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13]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逝水》“我的作品不是,也不可能成为主流。”“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以惯写小桥流水之笔,而写高大雄奇之山,殆矣。”汪曾祺极具自知之明。他让自己静悄悄地写,也让别人静悄悄地看。正因不是主流,他的作品未曾跻身喧喧市井成为惹眼物事,成为炉中火锦上葩;而归于山间江畔明月,白云深处人家。要之,汪曾祺不是凛冽的雄鹰,挺拔的巨树,他是婉啭的画眉,幽幽的兰草。汪曾祺作品数量不巨而质量上乘,篇篇闪光。他的笔下,有食色,有男女,有民风,有民俗。浑厚的国学底子,出色的古文修养,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天然亲和,直接垫高了他的创作,决定了他作品特有的文体价值。汪曾祺在他的散文里,谈天说地,谈吃说喝,满怀深情地写故乡和异乡的食物,让人从中感受到浓浓的乡思,洞见赤子的童真。
《蒲桥集》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诗情画意的幸福生活——杨朔《海市》赏析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也是十七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家所要抒发的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幸福、富裕生活的赞美之情。在作家看来,生活在新中国的渔民们如今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生活在现实的海市里。所谓海市,本来指的是山东蓬莱一带有时出现的海市蜃楼的奇妙幻景。这种幻景由于偶然出现在远处的大海,如诗如画,非常美丽壮观,并且很快消失,所以显得十分神秘,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总让人想到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当然,作家描写海市并不是为了羡慕那虚无飘渺的神仙世界,而是由海市奇观写到了蓬莱人们的现实生活,写到了他们生活的富庶而幸福,以此来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为了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作家特别叙述了老宋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回忆,对海军舰船对海上遇险渔民的救援,将新旧社会加以对比。因此,这是一篇政治颂歌散文。
在阅读这篇散文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文章写于1959年,当时正是官方所称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随着1958年发起的狂热的大跃进运动的失败,全国陷入了严重的饥荒,不少地方出现了饿死人的惨剧,还有许多人因长期饥饿而患上浮肿病,人民生活非常艰难。然而,作家对于民间的灾情非但视而不见,恰恰相反,大肆渲染人民生活的富庶幸福,因而无论作家本人当时是否意识到,这篇文章无疑是粉饰太平之作。事实上,现实生活并不像作家所描写的那样天堂世界。
作者杨朔是一位自觉追求诗化的散文作家,也就是说,他明确表示将散文当诗来写。在这篇堪称他的代表作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章中洋溢着诗情画意。首先,在文章中,作家通过精心描绘,向读者呈现出一幅幅诗情浓郁的画面。比如,文章的前一部分对海市景观的描写,壮观而美丽,令人十分向往。文章中对渔旺季节的描写,不仅物产丰富,而且美丽如画,令人欣喜万分。其次,文章结构十分精巧。杨朔是一位特别讲究艺术构思的作家,他的散文在结构上往往以巧著称。在这篇散文中,作家以“海市”为枢纽结构文章,先给读者描绘出海市盛景,引发读者神往,继而回到现实生活中,让读者看到山东蓬莱一带人们甜美幸福的生活,从而让读者体会到他的家乡比海市还美。与此同时,作家由面(长山列岛)到点(老宋),叙述老宋在新旧社会生活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新旧社会进行对比,进而突出文章的政治性主题。从宏观上看,作家虽然写的只是他的家乡的美丽和富饶,实际上他是由点(长山列岛)到面(全国)表现全国人民都拥有美丽的家园,生活在无比幸福的“海市”世界。再次,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这主要得力于作家十分善于遣词造句,注重语言的色彩感和画面感,创造一种深远的意境,给人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之感。《雪浪花》杨朔
1、老泰山形象分析 形象:侧面烘托(虚写)——勤劳热心; 正面描写(实写)——显出他饱经风
霜、朴实豪爽; 今昔对比的描述(虚实相间)——歌颂新生活的美好。寓意:通过记写一个勤劳热心的老渔民的今昔对比,表现他内心世界的美好,歌颂了像他一样的“千万朵浪花”即千万个普通劳动者以及新生活的美好
2、主题思想:《雪浪花》通过“我”叙述“老泰山”的故事,抒写了一个理想化、英雄化的人物,散文的主题思想也带有60年代的鲜明色彩。作品在蔚蓝的大海、洁白的浪花、火红的晚霞的背景上,勾画出老泰山人老心红、勤勤恳恳地为大伙服务,不遗余力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美好形象,从中寄托着作者对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缕缕情思和深情礼赞。
3、艺术特色:(1)浓郁的诗情画意。少女戏水的情景。(2)工于“诗艺”,言意洒脱。诗的意境,诗的语言,剪栽炼字。(3)善于“升华”,卒章显志。从“一朵浪花”到“无数浪花”
幸福时代的生活颂歌——秦牧《花城》赏析
在十七年中,秦牧以写作知识小品文而著称,《花城》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之所以命名为“花城”,是因为谈论的是广州的年宵花市。知识小品文的写作通常就一个事物或者话题展开,可以放开去,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容纳相关的各种知识、典故和文化现象,让读者觉得在读这方面的百科全书,从而给人以知识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因此,知识小品文往往具有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特点。从思想性来看,这篇文章首先表现了人们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花市的热闹非凡,花卉买卖的兴盛表明人们正乐于用花卉装点自己的幸福生活,享受美好生活的美丽和“温馨”。特别是在新社会,就连极普通的纺织女工或者钢铁工人都能够享受花卉的美丽芳香。其次,新社会移风易俗,形成了新的社会风尚,革除了过去的“赌博、酗酒”陋习以及“千奇百怪的禁忌”。养花种草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时尚。再次,歌颂了人民的劳动和创造精神。正是由于劳动人民(特别是“花农”)精心培育,洒下无数辛勤的汗水,那些本来或十分普通或不那么显眼的花草才变得如此美丽动人。
既然是知识小品文,当然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许多知识风光。由于花市是在年宵期间,因而作家首先介绍了过春节的民风民俗,并且引领读者看到社会习俗的变迁,特别是春联从内容到形式再到功能的历史变化。同时,作家还对花市上的花卉品种、形态和制作方式做了介绍,并且将金鱼、贝壳、瓷器及书画作品比喻成不同的花卉,让读者感受到其不同的美的形态。其次,作家对一些花卉的历史来源作了介绍,丰富了读者某些花卉知识。最后,作家还叙述了世界各地标志性的花卉。作家在文章写到这些知识,并不是简单的罗列,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知识的渊博,而是紧紧围绕着文章的歌颂劳动,歌颂新社会的主题展开的,从而使文章放得开,收得拢,正体现了人们所说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性。
这篇文章很有趣味性。它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丰富上,而且体现在作家那娓娓动听的叙述、描写和议论上。我们在阅读《花城》时,首先感受作家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或谈古论今,说东道西,把我们引到一个非常神奇美丽的花卉知识世界,让我们的情趣得到了陶冶。其次,作家文章的叙述和描写让我们仿佛置身于热闹而美丽的花市之中,那目不暇接的种种花卉盛景令人心醉。特别精彩是作家的这一段描写:“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正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在这花市中,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生机盎然的春天气息,而且还有花市的动感。此外,作家在议论和叙述中引用了一些对联、诗词,给文章增添了情趣。
一)主题思想:“花城”是广州市因一年一度举行年宵花市而获得的美称,本文所描绘的是1961年春节广州“花街十里一城春”的盛况。“银夜花街十里长,满城男女翼衣香。人潮灯下浑如醉,争看春裱初上妆。”秦牧同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花市的热闹景象。主题思想:《花城》不仅写出了广州的年宵花市盛况,还从各方面畅谈了自己对于传统的民族风习、民族情感的激动和感受,歌颂了新的时代,歌颂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祝福亿万人民的幸福与欢乐。二)艺术特色:
1、平常的题材,独特的见解
2、巧妙的构思,深远的联想
3、丰富的词汇、精当的比喻
三、杨朔对诗化散文的艺术追求
1、杨朔散文诗化理论: “我在写每篇文章时,总要象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字句,然后写成文章”。“我素来喜欢读散文,常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2、在平凡的景象,习见的事物、普通的人物中选择诗意形象,提炼时代生活的诗意美。
《雪浪花》海浪与老泰 《香山红叶》香山红叶与老向导 《荔枝蜜》荔枝蜜与养蜂人老梁 《海市》海市蜃楼
3、营造诗的意境
常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比兴、象征等手法来升华诗意,以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画面。
4、巧于布局 杨朔或以意或情为线索,把几个片断或几个场面串联起来,首尾呼应,富有诗的精致和谐美;或用“开头设悬念,中间转弯子,卒章显其志”的转弯艺术,使散文在有限的篇幅中隐藏九曲回肠之气势,富有诗的曲折美。
5、注意练字、锤句,追求清雅素淡、感情含蓄的诗化语言。
四、杨朔诗化散文追求的意义与局限
1、意义(1)改变了散文一向的“直说”传统,即简单、直接地表达观念的传统。(2)使散文创作从客观叙事向主观抒情转移,提高了散文的审美价值。
2、局限(1)渐成模式,有雷同化的痕迹,精致有余,洒脱不足。杨朔散文模式 1.构思上寓大于小、寓远于近; 2.意境上比兴取义、象征比附; 3.结构上开头设悬念、中间峰回路转、卒章显其志。(2)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粉饰生活,缺乏忧患意识、批判意识。
作品特点
1、杨朔创造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散文的长处,于托物寄情、物我交融之中达到诗的境界。他营造意境时,常在谋取“情”的新意上做文章,如《荔枝蜜》中借蜜蜂的勤劳创造而无所求的特点,来寄情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2、在写人状物时诗意浓厚。他写人善于选取感情色彩丰富的片断刻画人物的神貌、内心;他的景物描写,在写出自然美的同时,也是创造意境,深化主题的重要手段。“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作者思乡之情郁结于心中,偶因茶花盛开美景的感召,便喷薄而出。
3、散文的结构精巧,初看常有云遮雾罩的迷惑,但峰回路转之后,曲径通幽,豁然展现一片崭新天地,而且结尾多寓意,耐人寻味。如《铁骑兵》所描写的骑兵班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后,历经艰险,最终毫发未损,粉碎日寇扫荡的故事,开篇设置悬念,情节曲折生动,令读者兴趣盎然。
4、语言具有苦心锤炼后的魅力,象诗一般精确、凝炼、含意丰富又富音乐感,具有清新俊朗、婉转蕴藉的风格。《荔枝蜜》用词准确、贴切,句式灵活多样。修辞巧妙新颖,提高了文章的表现力,加强了诗情与哲理的高度融合,韵味悠长,余味无穷。
局限:杨朔的散文确立了一个极典型的模式,模仿者无数。他独特的构思方式——言此而意彼,虽为精巧,其实却很易学、易仿。当时,大量的记事、抒情散文都令人惊异地循着杨朔《荔枝蜜》、《茶花赋》之类散文的思路,甚至连写作者的思想感受历程——先抑后扬,也千篇一律。其中有不少弄巧成拙、故弄玄虚的篇什,读来味同嚼蜡。
苦中作乐得诗意——吴伯箫《菜园小记》赏析
生活在农村的人对菜园都有美好的印象。一般来说,菜园面积不大,长着各种蔬菜,看在眼里格外赏心悦目。作家吴伯箫向人们展示的就是他在延安战斗和工作时期的一个菜园。这个菜园不仅像一般的菜园那样盛产着各种蔬菜,而且还比其他的菜园更美。究其原因主要是:首先,这个菜园还是果园,既长菜,又产水果,比一般菜园不仅生产的东西更多,而且还增加了高低参差不同的立体感;其次,这个菜园还是花园,生长着各种花草,这些花草不仅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令菜园色彩更加丰富,更具视觉美感。因而,看到这样的菜园,本来就感受到了诗情画意般的田园之美。对于作家来说,菜园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因为作家曾经在这里洒下过汗水,那么这个美丽的菜园就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他们看着这令人赏心悦目的菜园,心中自然感到激动,一股自豪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因而,作家在这个菜园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
这篇散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包括《记一辆纺车》在内的“延安”系列的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对于过去的回忆,有的是对历史的感喟和咏叹;有的是打捞某种历史记忆,以便后人吸取历史经验教训;有的是情系历史,缅怀过去,怀念过去某段美好的时光;有的是在历史的追忆中告诉人们继承某种传统,学习和发扬某种精神„„就这篇散文来说,作家所写的十多年前在延安时期的一个小小的生活片段。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40年代的延安,由于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物资严重匮乏,工作生活条件非常简陋,困难严重。为了克服困难,解放区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进行生产自救。作家笔下的菜园实际上就是当年大生产时期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生产自救活动的成果。就是这样大大小小的菜园帮助人们度过了最严重的困难时期。这篇散文创作于1961年,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作家写作这篇散文回忆过去,就是为了鼓励人们像延安时代那样,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眼前遇到的严重困难,并且坚信只要坚强起来,积极努力,勇敢地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战胜它。
这篇散文的语言非常值得品位。首先,优美的语言具有诗情画意。文章中不仅十分注意遣词造句,而且非常善于调动色彩词语,精心描绘如诗的画面,给人以非常鲜明的视觉印象。其次,多引用民谚、俗语和古代典籍。这些引用既增加了文章的情趣,又丰富了文章的表达方式。再次,语言十分简洁精练。如“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作家只用4个字,就点出了观赏菜园的最佳时间。可见作家写作惜墨如金。
刘白羽创作特点: 1.强烈的时代感,充满革命激情,文笔粗犷、豪放,富于诗意。如:<日出>:” 我们的飞机正平平稳稳,自由自在,向我的亲爱的祖国、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航行。”
2.常将自然风光与人生社会,革命精神融合到文章中,体现他的主题.如,面对日出景象,他思索的是对国家民族的尊重.3.不倦的斗争情绪.他成长在战争时期,所以受到革命激流的影响很大,那种搏斗的人生正是他散文的风格牲.4.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通过组合个人的阅历和感受,尽可能地把生活及前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事物的感受一般不拘泥于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而是由眼前的景物人事推及四面八方,过去未来.如日出,就不仅仅是眼前的日出景象,而是在世界各地和人个的经历中看到的或遗憾未能看到的种种日出.5,散文语言有很强的色彩感,凝重,浑厚, 词句鲜亮峭拔,直抒胸臆的表达所感.注重夸饰形容和铺叙排比。如《花城》的成功塑造,便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和材料组织所显现的联想的丰富和从容.局限: 1.刘白羽深受中国传统主义革命思想的教育,因此,他的作品会不自觉的陷入政治宣传的思想模式,大量的豪言壮语和政治言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散文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如作品<日出>描写他看到日出后的幸福感, 并把这种幸福的体验和庄严的思索扩展到了政治的抒情。与政治思想联系过于密切,削弱了自己散文的独立性.“这时,我深切感到这个光彩夺目的黎明,正是新中国瑰丽的景象。”
2.某些时候,感情奔放有余,节制不足.比如他《长江三日》的结尾就暴露出问题:当我们的“江津”号,嘹亮地向武汉市发出致敬欢呼的声音时,我心中升起一种庄严的情感,看一看!我们创造的新世界有多么灿烂吧!
1创作抒情短诗的意境。2追求豪放与蕴藉的结合。
陈翔鹤《陶渊明写挽歌》的主题意蕴:表现和肯定陶渊明对生死问题平静坦然和对世事清醒超越的认识态度,刻画和赞赏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旷达宁远、清贫自守的性格。
陶渊明的形象及深刻意义:
1、与时代社会格格不入:与权力中心保持一种疏离与对立的关系。
2、殷忧、孤立感、忧世伤生。
意义:
1、为解读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
2、小说将陶渊明的精神境界从催个别对象的否定,引申到对整个颠倒混乱时代的否定,表现一种疏离与对立关系。
《陶渊明写挽歌》的艺术特色:
1、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致地描绘,再现历史人物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心理活动。
2、语言质朴平易,人物语言能突现性格特征。
第二篇:散文
山河永寂,若有来世,又是怎样一场相遇。
时光在走,所有的一切都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无论怎样都回不到最初的模样,不知这对于我们是福是祸。多愁善感是天生自带的某种忧伤,像倾注于身体的海洛因,终极成瘾。这就是你,一直存在我心底的一个你。
在不知不觉中时光见证了我们的这场相遇,在收到那封手写信时,心底的欣喜不言而喻,读着那一字一句我知道定是你倾注所有心思一笔一划写下,便有一种感动的热泪滑下,是因我们的这场遇见。因为珍贵,所以深藏。时不时的翻看每一个被我深藏的东西已成一种习惯,就如我翻阅了好多次你的来信,每一次翻阅都有不同的感动,像雨后的彩虹出现一张明媚的笑脸。
距我生日已过两月之久,却一直都记得那是你在提醒我那一天的到来,在接到电话的那一刻开始便知你会一直一直就这样比我都熟悉的记住这个日子。如何使你对我如此倾心,让我的心底开出了最耀眼的花朵,永不凋谢。
你说起跟朋友的事情,听得出那种无奈,但我想告诉你,有些人终是过客,离开,就离开了,不值得你难过流泪。有些事,过去,就过去了,不值得你记忆反思。别再委屈自己,对于某些事情,我们都是平凡人,我们始终是无能为力的。
有一种幸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是心底的丝丝挂念。对于你,像是许久未曾联系的伙伴一直存在心里的某个地方,住在里面的人,帮我填满了那空缺已久的位置,找到了一种无以言说的归属,那是属于你的城池。
亲爱的姑娘,生活给予我们的都要欣然接受,无人代替,更无法逃脱,即便乌云密布,请相信你有能力拨开云层重新看到那片曙光,那高高挂起的旭日为你而升。
锐,认识快要两年的时光,好多话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启齿,有你陪伴是我的幸福,仅以这篇有限的文字送给你,祝你一切顺利。
第三篇:散文
??懒与勤相对,懒惰与勤勉相反。如果说女人的懒与勤属于性情问题,那么懒而且惰,勤而且勉,则就属于文化范畴了。其实女人不管做什么事儿,只要一登峰造极就会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就有人去研究。女人懒得上班、上街那稀松平常,懒得上床、上天就有点意思了,如果能懒得上火、上当,那就绝对是意识形态问题了。我问人鱼:“你喝酒上脸不”?人鱼说:“不喝,我懒得上脸”,这就是文化了。??说文化说喝酒行,但我懒得说人鱼。传统的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是社会人,是懒不得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主要靠男人;女人是家庭人,就可以懒些,不妨大障,无关大局。所以对懒男人和懒女人的称呼也不一样。说男人懒往往是“懒汉,懒猫,懒鬼”,是有着强烈的遣责成份的;说女人懒常常是“懒蛋,懒虫,懒包”,是有着几许的爱怜色彩的。女人如果懒得出奇带冒泡,出彩带冒烟,那就比男人懒得有声色,有板眼。??这就是社会对男人女人的不公,这我都懒得争论。??古希腊有个乞丐叫狄奥根尼,拿个破碗靠乞讨为生,整天睡在一个大木桶里。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从他的身边经过,就问他“你想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狄奥根尼很不以为然,睁开惺忪睡眼,瞅了一眼亚历山大,很不耐烦地说:“请走开,别挡住我的阳光”!狄奥根尼需要什么?目前需要的就是阳光,你亚历山大大帝走开就等于“给了我所需要的东西”。当然,前提是目前他吃饱了肚子了,或许正在打饱嗝。??无独有偶,墙角下有个懒汉在晒太阳,过来一批风风火火的淘金人,便喊他一起去淘金。懒汉问:淘金有什么用?淘金者说:淘着我们就有钱了。懒汉说:有钱了,干什么?淘金者说:有钱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就会享福啊!懒汉说:那你看我现在正干什么?我这不正享福呢么?目的和手段往往在不同的人里完全颠倒,于懒汉来说,“我现在就在享福,何必要付出那么多的辛苦去争取呢”???如上的故事太多了,这我都懒得搜集。??这样的懒就是超凡脱俗的“懒”,更适合于女人,这样的认识究竟是一种消极颓废,还是从某种意义上揭示了人的生命与生活的真谛?我们常常赞赏勤劳,“人勤春早”、“勤劳致富”于快乐不一定有绝对的因果关系。缘于“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因,才会有“晚起的虫子才不会被鸟吃”的果。如果你不是鸟而是虫,那还是晚起一点的好,自己没寻着早饭,而却成了别人的盘中餐,那也就更加的可悲了。??这是从生活质量的角度说。另外从生命的角度看,究竟是生命在于运动,还是在于不静止,也是个问题。蜜蜂采蜜是勤劳的,可是它活不出一个月,乌龟是懒惰的,可是能活上千年;牛是勤奋的,但吃的仍然是草,挤出的是奶,还“不用扬鞭自奋蹄”,但终究也是人家刀俎上的货,又是涮又是烤,熊猫是出名的懒,保护人家有专门的区域,整天抱根竹子美美地啃,还美其名曰“国宝”。??如上的理论太深了,这我都懒得研究。??懒女人对他人有好处。女人在社会上一懒,就可以促使男人勤劳,这个社会本来就是由男人主导的,所以男人若是勤奋了就比女人贡献要大;女人在家一懒,就会促进家政服务业的发达,增加下岗女工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女人在父母跟前一懒,就给爸爸提供了“张罗一桌好饭”的机会,顶多替他“涮涮筷子洗洗碗”;女人在丈夫跟前一懒,就给他塑造成了做模范丈夫;女人在孩子跟前一懒,孩子就能够自食其力。??女人的懒对自己也有好处。女人行为往往影射着内心,言为心声,行为心迹。懒女人一般都性格好,豁达开朗,不斤斤计较,遇事想得开,从不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咄咄逼人,喋喋不休;懒女人有超强的承受能力,因为她已经听惯了别人对她的埋怨挑剔,甚至批评挖苦,“你有千方妙计,我有一定之规”;懒女人宽容随意,从不挑别人毛病,即使你把茶洒她身上,瓜籽皮扔她桌上,她也不在意。懒女人人缘好!??女人的懒好像对谁都有力,这我都懒得叨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造就了女人的懒,让女人没法不懒,而这些贡献往往也是由懒人创造的。??懒得爬楼梯的人发明了电梯;懒得走路的人发明了汽车;懒得开灯的人发明了声控;懒得冷热的人发明了空调;懒得洗衣服的人发明了洗衣机;懒得扫地的人发明了吸尘器;懒得写信的人发明了QQ;懒得倒尿盆儿的人发明了马桶;懒得生孩子的人发明了避孕药;懒得在地球呆的人发明了宇宙飞船;懒得杀人的人发明了原子弹。现在的全自动电饭煲,一次能装50斤粮,而一次只自动做三口人饭,你说女人不懒你还想干啥???这些事给女人惯的,不懒都不行,我都懒得多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这戏也许是不需要多少动作的,那就是三个女人在一起比懒。一个女人说:“我是个最懒的人,因为我最大的运动就是坐椅子”;第二个女人说:“我最激烈的运动是睡觉时翻身”;第三个女人说:“我最猛的运动是呼吸”。真是一个比一个懒,如果连呼吸也不做了,那才叫真懒!有句话说,只有懒女人,没有丑女人,这大约应该说的是女人的化妆,上边的三个女人当然是不做的。??如果女人要是真的懒到这种程度,我看也不怎么行。有一懒婆娘,丈夫临出门时给她烙了一张空心大饼,套在了脖子上,待丈夫几天回来后,发现那妇人竟然活活饿死了,那张大饼也只在前边吃了几口,懒得竟然没有把饼转过来。你说你或是饿死的,或是懒死的,倒还罢了,让我们男同胞背着这不会照顾老婆这黑锅就不好了,况且如此背运的男人,怕是下半辈子也是要打光棍的了。??看来女人的懒也是有坏处的,留给下篇吧,我懒得写了。
一个人第一次背包去一个城市,第一次坐火车,也许难免心中的好奇感。不知道火车站在哪,一路不停的问,边的人都担心我会把自己弄丢了。还好顺利了车,靠窗的位置,坐火车的感觉我好享受,带耳机传来自己喜欢熟悉的旋律,那一刻,与世隔绝。沿途的风景真的让我诧异,虽然仅有短暂的两个半小时的路途。边坐着些素未见面的陌生人,却都为了到达目的的而相遇。原来,那些电视的场景真的会演,第一个站停车,车的人蜂拥而的往挤,瞬间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
有人问我干吗自己去旅游啊,而且只有两天时间。不得不承认,我厌倦这里的环境,想要逃离。所以,即使一个人,我还是选择去了,尽管心中有万分的担心。我就像个过客一样来到苏州那个城市,从未去过的城市,也许那里有我熟悉的朋友,更加的对那个城市恋。那里真的是我喜欢向往的城市,古老的小镇,显得栩栩如生,宁静幽雅的小路。两天的时间,也许没有真正的玩到什么,但小镇的的素雅让我意犹未尽。走到哪,在旁人的眼里,我就是个名副其实的外地游客,走在陌生的街道,仿佛那些自私的虚伪都被淹没。
像我这样如此的女子,不知道,到底何时我可以为谁停留,谁又可以真正的懂得我的倔强。我讨厌与人玩暧昧,却总是与人保持着一份暧昧不清的关系。心理面装着很多人,一个个的排除着,觉得自己好虚伪,带着一张快乐的脸皮,却暗着忧伤。现在只剩下一个人的影,却不敢靠近,仿佛一不小心,到最后,连最基本的朋友都做不。走在那个唯美的城市,想象着是否我路过的地方,你都曾去过,感觉那里有你好多的痕迹。不明白,边的人为什么都如此的排斥我和你在一起,是你的不坚定,还是我的不确定。六个月过去了,你有了一段你想要的疯狂的恋,我有了不了了的感,最后,还是停留了。那个晚,你说:“我是你要结婚的对象,所以你不让我答应别人,也没想过次你说我们在一起,我拒绝了,但你想有一段自己想要的疯狂。”也许我们都是自私的,现在你也结束了你要的疯狂,但我们还是在原地徘徊。
回来的路,耳机里一遍遍的重复着那首“好久不见”,“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来时的路“也许我去过的地方你都曾去过,却光和影的擦肩而过。
第四篇:散文
小 镇
在鲁中山区,淄河源头有一个古老的小镇,因终年泉水四溢,故得名**。
小镇刚好下过一场雨,石板路显得格外油亮,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车水马龙。记得井巷的尽头有一盘碾,儿时母亲常带我在这里碾米。石碾的旁边有棵六七人抱不过来的唐槐,我常爬在上面休息玩耍,母亲就在下面“吱扭、吱扭”碾着玉米的清香。农闲时
人们常在树下面喝茶聊天,有的顺手从树上采几穗槐米,煮上壶井水,甘甜甘甜的,泌人心脾,老人们说这槐米比西湖的龙井还好喝。听父亲说过去镇上有很多这样的唐槐,小时候还爬到家门口那棵上面看新四军部队路过。刚解放时,建学校就把街上的唐槐伐了做了楼板,现在已是剩下唯数不多几棵。
离唐槐不远的胡同里有口井,名叫诸葛井。传说这口井是当年诸葛孔明让人挖得,井水常年不断。老人们说遇到好年景齐到井沿,但从来不溢。井口青石被磨出一道道油恍恍的石槽,儿时大人常在这里拔水喝。姐姐她们放学后都来这里挑水,那瘦弱的身影颤悠悠地挑着一担水的样子至今难以忘却。我们小伙伴们渴了不管谁家,拿起瓢舀起就喝,酣畅淋漓。邻居的大娘碰上就会吆喝:“这些孩子,别喝凉水,拉肚子,屋里有热水。”但是,我们一边说:没事,一边笑着跑了,但却从未喝凉水闹过肚子。
记忆中的小镇是被残亘断壁的城墙围起来的,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城门,现留下来唯数不多几个了。儿时常和小伙伴们爬到张家门楼上玩,已是荒草凄凄。城墙是用来抵卸外人的,张大爷说,当年站岗放哨要一个一个的传口令,如果下一个接不上来,就是有情况了。有一次,还是顽童的张大爷在墙下学着吆喝了一下,回家后被狠狠的训了一通,那时庄里人是很看重安全的。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河里发大水里,挡水用的。最大一场洪水是在六几年,据说将上游一个小山村冲得只剩一块青石板。大水冲出河堤,漫到城墙边,父辈们就将城门板安上,将大水挡在外面。当然,胡同里水已是过了腰,还好,水没再涨上去就渐渐退了。
站在门楼上,就能看到小镇的一大半屋顶,错综复杂,看似无序,却是有序。房子都是因地势而建,东屋西厢,北屋南墙,围成一个大院,被一条条胡同串了起来。当年爷爷兄弟多,总共四十多口子,算是大户人家了。在老爷爷死后爷爷们就分了家,但还是住在一块。堂哥堂妹们过年给府上长辈拜年时浩浩荡荡,煞是热闹。府上共有三道门,七个庭院,院院相通,我们小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条件玩捉迷藏。
过去每个城门都有两扇大门,但如今门已不知去向,只剩下油亮的青石门槽。
解放前,这小镇八路军、新四军、游击队来过,鬼子、汉奸、还乡团、土匪也呆过,几经易手。抗日时有一个老八路在南门楼上做报告时被汉奸偷袭了一枪,血流了一地。小镇地处山区,却是要害,兵家必争之地。南门外的二郎山上驻扎着小日本,山下就是伪军。南边李家、池上的大山里是解放区。姑姑经常讲起到那里背粮食的故事,常说八路军对老百姓的好。东边的峨庄遛、皮峪遛、麻峪遛是四师,原为国民党一个杂牌师,自力更生,占山为王。那时,他们一边与新四军干,一边与小日本干。北边太河地区是国民党的地盘,那里还有座马鞍山,山上驻扎着八路军伤员。小镇方圆几个村子还活跃着游击队,当年奶奶的弟弟是队长。奶奶说,他胆子大,脑子活。有一次一个人深夜摸入敌人里面救出几名同志。可惜后来,由于叛徒出卖,被汉奸堵在屋里,最后绑上石头扔到枯井里面,就这样牺牲了。解放后,汉奸在崮山镇被装到鸡蒌子里给处决了。小镇的故事就象山上的石头一样,讲也讲不完。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小镇已非昨日之小镇,那青石厚重的城墙、那高高的门楼、那百年的唐槐、那千年的老井,已在人们的生活变迁中渐渐消失了,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第五篇:散文
五月初的时间而已,路边的月季花已经张扬的盛开了。他们或粉或红,但是都有着妩媚的神态和淡淡的体香,它们秀美的立于一排排整齐的冬青之上,和新长出来的冬青上嫩绿色的新叶互相吹捧着彼此的娇媚以及使人心醉的绚丽丰满,远远望去像一条姹紫嫣红的锦缎,摇曳着挂在路边。使得人们望向他们的眼神里都有了不由自主的温柔和笑意。是啊,生命的最初总是能让人们
眼热心喜吧!
护城河对岸上的柳树微微的随风摆动着柳枝,像极了一个长发飘飘的美丽姑娘在轻歌曼舞,暗自沉醉。柳树的底下开着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像是姑娘头发上落下的零珠碎玉,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微风拂过碧绿色的河水,河水便抖起美丽的裙摆来应和着他,一路轻舞飞扬的去了。
柳树底下坐着三三两两的垂钓者,他们大都带着一顶太阳帽,或坐着板凳,或干脆席地而坐,他们凝神静思,悠闲淡然,大有姜太公钓鱼的潇洒和志在必得。河对岸的马路上不时有飞驰而过的汽车和刺耳的汽笛声,但是这一切仿佛与他们毫无关系。仅一弯碧水的距离就将这人世间的繁华嘈杂和悠闲自在无欲无求分开了。
马路上,辛勤的养路工人正在给马路打“补丁”,把那些破碎的地方重新的修补好。这些养路工人大都是中老年人居多,他们满头的白发和谦卑的笑容使得因为施工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坏心情大都已经随风去了。偶尔有那么一个两个不懂事的,出言污秽,言行莽撞,不过也不用过分的担心,因为自然会有更为粗暴的力量替我们收拾他们。等到将来他们老到失去了力量,失去了灵敏,失去了一切他们自以为本来就应该属于他们的一切的时候,他们会为今天的粗鲁和无礼而感到愧疚和后悔。
或许生活本身的意义并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你付出了什么,当收获果实的时候你是否觉得称合心意,心里是否充满平静和安宁。
电动车的车轮在路边树下斑驳的阳光上轻快的前行,我和孩子们陶醉在这弥漫着花香的愉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