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法

时间:2019-05-12 11:5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法》。

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法

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就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同行们已经达成共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可能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学生就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就显得极其重要。下面我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谈谈我的看法。

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就必定有一个好的开端。而一个好的开端就预示事业成功了一半。因而每节课的导入能否设计恰当,导入方法选择的是否合适,它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因此,课堂导人语的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首先做好几个准备工作:一是多看书、报、影视,收集、积累各种与历史知识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设计导人语时才有丰富的材料。二是要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这样才能用生动的导人语来达到突破教材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三是要掌握学生特点,注意学生年龄特征、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导人要切合学生实际。

第一: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主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巧妙地设计问题进行导入。

我们在上《“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中,就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不错,写下来供大家参考。设计如下:

首先让同学们观察自己的衣服,说出衣服是由什么做的?布。布又是什么做的?棉花。如果叫你一个人做,你需要哪些工具?用多少时间?用什么做动力?那么生活在18世纪60年代的人们是怎样解决的?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复习导入法

通过对学生已有的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在温习巩固前面所掌握的有关知识基础之上,引人新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接受新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例如:讲到中国外交关系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旧中国的外交状况,然后提问:新中国的外交状况是如何呢?今天的中国外交又是如何呢?学了本课后,你们就知道了。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联系国家时事政策导入法、名人名言导人法、图片导人法、联想对比法等等导人法来设计历史课的导人。但在设计历史课的导人语时要注意所用方法和材料要切合教材内容实际,要与课文内容或史实相关联,不能牵强附会。同时又要求学生易于接受或熟识的,方法要灵活多变,切不可千篇一律,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

性或启迪性。今天,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也越来越普遍,作为一名教师,只要在教学工作中多动脑筋,勤于反思,就一定会设计出更好的课堂导人法,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创造条件。

总之,设计导人语没有固定格式,因课而异,不同内容不同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产生渴求知识的积极心理.则定会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二篇:小议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课更是起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入法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即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在XX年举办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32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

通过这样的导入,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收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置图像,增强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我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用时事,联系史实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又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

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这样用报上摘录的新闻来导入新课:据报导,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了民族特色。据考证,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徐福墓的遗址。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秦汉时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样在统治阶级中盛行呢?

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

四、叙家乡,引起热忱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比如在讲《动荡中发展的南朝》这一课时,我先投影出常建的著名诗篇:“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印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我作出简单解释后指出这首诗所描绘这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常熟兴福寺,兴福寺初建于南朝齐代,名大慈寺,到梁代改名为兴福寺,因寺内正殿后有一块巨石上有着奇异的花纹,左看像“兴”字,右看像“福”字,故名兴福寺。它是在南朝齐梁年代修建的,那么齐梁年代是谁在何时建立起来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运用乡土历史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总之,以上的几种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殊途回归,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学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导入法是一门教学技巧,方法多种多样,有的可单独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我们应当依据不同的教学对像,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但导入法的选择,都应当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h.a多勃洛波夫也说过:“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这个领域的无穷奥妙,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第三篇:初中历史导入

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导入

吕梁市交口县回龙中学赵新变 魏书生老师说过“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在历史课堂中新颖独特的导入能先声夺人,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愉快地接受历史新知识,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历史课,就必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师必须全面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导入,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介绍几种课堂导入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这是最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知识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旧知识,还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可谓是温故而知新。可是一些老师仍在重复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的老模式,毫无新意。因此在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例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要围绕“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史实进行导入,可以先问学生“哪次战争和哪个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学生回答:第一次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再问“哪次战争和哪个条约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最后问“那又是哪次战争和哪个条约使中国完

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这样,通过一个个的问题,既让学生复习了前三课的内容,也让学生意识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是由“开始—加深—完全”这样的层次逐步形成的,进而培养了学生的纵向思维能力。

所以,复习导入法不再是教师忽略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简单的继续下一课的内容,而应该先整理好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从而做到真正的温故知新。

二、图片导入,直观形象

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很难真正的再现,而图片比较直观、形象,所以在历史课堂中运用恰当合适的图片进行导入,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案例也很多。比如在教授中国古代史下册《辽、宋、西夏、金并立》时,可以引用电视剧《天龙八部》中一些人物的图片资料,如:乔峰、段誉、虚竹、西夏公主的图片。问:“他们是谁?生活在哪个时期?是哪个民族?”学生会答出他们分别是契丹、大理、宋朝和西夏的。然后教师简单地讲解契丹是当时的辽,大理是当时的西夏,而宋是北宋,那么这些政权是如何建立的?”很自然的导入,会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地学习氛围,也可以进一步挖掘他们自主探究知识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比如《美国的诞生》这一课,我们可以用美国的国旗进行导入,该国国旗由13个条和50颗星星组成。13个条代表美国独立前13个殖民地,一颗星代表一个州,50颗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确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走上独立道路的?华盛顿又是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2课《美国的诞生》,很自然的就引出了课题。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图片融入到多媒体课件里边进行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设置悬念,引生入胜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历史课堂中导入时,设置悬念,给学生留一些疑问,用老师的激情去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新知识的教学做铺垫,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讲五四运动时,一开始提出一个问题:“ 每年的五月四日是什么节日?”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五四青年节”,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呢?学生着急的翻开课本自己找答案,举手回答是“五四运动”。那么,五四运动何以值得人们这样纪念?它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疑问来学习《五四爱国运动》这一课。或者用另外的一个问题:“为什么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鸣礼炮时,有礼炮54门,齐鸣28响?”这就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的斗争,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纪念五四运动呢?五四运动是怎么一回事?以此导入新课——《五四爱国运动》。设置悬念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学生在这样的导入中被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使他们

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

四、诗词朗诵,激情导入

我们经常说“文史不分家”,而且初中生可以掌握的诗词也很多了,所以在历史课堂的导入中,我们可以引用一些名家的诗词,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语文基础知识,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述丝绸之路时,我们可以朗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简单讲解后指出丝绸之路不只吸引古人,直到今天,她仍然是许多人心目中的胜地,由此而然地进入新课。再如学习红军长征的内容时,不妨豪迈地朗诵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学生在朗诵之余,不但会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而且会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所深深感染。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中国诗词的精炼、生动、优美,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另外,历史课堂中的导入还有很多:如故事(典故)导入式、创设情境式、音乐导入式、谜语导入式、顺口溜导入式、角色扮演导入式、时事导入式等等,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每课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掌握学生的特点,巧妙设计每一节课的导入,但切记导语定要有针对性,关联性,启发性,要短而精悍,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每一节精彩有趣的课堂中收获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使学生

愿学,善学,乐学。

第四篇: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问题导入法

新课程实用教学法之一

问题导入法

一、探索实现学习目标的途径

如何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实现学习目标的习惯,这是新课程中最值得探索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观念看来,教学是围绕老师思维进行的一种活动方式,学生的接受性是决定了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关键,一般我们讲法是“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但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则不然,教学是围绕着学习目标的达成而展开的,老师经常采用了一种“提出问题”的做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此时,“学生的悟性如何”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新课程的理念又告诉我们,课程目标的达成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是同等的,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都能够通过努力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走向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如同学生每天都有一个目标一样:早上八点前要到学校去上课。但是各人的住所是不同的,起点虽不同,但终点一致。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给学生一些什么样的导向性帮助?是告诉学生尽量要乘最方便的交通工具,要选择最安全的路线,要预估从家里到学校所需要的最长时间(如遇到塞车等)这些方方面面的注意事项,还是让每一个学生自己设计一张表来策划自己的行动?前者是围绕老师的思维进行活动的方式,而后者则是教师提出了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从而达到每一个学生都在不断地调整过程中得到最优化效果的目标。

二、提出几个关键问题

但是教师并不是只是一个能提出问题的人,把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去交给学生,这样的做法在我们体育教学中就称之为“放羊”,“放羊”的概念就是听之任之,由羊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吃多吃少是羊的事,牧羊人的责任只是带领羊群来到草地上。

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老师还要能够对于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具体的学习目标)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是导向。传统的教学中这种做法也很多,但往往跟新教学的提法有着本质性的差别。例如传统教学中在教前滚翻时,老师总是带着一只篮球和一只纸盒这两样教具来演示给学生看“什么叫滚翻?”学生则按照老师的思路开始学习如何团身、如何滚动、如何滚翻。传统教学中在教快速跑时,总是先教原地摆臂,再教起跑,强调了动作的规格。学生则模仿教师的动作一步步地学习,形成了正确的姿势,但并不一定人人都学会了如何跑得更快。

现在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似乎与主题无关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网络游戏能吸引更多人的兴趣。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样类似棋类的游戏,叫“华容道”,是在一个平面框架中安放着八块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木板,框架的下端有一个正好能允许最大的正方形木板通过的缺口,这块最大的木板就叫“曹操”,其余的七块就是关羽和他的将士。游戏者要

利用木板的移动,设法使最上端的“曹操”巧妙地躲避开“关羽”的围堵,而通过缺口“华容道”。这个游戏的玩法是必须步步走对,共八十一步,“曹操”就逃脱了。开始玩时,很有意思,怎么都通不过。但一旦看到说明书后,依样画葫芦地背熟八十一步,以后就没有任何兴趣了;另一个是外国玩具,魔方。魔方传入中国后,是风靡一时的人见人爱的玩具,但没 多少年后,魔方也离开了大家的视线,为什么?因为它也是一种有规律的、有特定顺序的玩法,只要你会了,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现代电脑游戏则不然,电脑游戏的设计者虽然在其编制程序的过程中,设计了许多运动方式,但提

供给玩家的只有几种关

键动作,让玩家运用这有限的动作去对待无限的变化。例如在最通常用遇到的各种枪战游戏中,设计者设计了狙击手从发现目标到举枪射击的速度,而玩家则可以利用地形地貌的变化,隐藏自己,并利用狙击手的时间差躲避开狙击前进。由于跑动的路线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和调整,因此,游戏时每天都可以有新的变化,但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一致的: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为什么我们的体育教学不能借鉴这样的一种教学设计呢?这就是现在我们和大家一起研讨的问题导入式教学。如果我们承认现代电脑游戏具有更多吸引人参与的效果,如果我们羡慕这种游戏能对学生产生远远超过学校繁重学习的巨大吸引力,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也来按照这样的思路来设计我们的教学呢?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把握住几个关键问题做些提示,学生能否也像玩电脑游戏一样来参与新课程学习呢?例如在一节高中排球选项教学中,有一位年轻的新教师改造了传统的排球垫球教学方法,不从“两人对垫”、“对墙垫球”来进行自己的教学,而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垫球的基础上,在操场上放置了许多各式各样的辅助教具,如箩筐、置物箱、倒放的路障标志筒、呼啦圈等,让学生利用垫球动作把球准确地垫入这些器具中。他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是“注意调整球的抛物线”,为什么说这是个关键啊?因为排球比赛是瞬息万变的,球速不是由你自己来控制的,而是决定于对方,自己只有利用调整球的飞行抛物线才能把排球准确无误地传给队友,那为什么不只提准确呢?因为

光是准确就只解决了一个到位的问题,而没有给自己的伙伴留出充分时间来应对下一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了这一点,就自觉地适当提高了垫球的抛物线,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问题导入法”,这种教法与电脑游戏的设计多少也有些相似之处。

三、必须具有探讨价值

关键是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讨价值。例如前面讲到的传统前滚翻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不具有探讨价值的,无论是谁,一眼就能看出,篮球比纸盒能够“滚”,这还要你老师来组织学生讨论吗?而“调整球的抛物线”就具有探讨的价值了,因为抛物线是可以有无穷变化的,对垫球的抛物线研究又不会象对铅球推掷角度所形成的抛物线那样得到唯一的结论是42度角为最佳。因此,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球速情况下,会出现不同的应对措施。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哪些问题具有探讨的价值,哪些问题又不具备探讨的价值。价值观在不同的教学中是由教学需要来决定的。在过去几十年的体育教学中,获得成绩是第一位重要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学期结束时都要做一份学习成绩的统计表,用一些数据来说明学生的体育成绩在进步,50米跑的平均成绩这学期比上学期提高了多少?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又提高了多少等等,提高得越多,表明了教学效果越显著。又如过去还每年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来表示我们的教学效果,甚至这种达标率还能代表一所学校的“先进”与“文明”,这就是传统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与学生真正的健康状况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因为体育成绩的高低只是一种数字的变化,至多只能说是某一种“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健康的概念,即使在过去也包含着多种因素,传统的“体质”概念应该包括七个部分,不仅有身体素质、还有与自然抗衡的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等等。因此,几个数字的变化就简单地认为是增强了体质或改善了健康显然是不合理的。今天,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正在逐渐地建立一种新的价值观,是全面地从三维健康角度出发来衡量教学的效果,而不是用简单的数字化来表达了。几年前曾经有过一本书,叫《数字化社会》,认为当今已经成为一种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字来表达的社会,计算机的进入生活说明了数字化的重要,社会已经离不开数字。这话其实应该说只对了一部分,因为,以后的几年里,我们看到社会关注的绝不只是数字,出现了对IQ、EQ(智商和情商)更多的关注,特别是对情商的研究,说明了人的心理因素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这种心理因素绝不是能用简单的数字化来表达的。

体育教学与IQ、EQ有关系吗?这在过去我们是从未想到过的问题摆到了面前,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体育与智商、体育与情商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简单地用成绩来表述我们的教学效果是否还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体育新课程在提出了关注学生的三维健康理念下,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导向都产生了一种本质的变化,这是必然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现象。这种变化造成了价值观的转变,体育教学不再是一种机械化的数字堆砌,不再是简单地用百分比来判断教学效果的模式,而是以对健康的作用为前提的新概念教学模式。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就有了方向,凡是与健康有关的研究性问题具有更多的探讨价值,凡是与健康发展无关的问题就不必在课上花费时间去做无谓的探讨。例如短跑中摆臂时手的姿势到底应该是手指伸直叉开还是放松半握拳这样的问题就没有任何必要去进行讨论,又如象前滚翻时空中腿是否要伸直、长跑中极点现象的出现等都不应该在教学中花费时间去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用什么方法能够提高我们的心肺功能?”“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我们的柔韧性?”“用什么方法能让集体战胜困难?”这样的问题探讨上。

四、最好能有多种答案

问题的导入,最好选择能有多种答案。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确定答案,就缺乏了探讨的价值,例如篮球拍在什么地方才能朝前走?起跑时哪只脚先离开地面?推铅球推得高点好还是低点了?这样的问题得到的答案几乎是唯一的,所以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能异口同声地回答出来,这是传统教学追求的效果,表示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但正是这种提问方式,造成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不感兴趣,都知道了,还去探讨什么呀!

在我们的新课程拓展活动中我们发现了另外一种思维方式,能使学生得出许多不同的答案。例如“钻过电网”、“清除核污染”、“搭桥过河”等,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办法来完成同一目标,在“钻过电网”的活动中,各小组对自己的人员实际情况要进行分析、讨论,谁从哪个“洞”过去最合理,同时还要用统筹学的方法来研究通过的先后次序、接送人员的分配以及全体通过的速度。绝不会出现两组同样的方式,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一样。处于这样状态下的学生,他们的积极性会被完全调动起来,因为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得主体意识得到了显现。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有一位老师给孩子一分钟在垫子上随意活动的“休息时间”,部分孩子确实是坐下或躺下休息了,另还有许多孩子并没有感到疲劳,他们在做一些自己喜爱的动作,女孩子在练习接下来要做的技巧动作,有的做“桥”、有的做“劈叉”、有的做“跪平衡”,而男孩子则顽皮地在垫子上滚动、滚翻,甚至还有一个孩子用垫子把自己“裹”起来连同垫子一起滚。老师立即制止了这些动作,只允许学生坐下休息,接下来的所有练习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下降到了最低点,只是机械地跟着老师的要求在完成动作。如果说,当时这位老师给了学生这一分钟充分自由的休息,对学生这种不同的理解休息给予肯定,那么,下边的课的效果可能就不是如此了。新课程提倡关注个体差异的理念,表现在对个体身体、心理和适应能力等各方面、甚至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区别的认可,那么,学生对“休息”的理解与是否需要休息、怎么才算休息这些方面都应该是有不同答案的。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新探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新探

作者:刘恒江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9年第02期

不拘一格,因课而导,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用新颖的、有趣味性的导入法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做法是:

一、设悬念,激发兴趣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通过提问题、设悬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在讲《两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我先问学生:“在2004年举办的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几块金牌?”学生几乎是齐声回答“32块”,我紧接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电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通过这样的导人,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课就认真听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用时事,联系史实

在教学中,根据新闻时事,联系具体的史实来导入新课,既可以使学生看到历史无处不在,学习历史能增长我们的知识,锻炼我们的能力,又能激起学,主学习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述《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这样用报上摘录的新闻来导人新课:据报导,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了民族特色。据考证,这里的汉人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徐福墓的遗址。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起来看看秦汉时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样在统治阶级中盛行呢?时事的来源,关键在于平时的留心与积累。它的运用除了上述作用外,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的作用。

三、置图像,增强直观

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一般来说,历史课中的插图是课本重要内容的体现。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遗存尽入画幅,成为大脑兴奋的催化剂,它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初中学生而言,形象直观的材料,比长篇大论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图,精心设计导言,是众多导入法中的一种,而且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效果显著。如我在讲述《两汉经营西域和对外关系》时,在幻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灯上投影出秦的疆域图,让学生说出它的大致范围,然后又投影西汉的疆域,请学生两相比较;然后指出在西汉统治时,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都是西汉的统治范围,这一地区是在西汉统治时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称之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样在两汉时期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呢?通过本课的讲述,我们就能知道原因。这样的导入,既联系了地理知识,把历史地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又能抓住学生的心理,起到较好的效果。

四、绘家乡,引起热忱

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运用乡土历史的导入,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新课程导入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摘要: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历史这门课程严格来说是在初中的时候,初中历史是日后学生时代学好历史的重要基础,虽然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门新鲜的课程会感到......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技巧 龙岩一中分校 历史组 赖舒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课改目标要求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探索,摸索出“导入法”这一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规律的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本站推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

    浅谈情境导入法

    浅谈情境导入法 所谓情境导入法,就是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技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初探(大全5篇)

    文/梁蓓蓓 【摘 要】良好的开端往往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否为课堂教学奏响序曲,关键就在于教师导入策略的使用是否恰当。因此,科学的新课导入可以起到激发......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学习新课标心得大新镇中心学校徐中翔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学习体会《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阐明了初中历史课的性质: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它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历史课程......

    课堂教学导入“五法”(精选合集)

    课堂教学导入“五法”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在课堂教学中,一种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导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