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会唱歌的乐器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培养创造力审美情趣
2.掌握绘画的方法和造型的技巧
重点: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难点:掌握写生的绘画方法
教具:范例、录像
教学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五彩斑斓的编钟,沉静如水的古筝,金光灿灿的管乐,造型幽雅的提琴┄┄你能告诉老师你所了解的乐器吗?
你能说一说吗?
出示图片
你看,会唱歌的乐器,家族成员多,模样很美丽。
二、出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录像,大家想看看吗?
那位同学有了灵感?
谁能说一说,你学过乐器吗?你最熟悉那些乐器?你最喜欢那些乐器?为什么?
三、你想不想看看别的同学画的乐器?
你发现了什么?
你觉得他们的绘画那些地方吸引你?
四、你想不想也来画一画这些可爱的乐器?
作业选择:
1.你最欣赏那些美丽的乐器?从造型、色泽等方面讨论一下:它美在哪里?
2.画出你最喜欢的乐器,也可以描绘人们正在演奏的样子。
3.开个小小展览会,看谁的画最受欢迎,说一说为什么。
第二篇:会唱歌的火炉教案
《会唱歌的火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自由灵动的语言风格,感受“我”童年生活的艰辛与快乐。
2、理清文章结构,品味文中极富表现力词语。
3、感受作者笔下家乡大兴安岭那独具北方特色的魅力,体会作者对那段生活深切怀恋。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通过这段生活的深情回顾所传递的人生之道。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展示,回忆作者在冬天的时候做了些什么。
二、作者回顾
三、品味语言,共同研习课文内容
1、作者回顾的童年进山拉柴烧的生活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艰辛和快乐的。
2、从文中找到“艰辛与快乐”的表现。
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做总结。艰辛表现在:北方天气寒冷、拉柴工具破旧、路途遥远、劳动繁重、冬季漫长。快乐表现在:打柴过程中,父亲唱着歌、我游山逛景、还可以笼火烤土豆。
3、这种艰辛快乐的生活对作者产生了哪些影响?
4、她对这段生活有什么情感?
5、联系实际,你要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生活?
四、小结
本文语言质朴而清新,颇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纯净的文字载着我们,飞翔在温暖的冰雪世界。我们在作者营造的温情弥漫、激情涌动的情境中,体验生活的“苦”和人心的“乐”。迟子建说:“人肯定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苍凉感,那么我们所能做的,善感而仁爱的心,让灰色的艰难岁月也散发着和谐的快乐。
五、板书
艰辛
磨练
快乐
滋养
感恩如歌岁月
第三篇:会唱歌的蝈蝈教案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他人、尊老助残的美好意愿。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关心、帮助他人。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板书:目)“目”就是——眼睛。是啊,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眼睛让我们看到红的花,绿的树,眼睛让我们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蓝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旷的原野。(配图)
2、可是,有这样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见了,出示:“盲婆婆”,多可怜哪!读词语“盲婆婆”。
3、你把眼睛蒙起来,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4、“盲婆婆”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出示练习:邻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_______________,看不到_______________,也看不到_______________,她感到_______________。
5、不过有人给她送东西来了!(出示蝈蝈图)蝈蝈是一种身体绿色,能发出清脆声音的昆虫。
6、齐读课题: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二、初读课文。
1、过渡:这蝈蝈是谁送的?为什么要送呢?我们听听课文是怎么说的。看动画听配乐朗读课文。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画出生字词。
3、学习生字:绿
1、出示生字,认读。○
2、提问:你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你觉得“绿”字哪儿最容易写错? ○
3、师范写,生书空。○
4、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
绿色 邻居 替 乐呵呵 您 清波 田野 童年 难忘 领 喜滋滋 流淌 往日 唱歌(1)请排长带着组员先来读一读。(2)请一排三个小朋友一人读一排。
师纠正读音:邻居,邻,前鼻音。
带领,领,后鼻音。
您好,您,前鼻音。(3)再请一排同学做小老师领读。
(4)这些是带拼音的生字,如果我把拼音擦掉,你们还认识吗?(5)请各小组长带着组员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4、过渡:刚才这些词语,小朋友读得很准确,学了这几个词语以后,你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吗?
5、检查长句子。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指名读,范读,比较。再指名读,齐读。找别的长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注意长句子的停顿。
7、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打开你们的习字,描一描,写一写这四个字,体会体会这些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规则上是不是完全一样。习字册描红练写
第四篇:会唱歌读后感
小男孩卡斯佩尔和他最要好的朋友赛伯尔,送给了奶奶一个会唱歌的咖啡磨,会唱歌读后感。
正当奶奶边磨咖啡豆,边听她最爱的曲子时,大盗抢走了她的咖啡磨。奶奶晕到在地上。
两个男孩救醒奶奶后,决心要抓住大盗,夺回咖啡磨。
他们用一个空箱子,装满了细沙,封口后,在外面写上:‘小心,黄金!’他们把箱子推到了大盗埋伏的森林,当大盗劫走了箱子时,他们拔掉了箱底火柴棍,让细沙淌了下来,在大盗的身后留下了一条沙迹。
大盗打开箱子,发现只是沙子,看着身后那条沙迹,聪明大盗立刻把沙迹分成了两股。
男孩跟踪细沙的痕迹,在路上互换了帽子,最后还是被大盗抓住了。
大盗把赛伯尔留下来磨咖啡、劈木柴、生火……做他的奴隶。把卡斯佩尔卖给了大魔法师,每天要削6桶的马铃薯,无穷无尽地干事情,还要装傻。
有一天大魔法师出去了,卡斯佩尔在魔窟里的一个深潭下面发现了一只铃蟾,她原来是个仙女,被魔法师关在了这里,只有高原上,黑水湖边的古杉下面,在月光下开放的仙女草才能把救她出来。
卡斯佩尔留下了帽子,找到了仙女草。正当他用仙女草把铃蟾变成仙女时,大魔法师回来了,他用孩子留下的帽子,把帽子的主人赛伯尔抓了回来,又用赛伯尔脚上穿着的大盗的靴子,抓来了大盗,把大盗变成了笼中的小灰雀。
卡斯佩尔用用仙女草把铃蟾变成了仙女,仙女用法术把大魔法师掉进黑水潭死了。
仙女送给了男孩一枚戒指,男孩用魔戒实现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变回了被大盗烧掉的帽子;第二个愿望拿回了咖啡磨;第三个愿望把小灰雀变回了大盗,带到警长面前,关到了消防车间中。
看完《会唱歌的咖啡磨》,我要向卡斯佩尔学习,学习他小发明能力,他用自己灵巧的手和智慧的头脑,制作了一个会唱歌的咖啡磨,和他差不多年龄的我,如果没有爷爷的指导,制作不出象样的东西,读后感《会唱歌读后感》。
看完《会唱歌的咖啡磨》,我要向卡斯佩尔学习,学习他孝敬精神,他能记住奶奶的生日,想到给奶奶送一个自己制作的实用而且喜欢的礼物,爷爷和奶奶教养我多年,爸妈抚养我长大,可是我经常忘掉了他们的生日,更谈不上用自己的手制作礼物,祝贺他们生日快乐。
看完《会唱歌的咖啡磨》,我要向卡斯佩尔学习,学习他的勇敢,如果我听到铃蟾凄惨的哭泣,我怕都怕死了,哪里还敢到下面的阴暗的地窖呢?如果我看到铃蟾那丑陋的面貌,我吓得要跳起来逃跑,还管她是小仙女或大仙女呢!他面对凶恶残酷的大魔术师,镇定自如地救出了小仙女。
看完《会唱歌的咖啡磨》,我要向卡斯佩尔学习,学习他不怕困难的能力,他勇登高原,找到古杉,等到月亮升起。而我最缺乏的就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不怕困难的能力,我碰到厚书就怕读,我登景山时总叫累,我解数学难题时总要问爷爷:‘这要怎么做?’……
看完《会唱歌的咖啡磨》,我要向卡斯佩尔和赛伯尔学习,学习他们善良和友情。他们从来不伤害别人,即使对大盗这个奴役他们的敌人,也把他从‘笼中鸟’解救了出来。换做我的话,就会就报复之心,我对班里经常打小报告,使我受罚的李义文轩,常暗暗地说她的坏话。
我班级里同学们相处了四年,可我找不到一个像赛伯尔这样的知心的生死与共的朋友。我很少在梦中梦到好朋友的关爱。
第五篇:我们做乐器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第七课 我们做乐器
课堂类型: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学习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
2、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乐器。
2、设计乐器。
教具学具:有关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乐器的竹筒、铁管、铁盒、陶泥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播放几段乐曲让学生欣赏。
2、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乐器发出的乐曲,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青铜编钟、藏族大鼓、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乐器的不同音效。
3、请学生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乐器的资料。
4、教师出示图片并简要介绍乐器的发展乐器的种类,并让学生欣赏不同的乐器发出的不同的音效。
5、原始社会(用兽骨陶泥等制作乐器)-----奴隶社会(青铜制作精美的乐器)-----封建社会(乐器的用料工艺更为讲究、多样,如:青铜编钟、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等)-----至今(居住在我国西南<云南贵州四川>和西北<青海、宁夏、甘肃、新疆、西藏>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仍旧是用手工来制作乐器如:藏族大鼓,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韵味)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出示乐器的图片,引导学生归纳乐器的形状及特征。
大鼓手鼓手鼓
响板笙古琴
笛子二胡铜钹
小提琴排箫吉他
埙沙锤
2、教师启发学生根据自己带来的材料设计乐器,教师讲解乐器的制作方法。
(1)观察教材中的几幅插图,看看这些乐器是用什么制作的?怎样制作的?
(2)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A、杯子里放入不同容量的水(液体)。
B、易拉罐里装入不同容量的水,悬挂在木棍上。
……
(3)教师给学生介绍几种简易乐器的制作方法:
A、沙锤:在易拉罐里放一些粗沙子,把口封好(也可以再加一个手柄),这样就制成了一个沙锤了。连续摇动产生下雨的声音。
B、竖笛:用黏土做个竖笛,六孔的好做,一个空心管,依次六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
最最简单的:用纸也行,用手工纸粘成一个空心管,剪六或八个孔。最上边是吹的那个横口。几分钟即成。材料:一般的稍厚纸都行,剪子,胶水。
C、找两片比较嫩的竹叶子,叠在一起,但不要太紧。然后撅着下巴(具体很难描述),就是尽量使得出气平稳且只有一丝。嘴巴不要碰到叶子,隔着2毫米的样子。
3、学生思考先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并进行小组交流。
4、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构思进行启发性的讲评。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作业:利用竹筒铁管铁盒陶土等材料制作乐器
四、交流与评价:
1、展示学生制作的乐器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构思及制作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的。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吹一吹自己的乐器
2、师生交流评价
师生交流——比一比,谁的乐器造型好,谁的乐器能发出优美的声音
五、课后拓展: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材料和方法制作乐器
教学随笔:本节课学生通过欣赏了解乐器及乐器的发展,能够运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乐器,学生的创造力和设计意识有所进步。
资料:
1、青铜编钟:作为国之礼乐重器,青铜编钟在中国历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西周以前是青铜编钟的起源阶段,铜铙的出现为青铜编钟真正起步的标志;(2)西周至战国是青铜编钟的发展阶段,青铜编钟的3种主要形制镈、甬钟、钮钟相继问世,一钟双音开始应用。西周礼乐制度的制定,则奠立了这一阶段青铜编钟发展到极盛的基础;
(3)秦汉至清是青铜编钟的衰落阶段,一钟应用双音的现象已经不再能够见到,青铜编钟的铸造技术水平跌入了低谷;
(4)清代以后为青铜编钟的研究和制作阶段,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和中华和钟的研制为此阶段影响较为重大的两项工作。
文章基于现有出土文物和文献记录,对青铜编钟的起源、发展、衰落及研究和制作这一发展脉络进行了概述,并试析了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艺术价值。
2、藏族大鼓: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两端蒙以牦牛皮为面,皮面四周边缘用铁钉固定。各地规格不一。西藏萨迦的额阿,当地又称错阿钦布,鼓面直径135厘米、鼓身长(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身涂深红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铁条漆为绿色,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高132厘米的鼓架上,放于寺院的大经堂内。常用于重要的诵经活动,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表演时,也用于乐队合奏中。
3、战国彩绘虎座鸟架悬鼓: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通体髹黑漆为地,以红、黄、金、蓝等色绘出虎斑纹和凤的羽毛。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鸣凤、向往安祥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