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通过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鼓励儿童运用形容词(例: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衣衫褴褛的),把自己的感受连贯、完整地述说出来,借助儿童思维的跨跃性,培养儿童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和求异性。
(二)情感目标
通过感受童话故事中小女孩悲惨的经历,激发儿童的同情心、乐于助人的爱心,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三)人格目标
通过儿童自由想像,并鼓励他们将发生的事大胆地讲述出来,培养儿童的独创性。
二、活动准备
(一)知识经验准备感知圣诞节是开心、快乐的节日。
(二)环境准备布置有圣诞气氛的环境。
(三)物质准备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电视机、VCD机、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初步感受故事中的悲惨气氛。
1.师:圣诞夜到了,你知道,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是怎样度过圣诞夜的,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2.出示书面汉字:可怜的、悲惨的、又冷又饿的等形容词,营造气氛,帮助儿童理解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师:你觉得她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呢?
(二)分段欣赏,感受小女孩擦亮火柴时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1.师:小女孩擦亮第一根火柴时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如果擦亮一根火柴可以让你帮助小女孩实现愿望,你会怎样帮她呢?
2.师:擦亮第二、三、四根火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如果是你,那你又会怎样帮助她呢?
3.师:小朋友,想想你们是怎样热热闹闹过春节的?
4.师:小朋友们,请你们想想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是怎样过圣诞夜的?
(三)整体欣赏,激发儿童感情的升华。
师:小女孩这么可怜,如果你能帮助她,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
让儿童在欣赏这一童话故事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对小女孩的祝福与希望画出来。
五、生活中渗透
在生活中,鼓励儿童多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培养丰富的情感。
六、环境中渗透
1.将故事制成图片,让儿童进行排图讲述。
2.设置小小舞台,放置道具,让儿童尝试表演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七、家庭中渗透
建议家长让儿童多欣赏同一体裁的童话故事,深化儿童对美好生活的情感,并懂得珍惜。
第二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1.很久以前,遥远的王国里住着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王子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和一位公主结婚了.王子告诉国王和王后:“我的妻子必须是一位真正的公主,这是最重要的条件.”
于是,王子骑马离开王宫,开始寻找一位真正的公主.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到处旅行,只要看到城堡,就停下脚步,看里面是否住着一真正的公主.再旅途中,王子遇见了许多聪明,美丽的年轻女孩。但是,他一直无法确定她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公主。因为真正的公主是非常特别,也非常少见的。最后,王子忧愁孤单地回家了。有一天晚上,可怕的暴风雨笼罩着城堡,大雨击打着石墙,雷声在头顶上怒吼。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门外居然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孩。王子一看到着美丽的女孩,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女孩说:“我是一位真正的公主.”这时候,王子高兴得不得了.王后心里想: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她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公主.这位不速之客换穿干衣服的时候,王后亲自督导宫女为客人预备一张舒适的床.王后在最下层的床垫上,放了一颗绿色的小豌豆.然后让宫女拿来许多床垫.王后把公主领到床边,对她说:“希望你今晚睡得舒服.”第二天早上,王后问公主:“亲爱的,你昨晚有没有睡好?”公主回答王后:“床上有个硬硬的东西,弄得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王后笑着说:“只有真正的公主才有这种细嫩的皮肤,可以感觉这么多床垫下的一颗豌豆!”王后告诉王子时,王子高兴极了,对公主说:“我总算找到你了,请你答应嫁给我.”公主轻轻地回答:“我愿意.”于是,王子和公主在众人热烈的庆祝下,举行了婚礼.你们知道这个童话的名字吗?(幻灯片 2.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2)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知道了一位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忍饥挨饿的卖火柴,小女孩命运如何呢?
4、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两段,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她看到了什么?(引出第二部分)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擦了几次火柴?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5—10段),先画出来后思考问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奶奶
3—7),先请大家看第5自然段,找生朗读,思考反映了小女孩怎样的现实? 当时的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放乐曲)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5、分小组自由学习2-5次擦火柴看到景象,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完成填表。(幻灯片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幻灯片
8)
6.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
读10段最后一句。
出示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什么意思?)答: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7.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四、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小女孩的愿望实现没有,请大家再次朗读11、12自然段。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第三课时
五、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六、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写作方法:
1、运用细节,刻画人物:通过对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深刻生动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
2、运用对比,烘托人物:将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
3、合理丰富,深化中心:通过写小女孩一次又一次的幻觉来表达小女孩种种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在我们眼里是那样平常与普通,但对女孩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进一步揭露社会的黑暗,深化了文章中心。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七、根据课文填空。
1、《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
2、课文结尾处写小女孩的微笑是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许多美好的幻象,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却还带着微笑)。
3、课文强调小女孩是在大年夜冻死的是因为(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小女孩却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八、拓展延伸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丹麦 安徒生)
第三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
郭静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落实点:通过不同的读,来体会重点句的含义,感受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丰富的想像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过程方法指引点: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的方式运用对比、想像、朗读、填表等多种方法,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正做到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作者对话,产生心与心的情感共鸣。
情感态度渗透点:让学生感受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痛苦的生活和当时黑暗社会里穷苦人民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对小女孩以及对当时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并且站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理解安徒生文中的“幸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并能初步的运用。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想象的手法。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年嘛?为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是啊,过年是如此幸福,可就在我们吃团圆饭的时候,却有一个小女孩光着头赤着脚,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卖火柴,她就是——(学生齐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品读第一部分
1﹑自由朗读第一部分,想想在你面前呈现出一个怎样的小女孩?
2﹑交流并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进行相应的板书,(现实,寒冷,饥饿,痛苦,孤独)
3.这么漂亮的小女孩她到底长什么样子啊?
(出示小女孩是个漂亮的姑娘,可她根本顾不上这些,只是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部分)男女生合作读,体会这一处对比手法的好处。
4.当你受到委屈你最想回到哪里和谁倾诉呢?(学生进行交流)那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到家里与亲人倾诉她的委屈与不幸呢?(指名让学生回答并通过朗读体会父亲的残暴与家庭的贫困)
链接语:这样一个生活是如此悲惨的小女孩,那她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引入第三部分,知道小女孩最终冻死在了大年夜的街头。)
(三)品读第三部分.小女孩死后的表情是什么样的?(指名回答)你在什么时候才会漏出微笑啊?(指名回答预设答案幸福,快乐).学生质疑,并总结学生的质疑问题,引入第二部分的学习。
(四)品读第二部分
1、快速浏览第二部分,提出学习任务:快速浏览,小女孩几次划燃火柴,并标
上序号。
2、交流五次
3、引导学习第一次划找火柴的部分
(1)提出学习任务及要求:首先默读,思考小女孩擦然火柴的原因,擦然后看到了什么?结果如何?可以进行标注;然后轻声读,想一想小女孩看到幻影说明什么?最后朗读,把文中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按要求自学(3)全班交流并适时出示相应句段
①“她的一双小手几[jī]乎冻僵(jiānɡ)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通过这个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训练来体会小女孩在第一次擦然火柴时的犹豫不决。通过“终于”更加加深了小女孩下决定的不容易的体会。之后通过朗读读出小女孩下决定的不容易。(指名读——齐读)
②小女孩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火炉?说明她需要得到什么?并板书火炉,温暖。
③教师出示一根小小的火柴,并且让学生谈谈这样小的火柴划燃后是什么样子的。与小女孩的感受作比较,通过描写火光的句子,体会此时寒冷的小女孩在幻想的火炉旁感受到的却是幸福。
指导朗读,读出女孩的感受。
④结果火柴熄灭了,愿望破灭了。
4、我们学习第一次划燃火柴部分用到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呢?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拨,总结学法:默读 理解内容 轻读体会含义朗读表达感情 5.出示表格,学生用总结的方法自学后四次擦火柴的部分。.交流第二,三,四次划燃火柴的部分,并进行相应板书。
①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女孩,你独自一人躲在冰冷的墙角瑟瑟发抖时,最疼爱你的奶奶出现了,你要怎样呼喊她呢?你能呼喊一下吗?
着重练读呼喊奶奶的部分,体会想要得到亲情的强烈愿望,因此体会第五次才会擦着一把火柴的强烈愿望。.配乐,大屏幕出示几张相关图片,教师进行第五次擦燃火柴部分的感情朗读。
(五)升华与拓展
1﹑如果小女孩的奶奶可以留下来,那她可以改变小女孩的命运吗?(学生自由交流,通过交流,明白小女孩的命运在这样的黑暗社会中是不可能有所改变的,作为穷苦的老百姓,她们想要得到幸福,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亡。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齐读,并说说对这两个幸福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对这个黑暗社会的强烈抨击。
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的生活怎么样?你有什么样的感受?(结合着小女孩的现状来谈)
4、很多人在读了这个童话之后都感触颇深,其中,就有一个小女孩她通过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出示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配乐,配图,朗诵
(七)作业
那此时的你有什么样的话想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呢?那就给她写一封信吧。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现实幻想
寒冷火炉
饥饿烤鹅
痛苦圣诞树
孤独奶奶
第四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14、卖火柴的小女孩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关注小女孩的命运。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的效果。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五次擦燃火柴的课件;乐曲《天鹅》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讲故事导入
1.很久以前,遥远的王国里住着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王子已经长大成人,应该和一位公主结婚了.王子告诉国王和王后:“我的妻子必须是一位真正的公主,这是最重要的条件.”
于是,王子骑马离开王宫,开始寻找一位真正的公主.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到处旅行,只要看到城堡,就停下脚步,看里面是否住着一真正的公主.再旅途中,王子遇见了许多聪明,美丽的年轻女孩。但是,他一直无法确定她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公主。因为真正的公主是非常特别,也非常少见的。最后,王子忧愁孤单地回家了。有一天晚上,可怕的暴风雨笼罩着城堡,大雨击打着石墙,雷声在头顶上怒吼。突然有人敲门,开门一看,门外居然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孩。王子一看到着美丽的女孩,就深深地爱上了她。女孩说:“我是一位真正的公主.”这时候,王子高兴得不得了.王后心里想: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她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公主.这位不速之客换穿干衣服的时候,王后亲自督导宫女为客人预备一张舒适的床.王后在最下层的床垫上,放了一颗绿色的小豌豆.然后让宫女拿来许多床垫.王后把公主领到床边,对她说:“希望你今晚睡得舒服.”第二天早上,王后问公主:“亲爱的,你昨晚有没有睡好?”公主回答王后:“床上有个硬硬的东西,弄得我身上青一块,紫一块.” 王后笑着说:“只有真正的公主才有这种细嫩的皮肤,可以感觉这么多床垫下的一颗豌豆!”王后告诉王子时,王子高兴极了,对公主说:“我总算找到你了,请你答应嫁给我.”公主轻轻地回答:“我愿意.”于是,王子和公主在众人热烈的庆祝下,举行了婚礼.你们知道这个童话的名字吗?(幻灯片
2.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2)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简单地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
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
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3、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部分,了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知道了一位美丽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忍饥挨饿的卖火柴,小女孩命运如何呢?
4、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
两段,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她看到
了什么?(引出第二部分)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擦了几次火柴?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5—10
段),先画出来后思考问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奶奶
3—7),先请大家看第5自然段,找生朗读,思
考反映了小女孩怎样的现实? 当时的小女孩渴望得到什么?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放乐曲)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5、分小组自由学习2-5次擦火柴看到景象,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
觉,完成填表。(幻灯片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幻灯片8)
6.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
(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
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
孩命运的悲惨。
读10段最后一句。
出示
1、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什么意思?)答: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
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7.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四、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小女孩的愿望实现没有,请大家再次朗读11、12自然段。
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第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临死的时候是
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许多美丽的东西的幻觉中死去的;第二个“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
了,就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体会到小女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活路,只有死亡才能
摆脱痛苦。体会到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不满。)
第三课时
五、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1.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
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
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
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
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
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
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
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
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
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
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
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六、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
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写作方法:
1、运用细节,刻画人物:通过对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深刻生动地写出了女
孩的可怜;
2、运用对比,烘托人物:将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
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
3、合理丰富,深化中心:通过写小女孩一次又一次的幻觉来表达小女孩种种的“美好”愿望,这些愿望在我们眼里是那样平常与普通,但对女孩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进一步揭露社会的黑暗,深化了文章中心。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
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
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七、根据课文填空。
1、《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记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揭露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
2、课文结尾处写小女孩的微笑是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眼前出现了许多美好的幻象,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却还带着微笑)。
3、课文强调小女孩是在大年夜冻死的是因为(大年夜意味着快乐幸福、团圆美满,小女孩
却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快乐的节日氛围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八、拓展延伸
1.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呢?
2、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
来。
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
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
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
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
第五篇: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的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唤起学生对小女孩及所有受压迫的穷苦人的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憎恨。
3、体会小女孩的美好愿望,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理解课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命运让我们忍不住掉下了同情的泪水,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她的悲惨经历,说说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
师小结:是的,小女孩的命运真惨,在富人们狂欢的大年夜被冻死在街头,在别人幸福地度过新年的时候,她却悄悄地可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二、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读故事的结尾,你有什么疑惑吗? 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学生质疑。为什么她冻死了,脸上还带着微笑呢? 她看到了些什么?她真的幸福吗?
三、品读课文,感受“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浏览课文的相关段落。
2、相互交流。师相机板书: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3、播放课件:小姑娘看到这些东西,她心情怎样?会怎么做怎么说?请把你自己当作是小姑娘去替她想一想。(感受小姑娘的喜怒哀乐。)如果你为小姑娘高兴,你可以笑也可以叫。分小组交流探究。
4、安徒生爷爷又是怎样描写这些美丽的东西的呢,请找出课文中有关的段落,拿出笔来画一画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的美丽幻象,用刚才体会到的心情和感受有感情地去读一读,看有什么新的感受或收获。选择你最想研究或印象最深的一处重点读,多读几遍,读到最好。学生朗读、交流、比赛。
5、小女孩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呢?
四、品读课文,认清现实。
看到这些美丽的东西,小女孩多么幸福,可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火柴再明亮、再温暖,终究是要熄灭的,这些美丽的东西还存在吗?
1、学生自由畅谈。
2、出示句子,比较体会:
A、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B、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C、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读读,想想,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为什么要写到星星?(由星星想到了奶奶,暗示小女孩将死。)
③小女孩为了留住奶奶,第五次擦着了火柴,这一次与前几次都不相同,你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了吗?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小结:是啊,小女孩开始舍不得擦燃一根火柴,可为了留住奶奶她却擦燃了整把火柴,她是多么渴望得到奶奶的疼爱,渴望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地这句话。
3、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议一议: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幸福的?她真的得到幸福了吗?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六、升华、延伸
1、小女孩悲惨的命运是谁给的?你们能为她改写命运吗?
2、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你想对她说什么?
七、作业: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写写:改写故事的结尾;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寻找我们的身边有需要帮助的人,去帮助他们。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卖火柴小女孩冻死街头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们再次怀着同情和悲伤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齐读。
二、以“幸福”为线索,解读小女孩的命运
1、课文中写道:“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那么,小女孩拥有真正的幸福吗?
2、为什么说她没有幸福?用自己的话说说。
(1)、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A、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B、展开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你的妹妹,她的大年夜应该是怎样度过的?
C、可是,在这团圆的幸福时刻,她有没有压岁钱?有没有新衣服?有没有享用不尽的食物?没有,通通都没有,连一双鞋子也没有,还得光着脚在大街上苦苦哀求人家买她的火柴。她有的只是什么?(是寒冷、是饥饿、是欺凌)
D、找出这部分你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
(2)、不敢回家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爸爸会打她,家里跟街上一样冷)
(3)、疼爱她的奶奶已经死了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没有亲人的疼爱,得不到关怀)
(4)、她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为什么说小女孩没有幸福?
3、理解火柴给小女孩带来的“幸福”
(1)、既然别人不能给她幸福、爸爸不能给她幸福、疼爱她的奶奶死了也不能给她幸福,连死了人们只说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那么文中为什么还说她曾经多么幸福呢?是谁给了她这种幸福?(火柴)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谁来读读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大家边听边看,有没有几个标点很明显地跳到你的眼前?(感叹号)读一读有感叹号的句子。
(3)、你从这几个感叹号中体会到了什么?(是啊,与其说小小的火焰是奇异的火光,不如说是小女孩太冷了,她多想拥有温暖啊!)
(4)、潘老师发现,你朗读的时候情感变化很大,能说说原因吗?(燃:高兴;灭:失望)是啊,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火柴一灭,她面对的就不是火炉,而是——寒冷;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黑暗;面对的不是火炉,而是——纷飞的大雪。带上你的理解和感情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5)、自由朗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其它几个段落。
A、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自己的真情和想象,走进小女孩生活的那个环境,就一定能感受到她的痛苦。现在请同学们自己阅读小女孩其它四次擦燃火柴的段落。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思考 B、谁来谈谈?
生:她渴望得到食物,因为她太饿了; 生:她渴望得到快乐,因为她太孤独了;
生:她渴望得到疼爱,因为她没有人关心;(引导有感情朗读“奶奶,啊,请把我„„”读出恳求、读出迫切)
生:她想让奶奶带她飞走,因为她受不了这些痛苦了,很想摆脱。(引导朗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读出同情、读出悲伤)
师:小女孩真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了吗?那么,这样的地方在哪儿呢?是的,只有死才能摆脱寒冷、摆脱饥饿、摆脱痛苦!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师: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
4、谁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你从她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生:听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生:听出了人们的漠不关心。
生:也听出了安徒生对小女孩的同情。
师:一个会读书的人,就是能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同悲同喜,和文中的主人公同忧同乐。
师: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生:没有,她的幸福就是死,只有死她才能摆脱痛苦、饥饿、寒冷,不用忍受痛苦、饥饿和寒冷对她来说是一种幸福。
生:她得到的是幻想中的幸福。她在幻想中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爱的奶奶。
5、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只是火柴吗?(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什么呢?(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6、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有没有哀怨过?有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找出文中描写小女孩表情的一个词。(微笑)你从“微笑”中体会到了什么?她微笑什么?(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火柴)可是火柴的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小女孩却从火柴中得到了这样的幸福,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是谁给了小女孩这样的幸福?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三、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想开去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想开去,你想到了什么?
1、不能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童话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能理解她的处境吗?你能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体会她面对寒冷、面对饥饿,面对痛苦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这给你怎样的启发?(最好的读者要提炼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读书在于读自己,发现的时候发现自己,因此,要读出自己的思考。)
2、要重视和同情社会中的贫困者与弱势群体
3、领悟安徒生作品人文精神的力量
你能不能通过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安徒生的作品在我国广为传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名篇,成为几代人成长的精神食粮。安徒生已经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我们发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更高的文学价值,因为它教会了我们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优秀的童话足以影响人的一生,它对儿童来说不仅是生动的故事、美丽的形象,而且是精神家园、终极关怀。这就是伟大作家和不朽作品超越时代的永恒力量。我们真应该感谢这位经历了200年沧桑却历久弥新的伟大作家——安徒生!
四、布置作业
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9、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年夜
死悲惨
火炉
圣诞树
烤鹅
擦 燃
灭
捏
微笑
奶奶
飞走
一、谈话导入:
1、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他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却诠释了另一种幸福的含义,同时又有一种悲痛辛酸的感觉使我们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出生在一百多年前是个资本主义国家的丹麦的安徒生,亲身感受到社会上的贫富悬殊,金钱支配一切,社会非常黑暗。《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情景。
2、揭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那么它有何种魅力使得世世代代的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去感受它的凄美呢?今天,我们也走进这篇文章,感受这动人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是读通读流畅,有感触或感触较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课文1——4小节,其他同学用几个词概括一下,当时的小女孩怎么样?(寒冷、饥饿、痛苦)
3、让我们带着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自由朗读1——4小节。注意要加入你自己的情感。
4、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年夜,一个举家团聚的日子。街上飘着烤鹅的香味。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却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叫卖火柴。她又冷又饿,孤苦伶仃。横冲直撞的马车差点把她撞死,素不相识的小男孩欺负她,连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风呼呼地刮着,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小女孩该有多冷啊!新年的脚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结局呢?
5、出示: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引读)“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 出示: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6、自己读读,联系第一段,你有什么疑问吗?
(明明那么悲惨,那么不幸,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
7、是啊!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还说她看到过那么美的东西。小女孩到底是看到了些什么,使她都幸福得微笑了?
三、深入理解:
(一)、请同学们赶紧默读5——11小节,找出有关句子和词语,并且划出来。
(二)、集体交流:
1、出示: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是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大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1、先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还有其他同学想说的吗?
2、想象一下,小女孩在火炉旁边会做些什么呢? 小女孩可以在火炉旁边打打哈欠,可以在火炉旁边舒活一下累了一天的精骨,甚至可以在火炉旁边放心的睡个安稳觉。。。。多么温暖和舒服啊!
3、对于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光着头赤着脚叫卖火柴的小女孩来说,难道不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吗?!读这几句。
4、这一刻,她是幸福的,没有了寒冷,她拥有了温暖,舒服。她还感受到其他幸福吗?
2、生朗读:出示:“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更妙的是,这只烤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蹒跚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1、先读读,说说你的理解。你还可以从哪儿看出小女孩是幸福的?
2、对一个饥饿的人来说,这真是妙极了。
出示填空:小女孩幸福地吃着烤鹅,她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提醒学生联系第一大段)
3、我们非常高兴小女孩能幸福地享受这一切。读的时候千万别打破她的幸福噢!读这几句。指名读——齐读。
4、还有其他能表现小女孩幸福的句子吗?
3、出示:”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在向她眨眼。
1、(随机介绍圣诞节)在西方许多国家过圣诞节,他们的大年夜就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过圣诞节,有钱的人家,点起漂亮的圣诞树,圣诞树上点上许多蜡烛,挂着玩具画片,有时还会有人扮成圣诞老人,送给孩子们许多礼物,在圣诞树下,孩子们快活极了。
2、小女孩此时也是快乐的,从哪儿看的出来呢?先读读,说说你的理解。
3、此时,小女孩会怎样表达她的感情?(唱圣诞歌,跳舞,语言表达)
4、这一刻,她是幸福的,她拥有了过年时的快乐。读这几句话。齐读——女生读
5、对于这个贫苦的小女孩来说,她现在拥有了自己的幸福,其实她最幸福的事莫过于看到了自己的奶奶。
4、出示:“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1、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奶奶的亲切?(温和、慈爱)
2、亲切、温和、慈爱的奶奶是小女孩(惟一疼爱她的人)你能把这中感觉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3、出示填空:可怜的小女孩不但要忍受风雪交加中的————,而且受尽行人的————,马车差点————她,小男孩————她,甚至连自己的父亲也——————。只有奶奶才会真正的————她,————她!
4、小女孩是多么希望能与奶奶永远在一起啊!(出示)“奶奶!”小女孩叫起来,————道,“啊!请把我。。。”(要求读好就行。指名读)
5、有了奶奶,小女孩就有了希望,现在奶奶是她最亲的人了,她想把奶奶永远留住。(出示)“这一整把火柴发出强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样明亮。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此时是小女孩最幸福的时刻了,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幸福时刻吧!从哪儿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幸福?(指名说)
2、你能把小女孩此时的幸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
3、引说:那个地方没有————,拥有————;没有————,拥有————;没有————,拥有————;小女孩和奶奶永远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啊!
4、同学们,难道我们不为小女孩感到高兴吗?难道我们不为小女孩得到了她向往已久的幸福而感到幸福吗?再读这几句话。
5、是的,我从大家的朗读中真正感受到了小女孩死后为什么两腮通红,嘴上还带着微笑,因为(引读)(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
6、她是幸福的,但那毕竟是在火柴点燃后的幻想里。她死了,在旧年大年夜冻死了。因为火柴终究是要灭的,然而,灭的只是火柴吗?(灭的还有小女孩的希望),虽然她一次次地擦燃火柴,可是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她的眼前没有火炉,只有——寒冷;没有烤鹅,只有——饥饿;没有圣诞树,只有——孤独;没有奶奶,只有——寂寞;没有得到摆脱,只有——面临死亡。(说了再板书)
7、师生配合读5——11小节。
8、幻想中越是感受到无尽的幸福,回到现实中小女孩就更加体会到了生活的残酷。他为什么要这样幻想与现实对比着写呢?(能让读者更加体会到当时生活的残酷性和小女孩的可怜)。
9、虽然火柴一次又一次地熄灭,但是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点燃,她点燃的只是火柴吗?(她点燃起对幸福的渴望)一次次地点燃火柴,火柴却一次次地熄灭,熄灭的是她的希望,然而不灭的又是——(不灭的是她追求幸福的信念)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不能再点燃火柴了,她也要——(捏着烧过了的火柴梗)。她捏着的只是火柴梗吗?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0、小女孩的命运如此悲惨,然而至始至终,她没有哀怨过,没有流下一滴眼泪,甚至连死了都带着微笑。与其说是火柴给了小女孩幸福,不如说是她自己。因为她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因为哪怕是幻想的微小的幸福她也没有放弃追求,哪怕到了死她的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四、拓展
1、其实,安徒生写这篇文章时也感慨万千,一起来看看,相信看了下面的资料,你会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2、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有一位同学非常感动,她写给了小女孩的一封信。
3、这堂课的最后,老师引用在联合国举办的世界儿童诗歌比赛中荣获“菲利亚”金质奖章刘倩倩创作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结束我们今天的课 一)学习“擦火柴”这一部分内容
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小女孩几次擦火柴,各出现了什么幻景?(生答)
(l)自由读第一次擦火柴部分。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火炉的幻景?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吗?”怎么理解?
(卖不了火柴会挨打。她不敢随便取,因为火柴是他们家生活的依靠,但她实在冷得受不了,终于抽出了一根,进一步说明她冷,渴望温暖,所以会出现大火炉的幻景。)
2.指出学法。
刚才学习这一段用的是“读——想——读”的方法,先读课文,弄清写了什么?再抓重点词,为什么这样写?说明了什么?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几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景部分。
3.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现实幻景说明现实
第一次寒冷火炉渴望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
第二次饥饿烤鹅渴望食物烤鹅不见了
第三次孤独圣诞树渴望快乐圣诞树不见了
第四、五次痛苦奶奶渴望幸福跟奶奶飞走了
4.小结自学情况。
一、谈话导入 1.导入语:
在大年夜的那天晚上,同学们都是怎样度过的啊?
2、师小结:是啊,在大年夜的那一天我们是最幸福的了,在亲人的陪伴,有美好的食物,有引人的娱乐等等一切美好的东西,这一切都让我们感到了温暖,可是你知道吗?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的那一天,还要出来卖火柴。她是谁呢?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小女孩的可怜
让学生初读课文,思考这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读后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前四个自然段中感受小女孩的悲惨生活,感受她的可怜,又冷又饿,无人同情,家穷。
三、细读课文,感悟升华
师过渡:是啊!在冰天雪地中,在昏暗的夜色里,她蜷缩在冰冷的墙角里,多么寒冷啊!于是她擦燃火柴取暖,眼前出现了种种美好的幻景,她都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跟随小女孩先走近第一次美好的幻景吧。
师生共同学习第一次擦火柴内容 读读第五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之后交流你们的收获。
引导学生从“敢、一根、终于”这些词中体会到这个穷苦的小女孩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擦燃火柴暖和一下冷得支持不住的身子。思考:为什么她的幻像中会出现火炉呢?
(幻景是火炉,说明她渴望得到温暖,现实中她是寒冷的。指导朗读时引导抓住关键词读出温暖、舒适)。
从“她坐在那儿„„火柴梗。”这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渲染: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在漫天飞雪中,她依然光着头,赤着脚,蜷缩在冰冷的墙角里,身上依然是单薄破旧的衣衫,她觉得比先前更冷了!幻想是那么美好,现实却是如此残酷!
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生分组自学2——5次擦火柴的内容
过渡:刚才美好的幻景像肥皂泡一样很快破灭了,饥饿、寒冷、孤单的小女孩接连又擦了四次火柴,她又分别看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后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在火柴的亮光中,小女孩看到了什么,说明她渴望得到什么?而现实呢?在你们学习的片段中,你还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之后小组汇报,反馈归纳,师相机引导
五、学习第三部分:
1、师:小女孩就这样飞走了,她带着对现实的深深遗憾和对幸福的无限憧憬离开了人世,她死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2、师有感情朗读
3、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女孩的命运那么悲惨,作者为什么说她是幸福的呢?
让学生理解: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小女孩完全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然而,作者不愿把她的死写得那么直白,那么冷酷、凄惨,他宁愿给小女孩的死染上一层美丽的色彩。是啊!小女孩活得还不够可怜吗?就让她在快乐、温暖和幸福中去吧!这是作者的心愿,也是每一位善良者的心愿。因此,作者饱含同情,含着辛酸、悲愤的泪水写下了两个“幸福”。指导朗读:语调要轻,要饱含同情
六、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小女孩悲惨地离开了人世,她生在贫富悬殊的资本主义社会,死在喜气洋洋的新年之夜。是不公平的社会制度扼杀了她幼小的生命。新的一年来临了,她不能像我们一样享受新年的快乐,而是被冻死在冰冷的街头。在当时的社会,她活着没有人可怜,死后也无人同情。
2.和她比一比童年,你有什么话要说?
3.作业:假如她来到了我们中间,你会对她说些什么?你又会如何行动?请同学们把你真实的情感和要采取的行动写下来。
一、深入品读,感受女孩的悲惨命运 1.自由轻声读小女孩擦燃火柴的部分,把你最受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觉。2.以汇报的方式,感受女孩的命运的悲惨。(如,在擦燃火柴美好的幻象中,感受到女孩现实生活的残酷:小女孩特别寒冷,渴望温暖,就幻想到了大火炉;特别饥饿,渴望食物,就幻想到了烤鹅;现实中孤独,渴望亲人的疼爱,就幻想到去世的奶奶。)
现实与幻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幻想的越美好,越是衬托出了现实的悲凉,让人越发感觉到女孩命运的悲惨。3.选择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小组同学听。
二、围绕中心,提出疑问
1.在别人幸福地欢度新年的时候,女孩却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两部分,提出问题。
2.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学生可能质疑:多么美丽的东西指什么东西?为什么会看到?怎样看到的?
两个“幸福”是什么含义,小女孩真的得到幸福了吗?
三、感情朗读,体会“幸福”
1.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使她感到幸福,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画出来。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大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3.观看表现美丽幻想的动画片,找生朗读,感受女孩虚幻的幸福。
4.选择你认为女孩看到会感觉最幸福的部分,练习朗读,把它的美丽与美好读出来。
四、感情朗读,体会现实
.火柴再温暖,再明亮,带来的幻觉再幸福,总是要消失的。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句子: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这时候,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2.交流:现实的残酷,女孩命运的悲惨。3.比较句子:(1)啊,哪怕是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2)她又擦了一根。(3)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4)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体会:女孩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而这种美好,只有在虚假的幻想才能得到满足。所以,“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在死亡中,在另一个世界中,女孩终于摆脱了现实的残酷。4.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段。
五、总结写法与读法
1.在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中,我们与作者和小女孩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走进这个童话世界的。(有感情朗读、质疑思考、讨论交流、联想入境,都是品味读书的好方法。)
2.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
六、拓展延伸
1.读完这个感人的童话,我们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可怜的小女孩说。请同学们先来读一首9岁儿童刘倩倩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再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2.课外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一生为孩子们撰写了168篇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00多年过去了,仍在世界各国流行。《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装》《人鱼公主》等,你读过了吗?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 命运悲惨
1、谈话导入 :
安徒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拥有生命是幸福的,只要你拥有健美的心灵,什么样的厄运也不能夺走你的幸福。那么,应该说,只要活着,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存在,可是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却在这样一段话(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那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过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小女孩看到什么美好的东西会使她感到那么幸福呢?
2、品读,感悟。⑴听老师读第二段,(读时课件演示)学生思考:小女孩心中,幸福是什么?
⑵学生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小女孩擦燃火柴,在幻想中得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最重要的是,她还见到了亲爱的奶奶。⑶(出示课件)为什么小女孩觉得有一个温暖的火炉就是幸福的?请大家轻声读第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⑷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成果。⑸全班交流,综合意见。抓住重点句,进行感悟: ①“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含义:因为她寒冷难忍,在迷迷糊糊中把一根火柴的光看得非常神奇,把一根火柴的热看得非常温暖。
②“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含义:小女孩在幻景中是那么温暖,但是回到现实中,包围她的只是这寒冷、漆黑的夜晚。③“她敢从成把的火柴中抽出一根来„„来明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含义:火柴是用来维持生计的,平日肯定舍不得用一根,但是她实在是被冻死了,课文有一句:“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说明了这一点。
⑹由于难忍的寒冷,小姑娘幻想得到火炉,那么她为什么会幻想到喷香的烤鹅呢?(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一人朗读,其他同学先听,然后联系实际说说体验,讨论从这段话中,你又领悟到了什么?你能不能补充板书呢?
要点:①富人和穷人的生活差别是那么大,当穷人还在忍饥挨饿时,富人却能在布置精美的餐桌前享用丰盛的圣诞大餐。
②小女孩眼前只是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冷酷的现实,隔绝了她和美好的幻想,当小女孩回到现实中来时,只会更加痛苦。
⑺虽然幻想消失后,现实只会让人更加痛苦,但是小女孩仍然无法抑制内心对幸福的渴望,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段剩下的部分,再仔细想想:这四次幻想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为什么? 反复引读,细细品味。⑻小女孩5次擦燃火柴,在感情上有变化吗?请五位同学分别读五次擦火柴的过程,其他同学找一找,划一划,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第一次:敢从成把的„„终于„„,说明内心很担心;第三次:赶紧„„整把„„,说明毫不犹豫)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比起温暖、食物、快乐,她更渴望的是见到奶奶,更渴望亲人的关爱。
⑼学到这里,你们明白了小女孩“新年的幸福”是指什么?(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已跟着她的奶奶走了,被冻死了)进一步引导点拔:为什么明明死了,却要说她是“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了”?为什么冻死了,嘴角还带着微笑?(教师可作适当提醒:小女孩活在人世时有哪些不幸?)
学生总结:小女孩活在人世遭受着饥饿、寒冷、他人的欺负;得不到亲人的疼爱;没有快乐和幸福。她这样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死了幸福,死了可以摆脱痛苦。
⑽品读感悟:当作者写到小女孩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时,当他写下两个幸福时,他的心情会怎样?
请同学们把你们体会到的读出来。
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这种同情、不满的感情呢? ①引导:比较句子:(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多么痛苦,她是在除夕夜里被活活冻死了。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句子朗读比较,结合生活经历体会课文结尾的好处。
②学生小结:这样的结尾更让人回味沉思。幸福与不幸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表达作者的同情之一心,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剧命运。电视镜头中常常用大笑、狂笑来表达强烈的不满、悲苦等场面,让人觉得更悲伤。“以喜写悲悲更悲”
③介绍“含泪的微笑”及代表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麦琪的礼物》
3、补充故事。
为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与课文中的小女孩相隔半个世纪,来自于西门子公司驻中国的代理拉贝1919年短暂回国期间写下的日记。那时的德国已由皇帝专制改良到共和制,局势动荡,社会灾难深重。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故事略)比较两个故事,说说你发现了什么。⑴比较两个小女孩的命运,说说感想。
⑵介绍写作知识:老师总结:原原本本的生活见闻是不加任何想象、联想的,知道什么写什么,见到什么写什么;而在童话写作中就不一样了,作者要使所反映的人物故事具有感染力,就要深入人物的心理,置身于人物的生活境遇中进行充分的想象补充,从而将故事表达得更为合情合理,更富于真实感。
4、拓展练习。
⑴《卖火柴的小女孩》深受各国小朋友的喜爱,其中小女孩四次幻想更是全篇的精华。回家后将部分内容讲给弟弟妹妹听。
⑵阅读你喜欢的安徒生的其他作品,写一篇读后感,课后小组交流。
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漫画、作文、录音采访等来表现:我和爷爷(爸爸)比童年。⑷关注世界,从各种媒收集资料,寻找21世纪“卖火柴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