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时间:2019-05-13 03: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第一篇: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堂导入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一、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争抢着来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二、通过讲故事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笔者经常通过一些典故或生活中的实例来向学生讲述一些故事,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深切认识到化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其学以致用的理念。比如笔者在讲“空气污染”一节时,没有直接进入正课的讲解,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英国的首都伦敦被称为“雾都”,在某一年的冬季,天气特别冷且潮湿,家家户户都烧上了炉火,可是天气一点风都没有。于是出现了下层气温较低,上层气温较高,空气对流不能良好循环,逆温差把过时的烟雾压在了下面,几天散不了,引起了人们的呼吸困难。伦敦的很多市民都出现了胸闷、咽喉疼,咳嗽也厉害的现象,让一些老年人和身体弱的市民离开了这个城市,短短的几天就有4000多人死去,整个伦敦被一层死气沉沉的氛围笼罩着。当学生们听完这个故事后,心情都变得很沉闷,从他们的眼神中,笔者感受到他们被深深地震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伦敦产生了这场劫难呢?笔者推出了今天的课题――空气污染。学生这一节课听得非常专注,深深地明白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

三、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由旧知识引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高中化学课采运旧知识导入新课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化学知识也具有层递性,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来导入新课,做好新课的课前情绪准备工作。运用这种导入方法的形式灵活多样,一般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中情况加以引出。演示议论法,教师一边对知识进行演示实验,一边提了复习的问题,然后通过总结归纳上节课的所学,引出新课。提问复习法,教师可以设计好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来对其进行灵活多样的提问,让学生在一步步追问下,不知不觉走入新课。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前练,做一张十分钟的小试卷,来引入新课。还可以通过对于新课知识预习情况提出几个问题来进行新课的导入。错误总是容易让人警醒,还可以通过讲解错题来导入新课。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果有一个亮人耳目的导入,一定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堂,用最熟悉的生活常识来引入课堂,从旧知向新识来引入这五大方面作了详细阐述,至于选用哪一种方法来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导入方法,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课,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高中化学教学课堂导入

摘 要:教师如果一上课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可以使学生明确要求,集中精力,引发思维,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从而达到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导课上下工夫,以合理、恰当、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导入;课堂效率

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就都是好的导入方法。

1.开门见山法

有些化学知识十分重要,且抽象难学,在上新课前先强调学好这些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对于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从而努力学好这些知识是大有帮助的。如,在讲授“化学反应速率”时,我是这样导入:“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我们用速度来描述,那么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我们用什么量来描述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语,简便易行、直截了当进入新课。

2.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如,在讲“盐类水解”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作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aCl、NH4Cl、NaAc晶体,再分别加入少量蒸馏水,振荡使之溶解,用PH试纸测定各溶液的PH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NaAc溶液显碱性,NH4Cl溶液显酸性,NaCl溶液显中性。从组成上看,三种盐均不含有H+和OH-,但他们的水溶液却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问题的原因时,教师点出课题:“盐类的水解”。

3.模型展示法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如,教学“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以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之后你就明白了。

4.图片展示法

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的景色、鲜艳的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的图片(丁达尔现象),三角洲的形成(胶体的凝聚),黄山晨雾美景、工厂上方浓烟(气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固溶胶)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就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就形成了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5.激发兴趣法

教师通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奇闻、逸事、故事等作为一节课的开始,能活跃气氛,引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天满载着精铜矿砂的‘阿那吉纳号’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突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惊呼:漏水了。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突然会漏水呢?是货轮跟其他船只相撞还是触及了水底的暗礁?都不是,是钢制船体因锈蚀而穿孔漏水了吗?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原因是船上的货物:精铜矿砂。”为什么精铜矿砂可使钢板出现漏洞呢?我们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可解释这个问题,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溢了。

总之,教无定法,导无定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能力在兴趣中形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才能称之“有效、优效、高效”的课堂。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安远县第一中学)

第三篇: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导入案例

1、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在烧开水时,用煤火炉烧,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是 为什么?

分析: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

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后,把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问:“配制波尔多液能不能在铁桶中进行?为什么?”再如: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问:“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此时可加入一些纯碱溶液,用力揉和,然后做成馒头。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

分析:学生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和探讨,共同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配制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进行,因为,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来配制的,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跟铁桶上的铁反应,从而腐蚀铁桶,使波尔多液变质。酸跟纯碱(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从而使得馒头变得疏松多孔。启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就要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针对性地向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于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探讨

3、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

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社会实际中。学习化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学习的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第四篇:中学音乐课堂情境导入法

中学音乐课堂情境导入法

王小超

摘要:好的开端也就成功了一半,好的音乐导入方法是音乐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好的教学导入方法也是上好一堂音乐课的重要环节。掌握好音乐课的导入方法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受教也才能提高有效的音乐教学。课堂导入方法多样,作为授课老师只有精心设计和灵活运用才能够发挥出显著的教学功效。在多样的导入方法中情境导入方法在我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和频繁,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情境导入法和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

关键字: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创设情境的途径初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生活呈现情境

引导学生进入生活,走入大自然,进入社会,从生活中找寻某一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展现给学生眼前的便是鲜活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从而为有效教学打好基础,课本中的《高亢的西北腔》这一课在导入部分老师就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出西北部的风土人情、地貌地形、人文地理等,让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描述中走进西北的黄土高原,创设生活情境去感受那西北地区的独特的生活特征,从而引出课题。

《桑塔.露琪亚》这一课导入部分让学生欣赏意大利风光的短片,请同学通过短片讨论所看到的内容。(世界上有很多的宏伟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风情)。让学生走进意大利的生活情境,从而更好地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展示形象是情境导入法主要手段之一,用图画描述课题的情境,既生动又形象,一目了然,把课题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课文里面的插图、自己制作的挂图、手工剪贴画、剪纸,简笔画等都可以用来再现课文情境。例如如果想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某一乐器直接用图片就可以展示。自己手工剪纸剪出大小形状相似的物体来也可以用来教学,例如关于草原的歌曲就可以用白云、马匹、蒙古包等剪纸来引出课题。这些图片在教学中依然可以运用,比如在教唱歌曲、欣赏乐曲的时候,用这些图片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记住歌词。

《小鸟,小鸟》是一首优秀的童声合唱歌曲,这一课在导入部分就可以出示几幅风景画,展示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美景,运用图画情境把学生带进大自然,让学生和小鸟一起飞翔。《百鸟朝凤》这一课也可以运用图画再现情境,出示图片《百鸟朝凤》再通过老师对图片的讲解和故事描述让学生仿佛就能够看到百鸟争鸣景象,再通过出示唢呐这种乐器图片,让学生就更明确的了解本节课的主题。

神州大地之《茂密的森林》导入部分我是这样安排的,“同学们见过森林么,老师带大家走进森林看一看,播放森林的小短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图画创设情境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听一听,想一想作曲家是怎么样用音乐去描写森林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三,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门艺术,强烈而微妙,给人以美的想象,让人心驰神往。用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节奏、不同的调式,不同的旋律塑造出多姿多彩的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成的乐曲和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表演唱、哼唱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关键是选取的乐曲与教材的主题内容、意境、情境的发展上要相呼应、相互协调。

《八音之乐》这一课的导入部分就可以运用音乐渲染情境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播放由不同材质的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土材质的陶笛,丝为材质的二胡古筝,匏为材质的笙等乐曲,让学生听一听,想一想,通过音乐渲染和对比举手抢答,引发了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本课的主题。

初中课本中的《春节序曲》这一课开始的时候可以播放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不同国家用音乐是怎么表达春节欢乐祥和的气氛的,引出课题。《多彩的民歌》这一课的导入部分我是这样安排的,播放不同民族的经典民歌让同学们去感受去竞猜哪个民族的歌曲,通过不同民族音乐的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导入课题。

在上《德彪西》这一课的时候,我也运用了音乐渲染情境。播放背景音乐《大海》,找几个同学到台上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去感受去摸索,配合上老师的精彩的语言表达,让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意境。通过这种探索达到教学目的。充分的运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导入课题。

《管弦和鸣》这一课的导入部分我播放了一首小提琴独奏《查尔达什舞曲》通过这首器乐曲的渲染加上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讨论并回答器乐曲的美妙之处,导入课题。

四,实物演示情境

即以实物为主体,添加必要背景,教师予以说明,结合成一个整体,表达出某一特定情境。以实物展示情境时,相应的背景很重要,例如要展示内蒙古乐器马头琴时,就可以以茫茫的草原为背景。展示葫芦丝时,就可以以云南的竹楼和当地的特有植物为背景。展示手鼓时,就可以以葡萄树下穿着新疆服跳着新疆舞的姑娘为背景等。背景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结合老师展示的相应的实物,激起学生广远的联想,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物演示情境导入法,用实物演示课题的情境,既生动又形象,一目了然,把课题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唱脸谱》这一课,就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情境,课前在教室里挂上中国结红灯笼等中国民俗装饰,在导入过程中老师拿出戏剧脸谱和京剧中的行头让学生有了直观认识和了解,并就此加以讨论和探索,从而引出课题中国特色的戏曲。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古今摇篮曲中最有名的一首歌曲。他是为法柏夫人创作的,送给她第二个孩子的礼物。这首圆舞曲风格的摇篮曲的导入部分我运用了实物演示情境。一个拨浪鼓,一个摇铃,一个玩具摇篮,当这些可爱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学生们都开心的笑了。这些实物勾起了他们对童年的回忆,同时也再次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从而导入了本节课的课题。

五,表演体会情境

欣赏乐教育心理角度来说表演情境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在教学导入部分,通过老师的吹、拉、弹、唱、跳等才艺表演都能够给学生非常好的示范作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不仅是把自己的作品传递给了学生,更是把作品的情感带给学生,学生把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上,老师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引入课题。

例如在《 草原放牧》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自己表演一段琵琶独奏,通过提问和表演的方法让学生对琵琶这种乐器的形状、音色、弹奏方法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有兴趣投入学习。

《梨园撷英》这一课老师让有舞蹈基础的同学演示中国民间舞蹈,让会唱戏曲的同学演示一小段戏曲,老师演唱民族歌曲。让学生讨论回答是哪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教师总结我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历史悠久,在众多的文化种类中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的代表,引入本节课的课题。通过表演体会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六,故事启发情境

故事启发情境导入法是一种有趣味的导入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好奇心求知欲强,有趣的故事情节配上老师的丰富表情,引发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情感。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特别是讲一些与课本内容相联系的生活实例和故事,更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拓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例如初一年级《春之声》这一课在课的导入部分老师可以充满激情的讲诉莫扎特晚年的故事,没有任何一位作曲家像莫扎特那样,作品的美好和生活的痛苦有着如此鲜明的反差,除了童年时期饱受宠爱,莫扎特一生都经历疾病贫穷和妒忌等种种坎坷,利用感人的小故事启发情境引出莫扎特作品《渴望春天》这一主题。

《贝多芬》这一课,在课的导入部分可以讲一下贝多芬的小故事,有位音乐家在十七岁那年,去了维也纳见到了莫扎特,当时的莫扎特在维也纳很有影响力,很多人都去拜访他,对于这位音乐家这个十七岁的孩子来说,莫扎特对这位音乐家演奏并不在意,后来莫扎特选一主题让这位音乐家即兴创作,这位音乐家展开主题,演奏得非常精彩,莫扎特感到十分震惊,对等在那里的朋友说:“你们注视这个青年吧,将来他一定是一个震惊世界的人物”。这位音乐家是谁有没有同学知道?学生们积极思考,老师从而引出课题。

《艺术歌曲-舒伯特》这一课也可以用故事导入法,有位音乐家只要通读一篇诗,头脑中就会流出一个很美丽的旋律。他只活到了三十一岁,但是他的作品却有六百多首艺术歌曲,有一次,这位音乐家来到一个小酒馆吃饭,因为生活拮据,在菜单的背面写下一首歌曲换取了一盘土豆丝,正是这篇写在菜单背后的手写稿,在他逝世后的一百周年拍卖会上,竞拍了五百万英镑。这位音乐家的作品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好的导入能够承上启下,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导入不单单是教学它也是门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不脱离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具有好的启发性,趣味性,语言的艺术性,这样的导入才是行之有效的导入。导入的方法还可以运用观察实验导入法、游戏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典故导入法、对比导入法等。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总结、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个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奋斗。

第五篇:中学音乐课堂导入法探析

中学音乐课堂导入法探析

摘 要: 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在设计中学音乐课堂导入时,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使整堂课有个好的开头。

关键词: 中学音乐教学 导入法 注意事项

导入,是在开始讲授教学内容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果能在一堂课的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就会为这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创设一定情境,让同学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愉快学习。在音乐课上恰当地导入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还能使课程标准中的“丰富情感体验,培养音乐兴趣,提高审美能力,深化德育”等要求落到实处。下面我就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恰当的导入方法谈谈看法。

一、导入的方法

1.直接导入法。这是一种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的方法。它的好处在于不拖泥带水,而且为有限的课堂节约时间。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就用了直接导入法,上课时先让学生听引子部分,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遐想美好的画面,由此进入新课;在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先让学生听《伏尔加船夫曲》片段,不出示题目,让学生随音乐节奏的变化感受这首曲子描绘的凄凉的画面,从而进入新课教学。运用直接导入法,使学生对这首曲子印象比较深刻。

2.温故而知新法。这是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导入法,讲授新课时,首先衔接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例如,在学生已掌握了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的四二拍的含义后,教师可以通过复习四二拍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四三拍的含义,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音乐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故事可以讲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品表现的情节和社会艺术价值等。如教学歌曲《猎人合唱》时,我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先让学生听歌剧《自由射手》,把学生引入童话情境之中,然后将学生的兴趣引到歌曲《猎人合唱》上,这时,学生对学唱《猎人合唱》已经迫不及待了。用音乐故事导入,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4.配乐诗朗诵导入法。配乐诗朗诵是中小学音乐课导入的重要形式,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以配乐诗朗诵导入课堂,能达到激发学生情绪、调整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例如,在欣赏大型管弦乐作品《红旗颂》时,我用《红旗颂》作为背景音乐朗诵:“苍茫蓝天,有一片彩虹,染遍了,华夏故园!华夏故园,有一团火焰,燃起了民族信念,我„„”伴随着音乐的起伏,有的同学思绪万千,情绪激荡,有的眼里饱含热泪„„诗与音乐结合,能使艺术形象更加淋漓尽致、尽善尽美,同时,还可满足学生多角度审美的要求。

5.运用舞蹈导入法。由于舞蹈直观性强,画面新颖,动感强烈,因此深受学生喜爱,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民族气息和青春活力。例如,学习歌曲《青春舞曲》时,教师可以课前给学生来一段具有新疆特色的舞蹈,让学生感受到新疆维吾尔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及特点。待学完歌曲后,教师可以教一些简单的新疆舞动作,在歌曲的伴奏下师生共舞,把这节课推向高潮„„

6.多媒体资料展示导入法。多媒体资料包括平面图片、动画图像、视频短片等,用这种方法导入,能揭示音乐主题,增强直观教学效果,是学生最喜欢的导入方法。如《我爱你中国》中祖国美丽辽阔的山山水水,《黄河大合唱》中气势磅礴的黄河,《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柔美的月下景象,京剧中的各大行当介绍,乐器的介绍等都可以运用幻灯、录音、电视音像或计算机辅助手段等配合教学,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领悟力。

7.范唱导入法。“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期望实现的主要目标,教师好的范唱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感受歌曲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风格等有初步的印象。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新歌的兴趣和欲望。用范唱导入新课,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而且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8.教材重组导入法。在音乐教学中,要精选教材,这是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先决条件。教材是课程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的载体。

9.情境导入法。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教师导入新课时,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深入体会教材的内涵。这种“未品其曲,先动其情”的方式,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情绪想象,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10.设疑导入法。“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启发剂”,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教师精心设计的疑问会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导入应注意的事项

1.要有针对性。教学导入必须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设计。材料与教学内容相扣,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他们所需要的、所喜欢的设计。

2.要有趣味性。在引导中,应变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生动,变深奥为浅显。教师的态度应饱含热情,要有年轻的、童真的心态。

3.要有启发性。坚持启发性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4.要有多样性。导入方法,有从内容上导入的,也有从形式、体裁、风格上引入的。总之,运用的方法要巧妙、新颖,从多角度思考,手段多变才有吸引力。

5.要有简洁性。教学导入只是引子,不能占用太多时间。最好在较短时间里,以最快速度,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进入情境。

总之,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在设计课堂导入时,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牢牢吸引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教学开个好头。

课题项目:

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批准号:[2012]GSG575

下载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导入

    案例一:灵活调整现场导入 在上九年级第12单元“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这一课时,恰逢我校九年级两个职教班合并,班上转进30名新同学。于是在举行了简单的欢迎仪式......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我们......

    浅谈情境导入法

    浅谈情境导入法 所谓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 柯伯裕 摘要: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的课堂导入环节策略初探 柯伯裕 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学 (100007) 内容摘要: 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 论文摘要:新学年开始,有一些同学升入了高中。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在讲授高中新知识......

    课堂导入范例

    十篇语文课堂导入 教科1501 严宇航0715110232 《鱼游到了纸上》学生齐读课题,然后学生提问有没有感到疑惑的问题:“鱼游到了纸上,太不可思议了吧?”“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国培汇报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桂林山水》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的教学设计方案 瓦岗寨乡原庄小学耿永生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