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论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是很有成效一种方法,也是从传统的语文教学转变为创新教学的一种趋向。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单纯为完成一节课的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学生有很大的潜能等待教师去挖掘。就情感体验而言,只要教师“导”得好,学生的情感就可以被激发出来。例如,在教第五册《灰雀》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然后进行师生角色互换,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出疑问,让其他学生做小老师来解答,最后全班讨论达成共识。通过找重点句、分角色朗读,体会句中人物的情感,学生认识到抓灰雀是一种错误行为,并知道要做一个诚实、知错就改的孩子。就这样,我的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听的配角,而是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既理解了课文,又懂得了怎样做人,课堂教学就由“死”变“活”了。
二、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
坚持在课堂上给予每个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少了主次的关系,多了讨论、民主的发言,课堂就愉悦多了。例如,第五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我首先让学生敢想。
“如果让你想象西沙群岛,你会怎样想?”让学生展开联想。其次让学生敢说。让学生说他喜欢的大海、岛屿是什么样子的。让胆大的、胆小的学生都说。再次再让学生敢问。把他不懂的地方提出来,问问西沙群岛到底是什么样子?美在哪儿?富饶在哪儿?通过想、说、问,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也能够达到创新教学的目的,课堂也就充满了活力,效果也大大增强了。
三、灵活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共同解答
传统的师问生答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正迎合了学生的需求。课堂上多以合作探究形式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小组讨论解决,并在班上汇报,师生共同总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见解得到认可的喜悦。例如,教第五册《找骆驼》一课时,我请同学们分组坐,在读完课文的基础上,我提出一个问题:走失的骆驼是什么样的?然后我发给他们每组一张纸,要他们自己设计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后得出解决的办法,由小组长汇报。有的同学提出了为什么骆驼走过的路,脚印一只深一只浅;有的同学提出骆驼吃过的树叶为什么留一个牙印;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路上撒了些“蜜”和“米”。最后得出结论,原来大家要找的是一只跛脚、缺齿,驼着“蜜”和“米”的骆驼。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只要老师在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发挥展现,学生就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第二篇:论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姓名:黎应秀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 兴趣 主动 学习探索.参与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教与学,师与生是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学生的头脑被看作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仓库”。对学生主体的漠视和忽略导致了教学活动的种种弊端。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谈不上主体的发展。而学生的主体参与活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授人以鱼,饱餐一顿,授人以渔,却可受用一生。”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学习品质。兴趣的驱动给学生以学习的原动力,促使他们爱学习,从而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没有兴趣,学生对知识感到 索然无味,不可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冷冉在《谈情知教学》一文中讲得十分清楚:“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精神状态。有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努力改进学习方法,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有真切的情绪感受,受到‘美’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有没有学习兴趣,是会不会学习,能不能学习的根本前提,”兴趣是少年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少年儿童主动探索知识面的心理基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设情境,去点燃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如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这一课当中,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可讲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动画《西游记》中的人物故事: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正走得口干,路过一片瓜地,八戒迫不及待地想跑去摘西瓜吃。唐僧说:“想吃瓜可以,我得考考你们。”“你说!你说!”徒弟们七嘴八舌答道,“那摘8个瓜,我们4个人平均每人吃几个?”唐僧问。“2个”徒儿们答道。“那摘4个,平均每人吃几个?”“1个”徒儿美滋滋地答道。心想,这下有西瓜吃了。“现在只摘两个瓜,平均每人吃多少个?”“半个,半个”“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这下,徒弟们都傻眼了。是呀!“半个”用数字如何表示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别急,上了今天这堂课,你们就明白了。这时,同学们都迫切地想知道答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2.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数学课堂不只是单纯的知识性活动,而且是情感活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的爱和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倾注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出师生之间情意交融心心相印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投入教学活动,并在学习和创造过程中体验到充分的快感和乐趣,也因此热爱自己的老师,迷恋老师所授的课程。
二、创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
教学进行得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信息在师生间交流与反馈是否顺畅、及时。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一改过去那种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多给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要使全体学生都乐于参与到探求新知的过程中,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地思考、探索与实践的空间。
1.让学生多说,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自己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运用知识,有些教师急于求成,教给学生解题的窍门、绝招,结果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熟练地灵活运用知识。古人云“言为心声”,语言的发展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我们教师讲完新授知识后,尤其是难懂的应用题,应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先个别说,再同组说,人人说,多给学生发表自身见解的机会,一方面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发言中思维得到训练,并逐步提高解题说理能力。学生有了说的机会,必然会注意听,认真想,主体主动参与使教学活动亲切、和谐、轻松、自然。
2.让学生多动手。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有助于枯燥的概念、算理等知识的理解,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如低年级的进位加退位减,倍数关系的理解,都可借助小棒的操作,几何图形的认识,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认识等许多知识都应该让学生亲自用实物操作并从中获取新知。例如,讲圆柱的认识时,学生可以用自带的工具,圆柱形的药瓶、饮料灌等,把可代表圆柱体侧面积的商标纸取下并剪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它的长与宽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兴趣很高,不但顺利地知道圆柱侧面展开后得到了什么图形,还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能得到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学生在动中求知,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教给了学生一种获得知识的科学方法,这样的学习活泼、轻松,学生很乐于接受。
3.让学生多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思维脉博,把学生吸引到参与问疑解题过程中,并使学生在参与思考过程中,学生提问,学生思考回答,锻炼思维、磨炼意志、增长才干。例如,在学完倒数后,让学生讨论,任何数都有倒数吗?学生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都用所学知识证明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动脑筋,遇事总爱问个为什么?做题总能有根据,教学中提出问题的要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与讨论时间,问题讨论出结果这节课的重难点也就解决了。4.多给练习时间。练习是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发展、深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每节课,应使每位学生都有练习机会,习题设计要有层次,除全班学生必做的基本题外,还要出一些适合优等生的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提高,还可设置手势题,这样的题反馈及时,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练习题型要多样,难易要适度、重点突出,学生通过十多分钟的练习,应能掌握本课所学重点为宜。
三、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让学生从“学会”变“爱学”“会学”让教师逐步成为学生学习的顾问,成为互相交流的参与者,在学生尝试学习初期,教师的指点应详细一些,明确一些,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后,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学习。看书质疑,让学生掌握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每堂课讲完,应留给学生一定看书时间,并给学生提供质疑解疑的机会,教学学习方法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进行有意识的学法引导,日积月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逐步形成。
实践证明,学生一旦从被动待“灌”的位置调整到主动索取知识 的位置,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得到探索创造的能力,使创造素质在人生长河中长流不息。
第三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加县“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6日,我在马良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三天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12月6日的上午,听了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式分解的复习,教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认真设计和预习了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你来我往,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向我们展示了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是一节观赏价值高,教育意义强,学生收获多,老师反响好得公开课。课下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奖,学生听”的老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按照活动要求写评课稿。晚上抽签讲课内容,我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天上午做了精心的准备---备课和制作课件,晚上组织了说课。三天紧张有序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
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紧张而激烈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作为参赛选手的我经历两天的说课和赛课,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内比教学”考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结合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手段必将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我校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十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更要能带着学生满载而出,教学环节中的分析例题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的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我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投入,要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切实有效引导学生能够全过程和全身心的参与学习活动,这将是我今后教学改进的重点。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课内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的一个契机,活动虽然结束,但其影响力是深远的。我们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比武活动,争取在时代的潮流下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篇: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在当前语文试卷结构中,作文仍是半壁将山,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这一点毋庸置疑。作为语文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作文,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都下了不少功夫,用费劲心思,殚精竭虑来形容语文老师的辛勤并不为过。让学生写作文前精选题目,课堂上耐心引导(从标题、布局、详略到选材、用词、立意等方面)。课下除了备课写教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一篇篇阅读、评改、下批语,可谓用心良苦,可是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仍不尽人意:工整程度、对老师评语的态度令人寒心!大部分学生仍是谈作文色变,畏之如虎,写成的作文仍是语言乏味,内容空洞,胡编乱造,矫揉造作,情感苍白!老师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于是不少语文老师苦恼无奈,抱怨失望,但是又找不到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有效办法。
静心思之,笔者认为不如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这也许能把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改评中解脱出来,也能多少提高一些学生的写作水平。
放手,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科学的引导,有序的训练,教给学生自己改评作文的方法,让学生科学的赏析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感悟,去总结归纳出写成佳作的法宝。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角色享受评改作文的乐趣,达到提高水平的最终目的。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不足时,下次作文他会犯同样的错误吗?一个学生如果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时,下次作文他是不是会模仿学习别人的长处呢?一个学生如果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靓词丽句时,他是不是会特别欣赏反复品读呢?
放手时一门艺术。如何放手?如何让学生学会改评作文是需要每一个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不揣浅陋,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等于是
1抛砖引玉吧!
一、合理分组。一个班级假设有五十名学生,可以分成十个小组,即五个人一组。各组间的性别比例,程度构成要基本相同,同组成员的组成要多样化:性格多样,程度不同,从而达到性格互补,优生帮差。每一个小组均选一名作文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好,热情开朗的学生当小组长。总之,分组要遵循同中有异,因才设岗的原则,要做到优劣互补,分工明确。
二、时间要充裕。学生写作文时要求他们要有端正的态度,要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可让他们先列提纲,打草稿后反复修改再认真去写。写完即交给本组小组长。小组长可以存留本组作文一周,在一周内小组长先自己评改小组成员的作文,用铅笔写评语,再自定时间开小会,由小组长依次念小组成员的作文及评语,小组成员讨论补充,最终形成终结评语,并选出组内优秀作文若干给以传阅学习。充裕的时间能保证学生作文的质量。充裕的时间能让学生甄别赏析。
三、示范激趣。初写评语学生也许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畏难心理,也难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两篇佳作精心修改,读完原作,展示评语,让学生初步感悟写评语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写评语是一门艺术,写评语是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写评语是文采思想的外露。恰到好处的评语如治病良药,醉人春风,是滋润心田的甘露,从而激起学生尝试写评语的欲望。
四、方法指导。学生有了写评语的兴趣并不代表就会写评语了。因此,老师要在方法指导上下大功夫。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明白一篇佳作的标准。以记叙文为例,这里我用一个等式来诠释佳作:流畅、简洁、生动的语言+新颖明晰合理的结构+健康向上充实的内容+深刻立意+合理的裁剪=优秀文章。其次,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常识,规范的写作套路。如:议论文中论点要鲜明,论据要
典型,论证要合理及论点的提出方式、事实论据的三段论结构、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写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后就给学生改评作文时提供了一把标尺,使他们在写评语时有话可说了。
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下评语的原则:是建议不是指点,是点拨不是代劳,是帮助不是教训,忌套话,忌笼统,忌过度褒奖,忌过分贬低,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评语要有温度,使人感受到似火热情;要有力度,使人感受到集中了要害;要有气度,使人感受到包容中的帮助;要有文采,使人读之如沐春风,如赏美景;要有针对性,对不足之处使人要心悦诚服;要有建议的可操作性,不能让人看了建议一头雾水,不知丛何处修改。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评一篇作文的什么。我以为要让学生明白下评语可以评作文的书写,评语言(包括修辞,词语的表现力,表达方式,文风等),评结构是否做到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凤头猪肚豹尾(记叙文的要求),评内容的详略及立意(是健康的还是颓废消沉,是立意深远还是浅薄直白)。
最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组织写评语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写评语的一般套路:先总评(即整体印象),再分说(即结合内容具体指出优劣),分说时先优点后不足,最后提建议。鼓励学生用修辞来文饰语言,用表商量的祈使句来增加温度。
五.展示分享,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讲作文时,让优秀习作者当众宣读自己的作文及评语,因为人都爱把自己光彩的一面示人。试想一下,别人认真聆听自己的作品和小组长的高度评价后并听到鼓励的掌声,那时心里是何等的舒服!更不用说读后张贴在墙上供人欣赏或由广播站播音员读后让全体学生都听到时那心里的畅快劲了!展示风采后只有一
种结果:优秀习作者会得到极大的心里满足,从而更加热爱写作,其余的学生也会更加努力,争取自己下次也出一次风头!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循序渐进,分类练习,先易后难,形成习惯,何愁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提升呢?
第五篇: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低、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问题。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要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二要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倡导自由作文,三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关键字】: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倡导自由作文 张扬个性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也最头痛写作文,每当要写作文时,不要么是没素材写,要么就是千篇一律,写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背生病的同学上医院,再不就是语重心长一番话说得“我”幡然醒悟;写好人好事,不是乘车让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实在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
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①诗中对李杜文章的评价是否正确,我们不去评价,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我很赞同。反观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一是要加强学生的素材积累,二是要学生写作由模仿性向创新性转型,确立学生的作文训练的主动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才能。
一、加强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写作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写起。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由此可见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不可少的前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有以下五个途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教会学生运用观察手段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2、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加强记忆,让学生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
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记忆,一切都是空话,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3、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踏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然后纠正其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4、启发学生思维,大胆想象,让他们在联想中积累写作素材。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
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5、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且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
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倡导自由作文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在作文评价上,我们切从不可用统一刻板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应以自己的喜好为尺度去评价,而是要在考虑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
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尺度,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更为看重学生的自我表现。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恰倒好处的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说清楚,就应该是好文章;能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则更为优秀。一些优秀作文无不是这一类作文的典型代表。有些个性鲜明,不同一般的作文,即使那样的风格我们并不特别喜欢,但我们也应充分给予鼓励,并给予高分。当然,我们在改作文试卷时也可能会因此遇到一些尴尬,因为这些同学的作文,换了一个教师批改就有可能得很低的分数,而且大多数可能会在考试的时候,但我认为我们至今仍然要坚持在作文训练中重视自我表现,轻视统一标准的做法。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也很有好处。
当然,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出新更是不太容易,但我们需要从平日就锻炼学生的捕捉力,洞察力,用心生活,感悟生活。善于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不禁想起宋人张载的《咏芭蕉》:“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人养新德,旋随新叶长新知。” ②愿以此与语文老师共勉,增添新知,与时俱进,为作文教学的灿烂明天而奋斗!
【参考文献】:
①选自《名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②选自《张载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