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港湾散文

时间:2019-05-15 10:3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故乡的港湾散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故乡的港湾散文》。

第一篇:故乡的港湾散文

纽约很象上海,抵达纽约的笫一个晚上,朋友替我租了临街的二楼一个房间,听到街上的汽车及人声,恍如睡在上海家中荣康别墅的二楼,一直到现在,我是在纽约居住着,留学、求职、定居、直至退休。

纽约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我适应它远比适应河南容易,虽然在纽约谋生不易,我却有稳定的工作直至退休,在许多年间,我習惯非常严谨规律的生活,但在紧張工作的同时,我藉着假期周游了世界,欣赏了大都会的歌剧、电影、绘画及音乐艺术,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中,平安地过渡到退休。

在定居之后,我一有机会就回中国的探亲,退休后索性一年之中两头住,纽约酷寒,避走严冬;上海湿热,避暑炎夏。似乎在国外孜孜不息的谋生立足之后的目的,最后便是回到原來离开的地方。我带了全家出国,两个儿子却都选择回国。小儿子读过金融及经济两个专业,华尔街留不住他,他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为中国金融界献出才能。

他说:“我在地铁里被人挤來挤去推东推西,没人跟我对不起,我向人说对不起,但是我乐意。”最后美国只留下我们俩个老人,滞留他乡,回到故乡己不能真正的永远定居,细思之下,真是无奈。

渐渐的我分不出倒底哪儿是我的故乡,哪儿是他乡。每次我回到任何一个家里,开始一定会有麻烦,最后一定舍不得离开。家里那些许久沒被我抚摸过的各种器具,起初跟我一定过不去,纷纷装病罢工,让我煮不了飯,开不出暖气,冰箱结不成冰,水管最可恶,堵住不让下水,好,你们狠!非得让我请电工水工鍋炉工带着傢伙上门,把它们一个个敲敲打打或者干脆炒鱿魚换新“人”,这才慢慢安生下來。

在这件事情上,東西方是一样的,无论是纽约或上海,终是先有“人”给我脸色看,最后我给它们下马威。待风平浪静安居乐业不到六个月时,我命宫里的驿马星又要动了,我便又要去另一个地方,我都称为回去,都是回家,从故乡上海回到纽约家里,又从纽约家里回到上海老家。

起初,我因为各种生活習惯的改变,我必须带很多的东西应付那未來的半年,东带西,西带东,现在不带了,入乡随俗,有啥吃啥。

比如早餐,其实是从冰箱里往外搬东西,都是很现成的,搬的勤快程度决定了早餐的丰盛程度。

我们喜欢吃猶太人的大面包,外面焦脆里面筋道,因为上班几十年间的早餐,都是在犹太人店里买一个涂了酸乳酪加了煎蛋的貝果,烤了,还有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和苹果。

现在冰箱里有营养的食物太多了,胃小,就把最不喜欢的蔬菜水果请出來,一股脑儿打成汁,这些蔬菜水果一般是生菜、芹菜、胡罗卜、青苹果、草莓、奇异果,加上西柚汁、蔬菜汁和柠檬汁,打出两杯极难看的东西,可是营养价值高,乘着空腹,在进食任何美味食品之前,仰着脖子一口气喝光,就才慢慢地开始吃早餐。

面包的涂料是万变的,却又不离其宗,有白脱油、有乳酪、有火腿、有火鸡肉、也有巧克力醬和花生酱,我们最喜欢生火腿片,也喜欢乳酪。我们又会不断改变些口味尝试,比如乳酪,不光是咸的,它有甜的酸的和辣的,各种水果味的甜,草莓、桔子、香蕉、兰莓甚至洋葱、大蒜味,除了没见过榴莲味的乳酪。

夾面包时我还喜欢放几片生洋葱,打果汁時会加一匙野山参粉,煮鸡蛋时一定会在蛋黄即將凝固時熄火。吃即將煮熟而蛋黄尚未凝固的鸡蛋,是一件严肃的嗜好,历史上许多名人留下了这个记录。比如英国温斯顿邱吉尔爵士、美国前情报局長胡佛等人,都很在乎这个火候,基本上早上一只煮老的鸡蛋,会坏了一个人的正常情绪。

咖啡是我们的不可或缺,由於不安定的生活,两边最后都把把蒸汽式煮咖啡的意大利咖啡壶给闲置了,喝咖啡只用冲或滤两种简单方式完成,其中一杯咖啡要加糖,因此就地取材,在中国放鹰牌炼乳,在美国放加拿大的蜂蜜。另外, 我们喜欢吃意大利咸橄榄,每顿必备。

象上面所说的一份美式家常早餐,其实也很简单,但是回中国后我们便面对另外一大堆食物和作料了。廚房里沒有核桃油椰子油了,多了小蘑香油、鎮江香醋和糟酒,早餐变成豆浆油条是最愛。有時早上一碗白粥就着腐乳,蒸一笼扬州小笼包,咸橄榄沒有了,换成辣罗卜、大头菜、榨菜丝或者糖醋蒜头,谁都不提纽约廚房里清晨那一杯绿色的汁水,管它什么维他命西(C)还是东的,这滾烫的白粥用筷子拨拉着,一片哗拉拉的声音,喝着粥油,就着江南酱菜,那才叫一个痛快!

所以我们不把东方的美食带去西方,也不把西方的好货带回东方,我们就地消灭当地的尖货,管什么故乡,他乡,我们入乡随俗,筷子与刀义一样得心应手,乳酪与腐乳同样深得我心。

许多年前,曾经在密宗大師林云來纽约时请教过他,我觉得在纽约再住下去要得忧郁症了,孤寂之感使我透不过气來。林云说:“你是想家了,你准备五十个信封,写上亲友的地址,一个个给他们写信,收到回信你再给写回去,一直坚持到沒有人再來信为止。”

后來我当然照办了,五十个亲友都在中国,回忆起來,思乡的日子非常难过,但是这些憂郁及孤寂也已经从我生活中消失了。跟那些食物一样,东西两边的日子也是过得不一样的,却又都适应了,过得开开心心的,在他乡的清静与故乡的亲情之间,我依然采取入乡随俗的办法去处理生活。

在美国,我非常喜欢一个人独处,每当天气好心情也好的时候,我就要好好的打扮好自己,挑一条美丽的、与衣服搭配的丝巾围在脖子里,然后搭乘地铁到曼哈顿去逛。我会坐M車去,因为这条线走空中,我在月台上看得到曼哈顿的高楼,证明了我们居住在纽约很高的地区,空气也格外清新。我喜欢看火车驶过曼哈顿东边的河流,走上古老的威廉斯堡大桥,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在纽约,我有许多心爱的去处,象去会老友一样,我熟悉它们的独特之处。博物馆里的中国佛象是我纽约的心中之故乡,我常常去看老去的佛象,也愛逛精品店买日用品,有一次在一家商店里有一种西班牙香皂,是一个跳探戈的女子,那曾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味道,姑母从南洋带回來所有的东西都使我永世难忘,於是我终去这家欧洲商店购物,被各种香味各钟形状的雅致香皂勾了魂。又爱看古董飾品,一旦收藏才觉得件件都是珍稀宝物。有一次在古董店里见一俄罗斯老贵族,他有两块翡翠被我看中买下,他穿着高贵稳重,洁白的衬衫和西装,我誇了他几句,他真诚地说想请我喝咖啡,我却无意接受,我非常享受几近消失的隐性生活,从不广为交际,即使衣着,依然保持黑白两色为基調。

在纽约自得其乐的独來独往中,领略及享受着生活中的美丽与文明,喜欢自然朴素的从容不迫,随心所欲。

回到上海,又是另一个我,乡音唤醒了一个活剝鲜跳的鼻子上有雀斑的女孩子的天性,到处撞见自已留下的影子和灵瑰。我身体里的许多分子立即激活,我变得非常喜欢与人相聚,首先是我们家七姐弟的一年一聚,从七个地方聚拢在一起渡过一周,美国、加拿大、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和云南,化了很多路费,定了高级酒店,也不急着看风景,就喜欢在一起,什么也不干,象从前的日子,但那是回不去的日子,在这很珍贵的日子里没有父母了,可是,這日子里,我们天天都会说到父母,大家都宠着两个弟弟,因为那是父母宠爱的儿子。当我们这群老人聚在一起時,此時此地便是故乡,便是与父母在一起。

同时我对一切有东方元素的强烈的民族形式的艺术迷恋,包括鲜艳夺目的花布和丝绸制成的服饰,我会摒弃在国外酷爱的冷艳,去迎合欢快明朗的美意及热烈的情趣,享受自己身上也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把缤纷繁花滋意潇洒在服饰上毫无猶豫羞澀。

自从加入了世界上优秀的华文作家群体后,我的生活以量子裂变的方式形成质的变化,从我通过文字发出的声息,唤回无数同声气的朋友,我才发觉我还有许多事情要赶快做,被扭曲的人生要理平它,我的爱必须用我的文字传送出去。

当我回到故乡用我的母语不断发表新的的作品时,这是我价值观中的衣锦还乡。身边的亲人开始赞许我了,我的二姐说:“你才思敏?,记忆力超強,是我们顾家的一块瑰宝,人生有沉淀,我们已走在淡定和从容的路上了,而你还走在精彩纷呈的路上,似一朵盈盈盛开的芙蕖,让我们闻到芳香,拍手称好,太不容易了!”

她的话在微信群里传过來,温暖了我,我並不是一个热衷于追逐名利的人,但是我失去的东西太多了,在我青年时期浪费了为社会作贡献的机会,在我半生的他乡岁月中,备受了孤寂的痛苦,我艳羨姐妹们在自己的祖国有组织、在单位里有同事、在社区里有朋友、在邻里中有关愛。她们在生活的沉淀中付出了努力和成绩,收获了关爱和友谊,可以淡定地过余生。

是的,我不再淡定冷漠,我用文字去拥抱世界,象星星之火,燃烧我的人生,发出另一种的光彩。或象姐之所喻芙蕖,当荷钱出水把水点缀得一片碧绿,而茎叶渐長,則一天一个风情,或摇曳生姿,或梃然独立,待花开后再结莲子,春华秋实,又是一片芬芳,我喜欢这样渡过人生,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风景,虽然不华丽炫目,却在人生的衰老中留下丰硕的果实。

我对姐妹们说:“我与姐妹相比,必须赤了脚奔跑去追赶你们。我被命运捉弄流落他乡,如孤魂野鬼,但是物极必反,我的晚年需要祖国、社会、人群、朋友、及亲人们温暖的怀抱抱一抱,需要在故乡的安全港湾靠一靠。”

我的港湾在故乡。

第二篇:故乡情感散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当你走向成年,面对大千世界,社会之门吱呀一声为你开启之时,这意味着:你即将迈出故乡的门坎。

也许,在你迈出故乡门坎之际,你会回望,深情打量这个你童年编织梦想的地方。翻一翻你陈旧的课本和小人书,摸一摸心爱的自制小木枪,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锁进柜子,然后告别双亲的慈爱和鼓励,还有几分担忧的目光,很潇洒地扬一扬手:再见,故乡。

此时,你心灵的风帆正被跃跃欲试、展翅云天的兴奋与激动鼓荡着,故乡之恋很快被冲淡,甚至没了踪影。你的脚步有些踉跄,可你却不肯回过头去,祈求双亲的搀扶。你的心有些落寞,却不再回到故乡的院子树下去寻找慰籍。于是,你有了自己崭新的天地,有了许许多多的朋友、许许多多的故事,与故乡没有什么瓜葛的故事。你走过青年、走过壮年、走向老年……在你的履历上,一页页地写着友谊、爱情和事业;写着恣意或者彷徨,欢乐或者痛苦,激进或者消沉;写着曲折的人生、潇洒的人生、成熟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然而,亲爱的朋友,你可曾想起过你的故乡么?你在什么时候开始想起你的故乡的呢?当你隔着岁月的河流频频回首时,故乡对你意味着什么?

故乡对有的人来说,意味着村落、田野、门前的小河和老榆树,缭绕的炊烟和母亲的呼唤;有的人心中的故乡则是古老的小镇,窄窄长长的青石板路,敲饴糖老人的吆喝和除夕夜劈劈啪啪响成一片的鞭炮声;或者是都市深处的四合院、院中的老井、童年剪贴的窗花和隔着小巷传来的大街上呜呜的汽车声。

当你一次次梦游故乡时,你发现,在你告别故乡之后,故乡并未远离,它还在你的心中,像一条无声的地下河默默流淌,从来没有干涸过。

凭着你的全部人生经验,你还发现,故乡不只是指自己的出生地,不只是山村、青石板路和老井,故乡的内涵原来是那样的丰厚与博大——

童年是成年的故乡,父母是自己的故乡,祖先是今人的故乡,古代是现代的故乡,过去是现在的故乡,历史是现实的故乡,乡村是城市的故乡,大自然是所有生命的故乡……

这不是自由任意的联想。不,不是。

故乡就是历史,你个人的历史,家族的历史,民族的历史,人类的历史。故乡意识、故乡情感就是对于你个人经验乃至全部人类经验的历史感。这历史感不是书写史志或传记的那种历史眼光,它是一种悠长的袅袅不绝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断地在你的生活中弥漫开来,成为你精神的无边依托。你不断地走进历史,你自己的历史,人类生活的历史;历史也在走进你,走进你的现实行动,走进你的内心世界。你与历史之间由你的故乡意识——历史感而有了一种无言而永久的承诺。你所做的仿佛只是对童年的梦幻、双亲的期望、以往贤哲的诚诫的印证。

想起故乡时,你不会忘记现代生活带来的某些让你不快的感受。或者说,正是这种感受让你想起故乡。在立交桥与摩天大楼构建的城堡中,大地似乎变得陌生。住在装有空调和席梦思的居室中,却常感到无家可归。在霓虹灯变幻的色彩中,茫茫不知故乡在何处。

你想“家”了,涌起了绵绵不尽的乡愁。故乡意识是对现代人生活一种意味深长的规劝。故乡在现代生活制造出的大片大片的人际沙漠中植进一方绿洲,在人们沉迷欲望与享乐的大海中划进一叶可供小憩的小舟,为成群结队的精神流浪儿和漂泊者营造一个修复创伤的栖息地。

故乡就是关怀。故乡意识就是对关怀的领受。故乡是无私的,它让我们每个现代人都能从那里领受一份关怀。那是对价值和意义的关怀,从自己的生命深处、从文化历史的深处汲取的关怀。人类作为现实生存鼓励的理想,关于价值与意义、崇高与正义、良知与善行,关于自由与秩序、责任与激情、和谐与亲睦……正是从人类的全部经验中,从童年、父母、祖先,从古代、过去、历史,从乡村、大自然……这广大而宽厚、悠远而深沉的故乡汩汩流出,源源不绝地流向今天,流向未来。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都不要淡忘、疏远心中的故乡,无论在得意或失意、忘乎所以或若有所思之时都能听到故乡深情的呼唤,怀着敬畏与虔诚、渴望依恋与庇佑之情来应答故乡的呼唤!

第三篇:散文《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

离家多年,故乡之于我除了是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更是一缕缕醉人心魂的味道。每每想起那个美丽的地方,便有种种熟悉的味道悄然潜入心底,似浓似淡,挥之不去。

故乡的味道是春天的泥土。清明节才刚过去,家家的耕牛以下了田。每到这个时候,个夏天的父亲送饭就成了我每天雷打不动的任务。早春的天气已经回暖,天空水洗过一样,树枝有了稍微的绿,向阳的山脚下有不知名的小小花朵早开了。冬的残雪融化下渗,空气湿润而清新。新翻的泥土黑油油的,波浪般的涌向远方,土地发酵出的气息四处弥散,沁人心脾。这是春天的气息,也是生命的气息。

故乡的味道是夏天的玉米。那时候,我们一有空闲就得去野地里割草。等到一走出大人的视线,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扔下筐子,一头钻进高高的玉米地里。折一枝嫩嫩的玉米杆,细细地嚼,清甜的味道爽爽的,比大人老不给买的水果糖好吃多了。我们折啊吃啊,直到落日的余晖染红天边,远处想起母亲的呼唤,才不得己爬起来,随便扯几把草,一溜烟回家去,不久,田里的玉米穗打蔫(niān)了,掰下第一茬玉米棒子,煮熟,那鲜美的味道更是人间少有,回味无穷。

故乡的味道是秋天的落叶。老屋旁边种着一排树,杨树、柳树,还有几课这里不多见的竹叶青。秋风刮起时,黄黄的叶子一片片飘落,院子里经常是金灿灿的一层。傍黑的时候,父亲从田里劳作回来,顺手拿起墙角的扫帚把落叶扫拢,点燃。青青的烟雾四散开来,院子里弥漫着浓郁的燃烧的味道,像太阳曝晒过的麦秸,干爽又清香。而这时,屋里就会亮起一盏灯,母亲的晚饭也烧好了。多少年过去了,每每不经意间问到落叶燃烧的味道,我就会格外想念故乡的老屋,还有已逝多年的母亲。

故乡的味道是冬天的烤土豆。漫漫长夜里,我们把炉子捅得旺旺的,拣几个小点儿的土豆埋进炉坑下面的柴灰里。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闻到香味了,我俩抢着拉开炉门,用火钳扒开柴灰,黑黑的土豆滚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剥掉外面那层烤焦的皮,轻轻一掰,一股白气冒了出来,屋子里立刻弥漫起烤土豆的香味。在那些漫长的冬夜里,是香喷喷的烤土豆驱赶着寒冷,温暖着我们枯燥无趣的假期。

故乡之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感受,那里埋藏着多少难以忘怀的事,恐怕我们说也说不清楚,可那里始终留着我们祖先的根,烙着我们终生的印记。我们每个人都忙着离开乡村,走进城市,为了一份希望,也为了一份骄傲和尊严,可又有谁能真正走出故乡,逃离感情的牵引呢?

1.本文的结构是

;②③④⑤自然段之间是

关系 2.为什么人们离开故乡后对故乡的气息似浓似淡,令人挥之不去? 答案:

1.总分总 并列

2.故乡始终留着我们祖先的根,烙着我们终生的印记。

第四篇:故乡的小燕子散文

燕语呢喃中,相思又一年。

飘泊于城市之间的我眷恋中原故土,更怀念家乡的小燕子。于是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我带着一身飘泊的风尘,回到了故乡卢氏山成。

故乡的变化真大呀!宽阔平整的街道,代替了往日泥泞的小街;鱼枇鳞次的高楼,代替了印象中的土坯房,老十字街那突兀而起的四座商厦,不断闪烁的霓虹灯,以及振耳欲聋的音乐,使这个偏远的小城也染上了现代都市的色彩。置身于华灯初上的十字街头,不时揉着自己的眼睛这是我的故乡吗?

我欣喜于故乡的日新月异,但同时又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哦!想起来了,街头的空中,怎么没有了到处翻飞的小燕子?那一道道沿路边空中而过的电线上,怎么没有了往日那些整整齐齐站成一排的小燕子?

记得童年的时候,每到春日的黄昏,一场春雨后的小街被梳洗得干干净净,石板铺成的街道上的积水映着碧蓝的天。这时,一双双带着剪刀尾巴的小燕子飞到泥水边,迅速啄起一块块春泥,又翻飞而去......幼时的我不明白这些可爱的小燕子忙忙碌碌地在干什么,就天真地问奶奶。奶奶慈祥地用手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小燕子是在叼泥垒窝呢。可别惊动它们呵!于是,每当我见到小伙伴们用弹弓、石块对准啄泥的小燕子时,总是制止了他们,并且学着奶奶的口气对他们说:小燕子是在叼泥垒窝呢,可别惊动它们呵!特别是夏日的黄昏,夕阳的余辉中,一双双长着乌黑油亮羽毛的小燕子,齐刷刷排成一线站在街头空中的电线上,就像一队队等待检阅的士兵。童年时的我,还时常惊异:为什么它们不怕电击呢?

而今,街头的泥泞已被光滑平坦的沥青、水泥路所替代;往日空中那杂乱无章的电线也已十分整齐漂亮。可是,往日那可爱的小燕子呢?

我回到了村里的老屋。童年记忆中的老屋,屋檐下一个个燕窝是必不可少的装饰。往往每到春日来临的时候,母亲便在檐下搭上梯子,在屋檐下钉上几根铁匠铺打的大土钉,说是给燕子垒窝用的。当一对对小燕子从遥远的南方归来时,发现屋檐下的钉子,便到泥坑边衔来泥块,不几日,便垒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小巢。童年的我,放学后一边在屋檐下作着功课,一边看着勤劳能干的小燕子一点一点地盖它的房屋,组成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据老人们说,燕子到谁家筑巢,谁家的风水就好,便会给这家带来吉祥。于是每到春天,人们便纷纷在自己的屋檐下钉钉子。我们这些毛头孩子手中的弹弓,也纷纷被父母收缴,不准再对准那些可爱的小燕子和它们漂亮的小巢。当燕妈妈孵出一窝窝小燕子时,春烟笼罩下的小山村到处是上下翻飞的小燕子,那啁啁啾啾的呢喃声就像优美的乡村古乐,给古朴的小村增添了田园牧歌的意韵。

而今,父亲已去世,老屋已破败不堪。我兄妹几人出门在外,每年只回来那很少的几次。年迈的母亲只居住了老屋中的一间。其余成了老鼠们的天地。母亲年龄大了,已懒得再在屋檐下钉钉子。左邻右舍以前那低矮的土房,都已换成了水泥、钢筋结构的小洋楼,装了吊灯。可爱的小燕子可能不习惯喧闹的人声和眩目的彩灯。还有几家时常播放DVD,振耳欲聋的音乐声响彻云霄。于是乎小燕子便一对对举家搬迁。我转遍全村,竟难以找到一个新筑的燕巢,找不到一对翻飞的小燕子了。问及母亲,母亲说,前几天还有几对燕子到屋檐下飞了一圈,可能是去年的那两对,因没见屋檐下新钉的钉子,便又飞走了。我知道燕子不住旧巢,每年都要盖一次新房。我于是开始打扫老屋,搬来梯子,用木棍将屋檐下燕子的旧巢捅掉;又翻箱倒柜,找出几根锈迹斑斑的大铁钉钉了上去。

我的功夫没有白费。就在我即将离家的前几天,两对小燕子终于回到了我家老屋的屋檐下,并且很快定居下来。几天工夫,忙忙碌碌,在我准备再次远行的那天,它们的新居落成了。

我几乎跑遍了每一家邻居,一个个告诫调皮的小孩子,不要伤害我的小燕子和它们的小巢,因为,这是我们全村难得的两对小燕子了......一个春雨潇潇的早晨,我离开了家乡。年迈的母亲为我送行。站在村头,望着笼罩在雨雾中的小村,我的老屋,以及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还有老屋檐下那翻飞的小燕子,我蓦然觉得:故乡,我以前认为贫穷落后的故乡,是那么美好,那么亲切,亲切的让我不忍离开。

记得童年时,我常常一个人坐在屋檐下看着翻飞的小燕子。痴痴地,总不明白:是什么力量,能使看似纤弱的小燕子,冒着艰难险阻跋山涉水从遥远的南方回到自己的家乡?现在,我找到了答案了,那是一种强烈的家的情愫啊!我也蓦然明白了:为什么十几年前,程琳的一首故乡情能引发千百万游子的思乡惆怅;而春节晚会的一曲常回家看看,又传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使多少炎黄子孙为之动情,为之热泪盈眶。

日新月异的现代文明使小燕子无所适从,找不到旧日的家乡,但浪迹天涯的游子呢?能有理由忘记生养故乡的一草一木及白发爹娘吗?

岁月可以改变一切,但永远抹不掉飘泊他乡的游子对故乡深沉的思念之情!

第五篇:故乡是一盏灯散文

唐朝诗人崔颢日落黄昏时发长影瘦回到故乡,他用凄楚的嗓音面对昏黄夕阳吟哦出千古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关在何处,举头有明灯。无论是迷途的风雪夜归人,无论是人在天涯途穷末路,总会有一盏灯在指引回乡游子,这盏灯便是故乡。

我家的三叔浪迹天涯五十七年后也回到故乡。但他不是衣锦还乡,也非行囊空空落魄回门,而是装在儿子双手捧着的骨灰盒里,由故乡这盏灯招魂引路,从日本石川县飘洋过海,朝着日落方向向西,再向西,回到故乡贵州省大方县。

三叔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儿从福州赶来,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的非婚女从常州赶来,同父异母的三姊妹第一次相见竟然不觉得生疏,血缘亲情跨过国界、跨过万里河山相拥而泣。姐弟三人同跪生父灵前,同上三柱香悼念回乡亡灵……

中国漆器之乡贵州省大定县(今大方县)汪氏家族世代以漆器为业。从我爷爷的爷爷开始,都是以经营漆器为生,以漆器工艺世代相传。大方县南门凹腰街鼎新漆器社是全县城一十三家漆器社之一,曾因其精工制作的隐花脱胎漆器“金瓜捧盒”入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银奖而蜚声中国漆器界。曾记得父亲在店铺柜台左侧立一红底金字牌扁,由大定县书法家绕继吕先生之父撰文并手书:“大定漆器,誉满全球。始于汉唐,盛于明清……”脑海中至今仍留下儿时所见云南滇西马帮在店铺门前往马驮上装漆碗的情景,尤其是彪悍的云南马锅头脚上那双花草鞋,草鞋尖上缀一对红绒球,鞋帮上贴有金黄色亮片,直到如今一直想不通这有何用?

爷爷育有三子一女,三叔是兄弟姐妹中最最与众不同的怪人,生下来时象猫一样干叫两声后再也不哭,睁大双眼四处观望。他自幼生性好动聪慧过人,三岁半时即可背诵三字经,五岁时能背诵千字文;喜绘画,捏泥巴小猴小狗栩栩如生。七岁时便能跟着爷爷学绘漆画。十九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借故离家出走去千里之外福建拜师学艺,在福州与一家漆器老板独生女成亲育有一女,后因忍受不了妻子彪悍性格弃家出走,去另一漆器之乡江苏常州重操旧业。在常州认识一流落街头胭花女子后又生一女,终因女方旧情复发与它人有染而又分手独自谋生。四十七岁时以一幅漆画“宁静秋色”参加日本国际工艺美术展一举夺得金奖,受邀到日本漆器之乡石川县漆画研究所讲学传艺,并因此而认识漆画艺术家伊藤秀子。事业上的共同爱好,艺术上的相互交流,日本女性的天性温顺,年过五十的三叔终于有了一个真情实感的家,心胸宽宏的伊藤秀子时常关心丈夫留在中国的两个女儿,时时予以经济资助。和睦家庭环境让三叔得以静心从事漆画艺术创作,终于在七十岁生日实现毕生愿望举行个人漆画艺术展,将中国漆器之乡大定县隐花推磨漆画艺术推向一个高峰,让漆画艺术从漆器商品中脱颖而出,延续并发展这门几乎失传的中国工艺奇葩。

三叔一生简衣素食,不嗜烟酒。清贫时,安于贫。富裕时,不淫于富。他生性崇尚自由,痛恨欺压放荡。在异邦虽无衣食之忧,然时时思念祖国、思念故乡。一生在异乡异邦漂泊,心底里一直暗暗请求父母原谅,请求妻女原谅,也深知经济上的接剂远不能替代丈夫和父亲责任,心是凄楚的、孤独的,时时受到良心遣责。三叔的一生在自责中渡日,直到暮年……

故乡在哪里?故乡在梦里。老城门,青石板街,斗姥阁老银杏树,七七四十九眼井,九层衙门宣慰府,奢香墓,万寿宫,城隍庙,玉皇阁,笔架山,百里杜鹃……如一幅幅湿漉漉水彩、一张张笔触厚重油画、一卷卷淡墨山水在冥冥之中飘若浮云……

故乡在哪里?故乡在看得见的青花瓷碗里。日本妈妈生的儿子用生硬的中国话对父辈们说:“爸爸在弥留之际想吃沙坝臭豆腐干,想吃豆豉粑,还有什么木姜花蘸酸菜豆汤……”于是,在死者骨灰盒前,增添这几碗亡灵生前日思夜想的家乡菜。

人在年青时是不太思念故乡的。青春的脚步都想远行,都想去闯一闯外面世界,试一试刚刚丰满的羽翼有没有力量向远方飞翔。直到暮年腿脚不能再长途跋涉时,就往回走,往生命的起点走。人生轨迹画了一个圆圈后又回到起点,这个起点便是故乡。

三叔并非仅仅是叶落归根,他要对薪火相传七千年的中国漆文化添薪加火,他留下遗嘱要儿子把国外漆画技艺融汇祖国福州脱胎漆器金钩隐花、融汇常州、平遥推光漆画技艺的秘诀借携骨还乡之机带回故乡。得到父亲真传的儿子随身带来一幅题为“风”的漆画就是中国四个漆器之乡特有专长并融汇日本漆画特技的杰作。画中表现一位日本艺妓顶着一把被风吹破的油纸伞疾步回家情景,侧面反映日本艺妓生活的艰辛。画面构思新颖,鲜丽的粉红色雨伞、被雨水冲淡脂粉后的靓丽面容、色彩绮丽的日本和服、樱花二月的烟雨,被漆画特有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似油画而胜过油画,似摄影而胜于摄影……

儿子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他曾不远万里到祖国新疆北部高昌古回鹘王国故地写生采风,回到日本石川县后创作出一幅题为“十二木卡姆”漆画。画中九名维族老艺人手拿沙塔尔、弹拨尔、热瓦甫、独它尔、手鼓等乐器一边演奏一边放声歌唱。九名老人胖瘦高矮不一服装各异,面部表情生动奔放。在加拿大温哥华展出时得到的评价是:“十二木卡姆(漆画)让展览大厅的空气为之颤动……”,“让人想起俄罗斯油画大师列宾的《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的信》一画中的生动人物……”特别是漆画近景中矮木桌上的爪果,哈密瓜瓜皮上几可乱真的天然纹理就是父亲漆画“冰纹”特技真传。开裂石榴中的玫瑰红籽粒则是妈妈独创的“发磨透色”漆画工艺。一幅画浸透着两国一家世代心血。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儿子的漆画杰作“阿曼尼萨汗”(古回鹘王国汗王妃子),那位绝代佳人燃烧着情欲火焰的蓝宝石眼睛,就是儿子采用“嵌石推磨”特异技法、用中国国画颜料“石绿”作底,用精炼大漆透润凝固后再用人发蘸木腊油细磨而成。而薄如蝉翼的、若有若无的、披在王妃玉肩上的纱巾则是大方隐花漆器工艺之精髓。感谢上苍!中华民族的勤奋聪颖得到天才发挥,传承七千年的漆艺后继有人。这仅仅是叶落归根携骨还乡吗?这仅仅是古代徽商晋商们那种发财后荣归故里光宗耀祖吗?何为“反哺之恩”?何为“让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匹夫有责”?游子们离乡背井,除了为求一口饭食,除了为积存一点钱财养家糊口,除了仅仅是远行飘泊,能不能在返乡行囊中装一点对故乡有益之物:一本书?一粒良种?亦或是一句信息?一门技艺?

故乡,当我们在鬓凋发疏、垂垂老矣的暮年朝着那盏灯寻找到日落黄昏中的乡关时,不再凄惶,不再酸楚,而是热泪盈眶喜极而泣,大喊一声:“故乡,我回来了……”

下载故乡的港湾散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故乡的港湾散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故乡的春散文

    窗外,细雨蒙蒙,在微风中,像密密的丝线,慢慢地倾斜而下,飘在小院的草地上,小草发芽了;飘在树干上,叶儿也绿了;飘在红梅树上,梅也“笑”了;落在心理,似乎心儿也醉了。在记忆中,初春的蓉城总......

    故乡月优美散文

    是在母亲腹中就已种下那粒发光的情种?是在啼哭声中就已喷洒出那片神秘的清辉!是因为相信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才会令我轻轻地拨开那淡而又淡的帷幕,来到这永远拥抱明月的渭河?哦,......

    故乡,雪纷飞散文

    下雪了!远在故乡的你,带给我的,只有这普普通通的三个字。在深圳,永远不会有雪下,而对故乡的记忆,那些人、那时事如白雪,遇到阳光会化成岁月的泪痕,泅渡了你和我之间灵魂的传说。人生......

    故乡的情感散文

    城市与乡野的最大差别在于:城市喧哗,而乡野宁静。毕业至今已近一年时间,而我却有一年有余没有再执笔作过文章,很多朋友都说我已经淡然了文字,我亦同感。文学曾是我多么骄傲的外表......

    回故乡优美散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昔日里村庄里那些破破烂烂的茅草屋,矮矮的土院墙已被今日耀眼的青砖瓦房,高高的院落所代替。昔日的那些低矮的、浅灰色的村落如同清雅......

    情感散文:太极拳故乡行

    它是黄河北岸一个极其普通的村庄,与中原大地上的千百万村庄没有两样;它又是极不平凡的村庄,它名扬华夏,驰名世界——它就是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的故乡,海内外太极拳弟子心目中的......

    可以故乡何必远方散文

    或许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对远方的渴望,想离开自己生活了许多年的地方,这种念想或许与你生活的地方的富庶与贫瘠无关,它可能关于旅行、关于闯出一片天地、也许是关于模糊的......

    梦与故乡_情感散文

    凭栏远眺 , 才发现 ,逝去了几度繁华。岁月的美好,在时光的打磨下,悄然逝去。回首,才发现,那些纯真的,快乐的岁月,随风已远逝。任凭我们去追忆,不管我们的悼念。久违的故乡,数日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