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激励导入法体育教学反思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的,也不是所有的项目同学们都感兴趣,怎样使他们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也是我们体育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而激励的方法就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比如进行长跑练习课时,教师一公布“长跑”的练习内容,往往就会听到一片“嘘”声,这时教师可说“我就知道你们会出这种声音,因为你们是吃不了苦”,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讲一些体育星们通过刻苦训练创造体育辉,请保留此标记。)煌的故事,激励同学们向英雄学习,并讲解必要的练习方法,就能使同学们在心中坚定吃苦的信心,为长跑练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我们在上课之前费些心思,采用良好的导入方法,上课过程中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采用什么样的课堂导入方法,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的教学内容、当时的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安排,不能一成不变。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一定会成功的上好每一节课。
第二篇:浅谈小说教学导入法
略谈小说教学导入法
黎埠中学语文组
陈景强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这样说过:“教语文,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产生一种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学习愿望。”在小说教学中,如果有一个良好的导入,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驰神往,倍受吸引,产生深入学习小说的愿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说教学导入法多种多样,下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略谈几种。
一、同类相比,同中求异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思考,求得结论,领悟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小说教学中,将故事情节、思想内容比较接近的小说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巩固掌握的旧知识,在比较中欣赏鉴别,进而探求其本质。如在学习了《孔乙己》之后,再来学习《范进中举》时可以这样导入:“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使读书人一旦中举,就会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这就诱使读书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孔乙己一生追求功名利禄,但他没有中举,而又好喝懒做,迂腐可笑,以至贫困潦倒,被当作笑料,最后因偷窃而遭毒打,凄凉死去,成了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的遭遇,深刻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位读书人,历经坎坷,从20岁起屡试不第,直到54岁才考中,改变了艰难的处境。这是否能说明科举制度给读书人带来好处呢?”
二、装扮形象,角色导入
角色导入可让学生直观感觉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地体会人物的思想灵魂和作品的内容主旨。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首先让三个学生分角色扮演菲利普夫妇和于勒,表演菲利普夫妇船上巧遇于勒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先把握课文的核心部分,然后由此发散拓展开去,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三、联系旧课,串联导入
如在讲授鲁迅先生的《故乡》时,联系旧课文《社戏》来导入:“ 鲁迅先生的《社戏》,主要讲‘我’在平桥村得到的优待,平桥村地美人淳厚,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表达了‘我’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平桥村是‘我’的记忆中少年时代所生活过的故乡。后来,中年的‘我’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看到故乡的人物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我’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显示这些变化的,从这些变化里能看到些什么,悟出些什么。”这样导入新课,既联系了旧课文,复习了旧知识,又自然转入学习新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新课文。
四、活跃气氛,歌曲导入
很多小说都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剧中的歌曲很多学生都熟悉,有的甚至成了流行歌,学生都很喜欢。讲授小说时,如果用有关的歌曲导入新课,会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群情激昂,轻轻松松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例如讲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先放一遍刘欢演唱的《好汉歌》,然后提问学生:“这是哪一部电视剧中的歌曲?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好汉的姓名说出来吗?”学生回答问题后,很自然地切入课题。
四、明知故问,以错导入
如讲授《变色龙》一课时,可这样导入新课:“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皮肤的颜色随四周物体的颜色而改变。本文就是一篇介绍变色龙的说明文。”老师话音刚落,预习过课文的学生就会抢着说:“不是写变色龙的说明文,是写人记事的小说。”老师随即加以引导:“既然是写人记事的小说,为什么要用虫的名字来命名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教师作这样的明知故问,刺激了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情绪饱满、精神十足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小说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上文只是略述几种。这几种方式也可综合运用或交叉运用,力图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思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整篇课文的教学作铺垫,起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作用。
第三篇:小议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更是起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入法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即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在XX年举办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32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置图像,增强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我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用时事,联系史实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这样用报上摘录的新闻来导入新课:据报导,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了民族特色。据考证,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徐福墓的遗址。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秦汉时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样在统治阶级中盛行呢?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四、叙家乡,引起热忱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比如在讲《动荡中发展的南朝》这一课时,我先投影出常建的著名诗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印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我作出简单解释后指出这首诗所描绘这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常熟兴福寺,兴福寺初建于南朝齐代,名大慈寺,到梁代改名为兴福寺,因寺内正殿后有一块巨石上有着奇异的花纹,左看像“兴”字,右看像“福”字,故名兴福寺。它是在南朝齐梁年代修建的,那么齐梁年代是谁在何时建立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运用乡土历史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以上的几种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殊途回归,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学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导入法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导入法的选择,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h.a多勃洛波夫也说过:“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这个领域的无穷奥妙,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第四篇:薛法根导入、有效教学
薛法根 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江苏吴江盛泽小学校长。1999年起,致力于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研究,提出了“走向智慧、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的教学新理念,并初步形成了组块教学模式。曾先后在《人民教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了50多篇论文。199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苏州市“十杰”教师,1998年荣获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1999年被评为江苏省名教师,2001年荣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
“有效课堂”的有限思考
薛法根
有些问题本来很正常,但关心的人多了,就显得不正常了;关注的人越多,想得就越复杂,解决起来就越难;一旦所有的人都在盯着了,那么这个问题基本上已经复杂得让人看不到希望了。德育问题是这样,课堂问题也是这样,陷入了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仅凭一己之力,恐难作深度的解剖,只能作些简单的有限思考。
一
窃以为,“有效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课堂教学问题,而是一个事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核心问题。学校教育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课堂教学的有效与否,自然成为中心中的中心,应该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的核心。然而实际的情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研究上所用的时间却相当可怜。根据学校工作的常态看,教师一天以8节课的工作量计算,上课仅占3节左右,其余的时间几乎都在备课、批改作业、看管学生、填写表册、参加各类活动,至于参加课堂教学研究,那是要挤出时间来的。由此可见,教师真正忙碌的不是课堂教学及研究这项“中心工作”,而是其他事务。由于教育的行政化趋势一时难以改观,切实减少教师的非教学类负担就很遥远,教师常常“带着镣铐跳舞”,难怪他们至今还在怀念“非典”时期那段没有干扰的教育时光。教育,需要纯净一些!当我们将时间于精力都集中在课堂教学及研究上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有效课堂”的诸多问题有可能就不成为问题了。
或许有人会说:现在学校正聚焦在“有效课堂”,教师都在作积极的实践研究。的确,如今的各类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如火如荼,然大多数研究目的都为着“提高教学质量”,实质是“提高考试分数”。在“分数”面前,我们教师常常显得气短。事关教师的各类考评,最重要、最显性的,还是分数。“不管白猫黑猫”,能提高考试分数就是“好猫”。如果本着这样的价值取向来研究课堂,就会漠视课堂教学赋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教育意义,那么这样的研究不仅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害的。因为,仅仅指向考试分数的所谓“有效课堂”,必然造成教学的某种畸形与变异,如层层叠加“新举措”,造成新的“题海战术”。这就好似用催红素让西红柿变红一样,好看了,却有毒了。为学生的“智能”而教,为学生的身心发展而教,才是“有效课堂”的价值追求。
创造一个宽松的研究环境,给教师以安全感和自由度,给予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在“有效课堂”的探索中各显身手,百家争鸣,才能出现百花齐放的课堂风景。
二
对校长而言,教师的课堂教学恰似一个“个体户”,常态的课堂教学你往往看不到,看到的几乎是教师精心准备过了的,于是变成了“暗箱”;对教师而言,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恰似一个“暗箱”,你常常看不见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过程。破解这两个“暗箱”,就找到了“有效课堂”的密码。破解“暗箱”,要么打开它,要么透视它。而透视课堂,从课堂教学的诸多现象中发现本质的规律,从学生的各种表现中捕捉思维的特征,将不可测的变得可测,将不可控的变得可控,这就是解决“有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
我们目前的“有效课堂”研究,大多采取观摩名特优教师的课堂教学,试图让老师们从中学到可以借鉴的有效方法,并获得思想的启迪。然而老师们常常听得激动,回来却动也不动,课堂依然是那个课堂。即使有些想模仿、想变革的,也往往变了形、走了样;甚至听得多了,觉得这个特级教师的好,感到那个特级的也不错,最终“邯郸学步”,连自己该怎么上课都糊涂了。答案很简单,名特优教师的优质课、精品课,往往是精心打磨过的,甚至是艺术化了的课堂,所呈现的是精彩的、成功的篇章,省略的是曾经失败的、受挫的过程。他们原生态的课堂,我们很难看到,于是就无法把握精彩背后的打磨过程,也就无法掌握打磨过程中的种种方法与经验。如果没有深度的观课议课,老师们常常看不到真正有规律的东西。
对老师来说,名师的课需要观摩和学习,然最要紧的是要改变自己的课堂,基于“问题课堂”的专家诊疗,应该更为教师所需要。教师呈现原生态的课堂,暴露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通过集体讨论、专家诊断,找到问题的症结。此时再“对症下药”,教师就能在对比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各种窍门了。这样的研究针对的是教师的具体问题,教师的感受就深刻,获益就真切,就能真正从内心产生变革的需要与动力。在“问题课堂”的诊疗中,我们常常就会发现,面对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我们缺少的不是思想和理念,而是实实在在的技术与方法。一位生净根牙的老师肿痛难忍,那个蹩脚的医生只知道让他吃药、挂水,三天都没见好。第四天,另一个医生只在牙龈处用刀划了一道小口子,立马见效。何故?技术也!经验也!好的教师是用50个办法解决一个问题,蹩脚的教师是用1个办法试图解决50个不同的问题。而什么样的方法用在什么样的课堂,则不仅仅需要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问题课堂”的诊疗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经验分享的过程。“问题课堂”能得以诊疗了,那么“有效课堂”就必然会产生了。
三
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课堂”?有没有一个可以评判是否“有效”的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又如何去判定一堂课是否达到了这些标准?要知道,一堂课所实现的成效,并非都是可测的,有些是隐藏着的,是延后显现的。据我所知,我们目前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仍然是老套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媒介、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方面,条分缕析,面面俱到;也有的提出从有效思维的长度、情感体验的深度、有效训练的效度等视角,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但至今尚未见比较成熟的、便于操作的评价标准,尤其是未见从学生学习过程及成效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谓有效,主要是看学生学习的实际成效,而非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学定教”,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与学习收获,才是衡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苏州职业大学的张翔教授,他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令人耳目一新。听课时,他按照班级学生座位,为每个学生定一个坐标,课堂上用点数表示学生的发言次数,用线条表示学生的情绪状态,以此勾勒学生在什么时候情绪兴奋,什么时候趋于平静;进而判断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状况,发现一堂课的关键节点,寻找调控学生学习情绪的对策,制定改进课堂教学进程的方法。这样的课堂评价,对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和调控,具有现实意义。基于心理学原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技术,具有科学性,远胜于我们寻常的听课。“有效课堂”还需要“科学评价”来体现其价值,需要“科学评价”来保障其推进。带着“老花镜”,是看不到“新课堂”的!
“有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研究话题,因而需要我们作无限的思考。
薛法根设计导入的几个特点
蔡波
早些年,我比较欣赏“浙派语文”。王菘舟的浑厚嗓音和诗化语言、虞大明的教学机智和风趣幽默、闫学的感情颂读和深刻剖析„„浙派名师们从教学中表现出的语文素养和个人素质往往具有相当的高度,让人不由目眩神迷。
近两年,我又渐渐喜欢上了朴实无华的“苏派语文”。于永正、薛法根、孙双金等名师的课堂中,虽然教师并没有节目主持人般的夺人风采,但踏踏实实的语言训练,书声琅琅的读书氛围却从不缺少。返朴归真,实用有效的教学形式让我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如果说把“浙派语文”比成制作精良味道浓烈难以克隆的功夫菜,那么,“苏派语文”更像清淡可口落胃贴心易于模仿的家常菜。而薛法根老师,毫无疑问则是家常菜中的一道“当红辣子鸡”,他年轻而有为,在“苏派语文”中却已是不可或缺的大腕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薛法根老师的教学特色,我找来了他许多经典的课堂实录,专门就导入形式进行了一番比较和思考,发现他设计的导入有以下几个共性:
一、强调预习。薛老师大部分导入设计都是从检查预习开始,这传达了他的一个理念——重视预习。
检查预习时,薛老师根据不同课文设计了不同的检查方式,大致有这么四种:了解预习的方法或内容;交流预习中的疑点难点;检查预习后字词的掌握情况;收集预习后对课文的初步感知。
有些课,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事先要求学生预习,薛老师则会通过谈话引导孩子发现预习的重要和养成预习习惯的必要。
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如果没有预习,薛老师习惯安排在导入时的字词听写等环节的效果可能就会差强人意,课前预习为顺利完成整节课整个教学设计的目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学习语文毫无疑问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务实的薛老师如此重视预习不足为奇。
二、重视字词。
听写字词是薛老师导入设计中的特色之一。薛老师安排的听写练习形式多样,目的不光是掌握字词的音形义,还有了更多的可能和变化。
薛老师常用听写字词导入,这往往需要安排短则二三分钟长则六七分钟的时间,充分体现了他对字词教学的重视。操作中,有的时候是一个词一个词听写,有的时候是一组词一组词听写,有的时候竟然会几组词一起听写。然后再进行解释词意、明确字形、比较归类、联系课文等多种形式的延伸,充分利用每一个听写的词语,再自然过渡到初读感知环节,教学流程一气呵成。
在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课始安排听写,字词音形义的掌握效率较高,而由词语引发的思考、比较、分析、联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理解。在这几分钟中,学生有字要写,有话要说,有感而发,有律可寻,学得扎实而有效。
三、轻松幽默。
薛老师设计的导入在实践中从不缺少笑声,这不光是孩子们的笑声,还有听课老师的笑声,薛老师自己的笑声。轻松幽默的氛围往往在薛老师跟孩子们开口讲话的一霎那就形成了。
细细体会他的幽默,觉得不像虞大明那样会剑走偏锋,给人意外,而是一种亲切而灵动的幽默。
他尊重学生,不管在有多少观众的课堂上,不管学生发言时讲得多糟糕,他都能耐心地听完再给予评价。他不吝夸奖,大到一个好习惯,小到一处正确的用词,他都会真诚地给予赞美和鼓励。
他勇于自嘲,学生说他背有点驼他说自己顶多是单峰骆驼,学生说他脖子很长他说自己长好像天鹅是高雅。
他胸怀宽容,即便学生说他长得不帅,名字不好听,他也乐呵呵地表示肯定。
他富有童心,他会说“真的耶”“超厉害”等学生惯用语,会与学生一起开怀大笑。
这一切,决定了他能够在极短的一刹那针对孩子的回答组织幽默的语言予以呼应,引来笑声,拉近距离,课堂不再乏味,导入自然行云流水。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简而言之: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这个“一段时间”可以是一堂课,也可以是一个阶段,如一个单元、一个星期等,现在我们更加关注“一堂课”或者“教学一篇课文的几堂课”是否有效。评判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是“学生有无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些什么”与“学得怎么样”,关乎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及实现程度。从教学内容角度看,有效教学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科学的(与学术界认识一致)、精要的(是学科的“核心知识”且相对集中)、适切的(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与发展可能);从教学目标角度看,有效教学所确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的(教师对目标有自觉意识)、集中的(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性)、可测的(能具体描述学习程度和结果)。如果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预设都是科学的、适当的,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与发展程度与预设尽可能地接近;偏离了教学内容或游离了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就可能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比如,将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就是一堂无效的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再出现了科学性的错误,就是负效的语文课。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课堂教学要帮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促进学生的具体发展,具有普适价值。有效教学指引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关注课堂教学的时间与效益、关注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达成、关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改进。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语文学科来看,我认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不当。数学、英语、艺术等学科教师,都能很清楚地表述自己在教什么,惟独语文教师,往往课都上完了,却连上什么都说不清楚。有的语文课,按照课文内容顺序,上课时东抓一把西摸一下,看似什么都教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教。教师在课堂上,说了许多正确的废话,做了许多无用功。学生会的,花了大量的时间在教;学生不会的,教师也没教,学生照样不会。学生坐在课堂里,学和不学一个样,这样的语文课,怎么会有效呢?难怪有的学生请假,惟独不需要补语文课。这是我们语文课和语文教师的悲哀!也有的语文课,教师抓住一两点,试图挖深讲透,说了许多学生听不懂的话,使本来简单明了的内容变得复杂了,学生如坠入云里雾里。如果这个内容确有学习的价值,尚可以理解;如果抓的不是重点,那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了。
2.教学目标模糊。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因而教学目标的定位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如果一堂课的教学目标贪多求全,样样都要实现,其结果就是蜻蜓点水,样样都没有达成。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理论参照,而不能直接作为我们制定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教材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加以整合、提炼而明确的。简单套用“三维目标”,必然使教学目标模糊,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也难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哪里来?我以为必须建立在“研透教材”与“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3.教学活动随意。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不能说不丰富,朗读、讨论、表演„„但是,我们所组织的教学活动效益如何?能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教益?是否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长进?这些设计活动效益的问题,常常被我们疏忽。
由此,我们只看到了眼花缭乱的活动形式,而很少去质疑活动的内容实质与活动的实际收效。有的语文课上的小组讨论或表演,徒具形式,热闹过后,没有留下“语文”的东西,甚至“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4.语文训练缺失。“训练”一词似乎与“僵化、机械、应试”等联系在一起,查不多被我们语文教师遗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实践”。当然,“实践”比“训练”更加宽泛,也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但是,我以为如果语文教学不进行言语的训练活动,那么就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科学、恰当的语文实践活动生长起来的。而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训练”,有教师的科学的“训”、学生有效的“练”,语文教学就有了“质”的保障,学生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才能有“质”的提升。5.教学媒介泛滥。现代化的教学媒介越丰富,我们语文教学的效益似乎并未随之提高。什么原因呢?我以为,将课文语言描绘的画面、情景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固然生动、形象,但是却省略了学生独立的阅读、思维、想象的过程,也就剥夺了学生的体验、创造的机会,阅读文章简缩成了“读图”。最美的画面和情景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在每个人的脑海里自然生成的,而不是简单外加的。正因为如此,阅读才成为一件美丽的事情,语文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读过《桂林山水》的人,都会在脑海里幻化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而到过桂林的人,就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毕竟,现实的桂林不一定有文中那样的美丽迷人。因此,我们过度地运用了教学媒介,就淡化了语文本真的美丽,也就减损语文教学的效益。
6.教学评价含糊。我们提倡学生对课文进行多元解读,由是,我们看到许多语文课上,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不加评判地肯定、赞许学生的发言,似乎只要学生说的,都是对的,所谓个性化理解。我却不以为然,学生固然可以从自己的视角作出各自的解读,而教师必须要有对文本的正确解读。在学生说错、解偏的时候,要作出明确的评判,艺术地告诉学生。我想,这是教师的应然职责,尊重,但不放弃教师的指导,这才是真正的尊重。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含糊其词,必须高屋建瓴地给予学生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中往深处走一走,看到更美的风景,获得更加丰厚的进步与发展。如果这也好那也对,不辨是非,不明好坏,这样的教学不仅是低效的,更有可能是负效的。
第五篇:写字教学激趣导入法
写字教学激趣导入法:
1、猜谜法导入
一口吃下一条虫-----虽 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坐
2、讲故事导入
讲著名书法家勤奋练字的故事或根据笔画特点自编小故事导入。
如:“
八、入、大、天”一课的写字教学中写好“撇”和“捺”是关键,可以这样导入:在笔画家族中,撇和捺是最团结,合作得最好的,他们总是一左一右,一粗一细把字平平地放稳了,可是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可没那么团结,常常为“你高我矮、你粗我细”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因此字写出来不是“跛脚”,就是“改变容貌”让人认错了字,后来他们明白了,只有互相合作,才能让字变得漂漂亮亮的。那么他们是怎么合作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书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就告诉大家。
3、编儿歌导入
小小笔画来排队,上下左右站好位。
字儿漂亮不漂亮,全靠你来巧安排。
4、复习课文中已学的生字导入
5、做拼字游戏导入
„„
八、介绍几种识字游戏:
第一种 游戏名称:开火车 单轨火车、双轨火车等
第二种 游戏名称:找朋友
游戏准备: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2)如,第一册《识字4》,在学了生字后,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这样操作。
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 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
个字的偏旁。
又如,教师可以做几个金牌,金牌上贴有生字“跑”“跳”,大家一起拍手说:“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挂金牌的同学看一看读一读生字,与挂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找对了,大家说:“对对对,你们是一对好朋友。” 找错了,大家说:“错错错,赶快再去找一找。”
第三种 游戏名称:顺风耳 适用范围:复习音近的生字。
游戏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拼音卡片,和有关的生字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的耳朵最灵,是顺风耳。请听仔细。
(2)老师或小老师报音,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边举起卡片边迅速读出来“找到了,找到了
* * *”。看谁找得对、准,读得快、准。
(3)这样能帮助学生区分音近字,提高学生的听音辨别能力,培养学会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四种 游戏名称:送信
适用范围:这一游戏可以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收信,它的适用范围是认读生字、词语和句子。另一种是投信,它的适用范围是生字按偏旁和结构的分类,还有词语按水果、动物等的分类。
游戏准备:相关的卡片、邮箱若干
第五种 游戏名称:放鞭炮
适用范围:认读生字、词语和句子。
游戏准备:把需要认读的相关卡片放入一个红色的爆竹筒内。
操作过程: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大鞭炮,如果你读对了鞭炮里的生字、词语、句子,鞭炮就点燃了谁想来试一试?
生齐:节日到,放鞭炮。什么炮?
一位学生上来抽出卡片,举起卡片读,读完后去点爆竹。如果读对了,下面的学生跟他一起读,并模拟爆竹的声音:“嘭——啪”,如果读错了,就模拟哑炮的声音:“嗤——”。
为了节省游戏的时间,老师可以请一组学生一起上来,进行组内学生的竞赛,比一比哪位同学点燃的爆竹最多,也可以进行小组之间的比赛,比一比哪一组点燃的爆竹最多。
第六种 游戏名称:猜猜猜
适用范围:
(1)看动作猜生字、词语和成语等。(2)听谜语猜生字、词语或某种事物等。
游戏准备:相关的卡片和谜语等。
操作过程:
1、师:看看我的动作,猜猜我表演的是哪一个字?(跑、跳)
2、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请你来猜一猜是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字?(人
在云上走)
第七种
游戏名称:火眼金睛 适用范围:一些形近字。
游戏准备:孙悟空的图片以及有关的卡片等。
操作过程:
师出示一些形近字的错误。
师:在这些字中中藏着一个小错误,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能把问题找出来。
生齐:小小孙悟空,眼睛亮晶晶,快来找一找,问题在哪里?
请一位学生上来做孙悟空找一找。找对了,学生就说:“小眼睛亮亮亮。”找错了,就说:“小马虎
没分清。” 第八种 游戏名称:摘果子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的形式多样,可根据内容来选择:①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学生任意摘果子读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②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正面。教师任读一个内容,点名请学生来摘。摘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摘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③所认读的内容在果子的反面。教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一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读错了,从自己的果子中拿回一个贴到大树上。“摘果子”的游戏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很广,学生兴趣高。
游戏准备:
教师和学生各准备几套用彩纸或吹塑纸做成的果子(可以是苹果、橘子、梨)。果子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果子则作为小奖品能反复使用。果树,教师既可以做一棵永久使用的,也可以临时在黑板上
画简笔画。游戏操作过程: 以第二种游戏形式为例。
师:秋天到,果子熟,谁来摘个大果子。——暖,暖和的暖。
生齐:我来摘个大果子。
师:XX(教师点名,该生上台摘果子。)
生:摘下果子读“暖,暖和的暖”,全班学生跟读一遍“暖,暖和的暖”。
第九种 游戏名称:七色花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为可以进行归类复习的,并能通过口头表述来检测。如:同偏旁、同结构的字,还可以给字扩词、用词语说一句话。这个游戏有易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分类、积累。游戏的竞争性强,学生兴致高。
游戏准备:
教师用吹塑纸制作花芯,花芯上的内容可以随即更换,花芯能反复使用。每位学生用彩纸或吹塑纸准
备若干片花瓣,也可以反复使用。
游戏操作过程:
师:花园里,百花开,看看哪朵最漂亮。
这个游戏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
①对于学生的答案需要老师来把握评判的内容,可全班进行,如:用词语说一句话。
教师把写有词语的花芯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造句。每组使用不同颜色的花瓣,学生说对一句就在花芯旁贴上一片代表自己小组颜色的花瓣;说错了,要摘下一片同颜色的花瓣。游戏结束比比哪大组
贴的花瓣最多,即为获胜组。
②对于学生自己就能判断答案正确与否的内容可以以大组为单位进行游戏。组员说对一个就贴一片花瓣;错一个要摘下一片。最后比比哪组的花开得最大、最漂亮。
第十种 游戏名称:考考你 游戏适用范围:
这种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复习、阶段性复习和期中、期末复习。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可以是拼音字母、音节、汉字的笔画、偏旁、生字、词语„„游戏时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写的生字卡,在教室里自由活动,遇到谁就考考他字卡上是什么字,同时读读对方同学手里字卡上的字;也可以由教师先指定一半学生坐在位置上做考生,等另一半小老师来考试,然后相互交换角色。“考考你”的游戏操作简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识字效率高,而且将默写生字的内容有效地融入了游戏之中。
游戏准备:学生每人自制卡片若干张。
游戏操作过程:
师:小老师们,昨天我们学习了第8课《阳光》,现在请你在卡片上写出自己已经学会的生字和想要考考别人的生字。写完后,可以拿着你的生字卡片去找个小伙伴考一考。
第十一种 游戏名称:踩石过河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每课的巩固及单元、阶段性复习时使用。适用的内容以认读为主,情境化的设置和竞赛化的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教学效果明显。
游戏准备: 游戏场地可安排在教室前、后的走道上。教师准备两根长绳和一些废旧的纸板小箱。两根长绳用以设置游戏情境,长绳一拉即代表小河两岸。废旧的纸板小箱用来作石头,上面粘上生字或词语卡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样操作会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可以采用最简单的道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石头可以用纸张来代替,一张纸代表一块石头,准备10张,上面事先打印好需要朗读的内容。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 小朋友,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现在就让我们四人小组一起合作去渡过学习上的难
关吧,比比哪个组能够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生齐:“嘿嘿嘿,加加油,大家一起来过河。”
1、给全班分为若干个四人小组,选出组长,并由小朋友自行设计命名,如:飞毛腿小队、可乐小队等等,便以增加小组间合作竞赛的氛围。
2、先选派一个四人小组进行游戏,其余小组分别站在绳索两端观赛。
3、四人小组的四个小伙伴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过河”。一人游戏时,其余三位小伙伴站在起始线外等
待。
4、游戏时,一位小朋友只要能大声读准前面“石头”上的内容,便可以踩到相应的“石块”上。
5、若读准确,全班小朋友:“对对对,(再跟读一遍)”。(拍手)
6、若读得不够认真准确,全班小朋友:“错错错!好好想,我来帮!”(个别举手发言)
7、每人每次过桥都会遇到10个困难,若小队内四位同学都能顺利过桥,则奖励人手一张奖券。
8、若小队内个别学生遇到了困难,致使自己不能正常过河的,则扣除小队相应奖券数。
9、“小石子”上的认读内容需要经常调换。最后根据得票高低,评选最佳合作小队。
第十二种 游戏名称:贴商标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课后词语复习或单元阶段性复习。如人教版第一册中《自选商场》和《菜场里》这两篇课文的复习巩固便可采用该游戏。适用内容包括音节词和词语。
游戏准备: 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
1、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
2、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
3、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南瓜、白菜、卷心菜、西红柿„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教室里已有的实物。比如:粉笔、黑板擦、花盆、金鱼缸、饮水机、电脑、电视机等等进行游戏准备。
游戏操作过程:(准备: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或词语卡片。)导语:小朋友你们瞧,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麻烦你们暂时担当一下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我们一起来“贴商标”。
生齐:“找找找,贴贴贴,一一对应妙妙妙!”(拍手)
1、请一位学生上台,从黑板上取下会读的一张音节词或词语卡片,接着将它粘贴在相对应的物品上。
2、学生举起粘贴好商标的实物,大声朗读.全班同学作评委。
3、如果该生认读粘贴都正确 如果该生认读或粘贴出错
生齐:“棒棒棒!”)学生再跟读一遍。
生齐:“错错错!再想想!”)【摆摆手】会念的小朋友立即作出反应:(各自举手)“我来帮!”然后,该生带读,其余学生跟读。
第十三种 游戏名称:逛超市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期末复习阶段,用以检测课外识字情况。
游戏准备: 布置教室,将桌椅按照班内小组数分为对应的若干组,分别排列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们各自准备好识字袋,将识字袋中搜集到的广告、商标牌、自制的生字卡等等识字内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去掉重复内容),并将这些识字内容按序摆放在桌子上。每四人小组选派一位“超市引导员”(即能正确快
速认读所有生字、词语内容的同学当选)。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小朋友,超市里的东西真多啊,让我们去每个柜台逛一逛吧。
生齐:“小大人逛超市,比比谁的收获多。”(拍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超市的一个柜台进行游戏。游戏要求同一小组的学生能正确朗读桌上的识字材料,(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一人读一个词)。此时,“超市引导员”就进行认真地评判。
2、若三位学生互帮互助能够将这些识字内容都读正确,“超市引导员”奖励给该小队三张奖券(每人一张),然后四人小队再到其余柜台继续进行游戏认读。
3、若三位学生对其中的某些识字内容感到困难,不能认读, “超市引导员”就及时地带领他们正确认读三遍,并扣除一张奖券(即得两张奖券),碰到一处困难扣一张奖券.以此类推,若困难达到三处或以
上,即不得奖券。
4、小组逛遍超市的五个柜台之后,便累计获得奖券的总数,汇报给老师。
5、最后老师将票数汇总,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各一名。
该游戏既能系统检查反馈小朋友课外学习认字的情况,又能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竞赛方式感受到了
合作学习的乐趣与强烈的集体意识。
第十四种 游戏名称:欢乐对对碰 游戏适用范围: 本游戏适用于阶段性复习或期末复习时使用。适用内容为①偏旁与肚体字组成生字;②拼音&音节词与
生字&词语配对;③生字与生字组成新词。
因为该游戏的形式接近于游园会上猜灯谜形式.故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热情高涨。有效地将生字、词语的复习完美得融和一体。
游戏准备:
1、准备三根长绳以及三种不同颜色制成水果形状的小卡片若干张。(用红色卡片做草莓,黄色卡片做香蕉,绿色卡片做雪梨。)在教室的三面墙上各拉一条绳子,用以系绑这些小卡片。
2、将同颜色同形状的卡片按照数量等分,分别写上两组内容,如:
红色卡片:一半写偏旁、一半写独体字。绿色卡片:一半写拼音或音节词,另一半写生字或词语。
黄色卡片:写上不同的生字。
游戏操作过程: 导语:秋天到了(期末到了),瞧,我们果园里的果子也快丰收了。(师手指绳子上挂着的小卡片)让我们一
起
去果园摘果子吧。可是,这些果子有个奇怪的特点,不能一个一个地摘,需要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同类朋友
配成一对后一起从树上摘下来。生齐:“果子高高挂,欢乐对对碰!”
1、以游艺园的活动方式,全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组水果进行配对游戏。
2、学生独立完成一组配对后,从“树上”摘下两个果子,拿到“领奖处”,说明配对理由。若是红色卡片这组(偏旁加独体字)的,可以说:“提土旁和‘里’组成‘埋’,埋葬的埋。”若是绿色卡片(拼音或音节词配生字或词语)的,可以分别读一读拼音和词语。若是黄色卡片(不同的生字),可以说:“‘地’
和‘球’组成词语‘地球’”。
3、学生汇报后,若配对、朗读都正确的,即奖励印章一枚,继续游戏。
4、若配错对,请学生把果子送还原位,不得奖章,但可以继续参赛。
5、在规定时间里,比比谁获得的奖券多,按照先后顺序,设一、二、三等奖分发相应活动奖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