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汇:走进巴金》(一)讲义(范文)

时间:2019-05-15 10:1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人故事汇:走进巴金》(一)讲义(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人故事汇:走进巴金》(一)讲义(范文)》。

第一篇:《名人故事汇:走进巴金》(一)讲义(范文)

《名人故事汇:走进巴金》

(一)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优教通名师周讲课堂。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文学巨匠。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忘记不了的老师是卢梭、雨果、左拉和罗曼·罗兰。我学到的是把写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作家和人融合在一起。我认为作品的最高境界是二者的一致,是作家把心交给读者。我的小说是我在生活中探索的结果,一部又一部的作品就是我一次又一次的收获。我把作品交给读者评判。我本人总想坚持一个原则,不说假话。”这个人就是巴金。

一 巴金生平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一名。1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于四川成都正通顺街的一个封建官宦人家。

“这是一个古老的家庭,有将近二十个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在我渴望发展的青年的灵魂上,陈旧的观念和长辈的权威像磐石一样沉重地压下来,这是巴金印象中的家。”

巴金人生道路的改变,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1919年5月,北京爆发爱国学生运动,从那时起,德谟克拉西、克鲁泡特金一大批代表西方先进思想的拗口名词在四川年轻人中流传,从那时起,一个自由平等的新世界出现在巴金的梦中,并且再也没有消失。

二.创作缘由

二十三年后,巴金离开了家。去了巴黎。谈到为什么要写小说,巴金自己这样说:“我二十三岁从上海跑到人地生疏的巴黎,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说救人、救世,未免有引起夸大,说救自己,倒是真话。当时的情况是这样:我有感情无法倾吐,爱憎无处宣泄,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倘使不能使我的心平静,我就活不下去。我是一个不善于讲话的人,唯其不善于讲话,有思想表达不出,有感情无处倾吐,我才不得不求助于纸笔,让在我心上燃烧的火喷出来,于是我写了小说。”

巴金是在法国学会了写小说。1929年他在《小说月报》上连载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灭亡》,他为了他的大哥,才写这本小说的。他在正文前还印了献词。

二十七年后,他以自己的生活为蓝本,写出了传世名作:《家》。

这是大哥觉新,生活中的大哥也是如此,把个人的梦压在心底,永远委曲求全。巴金的大哥李尧枚的命运和小说中的觉新如出一辙、他喜欢化学,梦想着去北京上大学,并且和巴金的一位表姐产生了若有若无的爱情。但他最终放弃了这一切,巴金亲眼看见父亲通过抓阄给大哥选了一个妻子。

/ 3 面对家庭各房之间的明争暗斗,巴金的大哥只有一个办法,处处让步来换取暂时的平静生活。儿子死后,他的精神出现异常。1938年家庭破产,大哥不堪重负,服毒自杀。大哥的受苦像一根鞭子在后面鞭打着他。不爱说话的巴金在纸上倾吐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创作了“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家》。

1933年,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开始在上海著名的时报连载。在引言中巴金写道: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为的是来征服它。年轻的巴金征服了整个文坛。这部30万字的作品,是巴金文学生涯的巅峰之作。那年,巴金刚满28岁。

这是三弟觉慧,巴金在他的身上投射了自己,一个敢说敢闹的家庭叛逆。最终走了出去。小说中,二哥觉民和爱人逃出了这个大家庭,生活中巴金的三哥李尧林也走了出去,但他终身未娶,在大哥去世、家庭破产后,他担起了这个家。这是巴金十七岁离开成都时与兄弟及继母的合影。那时,家中最小的弟弟李济生五岁。

三.巴金的爱情与婚姻

与三少爷觉慧深深相爱的丫环鸣凤不愿接受被出卖的婚姻,投河自尽,死前,忙于写革命文章的觉慧竟毫不察觉,这是《家》中令无数人流泪的一幕。巴金说:我的生活里不曾有过鸣凤,我的幻梦中也没有安定的生活与温暖的家庭。他的小说常常流露这样的思想:冷酷的社会中,爱只会成为背负不动的十字架。在青年巴金看来,一个完美的革命者对爱情应该像一株枯树那样没有感觉。他说,我宁愿一个人孤独地去经历人世的**。

巴金的独身主义主张后来发生改变,1936年,他遇见了萧珊。这位眼睛像星星一样亮的女子,是巴金生命中惟一的爱侣。

这种平静的生活没有长久,在五六十年代频繁的政治运动中,巴金在不断的写检讨和批斗中度过,备受摧残的萧珊整天活在对丈夫的担心之中,于1972年死于肺癌。

1978年 8 月 13 日,萧珊六周年忌日,75 岁的巴金开始写一份沉重的遗嘱,这个遗嘱写了整整十年,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帕金森氏症,使他握笔困难,这位八旬老人用发僵的手以每天两三百字的速度完成了自己42万字的遗嘱。就是巴金的最后一部著作《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1999年 因肺部感染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从此不能发声 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同学们,希望今天的课能帮助大家了解著名作家巴金的故事及他的作品。今天的课就到此

/ 3 结束喽,同学们,下周不见不散哦~

/ 3

第二篇:走进名人

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收集名人名家的有关资料,初步认识与了解一些名人。

2、指名三四位学生在收集的名人资料中选取一位作简要介绍。

3、呈现课本中的两位名人的故事《伊琳娜做实验》、《张衡数星星》、,请学生自由朗读,划出能体现人物特点和人物品质的关键词句。

4、指名交流所划的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5、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反复品读关键词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评议,了解体会人物特点和品质。

6、说说自己最崇拜课本中的哪一位名人,为什么?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7、练习用各种方法,如:抓关键词句,按照一定顺序,根据提纲复述三篇课文。

8、布置作业:读后随感:

读了这两位名人的故事后,联系自己谈谈有什么感想?

第三篇:《走进地方名人》

《走进地方名人》研究性学习选题指导课

一、揭示主题 1.图片激趣

这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泰州。(出示图片)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泰州人杰地灵,名流辈出,你认识这些人吗?他们都是泰州的名人。2.自由谈话

你还认识地方的哪些名人?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3.揭示主题 泰州人杰地灵,名流辈出,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名人呢?就让我们以地方名人作为探究的对象开展一次研究型学习吧。

二、形成课题 1.自由提问

名人之所以名之,定有其杰出之处。你想了解名人的哪些方面呢? 2.四人合作,填“采题卡”

同学们想了解的真多,请四人小组合作,参照“采题小贴士”,将本组想了解的问题填写在“采题卡”上。3.梳理问题

1)四人小组派一代表将罗列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2)筛选合并 4.形成课题

预设课题:A关于姜堰名人的研究 B关于兴化名人的研究 C关于泰兴名人的探究 D关于靖江名人的研究 E关于三区名人的研究

三、细化内容 1.拓宽思维

我们该从哪些方面研究这些地方名人呢?

1)名人的生平事迹 2)名人的成长环境 3)名人的主要贡献 4)名人的成功经验 2.讨论交流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去研究名人的方方面面呢?

四、分组讨论

1.自由选组,推荐组长

本着自愿的原则,加以微调,成立五个小组。

各组推选组长,根据研究课题,给小组命名并设计口号。2.案例导航,初定方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

第四篇:名人尊师的故事一

名人尊师的故事一: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名人尊师的故事一:杨时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名人尊师的故事 ——孔子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名人尊师的故事——孔夫子的误会

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在去陈国和蔡国的路上被困,一连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饭.孔老夫子实在受不住,只好大白天躺下睡大觉,想以此来忘却饥饿.孔子的大弟子颜回见老师饿得很,心中十分忧伤,心想,老师上了年纪,怎能经得住这般折磨啊!再不想出办法,怕是要出危险了.颜回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可想,只好去向人乞讨.这一次真是天不绝人,居然碰上一个好心肠的老婆婆,给了他一些白米.颜回高高兴兴地把米拿回来,急忙把米倒在锅里,砍柴生火,不一会儿,饭就熟了.孔夫子这时刚好醒来,突然闻到一股扑鼻的饭香,好生奇怪,便起来探看.刚一跨出房门.就看见颜回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往嘴里送.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有饭吃了;生气的是,颜回竟然如此无礼,老师尚且未吃,他却自己先吃了起来.过了一会儿,颜回恭恭敬敬地端来一大碗香喷喷,热腾腾的白米饭,送到孔子面前,说:今日幸好遇到好心人赠米,现在饭做好了,先请老师进食.不料孔子一下子站起身来,说:刚才我在睡梦中见到去世的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白米饭祭奠他老人家.颜回一把将那碗米饭夺了回去,连忙说:不行!不行!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孔夫子故作不解地问道:为何说它不干净呢 颜回答道:刚才我煮饭时,不小心把一块炭灰掉到上面,我感到很为难,倒掉吧,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饭给老师吃呀!后来,我把上面沾有炭灰的饭抓来吃了.这掉过炭灰的米饭怎能用来祭奠呢 孔夫子听了颜回的话,才恍然大悟,消除了对颜回的误解,深感这个弟子是个贤德之人.名人尊师的故事——汉明帝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名人尊师的故事——秦始皇拜荆条

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6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写.老师,这字太难写了.什么 一个嬴字就难住了 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 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突然,车停了.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传说岛上的荆条为秦始皇敬师的精神所感动,皆垂首向下,如叩头答谢状.名人尊师的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井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

第五篇:作文资料:中国名人故事一

作文资料:中国名人故事一

【素材展示1】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一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李白,一代诗仙,这位当年名誉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感慨,做出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豪放行为,书写了一段“四海皆我家”的美谈。

古代文人骚客懂得认知自我,值得我们称颂;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懂得认知自我的人,更令我们钦佩。

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充分认知自我,知道自己能够让苗乡人民更健康地生活,于是在田垄里提着竹篮,用双手捧回了“生命的意义”,因此她感动了全中国。(2006年高考河南优秀作文《认知自我》)

【所用话题】

人贵有自知之明(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由寓言材料所得话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包含了三个中国名人的故事: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县令,挂印而归甘于贫寒的乱世高人陶渊明;好任侠、喜纵横,不甘于只是草拟文告, 陪侍皇帝的闲职,胸怀大济苍生的宏愿却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被称为照亮苗乡的月亮的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赤脚医生李春燕。这三则材料年代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不同,身世经历不同,作者却敏锐的抓住三人身上不为时代所迷惑,准确的认知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臵的共同特性,加以引述,从古代到现在论证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所引人物诗句的套引使文句概括文采斐然,大量的排比段,给人以飞流直下,势不可挡之感,极好的论述了话题。

【素材展示2】

凭借《千手观音》让世界记住自己的演员邰丽华,用曼妙的舞姿、清纯的微笑、坚定的意志,创造了生命的极致。一位聋哑人,就这样感动了我们。从不幸被上帝夺去听力、声音,到默默无闻、不屈不挠,再到2005年春晚的惊鸿一现,她把自己成功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她知道作为一名聋哑人只能用手势、动作展现自己,她选择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生活位臵,成功地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

提起“感动中国”,我不能不想起已去的丛飞。在金钱和爱心面前,他选择了后者。作为许多贫困孩子的爸爸,他奔走于各地进行演出,资助他们上学,甚至在病危时,他还没忘记那些孩子,又把医疗费寄给他们。在人人为己的环境中,他是那么的高大、光彩照人。丛飞在人生中找准了自己的位臵,让爱心传递下去,也让我们从此记住了他——一位高尚的歌手。(2006年高考河南优秀作文《找准自己的位臵》)

【所用话题】

认知自我(2006年全国卷作文题由寓言材料所得话题)

【素材点拨】

这则材料首先选用是《千手观音》的领舞邰丽华的事例。通过对其面对先天残疾刻苦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的事迹的叙述,阐述了正是因为她找到了舞蹈,找准了自己的位臵,才能成功“谱写了人生绚丽的篇章”的观点。选例典型、贴近生活,容易为人接受。第二个事例选择感动中国的人物——一丛飞的事例,从选例的角度,已经由个人的成功上升到人生价值的定位,两小节之间逐层递进,论述逐步深化。另外,在选用事例进行论证的过程中不仅详略得当,记叙、抒情、议论自然得体,而且每一个事例后,都有结合中心的材料评论,表现出事事点题的特色和较好的思想性。这些都是在运用事例论证时成功的必备要素。

【素材展示3】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收住,化为温暖的和煦;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收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2006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愿景》)

【所用话题】

愿景(2006年天津卷)

【素材点拨】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为“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散文家,精书法,晓音乐,通绘画。他改变了当时写词的风格,就和同一时代的王安石变法一样,对当时和后世以巨大的影响。然而他的一生却遭遇坎坷,宋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做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出狱后贬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元符三年(1120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坎坷的遭遇没有改变他的正直、豪爽的品性,却铸就了他特别的情怀,作为我们比较熟知的人物,可以引证的角度很多,在历年的优秀作文中有许多都是以他为例的,本文就是写他面对苦难的成熟与淡薄。还有2006年广东一考生在《菊月山》一文中,写了他的博大、旷达;2006年河北一考生在《做缜密的勇者》一文中写了他的壮心不移等,都运用的十分得体、巧妙,为文章增色不少。.

下载《名人故事汇:走进巴金》(一)讲义(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人故事汇:走进巴金》(一)讲义(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人故事

    说的都是战胜挫败战胜残疾的巴雷尼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

    名人故事

    1、列宁的故事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

    名人故事

    高尔基读书 高尔基,前苏联作家,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

    名人故事

    名人故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

    名人故事

    孙中山巧对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归来,途经武昌总督署,想见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与其谈谈治国大计。他向门官递上名片,上书“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一瞧很......

    名人故事

    张海迪.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在祖国的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的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她是谁?她就......

    名人故事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时,因一次高烧失去了听力。没过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关闭了。那以后,她陷入了无声世界,自己却茫然不知。直到5岁,幼儿园的小朋友轮流蒙着眼睛,玩辨别声音的......

    名人故事

    逆境成才的故事 大作曲家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是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