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淀教案

时间:2019-05-15 01:4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荷花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荷花淀教案》。

第一篇:荷花淀教案

荷 花 淀

高一语文 苏曙光

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文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及心理的作用,进而领会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二、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透过小说人物的对话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赏析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起战争,你会想起什么场面?或者你会用什么词汇来描述战争?(生先来回答,会想起杜甫笔下‚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想起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等)

我们总觉得战争意味着分离,意味着残酷,意味着悲剧。我们的脑海中总浮现炮声隆隆、硝烟四起、刀光闪闪、鲜血淋漓。(出现幻灯片)

有一部电影《战争让女人走开》,从古至今,战争似乎永远是男人的舞台。在一个美丽、如诗如画的地方,有一群温柔体贴、机敏稳重、识大体顾大局的劳动妇女,她们介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

下面就请同学们找出本文描写最有代表的一位女性。(水生嫂)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朗读——摹拟——分析——品味——创作)

(一)、1、这篇小说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形象,首先让同学自由朗读‚夫妻话别‛这一情节,体会人物感情,揣摩人物心理。

2、找三位同学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请三位同学分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

3、评价朗诵结果

师:言为心声,人物性格、当时的心情决定人物的语言、语调,同学们朗诵时应注意这些。

通过朗读,在这一部分里,水生嫂有什么样的性格?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a、‚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体贴、温柔)

b、‚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机智)

c、‚怎么了,你?‛——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机智)

d、‚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板书:体贴、温柔、机敏、稳重

(二)、咱们再来看这一句话: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如果改为:

1、‚你走我不拦你,爹你带走,小华你带走,我回娘家!‛

2、‚你走,我也跟着走,古有花木兰从军杀敌,为人民为国家,咱舍小家顾大家,牺牲生命也值。‛

3、‚不嘛,不能走。‛ 可以吗?为什么?‛

分析:1这是一个泼辣、不懂事的水生嫂;2这样的话语不符合人物的身份,毕竟水生嫂只是一个农村妇女,思想觉悟没有那么高,这里少了对家 的牵挂,对丈夫的关心,普通的劳动妇女,说话朴实。3是一个矫揉造作、任性的水生嫂。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是不是表明水生嫂不愿让丈夫去参军?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反映了矛盾心理。师:是啊,水生嫂是人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幅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身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

所以在下面我们又看到她说:‚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水生嫂要求不多,只是让丈夫多一些理解,是一个识大局明大义的劳动妇女。

板书:识大局明大义

(三)、其实,像水生嫂这样的女性,有许多许多,我们再找一找,文中还有哪些?

请同学们找‚探夫‛一段

丈夫们上了战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探夫的事。这几个青年妇女的对话也写的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什么样的性格呢?我找五位女同学来读,注意摹拟人物语言。

1、‚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板书:机敏多智

2、‚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板书:心直坦率

3、‚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板书:心细成熟

4、‚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 ——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板书:性急侥幸

5、‚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板书:害羞忸怩

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质朴简洁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女人高洁美好的心灵,看到了战争中别样的美。

(四)、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注意‚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女生齐读: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再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师:你的说法确实合情合理,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生:我认为这里没有一句是水生嫂说的。师:哦?说来听听。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

一起来看最后一段。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女人眼中的战争是怎样的?

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借助人物对话赏析了以水生嫂为主的荷花淀妇女群像。从中我们认识了孙犁小说质朴简明却又内涵丰富的语言特色及其洋溢的浓郁的生活战斗气息,认识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

(六)、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第二篇:荷花淀教案

 建议一 采用指导阅读法,活动教学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本文情节简单,结构明晰,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本文的教学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点拨设疑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通过摹拟、比较等赏析方法,借助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来引导学生深入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教学目标。

2.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特点,从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来理解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拟小标题,迅速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3.运用多媒体的声、画手段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感受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

4.小说鉴赏采取“引疑-议疑-释疑”方式。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对景物描写和对话描写进行鉴赏讨论。

* 示例:

一、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1.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2.全文已空行标明三部分,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二、赏析课文:

(一)赏析景物描写:(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1.鉴赏课文第一部分的第一段、第三段;第二部分第五段、最后一段。(重点赏析第一、三段,其他几段由学生完成。)

①听课文配乐朗诵,运用声、画手段创设情境。

②学生自由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其中意境。

③学生用自己的话描摹画面,并说一说听(读)这段文字后的感受。(温馨、宁静、和谐、安详)

④学生思考讨论:战争是残酷的,八年抗战,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作者却给我们描绘了如此恬静优美的环境,这合乎情理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学生寻找类似景物描写的语段,品味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培养鉴赏能力。(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教师作点拨。)

3.朗读品味。

(二)鉴赏人物

从小说三要素看,本文是虚化的人物,淡化的情节,特定的环境。作品的主要人物是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对话”。

1.朗读后精讲“夫妻夜谈”,总结分析人物的方法。

①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②抓对话中的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嗯”等; ③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2.摹拟分析

①让学生改写水生夫妻对话并表演,让水生嫂用另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多媒体投影,提供范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重点分析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对话。

②细细品读(听朗读录音或由学生分角色朗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三、品味创作:

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片段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

2.课后阅读孙犁的短篇小说《嘱咐》,理解其中的“水生嫂”形象。

 建议二:采用诵读法、比较教学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荷花淀》是一篇取材于战争年代的小说,但是它没有具体描写战争中的枪林弹雨、血肉横飞,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主义精神。本文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最能体现孙犁的创作风格,有“诗体小说”之称。学生初次学习这种作品,欣赏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可通过朗读来体会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通过和诗歌、散文的比较,让学生领会“荷花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2.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听课文录音,精选文段,通过自己的诵读,深入领悟、大胆创造。

3.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以及和诗歌的对比阅读来把握。

4.比较阅读其他乡土文学作品或海明威、高尔基等作家不同风格的作品,进一步体会“荷花淀”派独特的艺术风格。

* 示例: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结构,快速概括文章所选三个片段的内容: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

2.初步理解文章的特点:不以情节取胜,而以抒情见长。

三、请学生从文中找出富有诗意的片段,并通过吟咏来品味其深刻含义。

1.鉴赏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2.教师范读后请同学自由朗读1~3自然段,仔细品味小说语言的诗味。(朗读指导:应注意语调柔美、舒缓,忌沉重、急躁;让自己进入有关场景成为其中一员。)

3.通过断句,将第1段编排成诗诗歌朗读。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湿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4.聆听或朗读《蒹葭》、《再别康桥》,从意境方面与《荷花淀》进行比较分析。问题引领:

①诗歌与本文有哪些相同的意象?

②这些相同的意象各有什么特征?它们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③《荷花淀》的抒情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要营造优美之境而不营造壮美之境呢? ④通过比较欣赏,你们觉得小说的环境具有什么样的美?

5.学生再读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写和归途遇敌之时的景物描写,体会其意境和作

用。

四、分角色研读“夫妻月夜话别”,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性格,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问题引领:

①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有许多英雄题材可以写,为什么偏偏要写一组普通的农村妇女?

②为什么这组妇女连姓名都没有?

③塑造这组群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

④结尾写妇女们的哪些变化?有什么典型意义?

五、总结

环境诗化——恬静纯美;

情节淡化——不离奇、不曲折;

人物虚化——无姓名、无肖像。

孙犁作品的风格: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白洋淀派代 表)。他的作品追求散文式格调,追求诗歌般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诗意和浪漫气息,正如茅盾所说:“用谈笑风生态度去描摹时代的风云变幻。”

六、课外比较阅读相关作家作品。

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鉴赏多种风格文学作品的能力。

2.品味小说个性化的语言,体会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品味小说诗化的语言,体会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 教学难点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

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风格。

2.用简洁的语言给各部分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4.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战争场面的图片,请学生用几个词概括。

残酷、恐怖、血肉横飞、血流成河„„

二、检查预习,梳理小说情节脉络

1.作家作品:

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2000年《亚洲周刊》选的“二十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中,孙犁的小说被选入两篇,一篇就是《荷花淀》,另外一篇是《铁木全传》。

孙犁去世后,有人这样评价他: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体小说”。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根植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之为“荷花淀”派。

2.三部分的小标题:

(1)夫妻话别(2)探夫遇敌(3)助夫杀敌

3.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4.小说的主人公:

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农村青年妇女,描写的是“群像”。

三、研读课文

(一)诵读、品味小说“清丽如水”的写景文字,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1.学生自由阅读 “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文字并感知:这段文字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皎洁的月光、洁白的苇席、银白的湖水、薄雾、清风、荷香。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幅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纯美境界。

2.划出恰当的节奏,然后诵读,把诗的味道读出来。

月亮 / 升起来 / 院子里 / 凉爽得很 / 干净得很 / 白天 / 破好的 / 苇眉子/ 湿润润的/ 正好编席 / 女人 / 坐在 / 小院当中 / 手指上 / 缠绞着 / 柔滑修长的 / 苇眉子 / 苇眉子 / 又薄又细 / 在她怀里 / 跳跃着。

朗读指导:应注意语调柔美、舒缓,忌沉重、急躁。

3.试比较《荷塘月色》的一段描写: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相同:都营造了一种朦胧、静谧、诗意的境界。

不同:《荷花淀》语言素朴清新,《荷塘月色》语言较为典雅。

4.思考:抗日战争这么严酷,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这样诗情画意的描写是不是违反现实的呢?如果不是,他的用意何在?

引导联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这是美丽的地方,是我生

长的地方„„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歌唱祖国》)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假如我是一只鸟》)用意:

银白的世界、透明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这里是我们美丽的家园,这里有我们美好的生活。这么美的家园,谁人不爱!江山如此多娇,岂容日寇肆意践踏?这正是所有抗日战士战斗的动力之所在。

(二)诵读、品味“夫妻话别”中的对话,探究水生嫂的形象。

1.阅读本段对话,说说水生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印证。勤劳善良:月下编席

温柔体贴:“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坚强: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

深明大义:“你走,我不拦你”、“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一些”

2.朗读下列句子,体会水生嫂的性格特征及此时的心理状态。

(1)“怎么了,你?”

变换句式朗读,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

怎么了,你?——急切、体贴

你怎么了?——语气平淡(冷淡)

怎么了?——语气陌生、生硬

(2)“你总是很积极的。”

变换重音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你总是很积极的。——突出积极,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

你总是很积极的。——略带一点埋怨

(3)“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变换标点符号朗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理解支持丈夫的态度明确,突出不阻拦。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强调了“家里怎么办”,表现了依赖性。

(4)“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能理解自己的难处,再苦再累她也愿意。体现了水生嫂为代表的中国劳动妇女勤劳、善良、坚忍的传统美德。

(5)分角色朗读下面对话,体会水生嫂回答过程中情感的变化。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面对与丈夫的生离,依恋、不舍。

“嗯。“嗯,还有什么?”——坚强面对,不让丈夫担心。”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个人的、民族的尊严,他们的选择只能是与敌人“拼命”。此时夫妻的思想感情,一定经历了瞬间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流着眼泪答应丈夫,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忠贞。

3.改写水生夫妻对话并表演,让水生嫂用另一种口吻与丈夫对话,表现另一种个性。

例如: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猛地抬起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女人看着丈夫说:“你真是个爷们!”

“我是村里的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回来,怕家里的人拖尾巴。”

“你走,我不拦你,我也跟你去!”

“我们是去打鬼子,你一个女人去干什么?不成!”

“咋不成?女人也能打鬼子!”

“队上不会同意的。”

“我找队长去。”

(三)朗读“商议探夫”一段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

1.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机智伶俐。“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可见她探夫心切,快人快语,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话假情真。

2.小结:

短短几句对话,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几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她们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悱恻之情可见,充分表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那种含蓄内敛。

3.思考:这段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四)总结:

环境诗化——清丽如水的景物描写,营造恬静纯美的意境;

情节淡化——素朴洗练的对话描写,淡化战争气息;

人物虚化——无姓名、无肖像。含蓄蕴藉的性格与情感。

散文式的格调,诗歌般意境,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完美统一,这就是“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四、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文中其他几处景物描写,体会其作用。

2.请添加第五个妇女,用一两段话展示她与原作人物不同的个性特点

第三篇:荷花淀教案

荷 花 淀

【教学目标】

1.了解孙犁与荷花淀派的创作风格。

2.掌握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鉴赏文学作品。

3.体会小说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4.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生活,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2.体会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

对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把握。【教学方法】

《荷花淀》是一篇精美的小说,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小说鉴赏的一般方法,如讨论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等,从环境描写、典型人物、诗化语言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而领略鉴赏文本的独特美。【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对荷花淀、作者及其作品风格等查询的结果进行课堂交流,并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品读、揣摩的方法引导学生鉴赏小说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

一、课文导入

二、作家作品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年轻时就读于保定育德中学,中学毕业后流浪北京,当过店员。1936年在白洋淀边的安新县同口镇做小学教员。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事革命文化工作。1944年去延安鲁迅艺术

学院工作。解放后,在《天津日报》工作,注重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并坚持写作。曾任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采蒲台》、《嘱咐》,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这个结集显示了作家成熟了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主要有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关于荷花淀和小说的创作背景介绍

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本文写于1945年春天,是孙犁“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成的”,最初发表在《解放日报》副刊上,反响很大。孙犁自己还说“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长年在西北高原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的气候,忽然见到关于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是献身于抗日的战士们,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因此就对这篇小说发生了喜爱之心。”

四、整体阅读,理清思路

本文要求我们掌握学习小说的一般方法,即根据小说的特点,从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和典型人物三要素入手,进而理解小说所揭示的主题。接下来,让我们首先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情节,体会“诗体小说”的特点。

1.正字正音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吮吸(shǔn)白洋淀(diàn)打点(dian)泅水(qiú)凫水(fú)围剿(jiǎo)

投奔(bèn)蛮横(hèng)涨潮(zhǎng)打捞(lāo)

2.根据小说情节的基本要素,简要概括全文的故事情节(学生回答)

水生嫂探知丈夫参军,跟丈夫话别。她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她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了条件。她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3.给全文三部分拟小标题,并指出这三个部分各属于小说故事情节的哪个阶段(小组讨论)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助夫杀敌(高潮、结局、尾声)4.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本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精选三个生活片断来抒写对水生嫂等一群青年妇女的赞美之情。作者淡化了传统的小说模式,以抒情见长,不以情节取胜。)

五、赏析景物描写,品味优美语言

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语段,并思考讨论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小说开头三段的景物描写,正午时淀上风光的描写。

2.让学生朗读课文部分内容:从“月亮升起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3.问:这几段描写了哪些景物?由这些景物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讨论明确:

(1)夜景美: 月色皎洁,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2)这几段描绘的是荷花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种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特别是“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比喻,把水生嫂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幻灯出示图片)

(3)这些景物描写有如下作用:

第一,为人物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它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

第二,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中的景,都是人物眼中的景,也都充溢着人物心中的情。在水生嫂们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这样美好的家乡岂能容忍外国强盗来侵犯?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情景相生的境界,使得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

第三,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描写,不仅为“话别”提供了时间、地点与和谐的氛围,而且也为下文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了铺垫。

4.赏析文中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片段(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鉴赏讨论)(1)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点拨: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喜变忧。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点拨: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了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象“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象“监视白洋淀的哨兵”,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致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5.小结:景物描写是整个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这篇文章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具体的的人物形象,但那美丽坦荡的荷花淀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那里的荷花荷叶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象征着人的美好追求、美好愿望。这是一副纯美的画面,荷花荷叶是画面的主体,人物只是融入画面并融入荷花荷叶的精魂,这正是《荷花淀》的真正艺术魅力所在,这也正是把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第二课时

本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品读鉴赏课文,精选文段进行诵读、分角色表演,体会人物对话所包含的细腻复杂的感情,感受本文语言轻柔、清丽的风格和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学习如何借助小说的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赏析小说

人物形象,领悟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训练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搜索阅读“荷花淀派”的其它作品。

一、分析鉴赏“简洁而传神的对话”

1.第一步: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朗读要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请三位同学,分别充当水生、水生嫂和解说者三个角色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及细节描写。)

2.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他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怎么了,你?”——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水生对妻子的问话用“还在区上”,虚晃一枪,又岔开了话题,无话找话。水生嫂察颜观色,感到今天事情有点蹊跷,只得逼问。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这是女人的基本思想。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联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

“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自己的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对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识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格。

“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劳动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

小结:这篇小说的语言质朴、简明,但又内涵丰富。尤其是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方面,更是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夫妻话别”这段对话简洁传神,刻画了水生嫂这样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识大体、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话别”也刻画了水生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3.第二步: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另叫一位性格较开朗的女同学代替刚才水生嫂的角色,其余两角色不变,让三位同学朗读改编后的一段对话,其他同学认真品味人物对话和细节描写的同时,重点分析该段中水生嫂的性格及心理与上段中水生嫂的异同)(教师出示幻灯片)

二、赏析细节描写

1.请学生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片段。

2.重点分析“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一句中的细节描写。(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女人因为要平衡一时涌上心头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所以用“吮”手指动作来克制,所以说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这里表现了水生嫂深明大义,不因夫妻情感而“拖尾巴”的坚强性格。

3.小结:没有真实的细节,就没有真实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典型的人物形象。作者孙犁长于刻画人物形象,尤其是善于以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动作,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揭示出人物美好的心灵。

三、分析人物形象

1.再读文本,找出能表现小说中最突出的人物——妇女代表水生嫂性格的词句。2.让学生交流讨论,分析概括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妇女形象。

点拨:她们既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又具有根据地进步妇女的特质,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坚贞勇敢,是能征善战的战士。

作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不过分雕镂,而是用类似中国写意画的技法,只求神似,不求形似。他特别擅长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去发掘人物尤其是农村劳动妇女的情操美。

粉色荷花箭:劳动妇女——游击战士

四、总结与反思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并没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集中在农村妇女的形象塑造上。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讨论明确: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这样写,揭示了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

小说真实地反映了根据地的妇女,怎样由于战争的教育,逐步地打破家庭小圈子,摆脱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女人低男人一头的思想,写出了她们一步步地站到了社会斗争、民族斗争的行列里。她们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妇女争了气,为中国人民增了光。

可以设想,连最没有地位、最受压迫、觉悟较低的妇女也起来了,那么中国抗击侵略战争的胜利,难道还会远吗?当然是不会远的。所以这篇侧重从妇女方面来反映根据地人民斗争的作品,同样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1.片段练习: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写一段人物对话,要突出人物个性。2.课外阅读孙犁的《芦花荡》及“荷花淀派”其他作家的作品。

第四篇:《荷花淀》教案

第一课时

2.把握小说情节

(1)根据预习完成下表(用多媒体显示)。(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段落1~45~2930~3132~3839~47标题编席待夫与夫话别送别亲人马庄探夫探夫不遇段落48~6061~7475~8384标题与敌相遇助夫杀敌漫谈感受迅速成长

(2)根据小标题复述课文内容。(复述可以从整体把握小说情节结构)孙犁的小说并不是以情节见长,但他精选了几个生活片断:开头写话别,交代故事背景,村里七人参军公推水生为代表回家告别,这为妇女们去马庄探夫设下伏笔。探夫不遇,不遇而归,归而遇敌,摆脱敌人,隐入荷花淀助夫杀敌,目睹激战,则是一个转机。情节发展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足见作者在情节上也是匠心独运的。

孙犁笔下的战争和我们想像的战争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感受孙犁笔下的战争)

归纳概括:景美人美情美 3.体会景物之美(1)赏析月下编席一节

①引传说激趣。(引传说创设意境)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属河北省安新、伍丘、高阳、雄县、容城5县(市)所辖。白洋淀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淀区内共有36个村庄,8000公顷芦苇,146个淀泊。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白洋淀中有自然形成的千亩荷花淀,每年的农历五—八月份粉、白两种 1 荷花盛开,淀内香气四溢。白洋淀水域辽阔,春季青芦吐翠;夏季红莲出水;秋天芦苇泛金黄色;冬季泊似碧玉。白洋淀物产丰富,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被誉为美丽的“鱼米之乡”。

②播放课文1~3段配乐朗诵,体会小说诗化的语言。课文配乐朗诵,创设情境。③学生自由朗读,体味其中韵味。设问激疑

请学生来说。(宁静温馨安详„„)

⑤思考:抗日战争是很残酷的,抗战八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死亡随时威胁着人民的生命,有这么恬静优美的环境吗?作者这样描述合情理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写?

可以播放《我的祖国》、出示王维的《山居秋暝》帮助学生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出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到渠成完成对景物描写作用的归纳。学生讨论归纳:

①河山如此多娇,岂容敌人来践踏;家乡如此美好,怎能容忍列强来侵犯。展示了荷花淀人民的精神风貌。

②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秀美的荷花淀养育了多情美丽善良的女子。这段环境描写为人物提供了生活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水生嫂是一个勤劳、纯朴、善良的女子。

(2)赏读日光下的水乡风光

用多媒体显示荷花淀正午风光,给以学生形象上的感知。学生朗读描写日光下水乡风光的语段,并展开想像。

背景:万里无云,水面上没有船只,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远景)主体:一望无边,荷叶密密层层(中景)特写:粉色的高高挺出来的荷花箭(近景)

学生自由讨论。

提问:如果让你用一个短语来概括这两幅画面给你的感受,你会选择哪个词呢? 提问:“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看到这样的描写,你觉得情节会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呢?

明确:荷叶像铜墙铁壁——暗寓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像铜墙铁壁。明确:粉色荷花箭是哨兵——暗寓白洋淀的妇女们成长为抗日游击战士。

三、小结

在孙犁的笔下画面融为了一体,由朦胧逐渐清晰,荷花淀的景物是美的,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在这里人和环境融为一体了。景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背景,烘托出了人物形象;如诗如画的美景有利于展现人物精神风貌,在人物眼中,家乡是美好的,绝不容强盗侵犯,如果有人来入侵,这里的人民会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再来讨论。

四、布置作业

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百字左右)

认真阅读景物描写片段,体味词语隐含的意义及其作用: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

明确:这是“女人们”探夫未遇回家路上的一段景物描写,衬托水生嫂们的心情开始由忧变喜。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2.比较学习含蓄传神的细节描写。3.初步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二、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味了小说中优美的景色描写,荷花淀景色如诗如画,水天相融,粉荷绿苇相衬,明丽清纯,让人心醉,生活在这里的是怎样的一群人呢?了解一个人重要的是了解他的性格,而人物的性格又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透过人物的言行来认识他,而高明的作家也常常通过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篇小说中人物语言的个性美。

2.品读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从“但是大门还没有关,丈夫还没有回来”至“你总是很积极的”。

(2)分角色朗读改编仿写后的文段

①请比较原文中的女人和改写后的女人性格及心理的异同。改写后的对话:(很晚丈夫才回来„„)

女人抬头瞪着他说:“死到哪里去了,这么晚才回来!没你的饭了。”说着,拍拍手站起来要往灶间走。

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说:“有事快说。我知道,回来晚了一准没好事。”

水生咧嘴笑了,“你看你,尽瞎猜。”四下里看看又说“爹呢?” “你还有爹呀?早睡了。” “小华呢?”

“你甭跟我打岔,到底有什么事?给我痛快点。”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停下了手里的活儿,怔了一下,站起来,并不看水生的脸。“不就是这么点事嘛,还又是问爹又是问小华的,婆婆妈妈不直说。我给你弄点饭去。”

水生一把拉住她:“我吃过了。今天在县里开会,区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的眼睛熠熠闪光:“这才是我的好丈夫,爹的好儿子。你要是不积极,爹和我都不依你。”

②讨论归纳

原文中的女人温顺、体贴,对丈夫极为依恋,甚至有些缠绵,虽然她同时也是含蓄的,但她是有勇气有准备承担丈夫交给她的任何责任的。(水)

改写后的女人变得泼辣、外露,她用表面上的不在意掩饰内心的不舍之情,故意把事情说得轻描淡写好让丈夫放心。(火)

相同之处在于对丈夫的举动都很敏感,都很爱自己的丈夫,都有一颗金子般的爱国心。

(3)请比较下列三段对话,选出最适合水生嫂性格的一段,并思考为什么其他两段不适合?

女人:A“你走我不拦你,小华和爹你也带走。” B“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 C“你走,我不拦你,我跟你一块去。”

水生:A“我又不是去走亲戚。” B“家里的事只有靠你了。” C“我是去打仗,不是去旅游。” 女人:A“我在家还要干农活,更忙。” B“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

C“古有花木兰,女人能打仗,我也跟你打仗去。” 水生:A“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B“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 C“等打完了鬼子,我谢你。” 女人:A“哼,说的轻巧。” B(无语)

C“不嘛。”(嗲声)(4)明确:B(5)过渡

毕竟,藕断丝连的妇女们,对丈夫的不辞而别心存依恋,或许她们还有许多悄悄话还未来得及向自己心爱的丈夫表白;或许她们为丈夫的安全茶饭不思;或许她们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因此,几个青年妇女就聚在水生家里商量探夫的事。听探夫一段对话录音,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

(6)细细品读四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话,分析她们的个性特点。“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机敏多智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坦率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心细成熟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性急侥幸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害羞忸怩(7)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

可见人物的语言,美就美在富有个性,人人不同;美就美在富有民族特点,多情而又含蓄。下面我们来体会一下东西方表达爱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讨论归纳:中国的女子或忸怩或坦率或成熟,她们对自己的丈夫有深深的爱,但她们表达得很含蓄,作为丈夫他们也时时挂念着他们的妻子,但他们有更符合他们的表达方式,含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追求。

3.比较练习法,体会细节之美 比较上下两个句子的优劣:

(1)原文: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改写:“哎哟”随着一声惊叫,女人的手指明显地抖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让我看看。”“没什么。”女人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讨论明确:忽略了人物的身份,一个吃苦耐劳的农村妇女,不会见一点血就大惊小叫。改写的句子不符合人物身份。“震动”不仅写出了手指的抖动,更反映了水生嫂听到这消息后的心理反应:她没想到丈夫这么快就要参军走了,因而不免有些吃惊,接着的是对丈夫的依恋,担心。反映出人物复杂的内心变化。

(2)原文: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顺手又丢到水里去。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改写:顺手从水里捞上一棵菱角来,菱角还很嫩很小,乳白色。“去你的吧!”一个女人用力一甩,把那菱角丢到远处,那棵菱角就又安安稳稳浮在水面上生长去了。

讨论明确:书上说年轻人很快忘掉了不快,如果加上语言好像还很恼火,和前文矛盾。

7(3)原文:“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一泅,又沉到水底下去了,到很远的地方才钻出来。

改写:“不是她们是谁,一群落后分子!”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自己的船上。讨论明确:纸盒丢在他们船上,我们能看到水生还是很爱他的妻子的,只是表达得含蓄罢了。改后的句子不能表现水生对妻子的爱。

这里所选三组句子都是细节描写:手指的震动,丢菱角,丢纸盒非常符合人物当时的身份,情绪,性格,品质。有了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自然,富有情趣,也更体现出这群善良勤劳英雄的白洋淀儿女的人格之美,爱情之美。

三、总结全文

孙犁的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但是他并没有通过渲染战争的残酷来表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去歌颂爱国主义精神,而是通过展现人物对家乡的爱,对生活的爱,来刻画人物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歌颂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以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残墙断垣,看不到硝烟烈火,看不到血污泪痕,看到的是明月,清风,荷香,银白的湖水,碧绿的稻秧,粉色的荷箭„„一切都是那么清新,明朗,美丽。这就是孙犁小说的特点:淡雅舒适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交融。

四、巩固练习

(1)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2)指出以下各句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

①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②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③小船窜进了荷花淀。(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五、拓展

(1)阅读孙犁的其他作品,总结孙犁小说特点。(2)将《荷花淀》改编成一部电影剧本。

第五篇:荷花淀 教案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文章写作背景及作家相关知识

2、能够在朗读中,理清文章故事情节

3、能在人物对话中,分析水生嫂等人的人物形象

4、能把把握文章的精彩环境描写片断,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评价设计:

1、巡视

2、提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文章写作背景及作家相关知识及文章基础知识

2、能够在朗读中,理顺文章的故事梗概

一:神话传说,导入新课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本文讲述的就是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的世界。

二、了解背景,知人论世

孙犁

荷花淀派

写作背景

学案P49

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 对照学案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字词

PPT检测

四、再读课文,理清情节

《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却是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在文章中出现了怎样的故事发展,请你通读课文,理清故事发展情节。预设答案: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开端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发展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中成长高潮、结局、尾声

文章是怎样安排情节的?

预设答案: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四、布置作业 练案 1-4题

另分析文章中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人物对话中,分析水生嫂等人的人物形象

2、能把把握文章的精彩环境(景物)描写片断,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引入新课

战争是一个让人思考、让人感悟的名词,它演绎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见证了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列举有关描写战争场面的词语(提问):血肉横飞、血污泪痕、枪林弹雨、硝烟烈火、断壁残垣…… 《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天,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记叙的是抗日战争中发生在河北省中部白洋淀(荷花淀)的一场伏击战。但它没有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场景,而是另外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孙犁的刻意为之,在文中他重点刻画了美好的人物形象和美好的环境,让我们一起来走进孙犁的荷花淀,来感受他的人物之美和环境之美

二、战地之花—水生嫂等女性形象分析

小说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农村青年妇女的群体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提问:找出文章描写水生嫂的片断 预设答案:夫妻话别

探望丈夫

歼灭敌人

找同学分角色朗读,分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水生嫂?

尤其是“夫妻话别”部分,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另确定旁白。朗读时,要读出语速、语调和语气,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预设答案:

水生嫂具有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坚强忠贞的劳动妇女。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思想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水生嫂:勤劳淳朴、挚爱丈夫、热爱故土、识大体、明大义。

怎样将水生嫂的形象描绘出来的? 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文中除了水生嫂之外还有其他的女性,她们和水生嫂一起构成了这篇文章亮丽的风景线,找出文章中描绘这些女性的语句,分析她们又是怎样的战地之花。预设答案:

机智伶俐

爽朗率真

思想成熟,稳重谨慎

直白利落

忸怩含蓄又天真温顺

三、和谐之淀—景物描写分析

文章给我们美的感受,除了是人物之美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那就是文章的景物描写

找出景物描写的片断,反复朗读,并说出这样写的好处

第一幅:月下之景 第二幅:水上之景 第三幅:淀里之景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描绘出如此美好的景色,来源其语言的魅力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荷花淀》便是典范。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

布置作业:

以校园一景为话题,描写环境,语言优美

下载荷花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荷花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荷花淀》教案

    一、《荷花淀》教学实录 (根据教学录音、笔记整理) 时 间:2007年4月18日(星期三)上午第二节 地 点:芜湖工业学校 授课班级:芜湖工业学校06级对口升学班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明确小说情......

    《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 教学目标 1. 鉴赏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和传神的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初步形成小说鉴赏的能力 2. 感受至高至纯的人性美,领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美教......

    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 一、 教学目的: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的写法。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通过人物分析......

    荷花淀 教案

    荷花淀 教学目的: 一.了解孙犁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成就。 二.体会文章景物描写、人物对话的特色及其对展开情节、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作用。 三.领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

    荷花淀教案

    《荷花淀》教案 授课班级:1508 教材版本:高教版 基础模块(上)授课课时:2课时 授课教师:刘 锋 授课日期:2015年10月8日 高教版基础模块《荷花淀》 教案 益阳市综合职业中专·语文综......

    荷花淀 教案(最新版)

    《荷花淀》教案 粤教版高一必修三 黄艳映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手法 ;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

    荷花淀公开课教案

    荷 花 淀----优质课教案 授课人:王海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家孙犁及“荷花淀”派的艺术风格, ②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的......

    荷花淀 说课稿+教案

    荷花淀说课稿孙犁 尊敬的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荷花淀》,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优秀小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