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不是讨厌鬼》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金麦田品格教育故事书《我不是讨厌鬼——尊重》,读后很受启发。
本书中的生活故事温暖、亲切、行文细腻,教会孩子“尊重就是理解他人”的道理。书中还设计了生活、学习的小贴士,每本书的后面还准备了小问题,让孩子们读后有所思、有所想、有所获。
全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方耀是一个不尊重别人、凡事都不在乎的小孩。因为我行我素的态度,他经常引起同学及姐姐的不满和抱怨。但是方耀却一点也不认为自己哪里做错了。直到有一天,芳明阿姨的小孩小甫暂住方耀家,原本庆幸有个玩伴的方耀,却因为不满小甫的很多行为而生了一肚子气。这时,方耀才开始思考:原来不尊重别人、凡事都不在乎的态度会这么令人讨厌。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方耀终于明白尊重别人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是呀,尊重别人就是一种人生品格。并不是要你处处向人卑躬屈漆,而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将心比心。若要他人尊重自己,就要自己先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需要体谅他人的感受,也需要智慧,就看自己能不能下定决心去做了。
第二篇: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我不是潘金莲》读后感
初识刘震云先生的小说是《手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偶然看到他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书名的时候,还以为刘震云先生也开始媚俗的做标题党,展卷阅读,掩卷长叹,更有一种笑到要哭的感觉,顿觉自己先入为主的浅薄,也陡然觉得荒诞的写作风格和幽默的语言风格之下残酷的真实与人性的无奈。
《我不是潘金莲》讲述了一个农村妇女李雪莲,为了生二胎,与化肥厂司机秦玉河办了假离婚手续,而秦玉河却假戏真唱,与她人结婚,李雪莲气不过,上访告状要求认定他与秦玉河为假离婚,而秦玉河却以李雪莲结婚前不是处女为由,诽谤李雪莲是潘金莲,李雪莲为了洗刷自己求证清白,先后告状上访由乡镇到县里、市里,直至中央。并先后因此事,乡镇法官、县法院专委、县法院院长、县长、市长等干部被撤职。
李雪莲的上访路坚持了20年,从一个腰如杨柳的少妇到一个腰如水桶的老妪,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证明一下与秦玉河的离婚是假离婚,自己不是潘金莲,而各级政府,为了阻止她去北京上访,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的阻止,真可谓软硬兼施,恩威并用,无所不用其极。最终上访告状的终结不是因为外力的作用,而是以秦玉河意外车祸的死亡,使李雪莲告状无疾而终,到最后也没有一个结果,各级政府彻底的松了一口气,不会再因为李雪莲的上访而担心自己的的乌沙被摘,李雪莲也感觉不告状上访,活着也就没啥意思了,很茫然。
之所以说故事的情节和语言的风格很荒诞,借用刘震云先生自己的话说,这是在挑战幽默的底线和政治的底线,这也让我想起了美国短篇讽刺小说作家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小说的结构也比较出奇,序言分别写了李雪莲最初决定告状的那一年和20年后李雪莲依然在告状的那一年,而所谓的正文就是一个短篇,十分钟就可以看完的一个故事,并且看上去和《我不是潘金莲》的题目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这正是耐人寻味和引人思考的部分。
李雪莲就因为要证明离婚是假离婚而坚持20年,就因为要证明自己不是潘金莲而由乡镇到县、市,直至中央的上访,这本身就是荒诞的情节;各级政府和干部为了阻止李雪莲上访,镇长给她叫表姑,法院院长给她叫大表姐,市长专门到镇上请她吃饭,设计一个个圈套,让李雪莲上访不得逞等等,也是荒诞不经的;还有李雪莲每年决定告状与否的理由就是她们家养的那头牛,牛点头就去告状,牛摇头就取消告状,这本身也是荒诞离奇的。一件件,一桩桩荒诞离奇的情节背后,透过荒诞不经的情节,我们看到的是社会的真实与无奈。每一个上访和告状的人背后都有一段极尽心酸的血泪史,各级政府为了所谓的稳定和和谐,从来都是从自己的官本位出发,把上访告状者当做敌人,不惜动用各方力量围追堵截,关号子,打棍子,威逼利诱,让蚂蚁变成大象,一个小问题最后弄成社会影响很大的大问题,这不能说不是人性的无奈与现实的悲哀。
文中的两个黑色幽默让人笑着想哭。
一个是李雪莲因秦玉河的意外死亡失去了告状的前提之后,她万念俱灰,想了此残生,于是走到一片桃园要上吊,桃园的主人说,大姐我与你无冤无仇你怎么要害我呢,这桃园每年卖桃子挣不了几个钱,主要是城里人来这里自行采摘挣个钱,你在这吊死了,我以后怎么挣钱啊;你要真的想死还不容易啊,你多走200米,到对面的桃园去上吊,那是老孙的桃园,他是我的生意对头„„
另一个是正文中被免职的县长老史,姨娘死了去东北奔丧,回来北京转车,买火车票买不到,坐飞机坐不成,长途汽车也不成,从黄牛党那里买高价票也不行,最后弄张报纸上面写下一个大大的“冤”字,结果被两个警察护送遣返回家,人不但回来了,还是如此的迅速和安全。
《我不是潘金莲》是一本小说,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底层群众,正在经历着很多种版本的《我不是潘金莲》的故事,但愿每个人都保留着人性的美好,但愿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但愿我们多一些面对生活的微笑,而不是笑到想哭。
第三篇:《我不是胆小鬼》读后感
陪伴孩子读完《我不是胆小鬼》,真心为小鸡们感到骄傲,不管是率领小公鸡们追击黄鼠狼的勇敢卡梅利多,还是在家和母鸡们保卫家园的机智卡门,激发他们如此义无反顾与敌作战的勇气,就是因为他们内心对这个家园爱得深沉,最后才出现了祖龙贝塔除恶扬善的美好结局。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只要孩子心中有爱,就会有奇迹出现的那一天。
友爱善良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在弱肉强食的自然生物链中,黄鼠狼就是小鸡们不共戴天的敌人。但是面对引诱的黄鼠狼,年轻气盛的小公鸡们愿意追随卡梅利多,毫无顾忌地共同去追击敌人,这份胆量来自于他们不想让家人受到伤害的爱,也来自于小伙伴们平时对卡梅利多的信任;这种互信友爱的力量,最终成为战胜敌人的法宝。但是面对深陷流沙的黄鼠狼,善良的卡梅利多却说服了小伙伴们,一起救起那只落难的黄鼠狼;至少那一刻,即将要去面见阎王爷的黄鼠狼,是真心跪倒、缴械投降、感激涕零、反悔错误。卡梅利多用自己的善举让可恶的黄鼠狼知道了什么是“不畏强敌、不计前嫌”。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家庭教育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那份纯真的善良,不管是与敌作战的“得饶人处且饶人”,还是与友相处的“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包容,友爱善良一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勇敢机智是孩子克服困难的基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一直以来守护家园的父亲皮迪克,就是小鸡们的榜样,当黄鼠狼攻击鸡窝的时候,孩子想到的是“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只有他才能保卫家园,赶走这帮强盗”,当然在日常潜移默化的生活中,小鸡们特别是卡门也已经学到了父亲处理危机的本领;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知道如何在谈判不成功的情况下,利用身边比如鸡窝、刺猬、风箱和鸡屎等有利资源,进行防御和进攻。现实的家庭教育,更多的也是要通过家长自己的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如何像卡门一样不畏困难,利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难,在困难中不断成长,而不是听天由命、束手无措地等待命运的宰割。
团结感恩是孩子融入社会的要素。《我不是胆小鬼》中不管是公鸡还是母鸡,在与黄鼠狼的斗争中,没有一只鸡退缩逃跑,他们团结一致,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与山羊、刺猬、鸬鹚一起形成强大的战斗合力,特别是祖龙贝塔直接将强盗巴巴和四十大盗消灭,最终迎来了和平,家园恢复了往日的欢乐气氛。文章的最后,在激烈的足球比赛中,母鸡妈妈提醒大家“嘘,安静点,孩子们,有人在睡觉”,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去信守诺言,感恩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几乎是集万宠于一身,孩子任性、倨傲、不知感恩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教育孩子去知恩图报,哪怕是滴水之恩,也是我们家庭面临的极大问题。
一个孩子良好习惯的开端,往往是从家庭教育开始。如何教会孩子向卡梅利多和卡门等小鸡们一样,友爱善良、勇敢机智、团结感恩,还有很长一段光阴去磨砺、还有很长一段路去追寻。但是在享受学校普惠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更加不能或缺,而且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家长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努力自身树立榜样、或者给孩子寻找榜样,引导孩子良好的前进方向。
第四篇:《我不是坏小孩》读后感
假期中,我读了《我不是坏小孩》这本书。这本书让我百读不厌,也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有李巧琳、孔军武、梁灿,最主要写的人是孔军武。他一开始又淘气又调皮,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后来转变成了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我最喜欢李巧琳和梁灿,他们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他们听话、懂事,成绩也是名列前矛,想不喜欢他们都不行。而孔军武的成绩一开始一直是倒数第一,直到他和梁灿,李巧琳成了好朋友,他的成绩才一点点提了上去。这就让我想到了交朋友是多么关键呀,如果交到一个优秀的好朋友,你就会学习他身上的优点,自己才会越来越有进步。我也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本书让我坚信:世界上有坏小孩,但是没有永远的坏小孩,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教师评语:读书能做到读中有思,作为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完成了从低到高的转变。孩子读懂了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阐明自己的喜好。通过选择不同的朋友能改变一个人这一独特角度出发来感悟人生,还是很有新意的。尤其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本书让我坚信:世界上有坏小孩,但是没有永远的坏小孩,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教师评语:读书能做到读中有思,作为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已经完成了从低到高的转变。孩子读懂了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阐明自己的喜好。通过选择不同的朋友能改变一个人这一独特角度出发来感悟人生,还是很有新意的。尤其结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篇:《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我不是教你诈》读后感
喜欢小说的人,都道刘墉,喜欢看小说的人,都读过刘墉。有人说,他的小说过于悲观、过于被动,可我不觉得,他的小说,那么的真实,那么的有力度,那么的让人读过之后深思……
《我不是教你诈》是刘墉众多作品里面最成功的一部之一。现实、真实、有力度,是这部作品的一个亮点.这个世界上,很难说有永久的朋友,和永久的敌人。
当原来的“互利”变成“互害”,在利益上有了冲突,则原来的朋友可以变成敌人。
当原来的“敌对”变成“共荣”,在利益上可以结合,则原来的敌人可以成为朋友。
在批评任何人之前,都应该想想,是他这个“人”与你对立,还是因为他今天的职位和立场,使他不得不与你对立。进一步想,如果有一天,他卸下这个工作,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这就是所谓的“对事不对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良知,每个人都有眼睛会看、耳朵会听。一个人似乎没有良知,也似乎不看不听,很可能不是“他”的原因,而是因为他处的“位置”。一个成熟的人一定要知道——在看别人立场的时候不可忽略那个“人”。绝对不要用立场否定“人”,或否定“人性”。
因为有一天,你也可能换成对方的立场。你原来的朋友一下成了敌人,你原来的敌人,一下成为了朋友。
这是《我不是教你诈》里面一个故事中的一个小情节所引
发出来的一段很直白却很实在的文字,也许每个人都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却说不来其中的奥妙。我们生活中有着太多太多的理所应当,有着太多太多的不以为然,其实这就是生活,生活给我们很多,索走得也很多。
就是这样一本简简单单,直直白白的书,讲述的却是贴近生活,贴近你我,贴近大众的一本书。当然,书里还有很多很多经典之处,让我们读者回味的亮点也是无处不在,这本书没有唯一的主人公,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更没有美轮美奂的故事,、但是,我相信,里面一定会有吸引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