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识字教学焕发主体活力的途径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使命就是让学生喜欢上学习,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学生掌握知识,继而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在第一阶段应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学会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笔者认为正确的识字方法与识字途径的把握是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焕发主体活力的重要途径。
1.方法引路——学会学
无论是传统填鸭还是现代教学都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其结果皆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充满稚气的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能力有限,对单调而又枯燥的汉字缺乏兴趣。如果我们在识字教学中一味地给予强加和压制,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为了使学生都想学、都会学,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与规律。以下方法不妨一试。
1.1借助拼音,自主识字;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材后的生字表对全册生字均作了注音,为了方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识记生字,大部分课文都做到了全文注音。以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全册共800个生字均在生字表中进行了注音;34篇精读课文和5篇选读课文中仅《小蝌蚪找妈妈》没注音。教学时,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凭借已有汉语拼音知识对教材“我会认”中的生字自主拼读,达到识字的目的。考虑到学生对拼音掌握的程度不一,也可以利用小组学习的形式,采用“捆绑式”识字方式进行学习。
1.2巧拆汉字,歌诀识字;汉字合体字占多数,大部分汉字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编成相关歌诀,在吟咏中记忆生字。如木子“李”,弓长“张”,关耳“郑”,山山为“出”夕夕“多”等。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中“我的发现”板块里编者将这一识字方法较为含蓄地作了诱导,在该册教材的“语文园地八”中则体现得较为淋漓尽致。教学中我们应放手让学生寻找规律,编写出符合他们自己口味的歌诀,借此收到识字的目的。
1.3复旧引新,以熟带生;学完独体字后,学生就要开始学习合体字了。在合体字识字教学中,应尽量降低教学难度,指导学生将能拆分的合体字尽可能地进行拆分,增添学生与常见字见面的机会。通过复旧引新,以一字带多字的方法进行识字。如在学习“树”前,学生已认识“木”、“又”,便可将“树”拆分成“木、又、寸”,随后又组合成“权、对、村”三个新字。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树”字的间架结构,还收到了一字带多字的学习效果。
1.4对比辨认,加深印象;汉字中形似字较多。教学时,尽可能不要让学生认识一个个单独的字,而要鼓励学生把与此相关的形似字找来,在对比中辨认,在联系中加以区别。如“日”和“目”,“他”“她”“地””也”等。此外还有笔画变换识字,如“田”、“甲”、“由”、“申”等;笔画增减识字,如“大”、“太”、“犬”、“夫”、“天”等。
2.活动导学——乐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相对占优势。要想在整个识字教学过程中让低年级学生保持学习汉字的兴趣,采用单一的学习形式显然是不行的。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爱的活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寓教于乐,乐中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2.1编写谜面,猜谜识字;在“秋”字教学时,谜面可设置为“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收获时,农民笑呵呵。”教学“碧”字,谜面可为“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既风趣又形象,学生猜谜积极性会立马高涨。为了充分发挥主体识字的能动性,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编写谜面,效果会更好。如有学生把“日”字的谜面写成“四面不透风,一横在当中”,随即就有学生想出“国”字字谜:“口中玉”。
2.2巧记姓名,快速识字;一个班就是一个家,每个学生都是这个家的主人。学生姓名中的汉字是识字教学的巨大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记下全班同学的名字,可以通过卡片制作后相互识记的形式进行,也可以利用墙报的名片展示帮助学生识字。
2.3动作演示,感悟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来演示汉字的形义。如“看”字,可把手防在眼睛(目)上;学习“跑”字,想想跑的动作,让人明白“跑”离不开脚,所以得用“足”字旁。
此外,也可以利用编儿歌与顺口溜的游戏方式进行识字,如“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朋);还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书、广告牌等宣传物进行识字。
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任重而道远,离不开教师的满腔热情,依赖得更多的是学生主体的发挥。帮助学生寻找隐含在汉字之中的童趣,使识字学习成为他们的一种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自主学习境界,这理应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第二篇: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一、识字教学的内涵和意义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广义的识字教学包括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两个方面。狭义的识字教学主要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和字义教学这三方面。本文所指的识字教学当指广义的识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识字的总目标是:
“认识3000个左右常用汉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众所周知,识字、写字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开始,是形成读写能力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认识并学会一定数量的字词,才能理解书面材料,才能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的效率。同时,识字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并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教学本身的人文因素,一味强调识字的工具性作用,因此,识字教学常常与单调、枯燥联系在一起,结果却是高耗低效。其表现主要为字音教学时教师先把生字的拼音直接板书出来让学生读,读准字音后出示字形,让学生联系拼音和汉字进行认读,然后把拼音擦掉,让学生单看字形读准字音;字形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和综合汉字的组成部分,熟悉字的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最后达到掌握字形的目的;字义教学比较复杂,一般都是把生字和其他字连成词语来解释,再造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它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抄写、默写等多方面的练习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
三、如何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给识字教学注人了新的血液,它要求教师既重视以识字技能为重点的认知目标,又要关注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有了这种喜欢和愿望,可以让学习汉字变得更轻松、更主动。那么如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喜欢上汉字,爱上汉字,从而主动识字呢?我的体会是不宜依靠简单重复,机械乏味的认读和大量的抄写来完成,而是有的放矢地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采用相应的教法以提高识字效率。其教法主要体现为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性认识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觉的“形象思维”,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情,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力求做到有情有趣,尤其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教师更应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生字的饱满热情。如教学《认一认3》时,针对“星”这一教学的难点,可以借助多媒体,显示星星闪动的画面,让星娃娃开始说话,跟小朋友交朋友。这一小小的情境,激起学生要读好“星”字,与星娃娃交上朋友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愿望。教学“风”字,显示不同季节的风的画面,让“风”字发生颜色的变化,一次次刺激学生的视觉感观,并配以风声,让学生入情入境,认识并认读“风”字。又如教学《识字4》一课时,师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挈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2、穿插游戏,拓展学习空间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为他满足了学生的需要,激发了他们的童趣,诱使他们主体参与、自主学习。如果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上过早地压上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不但达不到识字教学的目的,而且会影响今后的学习。因此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实验、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们的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比如开展“我与生字交朋友”活动:
1)叫朋友“名字”。学生用两种自己喜欢的符号在文中画出会学、会认的生字,通读课文时强调别叫错朋友的“名字”(读音)。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因此他们读起书来,认起字来特别用心。2)记朋友“相貌”。认错人是件很不好意思的事。既然与生字交朋友了,当然要记住这些朋友的“相貌”(字形),于是学生就想方设法记住生字字形。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一一进入学生的知识仓库,学生对这些生字产生了感情,像老朋友一样待他们,不仅记得住,而且画得准(书写准确)。
(3)看朋友“做事”。一个个生字孤立地看,只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而融入课文这个“大家庭”,就充满生命和活力,其作用也就显现出来了。看朋友“做事”,就是看看生字在“家”中的作用,即表达了什么意思。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地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同桌讨论等方法去挖掘生字的含义。如教学《识字4》,当学生了解了整篇韵文后,让他们戴上与昆虫有关的图或词的卡片,伴着“找朋友”的音乐自由游戏,找到一个伙伴;接着再找另一个伙伴。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将枯燥的复习寓于快乐而又紧张的比赛中,再次让学生将所学词语与相应事物联系起来,并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后来我又设计“小组合作做贺卡”的活动,请同学把刚才游戏的卡片取下来,贴在已经准备好的贺卡上,还可以画上其它东西装饰一下,要把图和词贴准确,学生兴趣盎然地动手贴、动手画、动手剪,大家快乐地游戏,快乐地学习,通过活动,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
3、自主探索,增强识字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独立地掌握他们。”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与学生互换角色,给学生留有自由识字的空间,经常引导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你还有更好的记忆方法吗?”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量。如教学《认一认3》中的“日、月、光、雨”时,发给各组生字卡,以小组为单位,用读拼音、看图或其它方法自己来认识。人人可以争当小老师,挑自己学会的,喜欢的字介绍给其他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争当小老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在主动探究中认识了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生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在教学中没有过多的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能力。如《识字4》中,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识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让小朋友小组合作,认真朗读韵文,仔细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学生认真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蜻蜓”两个字,只要在“青”和“延”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生2:我发现蚂蚁两个字,也只要在“马”和“义”旁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生4:我爸爸在昆山工作,“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这是教学的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发现”。
4、及时巩固,提高识字效益
遗忘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退的,所以在学生经过正确识字后,还得进行间隔性的再现。从复现的形式看,应力求丰富多样,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变式训练形式。(1)卡片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后小组学。(2)多种形式比赛读。利用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寓复习巩固于比赛之中。如小组“开火车”比赛,看谁认得快;生字默写比赛,看谁默写得对。开展这些比赛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又能检查教学效果。(3)找字卡,做游戏。上好一课或一个单元后,把所学的生字写在卡片上,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或两个小朋友,我读一个你找,你读一个我找。学生反复认读,看的次数多了,也自然地认清了所学生字的字形,读准了字音。这样比反复抄写汉字的方法,来得既灵活又省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找朋友。把合体字分解成几个部件,写在卡片上,如:人+王=全,口+十=早,口+十=叶,一+大=天等让学生以找朋友的形式,把相关的字联系起来,这样从分到合,又从合到分,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到整体,既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反复认读,对容易混淆的字也就区分开了。
(5)减一减。与找朋友的方法类似,不同点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乌”字,学生从“鸟”字得到启示,说“鸟”字去掉一个点就是“乌”字。学习“休”字,学生说“体”字去掉一横就是“休”。
(6)换一换。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清”换三点水为“日”就成“晴”;换三点水为“目”就为“睛”等。(7)说一说。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有“喝、渴”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辩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5、开发资源,培养识字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段话告诉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性课程资源、社会性课程资源、人文性课程资源,语文教育应直根于现实生活,面向未来,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教师除了帮助学生掌握教课书上要求的音、形、义都会的生字外,还要巧妙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培养自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据此,我们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增强识字量,为他们今后的读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利用校园文化识字。进入校园扑面而来的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文化设施;进入班级,班级名、黑板报、班级制度、伙伴名字``````都是学生识字的素材。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把熟悉环境与识字认字结合起来。记得一年级第一次发作业本时,老师就提出小助手的“任命标准”,认识本组同学姓名的可以当组长,认识本排同学姓名的可以当排长,全班同学姓名都认齐就有当课代表的资格。学生们都想成为老师的小助手,于是一下课就对着座位表上的姓名认真识记。没几天功夫,许多学生便能顺利地帮老师发本子了,由于激发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全班学生姓名中近100多个汉字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记住了。
(2)在环境接触中识字。学生生活在这个多彩的世界中,汉字随处可见:喝饮料时,饮料名跃入眼帘;买物品时,物品的名称、说明罗列其上;上街时,路旁的各色广告、招牌仿佛在向他们招手;看电视时,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联播、儿童故事片、动画片等,他们通过耳听标准的发音,眼看屏幕上的字句``````这些都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识字环境。这样在大语文环境下识字、认字,增加了刺激记忆的机会,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生字词的强化和巩固。
(3)在课外阅读中识字。学生学过了拼音,认识了一部分汉字,最让他们高兴的莫过于能自己阅读书报了。此时,教师可提供与学生识字量相当的阅读物,利用每周开设的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进行“我会读”展示性阅读活动。这样既巩固了熟字,又学到了生字,达到多识字、早阅读的目的。而在阅读时体会到识字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更能激发他们识更多的字,看更多的书的愿望,使识字和阅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日常生活中识字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拓宽识字面,不仅可以增加识字量,更重要的是把识字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之中,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学习活动有利于陶冶生活情操,培养生活才干和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习惯。总之,识字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孤立地教学生识字是不可取的,采用单调机械的方式亦是不可取的,教师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主体,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才能让识字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第三篇:让美术课焕发活力
让美术课焕发活力
新的课程,迎来新的挑战,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进行美术教育改革,必须摆脱传统观念影响,用先进的教育方法武装教育思维,树立创新的教学核心、宗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身心感受得到释放,有一种学中有乐,乐中有学的感受,让美术课焕发活力。
一、培养学生美术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的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学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无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术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一个对美术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美术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时间而感到“枯燥乏味”。又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和厌倦;反之,如果他对美术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学好美术打好基础。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的提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在于师生相互尊重,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积极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热情,自信中怕苦、怕累的心理,增强勇气。
2、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
一段幽默有趣的录象,一段优美的音乐,一副熟悉的作品等,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美术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和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兴趣大增,精神振作,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培养学生绘画能力。
在教学前,先引导他们去观察事物,使孩子认识事物,开阔眼界,增加知识,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多欣赏美的东西。见多识广是丰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对在课堂上绘画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让学生用手去画、去创造,是发挥聪明才智。
1、学生先实践,老师后指导。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老师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做”作为完成中国画、手工课课堂教学任务的唯一方法。因为这两种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工具很多,那些工具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鲜、很好玩。所以,常常是还没等老师示范“怎样画、怎样做”,学生早已叽叽喳喳、兴趣盎然的开始“搬门弄斧”了。这让习惯了“先由教师示范,然后学生照做”教学程序的老师们大为不悦和为难。教育家指出:“‘好动’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教师不能打击、压制。”在中国画和手工课单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实践、归纳、总结临摹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互相交流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和疑问。然后再由老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问题进行补充,对学生互相不能解答的难点问题给予引导、指点、突破。
2、学生当“老师”,老师当“助教”。
如今社会,可谓是日新月异。我们这些在上个世纪接受教育的教师,如今要用自己的“一桶水”来装满学生的“一碗水”,是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不对学生“味口”,跟不上学生的步伐了。我国教育先祖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些知识,有些学生确实已经掌握,甚至比我们的想法更新颖、更独道、更优秀,不妨就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老师当“助教”。
在实际操作中,“小老师们”总是争先恐后的把自己的方法教给大家,而且多有经典之作和出乎意料的惊喜。实践经验证明,这样做能充分发展学生的各种才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改变学生评价方法。
在以往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中,我们多采用展评优秀作业或概述教学内容的方法。这样的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有诸多弊端:
1、它只对极少部分学生进行了片面的评价,大多数学生不能获得发展性评价;
2、评价方式单一,权威性过强;
3、强化了评价方式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打击了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标》中这样阐述:“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我们在作业展评和课堂小结环节中,可以采用学生当“评委”,老师当“嘉宾”,全班集体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人人当“评委”,评自己的长短,评别人的优劣;自己给别人提建议,别人帮自己出主意。老师则可坐听“百家争鸣”,当好“嘉宾”,在适当时候给学生进行点拨和引导。
一节美术课教学中,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总之,让学生真正领悟美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让美术课真正地焕发活力。
第四篇:让作文教学焕发出新活力
让作文教学焕发出新活力 潍城区芙蓉小学 孙光芬
综观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很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语文学科素质的需要,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一直从事语文教学的我,采取以下措施,使作文教学越来越有滋有味,越来越充满活力。
一、准确把握新大纲的精神,转变作文教学的思想。
新大纲返璞归真,还小学作文以本来的面目,进一步明确了小学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这些提法和要求更符合小学习作规律、更具科学性和时效性。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深入领会新大纲精神,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打破清规戒律,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小学生的作文,从儿童的习作规律出发,减轻学生在作文上的压力,把学生从压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能无拘无束的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真实地表达出来,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优化作文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教学质量。
二、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的对象,更是习作练笔的主体,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走出“教师导,学生作文”、“奉命作文”、“应试作文”的怪圈,充分发挥学生习作练笔时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正如:“你可以把一匹马拉到河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一样,习作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的劳动成果,如果没有主动参与,习作是不可能写好的。
2、改进作文的指导和讲评,努力实现教与学的动态平衡。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动态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学”的动态过程而发生、展开,并为学生“学”的动态过程服务的,而且这种服务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1)、在启动指导阶段,要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出明确的习作目标,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组织起来,习作指导时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放开手脚。(2)、在具体的分类分层指导阶段,及时了解学生习作中的疑难之处,捕捉反馈信息,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及时调控“教”的程序,并给予多种形式的指导或点拨。(3)、在总结和评价阶段,一是对没有达标或达标率较低的,采取个别辅导的形式组织补偿性教学;二是尽量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习作的成就动机。
把握以上两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旧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作文课堂教学,采取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学导式“,即:感受阶段——拟作阶段——评导阶段——修改阶段——总结阶段。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和讨论式,学生互帮互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三、树立大作文观,广开渠道,增加学生的生活实践及体验,丰富语言的积累。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过:“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即要在写作素材的积累上下功夫,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多少文人墨客无一不是得益于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读万卷书”的饱学积累,而我们小学生生活范围本来就有限,再加上大多是独生子女,参与各种生活实践的机会很少,而且课业负担又比较重,又加上现代化设备进入家庭,这些在电视机前长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少而窄,使生活和语言的积累严重不足,针对这种现状,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生活和语言的积累,解决了这两个矛盾。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内课外结合,积累作文的素材。
首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经常启发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及时把所见所闻及时记录下来。如春节过后开学第三周的时候,大家都在教室里上课,不知谁喊了一声“下雪了”,这时五十多双眼睛不约而同转向窗外,望着纷纷扬扬的雪飘下来,学生异常兴奋,这时,我及时启发学生对雪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以春雪为题写一篇作文,学生思路开阔,观察仔细。有的同学这样写道:“下雪了,好大的一场雪,小雪花呀小雪花,三九天时你可来,但小草已经绿了头,楼下的丁香花也从那小小的褐色的“睡袋”里钻出来了嫩嫩的时,你也慌慌张张、匆匆忙忙的从天而降,那着急的样子,真像是迟到的小学生。”这些生动有趣的描写缘于学生仔细的观察,因此学生能够尽情表达,有内容可写。
再次启发学生在想象中的积累。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此应该重视想象能力的培养,设法活跃学生思路,启迪思维。平时学生看到的人、事、景物、画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打开联想的翅膀,想象越丰富,就越会有灿烂多采的景象在脑中萦绕,作文选材时思路就会越开阔。
第三、在活动中积累。有意识有计划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作文素材,使作文乐趣无穷。如我校所开设的特色课程——社会活动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通过一项项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向社会,学生在调查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方式获得第一手材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当他们下笔时,那情感的倾泻,开放的思维,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如学生在进行“种子的生长发育”这次实验时,不但详细地观察和记录了种子的生长发育情况,而且有的同学当看到自己种的种子发芽时,高兴极了,在它的调查报告中写道:看着这小小的嫩芽,种子对我说话了,我长“牙”了。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即丰富了生活,又陶冶了情操,更重要的使他们贮存了七彩的作文素材。
2、转变概念,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书面语言。学生直接的生活实践,可以直接积累作文的素材,但仅此而已,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因此,还要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领域,丰富作文内容,而阅读量是制约作文教学的一个决定性变量。加强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更好地开拓学生视野,积累丰富的书面语言,为此,我通过“大阅读”实验,针对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认识水平和判别能力低,阅读的育目性和随意性大的状况,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有目的、有计划的帮助学生选择,向学生推荐介绍一些文值兼美的课外读物。当学生进入到自学、主动、正确参与的轨道后,我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选择读物,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的读,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为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创设一个温馨的文化氛围和读书环境,在阅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好作文储备用之不尽的源泉。
总之,教师转变了作文教学观念、优化了教学方法,学生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和书面语言。激发了习作练笔的欲望,提高了作文兴趣,学生学得生动,学的活泼,大面积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使作文教学焕发出了新活力。
第五篇:让早读焕发生命活力
早读课能大胆地开口朗读和背诵,能用所学句型与他人交流,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成为我们英语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我经过多年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营造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开口
髙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学生普遍渴求一种民主、和谐、合作、能互相沟通的课堂环境,他们渴望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我适当放宽对早读课的要求不像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的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有助于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编排座位,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便于学生开展课堂集体活动和进行学习交流。同时尊重毎个学生,尤其是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1.挑选和培养“读书带头人”
要打破早读无声、沉.闷的状态,就需要有人带头读书。我首先挑选出一个英‘语发音较准确、有胆量、责任心强的学生来担任英语科代表,让他做“小老师”进行领读,时间大约五分钟。在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帮助下,有这S基础好的学生带动,早读课的读书气氛慢慢形成了。待早读正常开展起来,期中考试之后“小老师”就让学生轮流来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和表现自我。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纠正学生的发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师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帮手与伙伴等多种角色
新生刚人学,早读我尽量多带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还利用磁带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对于重要的段落或难读的句子,多次重复,直到熟练顺口为止。不带读时,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热情地帮助差生,往往
我们教会他们读几个简单的生词,就是给了他们开口的勇气和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还注意观察集体活动的开展情况,如小组活动的相互检查背诵,有时甚至还充当合作伙伴与学生对话,或者一起朗读一小段优美的文章。在确保早读有序进行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加早读。
三、认真设计早读内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1.熟读教材
朗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大声朗读,学生既可以提高口语能力,又可以培养语感。因此,在早读课朗读单词、短语和课文应为常规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做好每天的安排,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检查落实。2.演脱口秀
句型是在学习者的脑海中建立外语语境的重要一环。真正地掌握句型,不但要在学习者的大脑中“C存”大量的句型,而且要求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地“调取”。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虽然教师在课堂上都给学生举例子来运用句型,而且学生在早读课上也反复背诵这句型,但学生很容易把它们遗忘,或是不能在正确的场合使用。后来,我根据所学单元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还必须互换角色进行对话,在一个个语言情境中训练所学句型,同时要求学生课后模仿编写和进行对话,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对特定场景做出快速语言反应的能力,而且经常进行口头交流活动也是巩固单词的最好实践。3.欣赏美文
高中的课文比初中的课文长了很多,所涵盖的生词量也增大了。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单元教学的同时,根据毎单元内容,我从课外资料中精选23篇与单元话题内容相关的短文,作为早读的一个内容,这些精美的文章都是 200-250个单词,文体不同,信息量大,把词汇与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梱郝”在一起,学生很容易记住单词。另外,由于这些短文所含生词不多,基础差的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成员的帮助完全有能力朗读,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而基础好的学生每单元都能背诵1 至2篇。这就真正实现了我们的一个教育目标:“缩小两极分化,人人都在进步。”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欣赏精美的文章,通过大声的朗读可以刺激脑部神经系统,从而不断地提高记忆能力、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古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四、检査落实,注重评价形式的多 样性
人是有惰性的,学生更是这样。朗读的质量、朗读的效率,还需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作保证。实践证明,教师在早读课开始就明确告知学生检测方法和手段,会促使学生对早读产生动力。检查落实和过程评价这个环节在早读课上是很必要的。检查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能督促和鞭策那些不认真的学生。检测手段具有多样性、灵活性。1.口头检查
1)个别抽查。每个班中总有几个学生把握不准语音语调而走样,在早读课巡视时,走到这几个学生旁边,让他读一读布置的内容。
2)固定抽查。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在早读课时,让两个学生准备talk show和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此,每节课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的课本剧。3)随机抽査。这是对那些不能.m B m罕王安mT反町m3旧鼓_, 而对于那S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要采取补救措施,督促其完成。
2.笔头抽查‘1)听写。听写的内容可以是某一单元的新单词、词组或句子,这适合复习检查情况。听写的內容还可以是预习的单同或含有新单词的句子,可以促进学生拼读音标,总结和掌握发音规律,能根据发音规律来记忆单词。
2)默写。这适用于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会竹诵课;^段落时,其他学生可能刚刚会读,所以可对他们提出更 ,5的要求一把会背诵的段落默写下来。当然,背诵和默写的激励标记不一样,我把背诵的盖上合格的印章,把默写的盖上优秀的印章。这样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攀登“熟能生巧”的层次,同时也促进学生注意句法,为写作做好铺塾。
总之,一堂合理安排的英语早读课,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并能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他们得到平时课堂上所收不到的良好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俗话说“一曰之际在于晨”,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合理安排英语早读课,以提高学生早 读课的学习效率。早读课是我们矣语教学改革不该遗忘的角落,就让精彩从早读课开始吧!赶到教室。但一走进教室,我满腔的热情顿时降到了零点,整个心往下沉。本以为书声朗朗;哪知教室里读书声音是稀稀拉拉、有气无力。如何让学生在早读课能大胆地开口朗读和背诵,能用所学句型与他人交流,从而全面提髙学生的英语素质,成为我们英语叙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我经过多年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努力营造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开口
高中学生正处于向成年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学生普遍渴求一种民主、和谐、合作、能互相沟通的课堂环境,他们渴望心灵的沟通、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我适当放宽对早读课的要求,不像正课那样规矩严格,师生的交流也不拘形式,这有助于密切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地编排座位,帮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便于学生开展课堂集体活动和进行学习交流。同时尊重每个学生,尤其是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努力尝试。
二、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1.挑选和培养“读书带头人”
要打破早读无声、沉闷的状态,就需要有人带头读书。我首先挑选出一个英语发音较准确、有胆量、责任心强的学生来担任英语科代表,让他做“小老师”进行领读,时间大约五分钟。在教师的参与、指导和帮助下,有这些基础好的学生带动,早读课的读书气氛慢慢形成了。待早读正常开展起来,期中考试之后,“小老师”就让学生轮流来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和表现自我。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纠正学生的发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教师扮演好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帮手与伙伴等多种角色
新生刚入学,早读我尽量多带读,教给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还利用磁带录音,让学生模仿跟读,对于重要
我们教会他们读几个简单的生词,就是给了他们开口的勇气和学习英语的信心。同时,还注意观察集体活动的并展情况,如小组活动的相互检査背诵,有时甚至还充当合作伙伴与学生对话,或者一起朗读一小段优美的文章。在确保早读有序进行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参加早读。
三、认真设计早读内容,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1.熟读教材
朗读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大声朗读,学生既可以提高口语能力,又可以培养语感。因此,在早读课朗读单词、短语和课文应为常规任务,根据教学计划做好每天的安排,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并检查落实。2.演脱口秀
句型是在学习者的脑海中建立外语语境的重要一环。真正地掌握句型,I 不但要在学习者的大脑中“C存”大量的句型,而且要求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地“调取”。在教学中,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虽然教师在课堂上都给学生举例子来运用句型,而且学生在早读课上也反复背诵这些句型,但学生很容易把它们遗忘,或是不能在正确的场合使用。后来,我根据所学单元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还必须互换角色进行对话,在一个个语言情境中训练所学句型,同时要求学生课后模仿编写和进行对话,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逐渐形成对特定场景做出快速语言反应的能力,而且经常进行口头交流活动也是巩固单词的最好实践。3.欣赏美文
高中的课文比初中的课文长了很多,所涵盖的生词量也增大了。按照教学计划进行单元教学的同时,根据每单元内容,我从课外资料中精选2~3篇 iSSii壬ffiil*!突;teit 的祐廿i/p E3.把词汇与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捆绑”在一起,学生很容易记住单词。另外,由于这些短文所含生词不多,基础差的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成员的帮助完全有能力朗读,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而基础好的学生毎单元都能背诵1 至2篇。这就真正实现了我们的一个教育目标:“缩小两极分化,人人都在进步。”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来欣赏精美的文章,通过大声的朗读可以刺激脑部神经系统,从而不断地提高记忆能力、思考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古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G、€查落实,注重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
人是有惰性的,学生更是这样。朗读的质量、朗读的效率,还需要有一定的检测手段作保证。实践证明,教师在早读课开始就明确告知学生检测方法和手段,会促使学生对早读产生动力。检查落实和过程评价这个环节在早读课上是很必要的。检查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能督促和鞭策那S不认真的学生。检测手段具有多样性、灵活性。1.口头检查
1)个别抽查。每个班中总有几个学生把握不准语音语调而走样,在早读课'巡视时,走到这几个学生旁边,让他读一读布置的内容。
2)固定抽查。学习要学以致用,而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了英语后,要会开口说英语。在早读课时,让两个学生准备talk show和自编短剧,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此,每节J 课都花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表演他们自编
早读课结束时或结束前几分钟,在<中任意挑选一两个,检查和落实;所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对那些:出色的学生要给予及时恰当的S 而对于那些完不成任务的学生要: 补救措施,督促其完成。2.笔头抽查1)听写。听写的内容可以是;单元的新单词、词组或句子,这适-习检査情况。听写的内容还可以:习的单词或含有新单词的句子,可1 进学生拼读音标,总结和掌握发= 律,能根据发音规律来记忆单词。
2)默写。这适用于学有余力生。iy他们会竹诵课文段落时,其生可能刚刚会读,所以可对他们提i 岛的要求——把会背诵的段落默:当然,背诵和默写的激励标记: 样,我把背诵的盖上合格的印章,写的盖上优秀的印章。这样往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能够调动学生极性,鼓励他们攀登“熟能生巧” 次,同时也促进学生注意句法,为:做好铺塾。总之,一堂合理安排的英语课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收获: 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他们得到平时课堂上所收不到的i 效果,可谓事半功倍。俗话说“一天之际在于晨”,教师需要有计划、有地合理安排英语早读课,以提高学读课的学习效率。早读课是我们教学改革不该遗忘的角落,就让精早读课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