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融洽的反义词
融洽
【读音】:[róng qià]
【释义】:1.感情或行动上一致 2.感情好,没有隔阂和抵触
【反义词】:争执,隔阂
融洽造句
1.他们之间的工作关系很融洽。
2.同学之间相处得很融洽。
3.我们相处得不融洽。
4.有人告诉我,他们的关系并不融洽。
5.该作者与编辑之间工作关系很融洽。
6.她和她应该相处的人看来十分融洽。
7.他个人的风格使我们相处得很融洽。
8.他和他的妻子在一切方面都融洽无间。
9.安东妮亚和她的女主人基本上很融洽。
10.但他不能与国会中的进步领袖融洽相处。
反义词造句
1.她与那位记者争执起来了。
2.我们之间有时发生争执。
3.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
4.这是唯一具体的争执。
5.大多数家庭都有金钱方面的争执。
6.它使艾菲心里起了隔阂。
7.双方的隔阂已明显缩小。
8.无线电通讯已消除了空间的隔阂。
9.我不知道我们之间的隔阂有这么深。
10.这两个男孩打破了最初的隔阂后,成为互相的伙伴。
第二篇:企业上下级和谐融洽
企业上下级和谐融洽
要使企业上下级人员关系和谐融洽,双方应通过言语、行为、思想、观念来感觉。有以下12个方面的方法供参考:
1、下级要向上司多提建议,少提意见。
经常提意见上司会认为你在挑毛病,提方案既为上司解困,又是上司发现你是人才的最好方法,更是借上司的权力来支持你的工作的最好方法。
2、要换位思考,而不要去揣摩上司的心理——不在其位,亦谋其政。
3、上司不越位,下级不串位,搞清决策权与建议权的关系。
领导干部岗位职责的第一条:积极配合其他部门工作;第二条:向上司提改善方案。
4、报告工作先说结果,后简述过程。
如实报告工作而不要讨领导欢心,下级以如实报告、诚实工作为德。
5、解决问题不解释问题,把“不可能”变成“如何可能”。
6、上司要教会下属做事的方法,整个上下级关系只能用制度来调整,而不能用感情来调节。
7、上班期间要称呼职务,而不能以“哥们儿”、老师、姓名相称呼。
8、下级要明白信任不等于不监督,授权不等于不报告。
9、上级要明白监督不等于监视,下级用忠诚换信任,上级用信任换忠诚。
10、帮助上司决策,而不是给上司出难题、出考题,要善于从岗位责任的“其他”来让上司感觉你很了不起。
11、对上要敬,对下要慈。在名与利上,上司不能同下属争,而是以让代争。上对下以礼,下对上以忠。
12、诚信与诚实。诚信,诚信,你诚我信,有诚才有信,有信才有任。诚:对上实话实说,对下不轻诺寡信。做人要诚,做事要实。
领导的沟通能力其实就是上下级之间对上述关系的明确,上下级不明确上述关系是沟通不畅的原因,上司表达要清楚,准确,否则,下属就会按照“我以为”的方法去执行。要减少沟通的障碍,团队要建立一些共同的规则、共同的语言。所谓“磨合”期,就是彼此逐渐建立共同语言和规则的过程。
第三篇:融洽人际关系谱写无悔人生
完善做人理念谱写无悔人生
一位商界成功人士曾说过:“先做人,后做事,人做好了,事情也就做好了。”局长也经常教导我们:“要想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可见做人的确是个大问题。做人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需要用理论来充实,更需要用实践来提高。实践出真知,只有勇于社会实践,方能体会做人的艰辛与奥妙。
社会就像一个万花筒,真真假假的事情交替上映,社会就像一个大舞台,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一个人处在社会群体当中,尤其在机关工作,有时我们看到的可能是假象,有时我们听到的可能是谎言,这就要求我们多看、多听、多思考,权衡考虑,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才能洞察世事,才能明真辨伪。一定要谨言慎行,而不是妄加论断,更不能搬弄是非,那样做既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更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一个人等到社会阅历丰富了,眼界宽了,见识广了,对社会认识全面客观,有了评判是非的标准,自然就会形成一个初步的做人理念,这时就要融入社会,学以致用,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就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润滑剂,更是一个单位事业兴旺的前提。富兰克林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既然人际关系如此重要,1
那么应该如何去做呢?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修身在先。与人交往,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一是要有诚信的意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孔子曾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的就是诚信的重要性。“言必行,行必果”,说了就一定要做,做了就一定要有结果。二是要有容人的度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赏识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不足,要有爱人之心,要有容人之量。古人交友强调志同道合,今天仍是如此,要求对方至善至美,那是不可能的,只能采取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和谐相处,共推事业发展。三是要有坦荡的胸襟。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对于别人的批评我们要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不知改正,一犯再犯、一错再错。很多时候,领导和同事的批评也是一种关爱,批评最能促进一个人的成长。四是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领导的重用之恩。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要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常怀感恩之心,你的内心将会豁达开朗,你的生活将会充满阳光。其次要学会与不同的人和谐共处。一是要处理好与领导的关系。时常也从书上看到一些与领导相处的窍门,那些歪门邪道影响了领导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不值一提。其实,很多领导看中的还是你的工作实绩,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这就是最好的窍门。如果一个单位员工各司
其责,不越位、不错位,单位日常工作高效有序运转,领导能不赏识、重用你吗?此外,要时刻牢记下属的角色定位。领导布臵的工作,我们要坚决服从,要和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出现“近则不恭”的尴尬。二是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同事之间长期在一起共事,有时不免会有一些小误会,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尽量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切不可在背后评价别人是非,甚至对他人恶意诽谤中伤,这不仅仅简单归为个人素养问题,更是道德低下的表现。
一个人躯体行走于社会之中,思想一定要高于社会。提到高于社会,可能有人会想到东晋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命清高,不肯当时权贵同流合污,毅然辞官回家种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境界至今让人向往不已。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的确可贵、可敬,但不可学。我所说的高于社会是指一个人做人做事要有原则性,要合乎社会法则。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能确保自己所做的事对得起良心,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单位、无愧于国家。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平凡的岗位上谱写无悔的人生,平凡人生也是精彩人生。
第四篇:构建和谐融洽社区建设
王家院构建和谐融洽社区建设
邻里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乡里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一语深刻表述了邻里友善相处、社会美满和谐这一令人神往的意境。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传统美德在现代都市人的身上似乎再难觅踪影。高楼大厦这一有形的物体不但阻挡了邻里间亲密交往,更成为阻隔人们心灵沟通的无形屏障,一个个家庭成了楼海中的孤岛,同处一隅的邻里却互不相识,人们似乎早已习惯“不和陌生人说话”。老子《道德经》中“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是当时小国寡民生活状态的生动写照,更是对我们现代都市生活状态的谴责。
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睦邻关系呢?
一、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营造睦邻友好氛围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农村社区社会的基础。社区内一般存在多个单位、住宅区,结构较为复杂,人际、群际关系松散,难免会产生一些摩擦或矛盾。消除摩擦、化解矛盾虽然可依靠法律法规或政府部门力量,但依此方式解决往往比较生硬,难以做到人性化,有时还易引发其他矛盾等不和谐因素。而社区文化作为社区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居住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其所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有非常明显的社区个性信念和行为方式,必会对融洽社区人际关系、凝聚社区力量、消除社区矛盾起到很好的调剂作用。建设和谐社区,虽然离不开完善的硬件设施,但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便应有相应的文化,社区文化的认同感对建立和睦相处的群体关系,构建和谐社区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没有文化认同的社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培育和谐的社区文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区文化建设,以倡导睦邻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来形成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相互体谅、尊重差异、包容各样的社区氛围。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提高社区居民的公德意识,建设社区诚信文化,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境界和以奉献为荣的价值观,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让“社区”这个平台搭起邻居间友谊的桥梁,搭起莫逆之交的邻里融洽关系。
二、整合资源,激发参与热情,共建和谐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个由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以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社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意识是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方面。我们所倡导的和谐邻里,并不局限于居民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亦包括居民群众与驻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友好关系。驻区单位、社会组织和居民本身就有一种共生共荣关系和相互依赖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社区所有群体参与共建的积极性,使社区居民认识到自我发展与社区发展的一致性,把单位目标、个人目标与社区建设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驻辖区单位、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和谐共建活动中,才能实现共建各方互助合作与互利互赢。
三、丰富和谐邻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构筑良好的社区人文体系
要坚持贴近社区、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让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睦邻活动。通过和谐邻里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沟通的机会和平台,引导社区居民相识相知、互敬互爱,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门热闹起来。
(一)推广“邻居节”,搭建邻里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建设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目前全镇多个村寨都举办了社区邻居节,这一活动得到广泛的认同。市民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倡议推广邻居节,以唤醒邻里“陌路之痛”。举办“邻居节”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邻居节”是邻里和谐关系的有效载体,为邻里之间从互识、互信到互敬、互助创造了条件。“邻居节”可以提高人们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通过“邻居节”可以有效协调邻里和家庭关系,增强社会关系的内部调节能力,低成本化解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重要条件。在“邻居节”的活动形式方面,可结合各地实际组织活动,如邻里美食比赛、邻里好媳妇、好儿女评选活动、邀请宠物专家义诊倡导文明养宠等等。就王家院而言,每年一度的葡萄节,为这些传统节日注入文明、和睦的内涵,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让群众乐于接受、乐于参与,不断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强化居民凝聚力和社区归属感,促进形成相识、相知、相助的新时代文明和谐邻里关系。
(二)创新形式,深化内涵,体现社区人文关怀。
要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从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社区志愿者活动、邻里互助活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和谐邻里创建活动常做常新,取得实效。
其一,创新工作机制,党员亮出身份,营造“与邻为德”的友好氛围。在和谐邻里创建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楼栋理事会。参与业主委员会选举等,积极投身于创建活动中,并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十百千万”活动、“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带动社区居民群众共建和谐社区。
其二,组建五支队伍,倡导与邻为亲,邻里守望精神。社区志愿者是和谐邻里建设的重要力量,活跃在社区建设的舞台上。社区党组织、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社工、“五老五小”5支队伍以共建亲情邻里,共创和谐社区为己任,开展爱心志愿服务、义务便民互助服务等,倡导邻里互助精神。
其三,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社区人文关怀,做到“与邻为善”。大力倡导“互帮互助、与邻为善”的亲情邻里关系,关注弱势群体,满足他们的实际所需,开展扶贫助弱献爱心活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为弱势群体创造更多的沟通交流和参与的机会,使他们在参与创建活动中获得价值认同和成就感,促进社区群众的心理和谐,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和谐邻里”是城市文明的一道美景,展现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市民素质。营造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亲、与邻为乐的邻里氛围,打造团结、互助、平安、文明、和谐的现代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谐的邻里关系需要整个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积极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让左邻右舍都成为快乐的一家人。
王家院村委会
2012年5月4日
第五篇:构建融洽和谐的党群关系
坚持“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构建新时期和谐基层党群关系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党支部
正确处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任何政党都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一天起,就十分重视党群关系。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党群之间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党群关系有了新挑战。如何应对新挑战,解决好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成为我们党在新时期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黄山市委提出并大力倡导的“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凝聚了精神,促进了落实,更发挥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作用。在建党90周年到来之际,立足“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对党群关系作一些新思考,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一、密切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党群关系与党的发展历程相伴随,是加强党的建设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民群众需要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战争的胜利,才能保障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另一方面,党所取得的任何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为此,党的领袖们历来十分重视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 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邓小平同志反复要求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进入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提出在坚定不移推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
新时期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符合党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一致性的要求,这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的反映。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涉及到我们党执政前途的根本政治问题,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新时期影响基层党群关系的主要问题
党群关系最根本、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迫切需要。结合目前当前实际情况,特别是黄山市的情况来看,广大党员干部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深入开展,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都能够较好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努力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党群干群关系较为和谐融洽,也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但客观分析,还存在一些影响党群关系的矛盾。
一是相对于广大群众相对较高的期望值而言,发展不够是影响党群关系的根本矛盾。干群关系最根本的是利益问题。谁维护了群众的利益,谁就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党为人民利益斗争,人民拥护、支持革命而取得胜利的历史。在区域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如果不能够把握发展机遇,错失发展良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快、质量不高,就会给广大群众造成不良印象,认为党委、政府无能,干部无能,群众看不起干部,不相信干部,干部不愿深入群众,怕面对群众,不接触群众,干群之间就必然存在较深的思想隔阂。为此,市委始终强调,要紧密黄山发展不够的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出了“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和“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等12条科学发展理念;注重突出实践特色,强调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做好“三保”工作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大的实践、最重要的实际,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相对于群众不断增强的民主意识而言,少数基层党员干部作风简单粗暴是影响党群关系的主要矛盾。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政治优势。党历来认为,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要用和风细雨的方法去解决,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但不可否认,少数干部在处理党群关系及人民内部矛盾时,运用家长式、命令式、强制式的办法,不向群众作解释、讲道理,不能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与目前的依法治国要求很不适应,与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形成了尖锐矛盾。这样,就必然造成一些群众对基层组织部署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甚至抵触对抗;群众对基层干部信任度降低,基层干部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下降。对待群众作风粗暴问题,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是极其严肃的政治问题,必须花大力气切实加以解决。
三是相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言,少数部分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是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矛盾。当前,人民群众腐败现象十分关注。“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温州官员贿臵安臵房事件”、“河南黑煤窑事件”等在网络上受到网民的关注,既充分显示出公众舆论的力量和网络监督的威力,也反映了群众对贪污腐败形象的极端痛恨。当然,腐败现象不仅仅是贪污受贿,还包括公款吃喝、财务管理不规范、办事不公开、优亲厚友、以权谋私等群众极度反感的行为。腐败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毒瘤,是离间党群关系的重要问题。一方面党政机关的腐败行为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腐败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影响了整个党的形象。
四是相对于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需求而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影响党群关系的重要矛盾。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必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是,如果忽视了内在的实际内容和实际效果,而只注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把外在的表现形式强调到过分的程度,就会滑向形式主义的歧途。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贪图虚名,不求实效,劳民伤财。主要表现在工作部署了,没有抓到底,口号提出来了,不去抓落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导致党的惠民政策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官僚主义的主要表现是“官本位”思想严重,对党和国家的事业不负责,对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不负责,群众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只对自己或亲属或小团体负责。如果机关单位和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重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必然对党群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对维护国家政策和集体利益而言,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也是影响党群众关系的矛盾之一。部分群众国家集体观念淡薄,自私自利思想严重;有的目光短浅,利用拆迁征地采取不合理手段争取不合理的利益;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要权利,不要义务,赌博、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屡禁不止;一些人利用家庭势力、宗族势力争高低、争位子、争权力,造成村级班子不稳定不团结。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对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的有益探索
解决好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是全体党员的共同职责和任务,也是党的事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密切党群关系,关键是要建立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促进党群关系步入正常化、和谐化轨道。中共黄山市委以“快乐工作法、一线工作法、科学工作法”为切入点,为新时期密切党群关系提供了制度设计,是创新党建的有益探索。
积极倡导“快乐工作法”,倡导健康生活、快乐工作,从党员干部思想境界高度给予党群关系优化空间。工作中有快乐,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推动事业前进、实现人民利益,同时彰显和升华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价值。快乐工作必须要有热情,这个热情就是对人民群众的爱,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快乐工作的动力;必须要有激情,这个激情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有了这个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满怀热忱地投身事业、忘我工作、服务群众。实现快乐工作,要靠对党员进行严肃认真的政治思想教育,教育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求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经受住权力关、地位关、利益关的考验,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思想上杜绝贪污腐败、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才能真正实现“快乐工作”,才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人对党群关系问题的思想境界。
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号召一线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切实改进和提升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倡导“一线工作法”,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资源稀缺宝贵,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领导能力还有待于实践锤炼。其核心是要求我们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亲力亲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直面党群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深入基层一线,也是打破形式主义旧框框、官僚主义本位观的根本举措,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勤政为民,真抓实干的具体体现。也只有深入一线抓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夯实密切党群关系的基础。因此,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求真务实,把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要勤勤恳恳,扎实工作,力戒骄奢浮夸,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经受考验,建功立业,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自然就会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党员干部也只有在一线用实际行动证明,党员干部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积极践行“科学工作法”,使得制度设计更加科学系统、规范合理,充分调动广大党员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科学工作法”涉及很多方面、很多环节、很多因素,其核心在于强化党的制度建设与落实,以科学的制度加强党群关系,全面提升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也是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只有加强党的各项制度建设,才能有效地反对官僚主义,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民主集中制、干部人事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建设,着重健全党的机关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制度以及反腐倡廉制度。同时要针对现实中有章不循、有制度不执行情况,建立各种监督机制,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党员的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舆论媒介的监督等,以促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要切实精减会议、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腾出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要通过科学的制度建设,使干部由道义型的联系群众真正转变为体制内的联系群众,使党同群众的联系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成为“科学工作”的规范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