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论文》。

第一篇: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论文

【摘要】:创设科学情境作为科学课教学的外部诱因,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情景中来,诱发并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很重要。新编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真实情境,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就应当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把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作为自觉设计教学过程的产物,从而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

初中科学是一门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它是人类几百年积累的经验,其中有些知识具有较1高的抽象性。而初中学生的思维还是以想像思.维为主,如何使他们理解接受、消化抽象的科学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生动、自然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学生采取能动性行为的态势。因此,创设最佳教学情境,可以更自然地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现象,进而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让学生体验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使之产生“情境效应”,提高科学教学效果。

一、教学情境的内涵和意义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知识是社会建构的。因此,知识和学习的发展不能与现实世界分开,而是必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达到。教学离开了一定的情境,其教学的功能就会减弱。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进行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积极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培养和造就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人,已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这给我们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更多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进行探究教育的内在要求。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围绕问题进行探究是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所必须的。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是深化科学探究和情境教育研究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落实到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已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也是推进和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科学探究的素养,特别是初中学生更需要在课堂中习得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实施“情境、问题、探究”教学能够有效地把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创造真实可行的条件,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与发展学生对问题现象进行探究的基本素养,并使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生活的现象、事件及问题的主动、积极、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为真正独立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策略

1.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引发悬念的问题情境

差异性实验是指结果出人意外的、与学生学习的前概念或常识相违背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展示的现象,与学生的潜概念发生矛盾,能引发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头脑中产生各种疑惑,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在蒸发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请学生做如下的吹气实验:第一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离嘴约15厘米的地方,张大嘴慢慢地对手掌呵气,学生会感到手掌“暖烘烘”;第二次请学生将手掌摊开放在同样的位置,先闭嘴,然后嘴留一条小缝,用力向手掌吹气,学生会感到“冷飕飕”。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提出问题,在情境的启发下学生会想:同样从自己嘴里吹出的气,理应温度相同,可手掌上为什么两次会有不同的感觉?于是师生围绕解决相应的问题来展开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许多类似的简易实验、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原有认识相冲突,如“从漏斗口往下吹乒乓球,乒乓球竞吸在漏斗上不往下掉”、“纸锅烧水,纸不会发生燃烧”、“水生火”、“拉两本页码交叠的课本,拉不开课本”等等,通过实验,让学生从中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

利用差异性实验创设引发悬念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把提出挑战性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建构知识的意识与习惯。

2.利用真实生活事件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

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意味着情境创设要注意问题的真实性,以真实的生活事件为基础,学生才能切实明白知识的价值。如在“流体速度与压强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以下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情境1:(游戏)用细线把两个乒乓球吊在空中,相隔3—5厘米,当你对准它们中间吹气,两只乒乓球之间的距离将发生什么变化?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在情境展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三、结语

随着“情境、问题、探究”教学的开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了较大的变化,以前的课堂教学比较沉闷。现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景观。学生都有着探究知识奥秘、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倾向和动机,“情境、问题、探究”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这些倾向和动机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学生的潜能较好地发挥出来了。教学中虚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定需要,创设最适台学生学习的情境,使科学课充满科学味,这对情境功能的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的。从我校目前实施的“情境、问题、探究”教学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学得有趣,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乐在其中。

第二篇:初中科学新课程教学情境的创设论文(定稿)

关键词:教学情景 创设原则 创设方法 科技热点 社会热点

摘要: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趣味性。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学生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学生的心灵升华,为其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并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例如,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将氧气通入到放置在温水中的白磷上方,会有什么结果?”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但听到最多的是:“白磷在水中怎么可能燃烧呢?”然后老师就这个问题进行演示实验,发现温水中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顺势告诉学生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只是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跟氧气接触。学生顿时有所领悟。

实践表明:良好的教学情景设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良好,并影响探究活动的实效,决定着学生探究能力形成的进程。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创设教学情景呢?我认为应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好的方法。

一、教学情景创设的原则

1.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真实性。教学中学生探究的问题绝大多数是前人已研究过的,有现成的结论,但对于学生而言却是新颖的。当他们面临这些问题时,同科学家们当时的心境是相似的,老师将探究的周围环境创设得越真实,学生心理上的探究动机就越强烈,探究的欲望就越大,探究过程的收获也就越大。

2.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趣味性。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学生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学生的心灵升华,为其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并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3.教学的创设应具有适宜性。一个有难度但又可以让人尝试,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引发另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探究问题的难度过大,所讲述知识又与初中生的基础相关太远,则会让学生扫兴,进而损伤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降低探究的欲望。因此,创设的教学情景应具有适宜性。

4.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针对性。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牲、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针对不同的教材、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忌只图表面热闹,占用过多的时间,而学生提出的问题又与情景问题相去甚远,导致老师只能无可奈何地自己指出要探究的问题,从而失去创设教学情景的意义。

二、教学情景的创设方法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入手创设教学情景,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关注;又能够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揭露他们的已有认知,激发他们流露自己的想法,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利用学生的学习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设置与学生已有知识相冲突的教学情景,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急需解决问题的愿望。

3.利用实验过程、结果的新奇创设教学情景。初中生对实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对那些走出他们预料的实验结果,更是惊叹不已,都希望自己能新手来完成。因此在教学中若能通过实验来创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情景,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例如,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可分别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下列两个实验:

(1)在5只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盐酸,而后分先后顺序加入大小相同的铜片、铁片、锌片、镁片和一小粒绿豆大小的钠,观察现象。

(2)向盛有跑题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投入自己所带的无锈铁钉、刀片等铁制品,观察现象。

4.利用真实而又有启发性的故事创设教学情景。故事和传说都是中学生所喜闻乐道的,选择一些与将要学习的新课题有关的真实动人的故事,定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作出各种假设,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5.利用社会热点和科技热点创设教学情景。许多社会、科技热点与中学科学都有一定关联,若能及时捕捉并用于教学情景,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状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体会到高科技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增加学生学习信心,引导学生学好科学为人类造福。

小结:情境教学强调为学生创设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以激励学生的认知需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体验学习,完整地经历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认知全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的负担。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科学教师要树立新课程理念,在科学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交流、不断反思,这样一定会使科学课上得有声有色,学生也会对科学课产生越来越浓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解读》顾福康郑晓蕙2006年8月第1版

[3]《浅谈农村中学如何开展科学教学》张义珍《科学教学》2004年第29卷第3期

[4]《探究实验教学设计》张苗 沈雁 曹晓晨《科学教学》2005年第5卷第4期

[5]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电子文献)

第三篇: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目录

目录……………………………………………………………………………….........1

一、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意义…………………………………..2,3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4

(一)新课引入,进入角色——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4 1.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4,5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5

(二)启发诱导,合作交流——以指导实践为基础问题设计贯穿探究性………………5,6 1.创设实验性问题情境………………………………………………………………….6 2.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创设悬念、探究性问题情境………………………………………6

(三)总结反思,梳理知识——以激励评价为手段问题设计贯穿综合性……………..7 1.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7 2.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实践性问题情境„„„„„„„„„„„„„„„„„„..8

三、数学教学情境地创设实践与探索后的反思………………………………………….8,9 参考文献…………………………………………………………………………………….10 后记……………………………………………………………………………………………..1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反思

薛永玲

【内容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设计中如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这次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优良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加大对教材的钻研力度,掌握一定的原则、方法。良好的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善于对课堂进行反思。“情境”创设的质量高低往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方式,合作交流

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它提出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学习的最基本要素是思维。现代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激发思维最典型的情境是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教学,是指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的具体场景和问题,以引导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并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的贯穿课堂始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走进课堂,就等于是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了的“书本世界”,而当这个“书本世界”同他的“经验世界”没有很好的沟通和联系的时候,他就无法理解这个书本世界里最精要的东西。“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已说明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知识传授所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为知识欠缺生长环境,学生的构建知识体系就会是空中楼阁,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若能合理设置问题情境,构建生长平台,学生就会在情境的展示中积极参与研究知识的生长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使学生听其言,入其境,激发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愉快的心态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探索,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有何重要性?应该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怎样的问题情境才有价值?„这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师深思的问题。

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本文首先阐释了情境创设的目的和意义,并探索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最后,对情境创设更好的实施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反思。

一、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与意义

(一)情境创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目的 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引出问题,三是诱发思考。创设教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产生惊异和欣喜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1、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有了兴趣可使人的脑细胞运动加快、神经紧张、精力集中、思维敏捷,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验证明,学生对某学科有兴趣,符合他由活动动机产生的认识倾向,就能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形成持续性的学习动力,真正能起到诱导创新的好效果。

2、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获得良好的发展。

3、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由人们的认识需要引起的。鉴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感到原有知识不够用,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学生疑惑、惊奇、差异的情感,使学生在“愤悱”的状态中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易于集中注意,积极思维。

4、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哈佛大学流传的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在情境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数学教育可以将所要传授的知识融于情境中,通过创设有意义的、丰富的、真实的数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而真实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与猜想,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探求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5、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创设的问题情境,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教师能充分发挥“导”的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在情境中、在学习行为中、在合作交流中、在互动中、在反思中,共同建构知识的意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式

著名作家路遥说“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信仰,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那么我想教学工作更需如此,需要教师和学生都投入到教学情境中来。

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体验,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情境教学正是适应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设计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这次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优良的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加大对教材的钻研力度,掌握一定的原则、方法。良好的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善于对课堂进行反思。“情境”创设的质量高低与运用往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在数学课上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呢?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做了如下尝试:

﹙一﹚、新课引入,进入角色——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 数学教学不单是使学生学习和承认知识的正确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索,以问题为起点,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去获取知识.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的过程创设问题情景,能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学生去质疑、促进学生去构建新的认知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创设故事性问题情境

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大量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当地穿插和引用这些材料,抓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这一心理特征,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应用》一节时,我用多媒体出示有关金字塔的图片并设问:“你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吗?”接着讲解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高度的数学史实。泰勒斯在金字塔的旁边竖立一条木柱,当木柱的影子的长度和木柱的长度相等时,只要测量金字塔的影子的长度,便可得出金字塔的高。你能解释这个方法吗?故事讲完了,学生们正沉浸在故事之中。教师问:“谁能说出泰勒斯是如何测出塔高的?”学生们面面相视,回答不出。教师告诉学生:“下面学习了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就能帮助你回答这个问题了。”从鲜为人知的著名数学家泰勒斯测金字塔的方法引入本课,能迅速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挖掘数学知识,巧妙的设问恰好找准了学生的知识生长点。这样很自然就把学生引入到生机盎然的学习情境中去。

好的导入就好比给学生注入了兴趣的活力,使学生对这节课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喜 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如果一节课在知识的呈现阶段就让学生饱受挫折和打击,而与喜欢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上这节课,所以数学课要走进学生生活,贴近心理,让他们感到有趣、熟悉、亲切和希望,这应该是问题情境设计的基础。

又例如讲九年级《随机事件》一节,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

另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全班48人分为十二个小组回答各种问题时,我即兴地设计用两个骰子撒出点数,用面朝上的点数之和来确定哪一小组回答问题,学生感觉很新鲜,又觉得很公平,体现事件的随机性。

每个人都爱听故事,创设故事情境,导入新课,能使数学课堂充满情趣,使学生感到新奇愉快,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这节课的情境创设随着情境慢慢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又创设情境,并不失时机的渗透强化随机事件的概念,可谓边学边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强烈动机,达到了有效学习的目的。

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一课里,三者都是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它们之间没有固定的大小关系,选择哪一个来代表一组数据更为合适呢?在本课的一开始,我创设了一个小品情境:“商品出售”。内容简要:出售广告说商品五元一件,某人进去买好后,付的金额却是十元,于是引来一段争议。这个五元是指这些商品的什么呢?若是此人花了十元买了两件价格不同的商品,那么每件商品平均五元,从而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若是把这些商品的价格从低到高排列,而五元一件的商品刚好处于正中间的一个或是两个,那么这个五元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那么此人花了十元就是买了两件五元的商品,当然广告中说商品五元一件也有可能是指这些商品中价格是五元的最多,而此人却买了价格是十元的,这里的五元就指的是这组数据的众数。通过这个小品引入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小品作为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深受所有学生的喜欢。把小品形式引入数学课堂,不仅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生动地再现了数学内容,使学生兴味盎然地加入对数学知识的再认识过程。通过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趣味情境,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枯燥乏味的消极状态,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从“枯燥学习”转变为“快乐学习”,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毫不夸张地说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并且是当前数学教师最煞费苦心的一件事了,他们往往为了突出“新、奇、趣”而去挖空心思地创造出迷人的问题情境,而结果却造成拖泥带水式的失度、失真,只会是事与愿违的“画蛇添足”罢了,定会导致数学味的丢失,所以设置数学情境时,一定要看其中是否蕴含了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恰当的趣味问题情境可以产生一种积极的诱导作用,使学生的疑惑在自己的疑虑过程中不攻自破,同时,思维活动也获得了较好的完善与突破。

(二)、启发诱导,合作交流——以指导实践为基础问题设计贯穿探究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后者对发展能力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展示知识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经历获取知识的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导入新课问题情境的设置固然重要,但是探究新知的过程中问题设计更是一节课的核心。好的问题设计师探究性学习赖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所以在知识的探究中,我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情景越丰富,学生学习情绪越高涨,越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萌发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实验性问题情境。

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有一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的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设置鲜明、有趣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体验,掌握实验技能,发展探究能力。

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是一节概念课。要求学生认识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等立体图形,要求学生能对生活中的物体抽象为一些立体图形,学生对这节课普遍不太喜欢,教学效果也不太好。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思路:从学生喜欢的积木开始让学生自已搭模型,并对做好的模型按自己的方式进行分类;有的按照圆与非圆分成了两类,一类圆柱圆锥,一类棱柱棱锥;有的按照上下底面是否相等分成了圆柱棱柱与圆锥棱锥;有的按照底面边的条数进行分。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解读学习内容,进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建构出一个概念,学生的学习完全是自主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是自己建构的过程。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要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合作交流。这样的活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关系,在这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亲身经历,合作交流,经历了数学的思考,经历了从数学角度思考实际问题的过程,这些过程都不是教师的教学所能代替的。学生自己建构立体图形的分类的效果,也不是授课法所能代替的。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创设悬念、探究型问题情景

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时探究通过平移变换,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变化特点时,在顶点式情况下学生探究得出:“上加下减常数项,左加右减自变量”后,我接着引导:“抛物线的解析式是一般式情况下是否也遵循这样的规律呢?”而通过步步相关的巧妙提问,创设悬念情境,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里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材紧紧扣住学生心 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又如在学生学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之后,我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情境。课本上举例说明了“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不一定全等”,那么“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 的两个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全等?什么情况下不全等呢? “学贵有疑”,适当的悬念,巧布某种卡壳,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而且能促使学生在广泛学习、比较的基础上观察、试验、猜测、估计,在发现矛盾、发现疑点的过程中提出质疑,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勇于否定的精神。

(三)、总结反思,梳理知识——以激励评价为手段问题设计贯穿综合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老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活动经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亲自体验在问题情景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乐趣。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做标新立异的二月花,鼓励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1、利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应用型问题情境

如在学习了 “过三点的圆”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圆形玻璃镜不小心被碰碎了,要怎么样才能到镜店配一块合适的镜子呢?学生想知道答案,于是他们将问题逐步展开,结果发现将此问题转化为“确定圆”的问题,即只要带一块有边缘的碎块到镜店就能配一块合适的镜子.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景,能够很自然地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时,我提出问题:窗外的红旗正迎风飘扬,同学们知道旗杆的高度吗?在得到否定回答后,我又问: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里,给你一把尺,你能设计一个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吗?许多同学立即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利用了这个问题情景使学生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在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内化为自身思维的发展过程,变传授知识为引导探索,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从实际生活的数学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教师可引导学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存在于生活中的数学。又如:金融问题:储蓄的学问、怎样存钱本息多、买保险和存款哪一个更合算?消费购物:打折问题、打折与返券促销方式的比较;电信、网络:全球通与神州行哪个合算、上网包月卡与储值卡的比较;交通:出租车计价问题、怎样出行省时省钱; 最佳方案问题:花坛设计,房屋的布局和装修,旅游租车、购票等;为什么校园里的地砖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而没有正五边形?等等.如果教师能够引用这些例子,使学生体会到这些问题只有用数学知识才能解决,说明数学应用之广泛,感受到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数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要使学生真正明确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不能光靠教师说,要利用各种方式使学生获得经验。

2、利用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活动型问题情境.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智力成长的高峰期,动手操作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思维发展,也就是能使学生越来越聪明,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一下,先从中得到感性认识,进而不断地比较、分析、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再利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学生就会有所体验,有所收获。在“做数学”中学数学,获得数学学习的体验,体味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以此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在教学相似三角形与解直角三角形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同学们,每周一清晨,学校的全体师生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可是我们经常发现,在国歌声中,旗手升旗的速度有快有慢,很难做到与音乐的节奏同步。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学校准备投资换成电动旗杆。由于国歌演奏时间是固定的,总共43秒钟,那么只要测出旗杆的高度,计算速度的问题就不难解决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测旗杆的高。怎样利用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或投影的有关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 ?大家先集中讨论方案,再分散实际操作,最后集中总结交流.作业布置下去后,学生汇报测量方法时各小组竟然总结出了七、八种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

最后大家统一认识,去同存异有以下几种主要方法:

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2、利用标杆;

3、利用镜子;

4、利用测角仪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等等,由于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基本背景联系密切,学生热情很高,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用身边的例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操作活动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这说明学生亲手操作,才是理解知识的捷径。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新课标要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具有的数学素养。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较好地体现了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

三、对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实践与探索后的反思

第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应为教学目标服务,要同问题紧密结合,教学情境必须从学生实 际出发,偏离了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第二、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引起思维困惑,激起疑问形成。激疑为先,讨论在后,点拨思路在最后,激疑一定不要忙着解惑,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情感,这是教学把握的关键。

第三、情境创设要适时适度,对于一些学生能自主解决的浅显问题,是无需“兴师动众”组织探究实践活动的,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情境与知识内容之间的和谐性、实效性。不能为情境而情境。合作讨论应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进行,确保探究的有效性,有些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是可以解决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不要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

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充分信任学生,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多给予鼓励,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经常体验到思维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深信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新课改不论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这都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不断去领会,去实践,去探索,去感悟。因此,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我们不仅需要热情的投入,更需要理性的操作和思考。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使学生积极参与、乐此不疲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全面实施新课标,升华数学课堂教改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吕世虎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6月

[3]《新课标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实例》 王立嘉 宁波出版社 2004年

[4]《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分设研究》 潘莉霞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

[5]张奠宙.赵小平.当心“去数学化”.数学教学,2005年第6期

[6]施福涛.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教学与管理,2003年8月

[7]王志民.透析问题情景中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2006年9月

[8]卢惠龙 走出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误区 中小学数学 2004年第1期

[9]田慧生 情境教学—情境教育的特征与意义 课程 教材 教法 1999 年

[10]张维忠 有效的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数学教育学报 2001年

【后记】

总之,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并最终将这些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景。学生学习的数学应该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已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具有活力和灵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问题化课堂教学,能以问题为导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情境的创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在使用开发新教材的过程中应结合本班学生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创设出更好的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

薛永玲

2012-2-8 11

第四篇:创设情境论文

创设情境,让语文课“化蝶飞”

——浅谈情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沧县杜生镇史楼中学王香菊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在阅读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项目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新课程标准把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本文着重结合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的实例来探讨情境在中学语文教学对促成学生情感体验生成、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情感体验审美移情教学效果

一、提出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在遗嘱中讲:“艺术就是感情。”①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②感情是教学艺术生命中流动的血液,没有贯注感情的教学就如同纸花一样,是艺术的赝品,是虚伪的,没有生命力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③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的感情投入,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观念、情趣和能力。诚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所言:“你自己先要笑,才能引起别人脸上的笑。同样,你自己得哭,才能在别人引起哭的反应。”④“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⑤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审美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文质兼美,诗情画意的散文、情景交融的诗歌、引人入胜的小说,其字里行间汩汩流淌着作者情感的清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激起学生情感审美的内心体验,使其深有同感,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这无疑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美学修养,从课文内容出发,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搭起学生和教材、学生和作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传之以情,以情激情,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完成对教材的审美移情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对教材文本的独特情感体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二、运用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本文拟结合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来谈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阅读教学方面,按新课的教学程序,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几个情境教学的步骤。

(一)、导入情境 渲染气氛。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不仅具有主导作用,而且还有情感的感染作用。新课的导语设计起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乃至情感的作用。那充满激情的带有特定情境预设的导语极易把学生引入将要学习的文本情境,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教学《散步》一课时,首先播放了阎维文演唱的《母亲》。当著名歌唱家阎维文饱含深情的歌声在耳畔响起时,师生们的心都被深深打动了,许多人的眼角都闪现着泪花,大家不约而同地都跟唱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了起来,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如火炬,一下子就被点燃了。在执教《黄河颂》一课时,我激情满怀地作了如下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黄河、到过黄河吗?从古至今,漫长的黄河沿岸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足迹,还有那带不走的千古吟咏和绝唱。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到的《黄河颂》,诗人更是独具匠心地把时代和历史的背景与黄河内在的精神底蕴紧密结合起来了,面对黄河,诗人唱出了抗战烽火连天时期的时代最强音: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你哺育了无数像你一样的炎黄子孙;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你代表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困苦危难之际,水深火热之时,是你的一声怒吼,唤起了华夏儿女抗争的不屈信念;是你的磅礴气势,延阻了日寇妄想迅速入侵的铁蹄。是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是你,让我们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骄傲自豪。”如此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极具感染力,很快就把学生的感情凝聚到诗人赞颂黄河这一热烈而深沉的特定情境中,为课堂教学做好了感情上的蓄势和铺垫。

(二)、演绎情境体会真情。新课标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较紧密,又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表演性,针对这样的课文,我便及时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取指导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在编和演中学、在学中编和演。而对一些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或者说学生没有过课文中提供的类似情感体验的课文,我则是旁征博引,采用讲故事、谈体会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其情感体验的形成。如教《变色龙》一文,我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从而体会不同人物的不同心理,在分角色朗读结束后,又分别让他们及其他同学对他们所扮演的人物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对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反复无常、趋炎附势就有了深刻的印象。在教《范进中举》一文时,我让学生按合作小组进行了课本剧表演,然后由评委亮分,点评,再组织大家讨论“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这一事件有没有典型意义?范进中举前后众人为何态度迥异?”,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在教《卜算子/咏梅》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为词作配上插图,在配图的过程中,学生对“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霜斗雪、凌寒怒放的梅花形象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的课上下来,不仅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收到了比预期的还要好的教学效果。

(三)、回放情境深化体验。在学生获得对课文中的人和事的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从教学的三个维度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出发,我及时地组织学生回顾课文情境,采取谈感受、说体会的方式来深化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使其能从课文中获得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看法和启示。如在教学《丑小鸭》这篇童话的时候,在充分挖掘了推动丑小鸭不断流浪不断奋斗直至成功的情感和心理的内驱因素、学生对丑小鸭及其心灵的奋斗史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我及时而又巧妙地为学生和丑小鸭之间搭建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以“丑小鸭,我想对你说______”为题,让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感受和体会。我话音刚落,学生的手就齐刷刷地举起了一大片。我面带微笑地示意学生一一发言,并在学生发言的间隙不失时机地加上一两句自己的点评,在这样的特定情境中,学生也不时为他人精彩的发言而自发鼓掌,在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气氛中,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又进一步地深化了。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⑥情境教学法充分调动、挖掘和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用于漪老前辈的话来说就是:“传之以情,以情激情”⑦,在这样一个情感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情感审美和情感接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

诚然,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尝试和运用,但情境的设计还得从教材和新课标的角度出发,从学生角度去考虑,以课堂效果为准绳,做到因文而异、因生而异,既重形式,更重实效。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和研究并把其成果上升到理论和教学规律高度的工作。

参考文献:

①转引自 中国艺术网《荀派艺术》 作者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周志强

②《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77页

③转引自 中国艺术网《荀派艺术》 作者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周志强

④贺拉斯《诗艺》 杨周翰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转引自国学网《集部·文心雕龙知音第四十八 》

⑥转引自芜糊教育信息网《应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者林良义

⑦转引自三槐居语文网《让课堂充满激情》作者谢鹏英

第五篇: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创设教学情境

活跃英语课堂

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了对解决后进生的英语学习问题。提出了目前这些学生所面临的各种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他们较重的心理负担,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面对困难时候,他们很少去主动地积极地解决困难,而是知难而退。这一切都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多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些英语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心理障碍,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教学氛围,去除学生心中这块最大的“心病”,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信,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关键词】创设,活跃,教学情境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情智,催动学生的灵感。而教学情境就是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如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促进感悟,同时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之中。在英语教学中,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从事英语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动手,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是非常成功的。

一、情境教学法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依据

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己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英语教学的课堂上,着重让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来获取和领悟英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表演体会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教学的情趣。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贡献自己所想所能,学生易于产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人人都有义务动口动脑。在小组互动中,学生有很多机会反思和应答学习伙伴对提出的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和回答,提高了学习兴趣。中小学英语课本有很多对话内容,如果教师让学生扮演角色表演,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不但活跃了课堂,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表演形式可采用同台表演,也可以分小组自由问答,只要有利于教学需要,任何形式都可以。

2、实物演示情境。

这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即以实物为中心,陈设必要背景,构成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的情境。目前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利用实物进行教学,效果都比较理想。实物演示情景最好用于英语单词教学。教师在课前先准备好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以便上课时利用。教师在教单词时,拿出相对应的物体,实物和单词互相对应教学,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物体说出英语,便于记忆英语单词。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采用实物演示情境的方式是记忆单词最好的方法。

3、图画再现情境。

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图画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实际就是把教学内容形象化。课文插图,特意绘制的挂图,剪贴图,简笔画都可以用来再现教学内容情境。其中剪贴画,简笔画更简便易行。中小学生喜欢上网聊天,对于QQ图象的表情比较熟悉,可用到教学上。如教师教喜怒哀乐等单词时,可以在黑板上画出相关的图像,也可以在课前先画在纸上,利用图像进行教学。一些英语阅读短文,借助画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短文的内容,也使自己的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4、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往往使人心驰神往。音乐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调动了人的情感因素。同样道理,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恰到好处的音乐渲染,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能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之中,这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用音乐渲染情境,关键是选取的乐曲要与教材在基调、意境以及情意的发展上相对应、协调。在初中英语课文中,介绍了很多的西方文化,有些大家都很熟悉,比如足球。我在讲解相关课文时,播放了一些足球世界杯的主题曲,有时播放一些著名足球俱乐部队的队歌,把整个教学推向了高潮。

5、故事引发情境。

学生愿意听故事,如果把知识融入故事中,有时再配上生动、新颖、色彩鲜明、感染力强的投影片,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的初中英语课文有很多故事,在授课时如果把故事适当延伸,就能使课堂更有吸引力。我教课文“The

Life of Albert Einstein”的时候,把爱因斯坦的故事适当延伸,介绍到1945年8月,美国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长崎爆炸,造成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灾难。因为爱因斯坦与原子弹的发明有很大的联系。在讲授课文“The Story of Mother’s Day”时,把韩瑜等全国知名孝心人物的故事讲给学生听,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们懂得感恩。

6、语言描述情境。

情境教学十分讲究“直观手段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在情境出现时,教师的语言描绘,能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感知效果。学生因感官的兴奋,感知得到强化,从而激起情感,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然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文章的内容,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一些英文故事非常有趣,有的也很幽默,学生非常喜欢。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特点,要求熟读故事内容,然后用英语描述。描述故事时可长可短,关键是鼓励学生们用英语说,做到人人动口。

7、疑难诱发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困难,碰碰钉子,更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寻找解题方法的欲望。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特别是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比如阅读理解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短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设计一些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做。通过这种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情境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一)情境教学法的一般原则:

1、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其中,能否根据情景和主体思想的变化做出准确的反应(如听、说、读、译等)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而具备这一能力就需要在情境教学中始终贯彻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原则。自主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角色选择的自主性与对活动设计的自主性原则两方面。在情境教学活动中,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而不是教师分配角色,并且要让学生在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活动情境内容的灵活加工方面。背离自主性与创造性的情境教学必然是机械的、缺乏活力的,只能导致学生被动地重复已设计好的活动,近似于传统教学法。

2、角色同“情”与“境”的交融。情境教学的特点是言、形、情融为一体,观念寓于其中。要求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知与情感相结合。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情”与“境”是二种异常宝贵的资源。前者可以为学生学习资源不断地提供动能。后者可以为学生提取并组织原有知识提供形象而具体的参照源与刺激源,对两种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

3、情境教学中的“角色”互动原则。“角色”互动是指角色因相互作用而导致各自原有状态的变化。在角色选择中,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人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而其他人只能是“观众”。对此,就要贯彻“角色”互动原则,努力实现在情境教学的设计、表演和评定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确保学生在融洽平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

(二)特殊原则

针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除了遵循以上一般原则,还须遵循以下原则

1、趣味性原则。学生学习英语成功与否,是否具有学习动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兴趣的最大源泉蕴藏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以情景化的活动为主来组织教学,并使自己的教学充满趣味性,符合学生的口味,让学生积极、主动、大胆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爱学,乐学,会学。

2、情感性原则。学生的情感依附性很强,他们往往视教师为父母,作为教师,应该把最真诚的爱倾注在教学之中,倾注在学生身上,要重视情感教学,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影响学生,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学生,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也 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英语。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3、宽容性原则。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出现紧张、缺乏信心等现象,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情境教学中,作为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诚的鼓励,充分地肯定他们的优点与进步,不要吝啬表扬,多几分鼓励,少一点批评。

4、学科整合原则。在英语教学中注意学科融合,符合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综合素质,使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学生感到英语学习真是妙趣横生。

总之,情境教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法是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活动质量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它把简单刻板的教与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情实境中,它拆去传统教与学的樊篱,让师生和谐地融合为一体,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化抽象为直观,化刻板为生动,帮助学生寻找到掌握英语学习的捷径,使学生学于其中,乐于其中,感于其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下载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科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实践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关键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

    初中政治教学论文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 优化政治课堂教学 【内容提要】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解决政治知识的抽象性和......

    论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五篇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正在逐渐更新着教师的教学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课中有境”。在课堂教学......

    初中浅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的几个方法论文

    导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以下这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论文是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提供,欢迎阅读......

    初中体育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论文

    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有趣味的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在不知不觉间完成学习任务,采取灵......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不仅包含与数学知识有关的信息,还包括那些与问题......

    浅析创设情境式初中数学教学

    论文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努力创设各种有效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教学情境 创设途径 【摘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