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荷花淀》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想
《荷花淀》这篇小说最能体现孙犁的创作风格,那就是疏朗淡雅的诗情画意与清新质朴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结合。《荷花淀》虽然反映的是残酷的战争时代,然而作者却滤去了硝烟战火,血污泪痕,用轻快流畅的文笔去描写白洋淀那美丽的风景和那些看似平凡却让人深深感动的人,在美中展现自己所追求的信仰。它以独特的美吸引着广大读者。对于这篇笔触独到、极富美感的作品,到底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这篇文章的魅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呢?
根据这篇小说的特点,笔者把教学重点确立为:鉴赏《荷花淀》的人性美。同时,根据所教学生思维活跃,渴望展现自己的特点,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主要设立两个环节:一是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荷花淀》的女性美,目的是让学生在感悟人性美的同时,学会鉴赏方法;二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独立地鉴赏《荷花淀》的美。
二、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三、教学重点:鉴赏<荷花淀>的人性美。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孙犁的《荷花淀》。一提到《荷花淀》,大家便会想到华北明珠—— 白洋淀,有的同学可能游览过白洋淀,曾被那幽静的淀水、茂密的芦苇、小小的木船、清香的荷花所陶醉,孙犁笔下的《荷花淀》就像白洋淀的风景一样秀美、迷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荷花淀》,去感受、鉴赏《荷花淀》的美。
(二)作者简介(略)
(三)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鉴赏《荷花淀》的女性美,教给学生鉴赏方法
这篇小说写于1945年,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人民的斗争生活。女性是《荷花淀》描写的重点,作品的主要人物是水生嫂等几位青年妇女,她们是那样平凡,作家的笔似乎又显得那么漫不经心,没有描写她们的相貌,连名字也没有介绍。然而她们是那样勤劳、淳朴,又是那样美丽多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们、关注她们,与她们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分析三个片段:夫妻话别、商量探夫、回家途中。
1.夫妻话别
在作者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中,水生嫂是一个代表。作者写水生嫂这一人物,注重通过对话和细节来表现人物极其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在这一片段中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几处精彩的语言描写和两处细节描写。
先来看语言:这一场面语言简洁、朴素,然而三言两语,人物性格尽显风采。让学生朗读这一片断,并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语言描写,然后分析在特定语境中,人物语言所揭示的心理活动、所含有的情感特点及所展示的性格特点,如:
(1)水生很晚才回来,水生嫂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
(2)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平常,“怎么了,你?”
(3)“你总是很积极的。”
(4)“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分析:(1)“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却有着机敏的疑虑、贴心的关切、轻轻的责备等丰富的内涵。(2)“怎么了,你?”对丈夫的亲昵之态,体贴入微之情尽在倒装句中显现出来。(3)“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埋怨、不舍、依恋、自豪等丰富的情感蕴涵在朴素的语言中。(4)“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更是交织着深沉的复杂情感。女人爱丈夫,爱自己的家,因而就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要去打鬼子,她没有理由也不会阻拦,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积极的丈夫而感到自豪。但她毕竟是个女人,丈夫要去参军打仗了,这一去说不定就是生离死别,而家里则上有老下有小,他不仅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这就够了。千斤的重担,她决心挑起,再大的困难,她决心克服。这里没有豪言壮语,一个中国女性对丈夫的痴情,对祖国的热爱这两种伟大的感情,就这么自然地统一在最朴素的语言中。细节描写: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
(2)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这两处细节描写,足以让我们透视到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感情活动。丈夫参军到大部队上去,这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明天”就走,又出意料之外。这消息无疑使她震动——手指的“震动”正是心灵“震动”的反射——一时间,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激烈的情绪冲撞,使她几乎难以自持,但终于能够自持——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她不能让丈夫看出自己受到的震动,那是软弱的表现;她不能“拖尾巴”,她必须坚强。尽管说不出什么高深的大道理,但她识大体、明大义。这就是真挚多情的中国农村女性。
“夫妻话别”一场,运用语言和细节将女性所特有的温和细腻的情感美展现出来。
2.商量探夫
女性不仅感情丰富细腻,而且深沉、含蓄,这在“借故寻夫”一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丈夫刚走两天,女人们就藕断丝连,聚在一起,商量探夫。明明惦念的不行,但谁也不肯直说,于是便引出了一段美丽的“真情假话”。
人物的语言极为精彩,极为传神,极富个性化。
“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伶俐乖巧)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直口快)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有什么看头啊!”(羞涩忸怩)
在这一节中,女性的忸怩羞涩之态可掬,缠绵难遣之情可鉴,丰富的情感蕴涵在对话之中,给人无穷的美感。
学习这一片段时,采取分角色朗读法体味人物语言特点,并注重学生自己分析。
3.回家途中
这篇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写出了女性的阴柔之美,还在于表现了她们的刚性美,正是这种美的存在,读者才得以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一种理性的闪光和情感的交融。
这一片断也是重点抓语言。
“有枪就和敌人干起来!”
“打仗有什么出奇!”
“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
这就是女性那种乐观、勇敢、进取的精神情操。孙犁着力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一群充满人性美的柔中有刚的青年妇女形象,给读者以无穷的审美享受。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讲授这篇课文时,笔者注重了四美:语言美、画面美、音乐美、朗读美。之所以设计四美,是为了感染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来鉴赏、挖掘课文中的美。
(四)让学生体悟美是基础,让学生发现美才是目的第二个教学环节设计为:《荷花淀》的美之我见。
在第一环节,学生不仅体味到了人物的美,且感知到了鉴赏的方法:把握课文内容,选取恰当的角度。如人物描写可以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等,景物描写要注意景物的选取角度及其特点并体会其作用。
2.第二环节,培养学生的鉴赏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自选一个角度,研究探讨《荷花淀》的美,看哪个小组说得好。在学生自己鉴赏课文时,努力激发他们的热情之浪花、思考之浪花、发现之浪花。
这篇文章,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美,学生大有研读之处。
如可以谈男性美:有水生等青年捐躯赴国难的英雄气概美,有水生父亲为代表的乡亲们舍小家顾大家的襟怀美,有战士们刚性而内敛的情感美。
可以谈爱情美:水生嫂为了丈夫的嘱托可以牺牲生命;青年妇女牵挂丈夫,他们可以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探夫;我们的战士在“顺手一丢”中的柔情、对妻子的关爱尽显无余。这就是白洋淀青年男女的纯朴而忠贞的爱情。
可以谈亲情美:如“爹呢,小华呢?”如果说水生每次回家必问的话,那么这一次会不会带着一丝不安?因为第二天水生就要去大部队了。谁说战士无情,谁说战士不顾家,他们心牵家人,梦索故乡,然而国难当头,他们只好舍小家而顾大家。“水生,你干的是光荣的事,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看,什么也不要惦记。”这就是父子亲情。
可以谈爱国情:为了保卫家乡,打退敌人,男人积极上前线,女人支持丈夫,父亲支持儿子,乡亲支持战士。有这样的爱国情怀,有这样的凝聚力,我们的革命能不胜利吗?忠贞的爱情、浓郁的亲情,都统一在高尚的爱国情中。
另外,还可以谈景物美、情节美、动作美、风格美、意境美等等。
只要言之成理,只要有自己的见地,就要肯定、鼓励。在师生互动中,在研究交流中快乐地学习,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五)作业
短评:《荷花淀》的美之我见
附:板书设计
荷花淀的宙美
1.女性美
(1)温和细腻的情感美
(2)回味无穷的含蓄美
(3)坚韧刚强的情操美
2.男性美
水生:英雄气概
水生父亲:舍小家顾大家
战士们:刚性而内敛的情感美
3.爱情美
4.景物美
作者筒介:王丽皓(1968一),女,河北徐水人,中学高级教师。,淡雅疏朗画 清新质朴诗——《荷花淀》教学设计
第二篇:《荷花淀》教学反思
《荷花淀》教学反思
(一)对于课堂教学活动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及师生问答式探究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我觉得应该更好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多沟通与合作,相互质疑,能够自主阅读文本,让他们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动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也让学生产生兴趣,但是学生由于临时怯场,发挥并不是很好,没能将人物性格通过语言充分表现出来。
(二)对于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让学生概括拟订段落小标题时,如果能够概述故事情节之后再拟订小标题则更好,兼顾到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另外应该加强景物描写对人物烘托作用的梳理,让学生去找景物和人物和谐的地方——“白色”、“月夜下”将水生嫂纯洁柔美烘托得很到位,可以顺势深入探讨文本烘托人物形象的解读。另外,今后的教学应该如何走出课堂,不仅仅让学生学到书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新教学设计是我目前必须探讨的内容,或许走出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才是今后语文教学的高级形式。教师的教学手段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主
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对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表现反思
这堂课往日活泼的学生由于教室后有许多老师听课,显得特别安静,不能够充分发挥6班学生活跃课堂氛围的优势,我的表现也比平时紧张。在时间把握上没有处理得当,拖了几分钟课。另外,运用多媒体教学对我们老师来说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是可能就会过度依赖多媒体,束缚自身教法的发挥,所以这堂课总是关注着电脑的操作,在教学过渡上做得不是太好,以后对文本的探究与分析应该更深入些,细节过渡等问题设计应该更详细些。最后就是以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板书,很少在黑板板书,加上操作多媒体画面切换的时候稍微快了一些,学生大多没有记录下重点纲要,是这次公开课以至所有多媒体教
学中容意被忽略的地方。
第三篇:《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花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荷花淀》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内容描述的是荷花淀地区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作者孙犁用一种淡雅、纯净的笔法为我们铺叙开颇具乡土气息的民俗生活图。初读文章,诗境渐开,幽静美好之感袭上心头。而《荷花淀》这篇文章在《祝福》、《边城》两篇课文之后继续深入探析小说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品味以及作品的语言风格,培养学生们欣赏小说的能力,为今后的阅读、学习小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基本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认识且在人物分析上有相应的技巧的基础上,《荷花淀》这篇课文的学习应该侧重于欣赏小说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在欣赏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的过程中,高中语文的教学方向应该结合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以及发展的基础,注重对话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对人物性格形成以及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而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应加强培养学生对课文语言氛围的深层理解力以及应用朗读等方式感受思想内涵的能力。学习《荷花淀》这篇文章,要求学生在同一题材写作不同写法的差异对比有基本的认识,这样对于拓宽阅读面,了解多样风格的小说有着很大的裨益。
三、教学目标:
1.熟知作家孙犁的生平以及创作风格,对所属流派有基本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能在欣赏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运用情景结合分析人物性格的手法。
4.能感悟“荷花淀派”笔下的纯净的人情美与景物美,理解文章风格的本土化倾向。
四、教学重点
1.鉴赏传神的对话描写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2.能在以小组探究、音频朗诵等教学方式寻找对课文诠释的突破口。
3.探析同为战争题材的三部不同写作方式的小说的视角以及写作风格、原因等的差异。
五、教学难点
1.在全文简洁的描写中读出内涵,品出味道,由浅入深,浅中见深。2.领略课文中浓郁的人性美与景物美,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典含蓄美。
六、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我依次采用预习指导法、阅读鉴赏法、音频朗读法、引导讨论法等四种方法使学生在多样的教学方式中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掌握本课知识,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七、教学课时:2-3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关于荷花淀的传说吗?相传很久很久之前,嫦娥偷吃了仙药慢慢地飞向月宫,但是离月宫还有一步之遥之时,她腰间佩戴的宝镜突然掉了下来。宝镜掉落凡间,摔碎成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而碎片就成了一个个异彩纷呈,各有千秋的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一个美丽的淀泊。而本次上课的内容与这个美丽的地方——荷花淀是决然分不开的。
这篇课文所发生的地点就是在美丽的荷花淀,但是文章的主题是沉重的——抗日战争。大家一讲起战争,脑海里肯定是硝烟弥漫、炮火四起的战争场面。但是今天我将带领大家走进一个纯净的世界。此文的作者孙犁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关照满是血腥和炮火的战争,这与大家所知晓的其他作家描绘战争的手法肯定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虽然这个世界充满着战火,但是它的人情美与诗画般的景色定会给你带来不一般的感受。
(二)作家与所属流派以及创作风格
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作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人。12岁在安平县城上小学时,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学。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对他有很大影响。他一直相信艺术为人生的主张。孙犁14岁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学习期间,开始阅读社会科学、文艺理论著作和一些苏联文学作品,扩大了他的视野,并为后来的创作和评论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高中毕业后无力升学,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在大学旁听,曾用笔名“芸夫”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还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1936年暑假后,孙犁到河北安新县的小学教书,在这里他对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了初步了解。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
孙犁的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在结构和行文上富有散文美,环境的优美,人性的美好,使其小说洋溢着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孙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透视和捕捉生活的美质,把平凡和伟大、真实与典型、写实与抒情、单纯与丰富、朴素与绚丽完美地融为一体,写出了真善美的极致。《荷花淀》一文,像一株素雅而又美丽的荷花,等待着你的欣赏„„
(三)课前预习检查
1.生字生词熟知(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生字生词的熟悉。先浏览课文,看看下面这些字词是否全部掌握。)
惦(diàn)记
吆喝(he)掠(luè)过水面 穿梭(suō)膝(xī)盖 窜(cuàn)进 横(hèng)样子 吮(shǔn)手 隐蔽 嘱咐
荷花淀(diàn)凫(fú)水 噘(juē)嘴 围剿(jiǎo)扑愣愣(lèng)
2.整体感知,情节梳理
●层次分段,概括段意(根据预习的情况要求同学们在把握全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层次分段,并以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第一层:夫妻话别(开端)第二层:探夫遇敌(经过)第三层:助夫杀敌(高潮)第四层:归途说笑(尾声)
●课文的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通过如上标志性时间词对课文情节安排进一步熟悉,以时间为发展顺序的故事情节能够更快地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脉络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四)教学主体内容分化
1.人情美——对文中的对话描写与细节描写进行分析 ●对话描写——人物形象分析
个性化语言的突出描绘是《荷花淀》的一大特色。以人物对话为主要突破点,思考分析生动传神的人物语言,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对该类小说的鉴赏能力。选取有代表性的对话来进行分析: ①、“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
②、“她们几个呢?” ③、“怎么了,你?”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④、“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十分复杂,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舍不得丈夫离开。因为她毕竟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所以,这是一种责怪的口气。“总是”有自豪也有嗔怪。
⑤、“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丈夫参军去打鬼子,她没有阻拦,在“小家”和“大家”发生矛盾的时候,她选择了“大家”,说明她能顾大局。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自然会想起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这是她的顾虑。
⑥、“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经过水生的一番劝说,水生嫂感到丈夫确实是个好丈夫,他不仅为革命事事走在头里,而且能体谅家里的难处,所以,水生嫂摆正家庭和民族的关系,统一对丈夫和祖国的爱,决心挑起生产和生活的重担,支持丈夫参军。
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顾大局,明大义的崇高品质。
⑦、“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⑧、“嗯”───水生鼓励妻子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进步,劝诫妻子不要当俘虏,要与敌人拼命。两个“嗯”字表现了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吃大苦耐大劳的传统美德,又有新一代妇女勇敢战斗的精神,也表现了她的忠贞。
以上的对话中,作者孙犁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勤劳纯朴、挚爱丈夫、热爱祖国、顾大局、明大义的农村妇女形象——水生嫂,为后来写水生嫂等机智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发展成为抗日游击战士作了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另一个主人公水生也在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热爱祖国,处处以民族利益为重,事事争先,也爱家庭、妻子、孩子,体贴理解妻子,鼓励妻子进步这样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
●细节描写——形象描写、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突出文章中心)
仔细地体味对话内容,捕捉人物对话时的神态(“笑着”、“低着头”、“呆呆地”、“流着泪”)和动作(“站起来要去端饭”,“手指震动了一下”,“坐在院里等”),进而把握水生嫂的性格。
外貌描写:
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没有特征化描写,一副普通年轻人的打扮,淡化的人物。
动作描写:
“站起来要去端饭。”——关心丈夫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对丈夫要去参军吃惊的神情
“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不舍,坚强,勇于承担家庭
神态描写:
“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 “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水生嫂心细,善于观察,关心丈夫
“女人鼻子里有些酸,但她并没有哭。”——对丈夫即将离去的依依不舍,但又表现出坚强的一面,深明大义。
水生嫂是个勤劳纯朴、外柔内刚的女子,她关心体贴丈夫,温柔贤惠;她能及时感应到丈夫的心理和情绪变化,聪慧机智;她理解支持丈夫参军,深明大义。
2.景物意境美——景物描写 语言的石化 荷花淀派散文的诗意美乡土气息
(主要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进行教授,分为音频播放——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朗诵。)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富有诗情画意的片段,朗读中需要注意:语调应柔美自然,切忌沉重、急躁。
1.第一段“月亮升起来,院子„„”幽雅的月夜,艰辛、无聊的劳动成为轻松、愉快的,作者把劳动美化了、诗化了。这些景物描写为任务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烘托出水生嫂勤劳淳朴、温顺善良。热爱劳动、热爱亲人,以景写人,情景相生,景物美中又能实现人情美。
2.第四段 作者刻画了一个诗化的女人。劳动场面被诗化和美化,人物的心事不再采用一般小说叙事方式,而是通过散文诗的绘画笔法来描绘,诗意盎然,引人入胜。
3.第六十段 这是一个美丽的画面,蓝天、碧水、小船、女人、作者描绘了一幅诗意的画面,白洋淀的景物是多么美丽啊,美得如诗如画,它激励着白洋淀的人民去奋勇保卫。作者把白洋淀的诗情画意和乡土气息融合在一起,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让同学们更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
3.视角的独特性
作为文章的主旨,战争似乎很难逃脱人们的视野。而抗战中的广大劳动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正如作者孙犁所说:“在他们,没有人谈论今天生活的得失,或是庆幸没死,他们是:死就是死了,没死就是活着,活着就是要欢乐的。”“因为离敌人最近,眼看到有些地方被敌人剥夺埋葬了,但六七年来共产党和人民又从敌人手中夺回来,努力创造了新的生活,因而就更珍爱这个心的生活,对他的成长也就寄托更大的希望。”这些善良、朴实、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
小说虽然描写的是抗日战争的事情,但是少有直接写战争的激烈、残酷,而是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是作者战争题材写作的视角虚化。而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是对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侵略战争是反人性的,反抗侵略者的人们以纯美的人性、崇高的人格,在精神上已经战胜了侵略者。军民一心,这是抗战胜利的精神源泉,也是抗战胜利的最根本原因!
文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战争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感情得到升华的同时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战争题材写作的视角,提高欣赏小说的能力。
接下来主要以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两篇外国战争题材小说进行分析(卡尔维诺《牲畜林》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两篇外国战争题材小说选段进行评析,主要探讨一下与中国作家写作视角等方面的差异。
两篇课文的选段(课前发放资料,《牲畜林》因是短篇,可以全篇,而《永别了,武器》可以选取一部分进行阅读。重点是对两篇小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1.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牲畜林》(《牲畜林》通过滑稽可笑的故事场景来讽刺侵略者的残暴,而这样的写作方法与《荷花淀》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是以一种缓冲的姿态虚化战争,但于浅处更显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2.美国作家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永别了,武器》表现战争的深刻主题,被称为“迷惘一代”的接触成就。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描写战争怎样摧毁亨利与凯塞林的爱却和幸福,反映战争如何毁灭人的精神,扼杀人的爱情,如何导致人与人之间无谓地相互残杀。作品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战后的和平生活上,而是对人类文明怀着失落的情绪。)
(五)课堂总结
1.作家及创作风格的总结
从《荷花淀》这篇课文中,我们看出作者孙犁整体的创作风格。《荷花淀》的清丽隽永使其荣膺“诗体小说”的美名,茅盾因此以“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来赞誉孙犁,此更显现出孙犁创作的风格。他的作品作品从许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风俗画,以名利流畅的笔调刻画了众多劳动者,尤其是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形成了他朴实深沉、优美淡雅的文风。
在当时的背景中,作为战争描写的题材被很多文学流派所竞相描绘。而在其中,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脱颖而出,独树一帜,以浪漫主义为创作风格,以自己特有的视角去还原历史,带给读者鲜活的阅读体验和强烈的阅读期待,完美地诠释了“陌生化”的文学内涵,拓宽了抗战文学的艺术外延。
2.人情美与景物美相映成趣,体现风格的本土化
美丽的荷花淀给同学们留下的是片片荷叶裹着荷花,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也象征着白洋淀人民对没有战争的幸福生活的美好憧憬和追求。这是一幅纯美的画面,满是荷花荷叶,人物缀于画面之中,融入荷花荷叶的灵魂,这么美丽的一方水土养育出一方英雄儿女,他们的美丽身心不容玷污,他们平时的温情到战时都转化成勇气,这是人情美与景物美的完美契合。这才是《荷花淀》所要传达的艺术效果,也正是作品生活高度艺术化,审美化的结晶。
3.正确把握战争视角,探究战争描写异同
《荷花淀》写作视角独特,意境诗化纯美,与两例(卡尔维诺《牲畜林、海明威《永别了,武器》)战争系列小说在视角、风格、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孙犁在《荷花淀》中甚少描写战争的对象、战争场面的残酷以及战争对人的迫害,而是赋予这个宁静的荷花淀浓厚的人文情怀。这种写作手法比大篇幅描写侵略者的暴虐行经更深入人心。军民一心,这是课文集中表现的,也是本文创作意图之一。
(六)作业设计 1.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2.景物描写与对话描写的学习3.故事续写
4.孙犁作品的课外拓展阅读
(七)板书设计
教学设施采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PPT制作主要侧重课文的主体内容,板书这块侧重于课文鉴赏。
第四篇:荷花淀教学设计
《荷 花 淀》 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了解作者孙犁及其作品。
2.理清写作思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抗日斗争热情,掌握重点片段。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孙犁(1913——1996),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白洋淀》、《荷花淀》,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孙犁是一个具有独特创作个性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像诗歌一样优美动人,既具有小说的故事性和鲜明的艺术形象,又具有散文的浓厚的抒情味,题材平凡,寓意深刻。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炼,被称为“诗体小说”。
二、重点字词
吮()吸 菱()角 藕断丝连:
三、课文内容回忆
1、速读课文,概括文中场面。
① 月夜编席
②夫妻话别
③探夫遇敌
④助夫杀敌
⑤学夫杀敌
2、跳读课文,找出小说线索,在文中找出依据。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3、再次读课文,简要概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水生嫂得知丈夫参军,根丈夫话别,他和几个青年妇女去马庄探夫未遇,在回家的路上遇到敌船,他们躲进荷花淀,无意中把敌人引进伏击圈,为游击队伏击敌人的胜利创造条件,他们从此迅速成长起来,成为抗日游击战士。
四、赏析小说中的人物语言。
(一)夫妻话别部分水生嫂与水生之间的对话。
1、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
(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站起来要去端饭也体现了水生嫂的贤惠)。
2、她问:“他们几个呢?”
小生说:“还在区上。爹哩?”
(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3、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他爱丈夫更恨鬼子,对有这样的丈夫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
4、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首先表明不反对丈夫参军,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丈夫一去留下的生产和生活的担子该有多重啊!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
5、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
(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场离别,水生嫂为了让丈夫放心,自觉承担任务。)
通过以上人物语言的赏析概括出水生嫂具有体贴、温柔、机敏、识大局、明大义的性格特点。
(二)重点赏析以下人物对话: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机智,伶俐,含蓄)“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爽朗,率真)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快人快语,急切而真挚)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羞涩、忸怩,用婆婆作挡箭牌,言虽假,情却真)
五、品读课文,赏析景物描写。
跳读课文,赏析人物对话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点
请学生朗读 :“月亮升起来了--------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小组讨论并思考: 1.这几段描写了那些景物?
月色皎洁,洁白的苇席遍低,银白的淀水,薄雾清风,荷花票香。2.他们构成了一副什么样的图景。
展示了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出一副清新宁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3.这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这段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水生嫂就在这样的背景里。生活,劳动。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的形象。
六、小结:
只要世界上还有女人,那么世界将会有许多色彩,只要世界还存有美丽,我们不应该失去浪漫。
七、课堂作业
详见《2014年语文对口升学指导》第66——68页三个阅读理解。
第五篇:荷花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人物对话、景物烘托、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和感情思想的写法。
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小说的语言(包括描写人物的个性语言和整体上的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
2.难点: 通过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感情。
三、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嫦娥偷吃了仙药后不由自主地往上飘,就在她离月宫还差一步的时候,随身佩戴的宝镜却掉了下来,这块宝镜摔成了大大小小的99个碎片,于是地上便有了大大小小99个水淀。荷花淀便是其中的一个淀泊,它属白洋淀水域,白洋淀又名西淀,白洋淀地区属于冀中抗日根据地,芦构桥事变后不久,国民党放弃这一带土地,仓皇南逃,当地人民遭到了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蹂躏。在共产党和八路军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积极投入了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该地军民利用白洋淀的河湖港汊,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
(二)作者简介: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艺术风格就是: 淡雅疏朗的诗情画意与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的完美统一。这一独特风格对当代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造成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河北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白洋淀派”,与“山药蛋派”(赵树理风格)齐名。由于他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小说又被称为“诗体小说”。
(三)情节结构:
预习提问1:《荷花淀》可以说是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一提起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但在本文里又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战争场面呢?
预习提问2:本文的主人公是谁?通过什么来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预习提问3:如何按情节划分层次?(注意: 隔行是小说分段的方法之一。)
第一部分: 水生参军,夫妻话别。(“月亮升起来”-——“上船走了”)开端
第二部分: 探望丈夫,归途遇敌。(“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发展
第三部分: 伏击歼敌,战斗中成长(“她们向荷花淀里摇”——结尾)高潮、结局、尾声
(四)本文线索:
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
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
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
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 送夫、探夫、遇夫、学夫
暗线──地区队的活动
(五)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形象的分析:
本文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崐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水生嫂具有勤劳善良、温柔体贴、深明大义坚强忠贞的劳动妇女。她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 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思想特点。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前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 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结尾,形象说明她们热望参加战斗的愿望得到了实现,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战斗力量和作用使她们性格更完整、突出,合乎情理的发展和结尾,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 表明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地迅速发展壮大,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威力,展示出抗日战争的胜利前景,使作品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语言和景物的描写特色。
一、研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孙犁先生主张,文学语言应该“明朗而有含蓄,流畅而有余韵,于细腻之中,注意调节。每一句的组织,无文法的疏略,每一段的组织,无浪费或枝蔓。可以说字字锤炼,句句经营”。他不仅这样要求别人,还自觉地在创作中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荷花淀》便是典范。这部作品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洗炼,显示出作者已熟练地掌握了一种充满诗情画意又精细传神的高超的白描手法,并能以此充分表现人物的时代气质。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本课语言学习的重点应集中在三个方面 :
1、简洁传神的对话描写;
2、诗味盎然的环境描写;
3、准确生动的遣词造句。
我采用“领悟式学法”——教师精讲“夫妻夜谈”,让学生领悟并总结分析人物对话的方法:
1.熟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分析;
2.抓重点词。如两处“笑”和“小声”,单音节词“谢”和“嗯”等;
3.注意句中状语。如“总是”“呆呆”等;
4.以组为单位分析讨论第二部分的“商议探夫”。最后布置学生课后独立分析第三部分的对话,并仿写一则人物对话片断。
由悟法、试法到用法,由阅读理解到尝试写作,并注意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最终彻底攻破教学重难点。
2.鉴赏人物对话的作用:
提示:人物对话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环境,考虑分析其用意、心理、情感、效应等因素,充分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从整体上去体味,进而理解其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发展故事情节的作用。
(1)分角色朗读“夫妻话别”一节,朗读要力求切合人物身份,表达人物感情。
(2)鉴赏讨论:
问:这一节对话可分几层?
明确:可分追问真情、赞同丈夫参军、应承丈夫的嘱咐等三层。
问:请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上下文和语境,认真分析水生嫂的对话,说说这些对话对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表现了水生嫂对丈夫的忧虑和关切之情。
“她们几个呢?”——水生答非所问,故意岔开话题,水生嫂觉察丈夫有心事,不便直问,只得再次试探。
问:“怎么了,你?”这是什么句式,水生嫂为什么会这样问?
明:这是主谓倒装的句式。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急于要知道底细。表现了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以上几句对话,表现了水生嫂体贴、温柔、机敏和稳重的性格。
“你总是很积极的。”——在妻子的逼问下,水生终于说出自己“第一个举手”报名参加大部队。水生嫂此时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她爱丈夫,爱自己的家,更恨鬼子,丈夫第一个报名参军,她为自己有这样一个丈夫而感到自豪,所以,对丈夫责怪中含有赞扬。这样就可以解释水生嫂丰富的内心世界了。丈夫参军看似使她陷入了优先爱丈夫还是优先爱祖国的矛盾,也许她真的为此困惑过,但是,很快她就明白这并不矛盾。她必须爱一个“值得”爱的丈夫,而爱不爱家乡和祖国是衡量他“值得”爱与否的主要指标。如果丈夫为了他临阵退缩,她会因失望最终失去丈夫,相反,丈夫“总是积极”的决定才赢得她的敬重和爱慕。所以,她愈是有个心爱的丈夫,就愈是会支持他报国杀敌。
(3)几个青年妇女商量探夫的对话也写得个性鲜明,生动有趣,分别展示了她们怎样不同的个性呢?
明:“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于是找个借口,感情表达得委婉含蓄。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这位大嫂与前一个一样,也说得很含蓄,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
“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为下文伏笔,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可见她探夫心切,不顾一切,有点冒冒失失。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这位大嫂羞羞答答,“犹抱琵琶半遮面”,假话里寓有真情。短短几段对话,几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至于水生嫂的谨慎周密,显然跟丈夫走前的嘱咐有关。
二、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
板书:
明确:通过写景表现人物的感情,充满诗情画意。
第一部分第一层,是一幅白洋淀夜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
夜景美: 月光映照,院子凉爽,芦苇洁白,荷花飘香
生活美: 勤劳的双手,熟练的技艺,富饶的出产 情景相生
人情美: 热爱劳动,热爱亲人
特别是两个充满想象的贴切的比喻,把劳动的场面诗化了(“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景物牵动着情思——天这么晚了,丈夫还没回家。这一景物为后面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因为水生嫂正出于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对幸福生活的热爱,才激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无比仇恨,毅然送夫参军,毅然组织队伍,参加战斗。
第二部分第二层正午淀上风光的描写:
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失望,有点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欢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
妇女们急中生智,把船摇进荷花淀,又对淀上风光作了十分精彩的描写(第二部分第三层):
作者驰骋想象,几笔勾画,把景物写得逼真、传神、充满寓意。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着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念,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对照下文荷叶下认出她们丈夫的情景,更会惊叹小说构思的巧妙和布局的精当。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简要总结、精讲多练。
一、主题思想:小说以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抗日生活为背景,描述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逐步由普通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游击战士的过程,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农村青年妇女的群体形象。表现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精神。
二、艺术特色:
(一)追求散文式的格调和诗歌般的意境。既不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也不在人物塑造上刻意雕刻。通过平凡的日常生活的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
(二)善于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用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刻画场面。
(三)景物描写如诗如画,起到了烘托人物形象、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等作用。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
随课练习
一、《荷花淀》中有一段五人对话的描写: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1.这段对话描写出自五个青年妇女之口,她们在想探望丈夫的共同心愿中,又显示不同个性特点。请按以上所标的顺序简要说明各自个性特点。
答案:A.机智伶俐 B.爽朗直率 C.稳重谨慎 D.性急冒失 E.忸怩含蓄
2.这五个人的对话描写,从全文表达角度看,主要起了什么作用?选出正确的一项:(B)
A.起补充交代作用,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B.交代故事发生原因,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这是小插曲,使故事曲折生动。
D.突出人物性格,深化主题。
二、指出以下各句带点词的表达作用: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答案:(准确地表达由吃惊而产生的心理反应。)
2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答案:(形容劳动的欢快心情。)3.几个青年妇女把掉进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
说完,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船上。答案:(渲染战斗胜利后的欢乐气氛,表现亲爱带戏谚的感情。)
4小船窜进了荷花淀。答案:(形容在强敌面前的敏捷行动。)
阅读奥斯勒的《送花》,完成1—4题。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
“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
一位上了年纪的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放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出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太直率,太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的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_____________。
1.文中能体现“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意思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4分)
这个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答案
1.(1)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3分)
(2)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3分)
2.她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处。(意思对即可,4分)
3.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意思对即可,4分)
4.BC(B项“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C项“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应为“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答对一项得2分,多选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