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2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19-05-15 10:3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5432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5432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

第一篇:《65432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灵活地运用“凑十法”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圣诞老人头像、带有礼物的圣诞树、动物头像、第6题的算式图、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师:课前有一位朋友想来我们一(3)班,欢迎吗?一起拍手请他进来吧!(出示:圣诞老人头像)圣诞节快到了,他是给小朋友送礼物的。(出示:带有礼物的圣诞树)想得到圣诞树上的礼物吗?只要正确口答出礼物后的计算题。

2、学生口答,选几道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师:没拿到礼物的小朋友别灰心,圣诞老人还有很多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口袋图)只要你们课上表现出色。

(1)、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左边口袋里有6个礼物,右边口袋里有5个礼物)能提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一共有多少的礼物盒?)怎样列式?(6+5=)

(2)、6+5等于几?你想怎么算?动手试试看。

(3)、学生独立完成。

(4)、汇报交流。(板书:凑十法想分算)

(5)、小结:计算6+5时,可以分5,把6凑成十;也可以分6,把5凑成十。小朋友们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

2、试一试。

师: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这么快就正确算出了答案。还有3题想请大家帮忙?(出示3道题)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学生做完后,汇报交流。

3、揭示课题。(出示:6、5、4、3、2加几)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奖水果。

师:圣诞老人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能干,给你们每个人都带来了水果。都印在了我们的书上,就是“想想做做”第1题,圣诞老人说谁能看图列出算式,就把水果奖给谁。

学生做完后,同桌互相检查,统计一下,多少人能得到水果。

2、做“想想做做”第2题——送水果。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得到了水果,圣诞老人又给我们带来了大西瓜,谁能又对又快地把西瓜上的算式做完,西瓜就给谁。

学生做完后,比一比、说一说:每组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3、师:刚才圣诞老人送你们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动物们也非常羡慕。瞧,它们也来了。(出示:小动物图)

坐车的有()只,坐船的有()只,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怎样填写?怎样列式计算?

4、师:玩了这么久也该送小动物回家了。

学生游戏:根据动物后面的题目帮动物找家。

5、师:看到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这么乐于助人,圣诞老人要把最后一样礼物送给大家。不过有一个要求:要把得数是12的算式涂上红色,把得数是11式涂上绿色。涂好以后礼物就是自己的了。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和圣诞老人

一起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在计算时还是运用了凑十法。一般拆小数把大数凑成十比较方便。圣诞老人要走了,想对他说些什么?

反思:《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年级儿童虽然年纪小,但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头脑中也开始积累一些生活画面。教学《6、5、4、3、2加几》正巧是圣诞前几天,我就精心设计了圣诞老人送礼物这一情景,在情景中做题、拿礼物,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浓厚兴趣。十题口算很快做完后,一句“没拿到礼物的小朋友别灰心,圣诞老人还有很多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口袋图)只要你们课上表现出色。”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教学,学生的兴趣更是高涨!

强调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在教学《6、5、4、3、2加几》前,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凑十法”计算9、8、7加几,在学习新知时,我就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自己动手算。这样,既掌握了新知又培养了探索精神及与同学进行交流、合作的能力。

第二篇:《87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8、7加几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凑十法”计算8、7加几,初步学习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片段:

教学例题:

(1)谈话:学校乐器室里有一些军号,放在两个盒子里,(出示挂图)请你们仔细观察,这是些什么样的盒子,各放了多少把军号?(指名回答)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8+7=?

(2)谈话:你想用什么办法,使人容易看出有多少把军号,把你的想法用小棒表示出来。边摆边轻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上前摆小棒,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谈话:刚才同学们进行了不同的操作,有的把8根小棒凑成10根,有的把7根小棒凑成10根,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的,都能让人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把军号。

(5)谈话:刚才同学们的操作都在书上印了出来,你根据书上的小棒图,填写出反映8+7的思考过程吗?学生填写,指名一人上黑板书写。

教后反思:

我把例题呈现于现实的情景中,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是什么样的盒子,激活了学生的“凑十”经验,由观察画面产生想法,到操作小棒把想法物化,再到填写算式,这样,逐步引导学生由直观到抽象进行数学思考,并且进一步掌握了计算方法。

第三篇:《9加几》教学案例

《9加几》教学案例

师:怎么计算这三个数一共是多少?(见图)生1:9+4+1=13+1=14 生2:9+1+4= 10+4=14 生3:4+1+9=4+10=14 生4:1+4+9=5+9=14 师:同学们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真了不起!不过在这些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计算方法能使我们算得更快一些呢?

生:我认为先算9加1等于10,再算10+4等于14简单些。师:你真聪明,会用9+1等于10,再用10加4等于14来计算。如果题目

改成9+5你会算吗?(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实例计算方法的迁移)稍停片刻

生1:我会算,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加4等于14。生2:我的算法和他不一样,我把9分成4和5,5加5等于10,10加4等于14。

根据以上片断,从学生学习方式角度进行分析。

分析:学生用小棒摆一摆9+3,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优化算法不应太早,应该暴露不同方法的弱点,使学生对方法的优劣有切实的体会,作出自己的选择,真切地体会到“凑十法”的优越性。如果没有接受教师有意识的要求,如果没有课堂练习有意识的强化,那么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主动提升和超越?进而,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将现行知识体系下那些相对的比较基本的方法转化成自己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第四篇:9加几教学设计与反思

《9加几》教学设计与反思

韩万霞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教学目标 :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棒20根。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生讨论、汇报。

(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 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

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二、练习巩固提高。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

板书设计: 9加几 + 5 = 14

+ 7 = 16 1 4

6 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第五篇: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9加几教学实录与反思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师板书出算式9+4)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三、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如下图)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生:左边原来有9块,右边原来有6块。

师:猜一猜,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师:是啊!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四、小结并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9加一个数。

生:得数都是十几,师:(板书:9加几)今天学习的9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把9先凑成10。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1。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1。比如13的3比9+4的4少1。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生:少了的l给了9变成10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师出示9+=1让学生推算)

五、课堂作业

师:你们可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会算了,那下面这道题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独立完成,有信心吗?(有),好下面就先圈出10根再计算,然后跟同桌说一说

1、想想做做2 学生自己在书上填写后,教师组织交流。

2、想想做做3 先填写再汇报。

3、师:这节课你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想奖励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名字叫做找朋友。介绍游戏规则:

·课前分发好分别写有数字1、2、3、4、5、6、7、8、9的卡片,·小组成员拿着自己的卡片表演。你是1,我是9,我愿和你交朋友。我们再找一位新朋友,快来快来新朋友。

10迅速跑出来,来了,来了 我是你们的新朋友。希望大家今后在数学的王国里能找到更多的新朋友。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

传统的9加几教学,在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9+1=10,9加1再加一个数。表面上看,这三个层次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但

是,实践表明,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同时也可能为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事实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尽管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组织结构性的学习材料。

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因此,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的一种——“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

“试一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路。由于9和7都离10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凑十”(把9凑成10和把7凑成10)。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

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然后通过两种“凑十”法的比较以及“试一试”和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

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即:9+=1,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由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进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与敏捷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即要实现“思维方法叫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过渡和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说教材:

“认识时、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教学内容。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主要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等。这节课是“认识时、分”的第一课时,要掌握的知识很多,而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钟面上1时、1分的时间规定,体会1时、1分的时间长短,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小时、分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1分和1时的时间长短,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3、使学生懂得时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准确掌握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帮老师完成钟面和看课件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构建活动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

本课主要有以下的学习方法:

1、尝试法,引导学生尝试完成钟面,加深对

钟面的认识。2观察法,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抽象出1时=60分。3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深化。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出示场景图。

提问:从图中看,小朋友是什么时间起床的?你每天什么时间起床?你是怎样知道这一时间的?

揭题: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知道了时间,我们就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要知道时间,就要学会看钟表。今天,我们通过看钟表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认识时、分)

[“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这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钟面

1、谈话:钟表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老师这里有一个没有做完的钟表,你们愿意帮老师一起来完成吗?(在黑板上完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自己的钟面,看看老师的钟面上已经画了什么?还缺少些什么呢?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2、汇报:(1)数1—12 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图,说一说12应该写在哪里?那6呢?3呢?9呢?

(老师指着大点问这写几?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完12个数。)(2)时针和分针

师(拿出三根针)让小朋友区分:又粗又短——时针,又细又长——分针。最细最长——秒针。贴上时针、分针和秒针。(秒针这节课先不学,取下秒针)

(二)认识钟面上的大格、小格(课件出示钟面图)谈话:12到1这两个数字之间是一大格,同样地,从数字1到数字2之间也是一大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大格?(学生数出12大格)

交流:谁来说一说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

钟面上有大格也有小格,相邻的两个点之间是一个小格,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学生数出有5个小格)

12个大格里一共有几个小格呢?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看谁的方法又清楚又快!

学生交流,方法可能有①1格1格的数

②5格5格地数。(一起数一数,并标在黑板的钟面上)

③12×5

④9×5=45,3×5=15,45+15=60。

练习:刚才小朋友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了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你能很快地说出2大格是几小格吗?你是怎么知道的?6大格呢?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把自己所看到的说出来,从而达到认识钟面的目的。在“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的问题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用多种形式数一数,使学生不仅对钟面上的大格、小格加深了印象,而且感受了同一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

(三)认识是怎样通过时针、分针的转动计时的。

1、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时针和分针就是通过走多少大格、多少小格计时的。

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过时针从12走到1是1小时,从1走到2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_____?(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口头练习:你知道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

看来时针从12走到几就是几小时。

2、(播放分针走一小格的动画)谁能说一说分针是怎样走动的?请拨动你的钟面,也让分针走1小格。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板书),学生齐读。

口头练习:分针走2小格是()分,分针走5小格是()分。小结:看来,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我们再来做几道练习。(课件出示)练习:(1)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2)分针从12走到4,一共是多少分?

(3)分针从12走到8,又走了3小格,一共走了多少分? 交流是怎样想的。

(四)学生独立操作,进一步感知1时=60分。

谈话:请同学们拨一下钟面上的针,拨的时候按顺时针拨(师示范),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运动的?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

交流:学生可能会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分针走的快,时针走的慢。

提问:你们发现时针和分针同时走同时停,说明它们走动的时间是怎样的? 谈话:时和分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一起来看电视里的钟面,仔细观察,看看时针和分针是怎样走动的。(播放课件)

交流: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提问:刚才大家看到分针走60小格,时针正好走1 大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多少时间?(随机板书1时)分针走60小格是多少时间?(随机板书60分)。分针和时针走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1时和60分之间添上“=”)

[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来获取知识。教学时,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操作、探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让学生拨一拨钟面,进而认识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针、分针的转动情况,进而发现1时=60分。]

三、加强体验,巩固拓展。

(一)体验1分钟。

1、提问:1分钟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1分钟。(播放1分钟音乐)

交流:1分钟到了,你们感觉如何? 2、1分钟能做些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做一些活动。师播放1分钟音乐,2名学生跳绳,2名学生拍球,其他学生四人小组自由选择写字、做口算题,测脉搏,做眼保健操。

组织交流。

3、谈话:一分钟虽短,但充分利用却能做很多事。1分钟的时间里,工人叔叔能印1000份报纸,银行点钞机能点1500张人民币,摩托车1分钟能行5000米。因此,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钟,抓紧时间学习。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直接体验与间接感受,引导学生了解1分钟的,珍贵,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又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

(二)体验1小时。

那1小时有多长呢,我们先来做一个题目。

(出示填空)一节课是()分钟,课间休息()分钟,再加上()分钟是1时。(学生在书本上完成)

看来1小时能做许多的事情,回家后问问爸爸妈妈,他们1小时都能干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

谈话: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收藏到:[新浪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博采中国][365Fav][天极网摘][和讯网摘][热门文摘]

阅读全文(377)| 回复

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也比较复杂。可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2、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本课“时分的认识”,是时间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课堂练习还安排了适当的课外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秒的认识”做好知识的铺垫。

3、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展出3幅图P70)

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

细长——分针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

看一看。

试一试: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一分钟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学生把自己的脉搏数填在书上。

师说: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用教具演示。问: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练一练:

一节课是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2.认识时分

(1)学习例1,会读写整时钟面

逐一出示4个整时钟面

师问:钟面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

板书:1时 4时

1:00 4:00 边写边解释:“:”前面写几时,“:”后面写几分,现在钟面上是整时,没有分,所以“:”后面写两个零。你能独立写出后两个钟面所表示出的时间吗?两人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学习例2,会读写非整时钟面

先出示一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你知道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是几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的时间刚走过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再逐一出示3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怎样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呢?方法和前面写整时的一样吗?你能

试着写一写吗?6时5分写成6:05时,不要忘记写0。

做一做:

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拨一拨:

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6:30起床、8:00上学、11:50吃午饭、4:40放学回家、6:20看动画片、9:05睡觉。

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3.认识秒

师说:计算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例如,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就要用秒来计算。师出示带秒针的石英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时针、分针,这根最细、走得很快的针叫秒针。(板书:最细——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仔细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板书:1分=60秒)

试一试:

呼吸一次用几秒?从1写到10要用几秒?

(三)巩固反馈

师说:时间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动,而且走过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用1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那么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同学自由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认识钟表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每一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独立成章的课次,重点要让学生会读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节课分三大部分: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从提问学生几点上学、几点睡觉、几点看动画片等,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并出示了一位好学生一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受到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的教育。

在学习新课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认识钟面,了解钟面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又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大格,知道时针、分针的作用。然后认识时、分。由于整时时间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认,遇到困难再给以帮助。而钟面是几时几分 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先教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连一连等多种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再认识秒。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通过提问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本课设计就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用谜语、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展开快乐教学。

针对以上分析,我觉得《时分的认识》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的教学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

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来谈一谈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的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也比较复杂。可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2、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本课“时分的认识”,是时间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课堂练习还安排了适当的课外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秒的认识”做好知识的铺垫。

3、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本课设计就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用谜语、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展开快乐教学。

针对以上分析,我觉得《时分的认识》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的教学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来谈一谈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的有效利用。

五、教学设计(详细内容在ppt上

有效利用。

五、教学设计(详细内容在ppt上

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内容。本课内容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学习内容的抽象性。

对二年级小朋友来说,时间单位比较抽象,钟面也比较复杂。可通过具体操作,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钟面平均分成12大格,每大格又平均分成5小格。通过游戏、谜语、操作、观察等方式让学生理解1小时=60分。

2、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本课“时分的认识”,是时间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因此课堂练习还安排了适当的课外延伸,为学生以后学习“秒的认识”做好知识的铺垫。

3、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时间和生活紧密相连,教会学生认读钟面,不仅是教学的内容,也是生活的必需。在课上,要充分体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小建立科学的时间观念,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孩子以随意注意为主,容易为内容活泼、形式新颖的学习活动所吸引。动手能力强,求知欲强。因此,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本课设计就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适合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用谜语、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由表演等丰富的活动形式展开快乐教学。

针对以上分析,我觉得《时分的认识》比较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综合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为本课的教学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正确认识钟面,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1时=60分。学会看钟面上的时间,并能正确书写,初步建立相应的时间观念。技能目标:

通过让学生拨学具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思想教育,使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钟面的认识和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处于思维、理解能力的培养阶段,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这些概括性强的知识并不能深刻地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就能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下面,我就结合教学设计来谈一谈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的有效利用。

五、教学设计(详细内容在ppt上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长师附小方少华,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时间》。《认识时间》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1页例一及82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要认识的是要求学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知道1时=60分。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并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重点:会读、会写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难点:认识每个大格刻度各代表几分 教法、学法选择

1、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爱玩的心理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采用了愉快教学法,把故事、游戏贯穿于各教学环节中,同时还采用了动手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学会看时间。

2、为了更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3、发挥课件的辅助教学功能,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设疑导入

1、利用学生熟悉的孙捂空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兴趣,接着课件出示各种造型的钟表,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我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设疑:,那么小朋友现在是几点了呢?面对课件上的钟面的时间既不是整时,也不是半时,便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那么学生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我要学”的冲动。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刻度

(1)学生观察学具钟,小组交流,老师巡视。(2)汇报、补充,课件演示学生反馈的结果。

(3)讨论:时针走多少是1时?分针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么?分针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么?

(4)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大格刻度上各经过几小格?每个大格刻度分别表示什么?分针走一圈,一共经过了多少分?

(5)课件演示:分针走到刻度1经过刻度1走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经过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1时=60分

(6)学生把结果填在81页刻度图(7)交流记忆法。

(认识每个大格刻度表示几分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还没有学过乘法口诀,只能1格1格数,或5小格5小格地原始方法,因此我在这环节中逐层疏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先让学生从静态的钟面上得到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格的新认识,新发现,为正确读取时间做好铺垫。)

2、认读分针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时间

游戏:开火车。课件出现火车的画面,伴着火车声,火车声一停,老师提问,点名学生读出时间,指导学生用两种表示方法写时间。(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这一环节中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这一环节中,我利用课件出示小花一天的生活图,并让学生注意看图上方的钟面,并通过观察让学生发现、思考、了解到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有两个6时、8时……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具体事例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生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你平常在这个时间在做什么?这样将数学课堂变为学生认识生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赋予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四)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1)实践作业: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一个令人骄傲

与自豪的时刻,神州六号载人飞船胜利升空。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我们的神州六号在太空遨游几天后,安全着落那一刻牵动千万中国人的心。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返回着陆,请上网查找它着陆准确时间,设计一个漂亮的钟面,下节数学课,我们将用这些办一个 钟表展览,好吗?(课后实践作业充满挑战与创造性,由于神六着陆时间是4时33分,又一次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为了完成作业,学生思维的翅膀才会越张越开,越飞越高。

整一节课,我尽量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组织他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鼓励他们去猜想、概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出色的发现者、勇敢的探索者和快乐的创造者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展出3幅图P70)

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

学从不迟到。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

细长——分针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

看一看。

试一试: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一分钟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学生把自己的脉搏数填在书上。

师说: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用教具演示。问: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练一练:

一节课是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2.认识时分

(1)学习例1,会读写整时钟面

逐一出示4个整时钟面

师问:钟面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

板书:1时 4时

1:00 4:00 边写边解释:“:”前面写几时,“:”后面写几分,现在钟面上是整时,没有分,所以“:”后面写两个零。你能独立写出后两个钟面所表示出的时间吗?两人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学习例2,会读写非整时钟面

先出示一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你知道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是几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的时间刚走过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再逐一出示3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怎样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呢?方法和前面写整时的一样吗?你能

试着写一写吗?6时5分写成6:05时,不要忘记写0。

做一做:

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拨一拨:

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6:30起床、8:00上学、11:50吃午饭、4:40放学回家、6:20看动画片、9:05睡觉。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3.认识秒

师说:计算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例如,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就要用秒来计算。师出示带秒针的石英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时针、分针,这根最细、走得很快的针叫秒针。(板书:最细——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仔细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板书:1分=60秒)

试一试:

呼吸一次用几秒?从1写到10要用几秒?

(三)巩固反馈

师说:时间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动,而且走过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用1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那么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同学自由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认识钟表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每一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独立成章的课次,重点要让学生会读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节课分三大部分: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从提问学生几点上学、几点睡觉、几点看动画片等,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

生对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并出示了一位好学生一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受到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的教育。

在学习新课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认识钟面,了解钟面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又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大格,知道时针、分针的作用。然后认识时、分。由于整时时间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认,遇到困难再给以帮助。而钟面是几时几分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先教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连一连等多种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再认识秒。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通过提问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二)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时间。

(三)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正确说出钟面所指的时间,掌握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难点:能正确读写钟面上指示的非整时的时间。

教具和学具

教具:有时针、分针的教具钟面,带有秒针的石英钟,书上起床、上课、睡觉时间的三幅图。

学具:带有时针、分针的学具钟面。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早上什么时间从家里出来到校上课?晚上几点上床睡觉?晚上几点看动画片?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是学会了看钟表的方法,我们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时间单位——时、分、秒。板书课题“时、分、秒的认识”。

教师这儿有3幅图,是咱们班班长×××每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展出3幅图P70)

师问:第一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起床?(上午6时30分起床)师说:对,×××从不睡懒觉。师问:第二幅图画的是×××在干什么?几点钟上课?(上午8时上课)师说:他上学从不迟到。师问:第三幅图画的是×××几点钟在干什么?(×××晚上9时睡觉)师说:他从不贪玩,每天按时休息,以保证第二天更好地学习,我们要向×××来学习,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钟面

教师出示没有秒针的教具钟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数一数: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板书: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几个相等的小格?(板书:5个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几根针?都是什么样的?师说:短粗一点的针,我们叫它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板书:短粗——时针

细长——分针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钟面上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同桌互相

看一看。

试一试: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那么一分钟究竟是多长时间呢?我们来数一数1分钟自己的脉搏跳几次。学生把自己的脉搏数填在书上。

师说:时针走一大格,也就是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是一小时。时针走一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教师用教具演示。问:1时等于多少分?(板书:1时=60分)

练一练:

一节课是多少分钟?课间休息多少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2.认识时分

(1)学习例1,会读写整时钟面

逐一出示4个整时钟面

师问:钟面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怎样才能把钟表上的时间记录下来呢?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可以用汉字“时”、“分”来表示,也可以像有些电子表一样用“:”来表示。

板书:1时 4时

1:00 4:00

边写边解释:“:”前面写几时,“:”后面写几分,现在钟面上是整时,没有分,所以“:”后面写两个零。你能独立写出后两个钟面所表示出的时间吗?两人上黑板板演,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2)学习例2,会读写非整时钟面

先出示一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你知道这个钟面所表示的时间是几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钟表上的时间刚走过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

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再逐一出示3个非整时钟面。

师问:怎样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呢?方法和前面写整时的一样吗?你能

试着写一写吗?6时5分写成6:05时,不要忘记写0。

做一做:

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时刻,再写出来。

拨一拨:

在学具上拨出下列时间:

6:30起床、8:00上学、11:50吃午饭、4:40放学回家、6:20看动画片、9:05睡觉。连一连:

把显示相同时间的电子钟和闹钟用线连起来。

3.认识秒

师说:计算很短的时间,常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例如,跑100米用多少时间,就要用秒来计算。师出示带秒针的石英钟,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除了时针、分针,这根最细、走得很

快的针叫秒针。(板书:最细——秒针)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仔细看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几个小格?问:1分钟等于多少秒?(板书:1分=60秒)

试一试:

呼吸一次用几秒?从1写到10要用几秒?

(三)巩固反馈

师说:时间在一分一秒不停地走动,而且走过的时间永远不会再回来,你用1分钟时间能做哪些事?那么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同学自由发言)师总结:同学们说得都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许多认识钟表的知识,还进一步知道了时间的宝贵。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珍惜每一分钟,回家后,每人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勤奋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独立成章的课次,重点要让学生会读钟面所表示的时间,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本节课分三大部分:在复习准备过程中,从提问学生几点上学、几点睡觉、几点看动画片等,引导学生体会时间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时、分、秒的兴趣,并出示了一位好学生一天主要的作息时间图,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受到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的教育。

在学习新课这一部分,分成三个层次,首先认识钟面,了解钟面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中又分成几个小格,一共有几个大格,知道时针、分针的作用。然后认识时、分。由于整时时间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可以放手让学生先认,遇到困难再给以帮助。而钟面是几时几分的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先教方法,再通过做一做、拨一拨、连一连等多种多样的练习进行巩固。最后再认识秒。

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通过提问这节40分钟的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发言,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回家制作一张作息时间表,科学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板书设计

下载《65432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65432加几》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集锦15篇 9加几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这体现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尊重。在数学课堂上,......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亚东一小 姜洪喜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一、复习铺垫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 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的数学文化 ————《9加几》教学反思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童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我确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