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岛的秋天杂文随笔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春、夏和冬季都有许多无法磨灭的印象。我忘不了在乍暖还寒的细风里扯着风筝飞跑的孩子,全然顾不得脚下一簇簇刚冒出的新绿。池塘边的垂柳挂着点点鹅黄,空中弥漫着泥土和枯草的淡香。我也忘不了烈日烘烤下刚收割过的齐展展的麦田,还有推着冷饮车走街串巷叫卖冰棍的老婆婆。冬天的记忆更多,比如墙上漂亮的新挂历,玻璃窗上图案各异的冰花,火炉上的水壶,更不用说那一串串精致整齐的鞭炮。
唯独秋季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出奇地模糊,既没有排成人字南飞的大雁,也没有五谷丰登、硕果累累的景致。脑海中最常浮现的是一场疾风寒雨后的树林,暗褐色的枝杈光秃秃地耸立在凝滞的空气里。
成年之后,我对秋天的记忆倒是大有改观了。不用说八达岭长城的秋高气爽,香山的红叶也的确像烂漫的浮云。咬下去崩脆的大枣,斜插在竹杠上端散射开的串串冰糖葫芦……这些早已沉淀在我对北京永久的记忆里。
长岛的秋天则另有一番风情。这里是一片狭长而平坦的土地,从纽约市向东展开,南面大西洋,北依长岛湾。每当秋风送爽,将丛林染成火红金黄,不须刻意到公园里去便可以览尽满目秋色。待到凛冽的海风长驱直入,将草丛里的蜂蝇飞虫通通送进冬眠的梦乡,在海岸边流连的人影便也逐渐稀疏了,只剩下灰白色的海鸥迎风展翅,扶摇空鸣。邻里尚有几户人家没有收回门前干枯的玉米秆垛和橘红色的南瓜。高尔夫球场上依然绿草如茵,人们三三两两的,都罩了厚夹克,赶在冰冻关场前再多练几杆。
或许凡事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罢,我面对长岛如画的秋景也渐渐视若无睹。一俟邻人壁炉的烟筒里冒出缕缕青烟,自家门前和后院的枯叶铺满厚厚一层,我秋天的劳作便要开始了。先要把落叶耙成堆,再装袋,然后依次立在路边形成一条长龙。如此这般,要反复几次才能把一季枯叶清理完。
有一年,我无意间忽然发现了长岛的另一种秋天,每每让我驻足体味,爱莫能止了。这便是枯叶褪尽之后,初雪未至之时的秋末,灰暗的天空下一排静谧的树林,远远望去也恰似一抹恬适的轻烟,全无杜工部“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走近看,树干和粗枝的纹理迥异,不同树种的枝杈也呈现不同的形状,或随意伸展,或簇拥成团,还有的形如小男孩儿剪得平平整整的头发。凡这些都在夏日绿叶繁茂时被隐去了,不易见到的。
我在盛夏步行或停车时,一定是尽可能选择树阴下。至于是什么树,那倒不特留意,只要有绿莹莹的清凉就行。今番想到,当长岛那闻名遐迩的遮天浓绿裹了空气中的湿热一并褪尽时,我们才得以看清为我们擎着华盖避日的树木的“庐山真面目”。纵然少了份诗情画意,却也在瘦骨嶙峋中透出其本色的质朴无华。
与父辈相比,我的人生经历算不得沧桑。但抚今追昔,也悟出一些道理。经过岁月的磨砺,我看淡了繁冗、华丽而更倚重朴实、真情。观树品秋如此,接物待人亦然。
第二篇:秋天的诗意杂文随笔
也许是生于秋日的缘故吧,我是极喜欢秋的。
春过于浓艳,夏多烦躁,冬又太寒冷。只有秋充满清爽与诗意。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景之美不过如此。范仲淹这首词写秋景亦怀念故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增添几分凄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得很美。仰望天空,鹤已随古人远去,只有淡淡的云,被淡淡的风吹着,淡淡地飘,引出淡淡的惆怅。夏去秋来,四季交替,流年似水,我们终会老去,如秋风吹落的满地黄叶和残花,不免让人感慨岁月的无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人很会安慰自己,面对逝去的落花,也写得这样充满诗意和富有哲理。
秋天又是思念的季节。“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最适合漫步,凉爽的天,幽静的心。遥想远方的故人,是否也一样牵挂着我……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秋风中的相思,竟也如此侠骨柔肠,缠绵悱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美人独坐兰舟,看残荷已落,花飘水流。上阕一幅余香袅袅的秋景图。下阙道尽了相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有李清照才能把这相思描绘得如此凄婉动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秋天真的很美。
第三篇:秋天的包裹杂文随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树木一样的凋零,河流一样的远去,时间从来不能让我们忘却,而是生活,让我们不得不沉默的记着,兀自穿梭在光影婆娑的隧道中,在流转的日夜沉淀为生命的见证,穿越风雨,穿越寒暑,像一个蜗牛躲在一棵树下,伸着触角探寻前路,风的味道,雨水的味道,空气的味道,与天空的距离,障碍既是障碍,也是前行需要的摩擦力,一步一步在微观的世界中探索。
存在是一个影子,生命是一种光芒。照耀着自己,也照耀着他人。世界的颜色在光中闪烁,植被与土地,流光溢彩背后的沉静,成为最真实的经历,难以忘怀,只好在一个不知是现在还是过去的时刻,把自己抛洒在隧道中,去碰撞,伤痕与火花,那似乎是一条注定的轨迹,难以逾越,却又风景无限,在所见的光芒中没有尽头。喧闹的,或者寂静的,一直往前走,甚至不需要颜色去弥补所失去的。
我们坐下来,吹吹风,喝杯酒,捋捋头发,曾经说过的话轻轻掠过,带着散开的头发在风中奔跑。只有动作与神情的传达,遮住了飞去的语言。旁边有一朵花的清香,也有一朵云的留意,有一只鸟清脆的鸣叫,也有一群人清澈的呐喊。作为背景与伴奏,永远存在,永远变幻。忽然,安静下来,心中充实而虚无,平静而从容。水上荡起连绵的水花,就像你连绵而去的影子,带着水的无邪与单纯,在生命的中央徘徊荡漾。被阳光蒸发的身躯,成为云的一部分。某一天,忽然滴落在你脸上,你若无其事,你们似曾相识却又毫无瓜葛,只好各走各的路,落在心里,踩在路上。
这本是孤独人的一天,无论你在欢笑还是沉默,无论你忘记了自我还是正在思考自我,你的触角都是敏锐的盲人。正在发生的世界已经消失在过去,这消失的每一分每一秒,仅仅属于自己,如果你不拒绝,它会与你对话,你会听到世界的语言,在所有的纷杂中,都有其独特的频率与音色。草丛中的各种虫儿,它们隐藏起自己,愉快地鸣叫着,属于你身体内部的一个频率。
早晨的凝露沾湿了夜的温度,流淌下来,风干了去。穿上尚未清醒的夜的梦,它还带着尚未冷却的夜的温度,背上秋天的包裹,向前走吧,这究竟是否是崭新的一天,里面装的每一个春夏秋冬,好像都已经难以打理,只有一个明确的引导如万有引力般不断沉淀。它们各有各的颜色,也各有各的心事。你背着它们,只因它们都已成为泥土,还要努力长出一棵树来。让灿烂的光芒下面,有一个坚定的影子,在风中舞蹈,在雨中倾听。
第四篇:江南的秋天杂文随笔
踩着盛夏的尾巴,不经意间已过立秋。如果在我的北方故乡山西岚县,秋天的到来大抵是这样的: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此刻寄居江南,很难感受到江南秋天是怎么来的,仿佛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也一时难尽江南那娓娓道来的秋意。
江南的秋天是需要去找寻的,你在江南小桥流水里找不到秋天,你在绿叶花树间找不到秋天,你在江水荡漾中找不到秋天,你在热浪滚滚的气流中找不到秋天,然而江南的秋天到底是来了,来的小心翼翼,来的不露深色,来的让你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这个美好的季节。
我看到路边美人蕉在盛情绽放,但我也看到了菊花也渐次开了,零星还有那红艳艳的山丹丹花,这些属于秋季的花朵,即便多情的江南再怎么呵护她们,也难以遮挡一个正在细细找寻秋天的眼睛。
宋代女诗人李清照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大概描写的是江南的秋色吧,或许这是一种人到中年沧桑的情感心境:曾经爱过也伤过,曾经拥有过也失去过,在这样一个江南秋色的日子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更让人感叹韶华易逝,爱如沧桑情如云烟,一时间便让人伤怀不已,感慨万千。
唐代诗人刘禹锡《秋词二首》中写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这首诗看着跟秋天这个季节唱反调,但透露出的却是人生成熟的季节。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回报的季节,不像春天我们只是把种子播种下去的希望。所以无论我们在春天播种下什么种子,秋天我们都能见到收成,多与少暂且不说,这一份收货的喜悦,就是秋天慰藉人们实实在在的果实。
要说秋天,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种只属于北方秋天的景象,在江南是找不到的,但是人生的秋天,有时又跟季节没多大关系。试想,我们有多少人常年流浪他乡,犹如大江里的浮萍,犹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常年寻梦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即便有多少辛酸已化秋风,但在我们心底深处,那份最初的梦想仍在催我们继续上路出发……
第五篇:山东的秋天杂文随笔
南方的秋天,总是像夏天那样粘腻腻的,不等人们看清影子,那秋已悄然逝去;塞外的秋,又常常和冬天搅和在一起,不够分明;唯独这山东春华秋实、四季分明;山东的秋,仿佛刚刚掀开婚纱的新娘,明眸皓齿,清丽可人,堪称北方秋天之典范。所以朋友,你如果想真正领略一下北国秋韵的话,那么我建议你不妨来山东走走,也许会让你不虚此行。
和南方比起来,山东的秋天脚步勤,来得快。一进八月中旬,昨天还热辣辣的天气,这不,今天却是凉风习习了。
“立秋了,天凉了。”早起的人们一见面,不管认不认识,几乎都把这句话当成了问候语,对方也会很见机地,乐呵呵地附和着说:“是呀!昨晚睡觉都得盖被子啦!”这话说得虽有卖关子之嫌,却也听了让人舒服,乐得无暇计较了。
可不是吗?想想吧!被炎热整整折磨了一个酷夏的人们,猛然间感到这丝丝凉意,阵阵清爽,心情该是何等的惬意呀!再不像夏天那样烦躁,闷热,穿着汗衫儿,短裤,摇着蒲扇,汗还是一个劲地往外冒,往下淌,手一抹,向下一甩,仿佛浇花似的。急躁,憋闷,四下里透不过气来。到处是白哗哗的阳光,白哗哗的水泥建筑,连那树叶都闪着耀眼的白光,让人不敢直视。
而这秋天,则是另外一番情景了。
看吧,那高高塔楼上,衬着瓦蓝瓦蓝的天空,贴着几缕如丝绢一般光滑的云。蓝的天,白的云;那天蓝得晶莹剔透,那云白的纤尘不染,相互间又总是那么的熨贴,那么的安祥、和谐。时而一动不动,时而悄然远逝,或是偷偷地,捉迷藏似的转向了另一边,静得让你简直觉察不出她的脚步。更奇妙的是,无论它出现在哪里,仿佛都是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让人看了,总是那么的幽深、宁静,给人一种完美俊逸的静态美。这时侯,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城市的喧嚣,可以想一切事情,又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看着,看着,很快便会把你带到梦里去。间或有一两只大雁掠过长空,即便你不是诗人,也会由此生起那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的畅想豪情了。
秋天,城里有城里的韵味儿,乡下有乡下的美感。那井然有序的树墙,绿荫荫的草坪;那乡间的小树,无垠的庄稼……无一不改夏日焉焉欲睡的神态,都精神饱满地抬起了头。显得愈发葱翠,生机。偶尔传来几阵秋蝉鸣叫,也不似往日那般无休止地聒躁,相反,倒像是为秋天特意弹奏的小夜曲。告诉人们:“秋到了,天凉了。”一切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明快。
而人们呢,则变得随和了,斯文了。男人们穿上了长裤,半截袖,女人们也换上了落落大方的秋装,见了面互致问候,语气变得清朗脆生,显得彬彬有礼,温文儒雅。姑娘们再也不必担心那汗水会冲淡了浓妆,只需化个淡妆,便青春了许多,靓丽了许多。一天下来,面色不改,美丽依旧。
秋天,我最爱到乡间去。春华秋实,经过春的播种,夏的酝酿,秋天,该是一个明艳艳,香喷喷的季节了吧?果不其然,走在田间小路上,那里的秋更别具特色。山青水净,霜染气清,让人游目驰怀,意共云飘,仿佛看到了天的尽头。尤其是深秋,那丰收在望的庄稼,秋风吹来,飒飒作响,单这声音,便能把人带到睡梦里。“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入住农家,你会被山东北方特有的那种乡村季风所陶醉,勤劳朴实的男主人,热情厚道的村姑,好客的孩子们都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晚间,大家围坐在农家小院里,抬头望满天繁星点点,侧耳听秋风窸窸唆唆;如果是在有月的晚上,明月皎洁,星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就更使人发“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幽思了。
说到此,我不禁想起“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诗句来。试想,在古代,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是很有限的。“春女思,秋士悲”,这似乎是一种无可变更的规律。它道出了封建社会里的人们,为山水阻隔而不能相见的思念之苦和许多不得志的文人志士的忧愁愤懑,可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山东,有道是“广东的桥,山东的路”,看吧!高速路、环城路、立交桥……比比皆是;即便乡下吧,也实现了村村畅通柏油路的愿望,你只要坐上汽车,火车,再奢侈点或是乘上飞机,千里之遥,近在咫尺。若不想出门的话,也不要紧,彩虹工程已将千家万户连成一家,一个微信,互祝平安……“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更为今天的有志之士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想,至于那郁郁寡欢的“秋士”,恐怕是再也找不到了吧!
我爱秋天,尤其是这山东的秋天。她丰满富庶;明净亮丽却又充满生机和活力;虽是秋天,却孕育着一个“春天的故事”。朋友,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