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角形内角和》数学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过程的时候,我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法去探究,并利用多媒体去验证学生的结论,最终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飞翔。“为什么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有何奥秘?”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实际操作,建立解决问题的目标意识,形成学习的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观察到剪拼、折拼的过程,进一步验证探究结论。同学们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整节课的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在应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时,第一、二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和简单的判断题。第三层练习是求特殊三角形内角的度数,真正做到了三角形内角和知识与三角形特点的有机结合。
在实际教学中,我多次利用超级画板、flash动画,从开始的激趣引入、观察猜想,到后来的数据验证,多媒体在整个教学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另外,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我教学的一大特点,询问、点拨、交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组织如合理分工、有效合作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还需更具体的指导,以使每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让合作探究更有效。
第二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双主体”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课后反思
严怀军
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以我们初一数学为启动点,非常有幸的学习了南京东庐中学“讲学稿”模式、高邮赞化中学“导学案”教学,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形成了我校的“双主体”特色,我们这些新手是最大的受益者。本学期快结束了,我上了一节汇报课《三角形内角和》,让我真切的感觉到“教育是门带有遗憾的艺术”。
本节课的宗旨是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进而提高教学效益。在设计这节课时我请教了学校的教学能手余老师,请她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指导。对教学案中涉及三角形外角知识进行了探讨,在学习余老师的课后我们决定在我的课上也可一试。现将我在这节课的思索、认识、体会及迷惑、彷徨总结如下:
一、抓好小组建设及学法指导,是搞好“双主体’的基础。
“小组学习”是“双主体”的主要形式。小组建设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考虑成绩搭配、男女性别平均、学生的意愿;要通过小组文化建设增强小组团结协作的凝聚力;更要做好小组长的培训,明确小组内每位成员的职责。比如在进行例二的探索研究时,小组长并没有组织好组内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的显得无序,最后也没形成一个总结来进行汇报。
二、“双主体”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巧妙引导。
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在“双主体”中,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智慧和能力,绝对不能越俎代庖;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学生毕竟是学生,离不开教师必要的引导、指导。初中生是有一定的自我修正能力的,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随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我在这节课上没有很好的关注全体学生,未能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解决利用外角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产生倦怠、迷惑或感到困难时,未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获得成功。
三、实施“双主体”,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实施“双主体”后,表面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轻松了,但教师的任务并没有减轻,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道德素养,明确自己的任务,提高业务素质。课下教师要搜集更多适合教材、学生的教学、教育资料和相关信息,供学生参考和学习,要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细;努力准备各种材料,使之更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材料更具有逻辑性、趣味性、生活化,只有这样,课堂上利用非智力因素,展现一切课堂机智,调动学生投入的积极性,才能真正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才不会只见热闹,没有成效。
四、我的疑惑
1、“双主体”的实施对优秀学生来说的确得到了更多、更快的发展,对于那些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够好的孩子来讲,简单的知识他们是投入进去了,碰到难的,比如现在的几何推理部分,他们就丧失了自学能力,让他们做,那就更是摸不着东南西北了。
2、教学流程要求学生独学、对学、群学(在预习时解决)、展示汇报、点评,对于每节课短短的45分钟来说,即使我们现在每堂课仅仅只安排了一个框题的内容,还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成绩如何保障?
3、小组交流学习起不到预期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小组内那些基础差的、表达能力弱的、不够大方的同学常常是没有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真正实现参与讨论,长此下去,他们只会越来越没有自信,表达能力也会越来越弱。
感谢学校的课改行动,给了我教学新生命,我必将坚定不移的沿着教改的路走下去,努力向教学能手们学习,提升自身教学修养,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清水塘学校 何丽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本节课教学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学生在整节课中学得轻松。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学生思维活跃。
课堂导入环节,我课件先出示三个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2、三角形有几个内角?
3、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说说这几个概念,最后教师释疑:三角形内角和就是三角形内的三个角的和。顺水推舟揭示课题:《三角形内角和》。
新课探究环节,我先从学生熟悉的三角板入手计算这两个三角板的内角和,学生计算后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抽象出特殊的三角形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提出大小、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一样吗?都是180º吗?接下来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讨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过渡自然且有吸引力。
在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先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但得不到统一的结果,再引导学生用把三个角拼在一起得到一个平角进行验证。93班的黄霜霜同学很机智的想到将她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通过折叠后拼凑在一起正好可以和直角重叠。她提出这个想法让我收获和一份惊喜,孩子们思维和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静待花开,就一定会有花开浪漫的景象。有部分学生在拼凑的过程中出现了困难,花费的时间较长,在这里用课件再演示一遍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练习设计也具有许多优点,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习题的设计受课本资源的限制,没有大胆突破教材,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常出现的问题,更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更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意义。
第四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
这节课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在学生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激发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最后达成共识。新课程将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着重点放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并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了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技巧。我在实施探究学习时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本节课我在教学上先通过大小三角形争论故事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再让学生进行测量、计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让学生猜测是否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一样呢?学生初步建立一个表象,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解决这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为后面的猜测和验证做了铺垫,引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特殊三角形过渡到一般三角形的验证规律。
(2)创造解决问题的环境,给充分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问题面前是退缩还是前进呢?这就看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我预先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些各式各样、大小各异的三角形,还有剪刀,量角器,白纸,直尺等,让他们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同时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选用什么三角形, 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第二:经过操作得到什么结论?使学生在操作上有更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学生分小组对大小不一的三角形进行验证,经历量一量、算一算;撕一撕,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操作活动,从而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结论。整个探究过程学生是自主的、积极的。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反馈等过程真正经历了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练习设计中我注意到练习的梯度,并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最后的游戏也很有趣味性,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除疲倦激发兴趣,拓展学生思维。
不足之处: 1.验证猜想环节中,学生的方法虽然各有不同,但方法较单一,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思维比较定势,不敢大胆尝试不同的方法去验证自己的猜想。2.评价语言和方法都太单一,激励性评价没有层次。发言的学生比较集中,面比较窄。
3.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活动中,对剪拼和拼折的方法接触的太少,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的关系,所以教师引得太多,给学生的自主发现机会太少。
4.数学语言不够精炼,汉语水平还有待于提高。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P85例5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过程与方法:
能通过各种方法(量、拼、折)去获取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通过各种途径测得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2)、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特征来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通过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等方法测得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四、教学准备
剪刀、纸张、锐角三角形纸片、直角三角形纸片、钝角三角形纸片、三角板、量角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课件。
五、预习目录:
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指的是什么? 量一量
(1)画一个三角形。(提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准确,真实的测量出你所画的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度数写在三角形里。
(3)算一算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六、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讲故事新课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想给同学们讲一个小故事。(出示幻灯片)在一个三角形里住着三个内角,它们分别叫老大,老二,老三,平时,他们三兄弟非常团结。可是有一天,老三突然不高兴,发起脾气来,他指着老大说:“你凭什么是钝角,度数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样大!”“不行啊!”老大说:“这是不可能的,否则,我们这个家再也围不起来了。。。”,“为什么?”老三很纳闷。
要求学生只要认真学习这节课,老三的问题就一定能解决,紧接着老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检查预习
让学生口答三角形的内角、内角和的概念。生:在三角形里的三个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生:在一个三角形里三个角的总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师用多媒体演示。3.新知探究
1)、通过学生分组合作验证: 画一画,量一量
学生画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提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后用量角器量得该三角形的内角和。量好后指名学生回答量得的不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在学生测量时,强调问直角三角形里有几个直角,钝角三角形里有几个钝角,锐角三角形里有几个锐角等问题。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 剪-拼或撕-拼
要求学生先把提前准备好的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或者,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然后把它们拼在一起,看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并把它们分别拼在一起,能拼成一个平角。折-拼
①先统一用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来折。
教师巡看学生操作,学生如果折拼直角三角形,及时提示:A先确定好斜边为底边;B确定两条直角边的中点并以这条中点线为准折向底边;C最后把两个锐角分别折向底边;汇报:发现三个角折向一块后,变成(几乎变成)一个平角。也就是说,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大概是)180度。②要求学生再按刚才的办法,试着折一折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汇报: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向一块后,也变成(几乎变成)一个平角。也就是说,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学生回答回答验证结果,展示作业。把好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出示幻灯片演示剪---拼,折---拼效果)3).通过推算验证: 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教师利用制作好的课件来演示。师问同学们通过量,剪-拼或折-拼发现了什么?
生小结: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出示幻灯片:早在300多年前,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1623-1662),就已经发现了“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而他当时12岁。师:你们今年几岁? 生:9岁,10岁。师:了不起,你们比帕斯卡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提前了2—3年,我们班的同学们都是数学天才,老师相信你们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你们相信吗?你们为自己鼓鼓掌。生边鼓掌,边说相信。
师: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研究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现在大家都累了,大家做一个游戏,帮角找朋友。接着追问,一个直角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直角,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几个钝角?
师:同学们本节课知识掌握得非常好,通过多种方法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通过本次学习,你一定能帮忙解决钝角三角形内角三兄弟老三的问题,你想怎样给老三解释呢?想一想?(出示幻灯片)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一个钝角三角形里最多有一个钝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超过180度,它就不是三角形了,钝角三角形里的三个内角三兄弟就再也围不起来了。老师及时表扬,点评。
师:回顾以下,我们是怎样一步步得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
生:先测量计算,猜想三角形内角和是大约180度,然后在剪拼折拼验证,再利用长方形说明直角三角形内角和,锐角,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对,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学数学就需要这种精神!师:除了这些,你们还学到了什么? 生:自己先读书学习师:多好的学习方法!。4)、巩固练习。
(1)出示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这节课重点和难点,学生独立完成。
(2)求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是多少度?(3)做课本85页做一做。(4)做课本88页第10题。5)、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布置作业
第五篇: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直接认识,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这节课我以“观察--猜想--验证--应用”为主线,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到新知识。回顾本节课教学过程,我充分体现了以下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思维为主线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课伊始,我以“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的故事激起学生“玩”三角形的兴趣,以“看你能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怎么样?”引导学生愉快地“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三角形纸片被学生折成了各种形状,有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成了一个平角。我顺势让学生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玩法很容易就猜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发展了个性。在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我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
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自主探究活动,老师适时鼓励他们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我既不像过去那样告诉学生怎么动手去验证,让学生做机械的操作员,也不是随意放开让学生盲目地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机地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的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但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验证活动,而且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
2、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能够做到或者愿意尝试的方法进行验证。对于得出结论的学生我会鼓励他们思考新的方法,对于无法下手的学生,我会启发他们用“量一量”的方法,或启发他们要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可以把角合起来看是多少?能用什么方法将三个角合起来?尽量让学生全员参与学习过程,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任何一项科学研究活动或发明创造都要经历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是否任何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个猜想如何验证,这正是小组合作的契机。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可以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有些客观原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并让学生讨论一
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在有亲身体验的基础上,我选择了不同方法的代表演示自己的探究过程或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对自己或别人的方法有何评价等。我关注的重点除了学生最后论证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过程。
3、练习体现层次性,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
俗话说的好:“熟能生巧”。数学离不开练习,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过练习。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也要通过一定的思考练习,课程标准提倡练习的有效性。对此,我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很好的发挥练习的作用。当学生验证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后,我由易到难设计了具有梯度的练习题。第一层练习是已知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角。第二层练习是已知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或底角的度数,让学生应用结论求另外的内角度数。第三层练习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甚至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课堂研究引向课外研究。这样使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得于落实和发展,既练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训练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整节课学生处于一种兴致勃勃地状态,学得轻松主动,营造了愉快的数学课堂氛围。当然也有一些不足,比如:学生用“折一折” 的方法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时,把任意三角形的三个角折成一个平角,很多学生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折出来的,而且由于学具较小折出的平角不标准;在小组合作交流时,一些胆怯的学生还处在配合中,很少主
动发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关注他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