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人生思考》读后感-王伟
《我的人生思考》读后感
王伟
《我的人生思考》是由英格兰著名作家,被誉为“人生哲学之父”的詹姆士·艾伦所著,本书是一本能够帮助世人,无论他是贫是富,或是否受过教育,也不在乎是追求名利或扬弃名利的人,让他们从内心世界寻找成功、快乐、成就、真理之源的作品。这部作品将具备疗伤解痛、赐人幸福的作用。对于那些急切地期待着获得成功的人们,这些作品将如一股清泉,流进他们的家庭,滋润他们的心灵。
第三部起名“命运的主宰”,涉及艾伦在人格、意志、正义、因果、善恶、正误、自制、成败、心态等方面的观点。主宰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别的,而是他的人格、意志、自制、习惯、思考和专注。命运对我们绝对公平,善恶因果自有其根源所在,一个人只有养成独立的人格、学会认真学习思考,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幸福和成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不但无法躲过生死,生命中还有一系列的事情都无法避免。即使竭尽全力去达到一个目的,很多人最终还是只得选择放弃,仿佛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在支配着他们。我们可以指定完美的计划,却很难精确地预知未来,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只拥有七十二般变化。“人类为达到目的在不懈地努力,这表示人们知道自己拥有选择人生、打造命运的自由与力量。”命运超越人是宿命论;人超越命运是自由意志论。命运与自由意志、责任与命运的关系构成了个人的内心因果法则,人生的因果即为收获与付出。
人格并非天性、也非一蹴而就,它是我们内心法则不断作用和无数行为不断累积的结果。人格是个人内心法则的体现,每一次人格的修正,都决定了我们的好运或厄运。命运是绝对公平的,任何遭遇都是其本身的反映,悲伤、绝望、病痛并非从天而降,快乐、幸福、健康也非自然而生。上天没有赐予你超人的禀赋,却给了你努力的希望和勇气;上天给了你天生雄辩的口才,却给你埋下了四处树敌的隐患。虽然你的生活与人生并不完美,但所有人都和你一样,他们最多能做的也只是哲人。习惯决定了你的人格,而人格决定了你的命运。习惯如点滴的雨水,汇聚成细流,然后变成小溪,汇入你人生的江河湖海。独立的人格是一座伟大的学校,它促使你勤于思考、学会自制、明辨善恶并肩负使命,让你的人生充满活力又不偏不倚。
人类一切的科学、哲学和思想,无不来源于自制。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演绎,达成通晓;哲学家和思想家通过反思、自我分析、调整、改正,求得真知。自制的学问深不可测,自制的智慧造就一切先进文明和科学。人类的行为和表现,无论外在和内在,都受制于永恒不变因果法则。“善恶终有报”,公平正义的法则始终维系着宇宙的运行。生命如简单的算数题,没有诀窍的时候纷繁复杂,反之则可对答如流。粗心大意、不假思索,只能一错再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则可精益求精。生命就像一块布,而织布的线就是个人的生命。蜘蛛在墙角处织网,先是拉出几条主线,进而由内向外层层进行。一个让人要想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就需要在自己的内在修为和思想方面下定功夫。
意志的锻炼是人生的重要职责,没有坚强的意志,一个人就不可能获得沉稳的个性和人格。艾伦说,锻炼意志需遵循七大原则:
一、戒除恶习;
二、建立良好的习惯;
三、履行职责;
四、立即行动;
五、生活有规律;
六、言语谨慎;
七、控制心态。恶习与良好的习惯截然对立,后者的养成需要以前者为前提。履行职责容不得半点拖拉,必须立即行动。规律让一个人的生活井然有序,人的兽性只有经过驯服才能得到抑制。一个人谨慎精明的人必须管理好两样东西:他的腰和嘴。管好了腰,你才不会成为奴隶;管好了嘴,你才不会失去风雅。做好了前面六步,你自然就可以控制好心态,遇事泰然自若。当你沾沾自喜,沉迷于暂时的成就时,切不可忽略了细节。天才的伟大品质不仅在于其超越俗人的实践,更在于他们对小事的一丝不苟。优秀的人总是社会做需要的,因为他们总是全力以赴、一丝不苟。不要去感慨“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你只要全心全意、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人格自意念培养而来,心灵意念的不断积累,最终形成了你的独立人格。你需要建立心灵的庇护之所。人的心灵就如一座大厦,只要你在上面砌上纯洁的砖块,它就会变得美丽漂亮。你是自己心灵的塑造者,你的心灵由你呵护。人生的大厦永远离不开四座墙:正义、廉洁、真诚与善良。如果一个人抛弃了它们,他的人生注定要失败。完美的生活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遵循四大原则,并学会安分守己,我们才有可能真正感受到人生的喜悦。
专心致志或聚精会神,对于完成工作不可或缺。漫无目标、做做事欠考虑、只专注眼前,最终只会碌碌无为。艾伦将专心划分为四大阶段:
一、注意;
二、深思;
三、忘我;
四、静心实践。注意带来价值的力量;深思带来技巧、才智的力量;忘我带来独创与天才的力量;静心实践带来精通的力量。获得我们大多数人能做到的,只是注意和深思。当一个人达到忘我之时,即使有人和他说话,特也听而未闻,它会如大梦初醒一般,对外界毫无知觉。静心实践是专心的最高境界,这种状态下,人们已从忘我走向了清醒并将其所想用于实践。
“当抱负与注意力相结合,结果便是沉思默想。”强烈的抱负催人奋进,价值的吸引促使我们尝试注意。世俗的技巧可以通过专心致志获得,精神的技巧则必须经过沉思默想。沉思默想的含义包括两层:一是集中思想净化心灵;二是展现心灵的纯洁。幻想不同于沉思默想,而现实中人们常常将它们混淆不分。当你试图逃避职责,害怕面对现实却想不劳而获,你在幻想;当你无所畏惧并勤于自制却还尽心尽力并敢于直面现实时,你在沉思默想。成功永远属于那些意志坚定、从容不迫,有理想、有追求,并敢于拼搏的人。强者永远不为形势所迫,他们在悲伤、挫折和失落中汲取到营养,在快乐、顺境和成功中寻到幸福。“生命的价值在于努力,努力的制高点就是成就。”当一个人通过努力工作取得应有的成就时,他的内心应该是喜悦快乐的。这种成就的回报不是物质的财富,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难得的欣喜和快乐。
第二篇:项目人生杜伟读后感
项目人生,成长与感悟(1)—成功的关键因素————读后感
文章说:“成功要有目标,有执行力,善于权变,有影响力,有总结。”我觉得这句话很对,成功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过程是要付诸于追求的,有追求是成功的开始。成功的人可以不必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但是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我为什么说成功的人一定是一个对得起自己的人,因为你的追求可以不必太伟大,伟大的追求是推动的前进的动力,但是不切实际的追求只会成为一道阻碍你前进的屏障,但是你一定要对得起你的追求,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尘封起来,或者让它永远成为一个雏儿,要让它长大,变得和你一样强。所以从我自己的角度看,我认为目标是执行力的灵魂,执行力更是一种对目标应尽到的责任。
成长是自己对生命的一种体验,你可以在这种体验中慢慢堕落下去,你更可以在这种体验中充实自己,把自己磨练的跟梅花一样坚强,让自己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关键就看你怎么对待你的这种体验,成功了的人永远都是清醒的人,在任何时候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我们的环境是变化的,你的人生不可能都在顺境中度过,那样只会是对自己的一种折磨,成功经历过风雨的人才是真正成功的人。变化的人生才是应该被我们所珍惜的,成功的人就应该是能适应变化的环境的人,就像达尔文说的“适者生存”。我们现在是大学生,未来人生的环境我们无法掌控,但是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强,以不变应万变,以我们自身不变的能力来应付我们人生战场上的任何磨难,学习就是
这个增强我们作战能力的最有效的捷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社交,学习创新能力,学习应变能力,学习坚强,学习各种对我们有用的知识,是我们成功的先决条件。
我对文章中提到的影响力的理解是我们做人的道德和做事的能力。做人包括你的社交,你的诚信,一个良好的道德不管在任何场合与时段下都可以为我们赢得好的形象;做事的能力对我们的要求就更加的高一点,做事讲究的是方法与效率,以最合适的方法与最节省人力物力的途径把某件是做好才是让别人认可你的关键因素,这就像做数学题一样,你先要考虑这道题应该用哪种方法做,然后考虑分几步做才能使做题的步骤最短,最节省时间。拥有了一个好的道德和强的能力,别人才会对你刮目相看,才会记住你。
文章最后说了要善于总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历不等于经验。学习要学会总结,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深入思考、善于总结,那么这件事情过后才能积累下属于你自己的经验。把你学到的真正的变成你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种能力,总结的能力。不断总结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及时改过,要做到君子无二过——尽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因为人生这个项目毕竟是有时间限制的,你如果犯错误耽误太多了,也影响目标达成。
就我而言,作为一个大学生,这篇文章是一个引导,让我知道了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前进,做好人,做好事,为自己赢得一片自己的天而奋斗。
商管系物流10(1)班杜伟 学号:2010517404
第三篇:《纸醉金迷》读后感王伟
[《纸醉金迷》读后感王伟]这次读的依旧是张恨水的小说,名字叫做《纸醉金迷》,《纸醉金迷》读后感王伟。顾名思义,该小说就与金颇有渊源了。全书以购买黄金为主线,讲述了抗战胜利前夕游击商人们投机倒把,纷纷做着黄金梦,不料梦醒皆为空,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南方人的好玩乐是见怪不怪的了。打麻将,赌博似乎为娱乐的重头戏。而谁又料得到,就是这娱乐够坏了多少家庭,侵蚀了多少人的心灵。魏端本原本为本本分分的小公务员,带着抗战夫人田佩芝及儿女由昆明一路逃到重庆。本来可以平平凡凡的生活。谁料田佩芝却嗜赌成性,又贪慕荣华富贵,处处与魏端本作对,根本就不体谅丈夫的辛酸,而魏端本也是一味的纵容田佩芝。为能使自己的娇妻过的更惬意,他竟动了购买黄金的念头,而结局可想而知,自己锒铛入狱。然而,田佩芝不但不尽心相救,更是借此机会胡作非为,最终田佩芝堕落了,偷窃、诱骗似乎已成为她的职业。而魏端本最终不得不带着儿女离开这令人伤心地战时首都重庆,读后感《《纸醉金迷》读后感王伟》。而另一位主人公范宝华,即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游击商人。他自始至终忙于购买黄金,企图以利滚利,狠赚一笔。他永远无法满足自己的贪欲,最终却空欢喜一场,一切所谓的财富终化为乌有。在任何时候,女人都不亚于男人。朱四奶奶的手段纵使是银行家也颇为佩服,她可以利用其智谋,获得菲薄的利润。她可以操纵无论是小姐还是银行家。但是无论是何等的传奇人物在政治背景下都凸显苍白无力,束手无策。朱四奶奶终结于政府的黄金政策的颁布,也终结于自己的贪欲。知足常乐不失为人生哲理,在无尽的贪欲面前像范宝华、朱四奶奶,田佩芝等是疯狂的,不择手段的。他们品尝着对巨大财富追求的快感。最终也必将负担着贪欲带来的重击与失落。超过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便以出卖人格、灵魂,甚至生命来代为享受的代价。《纸醉金迷》书中大部分人为金而倾倒。大到政府要员小到市井小贩。无论谁都在渴望弄几两黄金。位高贪欲便更大。而在这疯狂中陶伯笙输进家财,被迫背井离乡,落魄不堪,一切为追求金钱,而疯狂的人都永远烙上了疲惫的印记。毕竟,尽早觉悟到底会挽救有知得人。魏端本在黄金上栽了跟头。于是便谈金色变,决计不在与黄金扯上关系。可还是少不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痴人。而这一切都将会随着滚滚长江淹没于历史长河,只是可怜了当事人。这出尔虞我诈,纸醉金迷,撼人心弦的话剧给时人,世人上了一堂具有深远意义的教育课。
第四篇:2012510197悲惨世界读后感(王大伟)
读《悲惨世界》有感
《悲惨世界》似一个海——波澜壮阔的海。有礁石,有暗流,有狂风巨浪,断墙裂橹,有沉默的朽物,漂浮的尸骸,惊恐的眼睛,无声的呐喊,有幸存者,有最后庄严升起的圣歌。
那是浩大的,那是历史。
能有人再像雨果那样书写历史吗?没有了!伟大的诗人和作者都是历史学家。脱离历史,浮于虚空的文字即使能流行,也不会流传。因为文字是一种记录文明的高超手段;而文明呈现于历史:1789年到19世纪中期的法兰西是伟大的,它孕育出多少不朽的作品!历史到了激流急湍的地方,成了杰出创作的源泉。但是,没有人能像雨果那样。
在《悲惨世界》中,语言的神力抚着你的翅膀,使你从容目睹人类社会的每个细节,居高临下!
浩大的东西被描绘得如此细腻,正如著者自己所说:“人类没有小事,就如植物没有小叶,世纪的面貌是岁月的动态集成的。”
他在名为“一八一七”的那章里,从贵族扑了粉的假发写到卢浮宫刮下的墙皮,从报界的排印错误写到右派领袖的口头禅。他在滑铁卢一段狂乱的混战中还不忘提到一双苏格兰吹笛士兵的愁郁的眼睛;在豁风的破屋里又顺便摹下了王党纸币的图案。......那些使我在这本书里受到第一次震动的篇章是:商马第案件中冉阿让“脑海中的风暴”刻画得怎样卓绝啊!“他在黑暗里坐下来”,于是开始了。在良心逼迫下沉思,对离奇形势的认识,苟且逃避的本能的最先出现;接着良知开始愤怒,他被引领到牺牲的荆棘路上去并逐渐立稳,突然间潮水复泛,他大声反悔;之后是对“反悔”产生的反悔——好像又回到悲惨的原处„„起码总有七个层次,二十多页,高昂低回而渐趋激烈,令人心弦崩崩欲断。一切是如此清晰,具体,浓墨重彩,从容缓叙,没有浪漫主义的虚化和抽象空间的譬喻。那奇怪的创作者的思想是如此细致、周密、而完整!他甚至在冉阿让像梦魂一样游移在牺牲和逃避之间的当儿,叙述了在那可怜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一口破钟名字的事。——这是怎样细微的手笔!它必是从一种密切的体察和天才的设想得来的。
当历史使我们惊诧时,细节使我们落泪。
浩大与细微一旦结合,便生出完美。
《悲惨世界》是大海与万千细涛,变幻无穷而又色彩斑斓。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艺术教育家——李苦禅所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小鸟如果想展翅高飞,那就先要学会如何振动自己的翅膀;人如果想上进,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我们中学生应该“好读书、读好书”,而这也正是我们读书的基本准则。在当今社会看书的人已经不是很多了,相对于书,大家更推崇的似乎是电视剧、电影一类,而我也正是这其中的一员。我看书时总是觉得走个过场就行,只要知道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就行了,不去考虑他的深层意思。
我第一次看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写的《悲惨世界》是在我五年级的时候,只是因为想要了解什么叫做“悲惨的世界”,我只是大概知道了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一个叫冉阿让的诚实的工人因不想让姐姐与孩子挨饿而偷了一块面包,最后入狱然后又逃狱,改名换姓当上了一个市长,收养一个孤女最后为了不嫁祸于他人而承认自己真实姓名的事。
“悲惨” 亦作“ 悲憯 ”。悲苦凄惨的意思。第一次看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是悲惨的,但是我不懂的是“世界”一词。
如果说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因为好奇,那么第二次看这本书则是因为觉得奇怪,我在网上看到,《悲惨世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一个真实的罪犯和警察,作者将这个真实人物的性格分成了故事中的两个人物,“那是不是说这部小说有百分之八十是真的呢?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种人么?”我这样想。
有了第二次就有了第三次、第四次„„似乎这本书让我的心中充满了疑问。而经过一次头一次的阅读,虽不能算的上是倒背如流,但大概所要表达的意思已经被我通过查找以及自己的理解总结了出来:这本小说,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巴黎的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简述了善、恶和法律的本质,同时还有爱情与亲情的种类和本质。
“ 只要--贫困使男人潦倒、饥饿使女人堕落、黑暗使小孩孱弱—这三个问题尚未获得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言之,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与悲惨,那么,像这本书这样的作品,也许不会是没有用的吧!”这是雨果在《悲惨世界》艺术中的序文,告诉了我们他写这本书的意图
这部小说有很多人物有很多是很微不足道但也是不可缺少的,冉阿让在主教的仁慈下得到了感悟,开始了新的生活,如果没有主教的这番作为也许就不会有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由入狱到当上了慈祥善良的市长,我始终觉得这是梦幻的,但,这也正说明了做一个乐观的,懂得宽容的人的重要性。
“读了一本好书,就是获得了知识;有了渊博的知识,就是获得了人生最大的财富。”这是永恒不变的定理„„
读完这本书,感动之余,我突然感悟到:原来在那样一个黑暗和冷酷的世界里也有光明和温暖啊!尤其不能让我忘怀的是:当革命的起义者安灼拉发现了黑暗政府的忠实走狗沙威,让冉阿让杀掉他时,冉阿让却为他松了绑,放走了他。对此,我即敬佩又疑惑。沙威的追踪使冉阿让东躲西藏,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大半生,他为什么不借此机会除掉这个罪恶的人呢?直至读到最后:沙威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识到那个黑白颠倒的社会,并不是他所维护的,在善与恶的冲击下绝望的跳江自杀,我才明白,他是在通过自己的博爱、宽容及其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生活在那个悲惨世界里的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别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的心中拥有一片光明,用善和爱来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心灵去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第五篇:王鉴伟小说《往事》读后感
王鉴伟小说《往事》读后感
韩金山
读王鉴伟先生日记体小说《往事》,最初很容易误以为是他在故纸堆中偶得民国小学生日记,将其编册发表成书。这足见文章味道的一个“足”字,真真幻幻,耐人寻味,隔着一层朦朦的模糊,只是最终享受文章的美好重要。
读进《往事》里,悠然惬意,忘记时间,忘记环境,进入的是一种民国文人才子特有的情怀里,文章以小学生王小山为主角,以周围的三五家邻居,十几个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为环境,以那个特有的时段历史会发生的一些事为素材来描写,以一个小孩子的视界和小孩子有限而特有的感觉能力来体会周围的人和事,有孩童思想范围内所关心的快乐,忧愁,苦恼,单纯认知的真挚与美好,加上苦心经营的字眼词眼,简练,丰富,纯粹,回味悠长。。从这些文章里能感受到王鉴伟先生学识、才情和修养,而这些都不动声色地自然融入了其中,若即若离,从中可以看到他的追求、见闻和感受,古老苏州留给他的印象和影响,加上他本身类似民国的气质使他敏感地悠游穿越并醉心于这种东西。写的虽是小说,但有诗一样的韵致,散文一样的悠然,这种感觉和郁达夫,汪曾祺,所追求的恬淡之美是一致的,汪曾祺写的《受戒》也是讲民国的事,但读起来感受不到内忧外患,让人体会到的一种世外桃园的美好生活,这是一种升华了的美,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真实让人享受,安静让人激动,优美让人心清,在目前这样一个急功近利,无痛呻吟,浮躁盲目的大文学背景下,能读到这样纯粹的文章实属难得,我在睡前醒后空闲时反复玩味这些文章,就像冬日清晨在古老的苏州河边享受太阳,悠然,惬意,忘记时间,忘记环境,享受此刻……期待王鉴伟先生新作!
于天津六泉斋
注:
小说《往事》,作者王鉴伟。收录于王鉴伟文集《艺术的生活》,2011年3月中国文联出版社 韩金山(画家,任职于天津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