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4-7小题(18分)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若:你
C.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做边邑
D.秦伯说,与郑人盟 盟:签订盟约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4分)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敢以烦执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且焉置土石
D.共其乏困 君知其难也
6.下列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4分)
A.沛公安在?
B.夫晋,何厌之有?
C.大王来何操?
D.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3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试题答案:
4.B 若:如果。
5.C哪里。A结构助词/取独 B拿,介词/把,介词 D代词,代“行李”/指示代词,这。
6.D.一般疑问句。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7(6分)答案:①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以为、行李、共”三个词,必须翻译出来,错一个扣1分,扣完三分为止。)(3分)
②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减少,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采分点:东封,西封,阙)(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完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第二篇:课内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检测(18分)
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2分)
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秦伯说,与郑人盟。D、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夫晋,何厌之有? B、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C、臣为韩王送沛公。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D、臣乃得有以报太子。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失其所与,不知 结交,亲附
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真诚地,诚心地
C、素善留侯张良平素,一向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详细地
13、请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3分)
⑵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3分)
试题答案:
(二)课内文言文检测(18分)
7、B(例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活下来”;A项为名词做状语,解释为“用匣子”;B项为动词的使动用法,解释为“使……减少”;C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解释为“以……为边邑”“把……当做边邑”;D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解释为“危急的事情”。)
8、D(A项古义为“袒露一只臂膀”,今义为“袒护一方”;B项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所带的东西等”;C项古义为“意外的变故”,今义为“表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为古今同义词,表示对朋友或人的敬称。)
9、D(A项“蚤”通“早”;B项“卒”通“猝”,突然;C项“说”通“悦”)
10、B(例句是被动句,“见”解释为“被”;A项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被动句,“为所”解释为“被”;C项是定语后置句,“知其事之宾客”;D项是判断句。)
11、C(A项“表转折,反而,却”和“表修饰”;B项“动词,到”和“助词,的”;C项均是“替”;D项“用来”和“把”。)
12、B(B项“诚”应该解释为“果真,确实”。)
13、⑴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得分点为“举”“胜”均为“尽”“完”,“刑”是活用为动词,“处罚”“刑罚”。)
⑵现在听说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悬赏征求将军的首级,您将怎么办?((得分点为“金千斤,邑万家”是“定语后置句”,“购”解释为“悬赏征求”,“奈何”解释为“怎么办”。)
第三篇:智囊全集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章伪称锦衣使来谒,直入堂阶,北向立。公心怪之,判案如故。敬厉声曰:“此何时,大尹犹倨见使臣乎?”公稍动容,避席迓之。敬曰:“身奉旨,不得揖也。”公曰:“旨逮我乎?”命设香案。敬附耳曰:“非逮公,欲没耿主事家耳。”时有滑人耿随朝任户曹,坐草场火系狱。
公意颇疑,遂延入后堂。敬扣公左手,章拥背,同入室坐炕上。敬掀髯笑曰:“公不知我耶?我坝上来,闻公帑①有万金,愿以相借。”遂与章共出匕首,置公颈。公不为动,从容语曰:“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即不匕首,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且尔既称朝使,奈何自露本相?使人窥之,非尔利也。”贼以为然,遂袖匕首。
公曰:“滑小邑,安得多金?”敬出札记如数,公不复辩,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后覆开谕久之,曰:“吾党五人,当予五千金。”公谢曰:“幸甚,但尔两人橐中能装此耶?抑何策出此官舍也?”贼曰:“公虑良是。当为我具大车一乘,载金其上。”仍械公如诏逮故事,不许一人从,从即先刺公。曰:“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公曰:“逮我昼行,邑人必困尔,即刺我何益?不若夜行便。”二贼相顾称善。公又曰:“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邑中多富民,愿如数贷之。既不累吾官,尔亦安枕。”二贼益善公计。
公属章传语召吏刘相来。相者,心计人也。相至,公谬语曰:“吾不幸遭意外事,若逮去,死无日矣。今锦衣公有大气力,能免我,心甚德之,吾欲具五千金为寿。”相吐舌曰:“安得办此?”公蹑相足曰:“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吾令汝为贷。”遂取纸笔书某上户若干、某中户若干,共九人,符五千金数。九人,素善捕盗者。
公又语相曰:“天使在,九人者宜盛服谒见,勿以贷故作窭人状。”相会意而出,公取酒食酬酢,而先饮啖以示不疑。且戒二贼勿多饮,贼益信之。酒半,曩所招九人各鲜衣为富客,以纸裹铁器,手捧之,陆续门外,谬云:“贷金已至,但贫不能如数。”作哀祈状。二贼闻金至,且睹来者豪状,不复致疑。
公呼天平来,又嫌几小,索库中长几,横之后堂,二僚亦至。公与敬隔几为宾主,而章不离公左右,公乃持砝码语章曰:“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敬起扑公不及,自刭厨下;生缚章,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亟捕之,已亡命入京矣。为上状,缇帅陆炳尽捕诛之。(选自明代冯梦龙《智囊全集》)
【注】①帑:tǎng,古时收藏钱财的府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尹犹倨见使臣乎 倨:傲慢
B.坐草场火系狱 系:牵累
C.当为我具大车一乘 具:准备
D.九人,素善捕盗者 素:向来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但请勿多取以累吾官 ②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B.①每见此邑人富而好义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C.①公乃持砝码语章曰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D.①吾令汝为贷 ②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张佳胤智谋的一组是()
①公心怪之,判案如故。②吾书生孱夫能奈尔何? ③帑金易辨识,亦非尔利。
④相吐舌曰:“安得办此?” ⑤汝不肯代官长校视轻重耶?⑥考讯又得王保等三贼主名。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第II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尔所图非报仇也,我即愚,奈何以财故轻吾生?(4分)
(2)俟吾党跃马去,乃释公身。(4分)
(3)章稍稍就几,而九人者捧其所裹铁器竞前,公乘间脱走,大呼擒贼。(4分)
试题答案:
10.B(系:拘系,拘捕。)
11、D都是介词,替。(A、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因为。B、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假设。C、副词,于是,就;副词,却。)
12.B(①劫持尚未真正发生。②向对手示弱,防止强盗骤然加害。③欲擒故纵,获得强盗更加信任。④表现刘相不明真相。⑤设计摆脱高章的控制。⑥一般处理程序,危险已经解除。)
13.(1)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所图”“奈何”“以”“轻”各1分)
(2)等我们同伙人/一伙人骑上马离开,就把你释放了/就放了你。(“俟”“党”“去”“乃”各1分)
(3)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大叫捉贼。(“就”“竞”“间”“走”各1分)
【译文】张佳胤为滑州县令时,有大盗任敬、高章伪装锦衣使前来见他。二人大剌剌的直入府堂,面朝北方,张佳胤虽觉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这时任敬突然大声骂道:“现在什么时候了,大尹(对府县行政长官的称呼)还想傲慢地见皇帝的使臣吗?”张佳胤内心稍微有所感动而表现于面容,连忙离席迎接(迓:迎接)这二人。任敬对张佳胤说:“有圣旨在身,不能下拜。”张佳胤说:“是圣上下旨要拘捕我吗?”一面命人摆设香案恭迎圣旨。任敬在张佳胤耳边说道:“不是拘捕你,是要抄耿主事家。”府衙中有个叫耿随朝的本地人,是个小官,因草场发生火灾受到牵连拘捕下狱。
张佳胤更觉可疑,于是请两人到后堂休憩,任敬一进后堂便扣住张佳胤左手,高章搭着张佳胤的肩,三人一同走进内室坐在炕上。任敬手摸着胡子笑着说:“你不知道我是谁吗?我从山寨来,听说县府库房中有不少银子,想暂借一用。”二人说完用匕首抵着张佳胤脖子。张佳胤不慌不忙地说:“你们谋取的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怎么会因为钱财的缘故而看轻我自己的生命呢? 就算你们不用刀,我是个贪生怕死的人,气力没有你们大,功夫更不及你们好,又能拿你们怎么样呢?只是你们既自称朝廷钦差,如果现在自露行迹,万一让人看到,这不是对你们不利吗?”二人听了觉得有理,就把匕首藏在袖中。
张佳胤说:“滑州是个小地方,能有多少钱呢?”谁知任敬早有准备,拿出一本簿子,上面记载各州钱数,张佳胤没办法,只好求他们不要拿得太多,以免影响自己日后的升迁。二人商议许久,说:“我们兄弟有五人,你就给我们五千金吧。”张佳胤说:“太好了,谢谢谢谢,但你们的背囊中装得下这么多钱吗?再说,又怎么走出县府大门呢?”二人说:“你考虑的也对,你先为我们准备一辆车,把钱放在车上。”说完仍用匕首抵着张佳胤,不许有人跟随在后,否则就刺杀张佳胤,又说:“等我们同伙人/一伙人骑上马离开,就把你释放了/就放了你。”张佳胤说:“你们若是在白天押着我走,一定会引起百姓的围攻,即使杀了我,你们也难脱身,不如等到晚上再启程。二人连说此计甚好。
张佳胤又说:“官银容易辨认,使用也不方便,县中有几个有钱人,不如由我向他们借来给你,这样我不会因官银短少而影响官运,你们也不用怕官府追捕。”二人更加称赞张佳胤考虑周到。
张佳胤嘱咐高章传话下去,召手下小吏刘相前来,刘相这个人一向多心计。张佳胤假意对刘相说:“我运气不好受到牵连,若被捕一定会砍头,现钦差大人有能力为我脱罪,我内心非常感激,想送五千金聊表心意。刘相听了,吐了吐舌头说:“一时间到哪儿筹这许多钱?”张佳胤暗踢刘相一脚说:“我常见县中富人热心助人,你替我跑一趟,就说我向他们借钱用用。”于是取来纸笔,写下某大户多少,某中户又多少,一共九人,加起来正好五千金。这九人其实是县中捕盗高手,并不是什么县里的有钱人。
张佳胤又对刘相说:“有钦差大人在,待会儿他们送钱来,都要穿着整齐,不要因为我向他们借钱,就装出一副穷相。”其实是暗示那些人要准备好武器。刘相这时已完全明白张佳胤话中的含意,告辞离去,张佳胤命人送上酒菜,并且先尝表示酒菜无毒,以安贼心。张佳胤又频劝二人不要多喝,以免酒后误事,二人更加信任张佳胤。饮酒至半,所召九人各自穿着光鲜,好像富豪般,双手捧着用纸包裹的兵器站在门外,作出哀求的神情,说道:“大人借的钱已经拿来,可是小人家中实在没有这么多。”二贼听说钱已送来,再看到来人都是富人打扮,更不怀疑。
张佳胤命人取秤来,又嫌桌子小,命人取库房中长几横放在后堂,二名役卒也跟着进来,张佳胤与任敬隔着长几,而高章却紧挨在张佳胤身旁,张佳胤拿着砝码,对高章说:“你难道不为你的长官秤金吗?” 高章稍微一靠近长几,九人立即捧着手中的兵器争相冲上前去,张佳胤趁机逃跑脱身,大叫捉贼。任敬想扑向张佳胤已经来不及,逃往厨房见大势已去,只有自杀,众人捉住高章拷问,供出王保等三名同党,立即下令逮捕,三人虽逃至京师,最后还是被逮捕正法。
张佳胤令滑,巨盗任敬、高_文言文翻译及试题答案
第四篇:《孙权劝学》阅读试题答案中考初中文言文及翻译译文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10~15题。(14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0、《孙权劝学》选自 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时期的 政治家 家、史学 家 司马光 主持编写的,它是我国的第一部 编年 体通史。(2分)
11、解释下列词语。(2分)(1)当涂: 当权、当道(2)孰若: 哪里比得上(3)才略: 军事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4)刮目:擦擦眼
12、用现代汉语准确表述{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做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读书,了解历史罢了。(2)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鲁肃)非常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地的(那个)阿蒙了!
13、孙权哪些主张和行动值得我们重视和效仿?(2分)孙权认为广泛地学习很有益处。不能因为事务多,时间少就不学习。
14、用横线画出表现吕蒙独到见地的句子,并解释这句话的意思。(2分)“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志士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了.(读书人即使是短暂的分别,相见时也必须用新的眼光看待别人的进步,不要拿老眼光看人)
15、简略说说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岗位也要加强学习。(言之有理即可)翻译 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而成为学识渊博的学者吗!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于是吕蒙就开始学习。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的那个东吴阿蒙了!”吕蒙说:“与有志向的人分别几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
第五篇:黔驴技穷文言文及翻译
黔驴技穷是一个成语,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原文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选自《柳宗元集》卷一九(中华书局1979年版)
译文
黔地(这里的黔不指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一头驴)进入这个地方。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处,就把它放置在山脚下。老虎看到它是个庞然大物,把它作为神(来对待),躲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渐渐小心地出来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十分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来来回回地观察它,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老虎)渐渐地熟悉了驴的叫声,又前前后后地靠近它,但始终不与它搏斗。(老虎)渐渐地靠近驴子,态度更加亲切而不庄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驴非常生气,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很高兴,盘算这件事说:“驴的技艺仅仅只是这样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吼了一声,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唉!外形庞大好像有德行,声音洪亮好像有能耐,(老虎)当初(如果说)看不出驴的本领,老虎即使凶猛,(但)多疑、畏惧,终究不敢猎取驴子。如今像这样的下场,可悲啊!
作品注释
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lǐ)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黔之驴》选自柳宗元的《三戒》。
1.好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2.船载以入:用船载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以,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3.至:到。
4.则:表转折,却。
5.之:代词,代驴。
6.庞然大物:(虎觉得驴是)巨大的动物。庞然,巨大的样子。然,......的样子。
7.以为:把……当作。
8.蔽:躲避,躲藏。
9.窥:偷看。
10.稍:逐渐地,渐渐地。
11.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2.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3.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相:一方对另一方,偏指另一方。
14.他日:之后的一天。
15.大骇:非常害怕。大:很,非常。骇,害怕。
16.远遁:跑得远远的。遁:跑,逃跑。
17.以为:认为
18.且:将要。噬:咬。
19.甚:很,非常。
20.恐:害怕。
21.然:表转折,然而,但是。
22.视:观察。
23.觉无异能:(虎)觉得(驴)没有特别的本领。异:特别的,与众不同的。能:本领,能力。
24.者:语气词,文中表示揣度语气,似的。
25.益:渐渐地。
26.习:熟悉。
27.终:始终。
28.搏:搏击,搏斗。
29.稍:渐渐地。
30.近:靠近。
31.益:更加。
32.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33.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荡,碰撞。倚,倚靠。冲,冲撞。冒,冒犯。
34.不胜(shēng)怒:非常愤怒。
35.蹄:名词作动词,踢。
36.因:于是,就。
37.计之:盘算这件事。计,盘算。
38.技止此耳:(驴)的本领只不过这样罢了。技,本领。止,同“只”,只不过,仅仅。此,这样。耳,罢了。
39.因:于是,就。
40.跳踉(tiàoliáng):跳跃。
41.(hǎn):吼叫。
42.尽:(吃)完。
43.乃: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