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分享到: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教育,需要用心坚守;教育,不能轻言放弃。
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让我们的心灵深深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对于我来说,这“星空”就是胡博的美好明天,这“法则”就是教育的坚守。
胡博,男,1999年出生,2006年9月入读我校一年级,素以调皮捣蛋出名,幼儿园时曾经被退学,是一个最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他的父母离异,母亲再婚。
他和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两老对他十分宠爱,甚至到了溺爱的程度。有严重的心理障碍,自控力差。
恶劣的他: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刚进入一年级,他的身上一直有许多小毛病,比如从不做作业;整队时大声喧哗;老师讲课他在下面翻桌子,倒凳子;课间不是把这个打哭了,就是把那个的文具盒给摔了……经常搞些小恶作剧。
有一次,他把家里的大剪刀带到学校来,在校园里剪树枝,还拿着剪刀扬言剪女生的辫子,被我及时制止,并没收了剪刀。并打电话通知他的父母来学校。胡博领着他妈妈到办公室找我。我们谈了谈胡博的情况,希望加强联系,共同教育好孩子。特别在改正小毛病、纠正坏习惯方面更要经常提醒、沟通……
胡博站在旁边,很乖,很听话的样子。可我知道,这副乖样子是保持不了多长时间的。
有一次,课间活动时,他在毛迪的胳膊上咬了一口,毛迪的胳膊上留下了深深地牙印,毛迪家长找上门来讨说法,为了这件事作为班主任的我在双方家长间不知跑了多少回,才算把事情妥善处理好。胡博因为这件事也算消停了几天没有闹事。可是没过多久,他又做了一件最令人不能容忍的事,他为了惩罚徐荣说了他笨,居然在徐荣的水杯里小便,然后倒掉又放回徐荣的书包,毫不知情的徐荣拿水杯倒水喝,他才哈哈大笑……此事引起公愤。同学和家长都要这样的孩子退学。面对压力,他仍没有太大的改变,平时的生活小毛病还是有很多。
胡博呀,你什么时候让我不再烦神?我期待着。我也明白,这是一条很漫长的路程,我才刚刚开始。叛逆的他:
对于胡博,我打出的唯一有效的牌就是“给予他宽容,有时甚至是超乎原则的宽容。”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这孩子迷上了书法,从此,我们教室的墙壁和地面就没有干净过,他一时兴起就会拿起毛笔在墙上作画,幸亏墙上都贴的瓷砖,看到他兴致没了,不想再画时,我只好拿着抹布把他的大作擦得一干二净。有次他在作画时,被学校的总务主任发现了,就严厉的批评了他。结果,他为了发泄心中的怒火,用毛笔在总务处的外墙上写满了大字。我知道此时如果狠狠地批评他,那么接下来他会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谁都是意料不到的。因此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拿来抹布,端来了水,亲手擦掉了那些大字。而他只是站在一边双手紧握着拳头,瞪着我。从他的眼神中,我读出了他对我的多管闲事感到不满,我没有说话,继续擦着墙壁,当我再次转身面对他时,他可能看见了我眼里的泪花,转身走了。我在心底呐喊:“胡博,我不相信你是破铜烂铁!”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把毛笔和墨汁带到学校来。
对于这样一个孩子,用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是转化不了他的,甚至一年、两年都不一定会有多大起色。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直用真情感染教育他,他一定会有所好转的,如果这种真情濡染能一直接力下去,他的人生轨迹一定会拨正方向的,我一定为之努力着。我坚信:滴水定能穿石!
进步的他: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小学班主任教育叙事 进入两年级后,虽然胡博身上的小毛病还是会时不时的犯犯,但是和以前相比这些可算是小事了,同学告他状的也少了。我惊喜:胡博在进步!
大课间活动,同学们都玩得非常尽兴,好多同学热的脱下了外套,随手扔给胡博并说上一句“帮我拿着!”就跑开了。我远远望见胡博坐在长廊下,手里抱着一大堆衣服,就过去问他:“怎么不去玩?”“我要帮他们拿衣服的。”“看,这么多衣服你都拿不下了,杨老师帮你一起拿好吗?”他不好意思的轻轻地说了声:“好的。”我心里暗自窃喜,他对我的戒备心少了,愿意让我帮助他了,我得好好抓住这机会,和他谈谈心。接下来的时间,我和他聊了许多,操场上不时传出我俩哈哈的笑声……
自从进入一年级以来,不管上什么课,他都只做自己的小游戏,能不影响正常的上课秩序,那就是万幸了。至于老师讲了什么内容,他从不顾问,但是对于这么一个从来不认真听讲的孩子,他做起口算题来却是那样的得心应手,他写的日记是那样的别出心裁,叫人眼前一亮……班会课上我特地把他的日记大声的读给了全班小朋友听,还大大的表扬了他。当全班小朋友向他送来祝贺的掌声时,他羞得脸都红了。我相信这次的掌声会对他的促动很大,我静静地期待着。果不其然,数学老师对我说:胡博居然做作业了。美术老师说:胡博折的青蛙跳的最远。音乐老师说:胡博唱歌还蛮好听的…… 胡博终于让我有点放心了。
这个孩子要么是飞龙,要么是害虫,我希望他是一条腾飞的蛟龙!感人的他:
作家王一梅来学校签名售书,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零花钱,你一本,我两本的竞相购买,只有王萍坐在教室里没有出去,因为王萍家经济条件差,是没钱买课外书的。只见胡博匆匆跑进教室,在王萍桌上放下一本刚买的《雨街的猫》,抛下一句“送给你的。”还没等王萍反应过来,他就跑的没影了。他,是多么可爱!
王佳源身体不好,在教室里呕了,胡博第一个拿起拖把,把地面拖得干干净净,教室里的扫把坏了,他从家里带来了新的,校工修剪树枝,他帮忙拖走剪下的树枝,教室的垃圾桶脏了,他会去洗干净……桩桩件件,事情虽小,但足见他是那么有爱心!
三年级以来,他再也不会和老师、同学过不去了。他的奋斗目标是: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长大了还要上大学。
如果,他真能做到这样,那我这三年的辛苦也就值得了,若能因此拨正了他的人生航向,做老师的我还有什么比教出这样的学生更幸福的呢!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一)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的第15课《落花生》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这篇课文,读后问学生学到什么,受到什么启发,从中受到什么教育。教学《落花生》这篇课文,我很喜欢这篇课文,因为课文中里“我”父亲讲了一句话,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而父亲接着说:“对,这就我是对你们的希望。”我教学时重点强调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我说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看到有些同学经常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以为自己就很完美,很可爱,这样认为是不对的。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让全班学生知道,心灵美才是最重要的!以后要像花生那样不只讲究体面,也要讲内心。而平时的衣着打扮要求整齐清洁就行了,不追求华丽和昂贵。学生时代要讲究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要把心思花在学习上,而不要花在衣着打扮上,正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讲的“人不是美丽才可爱,而是可爱才美丽”。学习《火烧云》让我们明了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世苍桑,世态变迁,都能从语文课本里找到历史足迹。可以说,语文课本中的佳作,是富含生活浓汁的蜜,越品越有味,越钻研越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
教学即生活的阐释。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教学《荷花》这篇课文,同样是在欣赏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荷花,学生的体验却是千姿百态、见仁见智的。有的说:“荷花,我真想把你带回家。” 有的说:“荷花,你的美让我陶醉。”有的说:“荷花,我要为你画张画,把你的美永远留下来。”有的说:“荷花,你是美的使者,谢谢你把美带给了我们。”有的说:“荷花,我要赞美你,我要歌唱你。”有的说:“荷花,你出污泥而不染,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荷花,你翩翩起舞的姿态真是太迷人了,我一定会梦见你。”这是在融合了学生独特的生活体验之后和语文的崭新对话。我们完全有理由做出这样的推想:生活中爱画画的盼望着为荷花画张画,生活中爱唱歌的想到了歌唱荷花,生活中爱跳舞的迷恋于荷花的翩翩舞姿,生活中爱读书的折服于荷花的纯洁不染„„
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第八单元的课文。它是一篇论理型的文章,讲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那就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当我们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数遍后,发现这真是一篇精彩极了的文章。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产生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领悟到的东西——爱。我被课文精彩的段落吸引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我们读了这段话,仿佛也领悟了:一个人活着,需要鼓励和赞扬,使自己能鼓起勇气去驾驶生活的小船向前挺进,另外,还需要一种警示的力量,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可能会失去信心,停滞不前,而缺少后者,则会骄傲自满,误入歧途,后悔一生。当然,课堂中的阅读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标语、广告、产品说明等,都可以从中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作文即生活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废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教师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我会全身心的地爱孩子,用爱撑起一片蓝天,驱逐孩子心头的阴霾,让每张笑脸在阳光下灿烂。——这是我多年的心愿,为了这个心愿我一直努力的,本人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甘为人梯,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二)作为一位平凡的小学语文教师,一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令人称羡的待遇。然而,我却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寻找生命的价值。在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语文与生活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对学生而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生活。
课本即生活的记录。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
教学即生活的阐释。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要在这里体会生活的苦与乐,感受生活的悲与喜,从中获得生活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既是对课本所记录的生活进行阐释,也是对自身的生活经历进行阐释。师生交流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情与情的互融。阅读即生活的体验。阅读书本,就是阅读生活。当然,课堂中的阅读是极为有限的,必须向生活延伸。大量的课外书籍以及标语、广告、产品说明等,都可以从中读到语文知识,读到生活的经验,读到人生的哲理。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就必须尊重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对生活的各种体验。
作文即生活的再现。作文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再现,是学生审视人生、审视生活所产生的新奇和敏感的真实写照。写作来自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情要抒、有事要叙、有理要讲。当前作文的最大弊病就是脱离了学生的自我需要,脱离了学生内心真实的感受,造成学生言不由衷、辞不达意,不是千篇一律,就是废话连篇,用文字反映生活的能力,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养。
语文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生活的需要应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目标;同样,语文学习也不能离开生活实践,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不到生活的源头活水中去学语文,不为生活而学语文,语文就失去了生命力。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三)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在教学中注重教育创新,培养学生学习意识,发现,挖掘学生潜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这是对神圣教育事业的负责,对学生一生的负责,我曾经就有过一次深刻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实行新课程标准教学对学生的改变。让我看到一个学生从讨厌学习到热爱、主动学习的奇迹转变。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记得,一次在接手另一个同事的班级时,同事在对班上学生作介绍时,特别提出了一位男同学的名字对我说:“这位同学情况特殊,很调皮,学习成绩不好,上课爱讲话,还影响别人学习,我曾尝试过找家长、罚作业,晚上家访等方法督促他,期望能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但都无效果,希望你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能有更好的良策”,得到这个消息后,我就特别关注这个学生,经仔细了解,得知该学生父母在外打工,现在本人由外公照顾,个性倔强,但心肠很热,有较强的影响力,喜欢得到别人的关注,针对这个情况,我特意为他设计了一套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对他进行引导。首先,我让他担任班级班长一职,激起他的学习兴趣,发挥他的领导才能,并针对该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我就在平常的教学中设疑,在课堂上巧设疑,唤起他的好奇心,增加学习趣味性,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每次课堂上,我都有意识提出疑问让他回答,让他在课本里自行找答案,并激发他的想像力,同时让班上所有学生讨论,彻底改变原来硬性向学生灌输的传统模式,成为与学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的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觉掌握全文知识要点,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以生为本教学相长
搭石,它搭载着乡村的山景河色,承载着乡村们的淳朴真情。“走搭石”,“摆搭石”一幅幅图片拼凑了世上最难能可贵的“美”!正当我和孩子们走在搭石的路上,感受着乡亲们的质朴,为美而动容之时,一个微弱的声音让我和我的孩子们陷入了思考。而在这课书的教学与外出听课后,这个微弱的声音让我发现了课文外的另一种“美”。
“紧走搭石慢过桥,年长的人会主动摆搭石;小小的搭石两人相对遇会互相让路;老人腿脚不方便,年轻人会主动地背着老人过搭石......”当我含情脉脉地梳理着搭石的“美”,孩子们专心致志地看着黑板上的简笔画,大家都陶醉在这幅互爱互助的画卷时,一把毫无力气,犹豫不决的声音响了起来。“老师,为什么您说年长的人他们会主动摆搭石,那么他们为什么要年轻人背呢?”一个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小男生战战兢兢地问到。“对哦,对哦。”下面的同学开始吵吵嚷嚷起来,顿时,所有的“美”消失了。我并没有责怪这个学生挑战老师的权威,破坏了我辛辛苦苦营造的感情基调,因为当时的我和学生一样,心中只有一个词—“为什么”?年长的人不就是老人吗?顿时我也说不出所以然来。“好吧,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通过再次的阅读,我们一起找出了问题的根源,摆搭石的人课文称他为“上了点年岁的人”,而在教学中,我却主观片面地认为“上了点年岁的人”=年长者=老人,孩子们受到了潜移默化的错误理解影响,慢慢地也形成了这样的认识。还好,孩子们善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为大家纠正了错误。最终孩子们为“上了点年岁的人”成功“申冤”,把“中年人”的身份还给了他们。
无独有偶,在一次外出听课的过程中,“搭石”这个词再次在我的耳边响起,也再次勾起了我的回忆。上课的老师依然感情投入,学生依然专心致志,“上了年岁的人”依然还是“老年人”,不同的是这个班的孩子没给他们“申冤”,又或许是公开课过于拘束而不敢“鸣冤”。原来,错的不仅仅是我,而是我们;错的不是“上了年岁的人”,而是我们太主观;错的更不是课文的含糊不清,而老师忽略了孩子的认识,没有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
“以生为本,教学相长”一直以来我以为很了解它,但是这件课堂上的小事却让我知道自己原来不曾认识过它。我有让孩子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吗?还是我一味的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他们身上呢?老师,请别把孩子看成你自己!请尝试弯弯腰;尝试坐在孩子的位置上,让孩子走上讲台;尝试去请教孩子你不懂的。孩子的世界总是千奇百怪、异于常理,但是他们的思想是否就是错的呢?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文字的理解本来就是因人而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尝试听听孩子的,听听他们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把我们知道的告诉他们,让他们通过新旧理解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孩子的思维我们虽然不懂,可是我们却要让他们充分地思考,发表他们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每一个问题与观点。现在每天走在校道上,抬起头,看着我们北岭小学八字理念—“以生为本,教学相长”我都深有感触,只有扎扎实实地做到以生为本,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学相长!
乌拉斯台小学
陈亮霞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将 爱 进 行 到 底
我是一名经验并不丰富的年轻教师,在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思索:教育到底是什么?不是简单的教学,也不是简单的育人,而是教学与育人的结合,并将爱进行到底!
记得在很小的时候,教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就很伟大,是博学和无私的象征,于是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教师的思想一直在我幼小的心底萌芽,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矛盾和抉择,果断地选择了师范!在整个教师成长的塑造期,我积极地参加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因为,我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我拥有了一桶水,我才能给我的学生一碗水,给他们一个源头活水!这就是爱,对于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负责!一个老师只有不断努力地去学习,才能成为学生攫取资源的一个仓库!
我们教师,在学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赞扬声中,我们该怎样真正地去回报我们学生给予我们的爱呢?如果爱可以用简单的几句嘘寒问暖代替的话,那么爱的分量就太轻了,他承受不了社会以及历史的磨练!爱,要落实在热情,思索与点滴中!对于教育事业,你只有拥有了饱满的热情,你才会将你的爱释放给你的学生,而且那是情不自禁的释放!
帮学生解决学生最棘手的问题,排解他们的烦恼,就是爱的最大展现!我们可以做很多,多思考一下教学过程,怎样使每一个环节都是快乐的,有效的!学生不喜欢背书,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背诵接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不喜欢做枯燥的练习,改变一下布臵家庭作业的方式,让他们回家看场球赛,写个现场报道,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又不至于太没有乐趣!上课的时候,不一定要追寻正确答案,和学生一起研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掌声,把每一次表达爱的机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我们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喜欢你,而是喜欢学习!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纸船和风筝》。文章向我们讲述了松鼠和小熊本来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可后来由于一件小事,他们的友谊破裂,后来又和好如初的事。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从开始好朋友在一起的开心到后来分手后的痛苦、难过呢?我想到了艺术语言──音乐。课前,我经过一番精挑细选,选择了两曲最能贴切表达出文章意境的乐段,并反复在音乐前朗读,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上,简单的导语后,我便开始为学生范读课文。在轻松、活泼的乐曲声中,小松鼠和小熊一对好朋友在森林里尽情地享受着友谊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突然,响起了低沉哀婉乐曲,我也饱含深情地朗诵首:“可是有天他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那欲断欲续的旋律更加烘托出了两位好朋友分手后,两人各自所受到痛苦。我边读边观察着学生们的反应。起先,生性活泼的他们也不乏有交头接耳的现象。随着我的朗读渐入佳境,随着乐曲与课文内容的有机结合,他们洞察到了,感受到了些什么,静静地体会着。我能感觉到他们的心在震颤。当我饱含激情读完最后,看着学生我不由得愣住了:好些孩子两眼通红,揉搓着鼻子抽泣着。这时,我们班的一位小女生,两眼含着泪水站起来,说:“董老师,小松鼠和小熊最后能和好,我真替他们高兴。我也想对程雪珍同学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我上次不小心把她的自动铅笔弄坏了。”我班的程雪珍同学这时也坐不住了,她“腾”地站起来,对她说:“不,我也有错,我不该后来把你的书扔在地上,也请你原谅我。”话音刚落,课堂上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对好朋友就这样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了。啊!这是音乐的力量,这是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是爱的力量!班上的于涌浩同学父母双双外出打工,这孩子在书写上似乎有点障碍,学习学的很吃力,因此我经常性的找他谈心,还买了一本字帖给他,教他写字的技巧,现在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字迹也比以前工整漂亮了。有一天,他尽情不自禁的对我说:“老师,谢谢你!“从这句话里让我知道他已感受到我的爱,同时也以爱回报了我;程笑同学从小就说话口齿不清,我在课堂上给他比别人更多的照顾,教学生总是让他先发音,力求使他发音正确,全班同学一起鼓励他,现在他已经能流利的朗读课文了;洪旺同学是新转来的学生,我经常教育同学们不能歧视他,要多关心帮助他,现在他也可以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学习成绩从51分考到了80分了,这真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他们的进步让我知道,爱具有无穷的力量,能使每一位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班上,有一个从外校转来的小女孩名子叫陈悦,由于母亲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生亡,所以性格变得很孤僻,语文的底子很是薄弱,在几次默写中,红叉满眼,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很着急,不是着急她会拖我们班的后腿,而是着急她会由于一次次地失败而放弃学习!我决心帮助她,哪怕从最简单地教起!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一个生字词,一个拼音地教,把每一个字帮她分解了写了教她,帮她联想相近的字词!在这个过程,她哭了,哭的很伤心,看到这样的情形,我没有说过多的话语,只是递了张面纸给她,说了句"老师是你的朋友,有困难找我!"第二天,这个学生写了份信夹在作业里交给了我,她和我讲了一些她家里的一些情况和她在以前学校的学习状况,最后还说了很多感谢我的话,看后,我很欣慰,我知道又履行了一次做教师的权利!在后来的日子里,女孩也由原来的闷闷不乐而活跃了起来,融入了班级!有次,在早读课时,她居然主动和我交流,说她把<长相思>读了十几遍了,都不会背,从她焦急的眼神里,我感受到了她对学习的渴望!我微笑地对她说,"不着急,老师上课教你唱歌背,包你两遍就会!"女孩用惊异的眼光注视着我,"唱歌?"上了课后,我便教他们唱歌,配上音乐《山迢迢水迢迢》.学生接受地很快,因为这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课后,我问她有没有会背了,她很高兴地回答我道.会了!就这样,我没有做什么,却让学生感受到了爱.无时不在,只是披了件语文的外衣!
别林斯基说过:“爱是鉴别教育的尺度。”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我时刻牢记这句名言,要求自己诚实,公正,体贴学生,成为全班学生都喜欢的好老师......一天,上课铃声已经响了,我正在上口语交际课,这时,门外响起了一声微弱的"报告",我看着她,含着泪,眼眶红红的,我猜想她肯定是受到老师的批评了,我示意她进教室,见于是课堂,没有直接询问,便继续上课了,我让学生思考问题,这时,我发现刚才那个哭泣的女孩的同桌正在写些什么,象是一张小纸条,凭着儿时有过同样经验的直觉,我想那肯定是要写给那个女孩安慰她的,我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如果我是那个心灵受伤的女孩,在有人安慰的时候,我肯定会更加感觉到伤心,于是,我用目光告诉那个正在写纸条的学生,朝她摇了摇头,她似乎意识到自己违反了课堂纪律很羞愧,也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将未写好的纸条塞进了笔袋中!借着本课的教学目的,我又说道:"在与人交际的时候是需要分清场合和时间的,同时要安慰一个人是需要技巧的!事实上,我相信每一个人在受到打击的时候是可以自我调节,她会重新站起来,做到更好!"这时两位同学都知道了我的指向性,也调整好了心情,积极地投入了课堂!有时候,爱是一个默默的行为,它可以在默默中感化每一个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爱的故事,教师爱学生,学生爱教师,这是一种天然的默契!我们通过课堂互相馈赠着彼此的爱,从爱生的每一个行动中,我们也体会到了爱的魔力,它让你快乐,让你周围撒满爱的阳光,让我们将这爱进行到底!
2008年5月12日
新岗山镇中心小学
(董月红)
小 学 语 文 教 育 叙 事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
照顾教学偶然 实现课堂充分
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黄大桥小学 陆秀红
课堂的精彩,往往是备课中不能预料的。但备课作为一个准备的部分,教师很有必要在设计主体流程的同时,设想一些课堂教学的衍生与插曲。备课的内容要具备适当的偶然性成分,要增加教学反思中意外的补充,这既是课堂丰富性的前提要求,又是实现目标与验证效果的基础。备课,是为了在四十分钟内把“课”上得更充分一些,是为了让学生把原本静止的“课”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四年级语文上册,有一首古诗《峨眉山月歌》,诗的语言是简洁的,但诗意是丰富的,学生往往很在乎诗句的言外之意,这样,教学无疑就表现出“波光粼粼”的状态或动态。其中第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初步理解诗意后,让学生讨论交流。课堂随即出现一个启发点,“会有哪些事物的影子倒映在流动的平羌江水上呢?”这个问题,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是没有的,我只有和学生一起,现场共同解决。通过集体看图、想象、思考、发现,两分钟后,就有领悟呈现出来。学生的表达,暗示了月光下平羌江面倒映出的画面很清晣很丰富,他们列举出峨眉山影、半轮秋月影、行船影、诗人影等。合情合理,如景如境。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兴致较高的同学稍加一点拓展,渗透出说诗析诗练习。平静的夜晚,多样的风景,迫切的心情,诗人不再孤单,夜景依然可爱。一个“影”字包含着很多意 象,创造了一份难得的优美清雅意境。
紧接着诗的第二句,学生同样在熟悉诗意之后提出了发现的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学生提出一个问题,真不简单,说明他们不仅在学习,而且爱学习、会学习。“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不渝州。”“下”字意思是由上游往下游走,即是在此处具体含义,诗人顺流而下,去见友人。一位同学由此很自然地突发一问:“诗人怎么回来呢?”发问的声音比较小,可还是被我发觉了,否则那将成为一个课堂教学的“损失”。这个问题,与之前诗意的说明衔接得几乎天衣无缝,如果你当时就在课堂,你定会感觉这个问题问得及时,问得意外,问得恰到好处。我作了一段短暂的停顿,因为留一点空白有铺阵效果,这便把那个问题“放大”展示出来:诗人去的时候顺流而下很是轻松,可是见过友人后回去要遇上逆流,怎么由渝州“上”清溪呢?学生合作探讨,一时没有取得进展和收获。而我,其实在展示问题时头脑中已经产生了一些方案,我要打破思考的僵局,便采取了“迂回中空破”的引导分析:诗人回去遇到了困难,该如何面对?当时可能出现哪些情况?李白是个很聪明的人,他不会为回来的事情犯愁的,办法肯定有的是,也许还多得很。大家试想一下,他可能绕过困难,不走水路,走陆地坐马车回来不是也行吗?学生的头脑一下子被突围,不要局限于“水”上,逆流而上有困难,就该转变方法,还有“山”呢。思考问题也如同诗意引申中的行路往返,要灵活,不要困在同一条线上苦思冥想。之后有一些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个学生的观点更具开放性,“他可能不回去了,由渝 州去往别的地方了,李白是位爱游山玩水并广交朋友的大诗人。”没想到,一个问题引来了这样好的过程和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暂时性和偶然性的困难。学生在很多时候,会不满足于文本的交代和教师单向的指导,他们有太多思考的空间,也有太多表达的愿望。教师在备课中应加强准备,照顾教学偶然,勤于发现和拾取问题,善于探索和解决问题。教师要体现备课的生成性,把教学准备的过程拓展到教学流程中来,将备课作为课堂上下时刻活跃的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充分性,尽可能地减少师生无意间的教学勉强和教学遗憾。
2013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