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花淀教案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
2、欣赏孙犁小说中的语言艺术。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分角色诵读和想象能力。
2、感受孙犁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
(三)、德育渗透点
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
二、重、难点
体味孙犁小说诗化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认真表演,通过自己的参与,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简介)两种不同的战争场面。
(2)、简介荷花淀派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注意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然后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
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3、请学生选出最能体现“荷花淀”斗争环境特点的景物描写,分析其写作特色,揣摩其深刻含义。
“她们轻轻划着船——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质朴、自然
“她们奔着——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动静结合的描写
4、分角色研读以下两段文字,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1)、“很晚丈夫才回来了——女人流着泪答应了他。”
干净、简洁的对话,要求学生表演、体会
(2)、“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划到对面马庄去了。”
解放区妇女的新形象
二、总结与引申
体味文章所表现出的“人的意境”。
三、作业布置
课外阅读《嘱咐》,更全面的了解“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
第二篇:有关《荷花淀》教案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二版试验修订本·必修)
第四册第一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领会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从而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透过小说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赏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在分析感悟的基础上实现小说人物形象的再创造。
[教学设想]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本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背景知识的了解,故事情节的把握,他们可以在课前自学完成,在课堂上不必占用很多时间。本堂课的目的是要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摹拟、比较等赏析方法,利用“分析——综合——分析”的思维方式,借助小说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引导学生深入品味小说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赏析人物形象,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和激发学生创作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利用校园网搜集教学资源,利用电脑平台编辑并展示教学内容,播放相关内容的音像。
[新课导入]
一提起战争,我们的脑海便不觉浮现出炮声隆隆,硝烟四起,刀光闪闪,鲜血淋漓的悲壮场面;一提起战争,我们便不觉联想起那些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领袖。然而,这不是战争的全部,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为我们展示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战斗生活的另一面,在这里同样不泛紧张的战斗场面,却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交流,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节课,就让我们进入他们的生活,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真情。(在优雅的音乐声中,伴随教师激情洋溢的导语,将学生带入新课。)
[预习检查]
课前,相信每位同学都预习了课文,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小说基本故事情节,接下来,让我先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效果。
一、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
(先电脑展示问题,两位学生回答完后,再展示参考答案,以便让每位同学都有独立思考的机会。)
(一)夫妻话别(开端)
(二)探夫遇敌(发展)
(三)助夫杀敌(高潮中结局)
二、正字正音(选出字形字音全对的一项)
(将选项展示在电脑屏幕上,让一二位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A、掂(diàn)记吆喝穿唆掠(lüě)水面
B、膝(qī)盖窜进休长横(héng)样子
C、吮(shǔn)手隐蔽嘱咐荷花淀(diàn)
D、凫(hú)水噘嘴围缫扑楞(lèng)楞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总的思路:朗读——摹拟——分析——品味——创作)
(一)角色朗读
第一步: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请三位同学,分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及细节描写)
第二步: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另叫一位性格较开朗的女同学代替刚才水生嫂的角色,其余两角色不变,让三位同学朗读改编后的一段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同时,重点分析该段中水生嫂的性格及心理与上段中水生嫂的异同)
(请看打印材料或看电脑屏幕)
请朗读改写后的对话:
(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二)摹拟分析
1、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
(两组对话朗读完后,先在电脑屏幕上提供一个空的比较表,让学生思考讨论完成,可以叫两三个学生回答,然后将分析结果逐一显示)
不同相同
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2、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它两段不适合?(一边播放歌曲〈〈说句心理话〉〉片断,一边让学生比较三段对话,一边是教师深情的旁别:是啊!在这战乱纷飞的年月里,一个年轻妇女,上有老,下有小,还得日夜在田里操劳,丈夫在这时离开,难啊!这都是鬼子惹的祸,逼我们的水生嫂这样活。可是,没有国,哪有家,丈夫不参军,谁来保卫家,保卫咱妈妈。为了咱们的国,为了咱们的家,为了咱妈妈,妻子我再苦再累也要把所有问题扛,支持丈夫去卫国保家。学生在这过程中,感受小说体现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选出正确的选项。)
人物ABC
女人:“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我又不是去走亲戚。““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哼,说的轻巧。”“不嘛。”(嗲声)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请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听完录音后,各位是否有一种只闻其声,却见其人之感呢?的确……
(三)品味创作:
第一步:细细品读(录音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先放一遍录音,学生整体把握。再逐个逐段放,逐个展示概括参考答案)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
第二步: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课堂上完成)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借助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赏析小说人物形象。从中我们认识了孙犁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及其洋溢的浓郁的生活战斗气息,认识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
[拓展练习]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在课后完成)
一、根据你所理解的文中妇女的形象特征,扩写妇女们遇敌逃跑的场景,要求分别写二到三名妇女的外表、言行和心理活动,通过具体描写表现她们的性格特征。
二、片段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再见!(Seeyoulater!)
第三篇:《荷花淀》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文学常识
1、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3、《荷花淀》是孙犁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描写白洋淀地区的抗日斗争生活,没有着重表现战争场面,而是独辟蹊径,从青年夫妻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主要从水生女人为代表的青年妇女这一侧面去表现意义重大的主题。
4、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
二、结构
《荷花淀》以丈夫参军打仗为线索,精心组织了“送夫”“寻夫”“奇遇”“学夫”等情节。作者以空行为标志,把它们分成了三大段。作为“诗体小说”,每一部分又被安排成三层,呈现出诗歌艺术所追求的“建筑美”。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1.月夜编席(1─4自然段)
2.夫妻话别(5─29自然段)
3.水生离家(30─31自然段)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1.探望丈夫(32─38自然段)
2.扑空归来(39─47自然段)
3.淀上遇险(48─61自然段)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1.伏击歼敌(62─65自然段)
2.意外相见(66─84自然段)
3.组织起来(85自然段)
三、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
水生嫂等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四、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五、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
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六、生动的细节描写
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细节揉合起来,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诗情画意。
如: 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发生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在妇女们探望丈夫的归途中,这种战争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当战斗打响以后,几个妇女“渐渐听清楚枪声是向着外面,她们才趴着船帮露出头来”寻找自己的丈夫。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生动,丈夫在瞄准敌人射击,没看妻子一眼(聚精会神),妻子却在紧张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也是聚精会神),为下文议论战士们“横样子”伏笔。这个细节,使紧张战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起到了一石三鸟的作用,重写奇袭、巧遇,是故事的高潮。
打捞战利品,也有许多细节描写。
如: “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的拿手戏。”这里,把打捞战利品和日常生活摸鱼揉合在一起。又如,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船上”,几个青年妇女又把掉在水里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这一丢过去,又丢过来,渲染了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出了夫妻之间相亲相爱,相互戏谑的情感。
七、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很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发展了故事情节。
水生和妻子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微妙心理活动和人物的精神面貌)“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他们几个呢?”──侧面打听
“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流露出她的温情和忧虑,表明了她对丈夫的关心、体贴,也表现了她细心、稳重的性格。
当她得知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丈夫报名参军后,她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这一句包含着复杂的思想感情,本来“你总是”这种口气多半用于责难,可这里却用于对丈夫的称赞,写出了她对丈夫的依依不舍,也写出了她识大局、明大义,积极支持丈夫参军的崇高品格。
从水生嫂的言语中流露出依恋丈夫的感情,为下文伏击埋下一笔,是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看望丈夫的思想基础。
几个妇女商量去马庄探望丈夫的一段对话可以看出:
巧: 来得不巧,巧遇敌人,巧逢亲人,无巧不成书。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对话,把她们羞涩和想去探望丈夫的急切心情表现出来了。“哪里就碰得那么巧,”反映出侥幸心理,促成她们归途遇敌,躲进荷花淀,无意把敌人引进埋伏圈,为歼灭敌人创造了条件,这段对话对情节发展起作用。
第四篇:荷花淀读后感
读《荷花淀》有感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创作于1945年。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冀中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敌。随着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纷纷拿起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崇高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抗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说就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椐地军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者并没有选取轰轰烈烈、壮观惨烈的战争场面作为小说的主场景,而是在激烈残酷的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通过表现农村妇女温柔多情的同时,又透露出她们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小说对农村妇女的刻画最为传神,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她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 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子,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的妇女。她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她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不想让丈夫走的。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她的忠贞。
小说也深情地流露出人物间的夫妻之情以及人物的家国之爱。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有国才有家,反之,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当然,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长成熟。以水生嫂为例,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这时候,她的心理还没有大的变化,仍是贤妻良母型的思维,对丈夫更多的是习惯性的顺从。由探望丈夫开始,她的心理起了变化。亲身感受到战争,使她对丈夫从事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来,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一个大的飞跃。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中描写水生和妻子的告别的场景简洁明了,既没有“执手两相看泪眼”的悱恻缠绵,也没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慷慨激昂。然而就是那普通的话语,却让人回味无穷!国难当头,有多少儿女私情被置之脑后,在涓涓细流之下,却是暗涛汹涌。正是这简单明了中透露着生活的真实。在那八年抗战中,有太多的男儿告别妻儿,奔赴战场;又有太多的妻子在后方翘首而盼,红颜白发。白洋淀只是整个中国的缩影,水生嫂也只是当时中国普通妇女的写照。尽管她们没有像花木兰一样上场杀敌,也没有成为江姐和刘胡兰,然而她们却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自己的丈夫,支持
着抗日斗争。她们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融在了所有的军用物资里,使战士们在战场上能够无衣食之忧地英勇杀敌。在家乡,她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巧妙周旋,掩护子弟兵与敌人进行斗争,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作品里的人情美就美在人物既热爱自己的家乡,又热爱自己的家庭。我们难以想象二者的分离,如果人物只顾个人的缠绵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我们总感不够真实;如果人物为国家利益而完全置家庭于不顾,我们又多多少少会报之以遗憾甚至鄙夷。作者将两种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份真挚和谐温馨美丽的人性和人情。而这两种完美结合的爱不正体现了白洋淀人们乃至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吗? 我想往小处说是为家庭,为自己,积极上进,向先进的组织靠拢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大处说,也的确是想为百姓、为民族、为国家更好地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使自己成为人民真正需要的、群众打心眼里接受的一名合格的检察干警。哪怕我的付出看来十分渺小、微不足道。对我而言就是要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我应做的,做我能做的。不违背理想,始终保持进取之心,不背离人民,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不求人生辉煌,但求无愧于心。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要入党、为什么要从检的最真实也是最原始的理由和动力。篇二:荷花淀 读后感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荷花淀》这篇小说来说,却是文中有画,又文中有诗,这实在是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了的如同人间仙境般的有着无限开阔境界的荷花图。这正是作品的真正的魅力所在。不能清晰地从作品的描写中还原出几个面目真切的水乡人物,更不会对其中的战斗场面有什么深刻印象,甚至作品所讲述的一部故事都显得那么朦朦胧胧,似有若无;但你却绝不会忘记那无边无际的生长着茂密芦苇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这所有的文字中,哪里有一点点战争的味道?又哪里有一点点尘世的纷扰?作者正是要通过这种绝美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纯美的境界。淀上风光的描写,词浅意深,意境优美。可以想象:一群妇女坐在小船上,身后是一望无际的荷花淀,近景远景层次井然,线条分明。让这群妇女处在这种特定环境中,从她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同时从稻秧、芦苇、浪花的起伏跳跃,我们仿佛听到这幅画面外的风声、水声,那就是当时风起云涌的抗日的时代潮流。一处景物的描写,竟然能反映如此深刻的内容,可见作家笔底的功力的深厚。《荷花淀》不是为写景而写景,不只描绘出了一副副美丽的风景画,而是通过写景来烘托人物,做到了情景相生,或寓意深刻,或暗示象征。《荷花淀》就是这样一篇景明、人美、情真、意切的小说,有人评价它是“诗中的小说,小说中的诗”。语言富有特色:朴素、清新、柔美,像蓝天上的明月,如山涧里的清泉。所以,阅读《荷花淀》之后,感觉就像三伏天喝了一瓶冰镇杏仁露,又像躺在芳草地上听了一首轻音乐。篇三:读《荷花淀》有感
读《荷花淀》有感 第一次读《荷花淀》便陶醉在了皎洁的月光下那扑鼻而来的清新的泥土气息中,干净的庭院、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清爽的凉风、新鲜的荷叶香??一幅幅淡雅、幽静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像诗一样的语言,像画一样的景色?? 再深入了解,才知道这是一篇以抗战为题材的小说,它写的是战争,这再次吸引了我,为什么写战争没有看到炮火纷飞、硝烟弥漫、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呢,而看到的如此美如此安静的一切呢,到底是不是写的战争呢,带着好奇,最后答案让我的旧识不再。
现在的我们不可能在亲自穿越到抗战时期去目睹当时的硝烟四起,只是从电视上或者是长者的口中以及课本中去了解、去体会,然而我们以前不管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还是书本上阅读的或是长者口中的战争都是有着硝烟的味道,有着恐慌的感觉。
本文写的是战争,可是一反常态,从另一个方面写出了战争,通过白洋淀地区人民抗战生活及妇女的成长历程,塑造了一群勤劳淳朴、顾全大局、深明大义、勇敢机智的农村妇女形象。
文中水生嫂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丈夫是游击队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都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水生嫂又温柔体贴丈夫,丈夫工作晚归,她没有埋怨,而是首先“站起来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是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想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们去探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同时她又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托丈夫的后退,虽然她不想让丈夫走,丈夫去别人家里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的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一个深明大义、温顺坚强、顾全大局、关心体贴丈夫的水生嫂被刻画的栩栩如生。
水生等人要去参军,水生嫂等妇女们都委婉的流露出了对丈夫的依恋之情,但她们还是义无反顾的支持丈夫上战场保家卫国、与日寇作斗争,表现出了她们是一些中华好儿女,在夫妻之情和家国之爱之间,她们知道孰轻孰重,她们知道只有有国才有家。
是啊,没有国哪来的家?没有家哪来的你和我。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以国家利益为重,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冲突的时候要以国家利益为重。篇四:荷花淀 我谈“芦花荡-荷花淀” 在我读初中二年级的时候第一次读这两篇文章,立刻被作家笔下白洋淀那特有的、浓郁的诗情画意所吸引,仿佛把我带进了白洋淀我梦中想见到的芦苇丛中,闻到了那荷花的飘香??尤其是水生带领游击队伏击日本鬼子的情景和老头子运用“水上的能耐”为受伤女孩报仇,狠狠打击日本鬼子的画面,使我耳目一新,心旷神怡,满足了我幼小心灵对抗日游击队的向往之情。而前段时间当我再次读这两篇文章时,让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回顾当年历史“国军”溃逃,日本帝国主义践踏我国土,杀戮我同胞,共产党抗日游击队竟扎根于白洋淀水乡人民群众的心中!作为小苇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水生,离别妻儿老小,带领同村战友投奔了大部队,临别时对自己女人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水生女人和其他参军战士的女人们,在丈夫的影响下,也学会了射击,配合子弟兵,军民共同打击日本鬼子。
在《芦花荡》中,我最欣赏的就是那老头,那位“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支枪。他对芦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然而,他所护送的两名小女孩中的一个却在他护送下遭到日本鬼子的枪击受伤。老头子想,“自己平日夸下口,这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于是便发生了老头子运用“水上的能耐”狠狠打击日本鬼子,大快人心的生动场景。那老头让我敬佩,是因为他虽老但老志不衰,那种高昂的抗日激情、对民族的赤胆忠心、对敌人的恨和对人民的爱,使人看到了一个组织严密、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的抗日游击队的英雄群体。沦陷区军民,面对敌人绝对的军事优势,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形势是何等的严峻?然而,他们却是那样的乐观,那样的自信!
而在《荷花淀》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水生和他的战友们,以及他们的女人们,那种火一样的抗日热情,那种坚强的民族凝聚力。在文章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形象。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水生嫂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白洋淀的妇女不仅是勤劳、能干、识大体的,也是多情的、乐观的、坚强的。男人们参军才走几天,水生嫂和几个青年妇女便找借口去探望他们,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着
深切真挚的爱。当然,她们又是乐观的。在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时,她们虽然最初“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她们“永远朝着愉快的事情想”,“不久,她们就又说笑起来了”。这些情感丰富,爱说爱笑的女人们在遇到敌船时,虽然也心跳,但却不胆怯,不手软,她们机智地将船往荷花淀里摇,并下定决心,“假如敌人追上了”,决不投降,“就跳到水里去死”,表现出了坚定沉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回村后,这些经受了战争洗礼的妇女们的精神境界有了新的飞跃,她们很快也学会了射击,拿起了枪杆子,成立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另外个角度便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说实话,我以前也有读过革命性的书,但是能像《芦花荡》、《荷花淀》这么写的有诗意的却不多。我们这些当代学生,本来就没有经历革命历史过程。在欣赏上可能就只能从文字上去体会革命先辈的那种闯革命精神了。虽然,我没有亲身体验那闯芦荡、打鬼子的场景,但是,从这两篇文章中,我深深感觉到革命的伟大。
而今想来,决定战争胜负的,兵力的强弱、武器的优劣,只是暂时的因素;而民心的向背,人民群众的参与才是最后的决定性因素!毛泽东爷爷曾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当我认真读完孙犁的小说时,我便领悟到这句话的真谛。
姓名:吴琼
院系:外语系
班级:英教1001班
联系:*** 短号:641705篇五:11.《荷花淀》教案
十一 荷花淀
楚雄职中 张仕勤
教学目标
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教学重点
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教学难点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喜欢看电影吗?什么题材的?成龙轻松的武打片,甜蜜的言情片,悦目的青春偶像片还是刺激的恐怖片?战争片少人看,为什么?沉重!残酷!我们今天学习的却是一篇另类风格的战争题材的小说——《荷花淀》。
二、订正预习,梳理情节脉络 1.作家作品 2.全文已空行标明是三部分,用简洁、含蓄、连贯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明确:全文三部分的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小说的故事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篇小说的三个部分各属于哪个阶段?
明确: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明确: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三、研读课文
(一)夫妻话别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用笔画出“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句话,并根据这句话揣
摩水生嫂说此话时的心情,语气,甚至眼神。
2、根据这句话本身所提供的语言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水生嫂对水生参军的事是支持还是反对?
3、让学生阅读这句话的上文,自己去解决问题。
赏析:白洋淀夜景图(“月夜编席,深情盼归”)的景物描写
读: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借助幻灯片图景,感受诗情画意)
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手指上缠绞着苇眉子
苇眉子在她的怀里跳跃着
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银白的世界 透明的薄雾
徐徐的清风 清新的荷香
结论一:这里有美丽富饶的家园,有美好的生活,勤劳善良的水生嫂,作为中国一名普通的妇女对丈夫充满了体贴依恋之情,她是希望丈夫和自己朝夕厮守,共同操持这个家的。
4、学生快速阅读这句话的下文,验证刚才的答案是否正确。
学生根据水生嫂你走,我不拦你、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是了的对话和最后自己拿起武器英勇杀敌的情节,看出水生嫂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人,她是支持丈夫参军的。
5、启发:单用“支持”或者“反对”来回答问题都是不全面的。
提示:一方面,水生嫂追求夫妻团聚的幸福生活,她希望丈夫永远留在身边。在得知丈夫马上就要上阵杀敌的时候说这句话,这里既有对夫妻分别的无限依恋之情,又有对丈夫安危的担忧和体贴。另一方面,水生嫂在国难当头的严峻时刻,她懂得保家必须卫国的道理,不打垮侵略者,就无法过安定的日子。因此,她勇于作自我牺牲,勇于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以至于后来勇敢上阵杀敌。所以这句话表现了真挚多情的中国劳动妇女水生嫂特有的心理,她爱丈夫,更爱家乡,爱祖国。她义不容辞地支持丈夫打鬼子。爱丈夫与爱祖国的感情交织在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中。
引申:作者对水生这个抗日积极分子的褒爱之情也可以说浓缩在“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之中,只不过是借水生嫂的口说出来而已。
(二)探夫遇敌
真挚多情,“聚散两依依”的是不是只有水生嫂一人?我们的主人公还有四
位,他们是在“探夫遇敌”中出场的,是—“借故寻夫”(马庄探夫)。
1、学生分角色朗读五位妇女的对话,要读得惟妙惟肖,体现人物的含而不露的复杂感情。
2、言为心声,闻其声可辨其人。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探究分别展示了五位妇女怎样不同的个性。
赏析: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智伶俐。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冒失失。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
小结: 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情味隽永,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鉴,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那种含蓄美。
3、提示性仿作改写练习:
⑴添加一个人的对话,使之与前文一致;
⑵改写这几个人的对话,改变她们的性格特征,还可以改写“夫妻话别”的一段对话。
⑶仿写;以上学迟到面临老师严厉批评为背景,写一段对话,展现不同人物不同性格。
示例:⑴、“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改写比较: ⑴女人说(撒娇地):“不嘛,你不要走嘛!”(小女人,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是现代概念,过去是不明大义。)⑵女人这么说(耍泼地):“行啊!你走,我搬回我娘家!”,耍泼也不行。)
⑵“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用了主谓倒装的句式,表现了水生嫂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而且比较急切。
改写比较: “怎么了?”“你怎么了?” “就你积极。”
(少了一份夫妻间的关怀、挂心的感觉)
⑶“水生说:不要让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这才是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这是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这是全篇小说中份量最重、内涵最多的一句话。战争年代,被敌人捉了活的,对一个年轻少妇来说,就意味着被羞辱的命运,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一对恩爱夫妻,他们最担心、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丈夫要求妻子去拼命,正应了那句古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刻女人是流着眼泪答应丈夫的。你看,从内心一惊,到理解丈夫,从鼻子发酸,到狠下决心,答应丈夫的嘱咐,把一个女人丰富、复杂、高洁的情感世界,表现得多么淋漓尽致而又回环曲折。
改写比较:⑴水生说:“我走了,很可能回不来,因为要打仗了。要是我回不来,你看着办吧。你也不要太死心眼,你看着办吧。”⑵水生说:“要是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也不要跟他拼命,好死不如歹活。” ⑷见幻灯片。
总结:荷花淀的景物是美丽的,水和天,荷和苇无一不美,明丽清纯,让人心醉。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怎么肯让敌人蹂躏!这就找到了景和情的契合点。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当然会养育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美丽的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有多少温情,战时就会有多少勇气,这是景和人的契合点。淡化战争气息,浓化乡土气息,达到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就是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荷花淀》的景物描写、对话描写对于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作用。通过学习,要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借助环境、情节、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主题。
五、作业
以“风雨中的荷花”为题写一篇读后感,进一步地鉴赏《荷花淀》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五篇:荷花淀有感
读《荷花淀》有感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创作于1945年。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冀中地区的广大军民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敌。随着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纷纷拿起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崇高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抗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说就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椐地军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
作者并没有选取轰轰烈烈、壮观惨烈的战争场面作为小说的主场景,而是在激烈残酷的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通过表现农村妇女温柔多情的同时,又透露出她们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战火硝烟中,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人性的纯美、品格的崇高,仿佛就像白洋淀盛开的荷花一样,美丽灿烂。
小说对农村妇女的刻画最为传神,其中最突出的人物是水生嫂。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她勤劳、善良: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
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子,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的妇女。她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她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并没有拖丈夫的后腿,虽然她不想让丈夫走的。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她的忠贞。
小说也深情地流露出人物间的夫妻之情以及人物的家国之爱。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通过描写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表现出人性的光辉,来表现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小说中,水生等参军的人对家庭的眷顾,他们委托水生来做家属的工作,正表现了他们对亲人真挚感情;水生嫂等妇女们虽然委婉地流露出对丈夫们难舍之情,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丈夫们打点行装,送他们上战场打击侵略者。至于以后妇女们感情依依探望征人,又为丈夫们分担任务,参加战斗,更是由夫妻之情上升至家国之爱。
有国才有家,反之,有对亲人的深情才有对国家的忠诚。当然,残酷的战争环境,也促使人的思想性格成长成熟。以水生嫂为例,她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得知丈夫要离家参军,她虽然心里为难,但还是支持丈夫的选择。这时候,她的心理还没有大的变化,仍是贤妻良母型的思维,对丈夫更多的是习惯性的顺从。由探望丈夫开始,她的心理起了变化。亲身感受到战争,使她对丈夫从事的抗战事业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于是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来,直接参加保家卫国的神圣事业。她的思想性格也得到一个大的飞跃。水生嫂等妇女们的成长,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冀中人民在民族自卫战争中的巨大变化。作者通过塑造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群像,歌颂了冀中地区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战的革命斗志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小说中描写水生和妻子的告别的场景简洁明了,既没有“执手两相看泪眼”的悱恻缠绵,也没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慷慨激昂。然而就是那普通的话语,却让人回味无穷!国难当头,有多少儿女私情被置之脑后,在涓涓细流之下,却是暗涛汹涌。正是这简单明了中透露着生活的真实。在那八年抗战中,有太多的男儿告别妻儿,奔赴战场;又有太多的妻子在后方翘首而盼,红颜白发。白洋淀只是整个中国的缩影,水生嫂也只是当时中国普通妇女的写照。尽管她们没有像花木兰一样上场杀敌,也没有成为江姐和刘胡兰,然而她们却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自己的丈夫,支持
着抗日斗争。她们将自己对爱人的思念融在了所有的军用物资里,使战士们在战场上能够无衣食之忧地英勇杀敌。在家乡,她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巧妙周旋,掩护子弟兵与敌人进行斗争,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作品里的人情美就美在人物既热爱自己的家乡,又热爱自己的家庭。我们难以想象二者的分离,如果人物只顾个人的缠绵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我们总感不够真实;如果人物为国家利益而完全置家庭于不顾,我们又多多少少会报之以遗憾甚至鄙夷。作者将两种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份真挚和谐温馨美丽的人性和人情。而这两种完美结合的爱不正体现了白洋淀人们乃至中华民族对生活的满腔热爱吗?
我想往小处说是为家庭,为自己,积极上进,向先进的组织靠拢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大处说,也的确是想为百姓、为民族、为国家更好地实实在在地做点什么。使自己成为人民真正需要的、群众打心眼里接受的一名合格的检察干警。哪怕我的付出看来十分渺小、微不足道。对我而言就是要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做我应做的,做我能做的。不违背理想,始终保持进取之心,不背离人民,始终坚持爱国之情,不求人生辉煌,但求无愧于心。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我要入党、为什么要从检的最真实也是最原始的理由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