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乡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差异(大全)

时间:2019-05-15 10:0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州乡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差异(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州乡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差异(大全)》。

第一篇:福州乡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差异(大全)

福州乡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差异

霜降时,闽南风俗吃鸭子、杮子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时节,各地都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就像大家都熟知的清明节扫墓、重阳登高、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赏月等等都是长久以来传承下来的节气民俗。关于霜降,百姓们自然也有自己的民趣民乐。

闽台民俗:霜降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住在农村的人们到了这个时候,则会爬上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树,摘几个光鲜香甜的柿子吃。片片黄叶如花似梦,与红红的柿子交相辉映,好一幅深秋的田园风景图!不知给人们带去多少淳朴和美好情愫的回忆 鸭子好吃霜降补

闽南台湾的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北方常说的“贴秋膘”。在闽南有一句谚语,叫做“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从这句句小小的谚语就充分的表达出闽台民间对霜降这一节气的重视。因此,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乐得卖鸭子的老板们嘴都合不拢了,看来他们也必定会过一个开开心心的霜降节气了。

除了上面我们说到的鸭子、柿子,另有些地方到了这天一定要吃些牛肉。山东农谚更有意思: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看来还真是吃什么的都有啊。

霜降时台湾南部的二期水稻已经成熟准备收割,也是台南麻豆镇白柚的收获期,白柚具有降低血压和退热的疗效。南部的高雄和屏东东港有硼串和目贼等鱼类,北部的淡水出海口有龙虾。

闽南端午习俗在延续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同时,也保留了各自独特的民风习俗,形成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福建省民俗学会常务副会长石奕龙教授说,闽南过端午共同的习俗有三类:一类是驱毒、驱虫、避邪类,如端午节午时用兰草水洗浴、炒盐作为午时盐、采草药作为午时茶;一类是吃碱粽子、发糕等端午仪式食品;一类是划龙舟,兼有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

闽南各地还有各自独特的端午习俗。据介绍,泉州端午节有很多祈福消灾习俗,包括门楣插“五瑞”(即五种植物)、小孩胸佩香袋、泡雄黄酒、炒午时盐等。另外还有一种谐趣的驱邪消灾的习俗叫“采莲”,采莲队伍中有铺兵、锣鼓阵、花童或男扮女装的提花婆,由一位扮相邋遢不堪、手举长杆幡旗的“醉汉”充当前导,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具木雕龙头压阵,为沿途的民众入室舞旗拂扫。

漳州市诏安县数百年来走“贡王”的民俗为当地乡亲喜闻乐见。每逢端午节,当地乡人分别从两庙中抬沈世纪、李伯瑶二将的神像出行,环绕北关游街时,由庙宇灯笼前导,刀斧戈戟罗列双行,社众排队随后,齐唱原名龙船鼓歌的“贡王歌”,十分热闹。清代进士黄开泰有一首《端阳走贡王竹枝词》记其盛况:“满城竞唱贡王歌,结队游街鼓伴锣。端午舁神因底事?开漳英烈绩难磨。”

厦门市的端午习俗也热闹非凡,据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记载:“五月五日,端午悬蒲、艾、榕枝于门,粘符制采胜及粽相馈遗。竞渡于海滨„„或十余日乃止。”另外,端午期间,厦门还有民间传统竞技活动“抓鸭子”,竞技场设在水面上,参加者要走过一根涂满滑油的圆木柱,然后打开一只盛鸭子的木箱,再跳进水里去抓掉下去的鸭子。场面火爆,具有浓郁的闽南风情。

福州话同闽南话的差异

闽语群都同源,不管是词汇还是语法上,比如说“人”字,所有闽语的白读都是训读为“侬”,等等。

中原移民在西晋末年迁入闽南的过程中,第一站是现在的南京和镇江(他们在南京定都),另一部分人经过浙江来到了福建,落脚点在福州和泉州(然后泉州那一支还有继续南迁到粤东的),所以福州的闽民系的先祖当然也是来自古河洛地区。

闽南语和闽东语的分化应该是在唐代,闽南语的文读主要来自七世纪唐音,而闽东语主要来自十世纪唐音,所以像撮口呼字,两者就很容易看出区别来。而且,闽东地近吴越,语音上受到南吴语影响比闽南大一些,所以后来韵尾逐渐减少,而闽南语把唐音的六大韵尾都保留了下来。并且,由于福州是省城,又受官话影响较深,所以声母里浊塞音和浊擦音都消失了,但闽南语保存了一些。可以看出,福州话口语中的许多常用词汇都与古代汉语息息相关,许多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上面所分析的福州话特有的词汇表明其与《诗经》的关联性远超过其与《楚辞》的关联性,显示福州人的祖先来自河洛地域,而不是江湘地域,尽管后者更接近福州。

在《诗经》各篇中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诗经·邶风》和《诗经·鄘风》的出现。众所周知,历史上从中原向福建的第一次大规模移民发生在西晋末期的308 AD,即所谓“衣冠南渡”,或称“八姓入闽”。所谓“八姓”系林、黄、陈、郑、詹、邱、何、胡,其中的林、陈、郑与唐朝末期892 AD 入闽的王氏共同构成二十世纪初福州的四大姓氏。当时有“林陈一大半,王郑满街摆”之说(“王郑”在福州话中与当地的一种叫“黄弹”的水果同音)。福州话的形成相信就发生在“八姓入闽”的前后。据传,林为比干之后,周武王在克商之后赐此姓氏,源于河南牧野;黄源于黄国,在河南潢川一带,亡国后以国为氏;陈为舜之后,源于陈国,周武王所封,都河南淮阳,亡国后以国为氏;郑为周王室的一支,在河南新郑,郑亡国后以国为氏。这三大家族均来自于河南,而邶和鄘也就在豫北的汤阴一带,与“八姓”之首的林氏发源地咫尺之遥。由此可见,福州话受到河南特别是豫北一带的古方言影响是合乎逻辑的。如果说个别词汇的分析尚无法证明福州话整体的状况的话,用福州话朗读唐诗宋词能够更加合韵这一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由于这一方面的论述已有不少,下面仅仅举出少数例子来说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普通话中是(者zhe-下xia),根本无韵可寻;在福州话中则是(者[t¢ia]-下[kia]),完全合韵。

李白: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在普通话中是(山shan-间jian-关guan-湾wan-还huan-颜yan),其中山和颜不合韵;在福州话中则是(山[saŋ]-间[kaŋ]-关[kuaŋ]-湾[uaŋ]-还[huaŋ]-颜[ŋaŋ]),完全合韵。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戸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在普通话中是(声sheng-情qing-征zheng),其中情不合韵;在福州话中则是(声[siŋ]-情[t¢iŋ]-征[tiŋ]),完全合韵。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祗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在普通话中是(纷fen-云yun-闻wen),根本无韵可寻;在福州话中则是(纷[huŋ]-云[huŋ]-闻[uŋ]),完全合韵。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轻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戸,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在普通话中是(天tian-年nian-寒hang-间jian-眠mian-圆yuan-全quan-娟juan),韵的变化缺乏规律性;在福州话中则是(天[t’iєŋ]-年[niєŋ]-寒[haŋ]-间[kaŋ]-眠[miєŋ]-圆[iєŋ]-全[t¢yoŋ]-娟[kyoŋ]),韵律的变化整齐明晰,为(2-2-2-2)。

上述古诗在福州话合韵而在普通话不合韵。有一些古诗在福州话或者普通话均不合韵的例子,但古诗在福州话不合韵而在普通话合韵的例子尚未碰到。上述分析说明福州话比普通话更加接近于唐诗宋词的语言,从而证明了古越语的语音不可能是福州话的语音基础。闽南风情:福建的饮食习俗

秦汉以前,福建土著居民喜欢傍水而居。在饮食方面,新石器时代的昙石山人以采集贝类及海生软体动物为食物主要来源,如《逸周书》所载:“东越海蛤”。在福清东张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粟粒和稻草的痕迹,说明谷类粮食在当时的食物结构中也占重要地位。

到了秦汉时期,福建农业生产有了发展,稻米是主食,鱼、蛤、果品类为副食,《史记货殖列传》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杧蠃蛤”。“楚越”即包括福建。时人粮食略有剩

余,用于酿酒。

汉代以后,中原汉族陆续迁徙入闽,他们带来了中原的作物及其食俗,麦子成为主要食品之一,人们还种植大豆等作物。唐宋以后,随着福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海上贸易的繁荣,福建饮食品类大大丰富,菜肴的烹调也讲究起来。明代中后期,甘薯从海外传入,成为福建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

明清以后,闽菜逐渐形成特色。风味小吃更以花色多、品味佳而享誉国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地区特色。

在待客习俗方面,福建人以热情好客著称,除请客喝茶外,煮蛋请客也是共有的习俗。在宴席习俗方面,近现代以来,渐趋奢华,且有诸多规矩。在民间,还流行不少饮食禁忌。在福建饮酒品茶已有数千年历史。特别是饮茶,已成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宋以来,“斗茶”之风甚盛,闽南的“茶道”和客家的“擂茶”至今享誉海内外。

主 食1.稻 米福建各地主食以稻米(即大米)为主。自古以来,八闽粮食种植以水稻为冠。

闽北不少县份历史上就是著名的产粮区,三餐主食以米饭为主。清嘉庆《南平县志》载:“南平日三餐皆饭,以食粥为耻。惟夏晚间,食之民茹。”(清嘉庆《南平县志》卷8《风俗》)浦城、建阳等地农村,一些地方至今仍保持三餐吃干饭的习惯,福州地区一般则是早晚稀饭,午餐干饭,间有“二干一稀”食制。而平潭、福清及闽南部分沿海非产粮区,有一日三餐皆稀饭者。现时虽无“以食粥为耻”之俗,但福建人讲究饮食中的“饱”与“实”。所谓稀饭,并不同于北方的“粥”,而较为稠密。

每至春耕、秋收等农忙季节,因需起早摸黑抢种抢收,劳动量增大,闽北、闽西北和闽东有的一日四餐、五餐甚至六餐进食。闽南一些信神妇女,因许愿农历初一、十五或每逢三、六、九不食早餐,俗谓“减大顿”,含有以此省下食福,留给子孙享受之意。

米饭加工以蒸、焖、捞为主。捞饭在农村很普遍,系用竹制的“笊篱”捞出半熟米饭,将捞出的饭粒上甑炊熟,以备中、晚餐之用,余下的米汤和饭粒熬成粥作早餐。

闽南部分地区民众爱吃“肉末粥”,在粥中加肉末、蛏、葱姜和少许盐、酱油,不用佐餐菜肴,以此作早餐或晚餐。闽西连城一带农民,早餐多干饭,午、晚餐较多喝粥,且喜加入蔬菜、芋头、瓜豆等煮成菜粥。闽西北泰宁、建宁等县产竹,当地人喜用毛竹制成的竹筒蒸饭。竹节焖饭更见情趣,当地人上山劳作时,常砍一节毛竹,把淘好的米置竹节中,封好后就地拾柴烧烤,竹裂而米饭熟,闽西武平的“簸箕饭”是舀米浆于簸箕上猛火蒸熟成饭皮,制成小块,包上豆芽、瘦肉、虾米等食用。在南靖,农民下地干活或肩挑走贩时,习惯用草编小袋装米煮成饭团,俗称“茭茎饭”。闽北南平一带也有草袋蒸饭的习俗,俗称“草包饭”。福建人对用糯米和粳米加工制的“糍粑”和“白粿”也很偏爱,在制作方法和形态上它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福州地区多为长条状;闽南多为块状和扁圆状;闽东、闽北多为纺锤状,但其食法大同

小异,或煮或炒皆可,既可作主食,也可佐餐。

2.甘 薯又称“地瓜”、“番薯”、“红薯”。明代万历年间,番薯从菲律宾传入中国。清代周亮工《闽小记》记载了番薯入闽的故事:“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瘠土砂砾之地,皆可以种,初种于漳郡,渐及于泉、莆,近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甘薯一引入,就为赈济福建饥荒立功殊伟,福建人为此在福州乌山建有“先薯亭”以纪念。于是“耄耆童孺、行道鬻乞之人,下至鸡犬皆食之。”并以其“生食如食葛、熟食色如蜜,其味如熟荸荠。生贮之有蜜气,香闻室中。”(《闽小记》卷3《番薯》)而成为福建居民食桌上的宠物。在莆田和闽南一些地区,旧时地瓜甚或成了当家食品,人称“万能粮”。1949年以前,古田县大桥镇以东的“大东地区”,曾流传这样的俗谣:大东三件宝,“番

薯米当粮草,竹片当灯火,火笼当棉袄”。

闽南惠安县地多沙碛,旱地所占比例很大,主要种植地瓜,历史上有“番薯县”之称。旧时该县人民主要靠食地瓜度日,农民甚至一日三餐吃地瓜,仅逢年过节才能吃几顿大米饭。每年地瓜收成后,除少量现食外,大部分加工成粉或切成条丝状或片状的“地瓜米”、“地瓜片”,以备常年食用。

作为与大米互补的代用主食,番薯最常见的食法是将其与米掺和混煮。清光绪年间,惠安崇武人蒋君采以“新釜炊番薯”为题,口占一绝曰:“水骨千年白,瓜心一味丹。饭汤虽变黑,未必带辛酸。”(《星洲惠安公所五十周年纪念特刊》)对地瓜饭激赏备至。福州一带旧志中也有“三餐皆饭,乡人或掺以薯米。”(民国《古田县志》卷21《礼俗志》)的记载。

地瓜的加工有煮、蒸、烤、晾几种。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地瓜米充当主食的现象在省内逐渐减少,但在城乡仍普遍将地瓜用作酿酒,薯粉用来佐餐和制作各种风味小吃的。

3.面 食除了大米和番薯外,近代以后,面食已汇入福建人主食的谱系。由小麦加工而成的面粉,昔时闽北人俗称“面灰”,抗战前多称“洋灰”,意指进口货。面食中最常见的为粮食部门加工的各类干面,如“阳春面”、“仲秋面”、“蛋面”等,民间制作的则有“切面”、“鱼面”及面疙瘩、面包、馒头、煎饼、水饺、肉包(包子)、蛋糕、油条等。

副 食福建是南方主要鱼、肉、蔬、果产地之一,因此副食品具有花色多、品种全、做工细等特色。闽人的主体是汉族,故一般是荤素兼食。日常的副食,肉类主要有猪肉、牛肉、羊肉、狗肉等;禽类有鸡、鸭、鹅、鸽等;鱼类有淡水产的鲢鱼、鲫鱼、鳗鱼、鲤鱼、草鱼、鲶鱼等;海产有黄瓜鱼、带鱼、鲳鱼、马鲛鱼、鲑鱼等;蟹、虾、蛤、蛏、牡蛎等贝壳类也是居民的盘中之物。菜类中的豆类,有黄豆、扁豆、豌豆、黑豆、四季豆、豇豆、绿豆和各种嫩豆类,饭豆中有红豆、乌豆之分;蔬菜主要有白菜、包菜、芥菜、韭菜、菠菜、葵菜、空心菜、黄花菜、瓢羹菜、芥蓝菜、苋菜、油菜、番茄、花菜、芹菜、豆芽菜、萝卜、胡萝卜及葱、蒜、姜等;瓜类主要有冬瓜、丝瓜、黄瓜、南瓜、葫芦(葫瓜)等,还有山芋、马铃薯(土豆)、槟榔芋等等。此外,野生的竹笋、菰类;水田间的鳅、鳝、螺等;溪涧潭壑中的鳖、蛙、蝈(棘胸蛙)等;山林中的蛇、野猪、山羊、麂等也时有应市。豆制品门类甚丰,有豆腐、豆干、豆皮及加工精细的腐竹等。油类则

有菜油、花生油、茶油、猪油、麻油等。

福建人历来讲究荤素菜肴的烹调,诸端烹法,样样在行。古代就有煎、炸、炒、蒸、熘、荡等不同烹调方法。各地饮食口味略有不同,福州地区烧菜喜用虾油、糖、酒为佐料,甜、醇、香为其菜肴风格,特别是讲究“甜”。郁达夫先生曾形象地描述道:“福州食品的味道,大抵重糖;有几家真正福州馆子里烧出来的鸡鸭四件,简直是同蜜饯的罐头一样,不杂入一粒盐花。”(《郁达夫文集》第4卷150页《饮食男女在福州》)闽南地区则忌用虾油,喜清淡,重本味,烧汤制羹时还常加入当归、党参、枸杞等中药。闽南部分地区喜食咸,南安一带即有“无咸不成甜”、“咸甜湔(淡)无味”之说。而闽北,闽西北山区受邻省影响,加以山高水寒,烧菜时下盐、加辣椒较多,菜肴风味浓烈。

闽菜的烹调技艺,有四大特色:

一是刀工巧妙,寓趣于味,富于美感。它运用细致的片、切、剞等精湛刀法,使烹制菜料大小相等,厚薄均匀,长短无差,剞划一致,不论其质地坚实、酥烂或脆嫩,均可达到沁深融透、成型大方、火候表里如一的效果,且外形美观得趣。如“淡糟香螺片”、“鸡首金丝芋”等菜式,予人以剞花如荔、切丝似发、片薄若纸的美感,食之芳留腮颊,余味淳长。

二是汤菜考究,变化无穷,别有特色。闽菜重汤,讲求原汁原味。原料多用海鲜,通过精选各种主辅料加以巧烹调制,摒除原料固有的膻、苦、涩、腥等味,又保留其原味,使不同质地的菜肴汤味各具特色,故向有“一汤十变”之说。如“芋艿煨羊肘”、“葱烧蹄筋”等汤菜,或汤清如水,或白似乳汁,或金黄

澄透,道道味鲜甜爽,馥郁芳香。

三是调味独特,偏于甜酸,突出清淡。闽菜的调味别是一方:善用糖,以甜去腥膻;巧用醋,酸能爽口开胃。并且以甜而不腻、酸而不涩、淡而不薄享有盛名。此外,闽菜还善用红糟、沙茶、芥末等佐料。仅红糟就有炮糟、拉糟、煎糟、醉糟等几种用法,上述调味各具去腥、保鲜、增香、调色和醒脾开胃、帮助消化等功效,并因此构成闽菜独有风味。如“醉糟鸡”、“芥末鸡丝”、“沙茶焖鸭块”等佳肴,均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偏于甜酸、突出清淡的八闽风味特色。

四是烹调细腻、雅致大方,色、香、味、形俱佳。闽菜的烹调技术主要有熘、爆、炸、氽、炒、蒸、煨、焖等法,烹制细腻表现在选料精细,泡发恰当,调味精确,制汤考究,火候适宜等方面。如“荷包鱼翅”、“佛跳墙”等均具这一特征。雅致大方反映在保持菜肴绚丽多彩的自然美和小巧玲珑的盛菜器皿上。如“龙身凤尾虾”、“白炒鲜竹蛏”、“生炒黄螺片”、“十锦蜂窝豆腐”等佳肴,均体现了雅致大方的天然本色和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

考究的福建菜固然为人称道,但福建食俗中最能体现民间色彩的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家常便菜。

旧时佐饭多为菜蔬、腌菜、咸鱼之类,至今犹然。在福建,无分东西南北,家家户户均有早、晚餐食腌菜、糟菜、酱菜等长年菜的习惯。民间不论是对肉类、鱼类或是蔬菜,都有一套腌制、晒干技术。乡人喝粥,多佐以各类蔬菜腌制的菜肴。春夏之交,所谓青黄不接的时令,山区人还吃地瓜藤上较粗大的梗。闽北、闽西山区多以芥菜为原料腌制“酸菜”。闽南、闽东多以萝卜腌成“萝卜干”(俗称“菜脯”)。而福州近郊农民腌制酸菜则二种原料兼用,其制作方法是:以芥菜或萝卜缨晒至叶梗蔫软呈皱缩形,加盐搓揉,装入坛内,压实封口,让其自行发酵,制成后其味微酸,其质脆嫩,芬香扑鼻,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食用时用油下锅翻炒,调以糖、盐等配料即可;如加入肉丁炒食,则更丰味油润。闽北、闽南所产酸菜制法略同于福州,所异者喜在翻炒时加入适量辣椒,使之劲道更足。在南安县蓬华地方,用当地产的优质芥菜腌制的“盍瓮菜”(又称“窖菜”)堪称腌菜一绝。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蓬华一带家家忙于收芥菜,鲜吃之余,制成大量“盍瓮菜”,此菜保存越久,味道越佳,当地人家中普遍存有三五年的“盍瓮菜”,要找到保存二三十年的“盍瓮菜”也非难事。据说此菜还有养肝肺、去风湿的药用价值,算得上闽省腌菜中的极品了。民间也因此有“蓬华窖菜胜过黄埔解元”的说法。古田、闽清一带所产红糟享誉八闽,当地人喜用芥菜晒干加盐,再以红糟腌存,操制成四季可食的香爽“糟菜”,风味殊佳。

闽北的政和、松溪、武夷山、浦城以及闽西北的泰宁、建宁一带竹乡农民,每年制作“笋干”(俗称“笋咸”)。作法是用四分之三笋配四分之一盐,煮上一天一夜,取出晒干至其色发黑。煮食时其味清香,可供全年食用。建瓯、政和一带居民习惯用发酵过的黄豆或霉豆腐乳配以红酒为主料,浸入毛芋干、香菇干或其他菜梗干,制成香气四溢的咸菜。此外,各地酱园还经营一些经济实惠又为当地民众所喜好的小菜,咸、酸、甜、辣一应俱全。如“酱瓜”(酱制黄瓜)便是百姓居家的“常备菜”,福州一带就有“小菜大事”之

说。

福建沿海地区海产丰富,滨海人家多将小鱼、小虾腌制成鱼干、虾米等用以佐餐。旧时闽南平和一带俗谚“吃珍珠麂(麦饭),配凤眼鲑(咸海间鲑)”,意即喝粥配咸鱼,为普通饭菜。福州地区用海边滩涂的鲜活小螃蟹(俗称“蟛蜞”)洗净除脐,加盐、糖和酒糟制成“蟛蜞酥”,脆且含酒香,食之嘎嘎有声,风味独到。到今天,一些“老福州”对它仍一往情深,早餐必备。

闽北一些山区县(市)因山高水寒,当地人嗜好辣椒。农村中三餐吃辣椒是寻常之事。上至翁叟,下至童孺,均能吃辣。邵武、光泽、泰宁一带有“无辣不成饭”的说法。遇青黄不接季节,辣椒更成佐餐佳品,无菜时,往往举家围吃一碗辣椒就可济事了。当地人除食鲜辣椒外,还备有辣椒干、辣椒粉、咸辣椒(即辣酱)等。在穷乡僻壤,常见当地人闲来抓辣椒干在嘴中津津有味地细嚼。每年每户需干、鲜辣椒数十斤乃至上百斤,用它配以四季青菜,细水长流。山区的家常菜辣椒炒泥鳅,一海碗不上十条泥鳅,其余均为辣椒,鲜辣无比,十分开胃口。

福建民间很讲究食补,闽西武平人在荤食方面注意按季节变化而择畜禽肉。除常年食猪肉外,旧俗中还有“春羊、夏狗、秋鸭、冬鸡”之说,将副食与民间适时调补结合起来。福州、闽南食补之风也很盛,福州人对鳗鱼、鲶鱼、羊肉十分偏爱。闽南同安的林墩有句俗语“好菜是赤根(菠菜),好鱼是溪鰮,美女子是林墩。”把富含铁钙等维生素的菠菜,营养价值较高的鲶鱼与美女相类比。南安码头镇大庭村所产黑豆,俗称“大庭黑豆”,当地人称“大庭黑,大庭黑,赢过山珍雉鸡和鹧鸪”。该豆确有食用兼药用的功效,有一顺口溜称:“小小黑豆圆又黑,炖猪(脚)炖鸡连骨黑。消肿去湿又滋补,胜过补药洋参丸。”

区别与联系

闽东文化:以福州为主要代表福州语的前身是原汁原味的土著闽人所使用的古闽越族语言在魏晋时期,北方移民大规模涌入福州地区,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的口音。但是融合的效果并不好,本土势力太强大了。今天福州话中甚至还保留着上古汉语,也就是周朝时期古汉语的口音;闽南文化:主要以泉州为主要代表闽南文化与今天河南地区的关系很密切,闽南语,乃是闽语的一支。中国汉朝末年的三国时代,中原发生战乱,难民开始进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语言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了最初期的闽语。

然而,汉人大规模入闽,则是始于“永嘉之祸”,由于晋室南迁,大批北方汉人入闽,而带来了3世纪(三国时代)时北方的口语音,亦即所谓“十五音系统”,而“泉州语”亦于此时渐渐形成。

闽东文化 与 闽南文化,来源不一样但是形成的时期大致上都是在距离今天已经1800多年的三国时代;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福建省的雏形开始形成,首次有了“福建”这个地理名词,距离今天已经1300多年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闽南人说的“闽南语”,因为主要的来源是黄河、洛水地区,因此也叫做“河洛话”; “河洛话”,是古河南话,但绝对不是今天河南话;今天的福建人去听河南人说话,那是压根找不到什么相似处的。

第二篇: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系指生活在福建地区的人共同创造的(主要是闽南人),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一个支系,其分布范围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被誉称的“厦、漳、泉金三角”,即现辖的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各区、市、县(泉州原辖金门县待统一)。闽南文化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福建设置闽中郡,开启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大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汉晋时期,大批中原汉民迁入闽南地区,推动了闽南文化的形成。晋唐时期,闽南地区汉民人口剧增,经济迅速发展,政教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闽南文化得到发展。宋元时期,泉州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启航点和东方大港,阿拉伯人与波斯人到泉州经商,带动来了伊斯兰文化,闽南文化得到丰富。明清时期,欧洲商人和传教士来,传入了西方文化,闽南文化进一步得到繁荣。从闽南文化的发展轨迹,可以窥见闽南文化是经过一代代闽南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挖掘、弘扬、创造,并吸收采纳了阿拉伯文化、南洋文化、西方文化等外来文化的特质和合理因素,有机地融入了其体系内,孕育、发展起来的,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性格和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文化内涵: 闽南文化,其内涵除广义中也含农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狭义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宗族文化及方言等。

俗称中西合璧建造而成的“洋楼式”的闽南侨乡民居“番仔楼”也是其代表作。

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系指闽南人共同创造、享用和传承的民间文化事象(事物和现象)的泛称。其内涵十分广泛,其中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生命礼俗、信仰习俗、文艺风俗、娱乐风俗、社会组织风俗等等,而这些风俗中除与中华民族传统风俗中大同小异外,最富地方特色的有文艺风俗中民间文学(民谣、童谣);娱乐风俗中的民间舞蹈(“拍胸舞”)、“骑竹马”、舞龙、舞狮、“车鼓弄”、“赛龙舟”(端午节)、“博饼”(中秋节)在节庆日中尤为活跃。

车鼓弄

是集说唱、表演合一的民间歌舞艺术,是古代弄戏的遗存形式。“车”就是翻转,“弄”就是舞弄之意,又有“弄车鼓”的俗称。关于车鼓弄的来历,闽南地区流传着“磨豆夫妻逗唱”、“武装劫救”、“丰收庆贺”等几种说法。在同安,流传较广的是“磨豆腐夫妻逗唱”说。相传在明代,同安有一对开豆腐店的夫妻,夜里磨豆腐时编歌唱逗,受到邻里欢迎。老夫妇继而用装豆子的斗篮代替石磨,戏弄玩乐,遂在民间流传开来。明末清初,车鼓弄传到台湾,成了海峡两岸人民喜爱的民俗娱乐项目。

车鼓弄表演时,二人扮做男丑与彩旦,扛着竹篮搭扣的鼓轿,踏着四方交叉步,进三步退三步,一唱一答,妙语如珠。内容多为孝道劝善、夫妻情趣、情人相思等。实际上,它是闽南早期滑稽小戏——“弄戏”中的一种。“弄戏”演员通常为一丑加一旦,以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对答为主,在简单场地上即可表演。由车鼓弄继而发展出闽南“车鼓戏”,保留车鼓弄的表演形式,增添了更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歌仔戏在形成过程中也充分吸收了车鼓弄的表演特色,车鼓弄是歌仔戏的源头之一。

车鼓弄通常在庙会祭祀时表演,有时也被邀请到婚庆人家演出,是农村自娱自乐传统表演项目。近年来,经过改编整理提高的“车鼓弄”也出现在广场民俗活动、文艺踩街、大型晚会上,对保持民间表演艺术的多样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

拍胸舞

在泉州地方,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里巷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无不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拍胸舞”的舞步十分滑稽,动作以蹲裆步为主,双手依次拍击胸、胁、腿、掌,配合怡然自得的颠头,并随着舞蹈环境和情绪的变化不同,动作节奏、幅度相应产生不同变化。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双手使劲将胸、胁、全身拍得通红;舒缓和畅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活泼而妙趣横生。“拍胸舞”基本动作为“打七响”: 双手首先于胸前合击一掌,接着从右手开始,双手依次拍打左、右胸部,随后双臂内侧依次夹打右、左胁部,双手再依次向外拍打右、左腿部,共得“七响”,时值合七拍。同时配合双脚于蹲裆步位置有节奏的跳动,身体随之左右晃动。如此循环往复,动作始终不变,只在队形上稍作些进退、出入、交叉变化,即可完成一场“拍胸舞”的精彩表演。“拍胸舞” 舞者赤足裸身,头上都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强调以身体拍击出声响节奏,一方向体现舞蹈本身的动律特色,一方面也用来协调群体动作,喧染舞蹈气氛,较好地保留了远古闽越舞蹈粗犷、古朴的民族舞蹈遗风。“使我们至今以领略古闽越图腾祭祀舞蹈古朴、庄重、整齐划

一、如醉如痴。

别有一番风味的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古老的“拍胸舞”更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它蕴含了民间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一门最朴实但意义最深的艺术。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系指闽南人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闽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间除信仰中华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诸神(如土地公等)外,还信奉实有其人被尊为神灵的保生大帝(吴夲)、妈祖(林默)、广泽尊王(俗称“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师(陈普足)。

宗族文化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闽南地区宗族文化十分发达,重视宗族亲情、重视编修族谱和重视宗祠建筑是其标志。

闽南方言

闽南方言是全国八大方言之一。

它分为几个次方言:

泉州话区:泉州、安溪、石狮、晋江、惠安、南安、永春、德化、等八个县市。

厦门话区:厦门、金门、同安。

漳州话区:漳州、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华安、长泰、平和、南靖等十个县市。

龙岩话区:龙岩市新罗区部分地区、漳平市部分地区。

大田话区:大田县部分、尤溪县的小部分。

潮汕话区:广东潮州平饶一带

海陆丰话区:海陆丰及惠州市惠东县的部分村镇一带

雷州话区:广东雷州半岛

海南话区:海南中部地区

浙江苍南话区:温州苍南地区

闽南话的流播不只在闽南地区,早已超过省界和国界,在外省传播闽南话最广地区和国家是台湾和新加坡。台湾岛上,除了高山族地区外,差不多都通行着类似于漳州腔和泉州腔的闽南话。据初步调查,台中、台北稍偏泉州腔,台南、高雄稍偏漳州腔。闽南人移居台湾据说开始于元代,大规模迁移是在1 7世纪中叶,大量闽南人随郑成功渡海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回台湾。300多年来,闽南人和其它地区东渡的汉人,和高山族同胞一起,开发祖国的这个宝岛,在共同的生活和斗争中,闽南方言始终作为主要交际工具,保留在台湾人民的口中。特别是今天,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更加密切,台湾的父老兄弟不断到大陆寻根、探亲、访友,闽南话显得更加重要。

除了台湾以外,及东南亚各国的许多侨胞也使用闽南方言,据初步统计,海内外操这种方言的人超过4000万,不少被闽南人同化的人也会使用闽南语,在新加坡闽南话叫做“福建话”,70-80%的新加坡会说或会听福建话,在东南亚的闽南人与马来人联姻的后代共计人数达1000余万人,不少马来人也会使用闽南语

文化特点

1、闽南文化具有传统性、连续性特征。这除了继承连绵不断的中华传统文化外,闽南文化自身的传统也是连绵不断,且不断发展。

2、闽南文化具有一体多元特征。即与中华传统文化为同一体又以闽南文化为主体,兼吸纳了南洋文化、阿拉伯文化、西方文化的某些因素等。如建筑文化中除以“宫殿式”古大厝、临街骑楼为主流建筑外,也可见到中国传统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阿拉伯式建筑、侨乡特色建筑等。

3、闽南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拓性特征。这在宗教信仰(多种宗教)、民间信仰(多神)、建筑、戏剧、方言等等都有所反映。如戏剧方面,多种剧种并存,歌仔戏、梨园戏、高甲戏交相辉映,即便同一剧种,也是各种流派,各种技艺争奇斗艳而竞相发展。又如方言方面,在闽南语中容入一些马来语等。再如在泉州还可看到阿拉伯文与汉字并排的春联。

4、闽南文化中的方言具有古老性独造性特征。法国语言大师马伯乐曾说过,闽南话是世界上特别古老的语言。它不仅形成历史悠久,而且还保存了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的许多特点,同时还保存了许多古汉语的词语。这些词语在普通话和汉语的其他方言中,有的没有,有的不用,有的少用,而在闽南话中则是基本词儿。故闽南方言被学术界称为“语言的活化石”。这在汉语诸方言中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区别汉语的重要标志之一。而闽南方言的独创性则主要表现在语言词汇、语法诸方面者有许多自己的特点。

5、闽南文化具有开放性特征。这同闽南人中多为中原汉族移民及多侨民(闽南人移居国外,外国侨民留居闽南)息息相关,也与闽南海商文化发达有密切关系。此外,闽南文化具有上承下传的双重传播性特征。即主体文化由中原传播而来,融合土著文化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闽南文化,尔后又通过移民台湾传播到台湾及通过移居国外的华侨华人传播到国外

音乐

闽南童谣

作为民间口传文学、以口耳相授方式流传和继承的闽南话童谣的起源、沿革没有详细的文字记载,但福建地方典籍记载着唐代福建观察使常兖州曾看到民间有人传授和流行着《月光光》的童谣,并记下该首童谣:“月光光,渡池塘。骑竹马,过洪塘。洪塘水深不得渡,小妹撑船来前路。问郎长,问郎短,问郎一去何时返。”今天闽南各地童谣都有《月光光》一首,跟唐代这首《月光光》比较,虽然文字或多或少做了改动,但主题和结构十分相似。这正是口传文学具有的创作的集体性和流传的变异性的特点所使然。由此可见,闽南童谣的历史源远流长。

闽南话童谣是闽南话歌谣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闽南民间广泛流传的“念四句”有密切的关系。“念四句”是运用丰富生动、诙谐风趣的闽南方言词语与俚俗语,以斗谑戏弄或流利而活泼的四句韵语来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由于它妙趣横生,并常收到令人捧腹大笑的效果,因而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并自编自诵,自娱自乐,并传授给孩童。当然也有些童谣是不受四句念的影响而由群众或文人创作产生的。根据调查,闽南童谣随闽南移民而广泛流传于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等国家。今天在上述地区流传的一些闽南话童谣反倒在发祥地的福建闽南消失或很少人会念了。例如,由闽南流传到台湾、现在还广泛流行于台湾的闽南话童谣《曳咯曳》:“曳咯曳,猪槽驶过溪,溪也深,海也深,海底竖观音;观音城,生狗仔囝,生几只?生三只;寄谁卖,寄公仔卖,卖几钱,卖三仙钱;萝红米,搓红圆,食饱饱,爬上天;跌落来,扁扁扁,拾六仙钱,娶六仙某;一个嫁泉州,一个看牛,一个看虎,一个生婴仔,一个大腹肚。”在闽南地区几乎绝响。由闽南流传到南洋、现在还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流行的《针一空》:“针一空,线恁翁。铰刀尺,做媒人。找有你着来,找无你去找别人。”如今在闽南也难于寻觅。这就说明闽南童谣在发祥地的闽南正濒临危机,如不抓紧抢救、保护,就难于保存与继承下去,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就可能会在闽南迅速消失,将来可能导致我们得到台湾或海外去找回我们失落了的闽南童谣。

南音

去年9月30日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泉州南音”,是我国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泉州南音被喻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千年来广泛流传于福建泉州一带的闽南这种语系地区。泉州南音的上四管弹奏乐器:琵琶(横抱式的琵琶),在敦煌的唐代壁画上,在五代顾闳中所画 的《韩熙载夜宴图》中,都可找到她的芳影.“泉州南音” 是一种使用四件传统丝竹乐器和一些小打击乐器演奏的古老音乐,乐器简单古朴,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当她们奏起“谱”(器乐曲)和唱起“曲”来,那古远优雅的旋律,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歌声,无不扣人心弦,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而歌唱者严守以泉腔闽南语(或称泉州方言)“照古音”咬字吐音做韵的歌声,外地听众如果不看幻灯字幕往往很费解。但这恰恰是消失了1000多年的中原古乐与久远的“河洛语”相融合的遗存,过去被称为“泉州弦管”,今称“泉州南音”。

谱是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吸收楚歌、吴歌、潮调及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泉州南音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洞箫,下方为二弦;右边,上方为琵琶,下方为三弦。其演唱程序固定是“指头谱尾”,就是说开头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后一定要奏谱“煞尾”;中间演唱也要按“支头”顺序来进行。要“起曲头”,就是每个支头要有带头唱的人,他唱的曲属于哪个支头,其他人就要跟着唱这个支头的曲。若转换支头,则须唱“过支曲”作为转折的过渡、连接。上一个唱完,下一个接过拍板接着唱,伴奏乐器基本没有间断。乐器演奏也有其规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挥乐队的作用;三弦和之,犹如“琴瑟和鸣”;而洞箫与二弦的关系,洞箫为主,二弦为辅,“箫咬弦,弦入箫”,即所谓“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高,欣赏价值也高。

“泉州南音”确是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也是我国珍贵的民族音乐瑰宝。

歌仔戏

是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吸收梨园戏、北管戏、高甲戏、京剧、闽剧等戏曲的营养形成的闽南方言戏曲剧种。是我国 360多个戏曲剧种中唯一根源闽南形成于台湾由海峡两岸人民共同培育的地方戏曲,传及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人华裔聚居地。

歌仔戏初以乡间小戏为主,后吸收南管戏、北管戏、京剧、福州戏的营养,发展为成熟的舞台剧。剧本内容以民间故事为主,经典剧本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乌白蛇》、《吕蒙正》等,多强调忠孝节义。歌仔戏曲多白少,格律自由,有一百多种传统的曲调,杂碎调和七字调为歌仔戏两个最主要的唱腔。脚色皆用真嗓演唱,其中以苦旦最具特色。伴奏乐器有壳仔弦、大广弦、月琴、笛子、鸭母哒、三弦、唢呐、单皮鼓、锣、铙钹等。歌仔戏的历史,可以说是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历史的生动写照。明末清初,闽南的歌仔随着“唐山过台湾”传播到台湾,吸收了台湾原住民音乐和客家音乐的元素,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孕育,在20世纪初于台湾宜兰创造出了七字调,并逐渐流传全岛。上世纪20年代,台湾艺人王银河、温红涂、戴水保等把七字调等台湾歌仔调传播到厦门。1926年厦门成立了闽南最早的两个歌仔戏班“双珠凤”、“新女班”。台湾歌仔戏名班“玉兰社”、“霓生社”等也先后到厦门、闽南演出。台湾歌仔戏艺人赛月金、月中娥等留在闽南传艺并组建歌仔戏班。歌仔戏也由闽南、台湾的歌仔戏班带到了新加坡等闽南华侨聚居地。

2006年马英九为海峡两岸歌仔戏艺术节开锣。

抗日战争时期,邵江海等闽南民间艺人又创造了杂碎调,推动了歌仔戏艺术新的发展。1948年闽南歌仔戏班“都马班”把杂碎调带入台湾,受到台湾艺人和观众的欢迎,称为都马调。歌仔戏因此被称为“飞越海峡的歌”,成为两岸人民共同创造共同拥有的珍贵艺术。

第三篇:闽南文化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打招呼 你好!

你好吗?------我很好!你呢?过得怎么样? 一切顺利,很不错。询问介绍 这是谁呀?

这是我的朋友。很高兴认识你。你叫什么名字? 你现在要去哪里 你觉得怎么样? 还有别的事吗? 好了,就这么定了。真诚感谢

谢谢你的帮助,非常感谢!、谢谢你的好意,我非常感谢!邀请约会

你今天晚上有时间吗?我想请你听音乐会。你明天有空吗?我去找你。你什么时候方便,我们再约。称赞安慰

你真不简单,你的英语口语真好!你今天真漂亮!

不要着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没什么可以担心的,好好睡一觉。继续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

相互话别我要走了,来跟你道别。

我在这里过得很开心,给你添麻烦了!我该走了,下午三点的飞机。谢谢你来送我,再见了。祝你旅途愉快。再见,一路平安。居家生活

醒醒吧,已经6点10分了。我很困,昨晚没睡好。今天有点冷,把毛衣穿上。我还没洗脸呢。

你得快点了,想吃什么早点? 快点儿,不然要迟到了。这包垃圾拿下去扔了。

擦擦桌,扫扫地,把湿衣服晾出去。28、29、30、31、32、33、34、一、1、2、3、4、5、6、7、8、9、洗衣、做饭真够忙的。

10、新的一天开始了。

二、亲戚朋友

1、妈妈,今天有同学到家里玩。

2、好啊,是男孩还是女孩?

3、是我的女朋友。

4、让你爸爸去买些水果。

5、我向你介绍我的家庭成员。

6、这是我的爷爷奶奶。

三、电信电话

1、你好,你的短信我收到了。

2、不好意思,没及时给你回。

3、他知道你的电话号码吗?

4、请留下你的姓名和电话。

5、我的手机号码是01234567896、30分钟后让他给你回电话。

7、请问你是哪位呀?

8、你好象打错了。

四、数字时间

1、你是什么时候来集美大学的?

2、我是去年九月份来这里的。

3、你是2012年毕业的吗?

4、不是,我是2011届的。

5、请问几点了?

6、现在是5点半。

7、晚上6点吃饭,7点图书馆见。

8、睡觉前我经常看半小时的书。

9、今天闹钟没响,大概没电了。

10、中午我去修下手机。

11、时间就是金钱。

十一、星期日历

1、今天是星期几?

2、今天星期五。

3、圣诞节是12月25日。

4、今年很快过去了。

十二、天气季节

1、今天天气怎么样?

2、天气预报说多云,傍晚有小雨,明天温度回升。

3、厦门的冬天不下雪。我们到户外运动去。

4、我爱秋天,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5、冬天来了,春天也不远了。

6、普通话(Ps.对应的)

闽南话

大家好

答给厚、答GA贺

你好

利赫(li he)

随便说说

沁菜共共

漆投(七桃)我不知道

瓦木栽呀

吃饭

驾崩

吃饭了没

驾崩某

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

哩系瓦心来 A 机秀瓜(li xi wa xin lai A ji xiu gua)

猪脚

滴咖(Di ka)

什么事情

虾米逮几

我跟你讲

哇嘎哩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鸡,能,杀,洗,噢,拉,起,被,高,扎

非常好

灰熊厚

拉屎

棒赛

无聊

牡了(mu liao)注:mu读第三音liao读第二音

我也来一句

挖啊来几古

海蛎煎

鹅啊煎

你吃饱没

哩甲罢没

漂亮妹妹

水扎某

电话

点喂

闲闲没事干

英英美代子(颖颖某呆几)别这样

麦阿妮

怎么会这样

甘A阿妮?

我是坏人

挖系派狼

有空来玩

五营来七 té

为什么会这样

那A安咧

什么

西密

全部

拢总

睡猪

困滴

猪哥

肖滴哥

爷爷

安公

奶奶

阿骂

你在干嘛

哩类冲虾,哩类密呆

人很累

狼斤先

放假要去旅游

棒嘎灭KI露游

鼓浪屿

钩垄叔

胡里山炮台

哦李山泡呆(呆读音为第二声)非常厉害

灰熊哩嗨

多少钱一斤?

龟姨几棍(棍念第一声)

两块八

冷扣被

便宜点好不?

卡 xio A 厚 m?

xio的发音类似英语的(short)前半部分

在哪上班?

第斗位胸班?

是做什么的?

西最虾密A?

你这礼拜回家吗?

哩机累摆斗KI邻刀吗?

人在做,天在看

狼类最,踢类跨

七桃(游玩之意)看人无(瞧不起人)

古锥(活泼可爱)青冥牛(文盲)哺(嚼)夭鬼(骂人贪食)

山猴(乡下人气)三八(二百五意)

出山(出殡仪式)歹谱(谓坏习惯)

歹嘴(开口骂人)目屎(眼泪)

鲈鳗(流氓之徒)渣埔(男人)渣某(女人)好空(有钱)

虾米(什么事情)厚酒(高度酒)胡螓(苍蝇)

必开(裂开)食饭(吃乾饭)

坎大猪(傻瓜的人)乜代志(什么事)雷公性(性情暴躁)

无半撇(没本事)凶戒戒(凶恶)

夭寿鬼(骂人短命)古早时(古代)

古早人(古人)出门人(游子)

失体面(丢面子)仙公步(耍花招)

有两步(有两下子)行短路(自杀)

放水灯(三三两两)限死死(限制很死)

活跳跳(活得很好)斗闹热(凑热闹)

汝(你)倒手爿(左边)

白贼(好说谎言)沤名声(臭名声)好性地(脾气好)

查某(女人)正手平(右边)

牵猴(拉皮条)古早册(古书)

印卯(塞责人事)见公母(决雌雄)

趁钱(赚钱)大细目(不公正)

斗阵走(一块走)一样代(同样的事)

拦嘴舌(磨嘴皮)大面神(自不知羞)

惊生分(怯生人)食糜(吃稀饭)

有淡薄(有点儿)打边鼓(从旁指点)

失体统(丢人格)蠓仔(蚊子)

古早物(古董)代志(事情)

双头母(两全其美)话仙(闲聊)

无头神(健忘)破相(残废之人)

三只手(扒手)淡薄久(一会儿)

半头青(愚笨之人)凸风(好讲大话)

瓦秧裁(我不知)歹狗(无赖之徒)辞头路(辞职)

必痕(裂缝)破相(残废之人)

泛泛过(马虎过活)大细心(偏心、偏袒)

鼻流鼻滴(无法收拾)无某无猴(无可牵挂)

猴头鼠目(面目丑陋)记牛肉账(涂写不清)

臭头鸡仔(讨厌于人)猴食薄荷(初学吸烟)

狗咬猫鼠(多管闲事)杀鸡教猴(借事示威)

叫秀才挑担(不能称职)无米兼闰月(无财多事)

钱无二个不响(互相关联)三七讲四六听(虚高不得)

水鬼升城隍(小人得志)交官穷交鬼死(攀高不得)

惊鬼看目连(既怕勿来)贪字贫字壳(贪心吃亏)

猫鼠拖称锤(牵累过多)神通外鬼(自漏机密)

左手打右手(自相伤害)青瞑看告示(不识装识)

乌脚细蛛肚(形累过多)

一、闽南文化的定义、区域和内涵

二、闽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

三、闽南方言与口传文学

1、闽南话曾在广阔的宇宙间回荡,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放行者”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知音了。

2、闽南话被语言学家誉为“活化石”,甚至有学者主张唐诗用闽南语音来读,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远在1500年以前,甚至更早,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汉民族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到河南光州,汉民族的文化也就这样由其子孙带到此处,此后再迁至闽南,最后跨越海峡,到了台湾。闽南、台湾等地传承此一文化的语言,正是我们现在习称的“闽南话”,在祖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闽南话所蕴含的意义在于我们的先祖在大迁徙中避开了中原民族融合所造成的语言改革,完整地保留了两汉时代的古汉音,也就是中原标准音,如今让我们受用不尽的闽南话经典不是别的,下是《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以及唐诗等民族智能的结晶,其中的《论语》,蕴含着极丰富的人生哲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用来翻译佛经的语言,正是唐初年“切韵”系统的中原汉语,而闽南话所用的“河洛话文音”正是唐朝中原汉语的“母语”。闽南话里包含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不管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这方面,有关专家作了比较充分的比较。学习古汉语,掌握福建方言尤其是闽南话的口音,比懂得其他地区的方言更有优势。普通话读古诗30%不押韵,而闽南话却押韵。

3、闽南有句谚语叫“一枝草,一点露”,你知道这短短几个字里的深意吗?

“一枝草,一点露”是一句古老的閩南俗语。过去常用来鼓励人们,只要肯努力肯打拚,自会有生路,就好像连一枝小草,上天也会赐给它一点露水,让它活下去。草的生命力很强,一滴雨露的滋润,就能使枯萎的草儿重新活过来。因此,“一枝草,一点露”是用来告诫年轻人,只要肯吃苦,有决心,有毅力,上天自会助你迈向成功的大道。

4、或许你听过“歌仔戏”,可是你知道“歌仔”又是什么吗?它们之间有何关联?

歌仔戏(发音:歌子戏,或歌崽戏,后者在台湾较流行),是20世纪初叶发源於台湾的传统戏曲,大陆福建亦称之为芗剧。「歌仔」有小曲、民歌的意思(歌仔用普通话表达就是「小歌」),歌仔戏以掺杂文言的闽南语为主,让社会大众也能接触文雅辞汇或忠孝节义故事,成为早期台湾社会重要娱乐活动之一。歌仔戏的雏形为宜兰地区的落地扫,吸收车鼓阵等元素,慢慢发展成小戏。而后又

学习高甲戏、北管戏、京剧等各类大戏逐渐具备完整的戏曲形式。经历日治时期皇民化运动及国民政府来台后推行国语运动压缩、扭曲了表演形式与空间,在历代艺人的努力传承下,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推波助澜下,歌仔戏重新获得发展的动力。

5、你知道厦门为什么被称作鹭岛吗?

厦门古名鹭岛,它的真正由来其实是人们第一次登上 小岛,看见白鹭长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于是冠之以“鹭 岛”。白鹭属涉禽类鹭科,又名鹭鸶,嘴长脚长,颈也长,全身羽毛纯白,头后还垂着长长的白冠毛,毵长如丝;背部有白色疏松的鬓毛和尾翼,形态潇洒,逗人喜爱。本世 纪20年代以前,厦门山野树林,到处有白鹭栖息,三五成群,飞翔于田间海上。后来因城市兴建,生态的变化,白鹭慢慢减少,濒于绝迹。这几年经过环境综合治理,白鹭又回到岛上.由于白鹭是厦门的象征,因此厦门的许多地 名含有“鹭”字,许多招牌,店名喜欢用“鹭”字命名,乃至于厦门的人名也常常取“鹭”字。今天,白鹭又成为

厦门的市鸟。

四、闽南农耕与物产

1、闽南人热衷于喝茶,更是产茶的大基地,你知道“铁观音”是怎么制成的吗?

安溪铁观音制作严谨,技艺精巧。一年分四季采制,谷雨至立夏(4月中下旬一5月上旬)为春茶,产量占全年总产量的40—45%;夏至至小暑(6月中下旬一7月上旬)为夏茶,产量占15—20%;立秋至处暑(8月上旬一8月下旬)为暑茶,产量占25—30%;秋分至寒露(9月下旬一l0月上旬)为秋茶,产量占25—30%。有个别地方由于气温较高,还可生产一季冬茶,冬茶颜色较青绿,滋味也较青,产量不多。制茶品质以秋茶为最好,春茶次之。秋茶的香气特高,俗称秋香,但汤味较薄。夏、暑茶品质较次。鲜叶采摘标准必须在嫩捎形成驻芽后,顶叶刚开展呈小开面或中开面时,采下二、三叶。采时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断叶片,不折叠叶张,不碰碎叶尖,不带单片,不带鱼叶和老梗。生长地带不同的茶树鲜叶要分开,特别是早青、午青、晚青要严格分开制造,以午青品质为最优。铁观音茶的采制技术特别,不是采摘非常幼嫩的芽叶,而是采摘成熟新梢的2—3叶,俗称“开面采”,是指叶片已全部展开,形成驻芽时采摘。采来的鲜叶力求新鲜完整,然后进行凉青、晒青和摇青(做青),直到自然花香释放,香气浓郁时进行炒青、揉捻和包揉(用棉布包茶滚揉),使茶叶卷缩成颗粒后进行文火焙干。制成毛茶后,再经筛分、风选、拣剔、匀堆、包装制成商品茶。

2、除了制茶业,闽南还有一项历史悠久的农业产业,你知道是什么吗?

3、闽南人为什么管地瓜叫“番薯”?

地瓜,并不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的。而是在400多年前的明朝,在广东吴川县(今吴川市,属湛江市管辖)一个名叫林怀兰的云游四方郎中,行医到国外给一位交趾(即越南)守关大将治病,两人成了好朋友。交趾国里面,公主久病不愈。于是,大将推荐林医生给公主治病,公主的病被林医生治好了。国王十分高

兴,于是,他大开宴会。专门答谢林医生,宴间,有番薯。林医生吃了,感觉十分好吃,于是带半截生番薯回去。当时交趾国规定,将番薯带出去是要杀头的。但是,守关大将看见是自己的老朋友带番薯。觉得如果不放他回去拿去杀头是不义,但反之又是不忠,使他左右为难。最终,他放行让林医生回去。于是,番薯便开始繁衍祖国大地了。先是广东,后是福建。不久后,浙江也引进了番薯。这对广大的穷人来说,耐旱的番薯可真的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了。

五、闽南渔业与养殖

1、在闽南,人们忌讳吃鱼时翻鱼面,为什么?

2、什么样的人叫“疍民”,他们生活在哪里?

六、饮食

1、闽南俗谚“一吃二穿”是什么意思呢?

2、“无茶不成礼”这句俗谚就是说客来要敬茶吗?

七、交通

1、泉州开元寺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陈列着一艘巨大的古船,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2、什么叫“福船”?

3、闽南人早期的出行交通工具就只有福船吗?

八、服饰

1、“吕洞宾,顾嘴无顾身”,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2、露脐装加大摆裤,是当代“美眉”的时尚装扮。其实,闽南女人早在几百

年前就这么穿着,你知道怎么回事吗?

3、闽南渔家早年“讨海衫”是什么样的?

九、建筑

1、你知道“天下无桥长此桥”指的是哪座桥吗?

2、苏州园林远近闻名,可你了解闽南园林吗?

3、你见过闽南的红砖大厝吗? 南安官桥蔡氏民居;金门山后王氏民居;

安溪李光地故居;海沧莲塘别墅

4、你知道厦门中山路沿街的楼房又称作什么吗?

5、你听说过被称为“穿西装,戴斗笠”的闽南建筑吗?

6、咱们闽南有一种建筑,曾被美国人错当成导弹,这是为什么呢?

九、家族

1、闽南宗族文化不是落后的吗?

2、什么叫“追远保本”?

3、为什么族谱又叫谱牒?

4、闽南家庭的“做祭” 也是宗族文化吗?

十、教育

1、你知道闽南第一进士是谁吗?

2、你知道“朱文公”是谁吗?

3、你知道闽南出过多少进士吗?

4、你知道中国古代的学校叫什么吗?

闽南在古代出了多少学校?

十一、名胜

1、你知道闽南哪座名山创下了石刻之最吗?又是哪座山在台湾金门有“双胞胎”?

2、你知道“泉南佛国”指的是哪里吗?

3、你知道闽南什么地方聚居过皇族后裔吗?

十二、先贤

1、北宋时期闽南曾出了个宰相科学家,你知道是谁吗?

2、说起民族英雄,闽南除了郑成功,还出了另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你知道是谁吗?

3、上海的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谁?

4、闽南文字改革之父?

5、谁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6、闽南有一位终生未生育却被誉为“万婴之母”的伟大女性,你知道是谁吗?

十三、民俗

1、你知道元宵“钻灯脚”是怎么回事吗?为什么婴儿要“洗三旦”、“过肚脐”吗?

2、闽南的新娘子要进婆家的门,要经过不少“关卡”,你知道都有哪些吗?什么叫“过山轿”?

3、你还记得小时候时常哼唱的那首“正月歌”吗?

初一早

初二早(早起拜年)

初三睏到饱(闽南民俗新丧人家这日要烧纸床给亡人,忌生人到。

故一般人不互访)

初四神落地(神灵自天上回到人间,要烧纸钱接神)初五隔开(春节拜年基本结束,商家开灯迎五路财神)初六壅肥(浇肥)

初七七元(古俗吃七样蔬菜)初八团圆

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生日)初十有食(昨日祭品今日吃)十一请女婿

十二返来拜(女儿回家拜年)

十三吃安糜(稀饭)配咸菜(钱花光了)十四结灯棚

十五上元暝(上元夜,元宵)

4、什么叫“乞龟”?

5、闽南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精彩项目吗?

6、到了年末的冬至和除夕,闽南人对吃就特别有讲究,你知道哪些讲究吗?

7、为什么不能将筷子插在饭碗的米饭中?有几种树忌讳在庭院内种植的?

十四、信仰

1、民间信仰就是封建迷信吗?

2、你见过闽南供奉的“石头公”或“榕树公”庙吗?

3、“开漳圣王”是谁?“开闽王”又是何方神圣?

4、闽南随处可见“天后宫”和“慈济宫”,你知道高峰的是哪两位神吗?

5、“普渡”,是闽南的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节日,你知道是什么时间吗?

6、听说过“送王船”吗?送的是什么“王”?

7、为什么每年都有来自台湾或海外的众多“分庙”信众到闽南“祖庙”进行祭拜?

十五、商贸

1、闽南历史上有著名的“三郊”,是指哪三郊?三郊总长是什么职位?

2、你知道什么是侨批吗?闽南著名的“天一信局”在哪里?

十六、医药

1、闽南民间医药就是指闽南中医药吗?

2、闽南有自己独特的药吗?

3、闽南民间医药的“术”,指的是什么?

4、“人”就是指医生吗?

十七、艺术

1、闽南是全国有名的“戏窝”,这个“戏窝”出了几个剧种?

2、除了<爱拼才会赢>,你还了解其他的闽南音乐吗?

3、你知道闽南独特的拍胸舞是怎么来的吗?闽南还有哪些独具特色的舞蹈呢?

4、你听说过同安农民画吗? 十八、工艺1、2、3、4、5、6、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曾将闽南的一种工艺品作为国宝随船带往国外,你知道是哪种工艺品吗? 闽南有一种瓷叫“克拉克瓷”,你知道为什么会取这样的洋名吗? 厦门鼓浪屿屹立的郑成功石像,是来自哪里的杰作呢? 闽南传统婚礼中,新娘嫁妆有一样不能少的是什么?

闽南有一项工艺被中国工艺美术珠宝馆常年珍藏,并被指定为国宾礼品馈赠给各国政要,你知道是哪种工艺品拥有如此高贵的身份吗?

一提起刺绣,会想到江南苏杭。其实闽南也有炉火纯青的刺绣工艺,你了解吗?

十九、游艺

1、闽南游艺指什么呢?

2、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常玩的游戏吗?

二十、体育

1、也许你听说过洪熙官、方世玉这样鼎鼎大名的武林高手,他们使的什么功夫呢?

2、电影《火烧少林寺》中,出现的南少林在哪里?为什么遭到烧毁呢?

3、什么叫“五祖拳”?是谁创立的? 二

十一、传媒

1、你了解过台湾的闽南语电影吗?其鼻祖谁呢?

2、你知道闽南的大众传媒吗? 二

十二、闽南与台湾

1、“开台第一人”谁呢? 答:颜思齐

2、郑成功与闽南的特殊关系呢?

3、收复台湾的是郑成功,但清朝最终统一台湾的将领是谁呢?答:施琅

4、台湾的台南孔庙边上有座“永华宫”,祭祀的是哪位神灵呢?答:陈永华

5、台湾的“阿里山之神”是谁呢? 答:吴凤

6、开发台湾宜兰第一人是谁呢? 答:吴沙

7、台湾的雾峰林家在台湾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台湾台中县雾峰乡知名的望族,集政、军、农、商的势力而兴旺约100多年。以占地广阔的家族三合院建筑(雾峰林家宅园)闻名。

8、你知道修建鼓浪屿菽庄花园的板桥林家吗?

答:菽庄花园坐落在鼓浪屿港仔后,建于1913年,主人林尔嘉,又名叔臧,园名即以他的名字谐音而命名。菽庄依海建园,海藏园中,傍山为洞,垒石补山,与远处山光水色互为衬托,浑为一体。所造楼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桥低栏,形若游龙。园内看海,波浪拍岸,依栏远眺,极尽山海之致,复有岩洞之幽,鲜花满径,绿树成行,为难得之胜景。

二十三、闽南与华侨

1、你知道“住番”是什么意思吗? 答:旅居国外

2、我们的邻国越南曾经有闽南人当国王,你信吗?

3、你听说过“猪仔华工”吗?他们为什么会被叫“猪仔”?

答:早期漂洋过海在外国谋生的华工;受尽磨难屈辱,挨饿无自由,毫无尊严。

第四篇:闽东与闽南文化差异(模版)

闽东文化,以福州为主要代表

福州语的前身是原汁原味的土著闽人所使用的古闽越族语言

在魏晋时期,北方移民大规模涌入福州地区,带来古吴语和古楚语的口音。但是融合的效果并不好,今天福州话中甚至还保留着上古汉语,也就是周朝时期古汉语的口音;

闽南文化,主要以泉州为主要代表

闽南文化与今天河南地区的关系很密切,闽南语,乃是闽语的一支。中国汉朝末年的三国时代,中原发生战乱,难民开始进入福建,造成原有“百越族”土著民族的语言发生变化,而逐渐形成了最初期的闽语。

然而,汉人大规模入闽,则是始于“永嘉之祸”,由于晋室南迁,大批北方汉人入闽,而带来了3世纪(三国时代)时北方的口语音,亦即所谓“十五音系统”,而“泉州语”亦于此时渐渐形成。

闽东文化 与 闽南文化,来源不一样

但是形成的时期大致上都是在距离今天已经1800多年的三国时代;

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福建省的雏形开始形成,首次有了“福建”这个地理名词,距离今天已经1300多年了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闽南人说的“闽南语”,因为主要的来源是黄河、洛水地区,因此也叫做“河洛话”;

“河洛话”,是古河南话,但绝对不是今天河南话;今天的福建人去听河南人说话,那是压根找不到什么相似处的。

“河洛话”,在今天的河南地区已经消亡,但是在福建南部和台湾地区,依然大行其道;

这是由于河南地区经历了多次战争,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鲜卑族在中原大肆杀掠,造成古河南地区人口四散,随后又发生了多次“民族大融合”,中原河洛文化几乎被破坏殆尽。

今天的闽南人,作为古河洛人的后裔,与今天的河南人,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什么血缘联系;

现在有一些河南人大放厥词,说什么河南是福建的“祖宗”,有的闽南人居然还信以为真,认为什么河南话跟闽南话“是一家”

站在学术的角度去研究,正本清源,击退这种谬论是相当重要的;

闽南语言的前身可以认为是河洛语言,但是河洛语言早就已经在中原消失。中国历史上,从西晋王朝被蛮族灭掉开始,河洛语言就掺入大量的胡蛮口音,什么契丹啊、鲜卑啊之类的,历史书上把这个叫做“汉化”。河洛族群也由于战火的原因四散到全国各地,最终融入当地社会,从历史上消失掉;

而闽南人截取的河洛文化,恰恰是在西晋王朝被蛮族灭掉,“民族大融合”发生之前,因此可以认为是最纯正、最正统的“中原文化”

闽南人后来又把“河洛话”推广到了台湾,今天台湾人说的话,正是18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河洛话”,而河南人却早就已经不会说“河洛话”了

实际上,关于河洛话,今天的闽南远比今天的北方保存了更多精华下来,甚至于文化上,今天福建人说不定比亲方人保存了当时更多的生活状态.可以说,福建省是保留中原正统文化相当完整的地区之一;

古籍上站在地理位置中心的角度,多把边疆斥为蛮夷地区,福建也不例外;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当年被指派到福建来考察的时候,一千一万个不愿意,还担心福建人是非洲野人会吃人,说什么“好收吾骨瘴江边”

结果去福建转了一圈之后,狂呼:“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居然说福州的文化水准可与京都长安相媲美。福建省也就是借着韩愈这个当时的学术超男的这么一句话,在当时的中国一下子窜红;

到了宋代,福建地区的教育、文化更为发达

福州市有着“路逢十客九青衿,巷南巷北读书声”的盛况。当时,福州开设的巢经楼是中国目前可以考证的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明清以来,福建地区更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集地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地区,历代光是福州籍的进士就达4100多人,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府州前列。

闽东文化是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最正统的“福建文化” 闽南文化是最纯正、最正统的“中原文化” 二者在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首次被统一了起来

第五篇:小学福州乡土教案

三年级乡土补充教材福州乡土教案

《福州的丰富物产》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福州的丰富物产,知道福州的各种土特产,工艺品等等。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福州的丰富物产,体会福州的独特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福州特产的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福州。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福州的经济等优势

1、使学生知道福州以她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山海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优势,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福州的丰富特产

2、从多方面了解福州的物产丰富(1)从历史看(2)传统特产(3)手工艺品(4)闽式烹饪艺术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秀丽的连江》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连江的秀丽景色,知道连江的渔业情况等。

2、过程与方法 : 展示图片,了解连江的秀丽风光,体会连江的美好未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连江的秀丽风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连江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连江的的概况

1、使学生知道连江,旧称温麻,别称“凤城”,面积1300多平方千米,人口60多万。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图片展示,了解福州的秀丽风光

2、从多方面了解连江的(1)秀丽的风光(2)志士辈出(3)连江的渔业情况(4)连江的建设及前景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练习

2、讨论订正

《闽中瓷都闽清》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闽清瓷业发展的意义。

2、感受和学习闽清陶瓷业发展的前景。教学过程:

一、介绍闽清,引入课题

二、新授

1、闽清陶瓷业对于闽清经济发展的地位

2、闽清瓷业发展的历史

3、为什么说闽清县是闽中的瓷都?(1)闽清的陶瓷产品有哪五大类(2)建筑陶瓷业是闽清陶瓷业的主国军

(3)闽清的发展战略:“科技兴瓷,陶瓷富县,五瓷并茂”。

4、闽清陶瓷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三、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四、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丰富的永泰水资源》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永泰的丰富水资源,知道永泰的各种水利资源。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永泰的丰富资源,体会永泰的独特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永泰水资源的丰富,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永泰的概况

1、使学生知道永泰以她独特的地形地貌,给永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永泰的水资源优势

2、从多方面了解永泰的水资源丰富(1)水力资源开发前景(2)永泰水利事业的发展(3)永泰地热资源,矿泉水

3、总结全文:

只有在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才能让永泰的水资源造福于人类。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集体讲评

《福州“三宝”》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福州的丰富物产,知道福州的各种土特产,工艺品等等。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福州的丰富物产,体会福州的独特优势。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福州特产的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福州。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福州的经济等优势

1、使学生知道福州以她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山海资源,良好的投资环境等优势,取得了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福州的丰富特产

2、从多方面了解福州的物产丰富(1)从历史看(2)传统特产(3)手工艺品(4)闽式烹饪艺术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百果之王荔枝》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百果之王是荔枝,认识荔枝的外形特点,荔枝的作用等等。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百果之王荔枝。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荔枝的作用,从而认识到荔枝从内到外都是宝。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荔枝

1、使学生知道荔枝是我国南方特产的水果,让学生谈谈对荔枝的认识以及荔枝的口感。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荔枝的作用

2、从多方面了解荔枝从内到外都是宝(1)荔枝的口感香甘(2)荔枝的皮核当药材(3)荔枝柴刻古董和假山(4)荔枝可制酒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引进番薯第一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番薯的原产地,知道番薯的来源。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查资料,从多面了解番薯的生长过程,知道番薯的价值。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知道陈振龙的引进番薯的苦心,从而让学生知道要珍惜粮食。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番薯

1、让学生交流对番薯的认识(1)外形(2)口感(3)作用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番薯。(1)原产地菲律宾(2)由陈振龙引进中国(3)陈振龙引进番薯的原因。

2、从多方面认识番薯(1)外形(2)价值

3、总结全文: 学生交流总结。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集体讲评

《黄乃裳和黄乃模》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黄乃裳和黄乃模,知道黄乃裳和黄乃模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黄乃裳和黄乃模的各种事迹。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黄乃裳和黄乃模的英勇事迹,从而培养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总的介绍黄乃裳和黄乃模

1、使学生知道黄乃裳和黄乃模是福建闽清人。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黄乃裳和黄乃模。

2、从多方面认识黄乃裳和黄乃模。(1)“新福州”开垦成立初期(2)黄乃裳反对鸦片

(3)黄乃模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西禅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西禅寺的历史古迹,知道西禅寺是福州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2、过程与方法 : 查看资料,从多面了解西禅寺的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西禅寺的历史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福州文化。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西禅寺

1、使学生知道西禅寺在福州的地理位置,西禅寺的建筑特色及文化。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西禅寺的特色。

2、从多方面了解西禅寺。(1)从历史看(2)建筑特色(3)文化古迹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烟台山公园》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烟台山,认识烟台山的历史,知道烟台山名字的由来。

2、过程与方法 : 查看资料,从多面了解烟台山的历史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烟台山的历史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福州文化。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烟台山的历史发展

1、使学生知道烟台山在福州的地理位置。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烟台山的历史。

2、从多方面了解烟台山。(1)从历史看(2)建筑特色

(3)烟台山对民众的意义。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陈太蔚宫》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陈太蔚宫,认识陈太蔚宫的建筑特色。

2、过程与方法 : 查看资料,从多面了解陈太蔚宫的历史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古代木工手艺精湛,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古人的聪明才智。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陈太蔚宫的历史

1、让学生初步认识陈太蔚宫。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陈太蔚宫的历史。

2、从多方面了解陈太蔚宫。(1)陈太蔚宫名称的由来(2)建筑特色(3)斗拱的传说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半洋石帆》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半洋石帆,知道半洋石帆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半洋石帆的风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半洋石帆独特的风景,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半洋石帆

1、让学生初步认识半洋石帆。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半洋石帆的形成

2、从多方面了解半洋石帆(1)为什么石牌洋又叫半洋石帆(2)半洋石帆的地理位置(3)半洋石帆的特色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定海抗倭战》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定海抗倭战,知道定海抗倭战中的“五忠烈”。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定海抗倭战的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对抗倭的英勇将士感到敬意,学习他们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定海抗倭战

1、让学生初步认识定海抗倭战。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定海抗倭战

2、从多方面了解定海抗倭战(1)定海的地理位置(2)定海古城的建成历史。

(3)认识定海抗倭战中的“五忠烈”。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桂湖“二三革命” 》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二三革命纪念馆”,了解桂湖“二三革命”。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桂湖人民的武装革命斗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对武装革命斗争的烈士感到敬意,学习他们的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桂湖“二三革命”

1、让学生初步认识桂湖“二三革命”。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桂湖“二三革命”。

2、从多方面了解定海抗倭战(1)故事“革命本钱”。(2)故事“镇压土豪”。(3)故事“火种不灭”。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商贸重镇长乐金峰》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长乐金峰,了解金峰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长乐金峰是小城镇建设试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认识到长乐金峰镇人民的勤劳,从而热爱长乐金峰镇。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长乐金峰镇

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乐金峰镇。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长乐金峰镇

2、从多方面了解长乐金峰镇

(1)长乐金峰镇是我国四大著名农村集镇之一。(2)金峰镇集市繁荣的原因。(3)让学生说说对金峰镇的印象。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山间明珠石竹湖》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石竹湖是福清东张水库,认识东张水库对福清人民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福清东张水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认识到福清东张水库的特点,从而认识到福清人民的智慧。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石竹湖

1、让学生初步石竹湖是福清东张水库。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福清东张水库。

2、从多方面了解福清东张水库(1)石竹湖的地理位置。(2)东张水库的作用。

(3)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人们称东张水库是“生命的湖”?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美丽富饶的大官坂垦区》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大官坂垦区,认识大官坂垦区的发展过程。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大官坂垦区的主要建筑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连江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大官坂垦区

1、让学生初步认识大官坂垦区的发展过程。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大官坂垦区。

2、从多方面了解大官坂垦区。(1)大官坂垦区的地理位置。(2)大官坂垦区最主要的特产。

(3)大官坂垦区的主要建筑及这些建筑的作用。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新兴的“鲜花城” 》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罗源是福建省最大的“鲜花城”,认识到罗源人民如何科学种花。

2、过程与方法 : 了解资料,从多面了解罗源是福建省最大的“鲜花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感受到罗源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教学过程:

一、总的概述罗源

1、让学生初步认识罗源是福建省最大的“鲜花城”。

2、请学生默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

1、查看资料,了解罗源是福建省最大的“鲜花城”。

2、从多方面了解罗源是福建省最大的“鲜花城”。(1)罗源人民如何科学种花。(2)罗源人民的智慧与辛勤。

(3)让学生说说罗源人民种花致富的是说明了什么?

3、总结全文

三、完成“思考与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2、讨论订正

下载福州乡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差异(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州乡土文化和闽南文化的差异(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受闽南文化

    周末的晚上和客户还有管理小组的人一起去KTV唱歌,第一次听非常优美的闽南语歌曲,感觉都有点陶醉其中了。大多都是当地的人,他(她)们从小就说闽南语长大,就像陕西人说陕西话一样,......

    闽南文化论文

    学 期 论 文 题 目:闽南話 姓 名:蔡福平学院: 漳州师范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班级: 11级网络2班 学 号:1108000251 指导教师:郭联志 日 期:2012年11月11日 闽南......

    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乡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同时针对乡土文化在职高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予以分析,为其实际操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土文化、职高政......

    乡土文化

    创特色校园 亮校园特色 ——浅谈如何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 乡土文化,是人民在漫长的劳动和生活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精神与财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土文化是养育人的精神......

    乡土文化

    学乡土文化 建精神家园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张忠先 摘 要: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有效地......

    乡土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市孩子拥有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但是农村小孩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他们......

    闽南文化的传承

    闽南文化的传承 内容摘要:关于闽南语、南音、梨园戏、闽南语流行歌曲的简介、发展情况以及如何传承。 关键字:文化特色、流失、传承、发展。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教育 姓......

    闽南文化考察总结

    闽南文化考察总结 考察地点:漳州龙海市普照禅寺 本次普照禅寺实地考察为期一天。从前期准备到当天实地考察,再到后期工作,整个过程的工作我们都完成得很顺利,也很有成效。 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