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命题、半命题作文写作
命题作文
【题型揭秘】比如题干中有“题目:xxxx”“以‘xx’为题目”“以‘xx’为题”等表述。近年来命题作文在中考命题中呈现渐热趋势。分析近三年的中考命题作文题,可归纳出三种命题形式:
一是独词型。如2014年的“答卷”(陕西)、“转身”(山东德州),“感动”(四川雅安)、“远方”(四川南充)等。此种题型是话题作文命题化的绝好佐证,而且往年中考的独词型话题今年可能会以命题形式重新出现,如“幸福”“分享”“合作”“责任”“惜”“和”“喝彩’’等。
二是短语型。如“生命的需要”(内蒙古包头)、“爱的叮嘱”(四川内江)、“学会等待”(江西)等。这类命题一般以偏正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的短语为主。
三是诗意型。这种命题一般采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等手法拟题,意义含蓄而多解。如“开在心中的花”(湖南衡阳)、“我心灵的甘露”(天津)、“快乐加减法”(深圳)等。
也可以按立意的明确与否将命题作文分为两类,一类是立意明确的,一类是立意不明确的。
【中考兵法】 作文的审题和构思过程.几乎是同步的;如果审题不明,不但不利于调动生活积累,还有可能写跑题;让“后功尽弃”。命题作文一般限制较紧,不像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那样宽松,文题有大、小、宽、窄、显、隐之别,所以审题是关键,也是难点。
一、独词型命题用扩充法审题
给独词型标题加上合适的限制性词语,能使宽泛的题目变得具体、实在、易写,便于把文章写真、写小、写活。如面对“晨”的命题作文,在不改变原来文题的情况下可以用扩—展的办法将其转化为“人生之晨”“泰山之晨”“校园之晨”“车站的早晨”等来构思。又如“凝聚”(北京),可以用扩充法审题后,从“凝聚友情”“凝聚亲情”“凝聚力量”“凝聚爱心”“凝聚精力”等角度任选一个行文。
二、短语型命题用分析法审题
在审短语型的作文题时,将字数较多的作文题目压缩、拆解,抽出主干词或中心词,便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不易写跑题。
1.分析题眼法。题眼是标题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决定了选材和立意。如果标题是主谓句,题眼就在谓语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做主”,“做主”就是题眼,立意上就应从其重点着墨,如“做国家的主人”“做命运的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某件事的主人”等。如果标题是动宾短语,题眼常在动词上,如“品味生活”,题眼就在“品味”上。如果标题是偏正短语,那么题眼一般是定语或状语。
2.分析关系法。即分析短语内各成分间的关系。如湖南邵阳中考命题作文“有你真好”,“有你”和“真好”之间暗含了“因为……所以”的关联词,所以要展现“有你真好”的原因和过程。
3.辨别标志法。就是通过辨识题目中标示文体的词语来明确作文的体裁,如题目中标有“记”“回忆”等字样或标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的,应写成记叙文;文题中出现“谈”“说”“议”“辨”“评”“析”“读”“感”“启迪”“启示”“体会”“感想”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议论文;文题中有“介绍”“使用”“构造”“形成”等字眼的,一般要写成说明文;若文题中有象征性、形象性、抒情性意味的词语,多写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议论的散文。如“记住这一天”,“记住”表明这应该是一篇记叙兼议论、抒情的叙事散文或者以记叙、描写为基础的议论文。“这一天”对写作内容做了定位,要么,对“这一天”发生的、应该“记住”的事加以详细描写,要么对“记住这‘天”的理由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加以阐释。
三、诗意型命题用揭示内涵法审题
受高考作文命题的影响,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才能使作文立意深刻起来。例如“打开一扇窗”,传统意义上,只有打开窗,才能看到外面的风景,才能有风和阳光进来,才能让阴暗、寒冷、污浊的斗室变成明亮、温暖和清新的天地。由此引申开来,这里的“窗”具有多种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例如心灵之窗、宽容之窗、智慧之窗、善良之窗、交流之窗、文学之窗等。
审引语 析透思路
虽然一些命题作文没有引语,但有引语的作文命题就要谨慎审之了。引语的作用可能有三种:一是开拓写作思路,降低文题难度;二是明确写作方向,相当于暗示性的写作要求:三是引起考生的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写作素材。审引语的方法主要是提取关键词和切题联想。如浙江温州市中考作文题: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当我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 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个‘行者’”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写咸诗歌不少于2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前三段文字属于引语,从多个方面提示了写作的方向。第一段首句从三个方面,次句从两个方面,分别提供了写作立意的方向,第三句引导我们注意选用素材的角度。第二段从反面提醒我们不要抱怨,从小事做起,举手之间就可以做一个“行者”。第三段则提示考生可以分别叙写“行”的经历,抒写感悟和谈论收获。半命题作文
【题型揭秘】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2014年的“_____是我致胜的魔杖”(广东省)、“____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广西北海)、“____的岁月”(贵州安顺)、“____刷新着我的生活”(湖北鄂州)等。
二是后空型。如2014年的“因为有____”(甘肃兰州)、“错过____”(广西柳州)、“追寻那渐远的____”(贵州贵阳)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2014年“有____ 陪伴的日子”(广西梧州)、“留一份____给你”(江西抚州)、“藏在____里的精彩”(湖北孝感)等。
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如2014年的“因为____我更_ ___”(湖南永州)、“为____画上____”(重庆)等。
【中考兵法】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 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干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仔细斟酌 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2010年江西南昌的作文题目“我读____”,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松花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 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 “曾经错过的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理清思路 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 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 ”“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____”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 “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 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____”,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 “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 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明确要求 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此不赘述。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什么是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意)”提供给考生了。
如何写好材料作文:
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
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如以下材料:周国平曾经这样说过:狂妄的人自称命运的主人,谦卑的人甘做命运的奴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他追逐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胆怯。走运时,他会揶揄自己的好运;倒运时,他又会调侃自己的厄运。他不低估命运的力量,也不高估命运的价值。他只是做命运的朋友罢了。
材料虽然提出了对待命运的三种态度,但抓住材料中的“狂妄”“谦卑”两词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命题者意在让你否定“做主人”和“做奴隶”的做法,而赞同“做命运朋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想生发就会得出以下理解:“做命运的奴隶”,屈从于命运的安排,在失败、厄运面前一蹶不振,当然为人们所舍弃。而像贝多芬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像司马迁那样“肠一日而九回”“忽忽而不知所往”,固然精神可嘉,但毕竟生活得太过沉重。而把命运当作朋友,坦然乐观的面对命运所给予的一切,往往会生活得既积极又满足。就像坚定乐观的霍金,面对不幸命运,带着感恩的心态坦然地接受一切,积极乐观的完善自己的人生。
二、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三、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如以下材料:
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四、选择恰当角度
对同一材料,不同的考生会有不同的选择角度,要选取那些最能表现题旨的角度。如下面一则材料:
犹太人经常鼓励自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卖出豆子,你可以加入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那干脆让它长大,用来当豆苗卖;而豆苗卖不出去,则可以移植到花盆里。当做盆景:如果盆景也卖不出去,那么就再次移植到泥土里,让它长大,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新豆子……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这则材料的意思是:当你遭遇挫折时,不要轻言放弃,只要及时调整心态、改变自己,机会迟早会眷顾你的。材料的中心是“豆子”。并不是“犹太人”。而有些考生则认为这则材料反映的是“犹太人做生意精明”,结果从这个角度人手。作文严重脱离材料主旨。因此,在把握材料题旨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角度进行写作,是这类材料作文写作成功的保证。
五、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对“材料”必须先展开“发散思维”,思维打开了,可写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如下面一则材料: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晶晶却有了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痛的就是左边!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晶晶的故事是否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些经历或见闻?是否获得某些感悟和认识?请你拿起笔,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五岁的晶晶摔疼了左手,却从此获得了分辨左右的本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为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自己才华的宽广空间。考生既可沿着题目中的提示打开思路,选择立意,比如:立意一:痛苦中包含着收获。立意二:事物总是辩证的,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立意三: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立意四: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还可依据自己的知识积累与生活经历等的情况,发挥自身的优势,拓展思路,比如:立意五:亲身体验的事,留下的印象最深,给自己的帮助也最大。立意六:有时不幸也是福。立意七:苦难往往带来甜果。
六、使用材料,恰当巧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
七、读清要求,规范写作。
读完材料后,千万不能忽视的是“写作要求”。材料叙述后的要求需要细细研读,这样才会写出符合要求,主旨的好文章。
第二篇:半命题作文的命题技巧
半命题作文的命题技巧
2010
19.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请以“打开一扇窗”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题目:漫步(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
要求:①以上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09
19.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有诗人曾这样吟咏初生牛犊——
牛犊初生/生命的华彩流溢/眼眸里/写满对世界的惊奇/对着远方咂嘴/山那边的青草总是更丰美/未缚缰绳/任性的蹄子追风撒欢/不惧虎豹/犄角未长的头颅高高昂起„„
请以“初生牛犊”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题目:尊重(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
写作要求:①上面两题,任选一题,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
2008
25.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当我们吟诗唱歌的时候,总能引发对大海的无限遐思——
大海呀,大海,是我生长的地方。海风吹,海浪涌,随我漂流四方。(歌词《大海呀,故乡》)
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追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歌词《外婆的澎湖湾》)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诗《礁石》)
„„
请以“大海,我的朋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提示,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题目:真有趣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007
25.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旅游天下,可以在魅力城乡间细品人文遗韵,在淡墨山水中发现原始绝美,在乡野清风里散尽一身烟华。行走人生,可以在心灵交流间品生活百味,在书香气韵中读世间万象,在岁月沧桑里赏人情风貌。让我们快出发,看景融情,尽显盎然生趣,读文品人,体味生命芬芳。
请以“旅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
选择。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那时,我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006
28.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第四届世界合唱比赛”即将在我们的家乡厦门举行。这全球顶级赛事、激情音乐盛典,激发我们对“歌”的无限遐思„„
歌,咏叹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歌,穿透历史,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余音绕梁;歌,跨越地域,在千千万万人的心灵里引发共鸣。
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你会发觉:山水有歌,风雨有歌,岁月有歌,亲情有歌,校园有歌„„(友情提示:“歌”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请以“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说明事理,或阐述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
选择。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题目:那一次,我尝到了的滋味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005
30.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不息的流水,是大自然的神奇之物。
潺潺流水,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之情;悠悠流水,引发人们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怀想;滔滔流水,让人感悟到生活的时起时落„„
生命因流水而鲜活,景色因流水而秀美,情感因流水而丰富,艺术因流水而灵动„„
请以“流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或描述经历,或抒发情感,或表述说明,或阐发观点,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
选择。
②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2)题目:那一次,我读懂了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不少于15行。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第三篇:命题半命题作文审题技巧
作文审题技巧
——命题、半命题作文
俗说“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文也是如此。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如果能审清文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文意的作文来。
今天我们就详细讲讲命题、半命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
如何解剖审题,首先看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
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几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一瞄,文体,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瞄字数,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瞄人称,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瞄范围,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
审题练习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既“我”的范围“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刚才的题目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现在”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
请同学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一盯、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例如,“我参与,我快乐”——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二盯、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比如这些题目,“你还会——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含情感的笔触里。
三盯、副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下雨天真好”,“——真有趣”,“有时,我也想——”,“——最美的数字”,“我最好的朋友”······“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四盯、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温暖的时刻”“我眼中的色彩”。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摸他们的“色香味”。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一、填题要充分吸取题中的隐含信息。
半命式作文题,题面不长,其间还有空白,呈残缺式。但就是在这残缺短小的题面中却隐含着不少的有用信息。
命题者通过题面中的某个字词或字词之间的某种关系,向考生①暗示一定的类,即文章的体裁及表达属类,是记叙文、议论文抑或说明文。细而分之,是记人还是记事,是叙事为主,还是抒情为主,是缘事说理,还是以理带事,等等。②敲定一定的质,即文题点示考生应表达怎样的旨意,抒发何种感情,形成哪种走向的文面氛围。③框定一定的量,即对出现在笔下的这一篇作文中的人与事、情与理、时与空的量,作出某种限定,或一人或多人,或一事或数事,或一理或数理,或瞬间或久远,或局狭或广扩,等等。④标示一定的载体。文以载道,具体到一篇半命题作文,文章的旨意凭借何种具体的人、事、时、空加以显现,这种载道的载体是题目中既定的,还是由学生自定的,对此种种,在半命题的题面中都有所点示。
审视《我这个„„迷》题面中的“我”、“迷”两词前后缀连,表明是记人叙事的记叙文。题中的迷,其含义是对某种事物、活动、景物特别感兴趣,全身心投入,达到如醉如痴的迷恋程度,无疑暗点了文旨。题首的人称词“我”,表明文章的“量” 局限于特定的一个人 ——“我”局限于“我”的一种兴趣爱好。至于这种如醉如痴迷恋的对象——载体题目有意空缺留给学生自主定夺填之而出。
再揣摩文题《„„之风不可长》隐含信息,次第抽出
类“不可长”一语,对社会上的某种风气作出一个明确的否定判断,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行文必然议论说理,当属议论文。
质“„„之风不可长”,分明是抨击、批判不正之风,伸张正义,击浊扬清,此为本文主旨。
量“之风” 是偏正短语的后肢,前面填充后,自然形成不正之风、邪恶之风中的一种。
二、填题,要与命题要求暗合神契。
命题者总是从教学大纲出发,扣教材,巧拟半命文题,从一个角度去测试题者的意图以利正确定向下笔。知己知彼,命题者,方能百写不殆。
《在„„面前》是前几年湖北省的中考题,稍一端详,可知文题是一表示态势的介宾短语。为何以态度命题,最终目的是什么,让思绪驰骋,不难看出,命题者设计这一带空白的文题,其初衷是要学生自我营造一种环境、态势,造成特定的氛围,让生活中某一人,或数人,置于其间,述其言,叙其行,从而显示人物的某种精神、气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这种环境和态势,可能是有形的,如金钱、鲜花,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威胁、困难可能是惬意的,如奖状、成功,也可能是恶劣的,如挫折、歹徒。运思到这个程度,就不难通过填充题,设置一个恰当的对立物、映衬面为构思中的人事创下典型的环境,从而有力刻画人物形象,凸现文旨意念。
面对这一文题,有的学生无视命题,随意填题为《在哥哥面前》、《在房屋面前》《在校门面前》,如此,也能行文,但徒然增大了深层构思的困难。前一题除了点名兄弟,兄妹关系外,很难形成对立、映衬关系,而后两题只是点出了人事发生的地点,除此,难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使文章难以契合命题者的匠心与要求。
三、填题要切中题旨文意。
如前所述,多数半命式文题,对题旨文意都有所显露,有所暗示一题当前,我们首先要机灵扫瞄,将其捕捉到手,接着要深层透视,切中底蕴,以利正确填题,深层构思。
《„„长大了》一题载体部分空缺,怎样填题为好,关键是对点明文旨的“长大”怎样理解。对“长大”一语,有三种诠释可供思辨取舍,1.增高长重,一般生理现象,2.思想成熟,高级智能现象3.学业(事业)有成(有为社会现象)。对三者运思比较,可以断定,按第一种含义填题,难脱肤浅,按第二第三种含义填题,能揭示人与事的底蕴,从动态变势中演绎出明确的意念。
又如文题《我学会了„„》题中“学会”,一词常见惯用,但纳入文题,其旨意就当仔细琢磨了。这里当指学习并掌握了某种有用的知识、技能、本领,连上前面的“我”,渗出一种可贵的自豪激情。对题旨揣度有高下,填题也就有优劣。
《我学会了骑车》、《我学会了烧菜》、《我学会了打球》—— 填题正确流于一般。
《我学会了讲文明》、《我学会了自立》、《我学会了珍惜时间》——填题深刻题旨凸现。
《我学会了打牌》、《我学会了赚钱》、《我学会了吸烟》——填题错误题旨走穴。
四、填题要正中自己的生活储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下笔能否成功,有无感己感人的素材入文,至为重要。而半命题作文正是在动用生活储存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自由。填题时就要珍视这一自由,加以充分利用,使填出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
且看《一段美好的生活给我的„„》一题,显示题旨的空白处可有多种填法,但要正中储存,就要慎选。一学生暑假下乡,与勤俭的祖父相处,对自己的乱用胡花深感内疚,并力戒之,可填“鞭策”。一学生考试失利后忘情观察大风雨中蜘蛛反复织网的镜头感触颇深可填“启迪”。一学生在校运动会3000 米赛跑中不支落伍是班上的拉拉队热烈的擂鼓、整齐的呐喊使他干劲倍增最后夺得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面对半命文题,我们必须整体揣摩出命第二可填“力量”。
又如《我„„同桌》,题目已经限定了载体,如何填充为好,仍视素材而定。如果同桌系新来乍到,虽印象鲜明,但交往很少,可填“的”,以便从旁观察描述。如果与同桌交往频繁碰碰磕磕时有冲突填“和”为宜以展示矛盾冲突中的人物形象。如若对同桌的某一印象和某种情感强烈不妨选填“敬佩”、“恨”、“同情”、“鄙夷”等。
五、填题要力求创意新颖。
填题运思,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的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使题与文,让人触读后俱为之一震。这,主要讲究填题的深加工了。
一组中学生面对《我生活在__之中》的半命题,有如下填题,试作比较
填“家庭”、“学校”、“社会”——浅薄直露味同嚼蜡。
填“集体”、“亲人”、“友谊”——正确平常流于一般。
填“麻将声”、“追星族”——切中时弊发人警醒。
填“题海”、“夹缝”、“梦魇”——比喻形象深邃出格。
且题面的新与俗制约文面的新与俗。
拿起《„„的滋味》这一文题,如果匆匆填上“咖啡”、“中药”、“甲鱼”、“黄瓜”且只是就其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如能扣住滋味的深含掘而深之写出《打工的滋味》、《得奖的滋味》、《当干部的滋味》、《掏污水沟的滋味》则既深又新。再进一步如能逆向填题《作弊的滋味》——心惊肉跳《说谎的滋味》——惶惶不安《挨批的滋味》——打翻五味瓶则文章的新鲜度、吸引力就更不同凡响。
六、填题要符合情理、逻辑。
填题新也好,深也好,都有个“度”,过度则不真,甚至有悖情理,违反逻辑。
有这样一道题《我第一次„„》如若有人填上诸如“哭”、“淘气”、“唱歌”、“做梦”之类,必然令人皱眉,因为这些选项都是难以界定“第一”的,填进题中,势必陷入伪科学的泥沼。变换一下,选填印象深刻的“第一”如“上学校”、“登台演戏”、“领奖”、“下水” 则成因为这一类“第一” 都是不难确认的。如能变向运思,选填“说谎”、“当家”、“打工”、“独自远行”入题,则文旨文趣当会更新鲜可人而又合乎逻辑,不违情理。
半命题作文拟题常出现的问题。
《——也美丽》 《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拟题雷同
《生活也美丽》——拟题宽泛 《板书也美丽》——拟题随意
审题仅仅为了补题吗
确定文章的立意——歌颂美丽,确定文章题材 ——真实,确定写作重点——美丽的原因,明确文章体裁——记叙文。明确其他要求(字数等)
判断下列补题及开头、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了
开头,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写的不是“也”美丽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 ——《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如何体现“也美丽”
比较三个结尾。
《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
《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也是美丽的。
《失败也美丽》
成功固然美丽,但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一次次的失败,怎能得到一个个通向成功的阶梯呢,当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总结、不断努力而最终成功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失败也是美丽的。
结尾揭示美丽的“内涵”,并且对比“成功”而言扣题。“最”美丽。
第四篇: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是在命题作文的基础上演变出的一种命题样式。它是在题目中留有某个或某两个空白,需答卷人将题目补完整,然后再据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在各级语文考试中都有所出现,一般来讲,它在各地中考中出现的概率比较大。半命题作文一般有两种命题样式:一种是只有题目,没有其他说明或提示。如:《第一次》,《远方的朋友,请到游一游》。在这种情况下,作文题本身的指向性一般就比较明确,学生也能自然地按照题目的指向去构思写作。另一种是不仅有题目,还有其他的提示或说明。这种提示说明或提供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联想想像与写作热情;或提供一个思考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指引学生在一定的限制内构思写作。如: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为题,写一篇文章。提示与要求: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正文第一行。(题目出自赵树椿《审题——写好作文的第一要务》一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则要看清题目的说明与要求。通常认为,半命题作文比命题作文具有更大自由空间。其实未必如此。任何作文题都要在限制范围与自由选择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半命题作文虽然提供了“填空”的自由,但题目本身就含有指向性,因此“填空”的内容就必须受这种指向性的限制,“第一次XX”的经历与“一次XX”的经历自然不同,而“到XX游一游”与“来XX坐一坐”也当然有区别。何况题目的说明与提示更限制了我们构思的方向与选择的范围,如95年的《和的对话》是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后的想像作文,96年议论文《我更喜欢漫画》是给出几幅漫画请你作出选择。很难说这样的半命题作文就一定比《机遇》《尝试》《选择》这类的命题作文来的更自由。所以说不管遇到怎样的题目,都需要我们看清要求,积极思考,充分调动生活积累,既不要让思想因题目的限制而失去了自由与灵性,也不能让思想“跑野马”而失去了方向。
面对半命题作文,同学们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仔细审题,看清题目要求,注意题目所提供的选择范围和提示的情境,抓住关键信息。如前文的《生活需要》,题目中“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是情境的提示,而后面的“甜蜜的微笑”、“温馨的话语”才是文章的“关键”。如果作文时只注意到了“情境”而忽视了“关键”,文章的重心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就会有所偏离。有时题目中的某些字眼或标点符号决定了选择范围的大小,不注意的话也容易造成偏差。《生活需要》题目要求“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括号内用不完全例举的方式提供选择指向,我们可以超出题目例举的范围;如果它的要求是“在‘互助’、‘欢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中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横线”,我们就不能超出其给定的范围了。
其次,在构思之前,要根据题目的表述选取与题目相称的文体。很多半命题作文,题目本身就带有文体倾向,如果把握不准确就容易写偏。如《第一次》应该是叙事性的记叙文,《之行》应该是写景记游的记叙文,《我的》(父亲、母亲、老师、同座等)应该是写人的记叙文,《之风不可长》、《的启示》应该是议论文,《怎样学》则应该是说明文。有时,题目比较宽泛,不带有明确的文体倾向或文体限定,这就让我们拥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第三,在构思时要既要珍惜“第一感觉”,也要小心落入思维定式。“第一感觉”是看到题目后最先跳入脑海的词汇、记忆、形象、想法、观点等,这常常是你感触最多体验最深也是最熟悉的素材,如果好好整理组织写成文章,往往能取到真实可感、打动读者的效果。另一方面,看到题目后的“第一感觉”,有时也会和别人相同,你想到的也是别人容易想到的。如《第一次》,很多同学首先会想到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第一次被表扬、第一次离开家等等,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落入一种习惯性的思维定式,那么文章就很难见出新意了。这样的文章读者看多了也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有时我们也要站在更高的层次,审视自己的“第一感觉”,看看它是否会和别人雷同,是不是可以跳出来换个角度再想一想。“第一次接到异性同学的来信”、“第一次越轨”这样的题目显然比“第一次戴红领巾”要更有吸引力,更能激发起阅读的兴趣。
第五篇: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专题二: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半命题作文应从审题、补题、立意、选材等方面入手,精心选择,认真写作。
一、审题:突出“准”字。
写考场作文第一步便是审题,审题时要审清题目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半命题作文一般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要补充的词,一个是所给部分的中心词。
如:以“ 最珍贵”为题写作,就要注意到“最珍贵”三个字是对文章立意定的调,写作时要突出“珍贵”。所谓“珍贵”是指珍惜、宝贵,千万不要把“美丽”“美好”等同于“珍贵”。一个“最”字告诉我们要百里挑一,只能写一个,不能这个“最珍贵”,那个也“珍贵”另外一个还“珍贵”。空缺处补充的内容决定写作的素材,选材时一定要紧扣这一点。此外,题目中的要求往往涉及文体、字数等内容,都要一一落实。
二、补题:量力而择。
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品位的高低。补题最好以写“我”为写作主体,以“熟”为选材前提,以“新”为立意追求,以“小”为切入口径。具体来说,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遵循如下几条原则:
(1)扬长避短,熟悉为先。考场作文是一种“速成”作文,难于有充裕的时间来选材、运思。因此,考生在补题时,所选择的词语,应与自己平时库存较为丰富的生活经历相契合;所确定的内容,须是自己较为熟悉、感受较为深刻的生活事件或情感体验。因为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如题“我深深感受到了____”,题目要求中列出的可选填的词语有“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集体的温暖”、“家庭的温馨”、“友谊的可贵、“诚实的可敬”、“虚伪的可鄙”等,很显然,任何一位考生对上述诸种情感体验不可能有同样程度的感知、拥有同样深刻的感受,这时他们就必须“趋熟避生”。
(2)创新求异,独标一帜。为半命题作文补题,最易题目雷同、题材“撞车”,为克除此弊,考生在补题时,要充分运作求异思维。
如题“我与____(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等)的对话”,多数考生从提示语中选择“春天”、“智者”、“母亲”等词,但有一位考生却自出机杼,将文题补为“我和崇高的对话”,抒写自己一次真实而独特的心路历程,呼唤崇高人格的回归,充满情趣、理趣。
(3)力戒空泛,小处切入。补题虚空浮泛、大而无当,是半命题作文又一高发的“写作事故”。因此补题时就应“就实避空”,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地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自然就越大。
要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
如题“拥抱____”,很多考生如此补题——“拥抱地球”、“拥抱美德”、“拥抱生命”,等等。不是说这样的题目不可以写,而是说因为它们涵盖范围过大,写起来较难把握,容易流于泛泛而谈。如果将“地球”缩小为“绿地”、将“美德”缩小为“宽容”、将“生命”缩小为“青春”之类,可能难度会变得小一些。以具体事物入题的补题方法,可有效地缩小写作范围。
(4)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选词补题,应注意词语之间搭配得当,合乎逻辑。首先,要合乎生
活逻辑。如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第一次_____”,若补填“哭”、“淘气”、“做梦”之类,就不符合生活事理。而如果换成“领奖”、“说谎”、“远行”等词,则因为其在考生脑海留下的深刻印象,情理皆通。
其次,补题要合乎语法规则。如题“____夸我____”,分析文题的语法结构,我们不难看出,这应是一个兼语句而非双宾句,前空须填人物名称或人称代词,如“奶奶”、“她”等词,充当句子的主语;后空宜填主谓短语、动补短语或形容词短语,如“进步大”、“长得快”、“真懂事”之类,充当兼语“我”的谓语,绝对不能补填名词。再次,补题要前后照应,合乎题旨。如题“____谢谢你”,揣摩题旨,横线上所填内容当与“你”照应,应补填称呼或姓名,如“老师,谢谢你”、“对手,谢谢你”等。然而却有考生没有看出题目中的这种对应关系,“再一次,谢谢你”等,明显与题旨相悖。
(5)思想健康,拓深主题。中考作文,对文章思想的健康性和主题的深刻性也有着隐性要求。考生在文章中,应该尽量展现当代青年积极进取、昂然向上的精神风貌,唱响时代的主旋律。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必须体现文化和文明的正确走向,符合健康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反映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
如题“_____的味道”为例,此文补题若停留在“物”的层次或“感官”的层次,补填“西瓜”、“咖啡”、“冰激凌”之类,就滋味写滋味,必然俗气浅薄;若紧扣“味道”的涵义,往深处开掘,进入“事”的层次或“体悟”的层次,补填“得奖”、“挨批”、“失败”等词,虽仍然平淡无奇,毕竟深刻多了;若再掘一锄,进入“情”的层次或“想像”的层次,补填“母爱”、“阳光”、“飞翔”等内容,兴许就能别开洞天,胜人一筹。
相关练笔:《我为此而_________ 》 要求:补充完整题目,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
提示:文题中应补充的内容,是陈述“我”怎么样的,而“我怎么样”又是“为此”而产生的。因此,补充的内容可以是“自豪”、“骄傲”、“快乐”、“伤心”、“内疚”等。写作该文要把“此”所指代事件叙述完整,在此基础上,恰当地议论或抒情,达到突出中心的效果
三、立意:力求深刻。
文章好坏,关键是立意,立意的深浅,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低。临场作文,如何做到立意深刻呢?
1、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所谓“以小见大”就是“窥一斑而见全豹”。作文,不一定非要写那些
重大的事件,有时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场景,一个细微的动作,一种微妙的表情,一声轻轻的问候,都能从中发现深刻的内涵,迸射出撼人心魄的力量。
2、由表及里,开掘意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客观事物的表象更深远得多,这需要通过由表及
里的开掘才能获得。
3、精选角度,突破定势。“横看成岭侧成峰”,对于同一个作文题而言,从不同的角度着眼,立意
就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拟出多种立意方案后,要摒弃芜杂,多中选优。
4、反弹琵琶,独辟蹊径。有些事物,若从正面着笔,则会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而从反面立意,逆向切入,却能让主题独特,新入耳目。
5、联系时代,折射现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好的文章往往紧扣现实立意,这
样的文章,因折射了社会热点,洋溢着时代气息,而显得深刻心颖,让人爱读。
四、选材:做到独特。
立意有了,素材就要严格围绕立意来选择。选材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尽量选择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自己身边的素材,因为这样的素材真实独特。二是尽量选择自己感触深的素材,有感触才会有看法,有看法才能写深刻。三是多个素材要相互比较优中选优,千万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
五、半命题作文训练题及解题指津
以“__ 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过了许多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奔流着„„“噫,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动不了了?”我揉揉眼睛,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堵住了我前进的道路。一想起对溪水妈妈的承诺,我就愤怒了,汹涌地奔腾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着,一次、两次、三次„„我终于冲倒了它,继续奔腾而下,只听见身后传来一阵阵叹息声。
流啊流,为了抓住时机,我白天一路狂奔,晚上披星戴月,历经数日,我终于来到了一个地势平坦的开阔之地。这里有细细的平沙,清清的潭水,夹岸红艳的桃花在斜阳芳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娇 [立意指导] 半命题作文首先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那么补充的内容应该着眼于哪些呢?关键点就在于一个“也”字。“也”字表现出了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也就是说前面所要补充的材料与“美丽”之间不可能是一种必然的联系。所以在补充题目中除了那些公认的美丽的事物美丽的精神之外,需要我们换个角度,逆向思考,比如:人们往往对失败、分手、放弃、遗憾、等没有好感,甚至讨厌,由此我们也可逆向立意为“失败也美丽”“分手也美丽” “遗憾也美丽”„„其次,需要明确的是“美丽”是本题的题眼,也是文眼。需要深入理解“美丽”—词,那是一种内涵:坚强、胆识、恒心、宽容、大气、尊重等,并非单纯的表象的“美丽”。
补充题目后,接下来就需要认真构思,建议考生能够冷静的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宽想。面对题目中的关键词,首先要进行辐射性思维,多角度地联想、想象,并将与话题有关的思想、具体材料大致罗列下来,从而找到源头活水。
(2)精思。面对罗列的材料要根据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多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一篇作文只能表现一个主题,防止“意多乱文”。
(3)实写。写“实实在在”的东西,写出“真情实感”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在文体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加以分析,选定最适合自己的文体。[审题误区] 上文说过,这个半命题作文,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有的学生不去理解“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命题: “春天也美丽” “勤奋也美丽”„„这就属于错误命题了。同时这种反弹式的命题,还容易给学生造成另外一种误解,以为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写写,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例如:“自卑也美丽”“醉酒也美丽”„„这样的命题也属于错误命题。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反弹”也要成曲调,切不可“乱弹”一气。[拟题示例] 小草也美丽、落叶也美丽、平凡也美丽、挫折也美丽、简单也美丽„„
六、佳作赏析:
动力来自承诺
九(6)班
张文毅
我是一条山涧小溪,由一群远离大海、飘飞闯荡的水滴精灵汇集而成。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确是一块人间仙境,我们整天在此嬉戏玩耍。
一天,溪水妈妈满含深情地对我说:“孩子,你应该奔向那广阔无垠、碧蓝深邃的大海,因为那儿才是你的家啊!”“是啊,我怎么忘了呢?谢谢你的提醒,溪水妈妈。”于是,我呼朋引伴、打点行装,准备出发。“孩子,千万记住:不到大海永不回头啊!”带着对溪水妈妈的承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起程了。
一路上,我不断地汇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一路高歌着向下奔注。我曲折地穿
艳。几只天鹅自由嬉戏、对天当歌,一群蜜蜂辛勤忙碌、低低吟唱。此刻,我不禁放慢了脚步,长途奔波、身心疲惫的我多么想停下来歇一歇啊!此时的我只想休憩,只想睡眠。“孩子,千万记住:不到大海永不回头啊!”溪水妈妈的声音又在我耳畔回荡着。“是啊,这不是我的终点站,我的终点在大海!”我在心里呐喊着,一股前进的力量催逼着我向前、向前„„
三个月过去了,疲惫不堪的我终于远远地望见了大海,辽阔、伟大!我使出全身的力量向她奔去,近了,更近了,我屏住呼吸,低着头,一头扎进大海那宽广的怀抱„„“祝福你,孩子,你终于到家了。”
双眼满含泪水的我仿佛听见了溪水妈妈正在远方默默地为我祝福,此刻,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
推荐评语:本文采用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绘了溪水凭着对溪水妈妈的承诺而带来的动力,冲倒岩石、抵住诱惑、奔向大海的历程,给人启发,耐人寻味。(叶启飞)
藏在心中的梦想
九(5)班
刘喜月
茫茫大海中,我唯独锁定了你——襄樊五中,我的梦想高中。珍藏你在心中,艰辛我不怕。
因你,迷茫了有方向。我驾着小船,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沐浴在和煦的春光中,我欢歌在如火的夏日里,我嬉戏在惬意的秋风中,我飞舞在飘逸的冬雪里。。。尽享着四季之乐。忽然一场狂风肆掠而来,掀起万丈波澜,摧毁了我的快乐殿堂,迷茫的我呆滞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是你变为罗盘,为我指引方向,一股无名的力量涌上心头,我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劲力挽狂澜,加着小舟依然前行。
因你,失败了仍奋进。进入初三,竞争相当激烈,稍一松懈,便会跌入深渊,在一次次的中考实战演练中,我辉煌过,但也少不了失败。脆弱的我多少次徘徊在绝望的边缘,很想放弃,然而,就在我濒临倒下之时,你化作火把让我看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一洗往日的颓唐和萎靡,精神焕发,信心百倍,昂首阔步的跨入奋斗的轨道。
因你,成功了还努力。在适应性中考最后一次演习中,我抢在了独木桥的前列,我想暗自窃喜,我想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中,我想停下来歇口气,可是,你告诉我:你不能止步。我明白了:因为这不是真正的中考,我还要努力,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朝着人生的顶峰拼搏,去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啊!
藏在心中的梦想,我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你,让你发芽;我要用奋斗的阳光照射你,让你开花;我要用坚定的信念芬芳你,让你结果。
评语:本文采用排比段的形式组织全文:因你,迷茫了有方向——因你,失败了仍奋进——因你,成功了还努力,思路清晰并且层层递进。另外结尾又用一组排比句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梦想要用汗水,奋斗,信念去实现”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