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故事。
我的教育小故事
不是每个孩子都美丽,但他们一定是可爱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聪明,但他们一定是独特的。郑力豪同学是我班的一个顽皮、淘气的小男孩,但这学期我发现他变得热情、乐于助人、愿意为班级做贡献,是个积极向上的好孩子了。
记得还是在上二年级的时候,我看到他课堂上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我还以为他是个聪明可爱有潜力可挖的好孩子,可后来渐渐发现他有许多缺点,如:上课精力不集中、经常迟到、不守纪律、说谎、偷拿别人的东西、话还特别多,没有没话说的时候,好像什么也知道。如:有一天早上,和他邻桌的孙宇同学刚到校不久就告诉我说:“老师,我的彩笔不见了”。我问他是不是忘带来,他说带来了,这时郑力豪说话了:“老师,他带来了,我刚才还看到了。”我以为有人还看到了那一定是真的了,就让同学们都看看自己的抽屉洞和书包里有没有,是不是放错了,结果都没有,我只好让孙宇同学中午放学回家再找找,结果下午一到学校,孙宇就告诉我说:“老师,彩笔找到了,在家里,是我忘了带。”事后我找到郑力豪同学跟他谈,要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说谎,你这一说谎耽误了全班同学多少时间,以后知道就如实地说,不知道的就不要抢着乱说。诸如迟到、“多说话”等,我多次与其母亲沟通,家长都是主动将错误揽在自己头上,说:“孩子睡得晚,早上起不来我又舍不得叫他,多说话随我”。我还了解到这孩子是单亲家庭,从小跟妈妈生活,我明白了,这孩子的很多缺点是与家庭教育有关的,有时可能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对此,我经常找他谈心,和他交朋友,让他认识到他的这些行为为什么是错的,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对他的行为做有针对性的指正,我还给他买了本子、铅笔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教育,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地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真诚的爱。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同时与家长多次交流,给家长推荐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书籍。)
一个学期之后,郑力豪同学就像变了个孩子,从没迟到过,不管是不是值日,到校后拿起拖把就拖地,经常为班级做好事,多次拿花美化教室,拿卫生纸给同学用,捡到东西都主动还给失主或交给老师,不管是学习还是纪律是我班这学期进步最大的一个,其他老师也多次向我反映,说他经常做好事,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小学生教育案例
上传: 张彤
更新时间:2012-5-22 16:34:53
个案一: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学习提不起兴趣。
评析:“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
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个案二:小毛的妈妈经常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戏机,一次,一次,又一次,妈妈把小毛从游戏机房拽回来;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挡不住游戏机的诱惑,偷偷溜进游戏机房,急得没法子,小毛妈妈只得每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书做作业;双休日更是形影不离。评析:表面上看,孩子没有去玩游戏机了,实际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没有真正转过来,因为小毛学习时仍三心二意,成绩依然如故,从客观上讲,游戏机动感强烈,内容新奇多变,色彩鲜明,极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从主观上讲,小毛缺乏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对学习目的性的认识,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而他很容易将注意离开学习而指向于游戏机,这就造成了,小毛对学习三心二意,对游戏机可却是一心一意;学习时注意力分散,玩游戏机注意力可集中了!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带孩子上公园走走,踢踢足球,买些孩子喜欢的读物,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机引开去,不要急着硬逼孩子学习,因为孩子本身就不爱学习,正如你“强按牛头”,牛仍然不会饮水一样。
2、引导孩子逐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开始时可以提出少量学习任务,以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步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学习任务,自己完成,自己督促检查。
3教给孩子一些调控注意力的方法,学习时间过长,可以听听舒缓的音乐,远眺绿色,休息一会儿,再来学习,另外可在书桌旁贴上由孩子自己撰写的自警语录,如“有志者事竞成”、“战胜自己、挑战自己”等,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个案三:小平有事没事老爱说谎,考试没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编些谎话搪塞,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伙伴有美丽的风筝,为争点面子,免不了说谎:“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实家里并没有风筝。
评析:大部分孩子的谎言和大人恶意的谎言完全不同,所以不必过于紧张,应查明孩子说谎的原因,如: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手段,为了避免惩罚而说谎,为了在各方面超过别人,为了争得面子,孩子也经常下意识地编些谎话欺骗同伴,孩子多少都会说谎,如果在说谎之后完全不觉羞耻,那才是真正的无药可救。
方法:
1、父母试着与孩子多沟通,经常反省自己的管教方式,及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避免过于严格稍有过失就被严厉处罚现象。2开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动,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相互猜猜对方在想什么,对方有什么感受,经过一段时间持之以恒的训练,更多的学生将会体验到新视野,新境界,新心情,新思维,新收获。
个案四:小李,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在幼儿园里就比其他孩子明显好动,上小学后,这种情况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经常惹周围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活动爱搞“恶作剧”,在家表现得任性、冲动,稍不顺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滚,此外精力特别充沛。评析:多动症的特征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时候也是短暂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转移,多动是该症比较突出的症状之一,“多动”不仅是活动过多,而且活动时动作不协调,学习困难,任性冲动情绪不稳定均是症状之一,而且老师反映,小李脑子并不笨,当他专心时比一般同学学得还快,就是因为好动分心,使得学习成绩只能屈居中游,纵上所述,小李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但是,具有较多的多动症表现并不一定说是多动症
方法:
1、对于好动的孩子,老师最需要的是爱心、关心和耐心,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耐心纠正孩子的好动行为。
2、纠正中要坚持下面鼓励,积极强化,当孩子有一些自制行为的时候,当孩子能持续一定时间稳定注意的时候„„老师要及时肯定,并循序渐进对孩子提出要求。
3、让孩子适当进行一些手脚协调、左右手协调、手脚与身体其他部位协调之类的活动,对纠正孩子好动行为有明显的效果。
个案五:小冬圆圆的脑袋,大大的眼睛在许多技能上,表现得超出11岁孩子的水平,不但会骑自行车,还学会驾驶“小木兰”,讲起故事来眉飞色舞,活灵活现,动画片过目不忘,就是这样一个样样行的孩子就是学习成绩不好,这孩子什么都不怕,就是怕上学,怕上课,怕看书,怕做作业。
评析:小冬对学习的厌恶情绪称为厌学,造成厌学的原因有:学校教育因素,如:学风、学业负担,和谐的师生关系;家庭教育的因素,如破损家庭,严厉的教育方法,家长的期望值;交往伙伴的因素和孩子自身因素,究小冬厌学之原因来看他骑小木兰摔伤腿,在家休养一个月,爸爸怕他寂寞,给他买了两台手掌机,于是小冬每日乐此不疲,越玩越有劲,上学后,连续三次单元测验均是倒数第一,父亲一气之下摔坏了手掌机,妈妈买了一本又一本练习册,除了做还是做,几个月的变化太大了,小冬把一切都归罪于“学习”,对学习的厌恶,导致学业的不良;学业不良的后果,强化了他对学习的厌恶,如此恶性循环,聪明的小冬成了有名的“后进生”。
方法:1教师采用亮点诱导,就是肯定小冬的优点、长处、优势、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张扬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突出优势,发扬特点,使小冬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树立搞好学习的信心,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
2、利用十分钟队会或午间俱乐部请小冬在班级活动时进行技能表演,如“故事会”等,渐渐地对搞好学习产生了需求,再也不那么害怕学习了。
3、逐步提要求。要求孩子一点一点进步,切忌操之过急,切忌拿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同学的长处进行比较。
个案六:小俪,女,十二岁,白白净净,爱打扮是家中的小公主,长这么大从不会自己洗头洗澡,铺床,什么家务也不会干,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看着满头大汗的父母却无动于衷。评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条件的改善,孩子有了比较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参加劳动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机会相对减少,究小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父母对小俪过分溺爱,许多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中的“宝贝”,有的家长片面地认为让孩子吃得好、穿得好,享受得好就是爱,这样导致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着伸手”的生活,养成了懒惰习惯。
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重智育忽视劳动教育,只要求孩子写好字、念好书,学习成绩好,而对孩子参加劳动则认为是浪费时间,说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干活,凡事不让孩子动手,不让实践,结果不仅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孩子的身体也得不到锻炼。方法与途径:
1教育孩子树立劳动光荣的思想,劳动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本质特征,劳动不但创造了世界,而且创造了人类本身,要教育孩子珍惜劳动果实,使孩子懂得每天吃的粮食、住的房屋、穿的衣服、学习用的文具等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而使孩子们确立劳动光荣的思想。
2、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孩子参加劳动是具有选择的,往往以兴趣作为主导,他们经常对大人的劳动显得很感兴趣,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劳动的启发教育,首先,教师在劳动中应多作示范,用以感染、影响他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其次,要保护孩子们的劳动兴趣,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劳动,对劳动中取得的成绩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假如劳动结果不令人满意,也不能随便否定,而应当肯定成绩,并善意地帮助孩子分析找出不足的原因,和孩子们一起完成劳动任务,使孩子获得劳动成功的快乐,这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劳动兴趣,再次,劳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注意劳动强度,否则,孩子会把劳动看作是一种负担,从而失去劳动兴趣,产生消极影响。
3、培养孩子的劳动自觉性,孩子的劳动自觉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如果父母勤劳,辛辛苦苦地干活,必然促使孩子们自觉地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劳动的任务,教师可以每天适当分配一些劳动岗位和劳动任务给孩子,并加强对完成任务的检查,促使孩子主动去完成,养成劳动的自觉性。
4、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劳动习惯的形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首先,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安排的具体劳动,做到团结互助,不怕脏累,其次,让孩子从小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习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再次,教育孩子体贴父母,做家务劳动,做好长辈的小帮手,委托孩子完成一些为全家服务的任务。个案七
小晨一天到晚总是忙忙乱乱的,做事毛手毛脚,慌慌张张,丢三落四的,每天上学总要把一些学习用具遗落在家里;平时挺聪明的,一到考试总因为马虎,错好多题;在家做些事也是摔坏这个,碰坏那个,父母、老师怎么提醒也不管事。评析:
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是行为习惯较差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往往待人热情外向,爱交朋友、爱帮助别人,小晨过高地估计自己,认为自己任何事都能办,可总是由于自己的毛病不能把事情办好,显然,这样的孩子做事计划性不强,做事又没有常性,做事条理性差,随意性太强。久而久之,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
方法:
1、扬长避短。当孩子对新鲜事物产生新奇感,有强烈热情时;当孩子对同学的一些事情表示要予以热情帮助时„„老师要及时对其正确引导,提示引导孩子如何才能把事做好?由于马虎会造成什么损失?引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养成在做任何事时,都应认真细致,思考在前,就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自己做事的成功率,由于事前的思考和重视结果,就会调动孩子自身的内在潜能,克服他做事马虎、毛躁、慌张、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2、事事养成计划性。老师利用晨会、周会或个别教育的时间,教育学生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应有一个周密的计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前做哪些准备、如何开始等,也可以教会学生在做事之前用一小纸条,写上自己要用的物品及时间安排,如做到晚上整理书包,早上出门前的思考等,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放手让其独立。
经过帮助和引导后,应让学生独立完成某一件事,其间可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让学生去碰,要知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教训是最好的教训,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是最好的经验。
个案八:林林自打出生就是个巨大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十岁就成了一位肥胖儿童,可身体素质却很差,今天感冒,明天发烧,四季闹病,还早早架上了眼镜。
评析:纵观林林各身体素质表现,都与他缺乏体育锻炼有关,这将会影响他身心的、理想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体育锻炼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行为规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人忽视孩子的身体成长发育的看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也是对孩子成长发展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体育活动对于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关键是怎样使孩子,尤其是“豆芽”型孩子、肥胖儿童乐于参加体育活动呢?
方法:
1、激发孩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激发他们在某一项目中有一技之长,如“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就利用活动课时间在班内进行选拔赛,优胜者参加运动会比赛,学生兴趣颇大,斗志昂扬。又如:可以利用晨会、午会给学生讲名人锻炼身体的趣闻轶事,结合时事体会祖国健儿摘金夺银的喜悦。
2、有计划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并给以具体的指导。
老师利用休息时间与孩子一起进行锻炼,如跳绳、蛙跳、踢毽子等小型的体育活动,有条件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等,在具体指导孩子体育活动时,要注意把体育活动与游戏娱乐结合起来,寓教于乐,如我校开展的花色橡筋活动,边唱儿歌,边跳橡皮筋,这样会使孩子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让身心都得到锻炼。
3、教给孩子有关的体育锻炼小常识,注意自我保护。
体育锻炼要收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必须保证活动的科学性。因此,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锻炼知识和技术。如:每次锻炼前,要有准备活动,锻炼后要有整理放松活动;起跑要听口令,打球时不能走步、撞人等,注意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要教育孩子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劳逸结合。
任何一个活动项目的锻炼内容,都是由不会到会的多次重复才能实现,如不经常锻炼,非但不能形成一定的熟练动作,而且还会前功尽弃,因此必须引导孩子进行体育锻炼,锻炼应持之以恒,不可一曝十寒,一张一弛,保证锻炼后的充分休息时间,使身体各部分恢复正常,对于孩子在体育活动中取得的进步要适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促使其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得以保证和巩固。
个案九:学生小峰,11岁,男,平时不善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在一次冷餐会上,他自己爱吃的里脊内、大鸡腿、草霉一股脑儿放在自己的碗中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的同学们。
评析:在现在的家庭里,一般来说都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家里的“中心”,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然而孩子对家长、对他人往往是漠不关心,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被照顾、被保护、被宠爱,因而变得冷漠、孤独、不喜欢集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小峰就是这样一个心里只有“我”字的孩子。偏差的行为习惯导致他心中无他人,将来走向社会也不可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共事,甚至可能发展到做出胡作非为的事情来,怎样教育学生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是老师需要研究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方法:
1、要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意义,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要让学生知道人总是要长大的,只有在与人不断地交往过程中,才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认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再者,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处能使自己身心愉悦,真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常会因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感情基础,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就可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种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想的就不完全是自己了。
3、严格要求孩子。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学习到生活均以规范严格加以执行,从而形成习惯,这种习惯将是影响孩子的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以致学校的值日、做操等都能使孩子养成集体感,令他不能随便行事,严格要求自己,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保证,孩子如果心中有了“想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应当做到”的观念,那么就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
4、引导孩子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孩子将来要踏上社会,这样就要把孩子和睦相处的对象扩展到邻居,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在孩子的意识中养成“别人的事,也是自己的事”的观念,在与同学玩要友好相待,要关心同学,关心老师,如:班上小朱同学病了,大家纷纷打电话表示慰问,并捎上一只大苹果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她,这样不仅给小朱带去了温暖和友谊,自己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只有这样,孩子才会逐渐知道怎样与人和眭相处,当孩子做了关心他人,与人为善的事情时,老师应及时肯定表扬,反过来,当孩子受到别人关心以后,也需要让他表示感谢。
第二篇:教育故事
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
教育故事之三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
教育故事之五 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蓦地。蓦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
教育故事之七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习惯的力量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
教育故事之十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吗?"他会心地朝我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了一下妈妈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教育故事之十一不可能有有答案的“答案”
德国著名数字高斯在上中学时,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打瞌睡,下课铃声响起时,他醒了过来,抬头发现黑板上有一道数学题,以为是当天的家庭作业,便匆匆地抄到练习本上。回家后,他埋头演算,就是算不出来,但他不气馁,不妥协,锲而不舍,终于求得了答案。他把答案带到课堂,老师见了大吃一惊,瞠目结舌,原来那是一道一直被认为“无解”的数学题。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会感悟到;如果高斯真的知道此题“无解”,他还会去如此“劳神”吗?“答案”恐怕仍为“千古之谜”。一件事,如果在一个人的意识中被认为“不可能”,在行动上自然不会去做,“结果”也就真的“不可能”。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自然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也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结果。
中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和成长期,他们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思维意识是完全可塑的,是有充分潜力可挖掘的,关键是我们能否去发现、去挖潜、去设计、去雕琢。我们要牢牢记住,千万不可犯“盲人摸象”这一令世人耻笑的错误。
教育故事之十二孩子的答案
这是一道重在考查三年级小学生思想品德的题:“在书店里买书,营业员阿姨多找你10元钱,你会怎么办?”此题的成人格式化的答案是:退回给营业员阿姨!否则,答题的小学生便思想品德有问题。可是孩子的答案却丰富多彩:我退给营业员阿姨3元,剩下7元再过买一本书;我回家交给我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我去交给警察叔叔,可警察叔叔自己买糖吃怎么办?我还给营业员阿姨,但阿姨必须给我买一支冰淇淋;我用钱去玩儿游戏机……事实上,10元钱检验不出一个孩子的思想与品德。但如果用10元钱来检验一个成人的思想与品德却应该很有效。我想,如果让“河北第一秘”李真来回答,他肯定会说“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如果让胡长清、张二江之流来答,也必定是“退还给营业员阿姨”。在10元钱的砝码面前,伪君子恰恰在“正确”的答案里暴露出自己灵魂的阴影、道德的败坏;而孩子们同样暴露的是童年的天真烂漫、心无杂念。当然了,也许这种对比缺乏说服力。可是当我看到孩子“我回家交给妈妈,因为妈妈下岗了”这一答案时,我的心为这个孩子对母亲的关爱而震动!我想,这个孩子的思想品德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另外一个老掉牙的脑筋急转弯:树上有3只鸟,一枪打死1只,树上还剩几只鸟?所有成人及所有被成人误导的孩子们都会哈哈一笑:笨死了,当然一只也没剩!“"树上还剩两只鸟。”这是一个二年级小女孩的答案。面对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这位小女孩说:“树上3只鸟分别是鸟爸爸、鸟妈妈和鸟宝宝。鸟爸爸被坏蛋一枪打死了,鸟妈妈吓飞了;鸟宝宝还不知道害怕,所以没有飞,飞走后的鸟妈妈看到鸟宝宝没有跟过来,就飞回来救鸟宝宝。所以说,树上还剩下2只鸟,鸟妈妈和鸟宝宝。”值得庆幸的是,小女孩碰到了一个有思想、有品德的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哄笑中,老师认真地鼓励了小女孩:“你真是有爱心的孩子,你回答得太好了!”。
在程式化的答案面前,我们都在渐渐适应机器的习惯,而忘记了我们本身,忘记我们是一个会思考的真真正正的人。并且在这可怕的循环里,一批批成人正在复制着一批批同样的孩子。当个别孩子用残存的想象力去突破成人钢筋水泥般的思想限制时,他们获得的往往是讥讽与嘲笑,而不是认可与鼓励!所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渐渐退化、消失,连同同情与爱心一起,最终变得麻木无知,仅仅剩下一副毫无生气的思想品德僵化的躯体。
教育故事之十三批评,原来可以如此幽默
这是一节自习课,学生们都在座位上专心地阅读、写字,我站在讲桌前批改他们的练习册,当改到小康的作业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字又宽又大,格子塞得满满的。于是,便随口说了一句:"小康啊,你的字该减肥了。"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丝毫没想到的是,下课后,几个平素快嘴的孩子将我围住了:"老师,你今天批评小康真幽默,我们喜欢你这样说话。"体育委员帅帅说道:"老师,我们犯错误时,你要能像今天批判小康那样,我们肯定喜欢你了。真的,我们喜欢这样的批评。"
幽默,创设了和谐融洽的教育情境,它让本来难堪的批评变得友好起来,更为重要的是,幽默传达了监督对学生的尊长和信任,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幽默的老师不仅不认为学生的过错行为是出自恶劣的动机,有时还假设动机是善良的,这种"文过饰非"的假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更能激发起学生改过向善的强烈愿望。
教育故事之十四批评与鼓励
上小学时,我很淘气、很好动,成绩也不好。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了许多数学作业。放学后,比我高两年级的姐姐为了能多和我玩一会儿,就帮我把作业都写好了。第二天交出作业以后,我一直忐忑不安地等着结果。熬到数学课,老师将作业本发到了每一位同学手里,惟独没有发给我和另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只记得当时我脸色通红,觉得肯定被老师发现了。于是,我低着头,紧张地等着老师的“判决”。出乎意料的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将我和那位同学的作业本展示出来,并且说:“同学们,这是老师批改时遇到的最工整、最准确的两本作业,希望大家以后多向这两同学学习!”然后说出了我和那位同学的名字。在同学们羡慕和怀疑目光的注视下,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下课后,老师单独将作业本交给我,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老师希望以后你能够自己将作业完成得像今天这么好。”那天以后,每次写作业时,我都格外认真,甚至超过了姐姐的笔记,成绩也不断得到了提高,甚至其他学科也都有了起色。
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老师点名让我朗读一节课文。那节课文是我花了很大心思预习过的。读后,当我满怀期待地等着老师的肯定与赞扬时,得到的却是这样的一句话:“你读的这是什么?是英语还是念经,你的口语太差了,以后要多锻炼……“伤心的我从那次起就不再喜欢英语了,直到现在英语仍然是我最最弱的一项。
事隔十几年了,对那位曾经鼓励我的数学老师仍心存感激,而那位英语老师的话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如今,我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忆起往事,实在无意指责谁,只是想敬告我的同仁们:您的肯定与鼓励,您漫不经心随口而出的一句批评,对您学生产生的作用和后果是多么大癌…
教育故事之十五生命中最初的痛
那一年他刚刚满7岁,读小学二年级。一天下午,老师组织学生在校园地里采摘还未成熟的青青豆荚,他个子最矮也最卖力。孩子天生好馋,何况又是饥饿年代,劳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几乎都私下偷偷往嘴里塞了几枚青豆,惟有他,咽回去一次又一次溢出的涎水,任凭饥肠辘辘,任凭胃壁痉挛,始终不曾让自己吞下一枚豆子。
放学时,老师逐一盘诘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每个孩子都胆怯怯地默认了,惟有他挺胸、抬头、干脆爽朗答道:”没有,一颗都没有。“老师死死地盯着他,再次厉声责问,他的声音明显低沉了下去。”一点不老实,小小年纪就撒谎。“他被牵着耳朵推搡,其他同学回家了,惟有他被留下了,流着泪…… 诚实的语言需要有信任的耳朵来倾听,更需要量有善良的心来领会。
教育故事之十六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
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智者路过一片稻田。他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两头牛奋力地耕田,就随意地问道:你的哪头牛干活更好一些?老农没有答话,等到了田边他给两头牛拴好、喂上料,才来到智者身边,背对着牛小声对智者说:就那头正摇尾巴的家伙,干起活来特卖力。智者大为不解:我方才问你,你怎么不说呢?现在又为什么这么小声对我讲?难道怕谁听到吗?老农一脸正色道:不错,就怕旁边的那头牛听到我夸别人而冷落它,你的眼神它能察觉到,而后这家伙就会闹情绪、不好好干活了,其实牲口和人一样,都愿意被别人夸、被大伙称赞。 我们在为人师、为人父母时,是否也能像老农那样,考虑到孩子们的感受呢?试想一句:”同学们,这次考试平时咱班最差的李某某都考了70多分,看来咱班的确是有了进步“,真能激励他们吗?”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此刻又在挫伤谁呢?愿我们用真心去赞赏,激扬起更多孩子的信心和勇气,而不是在无意中制造一份不必要的伤痛与苦楚。 教育故事之十七神秘的礼物
这是发生在小男孩初中三年时的故事。小男孩的班级刚换了一位新班主任,这对有点玩世不恭的他并不感到新鲜。第一次开班会,老师没有说太多,只是反复强调一点:凡是月考成绩好的,或者进步幅度大的,都会得到一分他送的神秘礼物。起初,小男孩以为这又是一位爱发神经的班主任在搞什么花样,所以不是很在意。第一次月考结束,老师果然拿出5份包裹严密的礼物,赠给了5名表现优秀者。大家都很想知道是什么,就怂恿获奖者打开,可是,被老师阻止了。他要求获奖者必须到家后再打开,且只能一个人看。
第二天,满以为礼物之谜会立即揭开,可是,不管管怎么问,哪怕是最好的朋友,他们都不说。而且,与以往不同,看上去他们各个精神抖擞,神采飞扬。两次、三次,每次月考过后都重复着相同的故事。”神秘的礼物“就这样成为这个班每个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渴望。但大家都清楚,要想得到它,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得到这份”神秘的礼物“,几乎是名列班级最后的小男孩也在默默地努力着。
天道酬勤。终于,在中考前一个月的模拟考试上,小男孩力压群芳,位居班级第一。拿到了老师那份”神秘的礼物“,他欣喜若狂。回到家,他迫不急待地打开层层包裹,看到 一个精致的小瓶,里面有一张小纸条,拿出来一看,上面写着:我知道你很优秀,所以相信会努力改变自己,并能严守”礼物“的秘密,对吗?看完礼物,小男孩会心地笑了。
中考时,带着纸条上的那句话,小男孩顺利地考上了县内重点高中。再后来,他成为一名著名的律师。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让他做“和”他要做",其最终的结果会截然不同。教育者更多的时候应该把精力放在二者的转化上。只有这样,教育的效能才能最大化。
第三篇:教育故事
10个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
教育故事之一
有一道测试题,从下面3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你会选谁?第一个,他信巫医和占卜,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第二个,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肯起来,读大学时曾经吸过毒,每晚都要喝许多白兰地;第三个,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保持着素食习惯,从不吸烟,也不喝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情。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三个,但没想到却是错的。有史料记载:第一个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第二个是丘吉尔,第三个是希特勒。这不禁引起了人们的思索,没有想到,罗斯福和丘吉尔这样的大好人,身上还有这样的缺点;而希特勒,这个杀人的魔鬼,他的身竟还有如此多的闪光点。由此我们想到了孩子,如果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的成功者,如后来的罗斯福和丘吉尔,他们所谓的一些缺点怎么也比不过早先的罗丘两人吧。所以孩子一时错误,不代表会什么,我们对孩子要增加信任和期待,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孩子。 教育故事之二教育从尊重开始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对于我们教育孩子颇有启示。一个星期天,她领5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只“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电动“小汽车”,这件事使母亲大吃一惊。因为那只纸飞机充其量只值5 美分,而这辆小汽车至少也要值20多美元。开始她以为儿子说谎,当找到小汽车的主人和德国小孩的妈妈时,这位德**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会儿,我会领着孩子上玩具商店,让他知道这辆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个纸飞机,这样他就不会第二次做这样的蠢事了。”
尊重孩子的选择,不干预、不阻止,也不单纯批评孩子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对孩子进行循循善诱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对孩子的这种尊重。尊重孩子的选权,并不能保证孩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他们毕竟还小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肯定会摔几个跟头,走一段弯路,但孩子的选择能力却在一次次尝试中得以提高。让我们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学,把爱变得更深沉一些、艺术一些。教育故事之三让教育多份选择和智慧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在处理4个放学后贪玩抓虾的“小调皮”时,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师事先对他们捉虾的地点做了了解,发现了那个“清浅的小溪”是没有危险的。于是当4个“小调皮”耷拉着脑袋,站在办公室里等着挨批时,袁老师只是笑着对他们说:“你们喜欢虾子,这好啊!大科学家达尔文、法布尔从小不都是昆虫迷吗?你们谁能告诉我,虾子喜欢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着的?抓虾用什么办法最好?虾子到底是什么模样、什么颜色的,头上有什么?脚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调皮们傻了眼,只顾着抓,谁会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样?看到孩子们傻了眼,袁老师又拍拍他们的肩膀说:“我本想让你们明天向全班同学介绍介绍的,可是你们……这样吧,你们再去抓一次,抓的时候,认真看看,好好想想,回来再讲给我听听,好不好?”孩子们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孩子放学回家忙着捉虾,这事若落在我们手里可能会把他们的家长传来!左一个“不遵守纪律”,右一个“不注意安全”,通常会把孩子说得眼泪汪汪!因为我们所关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学不回家捉虾”这个事情的性质,至于孩子们捉虾的危险大不大,坏事能不能变成好事,我们很少会去关心和注意的。在这一点上,袁老师做了有心人。他通过孩子们对虾的特殊“情结”,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探索、教孩子们如何玩得更有意义。教育就是这样,有时只要我们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选择和智慧。 教育故事之四两种思维的碰撞
一天,富有的父亲带着儿子从城里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样生活的。在农场一户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度过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样?”“好极了!”“这回你应该知道穷人是什么样了吧?”儿子回答:“是的,我知道了”。“你能描述一下富人和穷人的区别吗?”儿子想了想说:“我们家里只有一条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4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夜里我们的花园里只能看见几盏灯,可他们的花园上面却有千万颗星星;还有,我们院子里只能停几辆小汽车,可他们院子里却能容得下几百头奶牛。”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等我长大了,一定过上和他们一样富裕的生活。”孩子心中富有和成人心中的富有是不同的,正像孩子心中的快乐和成人心中的快乐不同一样。
今天要想真正走进新课程,教师一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把握学生思维方式。知道学生的理解与想象和教师是不同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已有经验、认知能力、心理特征,认识学生思维,学生才能带着教科书走进教师,这样课堂教学中两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会如“水”如“潮”,心灵对话才会撞击出生命的浪花。在那流淌轻松活力、润泽生命的课堂里快乐、健康、和谐地成长。教育故事之五 潜能
传说苏格兰北部的古城堡和蓦地经常闹鬼。有一个人因为公务繁忙半夜时分才回家,而他又必须经过墓地。墓地里有偶尔传来令人毛骨悚然的号叫,蝙蝠幽灵一样无声地飞来飞去,枯枝像鬼怪的手爪伸向暗黑的天空。走着走着,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新挖的墓坑里。这个坑太深太大了,人高马大的他几经努力还是爬不出去。他索性坐在那里,等天亮再说吧。这时,又有一个人经过这里,也不小心掉了下去,这个人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爬不出去。先掉下来的人实在看不过去,开口说:“别费力气了,你是爬不出去的。”那人忽然听到说话声以为是遇到了鬼,吓得魂不附体,手脚并用,没想到三两下竟然爬了上去,然后惨叫着逃得无影无踪。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给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谁知道一个人的潜能在什么时候爆发出来?值得思考的是,平常的生活里,“平庸”的人很少爆发自己潜能因而显得平庸,“聪明”的人则会让自己的潜能像山泉一样长流常新地表现出来,因而不同凡响。其实,我们全部可以做出不同凡响的事,因为我们的潜能就像埋藏起来的石油,一直没有得到开发。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作这种“潜能”的挖掘者、激发者,使每一名学生身体里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整个教育的成功。
教育故事之六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他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它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饿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前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无缘。
现在的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磨练,他们惧怕那黑黑的隧道,总是渴望有一双援助的手将他们一路护送;现在的家长也多是“怀了爱怜之心”的父母,总是怕孩子吃苦受累,于是把孩子的“生命通道”修得特别宽畅,让孩子“自由快乐”地成长;现在的老师也大有“怀了恻隐之心”的,他们怕学生做不出“标准答案”,怕学生的答案与自己的要求相差太远,居然把答案一字不差地读给学生!这样下去,将来的社会上,会有多少能够展翅飞翔的“帝王蛾”呢?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的青少年吃点苦不算什么,“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父母和老师一定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给他们锻炼的机会,给他们锻炼的空间,这样他们才会在未来的社会上凭借自己的能力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他们才能用坚强的臂膀托起未来中国绚丽的朝阳。教育故事之七头鱼
这是一条很不起眼的小鱼儿,很瘦小孤单。
主人喂食时它总也抢不到,最多只能吃些别的鱼剩下的残渣碎末。平时它常孤零零地在鱼外游荡,似乎谁都可以欺负它。万幸的是,终于有一天主人发现它是如此可怜,打那以后喂食时都先在它身边撒些饵料。不想这一些微不足道的举动,竟改变了小鱼的命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聪明的鱼儿们渐渐地发现:只要在小鱼的周边就一定能得到食物。于是一星期以后一个颇为壮观的场面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小鱼,领着一个偌大的鱼群在水中游来游去。这条小鱼儿竟然成了“头鱼”。从此它再也不会以自卑的神色黯然地徘徊在池边、角落,而是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地做着“领头鱼”,俨然开始统帅起整个鱼群。 主人不是教育学家,他完全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把任何一条鱼都培养成“头鱼”“统帅”。同样道理,如果我们对学生多一些关注,哪怕他是一个“差生”,也很有可能让他走出困境、窘界。能否创造出更大奇迹,在孩子本身,更在于你我的关注。 教育故事之八习惯的力量
有兄弟俩,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当他们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进来的父母,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著名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表明,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教育故事之九 造句与“造人”
这是小学一年级的一堂说话练习课,练习用“是”字说话造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爸爸是老师”。“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孩子们纷纷发表“见解”。就在这时,有个叫刘涛的孩子站了起来,他是个有名的捣蛋鬼,班上的女孩子见了他就赶紧躲开。“我是好……”听得出,他想说“我是好孩子”,可是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已哄堂大笑。不少学生在窃窃私语:“哼,他也能是好孩子?”“他还有脸说!”……看着刘涛同学尴尬的样子,张老师示意他坐下。谁知刘涛却站在那儿不愿意坐下。于是,张老师便鼓励他想一个更“合适”的句子。果然,刘涛开口说:“我是个坏……”正当大家等他说自己是个“坏孩子”的时候,他却突然停了下来,脸涨通红。很显然,他不甘心承认自己是“坏孩子”。此时,张老师又满怀柔情地鼓励他再来一次。小刘涛从老师的目光中获得了动力,他内心深处发出一个响亮的声音说:“我不是一个坏孩子!”这时,张老师情不自禁地带头鼓起掌来。而小刘涛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下课后,张老师把小刘涛叫到办公室跟他谈心。张老师还没开口,刘涛却主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一定做个好孩子。” 我们可以想象小刘涛以后的发展变化。人最重要的是自尊,是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赖。即使是后进生,也同样看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位置。培养学生独立和完整的人格,首要的是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祥和的生活环境。在这里,小刘涛“灵活”运用“是”字的造句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自我价值的体现并逐步完善的过程,在否定之否定中,肯定了自我,这不仅表现了他的勇气,也显示了他的机敏。而张老师更是慧眼识珠,通过热情的鼓励、善意的引导使小刘涛最终从“坏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
一次寻常的造句,演绎成非同寻常的“造人”,这便是师者的爱心和育人的艺术,令人叫好。教育故事之十上帝施舍的天堂
曾经看过一幅儿童画:一个鱼缸,里面游动着六条漂亮的大尾巴金鱼;在鱼缸的四周,围着六只眼睛发亮的小猫,心想:六比六,还省得争抢打架。但是看看那幅儿童画下面歪歪扭扭的题字,居然是:太美了,舍不得吃!不禁为自己精神的庸俗而惭愧。一日课间休息时,一个平日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小男孩,跑到我跟前仰着头好奇地问:"老师,太阳会生小孩吗?人会生小孩,小猫、小狗会生小孩,那么太阳会不会生小孩呢?"我一时语塞,本想胡乱地搪塞过去,转念一想,不由计上心来,于是对他说:"老师明天回答你好吗?"第二天的文体课上,我给他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专门介绍太阳。下课后,我问那个小朋友:"你心中的疑团解开了吗?"他会心地朝我点了点头。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个坐在妈妈自行车后座上的孩子突然指着一幅巨大的广告牌高声喊道:"谁、找、你!"那个孩子得不到妈妈回应,拽了一下妈妈衣服,继续不依不饶地指着广告牌说:"妈妈,你看呀,谁、找、你!"那位妈妈似乎明白了什么,猛地回头捂住孩子的嘴。原来孩子所谓的"谁找你"是"雅戈尔"的误读。其实那位妈妈真的大可不必,孩子并不是在存心丢你的脸,虽说他没有读对一个字,但他那大声读出三个半边字的热情与勇气不是很可贵吗?
在这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的精神有时会觉得恍惚无依。我们眼看着自己的纯真与热忱、敏感与同情一点点被剥蚀、被风化。在"早熟"成为全球性流行疾病的今天,让我们悉心守护那弥足珍贵的童真与童趣,并让自己知道,这童真与童趣,是上帝送给人类最后的礼物,是上帝通过孩子施舍给我们的美丽天堂。
第四篇:教育故事
2018年6月28日上午,新河镇华侨中学举行了题为“我的教育故事”青年教师工作交流汇报活动。王校长,苗校长,李主任,徐主任,和全体青年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由苗校长主持,七位青年教师交流了“我的教育故事”。
“ 我的教育故事--青年教师工作交流汇报”
01
—
代金秀老师
代金秀老师在分享故事
“给学生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创造辉煌,给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看到奇迹的发生。老师的一份童心、爱心与耐心,可以使铁树开花,顽石说话。”
代金秀老师,数学教师,是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成绩优异。代老师以自己所带班级的一个内向学生的成长转变过程,讲述了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关注学生,如何与家长交流,如何通过一次次的班会帮助孩子逐渐成长树立信心。
02
—
张平心老师
张平
心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学生,感到跟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学生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张平心老师,语文教师,我校优秀青年教师。
张老师的故事中讲述了她是如何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提升班级凝聚力,如何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建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故事。
03
—
邵磊老师
磊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优良的种子,只要我们把水浇到了,他们都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朵”
邵磊老师,化学教师,2017年参加工作的新教师。邵老师讲述了自己从学生到教师的蜕变过程,以教学中和学生相处的几个故事,道出了自己刚工作这一年的快乐和委屈。让我们看到了他是如何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成长起来的。
04
—
苗红红老师
苗红红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应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能够反思的东西。我想我会终生受用。”“有爱心、耐心,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苗红红老师,语文教师,我校优秀青年教师。
苗老师用一则笑话开始了她的教育故事。她在一个班上完课,反思后在另一个班时进行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通过这样一个故事,认识到了“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除了反思教学,还应该反思为人处事,反思一切能够反思的东西。”这样一个道理。
05
—
王亚楠老师
王亚楠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微笑就是学生生活中的阳光,只要我们给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微笑就会成为他们生命腾飞的翅膀。”
王亚楠老师,英语教师,我校优秀青年教师。
王老师讲述了自己如何接近学生,如何了解和理解学生。通过和学生的一件件事,让自己从挫败到看到希望,从迷茫到信心坚定,一步一步的成长起来!
06
—
彭玲玲老师
彭玲玲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陪伴,是获得幸福的过程。”
彭玲玲老师,英语教师,我校优秀青年教师。
彭老师做了《爱和陪伴》的汇报,汇报从开学第一课讲起,他有自己细腻的心灵,记录了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班孩子的成长过程。
07
—
卢亚丽老师
卢亚丽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
“十年后,我成了你,跨过千山万水,只为遇见相差一轮的你” 卢亚丽老师,数学教师,2017年新教师。
卢老师做了题为《我和ta们遇见》的汇报。汇报中卢老师从毕业相遇,相识,相知到最后的相守。讲述了自己和“猴孩子”们的故事。
结束语
—
活动的最后王校长作了总结发言。王校长首先肯定了我校的青年教师们的工作,认为我们青年教师队伍是我们新河镇华侨中学的生力军。王校长还拿出自己年轻时候的教育故事来和我们分享。同时也对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不要做教书匠,要有所追求,要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王校长还鼓励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奉献精神,要向老教师学习优良传统,要有方法,要想教学成绩优异的,教学功底扎实的教师学习。
“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后,各有两个思想。”
通过这次活动交流,我们青年教师感觉收获巨大,通过学习别人的事迹来让自己更快地成长。
愿新河镇华侨中学的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第五篇:教育故事
偶然相遇
杜晓晓
这是一次偶然,马上就要修完产假又恰逢学校缺一位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学校让我担任,就这样阴差阳错的开始了一位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高年级之旅……
双脚刚刚踏进六年级二班这个教室,顿时教室先是一静,接着传来的是小声的嘀咕,“我先自我介绍一下”顿了顿嗓子,我说: “我是你们新来的语文老师”,“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们会共同学习语文”话音刚落,教室里一片惊讶!“啊”?“我们又换语文老师了”!“怎么又换了”抱怨的,开心的,失落的……各种声音交织在教室,久久未息。调转话题后才稍微稳定了一下同学们的情绪。
且不要说学生们的心情是复杂的,作为一名一直在低年级看惯了小娃娃老师的我,心情也是五味杂陈的。映入眼帘的一排排身高与心智不符的大儿童,脸上又有成熟,又有天真。见惯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对于一下无防备的接受他们,倒是束手无策了。也不知为何时间过得如此之慢,可算是第一节课终于过完了。回到办公室就开始沉思起来,怎么教,如何教。课本是陌生的,学生是陌生的,班级情况也是陌生的。但时间又如此之少。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心情也是低落极了,心里想关键是上好课吧,先把要学的东西学明白。从此每天下午下班,我把小包换成了大包,就像小学生一样背起书包回家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对六年级的语文稍有了解,也是经过这段时间与孩子们的共同学习,对这个班级的学生也有所了解,这个班级并不喜欢语文,这对于我教语文和开展语文课堂就更难了,就别说分数提高了,紧接着几天后迎来了一次期中考试,以惨烈告终。我的心情呀,是参加工作以来最失落的一次了,虽然自己接手一周但总想着自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心里有无数迈不出去的坎。期中考试刚过,也与学生相处一周多,心里有许多想说的话跟孩子们说说。这天我像以前一样走入教室,几个顽皮的学生说:“老师,看你样子,我们又考杂了吧”。“没事老师,我们语文本来就不好,不该您的事”。然后继续有说有笑起来。放下试卷,我没说话,孩子们见我不说话,一个接一个的也都安静下来。见他们都静下来,我顿了顿说:“孩子们,你的老师从来没有教过高年级的语文,对于六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我跟你们一样,也是在学习阶段。但孩子们,我又跟你们不一样啊,你们过完两个月后面临的是小升初的考试,掌握好语文知识这是很关键的,刚才有同学说你们语文本来不好,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不好,因为你们对语文就从来没有用心过。你听听你们读书时,你看看你们写字时,你瞧瞧你们说话时,你有爱过语文吗?你们可以回想”。停了停,我又说:“孩子们学好这一学科我并没奢求立刻分数高高,这很难,语文知识是需要长期积淀的,说到长期,往后看你们浪费了太多时间,但往前看,你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现在爱上语文,一切都还来得及……”一下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了,我的心情是舒畅的,可是看看这帮孩子们,有的懂了,有的不懂,懂了与不懂看似也就是这节课的差距,但我知道这个班的孩子心里的语文书已变成了“啰嗦、麻烦、无聊、默写”等这些代名词,取代这些错误的名词,润活孩子们心里的语文,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时间就这样匆匆的过着,一周又一周,来不及留神的又过完了一周,最近学校的活动特别多,搞得班级里学生的心情躁动不安,我的语文课往前赶敢不动,停下复习学生会找出各种理由完不成,总之一句话,前期心理动员课又凉了,现在他们这帮孩子一心想的是校园里的各项活动呢!怎么办呢?我的语文课要怎样继续。
从接手六年级的语文,每天临睡觉前我都会看一看明天要上的课程,这天我翻开课本里《凡卡》这一课,读着读着把自己给读哭了,就在自己万般难受时也就生出了主意,从明天开始,我要带他们读书,多年以前一位前辈就曾跟我说,好的语文要读,好的课文要不断的品读。又是一个自习课,我早早走进教室,从刚学的部分开始读,小说找重点的段落读,优秀的部分找感情丰富的同学读,就这样在学校活动多的这个月里,我们通读了我们的语文书,一本读下来,课堂也开始稍见成效,记得开始时班级里的同学尤其是男生对字词的感知几乎是零,问到汉字了,问到词语啦,啥也不会,一开始他们是被动的跟着我们读,再后来呀是主动的举手读,慢慢的问到课本里出现的字呀词呀,也开始能通过自己的感知大体理解出意思来了,慢慢的读着读着也就有了一定的语文意境。
就这样匆匆忙忙的与他们相处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正准备下一步继续往下走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六个多月的宝宝病了不得不请假一周,又是匆匆忙忙的一周回校。走进教室,孩子们惊讶极了,我也正惊讶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惊讶我回来。有同学发声了: “老师,你怎么才回来啊,老师,我们还以为你不要我们了呢。”我的眼泪啊忍不住的在眼框框里打转转,我可爱的孩子们,我单纯的孩子们,我怎么会不回来,不要你们呢。由此事件我知道孩子们开始依赖我了,信任我了,接受我了。故作镇定,委婉表达歉意与感谢后开始了我与他们最后几周的课程。
我自己深知对于自己这个新手来说提高这帮孩子们的成绩很难,保持现状分数不易,但我想比起提高目前的成绩我还有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让他们爱上语文。纵观现在的教育大环境“得语文者得高考”不是一句空话。目前对这个班的了解不再是语文基础薄弱这样笼统的概括了,然而变成了:小古文基本不会翻译理解,古诗懒于背诵理解,普通文章不喜欢阅读理解,热爱套公式,只要一做阅读理解,有的同学甚至不阅读,直接就会写一些冠冕堂皇的书面话,什么激动之情,感激之情等等,我要做的是要把孩子们所谓的套路打破。
轰轰烈烈的复习就从最硬的小古文开始了,课本上的两篇小古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从课外书里找小古文,一点点的讲,然后把它们编出用现代语言说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或续写一句话,或编写一段话。当然,背诵部分词语也是少不了的。小古文课堂上孩子们或仰天长诵,或掩面大笑,在它们的一颦一笑中我知道他们觉得了语文的“意思”。趁势追击,小古文完成后,我们开始复习古诗,有了小古文做基础古诗就显得轻而易举了,背诵也就尤为简单了,最后我们复习书中的其他文章,虽然我知道孩子们开始喜欢上了语文,但时间呀它不会停留,期末考试临近,我们掌握的知识远远不够.那时真想时间啊,你慢点走,让我好跟这些孩子们再说说语文里的话,读读语文里的字,但时间怎会停留。
就要毕业了,孩子们兴奋极了,有的准备考试的有的静等毕业的,有的同学择校考完后回来激动地跟我说,老师哪些题我们上课讲过,古诗翻译不难。最后一周了,六年级的走廊里教室里好不热闹,这天临近放学跟同学们聊天谈心,我们又谈语文,好多同学都积极踊跃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个班里特别调皮的男孩说:“老师你知道吗,虽然我平时不爱学啊,但你知道吗?你教的语文啊,把我们平时学得那死气沉沉的语文教活了,有意思多了。我苦笑说,那你们成绩为啥还是一如既往呀,他又说:“分数提高需要做大量的题呀,但我们觉得语文有意思了,那就快考好了”。他说完,孩子们一个劲说:“是啊、是”。平静表情下的内心是澎湃的,再看看眼前的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我想老师虽与你们相处两月有余,但你们将是老师职业生涯浓墨重彩的一笔,你让老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新的认识,你让老师对教授学科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共同学习、探索、老师尽自己所能在你们的心底种下爱语文的种子,虽然种子大小饱贬不一,但它却在静等阳光雨露的润泽,在你们的心中让热爱语文的种子生根发芽!
建议问题:
(1)是否应发展全年能型教师,培养老师1-6年级教学能力,深入了解各年级课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