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惊喜后的沉思杂文随笔
6月12日,与一个本地作协委员朋友在一起。他告诉我,我的一篇散文已被安排在最近要出刊的文联文学刊物上刊出。我愣了一下说,不会吧,我没有投稿呀。他说,没错,不信,我打开手机给你看,已出了目录,我记得清楚有你的文章。我一边等着他在翻找,一边急速回忆什么时候向该刊投过稿。
记起来了,还在几个月前,我从单位阅览室借来一期该刊物浏览,里面的作品有一篇是我原单位的已退休多年的老领导写的游记。受到老领导的激发,我也想从原来写的文章中选一篇投去试试看。按刊物上告示的邮箱,我很快就把自己觉得还满意的一篇散文投出去了。投了也就投了,我一点没放在心上,因为,我其实对自己写文学作品已没了信心了,纸质刊物能用?想都不用去想,除非是做梦。因此,朋友说有我的文章发表,我不发愣才怪呢。
回忆完毕良久,朋友才好不容易查到目录,因为他刚用上新手机还不大熟练。目录上真的有我的文章名和我的作者名。一阵切切实实的喜悦滚过我的心头,这是对我写作能力的肯定呀。说明,自己虽不能写高质量富有文采的文章,但至少也能被正规刊物认可了,这不值得高兴吗?
朋友也为我高兴,说只要我喜欢写作要把我介绍入本地作协QQ群,这里且不表了。这次意外的喜悦过后,我对自己写东西有了一个反思。
我呢,没有什么特长,没有什么爱好,或许可以说是蛮可悲的。但是,我在工作之余,以前偶尔写过一些新闻评论,向报社投去命中率还较高,这让我曾有了点作文的乐趣。不知不觉中,我又想写写文学类的文字。开始自前年吧。我从网上无意中发现江山,她及下属相关社团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这样的大龄文学门外汉,到了去年6月底停笔止,竟也发表80篇文章和诗歌(惭愧,按诗歌要求大都不够格)呢。
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今天差不多一年没写了呢?
生活单调,觉得无啥好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功利心太强导致自信心挫折,因而放弃了。
江山对作品有精品和绝品的评定,看看这些精品和绝品,有的虽然也有不少议论,但据我看还是名至实归的。比比自己写的东西,那确实不在一个档次呀。只能说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由此,我也产生了不正确的认知,既然我的水平不在精品绝品的档次,那写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继续写下去会不会被人耻笑自讨没趣,自取其辱呀?
这就是功利心在作怪了。写东西就想得到什么荣誉,得不到荣誉就自我贬低。没有了平常心,也就气馁,于是,我就干脆与写文章拜拜了,把本该利用的至少能多少发挥一点社会作用的写作荒废掉了,业余时间也多半更无价值地空耗掉了。简直是在浪费生命!
时间过得真快,不写文章已一年了。光阴可不等人呀,似流水从身边而去。脑子本就迟钝,不写文章,因而更迟钝了。没有了动力,写作便渐渐与我绝缘了。
迷茫中,朋友给我带来的信息,惊喜中给了我惊醒,写作不必太讲功利。虽然作品能得到肯定和荣誉值得高兴,但不必就冲着这个东西去。站给写者创造了广阔的施展空间,写写东西至少可以动动脑动动手,身体机能会减缓老化速度;至少可以促进自己去关注形势,防止很快与时代脱节;至少可扩大与文友的交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这不是很好吗?!
练笔写作,重新拾起来吧,也不要有压力,有素材即写,无内容慢愁;有话即长,无话可短。该肯定的会肯定,不该肯定的强求啥?做好自己是根本,我手写我心是活法。如此甚好,甚好!
由写作想开去,其实,人活在世上,许多的许多,都是如此,不必太有功利心去做人做事。而且人与人之间有差距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不可都是红花,必须有绿叶,不可都是巨石,必须要有小石子,不可都是高个子,必须要有矮个子,这样的世界才生动才多彩。诚实地做后者也挺好!
带着功利去,往往失望归。平常心去为之,果实可能会到来。
好像有不少这样的故事,以善心放生的动物,关键时候会来搭救你;曾不经意关心过的陌生小孩,长大后会千方百计寻恩人报恩。这种意外,当初哪有功利的意念,无也!
写作给了我启示,少些功利心吧,我将活得更豁达更自在!能启迪他人否,如能,此文值了。
在路上,文学的路上,我曾溜之大吉,现又悄悄挤上路咯,嘻嘻!
第二篇:汶川大地震十周年沉思的杂文随笔
今天,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祭。这场灾难牵动着全国13亿人民的心,更与我息息相关。因了我所在的单位抽调了23名业务骨干赴北川灾区援建,180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赈灾献血青年后备队”,公司组织为灾区捐款40余万元,我曾为灾区捐款2000余元,我还曾为灾区援建写了大量的新闻、文学作品……就为这,我觉得与汶川大地震有许多不得不说的往事,每每大地震纪念日到来,往事总是萦绕心头,使我思绪起伏,浮想联翩,四川汶川大地震的镜头便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北川县、绵竹市、什邡市、青川县……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8级强震,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些遭受了巨大灾难的名字,这些都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个极重灾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面最广、受灾人数最多、救灾难度最大的特大地震灾害。地震使昔日美丽的地方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个不寻常的时刻。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齐动员,全国人民齐参战。我所在的供电公司帮扶四川北川灾区援建。公司领导立即发出了赴地震灾区援建动员令,同事们积极响应,纷纷报名请缨,决心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恢复重建,最终抽调了23名业务骨干,组建起了抗震救灾突击队。此时,我被单位委派到外地参加业务培训,结束后,我得知抗震救灾突击队已经成立,自己未能如愿,深感遗憾。许多同事也为我感到遗憾,纷纷说:“你从事宣传工作,灾区正需要你这样的宣传人员去报道”“你若不出去参加业务培训,十有八九就派你去了。”是啊,我当时在单位里主抓新闻宣传工作,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一般能派我去。再说了,对个人而言,赴地震灾区现场采访、采风,最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场报道就是灾区援建的最强音,我为此惋惜了好长一阵子。
6月14日上午,单位广场锣鼓喧天,彩旗飘扬,我们100余名员工整齐列队欢送抗震救灾突击队出征,此时此刻,我伴随着激动、憧憬的心情进行。当我看到一个个突击队员统一着迷彩服的时候,我顿时羡慕不已;当我看到突击队长高高举起“平度市抗战救灾突击队”队旗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激荡;当我看到一个个突击队员整齐列队高喊口号的时候,我的心里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当我看到一个个突击队员迈着矫健的步伐走上抗战救灾援建车的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为他们祈祷、祝福,憧憬着他们援建的情景,期盼着他们凯旋而归。
从一上路,他们经受着一个个严峻的考验。在行进途中,尤其是行进至地震灾区的盘山公路时,路上有一块块巨石阻挡着车辆行进,山上不时有巨石、泥石流威胁着他们。当地排险人员好不容易掀走了巨石,车辆刚刚开出十几米,就听一声巨响,几块巨石接连从山上滚下,刚好砸在他们刚刚停车的地方,他们颤巍巍地回头观望时,一个个胆战心惊,惊讶不已。
在援建施工中,在常人难难以想象的异常恶劣的环境条条件下,他们冒着40多度的高温天气,面临着余震、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疫情等异常恶劣的危险环境,克服重重困难,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3个多小时。特别是在立线杆的过程中,难度就更大了,狭窄的山路把车辆挡在山外,根本开不去,还要把线杆运到山上,怎么办?为了灾区人民早日摆脱颠沛流离的日子,早日住进援建房,突击队员们豁出去了,靠人抬肩扛,硬是把一基基很重的线杆往山上运,40多度的高温热得他们汗流浃背,一滑一擦的泥泞山路迫使着他们抬着线杆艰难爬行,灾区重建中,方显英雄本色,艰难中,突击队队长荆宝平站出来了,副队长刘建磊站出来了,共产党员刘治国站出来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带出了一个坚强的突击队。他们在咬牙坚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他们的坚持就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希望,就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他们将16基线杆立在高高的崇山峻岭上。
在工作之余,异常恶劣的环境也在考验着他们,他们不远处的山沟里就深埋着不知多少遇难者,尸体腐烂的异常气味非常难闻,尤其吃饭时难以下咽,即便经常喷药,也面临着疫情的威胁;还面临着余震的威胁,他们单就所经历的5级以上余震就数不清有多少次,何况那些5级以下的小震了,有时他们睡着、睡着,就被地震晃醒了,起初还想跑出去躲躲,后来所经的余震次数多了,干脆就不躲了;因地震造成的环境、气味污染,当地的水已没法饮用,他们靠饮用矿泉水和到很远的地方拉水吃,有的突击队员很不习惯长期饮用矿泉水,造成了水土不服,而他们都在一天天地坚持着;在高达45度的帐篷里,夜晚烦闷的根本就睡不着觉,可偏偏这个时候,蚊虫还要过来袭击,这使他们更加烦恼;震灾区的恶劣潮湿天气致使刘治国、姜民令等3名突击队员患了“烂裆”,晚上奇痒难耐睡不着,白天还要坚持工作;还有的远隔几千里之外,家里房屋漏雨、小孩接送帮不上忙,有的婚期已到,主动推迟婚期,有的父母病重只能在几千里之外含泪问候……这些都是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后重建,看我们的行动”的最好诠释。履行社会责任,践行责任担当。
在长达45天的艰苦援建中,援建突击队完成了任家坪安置点活动板房电气设备安装3371套,运立线杆16基,完成组团35个区,敷设电缆17158米,完成室内内引入电源线1700余间、室外配电箱挂锡压接68个,并对两区送电试验一次成功,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援川突击队被誉为是一支能打硬仗、善达硬仗的“铁军”队伍,被授予“青岛市抗震救灾先进集体体”称号。
我的23名弟兄吃苦了,受累了,同事们辛苦了。“一人辛苦万人甜。”正是你们的吃苦受累,才为灾区人民建起了新家园,才使灾区人民不吃苦受累,迎来灾区人民万人甜。
抗震援建十年来,每每看到各大媒体报道北川援建的消息,我的眼睛就会立马瞪圆了,因为,那里有我23个同事、弟兄的付出和辛劳,我就会在头脑中想象着他们身穿迷彩服奋战的情景,翻山越岭,抬杆架线,踏过泥泞,艰苦奋战,我为他们骄傲,我为他们自豪;每每看到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崭新形象,我在心中感受到了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我在心里默默祝福灾区人民的明天更美好!
纪念灾区恢复重建十周年,心中有回味,有感念。同事们的援建精神在催我奋发,灾区人民的冷暖让我记挂!
第三篇:第一批90后杂文随笔
最近有很多以“第一批90后如何如何”作为标题的图文在微信疯传,一开始还觉得蛮有趣,但是最后发现后续的文章都是为了蹭热点而“不走心”写作的时候,也觉得有些厌烦,不过想想也是,第一批90后如今的年纪也快到了30岁大关,各种事情都会接踵而来,只是并没有文章里面所说的如此夸张。所以后来和朋友开玩笑的时候我再说,看样子如今的“第一批90后除了绝经没有经历几乎什么都经历了”。
也不能说反感,但是确实也不喜欢,每一世代的人群都被贴过标签,80世代被说是“垮掉的一代”,而90世代被认为是“脑残的一代”,这些标签也确实伴随着我们成长起来,但是也并全是如同当时的标签预言一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垮掉”了,但是也还有人到如今还是“脑残”,所以很难说这些标签的时效性和适用性。而如今一夜之间,关于“第一批90后”的标签被铺天盖地地贴了起来,让人觉得“有趣”的同时也有值得思考的深层原因——是否意味着这一世代的人终究要告别此前的“形象”,开始新的生活,甚至有了更复杂更严苛的社会现实?
说说我自己,姑且也算是第一批90后,但是也算是尴尬的80后,因为刚好在节点上面,所以我总是带着两边的“气质”,就连家里人也因为听过太多关于这些世代人们的说法和标签,也曾经一度怀疑我是否就是这样的人,但是孩子终究是会长大的,无论他们如何地想要证明还有控制的权限,但是那些翅膀长硬的孩子还是离开父母的管辖,而留下的那批人,似乎还不愿意就此进入到真正意义的社会,而这群人开始有了新的代名词——佛性、第一批、甚至是还未长大的孩子们。
我身边也确实有许多“不一样”的“第一批”,他们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就连我这种努力不想人云亦云的人,也意外地成为了让别人羡慕的“领导”,只是每一次家庭中有人问及我的职业和近况的时候,他们都会露出十分诧异的感叹,都觉得我做了他们所认为“不得了”的事情,但是事实上这些事情难道真的不应该是一个人,或者说一个进入到社会的成年人应该去尝试和完成的吗?而他们的诧异也是让我诧异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我依旧带着过去的那些标签——自私、懦弱、啃老、以及需要需要勤勤恳恳不需要如此恢弘大业地去挑战这些在他们看来如此“高风险”的事情——问题不在人们应该是过怎样的生活,而是在于人们已经为我画上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标签,认为我们只有经历了这些事情之后才能够称之为是一个合格的“第一批90后”——脱发、结婚、生育、离婚、失眠、肥胖……
只是觉得无聊,为什么人们一定要用被人的生活来套用自己的生活?我唯一能够想到的能够确切的运用某种“社会现象”的点在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需要抱团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没有错,纵使他们身边有陆陆续续更多的同龄人超越了自己,他们需要说服自己那是他们的生活,那种生活充满了尔虞我诈充满了利益纷争,他们此时此刻享受的生活才是一个“第一批90后”应该生活。
管你龟儿屁事,这句不话不仅仅是说个这些还在为90后贴标签的热点追逐者,也是说个那些想要证明自己的生活还没有丧到极致的需要一群人来抱团的失败者。
第四篇:星空下沉思随笔
曾几何时月下沉思,那一望无边际的夜空就好像一盘棋局,那满天的星斗便是棋盘上那区分阴阳的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棋盘上的每一颗星辰都代表着一个人的生死幻灭,生命的轨迹。然而天地浩瀚无边,如棋局,世人黑白分。对应着天空中遥遥相应的本命星辰,其中充满着无穷的奥秘。
然而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均逃离不了自然生灭之道。比如“命运“,命运神秘莫测,或许每个人的命运皆是天注定。比如说那些成名之人,每个人的成就皆非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曾有古人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狂放之语,然却不知一个人的努力虽然或多或少可以改变一些命运的轨迹,但是又岂不知这不过是命运的另一种安排罢了。曾有人放言逆天,却不知天又为何?那冥冥之中的神秘存在何为?
天道者,不过是一种名称,其本质亦不过是世界的意志罢了。神秘的过去隐藏着什么?无人得知,虽然曾有科学证明,亦有居里夫人所著论文言明灵魂的存在,但是为何所知之人不多,有人问道是什么?我却说道是万物,是自然,是天地。总的来说不过是一个名称罢了。
佛门中人修佛悟道,言需要四大皆空,却不知他们放不下一个佛字,终究欲望未绝,修道既是修心,欲望不绝依旧身处红尘,不!或许佛门本身便是红尘,如何成道?绝大罗者方成道,弃佛者方可作佛。如何修行?深入经藏,依法修行。然而世界为红尘为舞台,人生便是一场精彩之极的大戏。
或许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他们尽情的演绎着生命的走向,生命的精彩,自己的人生。而这个广阔无边的世界,或许便是你的舞台。有人说人生就像一面镜子,它照出了一个人的一生,乃是假面。也有人说人生就像两面镜子,因为天地均是阴阳分化。但是阴阳化三才,为天地人。故而我认为人生就像三面镜子,有句古话说得好: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生本就如戏,世间本就如棋盘,世人皆属棋子。人们或多或少为欲望所驱使。做恶之人为求心安便拜佛求神,却不知善恶到头终有报,求神亦无用矣。亦或者人们遇到了解决不了的困难也会求神拜佛。
却不知一切皆空,犹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到底是眼睛迷失了方向?还是心中没有了光?到底是心在动,还是风在动?一切皆空,有即是无,不是风在动,而是你的心在动。相由心生破除虚妄,跟随心走即是万丈深渊也没什么可惧怕的。
第五篇:梦后碎语杂文随笔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赴一场如梦之梦。
开始
演员绕场而行,正如纷扰的台北街头。忽然有人开始加速、奔跑,却也许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究竟为何而忙。
站定,铜铃声响起,引人入梦。梦的开始是一个故事,故事里有湖、有梦、有死亡,还有一个摒弃过去的皇帝。
诗人已去,徒留偈语: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之梦。
医生的梦
也许理想有多梦幻,现实就有多残酷。象牙塔之外,是麻木的同僚,是腐朽的上级,更是不加修饰的死亡。连父亲都收起了他的冠冕堂皇,只留下一句,为自己而活。为自己的良知?为自己的利益?他没说,所以你只能迷茫,只能纠结。有人劝你要排除感觉,做一个专业却也冷漠的他者;有人劝你要自他交换,做一些微小却也温情的关怀。谁是弱者?谁是强者?旁观的背后是逃避,投入的背后是勇敢。但在生死面前,他们其实都无能为力。
五号病人只是一个代号。生命的内容或许丰富多彩,但生命的形式也不过就是如此,永远在排序,也永远在这排序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温吞的话语打动不了死寂的心,只有情感的爆发才是解开心门的钥匙。于是点燃一根蜡烛,恰似生命的开始。在回顾之中,连整理者也不知自己会发现什么。那就让烛台成为线索吧,因为它本就是过往的见证者。
五号的梦
天方夜谭的开始,是一个故事。西藏的牧民在梦中妻离子散,忽而醒来,却依旧是新婚燕尔。他究竟是摆脱了一个噩梦,还是走进了一个美梦,我们其实不得而知。
五号的命运何其相似,邂逅、相爱、成家,那个中法混血却从未见过生父的姑娘似乎也预示着整个梦境的走向。命运弄人,不过转瞬之间,却是丧子之痛、妻子出走,五号自己也开始生病。他和梦中的妻子一样,光阴正好却突然被下了死亡判决书,于是在人群中嘶喊着求问,却无人在意。而诊所与警局,也正是他们的罗生门。妻子的梦中有给予她不幸命运的敌人,相见、惊慌,敌人跌下楼去,这也是某种预兆,而答案还在梦的深处。妻子知道自己在做梦,所以她在梦醒之后选择逃离现实。五号的遭遇是否也是一场梦呢?那他的选择就不是醒来,而是看诊、旅行,前者无法给予他任何帮助,后者,还未可知。
环游世界,冥冥中落脚在巴黎,五号遇到了江红。盘旋而上,那间能看见风景的小公寓仿佛就是新生活的起点。他们在此感受快乐,却是否知道这间公寓上一任主人的心境呢?吉普赛人说,你这一生中的谜,必须用别的谜来解,就像有的梦要穿过其他的梦才能醒来。于是根据在书店得到的提示,五号和江红又再次出发了。
诺曼底的城堡依旧伫立在雪中,小酒馆中的老人也许就是最后的知情人。随后的一切仿佛是荒诞的喜剧,嬉笑怒骂之间,社会与阶级、战争与爱情的戏码轮番上演。而此行真正的意义,却是一片湖、一幅画。
你在湖中看见了怎样的自己?是人生失落的碎片,还是生命成立的支点?你在画中看到了怎样的故事?是幸福的,还是悲伤的?
回到巴黎,五号还要继续前行。江红?她不存在。那个在北京学画的不是她,那个在偷渡中死里逃生的也不是她。现在的她是由羞愧和痛苦建构的,每个醒来的清晨都需要通过窗户的位置来确定自己身处何方。她的人生就像一个煎蛋的死循环,前六次的醒来都是心还在的证明,第七次,才是自我欺骗的胜利。或许她的人生轨迹正来自于她的选择,刹那的改变,便与其他无数种可能擦肩而过。
回程的机场就像一场午夜的集体梦游,手握模糊又破碎的线索,五号兜兜转转还是到了上海。倘若当年的他跳槽成功,那一切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但过往不容假设,他点燃一根蜡烛,终于是走到了梦的最深处。
顾香兰的梦
这场梦的开始,依旧是一个故事。笼中的华丽小鸟一次次逃离,也曾见识过别样的景色,却终是逃不开,最后的归宿仍是一座鸟笼。
顾香兰的命运便是如此。她身如浮萍,全无根系,天仙阁就是她认知自己的唯一所在。后来的事有些老套,风尘女子遇到痴情公子,于是追求爱情。但伯爵的到来打破了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一边是显赫的地位、富足的生活;一边是中落的家道,未卜的前途。这本不难选择。所以当顾香兰在伯爵的眼中看到了和王德宝相似的热烈情愫时,她对自己说,该知足了。
伯爵是一个随心所欲的人。他痴迷古董和病态的花,便携家带口来到了陌生的国度。他丧失了生活的新鲜感,便放过自己、辜负别人,抛妻弃子而毫不犹豫。他沉迷于东方神秘主义的美丽,是不是顾香兰,其实本无不同。许是那杯茶的口感刚刚好,他便给出了一个自己都不知道能否兑现的承诺。那个他带走的烛台,代表的不是爱情,只是对旧梦幻影的虚假执迷。
王德宝是一个天真的人。他爱上了一个人,却从不曾真正的认识她。他愿意为她而活,为她而死,所以他痛苦地跌下楼去。但他不是顾香兰的敌人,只是她命运中的一部分,被动接受的那部分。
顾香兰就要去法国了,她脱下旗袍,以为那样就能脱去过往的枷锁。漫天细雨之中,她告别过去,走向未来的自己。
法国的生活看似多姿多彩,其实乏善可陈。顾香兰成了伯爵最得意的藏品,用以展示主人独到的眼光和难得的情怀。只有在蒙巴纳斯的咖啡馆里,顾香兰才能感受到一丝生命的气息,不关出身,只是态度。伯爵和他的朋友从来都只当她是把玩的瓷娃娃,高兴时赐予有限的自由,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服务于他们自己的虚荣心。所以伯爵看不起顾香兰的艺术和朋友,他只喜欢那幅虚假的夫妻画像。在画展上,顾香兰终是又穿上了昔日的旗袍,为别人所谓的成功而喝彩。
分居两地,顾香兰以为自己终于成了出笼的小鸟。但伯爵虽然喜欢古董,却从来都不是一个恋旧的人。当激情燃尽,他选择登上一列通往崭新开始的火车,将顾香兰和过去的一切都抛在身后,一笔勾销。漫天飞雪之中,顾香兰脱下华贵的皮毛大衣,如来时一般,走向渺茫的未来。
在巴黎活着并不容易,当模特、扫大街,本以为熬过了苦难的顾香兰终于找到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她在别人的家里忙前忙后,就像是又重新拥有了自己的生活。但昔日的幽魂卷土重来,她落荒而逃,只敢远远窥视。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王德宝又找上门来,说要带顾香兰回中国。漂泊太久的她有了依靠,似乎终于找回了曾经的勇气。于是她穿上王德宝裁下的旗袍,平静地走到垂死的伯爵面前,奉一杯最后的茶。旧梦依稀,我的新生活就在眼前,而你已行将就木,这场复仇的戏码,你可还满意?
时光荏苒,历史无情。王德宝早已死去,活了太久的顾香兰终于也要死去。在生命的最后,她拒绝窝囊的听人摆布,而是在逐渐透明的世界中说,我们一辈子就好像一出戏,这出戏是我们自己编的,戏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是我们自己在决定。终于,过去的她们款款而来,汇合于此,翩然而去。
结束
顾香兰的故事讲完了,她的梦醒了。五号的故事却还未收尾。他离开上海,再次回到了诺曼底的城堡,小酒馆中的老人已经过世,熟悉的房间依旧为他敞开。在千禧之夜,欢庆的人们将过去的痛苦都扔进湖中,祈求新世纪能够重新开始。但五号已经没有新世纪了。
他又回到了巴黎的那间小公寓,近乎虔诚地盘旋而上,果然人去楼空。仿佛是一种默契,他在地板下面找到了江红的信,她说,让一刹那的时间扩大成永恒不散的记忆,还不如满满的活在那一刹那之中,就好了。
五号的故事也讲完了,他的梦也醒了。
医生熄灭蜡烛,生命的轮回就此终结。铜铃声催人醒来。
请别忘了造梦之人,他事其所爱,专其所长,恰如故事中的诗人,栖居于心灵的湖中央,把酒当歌,织就这浮生半日的梦。那并非“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而是“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这场梦已做了五年,还要继续做下一个十年。只因观众们都透过梦中人,看见了自己。
我们走出剧场,回到现实,也回到自己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