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论文(共5篇)

时间:2019-05-15 10:4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论文》。

第一篇:简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论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指标体系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新兴的办学模式,具有独特的教学模式,且表现出多元化特点。教学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而教学质量监控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自身特点,制定有效的监控手段,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从而达到优化配置,实现效率和福利的最大化。其本质特征是市场运行规则的普适化。作为高等学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调整教育理念,深度研究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以及实现途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一个关键点就是实现教育的国际化。通过教育国际化,可以将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引进来,促使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尽快达到一个新的标准。中外合作办学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良好途径。

一、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几种方式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的教育机构。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则界定为:中国教育机构与外国教育机构以不设立教育机构的方式,在学科、专业、课程等方面,合作开展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据具体合作方式不同,中外合作办学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①特许课程,国外高校允许在中国的合作高校开设其课程并授予其学历证书。

②联接课程。国内外高校间签订学分转换的联接学习的协议,学生完成国外高校的课程学习后可同时获得国内合作院校的学历证书。

③分校区。国外高校在中国建立分校区开设自己的课程。

在教学管理上,我国目前的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有三种教学模式,即整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整合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引进国外合作方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原版教材、考核模式和其他相关的教学手段;聘请外方教师单独授课或双方教师共同授课;采用外方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演讲、案例教学、调查报告和实践环节等;由外方出考试题并评判试卷。嫁接型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中外双方分段教学,即在国内外分学期学习,采用1+2、2+2、3+1等多种模式,双方接替性开课,互认学分,互认学历,互发文凭和学位。松散型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聘请外方教师来我方讲学;我方派送教师到对方院校进修;学生可去对方院校进行短期学习或实习。

二、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

1.培养途径的灵活性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学制一般为四年,实行2+2、3+1或者4+0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中国学习,三、四年级自行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或到对方院校学习。两校采用同步教学方式,在教学计划、教材版本、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等方而,双方保持严格的一致性。这样,学生无论出国与否,在修完全部课程并成绩合格后,都可获得合作双方各自颁发的文凭。也有一些学校采取部分课程由外方提供教材,承认课程学分,学生成绩合格颁发中方文凭的做法。另有一些学校用擦边球的方法,在国家计划外招生,学生毕业时颁发外方文凭。

2.教学计划的独立性

一般中外合作办学双方会从实际出发会,设计出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这种教学计划独立于合作双方学校的统一教学管理,课程设置也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

3.教学方法的双重性

教学方法来自于教育理念。西方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要告诉人们真理是什么,而是要帮助他们看见真正存在的事实。因此,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教师在教学中多采用互动式和交际教学方法。而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要告诉人们真理是什么,并讲其道理和理由。中方教师如何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西方的教材,外方教师怎样用西方的教学方式教授中国学生,这种“因材施教”是双方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4.教学管理的综合性

教学管理的综合性体现在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服务体系上。在教学质量监控上,要执行双方学校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出现不一致时,需制定合作双方共同认可并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5.师资配置的精干性

许多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均采用双语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中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语言水平都有极高的要求。

三、高等学校中乡卜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监控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体现出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中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教学质量的不稳定性和监管力度的缺乏。很多合作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具体分析自身的师资基础和设施条件,而是一味追求热门专业,结果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特包,合作办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对于合作办学的师资水平、学生培养、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重要教学环节的质量问题,我国尚未建立起全面的教学评估体系。《中外合作办学实施条例》只规定了合作办学的运行原则和要求,没有提出监管办法和监管指标,监管部门缺乏必要的执法依据和手段。

目前,经我国教育部审批的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就有近900个。对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的监控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瓶颈问题。从发展的战略角度上考虑,我们主要应该思考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问题。

1.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立原则

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链的评估,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状况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参考。通过对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评估指标的垣化,以促其形成合理的、可操作的分析系统,掌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的内在联系和外在影响因素,便于从宏观与微观双层次兼顾考虑,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莹。围绕上述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化、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评估效果,为此需要遵循以下四条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全面性。评估指标体系在教学和管理两大领域全面系统地对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质量评估不仅要涵盖一般高等教育的共性,还要充分考虑到合作办学的特殊之处。

(2)灵活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从不同的教育体系引进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的合作方式有特许课程、联接课程、分校区等多种形式,教学方式有整合型、嫁接型和松散型三种,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够适用于所有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同。

(3)协调性。评估指标体系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为法律依据,结合合作办学外方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强调合作双方的政策关联及协调。不仅要与我国的法规保持一致,还要充分考虑到国际惯例。

(4)透明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简明扼要、清晰易懂、利于把握、方便操作。好的教学质量指标体系必定是明确具体的,能够操作并易于操作,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使整个监控与评价过程能够被各中外合作办学单位接受和认可。

2.质量评估体系指标的确立 确定出合适的指标,是科学、客观评价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根据学者叶正波的定义,所谓的指标是指揭露、指出、宣布、使公众知道、评估和标明之意。它是复杂事件的信号,是一组反映体系特性或显示发生何种事情的信息,它从数量方面说明一定社会总体现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教监自走指标体系应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能敏感地反映当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相关指标所构成。它能准确、全面、有效地反映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明显的与潜在的异常情况。笔者建议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可以体现出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重点。

在本指标体系中,教学成果里的课程设置和评定,以及教学质量所占权重较大,体现出这两项指标的重要作用。从宏观角度观测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和理论的前沿性,对课程设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出回顾以及提出发展计划;从微观角度对每门课程进行专业性评估。观测所使用教材的出版社、出版时间、更新频率等,了解专业外部或内部对课程和专业的评估程序及结果,考量专业评估机构对课程的评估结果。对于教学质量,要监控教学方式和方法,确保教学的程序或安排有质量地运行。建立内部管理机制,监控教师的授课水平,监控教材质量是否达到合作双方的要求。双方教师资质要达到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教师资质的要求,保证教师对合作项目教学和管理的了解和接受。在教学辅助上,保证并监控学生的学习环境,建立学生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监控网络教学资源的可得性和网络管理。

在本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教学管理上,资源引进所占比重较大,凸显它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选择合作项目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应该包括:外国教育机构的资质,即外方是否有能力提供良好的教学模式.夕方的声誉、学术水平、资金状况、法律风险等;对外方所在国家或地区是否有充分的了解,合作项目是否符合双方国家的法律规定和产业需求;能够预测中方的利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合作项目是否符合高校或学院的发展规划;是否有正式书面协议、合作协议日期、首次签订合作协议日期、最新续签日期和协议期限;是否有国外有关部门的项目批准文件及审批期限;是否具有外国教育机构教育项目的审批以及机构运行情况,等等。对外国合作方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要做出明确并详细的评价。

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虽然模式多样化但它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是完全可行的。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自身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篇:多校区办学分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的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办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办学由一件新生事物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多校区教学管理及教学运行亦发生显著变化。如何保障多校区的教学质量,从单校区“以块为主”教学管理模式向多校区的“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教学管理方式的转变是许多多校区高校急需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质量;多校区办学;质量监控

高校多校区办学是指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校在两个以上的校区同时办学,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管理体制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生事物。在我国高等院校多校区办学始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有近十多年的时间。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多校区办学给高校发展带来宽阔的前景,迅速扩大了高校招生规模、拓展了办学空间,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1]然而,多校区办学在给高校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伴随一系列问题。如何构建适应多校区办学条件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保障各校区教学的教学质量,这是当前拥有多校区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本校的切身体验,以“校区”角度,讨论在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下,分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及思考。

一、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

通过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促使学院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全面提升我院的教学质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共分四个部分,即组织系统、制度系统、评估系统、信息系统。

1、组织系统

该系统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决策系统。由学院党政领导、学院教学委员会以及二级院、部(馆)领导组成,其职责在于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制定(调整)学院的人才培养规格,决定有关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大政策。[2]

(2)实施系统。由教务处、二级院、部(馆)和教研室组成。教务处是学校实施宏观管理、目标管理的职能机构,二级院、部(馆)和教研室是实施教学过程管理的教学实体,全面负责本单位的教学工作,做好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风建设等。

(3)辅助系统。由学生处、团委、工会、财务处等职能部门组成,紧密配合实施系统的各项工作,把保证教学条件、保障教学的顺利运行作为本部门的重要工作,确保质量监控体系运行高效。

2、制度系统

该系统包括规章制度和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广东药学院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依据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而制订的重要文件,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依据、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基础。

3、评估系统

该系统依照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院的日常教学状况、教学管理水平、课程专业建设等进行全方位评估,实施动态监控。

4、信息系统

教学信息系统包括教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和调控,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分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山校区作为广东药学院一个分校区,教学管理是“以条为主”的延伸管理的校区,校区设有个教务办公室,负责校区日常的教学调度和教学质量监控、成绩管理、学籍处理等基本工作。由于中山校区远离广州校区区,为保证中山校区教学活动的正常运作以及保证校区的教学质量持续发展,中山校区必须根据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系统结合自身的校区特点,建立保证教学质量的相关保障体系。

(一)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组织结构及制度

中山校区根据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系统与制度系统要求,成立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督导组。其主要成员由校长助理、中山校区管理委领导及教务办相关管理人员组成,校区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协助。根据学院《广东药学院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广东药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工作条例》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工作。

(二)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实施

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评估系统根据校区自身特点,其工作主要集中于教学检查、信息反馈、教学评价、教学差错处理等四个方面。

1、教学检查

(1)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分为数字监控室抽查及现场抽查。坚持开展“期初”、“期中”、“期末”三个阶段的常规教学检查。期初教学检查以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准备情况为主;期中教学检查是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由教务办布置、组织,有关材料及时整理汇报;期末教学检查以监测考风考纪为重点。

(2)教学过程检查:教学过程检查主要是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由校区督导组听课,二级学院领导听课,辅导员、班主任听课组成。

A校区教学督导组听课。校区督导由校区管委会领导组成,定期抽查听课,内容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意见、学生对授课教师意见及改进教与学的建议。对校区教学质量、教学设备、师生状况及时发现、解决,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为中心的工作中起到表率作用。

B二级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听课。根据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科安排,二级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到各校区检查本学院教师上课情况。通过该措施可以促进各二级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参与教学活动的监控,保障各教师教学质量。

C辅导员班主任听课制度。该制度旨在让辅导员班主任深入课堂,了解教师上课情况,考核学生出勤情况,搭建辅导员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三方桥梁,有助于建立良好教风与班风、学风。

2、信息反馈

反馈系统主要由日常数字监控抽查反馈、现场教学检查反馈、多级课堂听课反馈,信息员教学反馈等组成。

(1)通过日常数字监控抽查,现场教学检查发现情况及时反馈发放《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教学监控告知书》相关部门及有关二级学院教研室,由相关部门落实解决。

(2)根据校区督导组、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及班主任随堂听课结果,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纠其不足,发扬其优点,提高教学质量。

(3)学生教学信息员对课堂教学进行监督。学生教学信息员每个月上报一次课堂教学情况,通过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对于学生反馈中有问题的老师,将由督导组“诊断性”听课,并反馈给相关授课教师以利该教师改善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

(4)建立网络信息反馈中心,信息反馈信箱。通过网络自由留言方式,信息反馈表填写等方式多渠道多方面收集信息,反馈至相关部门相关教师,促进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反馈除了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外还包括反馈的另一方面——教学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校区作为教学管理制度的一线执行者,通过实际操作检验相关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对执行性不强,合理性不佳的制度反馈给学院教务处进行调研整改,这样才能是制度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促进学院教学管理的发展。

3、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是对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反映及相关信息的反馈。校区主要通过学期中的教师教学意见调查及学期末的教师网上评价进行。

(1)每学期中由教务办组织信息员对各班任课教师意见普查,收集同学们对教师的意见及认可度,最终汇总反馈教学督导组。好的由督导组核实在全校推广,差的由督导组进行针对性听课提出整改意见,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2)每学期末参加由学校组织的任课教师网上评价。校区所有学生参与教师网上评价,是对教师任课情况的全体普查,评价结果及相关意见由质量监控科发至各二级学院教研室。从而让教师对自己上课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有助教师自我认识及自我提高。

4、教学差错处理

建立教学差错和事故的认定与处理制度是严肃教学纪律,维护教学秩序,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对学生负责的体现。我院按照《广东药学院教学差错与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修订)》执行。分校区在教学差错和事故认定过程中主要是起了解事实,收集证据作用,为教务处的认定提高客观准确的依据。

(三)分校区(中山校区)教学质量监控发展的建议

随着多校区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校区教学质量监控发展亦在不断完善。为加强二级学院参与校区教学监控,突出其主导地位,根据现有条件,提出以下建议:

1、制定“二级监控月”制度。加强二级学院行政领导及辅导员参与中山校区教学监控,每个月安排一个的二级学院领导(负责人)或辅导员在中山校区监控室观摩该学院学生、教师上课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让二级学院领导(负责人)或辅导员更真实有效的了解自己学院学生及教师状况,以便更好的服务师生,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教学监控目的。

2、制定“二级信息月”制度。每个月安排一个二级学院领导(负责人)或辅导员与本学院信息员现场交流,通过本学院的信息员反馈、提问,让二级学院充分了解本学院学生想法、建议、及意见,加强二级学院与本学院学生的互动,互信,促进学院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3、进一步加强校区与二级学院的沟通力度,每学期举行一次校区领导、二级学院领导“在线答疑”“网络现场办公”等活动,通过即时网络对话,加强各学院师生对校区、二级学院、学校的发展等信息了解,通过相互的建议及反馈提高校区、二级学院在中山的教学管理水平。

从2004年至今,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已经走过将近5个年头,通过几年不断的摸索,校区教学质量监控水平比起步时得到显著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由“以块为主”到“以条为主,条块结合”。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亦经历由“教务处直接指导”到“配合学院教务处,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现在正向“配合学院教务处,校区教学质量监控二级学院为主,校区为辅”的过渡。校区在教学质量监控的角色亦在“听从指导——主导——辅助”不断的变化。未来在发展,多校区管理模式亦在不断变化。分校区的教学质量监控也只能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才能为学校培养的优秀人才做好充分保障。

【1】 彭友舜 ; 多校区办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运行机制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74-75

【2】 方丽 ; 多校区教学质量监控的系统分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9-21

第三篇: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doc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收费标准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中外合作举办艺术类专业学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普通高等学校中外合作举办艺术类本科专业(学士学位),在国内学习的学费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50000元;艺术类专科在国内学习的学费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最高不得超过25000元。均不再上浮。合作办学收费标准有效期与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合作办学项目有效期一致。

二、除按上述规定收费外,各中外合作办学学校不得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得增设本通知规定之外的中外合作办学收费项目向学生收取费用。

三、有关高校要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要将本校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选拔录取方式、考试程序、收费标准,在校内通过公示栏或校园网等方式进行公示。(鄂价费规[2011]112号)

第四篇:浅谈构建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控 保障 高等学校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的发展、教学资源竞争的加剧、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给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高等教学质量问题备受关注。因此,在高等学校内部建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尤为必要。从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内涵论起,简述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必要性,重点阐述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组成。

知识经济的发展、教学资源竞争的加剧、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以及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给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高等教学质量问题备受关注。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重任,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和灵魂,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教育部以及省教育厅组织开展的各类教学评估工作是对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在宏观方面进行的监控与评价,有力地推进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高等学校内部也应该相应地建立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以保证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内涵

教学质量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导致对教学质量的不同理解和把握”。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质量进行了界定或说明,其中有以下两种较有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教学质量是指教育所提够的成果或结果(即学生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满足教育目标系统所规定标准的程度;其二,教学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条件及需要相关的程度。一般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 [1];而“监控”是以某种技术手段为工具对实体施以外部作用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就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政策性行政技术为手段对教学质量的过程、效果实施外部作用的活动过程 [2] ;“保障”则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还包括校外(社会)办学环境和条件 [3]。

因此,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保障体系就是把对教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所有因素有机地联结起来,形成一个能够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整体,并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管理实施监控、评价和及时调控的活动过程。

二、建立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继续加快,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保障体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国高等学校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处理好新形势下规模与质量、发展与投入,教学与科研、改革与建设的关系,牢固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的观念。”要求“高等学校要根据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的控制,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内部评估和认证机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的质量监控指标要求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科学、完整、运行有效,特别是对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有得力的监控设施。可见,在中国现有发展条件下,建立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高等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对于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教学和管理效能,提高办学水平,意义十分重大。

三、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内容

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体系,是对高校内部教育系统进行监督和控制,主要由教学约束与激励机制、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教学信息反馈体系等组成。

1.约束与激励机制。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是一个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取得高效,必须建立相应的约束与激励机制。一方面,通过完善和严格执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如制定《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等制度,在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管理与教学活动中形成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机制,自觉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具有导向性作用的激励政策与措施,如举行“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制定《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等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过程监控体系。高校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设立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员等组成教学质量监控队伍,通过听课评课、期中教学检查、座谈、学生评教等各种形式,加大监控力度,检查和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并在对监控过程中出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促进广大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和规范教学管理。

3.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校内教学质量评估是实施内部质量监控的有效方法,学校应该有适合本校的合理规范的质量标准。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应该加强对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这种体系应该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体现大众化的特征,适应国家化的要求。教学质量评估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以评促建,重在建设,通过评估为教学主客体的自我反馈调控提供直接的依据,为决策咨询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4.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教学质量评价的信息是整改和建设的重要依据,真实有效地采集教学质量信息是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前提。信息的采集和反馈有多种渠道,如通过随堂听课直接获取课堂教学的第一手材料;通过组建学生信息网等及时掌握教学动态,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通过教学信息反馈,认真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另外,毕业生就业率也是评价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人才市场上,毕业生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学的什么专业很重要,就业率是社会对教育质量的检验。建立由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和校友组成的毕业生信息网,反馈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质量评估、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适应能力,对高校改进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使学校能更好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素质人才。提高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全社会的要求,是高等学校的责任和教育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所有与高等教育相关的人员,包括大学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政府教育厅行政部门等的行政官员,应该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参与,全面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内容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采取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努力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加大名师引进力度。扩大教师培养规模,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培养层次。努力形成鼓励广大教师安于教学、热心教学、投入教学的运行机制。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学校通过网络等手段公布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要适时检查教师的教案和备课情况;教师要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2.加强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优良校风、学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促进各具特色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开展主动活泼的学风建设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形成校、院、系齐抓共管,教师以身作则,学生努力良好的教学环境。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弘扬努力学习、刻苦拼搏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要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

3.加强教学基本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新建一批学生公寓、食堂、教学楼、实验室等,保障基本的教学条件。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鼓励使用优秀新版教材。建立科学的高等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编写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讲义,防止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重复,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4.改革课程和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不仅要进行内容更新和改革,还要进行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即课程体系优化和系列课程的整合。改变过去各门课程划分过细,过分强调各自的系统性、完整性的状况,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推进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要把当前国际通用的基本知识和法规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同时增加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教材。充实高等学校教材的内容,大力推广双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大力推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方面与“精英高等教育”学生的差距,教师应该付出更大的努力,让课堂重新成为最吸引学生的地方。

5.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学手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充分发挥网络、多媒体、CAI课件等教学手段的作用,推广网络教学。同时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在校内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参加前沿课题的研究,尽早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提高教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教学管理部门是校内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直接执行者,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主动、科学、高效地为教学服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2]丁增富,葛信勇.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4,(3):47-49.[3]苗军,单振动.高等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交通高教研究,2004,(3):15.

第五篇:浅谈构建中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与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中职 教学质量 监控体系 制度 原则 建议

论文摘要:论述了中职学校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内容,提出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几点建议,着重论述了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各种制度。

如何在新形势下搞好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屠的不断提高.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质量舱控足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综合学校符部门和所有成员的力嚣.使学校各组成部分既有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履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下面就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所"展的工作谈谈存教学质蛀监控体系建设方面的看法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1)质龟标准完善目前.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标准缺乏:教育贡量标准不成体系:教育质撼标准舍本求末、失之偏颇、(2)质量临控缺乏有效性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偏重于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监控.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则缺少监控措施其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理论教学较重视.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职业能力培养则缺乏强有力的保障(3)缺少简明而健全的“质量记录”信息由于对完善的质埴监控体系缺乏认识.教学部¨往往对收集、保留哪些“质量证凭”资料缺乏统筹规划.

不能形成对质埴的有效保障构建数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性(1)教学雁量监控体系是中职教育大众化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伴随着中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出现了生源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下滑、就业难等问题。这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有鉴于此.上级主管部门十分重视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2)教学质屠监控体系建设是完善中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工作质量的结果和反映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工作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线在大众化教育形势下.巾职教育急需建与学校定位相吻合、与培养目标相符合、与就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质量标准而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证作用.在学校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的正常工作.使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领导与督导听课制度由学校领导、教务科长、教学部主任组成听课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制定学校领导及督导听课制度,校长、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以上.教务科长及各部主任每月至少听课2次以上通过听课.当场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课打分.课后与教师进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该项打分结果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总分.占20%的权重。

教学运行检查制度我校的教学运行管理建立了以教务科牵头、各教学部协同的常规抽检制度,每周对教学秩序、教学安排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月以通报形式向全校发布.对教学事故、教学差错及时处理.并在考核中与绩效工资挂钩、每学期以教学检查周的形式进行教学大检查:一是对各教学部执行教学文件、落实学校规章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加大课堂教学巡查.重点检查教学秩序:i是组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听取师生意见检查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最后将检查汇总结果向全校通报,并宣传先进、鞭策后进。

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学校设立教学奖励基金.对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每评选优秀教师并予奖励:对参加教学课件大赛、基本功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集体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技能竞赛活动的给予重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钻研业务、努力进取、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考试制度考试既是对教学质量高低的一种检验.又是对教学的一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依据.必须认真对待。为了加强对考试的管理.根据教学大纲.学校教务科做好每学期的教学质量测查工作.做到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对各科试卷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差错。测查工作应井然有序,保证监测成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校领导则应对各科检测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定期召开教学部主任、教师参加的质量监控研究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评教制度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建立了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中心和教学信息员队伍每个学期在期末结课的前一周.由教务科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作出客观评价每个教师该项得分占教学质量评价得分的4o%.以此确定优秀教师的人选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审批制度学校通过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规范、稳定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如工作会议记录、检查记录、通报、工作安排、教师学期工作任务书等管理文件资料的审核归档制度,调代课单、课程表、教学进程表、学科成绩表、批改试卷等实行严格的审批签字制度.为规范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证实验过程的量化监控实验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因此.实验教学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就要把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措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使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不会出现放任自流的现象。要制定实验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严格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监控。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基于以上思考.我认为,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

全员性原则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务科是核心.教学部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等.还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教务科、教研室和教学部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入下~循环的监控过程。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议要明确教学质量与监控的关系在学校工作中.教学质量与监控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监控是一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等级制评价的情况下.必须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式.淡化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间的界线.树立全员质量监控的观念.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消除对立、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监控的作用从单纯的监督、检查、评价向导向、激励、改进的方向发展。

应准确把握监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变化.所以.应进一步探讨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有关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指标引入监控体系.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每个主讲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应用某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式。

在监控中应注意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量方法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中有其弊端:一是对共性的评价限制了教师不同个性、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二是评价标准和权重的确定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三是表格化的评价观察不到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事实.量化的评价结果缺乏对教师课堂教学本质上、深层次的指导因此.仅按评价结果来判断教学质量的优劣也不妥当。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克认为.评价者在评价中应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来换取评价中的有效性而评价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方法的应用。近年来,教学监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强调监控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在评价方法上则注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强调定性方法在监控结果中的运用.因为定性方法更有利于明确地肯定成绩、说明问题.指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应正确对待评价结果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将教师放在对立面.如何处理学生评价结果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评价结果不被认真看待.就可能导致师生对学生评价结果失去信赖。如果对学生评价结果处理过激.把评价结果放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可能造成教师不敢管学生、担心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这样.就不是“为教学而评价”.而是“为评价而教学”.就会失去教学评价应有的意义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所以.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应当慎重。

下载简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论文(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论高等学校中外合作办学教学质量监控的战略思考论文(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