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时间:2019-05-15 10: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摘要】当代大学生要面对多种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面临着人际交往、新环境适应、学习、就业等各方面冲突及压力,因心理问题而被迫休学、退学、自残、伤害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因此,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大班教学模式给教师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没有很好达到这门课应有的实效性。本文针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如何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差异

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属于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系。传统教学法的过程中比较注重如何教学;而现代教学法认为,学习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要求学生自我教育、全身心的参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在师生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主张以教师为中心,而现代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2.在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以书本为中心、以间接经验为主,现代教学法则以生活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主,从做中学。3.在课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上,传统教学法以课堂为切入点,现代教学法则以社会为切入点,认为学校其实是“一个小型社会”。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使用传统教学法的弊端

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大小、贡献多少、能否成才关系重大,更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基础。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师只重视教学内容,忽视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没有意识到教学实际是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再加上学生人数较多,如果只采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就造成了教师自说自话,学生缺乏参与积极性,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思想动态和课堂表现,到期末考核无法给每位学生打出公正的平时成绩;此外,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不得不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组织管理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教师及其他同学多沟通交流,在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

三、现代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已经在各类教学特别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中普遍使用。把一些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用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然后再进行讨论和总结,不仅可以丰富上课的形式,而且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改变了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教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集文本、音频、视频、图片为一体,使抽象、难于理解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寓教于乐,学生们颇为受益。

2.案例法

由于大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遵循授业解惑的原则,所以会把教案的内容一字一句地传授给学生,而极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长此以往,抑制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思维活跃程度也逐渐减弱。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在大学课堂上进行学术探讨、思想碰撞的重要教学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或是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时候,应尽可能的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引发学生不断主动思考,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3.小组教学法

高校扩招后,大班教学(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在100名左右)逐渐成为普遍现象,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挑战。为此,国内外高校开始广泛应用小组教学法,也就是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把所有学生按每组8-10人分成几个学习合作小组。使用此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团队合作、人际沟通、探索创新等多方面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三是便于教师对各组学生表现做记录,到期末考试可以给出一个合理公正的成绩。

4.体验式教学法

人的情感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而非凭空产生,正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一个生动的现实生活情景,然后引导学生用角色扮演或者做小游戏的方式进行自我体验。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通过表演、游戏或活动体验自己所处角色的心理或行为,进而自然而然的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通过体验式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能够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课中一些理论或知识点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想要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教学方法,并非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而是要是要用启发式教学这一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了传统教学方法,并且有机融合了新型、多样的教学方法,吸纳了现代科技的新成就,以学生为中心、重视直接经验、从做中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超越。

参考文献:

[1]胡彩明,王勉.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J].科技广场,2007(6).

[2]傅敏.浅谈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J].西安社会科学,2011(6).

第二篇:论视频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使用视频资料的情况,讨论了视频教学的特点,并探讨了视频资料的种类及不足,最后谈论的视频资料的使用原则。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视频

一、视频教学的特点

视频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

1.生动性和真实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涉及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于专业心理课程,在高校中多采用开选修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因此来上课学生的态度并不是非常积极主动,很多人带有作业、课外书等来到课堂。视频教学提供的内容生动,来自现实生活,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投射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这种心理现象为“投射效应”。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人数已经到达50%以上,他们中的很多人有不被接受、不被欣赏和没有价值感的感受,注重自我保护,不愿轻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视频教学内容聚焦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上,通过视频内容的讨论来探索、分析,投射出大学生的态度、观点和看法,从而梳理大学生的信念和价值观。

3.互动性

心理素质的提升过程是一个积极互动的过程。日常的心理咨询活动是一个良好的互动过程,视频资料同样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互动的榜样。如在心理健康课程的视频材料中,影片《心灵捕手》在展示心理咨询的核心理念的同时呈现了一个少年的心灵成长的过程,将学生带入一个多角度、多层次互动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冲突——面对——成长的循环过程中审视自我,促进其主观经验的重构,引导其形成积极正向的情感和信念。

二、心理健康视频教学资料的种类及不足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关于心理类的视频材料也日益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影视资料

现在很多影视作品聚焦了各流派的心理学理念,如《心灵捕手》、《心理游戏》、《沉默的羔羊》等影片,在心理学理论上涉及了精神分析、心理创伤、变态心理学等诸多心理学领域,展示了心理学的核心理念,让人们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对心理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种影视资料虽然蕴含深刻的心理学理论,但是普通大众在观看时往往更看重其艺术性、故事性,沉浸在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之中,较少深思其心理学意义,以及其与自身的关系。而且这种影视资料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在1.5-2个小时左右。

2.心理访谈类电视节目

在电视节目中,心理访谈类节目日益增多。如中央电视台的《心理访谈》、北京电视台的《生活广角》与《谁在说》、上海电视台的《心灵花园》、重庆卫视的《情感龙门阵》以及湖南卫视的《真情》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人们的心理状况,揭示主人公的心理历程。

心理访谈类节目内容真实,具有极强的互动性,但是这类节目选择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很大的压力或是经历多重创伤事件,与普通人群相比共性重叠少;同时主人公面对大众,在互动过程中其情绪、感受受到的外界影响因素多,其表达内容不一定是其真实想法。

3.心理专题资料

很多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制作了心理专题资料片,如《大学生的心理卫生》(广东高教厅),这种专题资料片系统详细地介绍某方面心理学知识,内容严谨、专业性强。

这种专业机构制作的专题片,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性强,是书本知识形象化和立体化的表现。由于专业机构不是影视制作机构,他们在制作时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而在艺术性、观赏性方面比较欠缺,容易让人感觉枯燥、乏味。

4.独立制作的资料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DV的日益普及,制作符合课程需求的视频已经能够实现。国内很多高校如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举办多届大学生的DV比赛、DV剧展演等活动,调动学生资源,展现自我,探索自我。

这种资料的最大好处就是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真实、生动,能够和大学生产生共鸣,但不足是需要制作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视频材料制作经验,因为这种视频材料的制作涉及到摄影、配音配乐、剪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三、心理健康视频教学资料的使用原则

视频资料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使用方便;同时还可以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扩大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广为应用。但是,视频教学也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使用视频资料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视频资料丰富,趣味性强;但是在播放视频资料时往往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尽管大学生在观看视频教学资料的同时,能够有思想认识方面的改变或提高,但如果希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视频资料往往要和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比如结合案例点评、课堂讨论、分析、角色扮演,让学生的思想观念相互碰撞,从而对所观看的视频资料进行深入加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心理状态的模糊性、复杂性和情绪性,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视频资料要紧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尽管可选用的视频资料非常丰富,但是在课堂上使用的资料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因此在选择材料时要注重以下几个因素:(1)真实性。视频资料的内容要真实,而不是编造出来的,只有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才能够真正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2)典型性。视频资料在课堂上使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5-20分钟为宜,因此在使用资料前要对资料进行一定的编辑剪接,提高其典型性和代表性。

3.视频资料要和其他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在使用视频资料时,一定要与其他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避免出现对视频内容不点评、不讨论的现象。视频资料具有调动大学生内隐知识的特性。内隐知识就是个人主观的经验与策略,具有很强的情境特殊性。这种知识虽然存在于个人生活中但是却不容易上升到意识层面,很难被人捕捉到。优秀的视频资料往往能够触及到人的内隐知识,通过内容点评、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帮助大学生捕捉并呈现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帮助大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观察思考,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尝试制作视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视频制作不再是专业人士的专利。教师根据课堂需求,可以自行制作视频资料。视频资料的材料应该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案例或情景剧的形式呈现。例如北京高校自2005年以来开始的心理情景剧展演活动,其剧本就是很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能够在。同时,制作视频是要联合多个部门(如学校的话剧社、电教中心、宣传部等)共同完成,这样创作出的视频资料既贴近学生实际,又具有一定专业性,乐于被广大学生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许学军.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及现状与对策.教改纵横,2006,1:97.[2]张丽华,宋芳.大学生自尊发展的特点.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3):197-201.[3]牟书,曾美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视频案例的设计.2008,7:67-69.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模板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调查及启示(宋体三号)

(仿宋小四,要注明学院、班级、姓名、学号)

如:电信学院 多媒体班 张 娟 2013XXX

摘要:(楷体小四加粗)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对当今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启示(楷体小四)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职业教育,也是基础教育,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核心要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作为高校学生中具有一定特殊性的群体,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与普通高校学生既有相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社会改革进一步深化、社会意识多元化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正确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以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正文为宋体小四)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内涵(宋体四号加粗)要调查研究和探索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现状,首先要科学认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内涵,它不仅有助于全面调查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并为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是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针对性及实效性的前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思想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它包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培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诚挚的爱国主义情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法制观念等内容。

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为增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对天津市15所高职院校800名各年级高职学生进行了思想道德素质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89份,其中有效问卷789份。通过问卷调查,从总体上看,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素质良好,政治立场坚定,关注祖国发展,价值取向也是比较健康、向上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总结如下:

1.政治立场坚定,但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现实性

调查显示,学生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等观点的态度表示十分的赞同,赞同率均在89%以上。对我国其他思想政治观点的赞同率也均超过85%,不赞同率不足4%,这一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党和政府的各项举措比较满意。

在入党动机上,有27.23%的同学是为了追求理想信念,21.1%的同学是对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理念有信心,但是同时也有16.67%的同学是为了增强就业的竞争力,18.02%的同学为了寻求政治荣誉感,17.98%的同学为了谋求仕途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高职学生的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够透彻,对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认识不足,在政治观念上存在着较多模糊的认识,对于入党缺乏深刻的认识,入党动机上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和现实性。

2.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但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缺乏

调查显示,同学们对于诚信是做人之本的态度高度赞同,占98.32%,对于其他做人和生活的态度也较为端正。同学们关注自身的成长,对培养自身人际交往能力、身体素质、诚信意识、理想信念和文明素养的要求较为突出,分别占47.00%、31.52%、25.06%、22.30%和19.80%。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在团队合作精神、爱国热情、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表现的评价较强,分别占82.54%、77.87%、79.86%和75.81%。而在社会责任感、吃苦耐劳精神、奉献精神以及集体观念等方面的表现评价较弱,分别为16.07%、8.40%、9.72%和8.52%。

这说明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向上,对国家民族发展与自身发展关系认识较为清楚、准确,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但由于部分高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不够,在个人发展过程中片面强调个人利益相关的现实目标的实现,缺乏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

3.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知行不统一

调查显示,97.3%的学生都能利用闲暇时间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学校或社区有公益劳动时,大多数同学能够参加或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占85.24%,仅有4.70%的学生从不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对于社会上和校园里存在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例如买饭插队、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给需要的人让座、随地吐痰、乱扔果皮纸屑、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教室长明灯、水龙头长流水、任意践踏草坪等有超过93%同学表示坚决反对。

但是对于“以上不文明现象自己是否制止”这一问题,有62.37%的同学表示会制止,20.41%的同学表示无所谓或不确定,17.22%的同学表示不制止。对于“你是否有过以下行为:践踏草坪、随地吐痰、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买饭插队”这一题目,高达83.40%的同学选择了“有”。

这说明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家庭观念意识较强,表现出对高尚道德人格的钦佩,对不道德行为的谴责,道德认知水平较高。但是在实际践行过程中,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道德践行能力较弱,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要求不严格,导致道德认知与思想道德践行相脱节,知行不统一。

4.职业岗位认知清楚,但择业观期望值偏高

调查显示,面对就业压力,学生需要学校能够加强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与服务,占57.08%;有25.30%的学生对学校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有15.86%的学生希望学校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有7.67%的同学希望学校能够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创业支持。说明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对自身岗位认知清楚,主体意识较强。

调查同时显示学生对于毕业的就职意向更倾向于政府部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事业单位,分别占28.73%、29.38%和18.59%;部分同学倾向于到外资企业就业,占13.67%;倾向于自主创业的学生占15.49%。同学们对于毕业后到西部或基层就业的需求中有20.61%的学生不愿支援西部或到基层工作。

这一结果说明,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够认清目前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形势,自我评价较高,择业时注重单位性质,择业期望值较高,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偏差。另一方面,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国家的就业政策不了解,目前国家加大力度引导大学生去基层、西部就业,由于部分高职学生对政策了解不够导致选择去西部和基层就业的人少。

三、对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特点和现状,结合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育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希望通过明确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科学规划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时掌握学生信息,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开展特色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等渠道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1.明确道德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科学规划本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宋体小四加粗)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时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高等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把高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引向深入,全面提高本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

因此,高职院校要切实提高对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来讲,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特点,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以德育创新为先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学风建设工程为龙头,以素质教育为载体,以爱国主义、人文素养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宿舍管理教育和诚信教育、网络教育为重点”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基本框架。通过丰富的教育内容、创新的工作方法,致力于提高本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更好的发展平台,为学生的快乐生活营造更加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将“生命、生存、生活”教育理念落实在工作实践中。

2.适时掌握学生信息,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适时、较为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爱好、日常生活、价值取向等情况,对于正确把握和研判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1)定期掌握学生信息。第一,组织做好本校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每学期两次学生档案的更新管理和各年级、各专业学生档案管理“互观互学”的展览、交流,以达到“互学互促”的目的。第二,在全校范围内推行学生基本信息(即台账)管理工作,基本信息中重点包括学习困难、心理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宗教信仰等信息,建立动态的学生信息库,定期更新,为学校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第三,完善并落实学生突发事件上报、存档制度。明确突发事件上报的要求、时间节点,为学校第一时间掌握和处理学生突发情况提供有力保障。

2)适时开展学生思想动态调查,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每学期开学初、国家长假休息返校后以及国内外出现重大社会问题后,组织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摸底调查。以适当的组织座谈和问卷等形式的调研,准确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学校应鼓励辅导员深入学生中间,根据思想动态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交流。特别强调的是,调查中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很高,学生们经常浏览不同论坛和网络群,偶尔也会参加网络群组织的线下活动。因此,学生工作队伍,也要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多关注此类群体,并利用学生骨干,开通各班级团支部微博平台,对网络资源有一定的重视,保证本校学生不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3.积极开展特色素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

根据学生问卷中体现出来的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缺乏,以及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脱节的实际情况入手,我们要继续坚持全面落实好校院两级素质教育方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实施具有高等职业院校特色的“活动品牌战略工程”,细化教育环节,保证学生政治思想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素质全面发展。

在学生入学时,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教育、学业生涯教育等入学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适应性。同时,注重以月度为主题素质教育项目的细化,注重每一学年典型时期的素质教育项目的设计,如每年3月份的雷锋志愿服务月,5月为心理健康宣传月,11月为生命安全教育月,毕业季的文明离校及感恩奉献教育活动,以“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为契机开展的优秀学生表彰及巡讲活动,以各学期考试为契机的诚信教育等。

目前,高职学生关心自身前途和感受就业压力大是一种普遍现象。首先,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和引导,从就业指导、心理咨询,日常教育当中坚持让同学能够认清自我,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并能客观的根据自我的现状,选择适当的工作。其次,要认清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校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毕业生的要求也由单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向培养“专长兼顾、全面发展”上转变。高职院校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变革,组织开展以职业为背景、以专业为依托的技能大赛,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同时以开展创业就业大赛、经典系列讲座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校内就业创业竞赛、创业项目评审、创新项目培育和“挑战杯”大赛等,帮助广大学生形成强烈的职业归属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关爱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选取15所天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调查的结果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其他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在启示中提出的个别对策还缺乏可操作性等。以上问题都值得进行深入探索,在将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情况,并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加粗)

[1]胡会庆.高等职业院校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思考[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

学校学报,2004(3).(宋体小四)

[2]邓俊.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概述[J].赤峰学院报,2013(2).[3]唐木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实效性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2(2).[4]张晓琳.大学生社会化视阈下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效性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6).[5]王炜.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调查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0.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对策

学院:XXX 学院

班级:XXX 班

姓名: XX

学号:XXXXXXXXXX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解决对策

X学院XX专业XXX班XXXXXXXXXX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本文旨在通过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问题,系统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并就此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对知识渴求,在思想上追求进步,积极努力,奋发向上,都能自觉将个人的价值与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都想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主流,但少数大学生在心理上的确存在某些缺陷。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期望与能力的冲突,加之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以及其他校园恶性事件时有发生,这说明当前很多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弱,对于社会的这种变化,不能很好地去适应和接纳,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

1.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根据樊富珉在清华大学的调查显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并至少有28.6%的学生在心理上有不良反应,而个人前途和就业(80.7%)、学业问题(78.3%)、人际关系问题(53.8%)、恋爱问题(39.8%)、经济问题(34.2%)位居前五[1]。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大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的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

就我周围的同学而言,有的同学学习目的不是十分明确,在学习上缺乏足够的动力,对自己未来没有紧迫感;有的在学校中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容易诱发学生的焦虑;有的同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无法自拔;有的同学存在抑郁的心理,他们不善于与其他同学作比较,总想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长处作比较,比较下来,觉得自己事事都不如别人,进而逐渐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这样的情况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到他们自身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状况。

查阅相关资料后,并结合身边同学实例,我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网络成瘾

随着电脑的普及,社会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中,甚至有的学生出现网络成瘾的现象。

1.1.1 网络时代自我封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

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因为“网”而连结在一起,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也因为“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网络时代,现实的距离很近,而心灵的距离却可能很遥远,不可触及。于是,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寄托情感,在QQ上结交朋友,倾诉衷肠,这样他们感到很安全。长时间泡网无疑会缩减自己与亲人、朋友、同学交流的时间,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一旦回到现实当中时,他们因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方法,就会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容易诱发焦虑等利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1.1.2 网络时代造成的情感困惑

大学生恋爱在高校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身处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是一种难以避免的交流方式。随着网络的出现,有些同学沉迷网恋,对虚拟世界的感情不能自拔,心理空虚,有些同学分不清迷恋与真爱,因此诱发了很多心理问题,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以至于陷入长期的苦恼之中。一些学生中午、晚上不休息,长时间地“泡”在网上谈恋爱,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而且性格也容易变得孤僻。[2]

1.2.面临多重压力

许多大学生在初、高中时彻夜苦读,以为到大学后能有所轻松,但升学后,才发现大学的学业并不轻松。此外,再加上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得部分大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困难重重。于是他们一方面感觉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一方面又受高中时的优越感与眼下的挫折感的交互影响,出于自卑等消极心理而不愿求助他人,由此引起紧张和压力过度,久而久之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积极求学的信心 和勇气,产生心理阴影,进而发展成为心理障碍。

随着我国近几年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大学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近几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显得越发严峻,然而多数大学生没有做好迎接压力与挑战的心理准备,缺乏对当前就业形势与自身能力之间合理的判断与选择,结果导致择业时出现盲目选择等状况。父母多年的期望值也在无形中给他们施加压力,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孩

子,在恐惧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同时,还背负着对家庭的深重的负罪感,这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焦虑、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此外,有的学生为了避免出现就业就失业的现象,他们只能给自己制定了更高的目标,如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究生、公务员等。但是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并非一帆风顺。当他们的目标受到挫折时,他们也会很容易地产生忧虑、焦虑、自卑、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

1.3.弱势群体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谓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生活上、生理上有困难,需要帮扶的学生。这些困难往往使他们中很多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存在各种交流障碍,进而成为精神上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大多性格内向孤僻,沉默寡言,少有在集体活动或公开场合出现,并由此进一步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有关资料显示,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如贫困家庭出身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敌对、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父母离异、父母不和的家庭环境可能会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使他们比生活在双亲健全的家庭环境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冷漠、孤僻、胆小忧郁、敏感多疑、对人缺乏信任等心理。特别是有些独生子女家庭把孩子从小就养在“温室”里,一味地娇惯纵容,孩子从来遭受过挫折,使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弱,稍有磨难便一蹶不振;还有的家长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转接给孩子,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从小就给儿女灌输光宗耀祖的思想,容易使学生产生压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线便崩溃,导致心理障碍。家庭经济条件也可能会对高职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家庭贫困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境富裕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傲心理,依赖性强。[3]

1.4.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测试的合作程度不足

学校会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调查和统计,学生在接受测试时,部分学生会因赶时间而不认真填写,有些学生则把普查当作是一种类似网络上的趣味心理测验游戏,随便答题,不认真、不严肃,还有些学生根本不了解心理普查的目的和意义,认为是学校在“查毛病”,怕被查出“毛病”装进档案,害怕测验结果对自己不利而影响自己的前途,于是便胡乱填写虚假信息,或在答案中一律选同一选项,使测试无效;还有部分学生在接到约谈通知后就预感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愿意来。这样一来,不仅他们本人的测验结果有错误,同时还会影响到测试的整体结果。[4]

2.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对策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教育的作用,又要改进传统思想教育的不足。因此应科学分析,寻找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1)建立完善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传统的心理咨询大多数是在心理咨询室内进行的,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效率,加上目前一些大学生对心理问题难以启齿,对心理健康认识不正确,不愿意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使其心理困惑得不到有效解决。而网络心理咨询则克服了传统咨询的局限,具有隐匿性、平等性、方便性的特点,再加上大学生上网人数比例较高,故网络心理咨询可以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发挥特殊作用。[2]新生入学时,通过心理测试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还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及时发现并排除心理问题隐患。

(2)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用社会实践锻炼自我。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这样才能让他们亲身感悟理想与现实、知识与成才、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与此同时,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一定程度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

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具有一种感染力,能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而团体性的文体活动更能使学生们在一个健康团结有朝气的集体环境中陶冶情操,学会新的交往与沟通,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而是由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在经历一段时间后才会形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及时、正确地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积极配合学校、学院来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文化活动,进而帮助学生度过心理难关,顺利成才。

(4)做好心理健康测试前的宣传工作。需要在普查开展前建立对应的宣传机制,让学生认识到心理普查是一个科学工具,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性格、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等。虽然这些心理测量的标准化问题很难避免,但却值得我们注意。

参考文献:

1.段鑫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况花荣、况玉书、刘波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原因及其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21).

3.李瑾,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1,(09).

4.于志强,侯锡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现状与途径分析,华章,2011,(21).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论文

探究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教学研究对象,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了解、资料查询、阅读、思考、研究、探讨、交流和听讲,学会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收集和辨析有效数据,系统地分析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并进行交流、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内容是通过问题的设定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把学生真正当成教学主体,培养学生养成创新思维模式。在摸索和探究中不断前行,从而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内容并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统计学原理课属于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对构建学生基本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尤为重要。然而该课程内容较多,包括了统计工作过程、综合指标体系、动态数列分析、指数分析、抽样调查推断、统计预测等多项内容。每一项内容均由完整的理论知识和独特的方法构成。知识点较多且晦涩难懂,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尤其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卖力地讲,拼命地试图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却始终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是“教师讲得累、学生打瞌睡”。鉴于此,我们结合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非统计类专业特点,在我校四个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统计学原理教学中逐步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把教学的主体定位到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潜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把教学课堂变成探究讨论场所,让传统的教学活动重新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思维涟漪,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 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实施环节问题选取

要依据教学大纲的定位,同时又要结合非统计专业的现有实际,结合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基本定位,选择难易适中且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做到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稳步推进,慢慢形成学生的探究思维定式。

在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初期阶段,应选取单一的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问题。最好是能够当堂形成结论且给学生较深的印象。随着探究问题的不断深入,结合教学大纲,问题的选取进一步深化,逐步设置有一定探究压力但系统性不强并限定探究学习难度的问题。此时可以按照不同的抽样标准实施抽样,让各抽样小组分别观察其组内的方差水平。在此基础上一旦实施整群抽样,则误差水平可能的变动趋向。也可以就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的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别去对应会计课程的存量指标和流量指标,以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连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等到学生逐步适应探究式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后,教师就可以布置系统的、需要学生分组分任务在较长时间内才能完成的任务。布置问题

将选取的问题布置给各个小组。小组根据问题的大小与多寡,通常5~6人为一个小组。对于较单一的问题,可以多分几个组,各组的问题不强调其唯一性,可以重复,以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完成质量。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可根据问题的数量和工作任务情况,先确定各组组长(初期组长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统一指定,但随着探究活动的逐步开展,组长应鼓励个人报名或学生推荐),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侧重和个人喜好选择小组成员。每一个小组承担不同的探究任务。但无论问题难易程度如何,都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分担不同的探究任务,不允许有学生轮空,也禁止探究能力较强的学生大包大揽(但不排除必要的协作)。迅速完成组内分工

各组领取任务后,在较短时间内由组长在本组内根据个人的特长确定组内分工(3~5分钟即可)。制定抽样方案、实施抽样、搜集整理数据、查阅资料、分析推断、撰写报告等。对于具有共性并较为重要的知识点,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独自完成,不因分工而隔断知识体系。收集分工情况,据此串讲知识点,引导学生的工作方向

教师可收集各组分工情况的书面结果,根据分工结果分别讲授各方面、各环节涉及的知识内容。讲解应详略得当,有针对性,可以打破书本固有的知识点顺序。告诉学生在各自的工作中可能涉猎的知识内容,资料查找的方向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要用到的方法。说到统计指数,涉及同度量因素,就涉及了物量指标和价值指标问题,涉及派氏、拉氏指数的选取,常用的CPI确定方法同样会牵扯到基期的选择、权数的确定。因而鼓励学生去查找相应的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思索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拉氏、派氏指数分别代表了哪一种思维定势和探究趋向?指数体系的确立基于什么考量和出发点?指数体系的确立和因素分析的实际意义在哪里?等等。这种串讲,既为学生指明了工作的方向,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同时又告知了基本的分析方法。文献检索,初步探究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拨,依据各自工作任务,分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的统计公报、统计年鉴、报纸杂志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所持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资料文献的查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很可能在探究初期只是查阅了和问题直接相关的表象资料,而忽略了深层探究所需数据的收集,结果出现“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面。集中讨论,相互激励,深入探究

各小组成员在收集相关资料并形成初步意见后,可及时组织大家集中讨论。每个人均可阐述自己观点,对所选用数据资料的可信度,使用方法是否得当等,听取他人意见。讨论过程中可有效实施相互的智力激励,迸发出灵感火花,为进一步发现深层次问题,探究和解决深层问题打下良好基础。课堂交流、汇报

学生在组内讨论探究的基础上,各自完成分工任务。形成统一意见后,应将成果制作成PPT文档。在规定时间内由教师组织集中进行课堂交流、汇报。由各组主讲人通过PPT演示本组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允许组内其他成员加以补充完善。教师讲评

根据各组汇报结果,教师要进行及时讲评。既要对学生的分析运用能力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对其在方法、思路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正。指导学生及时转换思路,回归正确的探究方向。探究式教学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和所学知识的局限性,极易形成学生“钻进去、出不来”。问题的叠加效应可能会打击学生探究热情,或导致“不可知论”。教师的及时讲评和肯定,是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归探究学习正途的指南针。

二 探究式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探究式教学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探究创新活力,提升教学质量和强化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探究式教学组织的重要意义,加大对各教学环节的组织力度,并不断提升自身知识运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从表面看是把探究学习的主体转化为学生,但实质上绳子的另一端是教师。教师的备课、引导、启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备课任务不仅不能削弱,而且更应该得到加强。从问题的选取设定到最后的验收讲评,教学的主线仍然紧握在教师手中。哪些问题可以选来作为探究目标,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实施分组讨论、协作完成,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对教学方法的综合把控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充电并择机走向生产实践一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始终站在学术发展前沿。探究式教学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启发

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初期,由于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一时难以适应,会因各小组组织不力,学生无从下手,不了解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内容,而产生畏惧情绪。因而教师要及时地加以引导,为学生指明工作的方向并及时答疑解惑。教师可以利用常规教学课堂平台,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相应沟通平台或手机飞信、微信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将学生引导到独立探究、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中,逐步形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氛围。探究式教学仍需要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加以配合对于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我们很难将之归为探究式问题。加之学生在接收一门新的课程知识时往往出现短暂的不适应。因而教师仍要利用讲堂这一平台向学生讲解基础知识。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应着力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多列举实例,多提出问题,逐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和欲望。进而实现从传统教学模式向探究式教学的自然过渡。探究式教学课后占用时间较多,容易加大学生的学习负担

教师要合理安排探究式教学内容。挑选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内容作为选题,并适度调整教材体系中的相关章节。做到教学有重点、探究有实效。把一些容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交给学生自我消化,或由教师使用传统方式串讲带过,把核心知识且具有探究的条件和意义的章节认真组织学生探究学习。避免全面开花、拘于形式,结果造成学生到最后劳神费力、难有所获。

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较多,结构复杂且难懂。但却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方法论学科,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探究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探究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先弄清楚探究式教学的真正意义,对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环节、问题的选取、节奏的把控、效果的评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欲使探究式教学能够实现预期教学目的而非只是“标新立异”,则需要教师不断充实完善自我,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现代教学法的应用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文/李爱忠 摘 要:《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

    问题教学法在会展教育中的应用探析论文

    【摘要】会展业在我国方兴未艾,会展人才的培养问题也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掣肘。本文尝试探讨和分析“问题教学法”在会展专业教育的意义以及实际应用方案,以期在该专业教学中不断......

    浅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育论文

    摘要:案例教学法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已被大多数教师认可。案例教学法应用中,全面考虑学生特点、课程特性、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其他教学约束条件,才能......

    项目教学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广告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广告设计课程是一门实操性和创意性都很强的计算机课程,笔者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将MBA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去,......

    项目教学法在《商务谈判》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各行各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商务谈判》是在中职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和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企业对优秀商务谈判人员的需要日益增加,只有采用项......

    案例教学法在旅游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在课堂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案例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课堂......

    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应用

    体育教学论文: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应用一、创新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涵义 P1-P2《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潜力P2-......

    社会性别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社会性别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做了探讨,主要有传统父权制文化的影响、性别意识教育的缺失、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