物理学的知识。要学会把物理学知识和专业知识融汇到一起。可见,物理是专业知识学习的一项必备工具,物理学对专业学习是不可缺少的。
四、你觉得大学物理应该学什么?怎样学?
学好大学物理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态度,学会自己独立思考。大学物理会对每个定律、定理和重点公式进行详细推导,并且要求同学们能具体掌握其物理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们就要熟练掌握推导过程,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过程中的思想。
另外,学好大学物理还要具备一项技能-----掌握基本的高等数学知识和理解重要的物理概念。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高等数学是一门必备的工具,所以,我们必须熟练掌握相关高数知识并且学会运用。
掌握物理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学会把物理知识和规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来解决问题。因此,在求解问题之前必须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建立一个清晰的模型和了解问题的实质,分析出问题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从而明确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完题之后留下一些值得回味的东西,体会到物理问题所蕴含的奥妙和涵义,真正掌握物理学的思想方法。
物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五彩缤纷世界是不可缺少物理知识,如果没有了物理知识,世界前进的步伐将会被大大停滞。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与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物理学》作者:马文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物理教学论》作者:袁海泉..高等理科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大学物理论文
大学物理论文
摘要:物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物理学的每个知识点在我们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将对物理学中牛顿环现象的原理及应用进行概述,对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过程,对大学物理学习进行概述。
关键词:牛顿环 原理 应用 物理学习
引言:牛顿环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这种现象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呢?我们又该从牛顿环的学习过程中得到哪些启示呢? 一:牛顿环的原理
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和一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它们是由球面上和平面上反射的光线相互干涉而形成的干涉条纹。凸透镜的凸球面和玻璃平板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变化的圆尖劈形空气簿膜,当平行光垂直射向平凸透镜时,从尖劈形空气膜上、下表面反射的两束光相互叠加而产生干涉。同一半径的圆环处空气膜厚度相同,上、下表面反射光程差相同,因此干涉图样呈圆环状。这种由同一厚度薄膜产生同一干涉条纹的干涉称作等厚干涉。
二:牛顿环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经查阅资料了解到,牛顿环在判断透镜表面凸凹、精确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测量透镜表面曲率半径和液体折射率等方面有广泛应用。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透镜的曲率半径,我们已经做过试验,而在光学车间里,牛顿环可以用来监测光学元件的表面质量,其具体原理如下:常用的玻璃样板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的方法,就是利用与牛顿环相类似的干涉条纹,这种条纹形成在样板表面和待检元件表面之间的空气层上,通常称为“光圈”。根据光圈的形状、数目以及用手加压后条纹的移动,就可检验出元件的偏差。用一样板覆盖在待测件上,如果两者完全密合,即达到标准值要求,不出现牛顿环。如果被测件曲率半径小于或大于标准值,则产生牛顿环。圆环条数越多,误差越大;若条纹不圆,则说明被测件曲率半径不均匀。此时,用手均匀轻压样板,牛顿环各处空气隙的厚度必然减小,相应的光程差也减少,条纹发生移动。若条纹向边缘扩散,说明零级条纹在中心,得知被测件曲率半径小于标准件;若条纹向中心收缩,说明零级条纹在边缘,得知被测件曲率半径大于标准件。这样,通过现场检测,及时判断,再对不合格元件进行相应精加工研磨,直到合乎标准为止。同时,可以借此来进行透镜表面凹
凸的判断例如用一平玻璃和一凸透镜或者一凹透镜贴在一起,所形成的干涉环都是圆环,从干涉环上无法判断两块透镜谁凸,谁凹。为此可用手在其边缘加压,若干涉圆环向边缘移动,则表示下面的玻璃是凸的。若干涉圆环向中心收缩,则表示下面的玻璃是凹的。这中间的道理只要看其间空气隙厚度的变化即可明了,若元件件中心比边缘高,则在边缘加压时,如图一所示。零件表面的形状就会从曲面AOB变成虚线A′O′B′,即空气膜由厚变薄。因此,相应各点光程差也变小,条纹的干涉级次亦随之降低。所以原来靠近中心的低级次圆环现在就要向外移动了。所以由于边缘加压,使空气隙厚度改变,条纹亦随之起变化,形成新的条纹分布,且空气隙厚度每改变2,就会移动一个条纹。总之,牛顿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三:对物理学习的思考
通过牛顿环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联系到本学期学到的大学物理课程内容,我收获到了具体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对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十分有效:第一,老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开放式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我们思考,强化思维训练。应多上些习题课和讨论课,因为习题课或讨论课可以启迪我们思维,培养我们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习题课或讨论课在老师的引导下以我们的讨论和交流为主会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开展讲座、探索实验和小课题研究等第二课堂活动。第二,延续多媒体手段教学。在牛顿环等光学知识的学习中,因为日常生活中极少见到这些现象,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当时课上物理老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让我们有了直观的认识。由此可见,多媒体手段能为教学提供大量形象、生动的极具直观性、启发性的物理背景材料,对一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老师讲解起来比较抽象、空洞的物理规律、物理知识,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动态模拟,充分展示物理现象发生、变化及结束的全过程,使我们建立起清晰的物理表象,提高物理形象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了我们的创新动机,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第三,学校还应该创造条件建立开放性的演示实验室。通过后来在实验室做牛顿环的实验,我对这一现象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但是学校开设的物理实验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开始更多开放性的实验室,同学们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问题,这样能把知识点记得更牢,也会更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去研究的,最终又是怎样解释的。物理实验能增强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提高学习兴趣。
总结:物理并不是深不可测,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我们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有很大收获。参考文献:
《物理光学》张洪欣
2010.8.9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 马琳 2010.9.1 《物理学》马文蔚 200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