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作教学要把握好慧于心和秀于笔论文
当前许多语文老师聚在一起谈论教学难点时,一定都会提到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这时经常听到老师们说: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说假话。其实作文是个人情感的倾诉、表达与交流,情感是小学生作文的动力,只有情美,才能文美。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人是生来就怀着情感的核的,如果能好好培养,自会抽芽舒叶,开出茂美的花,结出丰实的果。”学生习作时会出现“心乖于内而笔拙于外”的情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不能“慧于心”,二是无法“秀于笔”。因此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加强情感体验,使学生“慧于心”
“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情感所至,下笔可成文。”学生感觉到生活是充实的、丰富多彩的,这时他的情感很容易被激发起来,产生兴奋、激动。一旦学生的认知伴随着情感,他们就会产生一股自主学习和表达的欲望,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1、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小学阶段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作文题目:《我最__的一次活动》、《记一次春(秋)游》……面对这一类型作文,学生往往无话可说。究其原因,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有些城市学校根本就没组织过春游和秋游活动,学生根本无法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好仿照别人的作文。而农村的学校普遍存在没组织过几次像样的活动的现象,学生没有真正投入地参与过活动,例如:北师大版第六册有一篇习作:《记一次借书的经过》。我在教学这一作文时就遇到了难题,学校图书馆没对学生开放,学生没有借书的经历也就无法写清在图书馆分门别类地找书的经过。因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有话可说的前提条件,为学生情感体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学校与家庭应尽的责任。
2、细致地体验情感
要想把作文写得文美情深,能真实地反映作者的真情实感,作者本身就必须具有深刻地体验和细腻的感情。如何才能使学生的体验深刻而细致呢?
(1)、角色体验,情感铺垫
(2)、想象体验,情感升华
当学生学习写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神笔,我会__》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闭目遐思,身临其境,借助丰富的想象将朦胧的画面在脑中一幕幕呈现,这种过电影的方式最能体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这种简便易行的体验方式最适合想象作文,接着睁开眼睛,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使情感达到升华,学生想象得细致了,作文才能写得具体生动。
3、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写作需要动力为前提,成功的体验就是学生写作的最好动力,在写作开始前,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畅谈自己写这篇习作的打算,让学生体会到表达的成功和倾听的乐趣;写作时,教师可个别指导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写作过程的乐趣;写作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体会到了写作成功的乐趣,那么这种成功的体验就达到了高潮。
二、分学段训练,使学生“秀于笔”
习作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使低年级学生乐于写作,中年级学生不拘形式地习作,高年级学生富有个性地写作。如何分学段地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呢?
1、低年级段是儿童想象活动的敏感期,因此最佳习作训练形式是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
例如教学课文《狼和小羊》后,引导学生想象性写话:狼扑向小羊后,结果会怎样?学生关注小羊的命运,会展开许多想象:小羊可能会被狼吃掉,也可能会被猎人或同伴救下……这时鼓励学生将结果写成几句完整的话。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把意思表达通顺,把句子写完整,但不必过分强调具体性。
低年级作文教学还有一个训练重点是看图写话,所看的图最好与童话有关,因为童话最能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也最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教学时应注意把握学生语言,鼓励学生将每一句话说清楚,这是构建一篇好习作的基础。
2、中年级段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训练形式是观察习作
(1)场景观察训练。教师可布置学生观察老师改作文的动作神情,然后将观察到的外部表现细致地描述出来,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写一个人的动作、表情,接着引导学生想象:回忆老师的眼神,老师当时可能在思考什么?看老师的表情,老师可能遇到了什么情况?看老师批改的动作,这个学生的作业情况如何?再将看到的和想到的揉和在一起,一个精彩的片断就诞生了。
(2)动、植物观察训练。引导学生先对动、植物外表按顺序细致观察,再发散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想象它们当时可能发生哪些事。
(3)环境观察训练。学生可对自己的校园或者公园等进行观察,观察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顺序,并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地方细致观察,然后把看到的写下来。
3、高年级学生思维进入敏感期,其习作训练形式应该从观察习作转向有明确表达需要的实用型习作。
这个阶段的作文要求具有的写作目的,学生要能根据写作目的展开合理想象,更合理地组织材料,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更的思考能力,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__我想对你说》,学生要根据作文要求将自己想说的话梳理一遍,确定主要想说的话,然后选择合适的口吻围绕中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见解。这一学段要注意避免学生重复别人的思想,生搬硬套别人的经历,鼓励学生用“活生生的语言”和创新精神表达自己“鲜明的思想。
总之,只有让学生“慧于心”才能“秀于笔”,教师要把握好二者的联系,教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作文”。
第二篇:论文:贯彻新《信访条例》要把握好五个关系
新《信访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信访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要贯彻好、执行好《条例》,关键是要围绕定位、机制、体制、法制做好文章,重点把握好五个关系。
一、畅通渠道,把握好“入口”与“出口”的关系畅通信访渠道是保障公民建议权和申诉权,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及时了解社情民意、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国家将畅通信访渠道作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处理信访事项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及各级信访机构的工作方式、工作制度、工作机制等应进一步规范完善,确保信访渠道畅通无阻,为信访人的信访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要畅通“入口”,确保群众多渠道反映问题。在积极创造条件、实行无门槛“准入”的同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提倡“信”访减少“走”访,提倡选派代表反映问题、减少和避免大规模集体访,提倡领导约访、下访减少群众上访。畅通信访渠道“入口”,要体现“四化”。一是人性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心比心。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兄弟姐妹,将信访群众视为平等主体的社会人,热情接待、严肃对待、认真处理和解决每一件上访问题。要执行好领导接待日制度,坚持好领导约访制度,多到下边看,多听群众意见,多为百姓解难。要通过落实领访、跟访制度,更好地了解“上情”、把握“下情”、掌握信访“内情”,更加积极有效地解决信访问题。二是信息化。要针对新时期信访形式的新变化、新特点,充分利用政府政务网络资源,建立信访信息平台,构建信访信息网络系统,实现信访信息互联互通,共用共享,一方面方便信访群众在当地提出信访事项,减少信访成本,并查询其所提出信访事项的办理进展情况;另一方面,方便上级行政机关及其负责人了解各地方有哪些信访事项并及时督促信访事项的处理解决,也可以减少各级行政机关对同一信访事项重复受理、办理。要开设信访“电子隧道”,成立网上投诉受理中心。要开设信访信件“绿色通道”,推行信访信件“免邮资”服务项目。三是社会化。要建立政府主导之下的社会团体参与信访机制。发挥法律咨询、专业人员、社会志愿者参与等多层面、多侧面、多股力量的作用。要借鉴浙江、山东等地经验,在农村乡镇设立调处中心,在村委会设立调解组织,在城区居委会开展代理信访。要继续推行律师介入信访制度,搞好信访接待和咨询服务。要畅通“出口”,运用政治、经济、行政、法律、思想工作等多种手段、多种办法处理和解决信访问题。要坚持“三个为主”。一是坚持属地管理,以“块块”为主。坚持信访事项属地管理的优先原则,强化各地、各级政府处理跨地区和越级信访时的主导作用。当前,信访事项遇到条块交叉时会出现有口难归的问题和困难,一些地方和部门相互推诿扯皮,损害了信访人的合法权益。为此,要把属地管理原则落到实处,无论是属“条”还是属“块”的信访事项,其所在地的政府都应承担起职责,尽快明确办理部门,并负责指导、督促问题解决。二是坚持逐级受理,以“基层”为主。要落实好群众逐级上访和分级受理制度,建立健全信访层级受理机构,哪一级发生的信访问题就在哪一级受理和解决,哪一级管辖的信访问题就在哪一级负责协调解决,提高结案率和结服率,以此减少越级访和重复访。三是坚持就地处理,以“化解”为主。要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责任下移,努力把把苗头化解在初始阶段,上访事态稳控在当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防止矛盾层层上移、问题层层上交,群众层层上访。
二、信“访”更应信“法”,把握好人治与法制的关系政府管理和行政手段能以适当的人治性制度缓和法制在一定情形下的过分刚性与法制操作中的人为执行缺失,再加之,中国传统的官本位意识、“青天”意识、政府万能意识等人治思维,一些人不善于靠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习惯于有困难找政府、找领导、找信访,使得社会矛盾涌向政府及其信访部门。信“访”不信“法”、唯“上”不唯“下”已成为群众信访活动的心理误区。信访活动越往上越集中,行政层级越高受理的信访量越大,出现“中央多、基层少、上边热、下边冷”的“倒金字塔”现象,既增加了信访人的经济负担,又使各级各部门就同一信访事项重复处理,加重了社会管理成本。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制体系的完善、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解决信访问题的最终途径不是“人治”,而是“法制”。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治”信访制度与法律准则相悖。不可否认,中国信访制度曾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在听取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声,实现社会正义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权力救济作用。
第三篇:初中函数教学要把握好“四个一”
初中函数教学要把握好“四个一”
从数学自身的发展过程来看,变量与函数概念的引入,标志着数学由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尽管初中函数内容只是讲述了函数的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知识,但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不仅如此,函数概念还是高中代数的核心部分,学好初中函数的有关知识,可以为研究高中数学中的各种初等函数奠定一定的基础。所以说,初中函数概念的基础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好函数的特征和性质呢?本人认为,在初中函数的教学中,要把握好“四个一”。
一、树立一种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
函数概念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标志着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的迈进,其核心的意义是反映出了在某一个变化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即一个量的变化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原本静止的数的概念之间便产生了一种动感的联系,例如,我们生活中熟悉的行程问题中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一定两变”的规律,工程问题中的总量、效率和时间的“一定两变”的规律等,都让我们产生了一种运动数学的感觉;再如,一颗石子投在平静的水面上,将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它们是一组同心圆,这组圆圈的周长或面积在逐渐增大,由于圆的半径决定了圆的大小,因而我们可以说圆的周长或面积随着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这一事项可以用式子C=2πR或S=πR 2进行抽象地描述。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启发学生们自己去寻找、发现类似的变量关系,许多同学很容易举出身边的事例:生长期时身高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一天中的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工厂的收入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也有少数同学想到了二元一次方程的无数解,在方程
化„„。
在阐述这种运动关系的同时,还应该用式子、表格、图示的方法来举例描述,以加深对这种抽象的运动关系的直观认识,这样就可以逐步地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运动数学”的观点。3x-2y=1中,当x的取值发生变化时,y的值随着x的变化而变
二、用好一种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理解函数概念的基础上,要启发学生明白研究函数的意义和方法,研究函数性质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体现不同函数关系式的不同特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函数的图像来反映函数的性质差异,那么怎样建立函数的图像呢?我们可以依赖于一种工具——“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各类不同的函数展示各自特性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以另一种方式反映了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更为形象直观地了解不同函数的性质。其实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同学直到初中毕业以后,也没明白函数的解析式与函数图像的关系,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列表、描点和连线,不知道函数解析式怎么就过渡成为函数的图像,而只是一味地死记它的画图步骤和老师强调的注意点,缺乏知其所以
然的认识。其实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理解了有序实数对和平面内点的坐标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以后,有必要告诉学生,我们在画函数图像的列表、描点过程中,都是对函数中的两个变量的顺序作了人为的规定,规定了自变量的取值作为点的横坐标,而与之对应的因变量的值作为点的纵坐标。
三、培养一种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方法已经被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纳入了基础知识的范畴,这不仅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加强数学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过程应该体现明暗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另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既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又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用好了就是能力,因此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概括和总结,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意义。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何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我们知道,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知识体系中两大基础概念,把刻划数量关系的数和具体直观的图形有机结合,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根据研讨问题的需要,把数量关系的比较转化为图形性质或其位置关系的讨论,或把图形间的待定关系转化为相关元素的数量计算,即数与形的灵活转换、相互作用,进而探求问题的解答,就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它能扬数之长、取形之优,使得“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珠连壁合,相映生辉。
在函数这部分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如坐标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那么在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与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函数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而借助这个图形又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函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这为数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教学时老师若注重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历年的中考试题中,也侧重了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考察。
例1:已知k < 0,则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 = kx的图象大致是
()(济南)
分析提示:
这类问题要结合函数的性质,把函数的性质通过图象反映出来,于是两个不同函数的图象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的关系也就显而易见。本题答案选择(C)
例2:如图,在反比例函数y =(x < 0)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过P点分别作x轴与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N、M,那么四边形ONPM的面积为 ______.(新疆)
分析提示:
反比例函数y =(x < 0)可以变换为xy =-6,即利用反比例函数中,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定值 k,由于两个变量的绝对值分别代表了长方形的长和宽,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就是k的绝对值,即面积为6。
四、掌握一种方法——“待定系数法”
在函数这部分内容中,还体现了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如配方法、公式法、待定系数法等,其中待定系数法在确定各种函数解析式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论是正、反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确定解析式时都离不开用待定系数法。在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时,需要启发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明确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
(1).写出函数解析式的一般式,其中包括未知的系数;
(2).把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函数解析式中,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的值,从而写出函数解析式。
2、在设定解析式时,要注意不同类型的函数其待定系数的个数是不同的,因而所需要的独立条件的个数是不一样的。如正比例函数y = kx和反比例函数y =,分别只
有一个未知的系数,因此只需要一个独立的已知条件来建立方程,一次函数y = kx+b
中有两个未知的系数,因此需要两个独立的已知条件来建立方程组,而二次函数的形式丰富多样,有一般式、顶点式,甚至有的还可以借助两根式来设定,在一般式中还有几种特殊式,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
3、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给出的独立条件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1).已知函数解析式中两个变量的一对对应值;
如:在一次函数y = kx+b中当x=1时,y=-3,当x=-1时,y=5,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函数图象经过的点坐标;
如: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经过A(2,-4),B(0,2), C(-1,2)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直接给出函数的图像以及图像上的部分点的坐标;
如: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分别求出它们的解析式;
(4).在二次函数中,结合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的特点。
如: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3),并且当x=3时有最大值4,试确定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事实上,初中函数部分的内容及要求是极其丰富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才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在讨论社会问题、经济问题、跨学科综合等问题时,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其中函数的内容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蕴涵着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目的。
第四篇:小学习作教学论文 如何依据课标上好作文课
小学习作教学论文 如何依据课标上好作文课
每次邂逅一次新的教育理念中间总会遇到一些坎坷或者自己的不上心,就像在石磨上周旋的毛驴一样总是让人要在我的身上抽那么一下子,自己才知道奋进。感激生命中总是指点我的恩人。在这个暑假一个静谧的小镇上我邂逅了一次“真语文”智慧火花的碰撞。本次的研讨主题是“依照课标,上合格的语文课,做合格的语文教师”。这朴素的语言中蕴含了一定的大道理,每次的学习都会让内心荡起一定的涟漪。最让我感触的就是这次的作文课。这节课就像一条缓缓流动的小溪,虽然看着平淡无奇,甚至对于初看热闹的我来说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但是随着平缓舒心的节奏,伴着环环紧扣的设计,给人了一次美好的享受。最初听到数学老师说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让孩子流连忘返竟不想下课,这次我也看到了一节作文课给孩子心灵带来的震撼。对于我而言,我是特别不喜欢作文课的,每一次两节的作文课都让我头皮发麻,浑身紧张不知道怎么去处理。上完之后有一种浑身畅快的兴奋感,但是这种兴奋仅仅在于我终于熬完了作文课。这样的理念在我刚开始上作文课的时候持续了好久,也苦闷了好久。但是孩子的将来怎么办,作文是体现孩子综合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指标。所有的语文素养都会在每个孩子的作文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渐渐地自己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开始去寻找自己救赎的方法。从开学就给老师承诺我要给老师培训一个如何讲作文的课,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计划也就搁浅了,愧对于老师的同时对自己的教学素养也有一种鄙夷的心情。不过无论如何我始终相信努力之后定会看见风雨过后最美的彩虹。作文课的探究我相信也是这样的,只要我们努力去探求而不是自怨自艾我们一定会探索出一条适合孩子生命规律的作文课。社会上有许多教如何上作文课的类型,有许多模板让我们去套用在我们一味套用模板让我们的作文课眼花缭乱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看一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每个阶层段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了。当我听完张老师的课的时候,当我下车回到家的一瞬间便翻看课标逐条理解,突然间对第二阶段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我们不论要上一个什么样的课,总体的目标阶层我们是要了解的,然后根据目标阶层的要求对我们的不同的作文课寻求一个适合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一共规定了六条。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张老师的课上,这一点的生成性让台下的观众不禁在课后响起了持久的掌声。如何让孩子乐于书面表达,对于每个语文教师而言都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情,为什么头疼,因为老师不知道如何去激发孩子的兴趣不知道怎么去教孩子习作。大部分的教师都希望我们的孩子天生就会将所有的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使用在作文中,但是忽略了孩子在第二学段的学情。我们的孩子从一年级单句的写句子到二年级简单的写话过渡到三年级我们要求孩子写一篇文章,这对孩子的文学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高峰,这个高峰我们需要帮助我们的孩子去度过,给孩子一个拐杖让孩子去学习,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年轻老师而言都是有所欠缺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就是要鼓励我们的孩子去写作文,对于孩子写出来的句子要有所鼓励,那么怎样鼓励呢,我想就是通过让孩子把自己的习作念出来,并给予表扬。无论我们的孩子写作能力究竟如何,我们教师都给予肯定,分阶层的将不同程度孩子的作文都在班上进行展示,告诉我们的孩子其实作文并不难,我们只需要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出来就行了。这样的鼓励孩子们有了自信我相信就会愿意去分享,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渐渐地是不是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了呢?其次在我们的作文课一定要给孩子留有展示的时间,我再教学的过程中就忽略了这一点,一味地让我们的所谓好作文频频出现在课堂上,但是忽略了这对于极大部分的的孩子而言无形当中就产生了一个压力,因为他们根本就写不出来。渐渐地就失去了对习作的兴趣。
2、观察周围世界,是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怎样让内容写清楚呢?这是需要孩子观察的,这是一个环环相生的模式。我们在作文课上无数次的叫我们的孩子去观察,可是观察什么呢?怎么观察呢?这是我们教师需要教会给孩子的技能。在张老师的课上张老师从刚开始的气球观察给了孩子一个指导性的意见。问孩子这是个什么?这个气球的样子是什么样子的?有一个口,一个脖子,一个肚子,气球的大小则与孩子的手掌进行了比较。一些简单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气球的样子并且还发挥了一定的想象力。简单的描述之后让孩子开始逐一对所描述的气球进行简单的概述,一个孩子接着一个孩子。接着开始说气球的特性,为了让孩子有直观的了解,张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她让孩子观察气球原本的样子,跟自己的中指长度作比较,接着她将气球拉长,又让孩子作比较,然后由孩子的口中说出气球具有弹性。并且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即使说的不对,张老师也仅仅让孩子做下去,脸上丝毫没有一点尴尬继续引导孩子说。孩子说出之后,张老师将之前气球的长度和拉长后的长度进行一起对比从而说出气球的弹性。孩子说完之后,张老师让孩子将这一段的话都说出来,然后问孩子哪些可以简写,哪些要重点写,孩子轻松地说出了气球的颜色和样子简写,气球的特质重要写。就这样第一段的作文简简单单地完成了。在孩子写作文的空隙张老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的点评,没有让台下的老师觉得无聊在孩子收获的同时老师们也各有所得。在张老师的作文中,需要详细写的就是吹气球这一段。张老师没有像别的老师一样说出来自己的目的,反而领着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个游戏。她问孩子谁能五口气将气球吹得比脸大。孩子们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张老师选孩子也很用心,选了一个相对较壮的孩子,脸也比较大。孩子上台之后她让学生会所选的孩子进行描述。问孩子这个这个孩子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用一个词语描述,孩子们都说出了胖乎乎的某某。接着张老师直接指出孩子的典型特征一个大肚子,又让孩子仿照胖乎乎说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的肚子。学生也都说出来了,这就体验了语文的语用性。孩子描述之后张老师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描述,将这一句话连起来,孩子们在一步步的指引下说出了自己的句子。接着张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和第五口,问孩子我们应该看什么,孩子说看每一口气球的样子,张老师点头表示赞许。接着写上了样子。当张老师将气球递给孩子的时候,动作停止,开始问学生,刚才孩子的动作是什么,学生面面相觑,张老师又将递气球的动作进行了重复,让孩子观察说出了接、放、咬三个动词,按照之前的模式开始让我们的孩子们进行诉说。接着按照这样的模式观察了气球第一口气的样子,问其原因,接着第二口第三口依次类推。一口气气球的样子进行描述,然后让气球的样子跟自己所见的事物进行对比就这样气球的分步形成了。每一次气球的变化张老师都找了几个学生进行描述。这样做的目的分步指导我们的孩子进行观察并且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孩子自然就会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出来,在学生进行描述的同时张老师并没有对学生的内容进行评价而是都给予了鼓励。完成了我们课标中习作二的要求,并且将此细化,细化为了孩子喜欢的模式。
3、能用简短的舒心、便条进行交流。这个就需要格式问题,我们要教会我们的孩子书信、便条的格式是什么。让孩子对这些固有的格式进行识记,接着对于便条的内容可以以一个模板进行训练教会孩子知识迁移的能力。我想这个是方便完成的,因为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是需要进行使用的。可以教给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写书信什么时候用便条。虽然现在都是电子书信但是无论以什么形式呈现出来我们的格式都是固有不变的。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得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一点在张老师的案列中就突出了淋漓尽致怎么样将语用这需要我们的教师在知道孩子观察的时候发挥孩子想象力让孩子在语言的描述中使用平时的积累,在别的学生说的同时这些程度相对薄弱的孩子就在逐步的回复记忆,渐渐地孩子就会使用了。
5、学学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这些目标要求都容易在我们的习作中完成。我们语文园地中也会对孩子的标点符号进行详细的讲述。这些都是便于完成的。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个教师都知道,但许多教师真的苦于不知如何下手,我想就像程序化教学一样,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模板,也像我们的走路一样,不可能一步登天在统一的模板之下孩子学会了一定的技能才可以使技能得以发挥和进步。
第五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教师要把握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高中化学教学:教师要把握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水平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要注重培养学生化学素质,不能只求于眼前高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不能简单认为有几个学生得高分,高考上线率高就是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包括化学情感、化学观念、科学态度、科学方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爱护资源、环境保护在内的化学素质。
二、要注重认知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许多教师教学中急于求成,上新课时就将某个知识点的全部内容硬“灌”给学生,总认为上新课时不以高考为最终目的就会影响教学质量,殊不知这样做严重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良好心愿非但没有实现,反而事与愿违,事倍功半。例如:高一化学教材第一章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初中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的完善、充实和提高。它源于初中化学又高于初中化学,是初、高中化学的合理衔接和自然过渡。对于每一个高中学生,这些知识仅仅是起步的阶段,氧化还原反应只要求他们知道是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能认识基本性质和特征。如果按照高考要求补充单线桥法、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甚至包括要到高二才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的配平,以及有关竞赛等内容,就会使让学生感到高中化学太难,甚至丧失学习信心。
三、要注重动手实践,不要只说不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整个化学教学中有着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当前,部分教师的实验教学观点仍处于应试教育的较低层次,学生也沉溺于“题海”之中。这种做法既不利化学教学改革,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用心 爱心 专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