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时间:2019-05-15 10:2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第一篇: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矫正工作者培训制度

1、社区矫正组织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培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

2、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可采取集中、以会带训,参观考核等多种形式。

3、培训工作由各级社区矫正培训组织分级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者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培训情况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年度考核的依据。

社会志愿者聘用制度

基层社区矫正组织应建立社会志愿者队伍,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

2、热心社区矫正工作;

3、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社会志愿者应主要从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村(居)委会人员、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原所在单位人员中聘用。

社区志愿者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1、参与制定矫正对象矫正方案;

2、为矫正对象提供法律及心理咨询;

3、与矫正对象结成对子,帮助教育矫正对象;

4、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5、承办社区矫正组织指派的其他工作。

矫正个案制度

1、针对每名矫正对象成立专门的矫正小组,指定责任人,实施矫正方案,矫正其犯罪意识。

2、根据矫正对象的需求,结合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现实表现等找准症结,制定矫正个案。

3、司法所、派出所和村(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矫正对象个案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学习教育制度

1、司法所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至少组织矫正对象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或活动,要有学习内容、学习计划或活动资料。

2、要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促使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3、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犯罪原因、恶习程度及其思想、行为、心理特征,因人施教、注重实效。

4、社区矫正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入矫教育;个案矫正;思想文化及职业技术教育;心理矫正;解矫教育等。

公益劳动制度

1、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必须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每人每月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2、公益劳动内容为无偿参加非营利性机构、社团的服务活动或者社会(社区)公共服务,具体项目由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地司法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设置原则为: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

3、司法所应当与公益劳动基地签订公益劳动协议,并在每个基地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载考核。

4、公益劳动可以由司法所组织集中进行,也可由社区服刑人员自行前往公益劳动地点劳动。

外出请销假制度

1、矫正对象外出的,本人必须向司法所写出书面申请,说明外出原因、时间、地址、联系电话。

2、经司法所和公安机关审核批准后,司法所应发给外出证明。矫正对象返回时,必须立即报告并销假,同时将证明交回司法所。

3、未按时销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在区域的,按矫正对象考核及有关规定处理。

考核制度

1、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即开始纳入考核范围。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登记的,自规定期限届满第二日起司法所即开始对其考核。

2、矫正对象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日常主要考核:遵守基本制度(如迁居、外出请假销假等制度)、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及学习等内容。

3、司法所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小结,结合矫正对象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按一定比例择优评出表扬和积极分子。

4、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考核奖惩的批准权限为: 表扬、授予积极分子称号、记功、物质奖励及警告由司法所、派出所考核、调查、核实后提出意见,经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身审核,报县司法局、公安分局批准。减刑、收监、撤销假释、撤销缓刑,由司法所、派出所调查核实后提出意见,经镇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审查,报县司法局、公安分局审核。由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报请相关人民法院或监狱、看守所、拘役所审核裁定。治安处罚由公安机关批准。

解矫制度

1、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司法所要在矫正期满前15日,根据矫正对象的实际表现,写出书面鉴定材料,报区社区矫正办审议批准后,在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当日,以一定的形式宣布对矫正对象解除矫正。

2、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司法所应在其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前30日,写出书面鉴定材料(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需附省政府指定医院的病情证明),经区社区矫正办审核后,报原批准机关。原批准机关在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期满7日前,将是否继续暂予监外执行的审批决定通知送达司法所。做出收监决定的,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收监当日,在矫正对象所在社区内以一定的形式公布对其解除矫正。

3、矫正对象死亡的,由相关医院出具死亡证明,司法所填写《矫正对象死亡情况登记表》,与医院死亡证明一同存档;矫正对象非正常死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办理。假释或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死亡的,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死亡后7日内,将矫正对象死亡情况书面通知原关押单位,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4、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矫正对象被撤销假释、撤销缓刑、因重新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的,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收监当日,在矫正对象所在社区内以一定的形式公布对其解除矫正。

档案管理制度

司法所要建立矫正对象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判决书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矫正对象情况登记表、矫治方案、思想汇报、阶段考核奖惩材料、解除矫正鉴定材料和其它应存档的有关材料。按期解除社区矫正的,矫正档案由司法所保存十年,被收监执行或因重新犯罪被处理的,档案材料随之转执行部门。

监护制度

司法所要与具有监护能力的矫正对象直系亲属或单位、居委会签订监护协议,督促其履行对矫正对象的监护职责。

生活安置制度

矫正对象家庭经济困难符合条件的,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农村(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村、居委会要向民政部门提供有关材料,经民政部门审核批准,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检举申诉制度

矫正对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社区矫正组织未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刑罚的,可以要求社区矫正组织纠正或向检察院检举、反映,还可以向司法机关申诉。

社区矫正工作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定及增强保密意识。

(二)接收矫正对象,办理衔接手续。

(三)制定教育矫正方案。

(四)对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管理,并负责实施对矫正对象的认罪、守法、劳动和学习等情况的具体考核工作。

(五)承办对矫正对象的考核评议事宜,依照规定做好矫正对象行政奖惩、司法奖惩的材料整理工作。

(六)组织指导社会志愿者对矫正对象开展教育矫正工作,适时开展社区帮教活动。

(七)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法制教育活动,增强其法制意识。

(八)协调有关部门对矫正对象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为其就业、生活提供指导、帮助。

(九)组织开展对矫正对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提高教育矫正的实效。

(十)组织落实矫正对象的公益劳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悔罪改过意识。

(十一)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社区矫正工作个案。

(十二)加强与社会志愿者以及其他矫正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为矫正工作服务。

(十三)完成上级社区矫正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布置的相关工作。

(十四)依法履行其他职责。

社区矫正工作纪律

(一)严格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监督管理、教育矫正,自觉接受社会和人民群众监督。

(二)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恪尽职守,遇有特殊情况、问题或重大事宜,及时反映和上报,不得瞒报、迟报。对矫正对象提出、反映的问题及时解答和处理,不得推诿、懈怠。

(三)提高执法意识,公正、严明执法。不得有下列行为:

1、滥用职权,弄虚作假;

2、隐瞒案情,包庇、纵容矫正对象违法犯罪;

3、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矫正对象;

4、玩忽职守,泄露社区矫正工作秘密;

5、他违法行为。

(四)依法保障矫正对象的基本权利。不得有下列行为:

1、非法侵害矫正对象身体;

2、侮辱矫正对象的人格;

3、非法剥夺矫正对象的人身自由;

4、非法搜查矫正对象的身体、物品或住所;

5、利用公益劳动实施变相体罚;

6、殴打或者纵容他人殴打矫正对象;

7、其他违法行为。

(五)坚持原则、廉洁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1、利用矫正对象从事营利性的活动或者牟取其他私利;

2、向矫正对象及其亲属索取财物;

3、收受矫正对象及其亲属的贿赂和馈赠;

4、非法将矫正对象的监管权交予他人行使;

5、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篇: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学习培训制度

1、社区矫正组织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培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

2、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可采取集中、以会带训,参观考核等多种形式。

3、培训工作由各级社区矫正培训组织分级实行。社区矫正工作者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培训情况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考核的依据。监督制度

1、社区矫正工作监督主要有法律监督、矫正组织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2、检察机关予以对社区矫正工作予以监督,发现矫正工作中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3、矫正对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矫正组织未按法律规定的刑罚内容执行刑罚的,矫正对象有权向当地检察机关检举反映,向上级司法机关提出申诉。

4、上级社区矫正组织应定期检查、指导、监督下级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同级社区矫正组织内部应加强相互监督,发现有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督促其改正。

5、社区矫正组织应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其职责范围、工作程序、有关制度等,接受社会监督。

6、社区矫正组织可从有关部门、知名人士、离退人员和矫正对象亲属等聘请执法监督员。

7、社区矫正组织应及时处理矫正对象或群众的举报、投诉,并反馈处理结果。

8、举报、投诉和处理结果应登记归档,并报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社会志愿者聘用制度

1、基层社区矫正组织应建立社会志愿者队伍,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

(2)热心社区矫正工作;

(3)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 社会志愿者应主要从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村(居)委会人员、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原所在单位人员中聘用。

2、自愿参与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向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司法所报名,符合条件的,由司法所报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聘书。

3、社区志愿者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1)参与制定矫正对象矫正方案;

(2)为矫正对象提供法律及心理咨询;

(3)与矫正对象结成对子,帮助教育矫正对象;

(4)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5)承办社区矫正组织指派的其他工作。

4、街道(乡镇)司法所负责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联络和活动。

社区矫正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1、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对矫正对象提出、反映的问题不及时解答和处理。推诿、懈怠的给予警告,屡次发生上述现象的,对其进行通报批评、戒免谈话,直到调离工作岗位;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法律法规处理。

2、报送信息不及时、不准确,影响全区工作进度;或者遇有特殊情况、问题及重大事宜不及时反映和上报,瞒报、迟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3、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侵害矫正对象基本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停职检查、给予行政处分,建议调离工作岗位。

4、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矫正对象脱管失控,不积极查找,不主动上报,一经发现,通报批评;导致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影响恶劣的,给予行政处分,直到调离工作岗位。

5、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因失职或者违反社区矫正其它规章制度,不按程序办事,不能在指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给工作造成一定危害或损失的,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戒免谈话,直到调离工作岗位;后果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触犯法律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6、凡出现上述问题的,不得在本内评优、评先、入党、提拔。

矫正个案制度

1、针对每名矫正对象成立专门的矫正小组,指定责任人,实施矫正方案,矫正其犯罪意识。

2、根据矫正对象的需求,结合犯罪类型、心理特征、家庭背景、现实表现等找准症结,制定矫正个案。

3、司法所、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矫正对象个案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学习教育制度

1、司法所根据实际情况,每月至少组织矫正对象进行一次集体学习或活动,要有学习内容、学习计划或活动资料。

2、要运用各种有效教育手段,促使社区服刑人员认罪悔罪,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

3、应当根据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类型、犯罪原因、恶习程度及其思想、行为、心理特征,因人施教、注重实效。

4、社区矫正教育工作主要包括:入矫教育;个案矫正;思想文化及职业技术教育;心理矫正;解矫教育等。

公益劳动制度

1、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必须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每人每月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

2、公益劳动内容为无偿参加非营利性机构、社团的服务活动或者社会(社区)公共服务,具体项目由社区服刑人员所在地司法所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臵。设臵原则为: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可操作性强、便于监督检查。

3、司法所应当与公益劳动基地签订公益劳动协议,并在每个基地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载考核。

4、公益劳动可以由司法所组织集中进行,也可由社区服刑人员自行前往公益劳动地点劳动。

外出请销假制度

1、矫正对象外出的,本人必须向司法所写出书面申请。

2、经司法所和公安机关审核批准后,司法所应发给外出证明。矫正对象返回时,必须立即报告并销假,同时将证明交回司法所。

3、未按时销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在区域的,按矫正对象考核及有关规定处理。

考核制度

1、矫正对象自到司法所报到登记之日起,即开始纳入考核范围。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到登记的,自规定期限届满第二日起司法所即开始对其考核。

2、矫正对象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日常主要考核:遵守基本制度(如迁居、外出请假销假等制度)、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及学习等内容。

3、司法所每周召开一次会议对矫正对象进行考核小结。每月月底司法所依据当月的考核结果,结合矫正对象各方面的综合表现,按一定比例择优评出表扬和积极分子。

4、对社区矫正对象实行考核奖惩的批准权限为:

表扬、授予积极分子称号、记功、物质奖励及警告由司法所、派出所考核、调查、核实后提出意见,经街道社区矫正领导小组身审核,报青羊区司法局、青羊公安分局批准。减刑、收监、撤销假释、撤销缓刑,由司法所、派出所调查核实后提出意见,经街道社区矫正领导小组身审查,报青羊区司法局、青羊公安分局审核。由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报请相关人民法院或监狱、看守所、拘役所审核裁定。治安处罚由公安机关批准。

解矫制度

1、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剥夺政治权利的矫正对象,司法所要在矫正期满前15日,根据矫正对象的实际表现,写出书面鉴定材料,报区社区矫正办审议批准后,在矫正对象矫正期满当日,以一定的形式宣布对矫正对象解除矫正。

2、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司法所应在其暂予监外执行期满前30日,写出书面鉴定材料(暂予监外执行保外就医的矫正对象,需附省政府指定医院的病情证明),经区社区矫正办审核后,报原批准机关。原批准机关在矫正对象暂予监外执行期满7日前,将是否继续暂予监外执行的审批决定通知送达司法所。做出收监决定的,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收监当日,在矫正对象所在社区内以一定的形式公布对其解除矫正。

3、矫正对象死亡的,由相关医院出具死亡证明,司法所填写《矫正对象死亡情况登记表》,与医院死亡证明一同存档;矫正对象非正常死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办理。假释或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死亡的,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死亡后7日内,将矫正对象死亡情况书面通知原关押单位,并附相关证明材料。

4、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矫正对象被撤销假释、撤销缓刑、因重新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依法惩处的,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收监当日,在矫正对象所在社区内以一定的形式公布对其解除矫正。

社会保障制度

矫正对象家庭经济困难符合条件的,可以向民政部门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社区居委会要向民政部门提供有关材料,经民政部门审核批准,纳入本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检举申诉制度

矫正对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社区矫正组织未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刑罚的,可以要求社区矫正组织纠正或向检察院检举、反映,还可以向司法机关申诉。

第三篇:《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领导小组制度

第一条 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应分别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每年不少于一次。遇有重大事项随时召开。

第二条 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措施,听取有关部门工作汇报,协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条 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会前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确定议题,做好会议记录,将有关决定事项整理存档,并负责决定事项的督促落实。

第四条 社区矫正领导小组成员、联络员应按时到会,遇有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应提前请假,并指派他人参加。

二、请示报告制度

第五条 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紧急情况,应在报告同级领导小组的同时,向上一级社区矫正组织报告;遇有超越现行规定的事项,必须请上级社区矫正组织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六条 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对下一级社区矫正组织的请示报告事项,应及时予以答复;超越职权范围的,应向上一级社区矫正组织请示。

三、学习培训制度 第七条 社区矫正组织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全面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教育管理能力和执法水平。培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

第八条 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学习培训可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第九条 培训工作由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分级实施。社区矫正工作者每年接受培训的时间不少于40学时,社会志愿者接受培训的时间由各市自行规定。培训情况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考核的依据。

四、信息宣传制度

第十条 信息宣传要严格遵守政法工作宣传的有关规定,以正面宣传为主,客观真实,注重社会效果。第十一条 信息选传应主要反映社区矫正工作进展情况、具有推广借鉴价值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迹、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活动等内容。

第十二条 社区矫正组织对矫正对象的宣传报道应征得本人同意,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宣传报道的有关内容未经批准,不得上网。

第十三条 宣传工作应注意保密,内部文件、资料,不得擅自公开。违反规定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五、监督制度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工作监督主要有法律监督、矫正组织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等形式。

第十五条 检察机关依法对社区矫正工作予以监督,发现矫正工作中有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及时提出纠正意见。

第十六条 矫正对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矫正组织未按法律规定的刑罚内容执行刑罚的,矫正对象有权向当地检察机关检举反映,或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诉。

第十七条 上级社区矫正组织应定期检查、指导、监督下级社区矫正组织的工作,同级社区矫正组织内部应加强互相监督,发现又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督促其改正。

第十八条 社区矫正组织应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开其职责范围、工作程序、有关制度等,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九条 社区矫正组织可从有关部门、知名人士、离退休人员和矫正对象亲属等人员中聘请执法监督员。

第二十条 社区矫正组织应及时处理矫正对象或群众的举报、投诉,并反馈处理结果。举报、投诉和处理结果应登记归档,并报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统计制度

第二十一条 基层社区矫正组织应按照统计工作相关规定,应严格遵守统计纪律,明确专人负责。

第二十二条 统计方法要科学规范,统计数字要真实准确,统计资料要按有关规定程序审签报告。要注重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七、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十三条 基层社区矫正组织应按照规定建立矫正对象档案和矫正工作档案。矫正对象档案应一人一档,单独立卷,指定专人保管。有条件的司法所可对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

第二十四条 矫正对象档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矫正对象的判决书、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假释证明书、执行通知书;

(二)矫正对象情况登记表;

(三)矫正对象阶段考核材料;

(四)矫正对象奖惩情况登记表和相关材料;

(五)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六)矫正对象参加矫正活动材料;

(七)协助监督管理协议书;

(八)解除社区矫正证明书;

(九)其他应当存档的材料;

第二十五条 矫正工作档案包括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成员、工作计划、工作进展情况及其他重要材料。

八、社会志愿者聘用制度

第二十六条 基层社区矫正组织应建立社会志愿者队伍。社区矫正工作职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拥护宪法,遵守法律,品行端正;

(二)热心社区矫正工作;

(三)有一定的法律政策水平、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社会志愿者应主要从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村(居)委会成员、矫正对象的近亲和原所在单位人员中聘用。

第二十七条 自愿参与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志愿者,向居住地的街道(乡镇)司法所报名,符合条件的,由司法所报请县级司法行政机关颁发聘书。

第二十八条 社会志愿者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一)参与制定矫正对象的矫正方案;

(二)为矫正对象提供法律及心理咨询;

(三)与矫正对象结成对子,帮助教育矫正对象;

(四)对社区矫正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承办社区矫正组织指派的其他工作。第二十九条:街道(乡镇)司法所负责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联络和活动。

山东省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制度(试行)

为规范和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管理,保证社区矫正工作依法规范实施,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司法部《司法行政机关社区矫正工作暂行办法》、《山东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及《山东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报到制度

第一条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在判决、裁定、决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7日内或者离开监所之日起7日内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如实汇报个人及家庭情况,并交出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第二条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司法所应当及时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予以登记,填写《矫正对象登记表》,发放《山东省社区矫正对象行为规范》,进行谈话教育,告知其权利、义务。社区服刑人员自登记之日起为社区矫正对象。

第三条社区服刑人员未按规定时间报到的,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应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关措施,防止脱管失控。

二、协管制度

第四条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报到后15日内,了解其家庭、单位情况,确定矫正对象的协助监督管理责任人,签订《协助监督管理协议书》。

第五条协助监督管理责任人由具有监管能力的配偶、直系亲属担任;没有配偶、直系亲属的,可由其所在单位、居住地村(居)民委员会或有愿意协助监督管理和教育的近亲属担任。

第六条协助监督管理责任人应配合司法所做好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教育,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向和活动情况,并及时向司法所反映。矫正对象应当服从协助监督管理责任人的教育和管理。

三、汇报制度

第七条矫正对象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汇报自己的活动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至少每月到司法所汇报一次、每季度交书面汇报一次。

司法所可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要求矫正对象汇报情况。第八条矫正对象确因身体状况不能出行的,可以书面形式由其亲属或者协助监督管理责任人到司法所代为汇报。

第九条司法所应当及时将矫正对象的汇报材料存入矫正档案,并根据矫正对象的表现情况进行个别教育。

四、走访制度

第十条社区矫正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应对矫正对象走访一次,了解其思想动态及工作、生活、家庭等情况,有针对性完善矫正措施。

第十一条

矫正对象应积极配合矫正责任人的走访,如实汇报相关情况。

五、学习制度

第十二条 司法所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育计划,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参加政治理论、政策形势、法律知识、文化技术及社区矫正制度等内容的学习。集体学习每半年不少于3次(12)课时。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对象应积极参加学习教育、遵守纪律,做好记录,按照完成学习任务。

六、公益劳动制度

第十四条 司法所应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参加打扫公共卫生、植树造林、保洁绿化、敬老助残等社区公益劳动。第十五条 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必须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每人每月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不少于10小时。

七、外出和迁居审批制度

第十六条 矫正对象临时离开所居住的县(市、区),应向司法所提出申请,经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同意并报县级公安机关批准。返回后应立即销假。

第十七条 矫正对象需迁移户口或变更经常居住地的,应向司法所申请,经司法所和公安派出所同意并报县级公安机关批准。矫正对象经批准迁居的,应当在7日内向迁入地司法所报到,原住所地司法所应在矫正对象迁居7日内,向迁入地的县(市、区)司法局移交其档案。第十八条 未经批准擅自离开居住区域或未按照销假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会客制度

第十九条 矫正对象在接受媒体采访或会见境外人士前,必须向司法所提出申请,并经公安派出所批准。

九、公示制度

第二十条 司法所应当将矫正对象遵守制度、接受教育、参加公益劳动、考核与奖惩等情况,以适当的形式向矫正对象公示。

十、申诉制度

第二十一条 矫正对象受到非法待遇或社区矫正组织违反刑罚执行规定的,可以向社区矫正组织或检察机关申诉。

第四篇: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大峪镇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工作例会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贯彻上级机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示、决议,部署本地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协调处理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根据领导小组会议决议,制定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协调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措施,拟定社区矫正重大问题解决方案,指导、检查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请示报告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遇有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

四、学习培训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要定期对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水平。社区矫正工作者每年至少应当参加一次培训。

五、责任追究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矫正对象出现擅自离开所在地域、重新犯罪等情况,属工作人员失职导致的,实行责任追查,追究其行政及至法律责任。

六、档案管理制度

1、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被决定执行社区矫正之日起建立矫正档案,一人一档。

2、矫正对象档案由司法所专人管理。

3、矫正对象矫正地址变更时,档案应随社区矫正对象移交变更地司法所。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收监执行的,档案应移交侦查、监狱机关。档案移交双方均应做好交接登记手续。

4、外调人员查阅档案,凭县(市、区)以上政府或政法机关外调介绍信,经市司法局批准,在指定地点阅卷,并填写《社区矫正对象档案借阅登记表》备查。无关人员一律不得查阅矫正对象档案。不得用电话查询档案。

5、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应具备保密、防遗失、防潮、防虫、防霉等基本保管条件。

6、矫正对象档案输入计算机的,计算机不得直接或间接与国际互联网或其他网络连接。

7、矫正对象档案应A4纸。

七、信息管理及统计制度

1、信息管理应当坚持存储安全、内容准确、报送及时、传递规范的原则。

2、社区矫正信息包括:①社区矫正业务数据;②社区矫正工作数据;③社区矫正重要事件信息。

3、每月向局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社区矫正业务数据信息。社区矫正工作信息,除信息直报点外,应当由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上报。每所每季向市报送社区矫正工作信息不得少于1篇。社区矫正重要事件信息,应当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当日上报市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八、走访制度

1、每月应当走访矫正对象家庭、单位或居(村)委会,了解掌握矫正对象情况。

2、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大时段,司法所应当走访矫正对象家庭,掌握矫正对象动态。

3、矫正对象受惩处、有重大思想问题或者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走访。必要时,可以用电话或其他形式询问了解情况。

第五篇: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社区矫正报到制度

社区服刑人员到公安派出所报到、办理登记手续时,社区民警应告诉其到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办理手续,接受社区矫正。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在社区服刑人员报到时向其宣布矫正期间应遵守的有关规定和具体要求,告之对其负责帮教的矫正工作小组成员,要求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字。

二、监护制度

对未成年的社区服刑人员应落实监护人制度,与监护人签订《社区矫正监护协议书》,由监护人负责协助监管。

三、走访制度

矫正工作小组应定期与社区服刑人员见面,或通过走访其所在单位、学校、村(居、社区)、公安派出所、社区服刑人员家属了解掌握其思想、行为和生活状况、社会活动关系和困难等情况。

四、学习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定期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学习或教育活动。

五、请销假制度

社区服刑人员因故不能参加社区矫正工作小组或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组织的学习、教育活动和公益劳动,应向社区矫正工作小组申请,由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负责审批。

社区服刑人员离开本区域范围外出的,必须向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报告,并经公安机关批准。返回时,必须立即销假。未经批准擅自不参加活动或擅自离开规定区域或未按时请销假的,按违规处理。

六、迁居制度

社区服刑人员迁居必须报告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并经

公安机关批准。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应将迁居情况在7个工作日内报市社区矫正办公室备案。

迁出地公安派出所应通知原辖区的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和迁入地公安派出所。迁入地如果已经启动社区矫正工作的,迁入地公安派出所应及时通知当地社区矫正办,并转递有关法律文书复印件;若迁入地未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该服刑人员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管。户籍迁出的有关档案材料应在1个月内转递。

七、会客制度

社区服刑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或会见境外非亲属人员,应当经过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同意,并将客人基本情况、会见事由进行登记备案。如果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认为会见将影响对其监督、考察的,可不予批准。

八、矫正个案制度

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应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成立社区矫正工作小组。根据其犯罪原因、思想状况、个人特点、家庭和社会关系等情况,制定、调整和实施矫正个案。

九、社区劳动制度

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或矫正工作小组应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社区公益性劳动,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

对有工作的社区服刑人员,镇(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或矫正工作小组在制定矫正个案时,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其参加公益劳动时间或酌情减免。

十、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社区服刑人员管理档案,将相关法律文书、个人资料、每月参加学习、劳动的考核情况、请销假、思想与行为汇报、奖惩结果等相关材料存入档案,实行一人一档管理。

下载社区矫正工作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矫正工作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一、领导小组例会制度:1、乡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每年不小于一次,遇有重大事宜随时召开。2、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工作计......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 监管制度 1、 由司法所会同公安派出所和社区基层组织负责对社区矫正对象实施日常监管。 2、 司法所针对每名社区矫正对象成立专门的矫正工作小组,成员......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1、社区矫正对象实行户籍所在地管理制度。 2、村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责任人要协助司法所有时掌握矫正对象情况,璀矫正对象做到“两报到”,即每周一次电话向司法......

    湘潭县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对象管理、教育制度: 一、接收登记制度 1、社区矫正对象的判决、裁定机关应将对象的相关法律文书及有关资料及时移交至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股进行统一登记。......

    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制度 1、社区矫正志愿者由司法所负责聘用,施行一年一聘制。司法所负责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的联络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拥护......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制度 一、报到登记制度 1.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或离开监所之日起七日内到户籍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 2.司法所应当及时接收本......

    3、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社区矫正报到制度 社区服刑人员到公安派出所报到、办理登记手续时,社区民警应告诉其到街道、社区矫正办公室办理手续,接受社区矫正。街道、社区矫正办公......

    2013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曙光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制度一、工作例会制度 社区矫正小组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贯彻上级机关社区矫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指示、决议,部署本辖区社区矫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