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时间:2019-05-15 10:1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第一篇: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周兴华

一、出示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

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正确的审题

这则材料由浅入深分作三层:1.第一段材料是生活现象;2.“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是对第一段材料的升华总结;3.最后,“上善若水任方圆”又使材料上升到人生哲理的高度。

按照材料作文的写作规则,如果出题者没有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写作者就可以从材料的任何一方面去写文章。这样一来——

1.如果从第一层的生活材料方面行文,可以从“方圆之用.各得其妙”,“用好方圆”等方面立意。这里的方圆还不一定是引申意义上的方圆,可以就是指实实在在的方形和圆形。2.如果从“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方面立意,可以写“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天生我材必有用”“实现自身的价值”“找准自己的位置”等等。因为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方圆”已经是一个虚化的名词了,它并不一定是实指几何图形中的“方圆”。那么它虚化成了什么意义了呢?下面看看这句话的出处。

“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语出五代宋初诗人徐铉《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其诗曰:“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自得山川秀,能分日月精。”大约是形容端溪石和水晶珠虽器形方圆有异,器物不同,但它们都润泽和晶莹,都得自山川灵秀、日月精华,都具有完备的美和价值。

以此材料来看,这里的方圆可以代指一切不同形态的事物、不同能力的人物、不同的思想观念等等。所以学生写“各尽其才.各显其能”“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类作文完全是正确的。3.如果从“上善若水任方圆”这方面立意肯定是最佳立意,因为这是此则材料的核心意义所在。但是如何立意呢?我们先来分析这句话。这句话分作两层,第一层是“上善若水”,第二层是“任方圆”。

先看第一层“上善若水”。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实际说的是做人的方法,即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在老子的本意里.“上善”是指做人的最好方法、处事的最好态度、做人的最高境界、为人的最佳品质等,由于学生的知识面的限制、如果他们将“上善”理解为最好的行善方法,最好的善良品质也不为太错。“上善若水”是说一个人为人处世要像水一样,那么水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呢?

(一)日无争。水乃万物之源,厚德无物可比,可它却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不张扬,顺势而流动,积聚愈深邃愈安静,有一种超然的宁静和达观。

(二)日齐心。水的凝聚力极强,一旦融为一体,就荣辱与共,始终相依,朝着共同的方向义无反顾地前进,浩浩荡荡,威力无比。

(三)日坚韧。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奔腾的河流一去不回头,“滴答、滴答”的水滴用坚持之力可以凿穿石头。

(四)日博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奉献而不图回报。

(五)日灵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执,有时细腻,有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随时而变,顺势而行,变化万端,姿态各异。

(六)日清明。虽然也有浑水、污水、浊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无颜无色、晶莹剔透;它光明磊落、无欲无求、堂堂正正。

(七)日公平。水无论置于何地,不管置于何物之中,均一视同仁,地斜水不斜,器歪水不歪,是谓“水平”。

当然,以上只是水的部分优秀品质,还不是全部。但是,不论水有多少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其最重要的就是一条:“善利万物而不争”,人们把这种品质称为“上善”。

再看第二层“任方圆”。“任”的意思是“任凭”,可以解释为“随意、任意”等方面的意思,这是正解;而不是我们有些人所理解的“担任”的意思(当理解成了这个意思的时候,就被人们解释为“符合”的意思了)。“任方圆”的意思是任凭外界环境是方或是圆,这里的“方圆”进一步虚化为外界环境的好坏等各种变化了,说白一点,“任方圆”的意思是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外界环境是好是坏。

把“上善若水”和“任方圆”结合起来分析.这个句子的中心语是“上善若水”,“任方圆”是“上善若水”的补充说明,它说明“上善若水”的一种状态。二者合起来的意思是一个人为人处事要有水一样的品格,无论外界环境如何,自己都持心坚定,不会随意改变。所以,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当是“为人处事要具有水的品格(无争、达观、齐心、坚韧、博大、灵活、清明、公平等),无论外界是好是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持心不变”。这样一来,材料和古诗“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及“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意思就一脉相承了。

那么我们再找来“上善若水任方圆”一语的出处加以印证。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顾况的《宜城放琴客歌》:

佳人玉立生此方,家住邯郸不是倡。

头髻鬈髯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

新妍茏裙云母光,朱弦绿水喧洞房。

忽闻斗酒初决鲍,日暮浮云古离别。

巴猿啾啾峡泉咽,泪落罗衣颜色喝。

不知谁家更张设,丝履墙偏钗股折。

南山阑干千丈雪,七十非人不暖热。

人情厌薄古共然,相公心在持事坚。

上善若水任方圆,忆昨好之今弃捐。

服药不如独自眠,从他更嫁一少年。

这是一首弹琴陪唱小妾的自怨诗.说的是这个小妾被官人送给了朋友.而且这个朋友还是一个年过七十的老头,这个小妾在哀怨的同时又自我安慰说“上善若水任方圆”,意思是说虽然我遭遇变故被人抛弃,但是我不争不怨,随遇而安,宁静而淡定。这层意思不正好印证了我们上面的分析吗?所以整个材料的意思是“无论外界是好是坏,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都坚持自己的操守,保持自己的良好品德不做丝毫改变”,从这方面立意是最切合题意的,是最佳立意。

三、错误的审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材料的意思和大多数人所理解的“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等方圆哲学没有太大关系。所以如果从这方面来立意是不切合题意的。但是很多人在没有仔细分析的情况下,看了这则材料之后都觉得要围绕“方圆”来写,于是有人大骂出题者用这么深刻的中国文化来刁难中学生,有人大骂出题者是在引导青年学生要世故圆滑,甚至一些高考阅卷老师也言之凿凿地说如果作文围绕“方圆”写得分就比较高.如果文章里没“方圆”得分就很低。从流传出来的几篇高考满分作文看都是围绕“方圆”来写的。比方说《方圆之用》全文是在论述“方圆”对立统一的关系;《方圆人生》《人生方圆观》是在歌颂一些名人该方则方,该圆则圆,可是考生在考场上就没有我们局外人那么洒脱和随意.他们面对高考作文材料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当他们深入分析材料之后,觉得这则作文材料并不是在谈方圆.于是有大量的学生在作文中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和地位.谈天生我材必有用,谈上善若水,结果被评的分都极低(从查分结果看出),也就是说被判为了离题作文。

当然,这则作文材料多次出现了“方圆”一词,而且很多同学很难理解“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意思.他们从“方圆”的角度立意行文虽然是直观的感觉,但是如果以包容的心态来看的话,也未尝不可,但这绝不是这道作文题的最佳立意角度,更不是唯一立意角度。那么我们大多数人为何错误地认为这则材料必须写“方圆”呢?因为——

1.在第一时间考场外传出的作文题是“以方圆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因为六月七号上午语文刚刚考试完毕,许多信息都只能询问学生,一些学生看到整个材料出现了那么多“方圆”,所以就告诉老师和周围的人要写“方圆”,这样一来,要抢在第一时间发布消息的人就将这一错误信息发布出去,到现在为止,网络上流传的2013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很多还有“以方圆为话题”的字样。这是谬种流传的结果。2.许多人在分析材料的时候看到作文材料中多次出现了方圆.就想当然地觉得这则材料就是在讲方圆的重要性,只看材料表面,不分析材料的具体意思,所以就造成了这样一个结果。

3.一些人没有正确理解“上善若水任方圆”的意思,他们把这句话中的“任方圆”看成中心词,实际上“上善若水”是中心词,“任方圆”是补充说明“上善若水”的。其次,没能正确理解“任方圆”中“任”的意思,这个“任”他们把它错误地理解成了“担任”,于是把“上善若水任方圆”理解为“上善若水”但是要符合“方圆(哲学)”。4.把上面几个原因汇总到一起,误读今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把材料作文当成话题作文来解读了。话题作文的写作要求是无论从哪方面立意,但是不能脱离话题,一定要围绕话题写: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不能脱离材料所涵盖的意思.但是它不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话题。这就是我们误读今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的症结所在。

第二篇:湖北省高考历年高考作文题

2016年湖北高考作文阅读漫画,结合材料的内容和语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12年自主命题后,今年湖北回归“全国卷”,语文、数学、英语三科从2016年起不再自主命题,使用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全国卷。

2015年:喷泉与泉水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请根据你地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安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2014年:山顶的风景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3年:上善若水任方圆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2012年:科技的利与弊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2011年:旧书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2010年:幻想与现实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2009年:站在____门口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2008年:举手投足之间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2007年:母语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2006年:根据带“三”的词语联想或感悟作文在汉语里,“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2005年:根据《人间词话》中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自拟标题作文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日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4年:买镜《买镜》唐朝的刘禹锡写过一首《昏镜词》诗。诗的小引说:一位制镜的工匠在店铺里摆了十面铜镜求售,其中只有一面磨制得清晰光亮,其余九面都昏暗模糊。有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镜的昏明如此悬殊?工匠解释说:并不是不能把所有的镜子都磨制得一样光亮,问题是买镜子的人十中有九喜欢昏镜而不喜欢明镜,因为清晰光亮的镜子能照见无论多么细小的瑕疵,绝大多数人用这样的镜子会感到不自在。刘禹锡所说的镜似乎不是单指用来照脸面、照身影的日常用具。小自单个的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都离不开“镜”;“镜”也无处不在,有明镜,也有昏镜。制镜、售镜自有目的;买镜、用镜大有讲究。请就“买镜”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2002年:心灵的选择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2001年:诚信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只要与学者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1999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材料命题——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1998年: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要求:①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②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③补写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二、根据下述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①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个都划去,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②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③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④不少于600字。

1997年:材料作文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1996年:我更喜欢漫画《》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1995年: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1994年:尝试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1993年:广播稿高三某班学生小张因病缺课两个月,请同班好友小王帮他补课。后来,小张的学习成绩跟了上来,小张的母亲很感激小王,尽管家里不富裕,但还是托人给小王捎来200元作为报酬,小王很为难,找班主任谈谈自己的想法,班上的同学知道了这件事后,产生了各种议论,在班会上,大家围绕这件事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讨论。请你写一篇全面反映这件事和班上同学各种看法的广播稿。题目自拟。1992年

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

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1991年:“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描写圆的想象物;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1990年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1989年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1988年:习惯作文题《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1987年1.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2.结合以下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1986年:树木·森林·气候《树木·森林·气候》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1985年:《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标题:《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1984年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1983年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1.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2.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2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意:必须写成议论文。1981年:《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1980年:读《画蛋》有感。读《画蛋》有感。1979年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1978年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成500至600字。1977年:学雷锋的故事湖北卷作文题“学雷锋的故事

第三篇:湖北省近10年(2005-2015年)高考作文题

盘点湖北省近10年(2005-2015年)高考作文题

2015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奔涌。自选角度,不少于800字,标题自拟。

2014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一群人上山游玩,在山下的时候,碰到山上旅行团下来,问山上风景,有人说好,有人说不好。走到半山,又遇到一群下来的游客,有人说风景好,有人说不好。最后他们上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他们有的人觉得风景好,有的觉得不好。以此话题,作文。

2013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 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2012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经常给我写信,我觉得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

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书信的形式变了。”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遍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11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2010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 幻想与现实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2008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7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2006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汉语里,“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2005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以上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则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含的思想,对我们为文、处事、做人以及观赏自然、认识社会,都有启发。

请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日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四篇:一首被误读了千年的诗歌

一首被误读了千年的诗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主题商榷 甘肃泾川一中 史靖宝 邮编:744300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被赐金放还,由长安返回东鲁家园,次年再度踏上漫游的旅途。《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在李白即将离开东鲁南下越中时所做。诗题一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这首诗的“解题”部分,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是这样表述的:表现了作者鄙弃尘俗,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在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费振刚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对这首诗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解读是:梦境的自由美好,更加强了他对现实中权贵人物的憎恶和反抗。餐霞饮露的求仙生活是他所神往的,但是他也很明白这种生活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排遣忧愁的手段。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把这首诗的主题概述为:诗中表现了诗人耻事权贵,向往仙境,以求解脱的思想感情。马茂元、赵昌平选注的《唐诗三百首新编》在对这首诗的注解中写道:篇末揭示诗旨,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中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李白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之于对权贵的抗争,它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的人的心声。综合以上诸家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都是这首诗表达了李白蔑视权贵的思想。

我认为,这首诗并非表达了李白蔑视权贵的思想。把“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作是李白直抒胸臆的蔑视权贵,是大错特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的是李白仕途的失意和对前途的渺茫之感,是挤不进仕途的遮羞布。

仔细分析,凡是持李白“蔑视权贵”观点的人的依据无非有二:一是篇末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是认为诗中梦境象征了李白三年的长安朝廷生活。

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作是李白直抒胸臆的内心独白,必须要明确的是,这“权贵”指什么人?是地方官僚、朝中大臣,还是唐玄宗及其身边人?自然,地方官僚在李白眼里是不屑一顾的,他们也不可能让李白“摧眉折腰”,因为连唐玄宗对李白都是恩爱有加的。说到朝中大臣对李白的排挤,散见于各类文选注释和文学史评述,但是均不得佐实。李白是经道士吴筠引荐于唐玄宗的,贺知章读了他的诗称李白为“谪仙人”,唐玄宗因而授予李白供奉翰林。按理说,翰林一职在朝廷中与权臣们是没有大的政治利害纷争的,李白受朝廷大臣的排挤应属无稽之谈。更何况李白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只有他瞧不起人,没有人瞧不起他。关于李白在长安的生活,民间野史倒是记载了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种种故事。即使传闻李白惹恼了杨贵妃,那也需要她向唐玄宗吹风才能报复李白。可以说,除了唐玄宗,没有人能让李白“摧眉折腰”。

可见,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针对唐玄宗的,就是专为他被逐出长安而言的。毋庸臵疑,李白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逐出长安的。这“权贵”指的就是唐玄宗。“折腰”系陶渊明“吾岂能为五

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典故。难道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指的是他不肯依从唐玄宗?古代皇帝贵为天子,相信在李白心中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然而,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中的愤懑不平之气显而易见,名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实则为“安能摧眉折腰事皇帝”。李白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来,但是矛头还是直接对准了唐玄宗。可是李白即使胆子再大,他也不敢造反。无奈之下,他不得已才唱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被逐出长安,对年逾不惑的李白而言,失望乃至绝望,痛苦自不待言。就好比今天被炒了鱿鱼的工人,背起铺盖卷,跺跺脚,咬牙切齿地朝着老板恶狠狠地吼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样,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完全是出于一种任侠使气的行为。

原因是李白怎样才能“开心颜”呢?众所周知,真正能使李白“开心颜”的或许就是他那不着边际的梦想,即辅佐帝王,建功立业,成就威名。因此,不难理解,李白对唐玄宗的不满也就在于自己的才干未能施展,而被逐出长安,也就意味着李白的人生理想化为了永远的泡影,因为这毕竟是他同唐代最高统治者之间的最高级别的对话。

以上是就诗句进行的分析,下面结合诗篇进行剖析。首章诗人就拿传说中的海外仙山瀛洲的虚无缥缈来衬托天姥山的真实可见,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超过了五岳、赤城山和天台山。不过这些都是越人的传言,而越地就是李白将要造访的目的地。奇怪的是,李白此时身在东

鲁,还未进入越地。所谓越人的传闻,要么是以前的道听途说,要么是越中有人传信邀请李白了。也就是说,本诗是李白还未到越地就事先对越地进行的一次梦中的漫游。因此,首章诗既可看作是诗人入梦的缘由,还可看作是对诗题“别东鲁诸公”的解释。为什么离开东鲁?按诗中李白的说法,应该是越中有人邀请他了。第二章诗人叙述、描写了梦游的经历。

梦境的开始部分,诗人写了从东鲁夜里飞渡镜湖,到达剡溪,攀登天姥山的情景。静谧的月夜,雄伟的山景,诗人的感受却是“渌水荡漾清猿啼”“迷花倚石忽已暝”。“猿啼”使人忧。从“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到“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可见时间的跨度相当大。有人甚至不能接受刚写了黎明就写傍晚,故此把“瞑”理解为诗人因看山景时间长而眼花、昏暗。我认为大谬特谬。诗人此时已是登临山巅,而且他眼里所见的是自然风光,自然风光是怡神养眼的,不可能会像细如蚊足的汉字,使人看久了会眼花缭乱的。我认为时间上的大起大落,恰好表明诗人感情上的大喜大悲,与“渌水荡漾清猿啼”的矛盾是一致的。诗中提到的谢灵运是一位贵族后代,早年热衷于政治权势,后来被贬为永嘉太守,为了排遣政治上的不满情绪,他到处寻奇访胜,沉迷于山水,最终被杀。有意思的还有李白梦中登天姥山时所穿的谢灵运的木屐。据《宋书〃谢灵运传》记载,这是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鞋。鞋底装有活动的锯齿,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故此我认为,梦境就是对越中山色所做的一次谢灵运式的漫游,是诗人长安失败生活之后所做的退隐举措。“半壁见海日,空中

闻天鸡”,除了点明时间,写出天姥山的高峻之外,“天鸡”在《述异记》中是这样记载的:“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日”,在古代多被用来比喻天子。这种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景象也正是李白心中固有的夙愿。

在梦境的发展部分,诗人写了山景幻为仙境。山景幻为仙境的过程分上下两个层次。下有“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水澹澹兮生烟”“丘峦崩摧”,上有“云青青兮欲雨”“裂缺霹雳”,犹如盘古开天辟地,在山崩地裂、电闪雷鸣中,仙境出现了。与前一部分登山时的宁静轻快不同,这一部分气氛异常激烈紧张,使人目眩神迷,惊讶莫测。有人认为这一部分写得阴森恐怖,象征朝廷的黑暗,或暗示了李白在朝廷中遭排挤和伴君如伴虎的痛苦经历。对此,我不敢苟同。象征朝廷,那应该是天府仙境才行,此时“洞天石扉”还未开启。我认为,这部分激烈紧张的抒情,恰好是李白对自己被逐出长安不满情绪的酣畅淋漓的宣泄,就好比人们登山到旷野里抒发压抑之气时的怒吼一样。感情的波澜起伏,梦境的瑰丽雄奇,正是李白浪漫诗歌的精华所在。

在梦境的高潮部分,诗人写了神仙的到来。天空是且深且远,宫阙是日月照耀,众神仙腾云驾雾,驱虎逐鸾,纷至沓来,可是高潮就此戛然而止,留给人无尽的遐想:众神仙都到了,接下来出场的应该是天帝,他为什么没有到场?为什么欢乐的聚会没有了?给人感觉美梦刚刚开始,在好梦还想继续的时候,出人意料的是梦境突然结束了。

这种巨大的失落感正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核心。在第二章的结尾部分,诗人写了梦醒的现实。

诗的第三章,诗人写了梦醒后的感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世间行乐亦如此”是承接梦游发出的,这与首章越人口中神奇的天姥山大相径庭,与第二章梦境中与仙人相会的戛然而止则是一致的。“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是诗人对四十年人生尤其是三年长安生活的失意慨叹,还是诗人对即将南下越中及今后渺茫人生的不可预知的无奈?抑或都有吧。“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既让我们想到诗题中的“吟留别”,又让我们想到诗人梦中见到的谢灵运与他的木屐,难怪“渌水荡漾清猿啼”呢?三年的长安经历,谢灵运的前车之鉴,使得诗人对未来失去了信心,在彷徨与无奈中犹豫不定。虽然他已过了游玩的年纪,但他还是选择了南下越中的漫游之路。此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并非是他在权贵与山水之间做出的一个简单的选择,这分明是痛苦的呐喊。李白的生活中离不开权贵,梦境中群仙列队等候玉帝的幻灭,正是李白渴望再次见到皇帝可是又不可能的心结所在。这个心愿的不能实现,使他选择了南下而不是北上,选择了山水而不是权贵。好比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一样,李白此时求的也是一种心理的解脱与平衡。

综合以上分析,虽然李白在诗中将自己个性化的情绪宣扬到了极致,但是全诗的感情基调仍是忧郁低沉的。长安失意,对李白的打击是沉重的。梦境中不光有他长安生活的阴影,也有他此番南下越中时 的深重的忧虑。因此,把梦境单纯理解成对李白长安朝廷生活的象征是极不准确的。

再结合诗题“梦游天姥”来看,李白梦游天姥山是对未来南下越中退隐生活的预测,退隐对李白而言是痛苦的,是不得已的选择。梦境中的长安朝廷生活,则是李白对过去刻骨铭心的记忆,成为了他终生挥之不去的阴影。在人的生活中,未来比过去更重要。所以,把“梦游天姥”理解成“梦游长安”既不现实,也不切合题目。作为一首送别诗,本诗抒感慨,没有叙别意,是有诗人的难言之隐的。这也正是本诗采用梦游写法的根本原因所在。人,始终处于过去与未来的现实交汇点上。作为人,必须要向人澄清的是自己“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东鲁作为李白的第二故乡,亲人的关怀自在情理之中。可是,李白如何向好心人提及自己被逐出长安的伤心往事,就地谋个一官半职又不是他的所愿,南下越中又前途渺茫,无奈之下,为了安慰东鲁父老,李白只能托梦明志了。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梦游天姥吟留别》并非表达了诗人蔑视权贵的思想,梦境中有他过去长安朝廷生活的影子和对未来南下越中日子的忧虑,是在继续依附权贵与退隐山水之间做出的无奈选择,是英雄末路、怀才不遇、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无助,是抱负落空、退一步“海阔天空”时的怅惘与迷茫,是失意时痛苦绝望的呐喊。

史靖宝,甘肃泾川一中教师。联系电话:***

第五篇:《物种起源》:被中国误读了150年

《物种起源》:被中国误读了150年

2009年11月25日 09:37中国青年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尽管达尔文乘坐的小猎犬号在历时5年的航海中从未到过中国,但这个遥远的国度对他始终“礼遇有加”。

人们乐于找出达尔文学说中的中国元素。在一篇题为《达尔文的中国缘》的文章中,作者为《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竹子、牡丹和《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中引用的康熙手记而雀跃:“看,达尔文思想的诞生,曾经受到中国的启发。”

更为丰厚的馈赠来自公众对进化论居高不下的支持率。英国文化协会的最新调查显示,在来自10个国家的超过一万个受访对象中,坚信“物种由自然选择而非神定”的人只有在中国超过半数,达67%,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13%,即便在达尔文的故乡英国,持这一观点的受访者也不到4成。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周忠和对这些数据并不乐观。11月24日,是达尔文首次提出“演化论”的著作《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纪念日。前一天,中国古动物馆举办特别活动庆祝。在庆祝活动上,周忠和说达尔文对中国的影响实际上来自“社会达尔文主义”,而“达尔文的本意并非如此”。物竞天择就是弱肉强食?

从7月开始,段苒一直忙于“永远的达尔文”巡回展映。这位英国使馆文化教育处的工作人员,负责这个全球项目中国区的活动。她联系专家,组织活动,奔波于重庆、上海、东莞、北京等地,小姑娘觉得挺累。

但更吃力的在于,段苒本是文科生,对达尔文只是久仰大名,刻板印象还停留在中学课本上的“物竞天择”。她承认,自己曾经认为“物竞天择”的内涵就是“弱肉强食”。

并不是只有段苒有这种想法。在巡展的纪录片放映厅外,记者随机询问了5名前来观看达尔文生平纪录片的学生,除了一名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大三学生外,其余都略带犹豫地赞同“物竞天择说白了就是弱肉强食”的观点。

这正是引发周忠和感慨的重要原因。经常在野外和化石打交道的周忠和,从自己的专业角度阐释了他眼中的“物竞天择”:“达尔文的原文是自然选择,不能简单将其理解为竞争。”

“自然选择有时候就是碰运气。”在周忠和看来,足够强大的恐龙因环境的剧烈变化而灭绝,相对弱小的哺乳动物才有机会得以逐渐繁盛。

除此之外,弱肉强食也无法解释生物多样性。在对大巴克兰德草甸的考察中,达尔文发现了142个物种,在达尔文居住的达温庄园附近,白垩油田和堤岸环绕,在那儿,每平方米都生存着超过40个物种。

达尔文认为,如果每个物种都能发挥其自身特性,那么每平方米就能存活更多生命。一个用于佐证的简单例子是,植物根部的长度不同,它们就能吸收同一块土地下不同深度的营养。

事实上,最初达尔文也是对物种持等级观念。直到对一种极为常见的生物进行深入观察后,他摒弃了这一想法。

从1846年开始,他花了整整8年的时间专注于对藤壶的研究。这种甲壳纲动物的捕食动作如张开羽翼般轻盈优美,由于每年只制造一次卵子,藤壶的雄性生殖器是身体的数倍长,能精准地跨越4~5个藤壶的距离进行交配。

达尔文震惊于简单生物背后的复杂性。在早期发表的对藤壶的研究报告中,他不止一次地提到“我们必须抛弃那些高等动物或低等动物的念头”,因为“那些„低等动物‟往往非常复杂,它们为适应环境所作出的努力简直令人着迷”。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些有关达尔文《物种起源》的细节,往往隐匿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背后。《天演论》实际上是严复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借赫胥黎和达尔文之口,宣扬斯宾塞的“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毛泽东有可能也误读了达尔文

“如果真的要说达尔文的学说能和某个社会学理论相呼应,我觉得那更像是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大卫·科恩教授这样解释达尔文对生物多样性的分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第一章即为“论分工”。这个“现代经济学之父”用整个章节论述了分工越细,效率越高的观点。“一开始,人们又制造弓箭,又狩猎,后来,身强力壮的人负责狩猎,技术更好的人则专门制造弓箭。”科恩补充道,“这就像维多利亚时期的工厂体系,纺纱、织布,各司其职。”

可惜在公众的印象中,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永远躲藏在社会达尔文主义背后。这其中的误读者恐怕也包括毛泽东。

达尔文的第五代孙兰道·基恩斯回忆道,上世纪70年代,英国首相希思访华前曾找到他的父亲,希望他提供一本达尔文的著作以送给中国的主席,因为“据希思打听,毛主席曾经很喜欢达尔文,每提起他都兴致勃勃”。

然而,尽管读过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毛泽东在读书笔记中屡屡提及的著作,却是严译赫胥黎的《天演论》。从读书笔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自《天演论》中习得的观念,除了自然造物的无神论,还有“在斗争中求生存”,这显然脱胎于社会达尔文主义。

或许,希思首相和基恩斯的父亲并不了解这一点。他们最终选择的礼物是一本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初印本。这本书在《物种起源》面世12年之后出

版,将演化论用于人类学的研究,并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是解开人类起源之谜的经典著作。

不过,毛泽东还是很喜欢这份礼物。令基恩斯感到自豪的是,作为对父亲礼物的回赠,“伦敦动物园有了一对大熊猫”。

“强者就能生存,落后就要挨打,危难重重的中国当时确实需要这种观点。”周忠和的话不无中肯,但同时表示这些观点都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关系不大,甚至相悖。

据说,严谨的学者喜欢用“演化”一词来代替“进化”,因为演化本无所谓进还是退。在自然生存法则面前,进和退都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许多化石可以证明,生物演化并没有目的性,并不存在从低等到高等的规律”。

“演化的真谛是变异和自然选择。”周忠和强调这并无优劣之分,只是环境差异和偶然机遇导致了成功和失败,“莫以成败论英雄”。

你究竟对达尔文了解多少

不久前,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在英国参加了一次有关达尔文的研讨会。在那次会上,他提出,中国的问题并不在于能不能接受达尔文学说,而是对达尔文究竟有多了解。

王原回忆起在英国一系列纪念达尔文的活动中,有一个主题叫“你究竟对达尔文了解多少”,“这个问题真好,也是我想问的”。

尽管坚信“物种由自然选择而非神定”的受访中国人是受访印度人的两倍多,而印度受访者中,认为神在自然中扮演一定角色的占75%,远超中国的14%,但在另一项“你认为是否有科学证据证明达尔文学说”的调查中,表示同意的印度受访者比例却比中国受访者高出6个百分点。

这个微妙的差异暗示着中国民众对达尔文理论可能存在“盲从”。

周忠和以一个最常见的误区举例:“我们平常都说人是由猿变来的,实际上,正确的说法是人和猿有共同的祖先。”

王原则想起来一个博物馆举办的云南澄江动物群特展,由于澄江帽天山发现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古生物化石,与达尔文“缓慢进化”的渐变过程相悖,这个展览便打出“达尔文错了”的旗号,媒体应声而至,一起“审判达尔文”。

“达尔文真的错了吗?”王原反问道。他认为达尔文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彼此相关的。而达尔文提出渐进论,主要原因可能还是为了避免与宗教人士产生直接冲突,“因为一旦提出存在物种的突然爆发,必然就会有争论,认为这是神迹。”

至于生物大爆发,王原认为,考虑到物种成为化石的可能性较低,成为化石后被古生物学家发现的可能性更低,生物大爆炸前是否有缓慢的进化过程难以定论。即便新的物种在某一时期的确大量产生,“那也只是达尔文的一部分假说有误,并不能说是达尔文错了”。

那段日子,“达尔文已经过时了”的说法颇为流行。时至今日,王原相信,如果对一个普通人说“达尔文过时了”,那个人多半也会点头跟风道“对,对,过时了”。至于达尔文原本说的是什么,怎么过时了,为什么这么说,“他都不需要知道”。王原认为,作为涉及生物学、地质学和遗传学的一门系统性学说,达尔文的演化论要被中国人真正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巡展中,不断有父母带着刚上小学的孩子来聆听达尔文。对于一个个古生物术语,孩子们听得似懂非懂。结束后一个妈妈对女儿说:“大熊来了,跑得最快的人就能活命,跑得慢的人就要被吃掉,所以你一定要锻炼身体,知道吗?”

与之相反,一路跟随巡展,听了数十场讲座的段苒,已经会反过来告诉参观者,“弱肉强食是很大的误区”。

“适者生存,适和强完全是两回事。”她甚至开始反思自己,“我们总是更喜欢主观地看待世界,觉得人类进化得更高等,可以俯视和主宰这个世界。可是等你真正了解达尔文以后,就会发现„进化‟其实不是这个意思。”

下载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我们都误读了湖北省高考作文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作文题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我勉强给高考作文题60分有记者问看了今年高考作文题如何?我答:如同这连绵的夏雨,忧郁极了。一是题材远离现实生活。二是立意拘泥空间狭窄。三是思想浅薄之......

    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1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是啊,只有脚踏实地,勤修本手,筑牢根基才能妙手回春。成语故事《拔苗助长》,说的是有个人觉得自己田里的苗儿长得太慢,......

    高考作文题

    201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又将如何?不得而知,不过社会上缺什么,就能在高考作文中找到什么。正如社会上大力提倡什么,就是社会缺乏什么。学习雷锋,说明雷锋精神已经远离我们;强调八荣八......

    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 No.1 感恩。乌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情,懂得感恩对于现代人而言是一个价值标杆。当然,感恩的范畴很宽泛,知恩图报是感恩,讲究孝道是感恩,回馈社会也是一种感恩。No.2 诚......

    高考作文题(★)

    高考作文题汇编文如其人,文如其时。高考作文题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年代愈久,印记愈深。我们把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汇编如下,横看、侧看之后,你也许能看出庐山的真面目。1977年各......

    2011高考作文题

    【1】2011年高考信息:全国各地作文题陆续公布 据扬子晚报2011年06月07日报道,6月7日上午,2011年高考正式拉开序幕,考生们首先要过的,就是作文这一关。这也是每年高考中最受关注的......

    2014高考作文题

    2014年 全国一 适用地区:山西、河南、陕西、河北 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

    2014高考作文题

    2014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之重庆卷作文题目:打碎杯子后 2014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之四川卷作文题目: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2014全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之陕西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