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更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现阶段,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围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核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觉性
凡是有群体的地方,就始终离不开管理。初中班级管理永远是一个活动的流程,班主任在正确认识班级学生的基础上,科学而艺术地利用人、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引导全体学生学会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功能,以便顺利地达到班级教育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的观念,这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班主任仅仅是幕后的导演。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班级管理才会有声有色。因此,要创造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参与管理。
一、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制订班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规大家定,是学生成为主人的第一步。因此,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订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纪律、学习、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班规的制订,他们会更乐于遵守,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自觉意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
二、采用全员值日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责任感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可采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当值日班长的做法。值日班长每天检查和督促课间自习纪律、卫生清扫、自行车摆放、上操情况等,并自行处理和解决班内的偶发事件,最后总结反馈一天的工作,写好班级日记。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班委会”,小组长要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肯定或指出不足,以促进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理学生问题
教师处理问题的语言和方式与学生处理问题的语言和方式是有差别的,换一种做法,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既是教育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彼此都受到教育:自己的行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从而形成“班级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班风,使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比如,班上有位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下课不做作业。班主任多次个别谈心、家访,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于是改变做法,让学生干部处理此事。后来,发现该生迟到、早退的现象开始减少,也开始交作业了。原来,有几个班干部在对该生谈话时说:“如果你再影响班级的形象,你将被全班同学孤立;如果你能下决心改正,我们就能帮助你改掉坏习惯。”
四、改善班级活动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班级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因为这种模式基本上是学校布置任务,班主任确定内容形式,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把班级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方式,自己组织,自我表演,自主进行活动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比如,学生提出的“值日班长制”的实行,不仅让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同学参与了进来,那些性格内向、腼腆胆小的学生,也因按序号实行“值日班长制”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人人热情参与,出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中学生实际的班级活动,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五、尊重学生个性,善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的个性没有好坏之别,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要从尊重学生个性方面去努力。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期,渴望得到尊重,但他们又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常常会心血来潮、招惹事非。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去改正。可以在班上开展“无批评日”“无批评周”活动,如果哪个学生无意中犯了错误,则让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在欢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六、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主要途径。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大课间和活动课时间进行拔河、踢毽子、打沙包、写作、演讲等各项比赛,定期召开总结表彰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
总之,学生最了解学生,学生就生活在学生中间。由学生进行的自主管理,有其独特的优势。来自学生的管理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特点,也使得他们愿意参与、配合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真正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
第二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临河四小史冬梅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参与学习,亲历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摆到了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崭新的教学理念,给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
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崭新的教学观念是确保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的观念真正转变,从心底里把学生当成主人,当成需要发展的人,才有可能引导学生主动的学习。
(一)课堂是学生产生错误的地方
课堂,不是“灌”知识给学生的地方;教师不是权力的代表;学生,也不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督促你学习”的对象。而是把课堂看作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地方,把自己看作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要把目光盯在学生的正确答案上,学生说对了就眉开眼笑,说错了就紧锁眉头。而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堂观念: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把学生的错误当成可以利用的可贵的教学资源。在此,就要让“注意听讲,不许插嘴!”“发言必须先举手!”这样一些话语从语文课堂销声匿迹,换之以“想说可以大声说,错了没关系!”“等不及举手可以马上起来说!”“老师最喜欢大胆发言的人!“看谁的见解与众不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的声音,发出讨论的声音,发出研究的声音,甚至是争得面红耳赤的声音,真真切切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二)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学生亲历学习过程,才能学会学习,获得发展。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学生习得知识与能力。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越俎代庖的现象还比较严重。例如阅读教学,许多教师一味地进行繁琐细碎的分析,以教师自己对课文的深加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来苦求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效果当然可想而知。因此,在这方面,教师不能急躁,要指引学生主动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过程。
(三)教师是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 多情趣,少刻板。
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如,学生总是把“武”字多写一撇,强调多次,订正多次,仍旧照错不误。我结合《景阳冈》一课,点拨学生,“你们很聪明呀,认为武松是英雄,想在他腰间挂一把刀,可是你们知道吗?你们挂的这一把刀把武松的腿给砍断了,他还怎么上景阳冈打老虎呢?”学生听后大笑,有的学生竟然站起来大声说“我们再怎么聪明也不能凭想象给武松挂大刀呀!”这样的教学不是就情趣盎然了吗?对于那一篇篇包含着作者激情的语文教材“例子”,教师就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悟其中的“情”,寻其中的“趣”了。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自由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习的软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最能促使创造力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只有民主和谐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学生只有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自由的课堂常规
要改变传统的学生观,要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有独立个性的人。教学中,教师不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硬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轨道,应该创造条件千方百计
使学生能够大胆质疑,大胆猜测,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课堂上,不要用各种条条纲纲的规则去约束生动活泼的学生,要允许学生在课堂上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自己的伙伴共同讨论,共同研究。
2.倡导自主的良好学风。
教师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安排学生质疑问题的环节,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不解,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授课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节外生枝的问题,允许学生发言不正确,允许学生给老师指出缺点错误;要尊重学生不苟同他人的意见,允许学生向同学、老师质疑,大胆发表独特见解。在课堂上,在问题的讨论中,师生应是平等的。
3.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它的成效依靠交往。”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一改过去高高在上的教风,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切实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师生间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氛围。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中,学生大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若绷着面孔,不苟言笑,或者高高在上,摆出一副真理化身的模样,教室的气氛则必然会趋向紧张,师生之间就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学生必然不敢也不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教学时态度应和蔼可亲,注意微笑面对学生,保持适度幽默。课堂上,记住多使用一些礼貌用语,“能把你读懂的地方告诉大家吗?”“你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大家允许老师说说我的看法吗?”“请你来帮助他?”这样亲切的话语,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师生之间有一种亲和力。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差异,崇尚个性,让孩子们言论自由,受到感染,情操也才能得到陶冶。
4.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
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为此,笔者认为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感情的课。这里所说的“倾注感情”,并不是说把语文课上成是教师慷慨激昂的演讲课,而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只有在一堂课中注入那涓涓的情感细流,让教师、学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此时学生的感情,人格也才会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这样师生间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形成。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别人尊重的幸福,从而在自己的个性中也培养一些尊重别人的品质。
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平台
首先,教师要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精心地重组教材,不是被教材牵着鼻子走,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注意向课外扩展延伸的。如《将相和》一课,教师既要看到它在本单元中所担任的训练重点“认识过渡句(段)及其作用”,又要看到文中所渗透的“文道统一”的思想,还要看到《将相和》一文中写人的方法也值得借鉴(这样的写人的方法,虽然不是本单元的重点,但见识研究一下,不是就为学生作文积累了写作知识吗),更要看到古代像这样动人的故事还很多,要引导学生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这里所谈的精心设计不是想着要怎样去牵学生鼻子,而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去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全程参与。如,教师可利用某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利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让学生用想象拓展补充,并把它表演出来,以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教学《找骆驼》时,教师可从商人在老人的指点下最后找到了骆驼处出发,让学生想象,如果商人再次碰到老人,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先组织大家讨论,然后再让全体学生设计表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表演,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角色重认,其内在机制是将主体对象化,又将对象主体化的心理置换,小学生喜欢表演,希望通过“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移情作用,缩短与读物的心理距离。表演活动不仅是把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还原为生活言行,便于理解感觉的有效手段,而且是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良好方法。又如教学《寻隐者不遇》一诗,教师可设计让学生用自读自悟和讲故事的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对学习确实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再次,教师还要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如,学“盲”字,学生因“育”字的记忆定势,会在“盲”字的上面多加一点,此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人的眼睛死了,就是盲人了”。(边说边用手指字)这样的教学,不是把文字变成活的形象了吗?
四、选择新颖的学习方式,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拐杖
新颖的学习方式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当前新颖的学习方式主要有:
1、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因素将学生进行搭配分组(四人一组),每组都有一个组织能力相对较强的组长,其余三人各有任务,或记录,或汇报,或检查,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通过组员的合作,既发挥了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了个体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一部分原来在班上不敢发言的学生,通过在小组中的学习锻炼,逐渐地也敢在班上发言了。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可设计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小组先自己阅读这篇课文,读熟后在小组里互相讲故事,最后各个小组推荐一个学生参加竞赛,到讲台上把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各小组大声朗读,为了能迎接挑战,组员读熟课文后,就互相讲起故事来。这种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面,既体现了民主化教学的“全体性”,又使胆小的学生得到了锻炼,使那些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己的个性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真正“动”起来,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开
动各种感官,开动大脑机器,使想象飞起来,思维活动起来,语言也活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如,学习《荷花》一课,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选择内容的原因,有的人甚至还画了一大朵漂亮的荷花,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各人有各人的表达方式,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淀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意识全部被调动起来了,真正体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论断,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感受到他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景象。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好的看法还会潜默移化地影响一些学生的个人观点。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把书读“活”的好处,使其个性不断完善。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巧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读中发现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我设计的思路就是让学生自读,感悟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神机妙算)进一步探究他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勾画出文中的句子)再进一步研读,感悟其神机妙算的原因是识人心,懂天文,懂地利。借助多媒体,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很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4、实践学习。
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挥个性特长。说直接一点,就是将语文教学的“面”扩出去。实践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办班刊,出作文集,开朗诵会,搞辩论赛,搞课前三分钟演讲,搞每日一记、每日一摘,进行社会调查,开展课外阅读比赛„„
5、当“小老师”学习。
学生当“老师”就是教师把讲台让给学生,自己坐到学生的位子上去仔细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来体验做老师的甘苦。如,上作文评讲课,就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到讲台上去引领着全班学生评讲作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有没看到的地方,教师也可来上一句“允许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吗?”,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场面,往往令学生终身难忘,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早就在无形中进入了学生的头脑,下次作文,他们就会扬长避短了。在这样的场景中,往往还会使很多学生受到感染,在听取别人意见的过程中,学生会更谦虚,在发表看法的过程中,胆小的人也会争着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就把学生的个性引向了好的方向了吗?
五、挖掘评价的激励功能,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愉悦
体验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力。因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以,新型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课堂。只有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才会促进学生不断进步,挖掘出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使其个性中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消极因素得到抵制。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灵活的教法,新颖的学习方式关爱学生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魏书生语)”。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发挥,个性才能得到发展。
第三篇: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
让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低、语文成绩很难提高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问题。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一要加强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二要让他们成为写作的主人,倡导自由作文,三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关键字】: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倡导自由作文 张扬个性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也最头痛写作文,每当要写作文时,不要么是没素材写,要么就是千篇一律,写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背生病的同学上医院,再不就是语重心长一番话说得“我”幡然醒悟;写好人好事,不是乘车让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这种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实在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
清人赵翼有诗云:“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①诗中对李杜文章的评价是否正确,我们不去评价,但提出的诗歌要“新鲜”的主张,我很赞同。反观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我认为,当务之急是,一是要加强学生的素材积累,二是要学生写作由模仿性向创新性转型,确立学生的作文训练的主动地位,充分发展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创新才能。
一、加强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写作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无话可说,不知道从何写起。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由此可见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不可少的前提。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认为有以下五个途径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教会学生运用观察手段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第三,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2、深入生活,扩大视野,加强记忆,让学生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
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记忆,一切都是空话,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当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经常谈读书体会,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得到感受。
3、积极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生活的空间,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踏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然后纠正其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4、启发学生思维,大胆想象,让他们在联想中积累写作素材。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在指导
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学生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5、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且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生活
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学生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倡导自由作文
很多老师都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我以前也是如此。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的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这样做对学生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写作的基本规律。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不想写的文章呢?当然,也许有的教师会说,考试都是统一要求的作文啊。不错,考试作文总有一个统一的要求,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考试作文与平时作文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考试作文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而平时作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写作能力。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三、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在作文评价上,我们切从不可用统一刻板的标准去衡量学生,更不应以自己的喜好为尺度去评价,而是要在考虑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
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评价尺度,尊重学生的写作个性,更为看重学生的自我表现。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恰倒好处的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能把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说清楚,就应该是好文章;能表达一种不同一般的思想认识或独特的生活体验,则更为优秀。一些优秀作文无不是这一类作文的典型代表。有些个性鲜明,不同一般的作文,即使那样的风格我们并不特别喜欢,但我们也应充分给予鼓励,并给予高分。当然,我们在改作文试卷时也可能会因此遇到一些尴尬,因为这些同学的作文,换了一个教师批改就有可能得很低的分数,而且大多数可能会在考试的时候,但我认为我们至今仍然要坚持在作文训练中重视自我表现,轻视统一标准的做法。这样做的意义不仅仅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而且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也很有好处。
当然,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出新更是不太容易,但我们需要从平日就锻炼学生的捕捉力,洞察力,用心生活,感悟生活。善于在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中,对名篇佳作含英咀华,揣摩品味。不禁想起宋人张载的《咏芭蕉》:“芭蕉心尽展新枝,新卷新心暗已随。愿学新人养新德,旋随新叶长新知。” ②愿以此与语文老师共勉,增添新知,与时俱进,为作文教学的灿烂明天而奋斗!
【参考文献】:
①选自《名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②选自《张载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45页
第四篇: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
在当前语文试卷结构中,作文仍是半壁将山,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成绩的高低,这一点毋庸置疑。作为语文老师都很重视学生的作文,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都下了不少功夫,用费劲心思,殚精竭虑来形容语文老师的辛勤并不为过。让学生写作文前精选题目,课堂上耐心引导(从标题、布局、详略到选材、用词、立意等方面)。课下除了备课写教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一篇篇阅读、评改、下批语,可谓用心良苦,可是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仍不尽人意:工整程度、对老师评语的态度令人寒心!大部分学生仍是谈作文色变,畏之如虎,写成的作文仍是语言乏味,内容空洞,胡编乱造,矫揉造作,情感苍白!老师的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于是不少语文老师苦恼无奈,抱怨失望,但是又找不到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的有效办法。
静心思之,笔者认为不如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这也许能把老师从繁重的作文改评中解脱出来,也能多少提高一些学生的写作水平。
放手,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而是科学的引导,有序的训练,教给学生自己改评作文的方法,让学生科学的赏析评判一篇文章的优劣。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思考,去感悟,去总结归纳出写成佳作的法宝。让他们以主人翁的角色享受评改作文的乐趣,达到提高水平的最终目的。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不足时,下次作文他会犯同样的错误吗?一个学生如果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优点时,下次作文他是不是会模仿学习别人的长处呢?一个学生如果能发现别人作文中的靓词丽句时,他是不是会特别欣赏反复品读呢?
放手时一门艺术。如何放手?如何让学生学会改评作文是需要每一个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不揣浅陋,下面就谈一下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也等于是
1抛砖引玉吧!
一、合理分组。一个班级假设有五十名学生,可以分成十个小组,即五个人一组。各组间的性别比例,程度构成要基本相同,同组成员的组成要多样化:性格多样,程度不同,从而达到性格互补,优生帮差。每一个小组均选一名作文水平高,组织能力强,语言表达好,热情开朗的学生当小组长。总之,分组要遵循同中有异,因才设岗的原则,要做到优劣互补,分工明确。
二、时间要充裕。学生写作文时要求他们要有端正的态度,要他们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可让他们先列提纲,打草稿后反复修改再认真去写。写完即交给本组小组长。小组长可以存留本组作文一周,在一周内小组长先自己评改小组成员的作文,用铅笔写评语,再自定时间开小会,由小组长依次念小组成员的作文及评语,小组成员讨论补充,最终形成终结评语,并选出组内优秀作文若干给以传阅学习。充裕的时间能保证学生作文的质量。充裕的时间能让学生甄别赏析。
三、示范激趣。初写评语学生也许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畏难心理,也难以有浓厚的兴趣。因此老师可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一两篇佳作精心修改,读完原作,展示评语,让学生初步感悟写评语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写评语是一门艺术,写评语是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写评语是文采思想的外露。恰到好处的评语如治病良药,醉人春风,是滋润心田的甘露,从而激起学生尝试写评语的欲望。
四、方法指导。学生有了写评语的兴趣并不代表就会写评语了。因此,老师要在方法指导上下大功夫。首先我认为要让学生明白一篇佳作的标准。以记叙文为例,这里我用一个等式来诠释佳作:流畅、简洁、生动的语言+新颖明晰合理的结构+健康向上充实的内容+深刻立意+合理的裁剪=优秀文章。其次,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体常识,规范的写作套路。如:议论文中论点要鲜明,论据要
典型,论证要合理及论点的提出方式、事实论据的三段论结构、四种常见的论证方法,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常规写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后就给学生改评作文时提供了一把标尺,使他们在写评语时有话可说了。
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下评语的原则:是建议不是指点,是点拨不是代劳,是帮助不是教训,忌套话,忌笼统,忌过度褒奖,忌过分贬低,忌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评语要有温度,使人感受到似火热情;要有力度,使人感受到集中了要害;要有气度,使人感受到包容中的帮助;要有文采,使人读之如沐春风,如赏美景;要有针对性,对不足之处使人要心悦诚服;要有建议的可操作性,不能让人看了建议一头雾水,不知丛何处修改。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评一篇作文的什么。我以为要让学生明白下评语可以评作文的书写,评语言(包括修辞,词语的表现力,表达方式,文风等),评结构是否做到曲折有致,引人入胜,凤头猪肚豹尾(记叙文的要求),评内容的详略及立意(是健康的还是颓废消沉,是立意深远还是浅薄直白)。
最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如何组织写评语的语言。让学生掌握写评语的一般套路:先总评(即整体印象),再分说(即结合内容具体指出优劣),分说时先优点后不足,最后提建议。鼓励学生用修辞来文饰语言,用表商量的祈使句来增加温度。
五.展示分享,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评讲作文时,让优秀习作者当众宣读自己的作文及评语,因为人都爱把自己光彩的一面示人。试想一下,别人认真聆听自己的作品和小组长的高度评价后并听到鼓励的掌声,那时心里是何等的舒服!更不用说读后张贴在墙上供人欣赏或由广播站播音员读后让全体学生都听到时那心里的畅快劲了!展示风采后只有一
种结果:优秀习作者会得到极大的心里满足,从而更加热爱写作,其余的学生也会更加努力,争取自己下次也出一次风头!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循序渐进,分类练习,先易后难,形成习惯,何愁学生的写作能力不能提升呢?
第五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加县“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6日,我在马良镇中心学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师“课内比教学”的活动,三天的学习让我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
12月6日的上午,听了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因式分解的复习,教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认真设计和预习了导学案,课堂上学生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你来我往,争先恐后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向我们展示了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是一节观赏价值高,教育意义强,学生收获多,老师反响好得公开课。课下我认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还是停留在“教师奖,学生听”的老模式。迫切需要改革和学习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午,按照活动要求写评课稿。晚上抽签讲课内容,我第二天下午第一节讲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二天上午做了精心的准备---备课和制作课件,晚上组织了说课。三天紧张有序的活动,让我感触颇深。
此次教学比武活动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业务交流与切磋,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紧张而激烈的 “课内比教学”活动终于圆满完成,作为参赛选手的我经历两天的说课和赛课,在这次比武中我深深感触到这次赛课不仅仅是一次活动的开展,更是一场智慧与能力的较量。老师们精彩纷呈的课堂表现,给我们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每个人回味无穷„„“比教学”比的是教师的“能力和业绩”,通过“比”来打破平衡、引入竞争,充分展示教师个人教学能力和水平,“课内比教学”考察了教师在教学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结合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手段必将促进我校教师进一步锤炼教学基本功,促进我校教师促进专业成长。
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群勤钻苦研,敬业乐业、与时俱进的同行们。几十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出了老师们的细心、耐心和精心。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环节的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教学语言的组织„„尤其是课件的制作,更是体现出了新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极其过硬的基本功。
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改下的课堂是如此的妙不可言。课堂中老师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和点拨,满面春风的微笑和亲切和蔼的启发让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热闹场面充分展示出了学生的个性,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让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能“张口就说,提笔就写”,真正成为我们课堂的主人。教学生数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数学课堂中教者既要轻松引领学生们走进文本,更要能带着学生满载而出,教学环节中的分析例题到拓展延伸的环节就是老师们带着学生们走进文本,再走出文本走入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知识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就是让让学生们能学以致用。
通过这次的课内比教学听课活动,我了解到了一个优秀的教师要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情感投入,要开动脑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切实有效引导学生能够全过程和全身心的参与学习活动,这将是我今后教学改进的重点。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课内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的一个契机,活动虽然结束,但其影响力是深远的。我们青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场声势浩大的教学比武活动,争取在时代的潮流下不断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