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豫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体现了豫剧激昂奔放的特点。本课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及方言为切入点,让学生快速掌握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点,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生动感性的认识,感受豫剧的魅力。通过延伸拓展,了解中国戏曲的渊源,不同剧种独特的地域风情。课件中视频的加入,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豫剧。
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聆听、感悟、欣赏音乐的氛围。以欣赏、模唱、模仿为主线,引导学生掌握豫剧的唱腔特点,感受豫剧的魅力。
二、授课课型
欣赏课
三、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豫剧的风格特点,有韵味的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2、了解豫剧的相关知识,走近豫剧大师常香玉。
3、感受豫剧魅力,了解唱腔特点,进一步认识中国的戏曲剧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有韵味的演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行腔韵味。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播放《花木兰》动画视频。
2、提问:动画中的主人公是谁?(花木兰),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她?(巾帼英雄、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3、师总结:同学们对花木兰非常了解,人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赞颂花木兰,今天我们来欣赏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戏曲世界。
【设计思路:动画片《花木兰》学生比较熟悉,通过花木兰导入,形象生动,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三、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1、初听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1)中国的戏曲种类很多,塑造花木兰最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就是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大屏幕出示)我们一起来聆听。
(2)播放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学生思考并讨论:戏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音乐有何特点?(从唱腔、歌词、伴奏、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入手分析)
(3)分小组交流(装饰音、下滑音、节奏鲜明)。
(4)师总结:豫剧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吐字清晰。
【设计思路:初听作品,通过小组讨论,调动学生集体合作,初步掌握豫剧唱腔特点。】
2、复听并分析《谁说女子不如男》
(1)再次聆听,着重听每一个乐句的最后一字,有什么发现?(尾音重,方言)
师总结:浓重的方言、独特的唱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豫剧唱腔最明显的特点。
(2)你们能听出有哪几种伴奏乐器吗?(板胡为主,辅以小三弦、二胡、笛子,以硬木梆子击节)
(3)分析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在奔赴战场途中所唱的一段唱腔。同行中有一位不愿打仗的壮士说:“这天下苦事都让我们男子做了,这女子家成天在家享清闲。”为了开导说服他,花木兰列举事实说明女子们的功绩,得出“这女子们哪一点不如儿男”的结论,唱得壮士哑口无言。
A、这里用了豫剧唱腔:二八连板。(一板一眼,起于眼,落于板)各句紧紧相连,节奏短促,“呐”字用了一个甩腔,表现想要说服壮士的诚恳的感情特征。
B、唱腔中出现的装饰音。
C、唱腔中的下滑音
D、唱腔中的甩腔
掌握这几个音乐要素,再加上河南方言,也就大致掌握了豫剧的唱腔特点。
(4)介绍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地方戏曲剧种。其音乐分为豫东调和豫西调,具有奔放明朗的特点。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辅以小三弦、二胡、笛子,以硬木梆子击节。
(4)学生分组用河南方言练读歌词
【设计思路:分析《谁说女子不如男》,进一步了解豫剧唱腔特点,以方言为切入点,为后面模唱豫剧奠定基础。】
3、再次聆听《谁说女子不如男》并模唱。
4、播放三岁孔莹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1)看视频,默唱。
(2)模仿唱腔(依据刚才所练河南方言的行腔咬字去“唱”,豫剧的韵味有了)
【设计思路:观看三岁孩子演唱,极大的激励学生的情绪,在赞叹孩子演唱的同时,使学生更准确更精神的演唱,模仿韵味也会更上一层楼】
5、模仿豫剧动作
除了唱腔上的特点,动作和夸张的表情也是戏曲与歌曲最大的区别。
学习豫剧动作:
(1)剑指、亮相动作。
塑造花木兰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的形象。
(2)师边表演边唱,生模仿。
【设计意图:听、看、模仿,了解豫剧的唱腔,动作特点】
6、模仿秀
(1)观看豫剧大师常香玉视频。
(2)模仿大师常香玉的唱腔,带动作演唱。
(3)介绍常香玉
豫剧演员的表演惟妙惟肖,但是,你们知道视频中的演唱者是谁吗?她就是豫剧的一代宗师常香玉。她被人们尊称为豫剧皇后,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花木兰》、《拷红》、《白蛇传》等。她在70年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精益求精,千锤百炼,在豫剧界中独树一帜,自成“常派”,成为豫剧演唱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同时她也是一位爱国艺人,在朝鲜战争时期,她拿出自己全部收入向志愿军捐献了一架战斗机。正因为她是这样一个女中豪杰,所以才能将花木兰演绎得惟妙惟肖。
(4)让我们跟随豫剧大师常香玉,完整的演绎《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计意图:从开始的模唱到模仿三岁小朋友孔莹再到豫剧大师常香玉,让学生从简单的学唱逐步慢慢掌握豫剧的唱腔特点,循序渐进。】
四、拓展延伸
1、播放吕剧《姊妹易嫁》唱段。
思考并回答:
(1)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这就是我们山东的地方戏曲--吕剧,采用山东方言演唱,旋律质朴清新,唱词通俗易懂,唱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2)能说出吕剧的伴奏乐器吗?(琵琶、扬琴、三弦、坠琴)
2、介绍吕剧
吕剧是山东的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是从山东汉族民间俗曲演变而来的“坐腔扬琴”的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成。其唱腔以板腔体为主,兼唱曲牌。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灵活顺口、易学易唱。
3、同学们还知道我国有哪些地方戏曲吗?(浙江越剧、河北评剧、安徽黄梅戏、四川川剧等)
【设计意图:简单了解山东地方戏曲--吕剧,了解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名称】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并演唱了豫剧唱段《谁说女子不如男》,了解了豫剧的唱腔特点,领略了豫剧的激昂奔放。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曲的典雅精致,豫剧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希望同学们把祖国优秀的戏曲文化传承下去,让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彩夺目,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第二篇:《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
《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受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中的演唱风格。
三、教学难点:能总结出豫剧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四、课前预习:
1.什么是豫剧;豫剧有哪些代表作 2.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 3.了解河南方言
五、教学过程:
(一)、《花木兰》动画片主题曲引入
师生问好,看视频,问:片中的主人公是谁?(花木兰)谁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她? 师总结:看来大家对花木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戏曲是戏曲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学习目标的呈现
先让我们看看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1.我能回顾《花木兰》的故事,再次感受女英雄的英雄气概 2.我能通过《花木兰》中的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 3.我能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其中的几句并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进行表演 4.我能总结出豫剧的演唱风格并总结出豫剧是如何塑造花木兰的英雄形象的。
(三)、音乐活动 1.“豫剧大家谈”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豫剧的世界吧!“中不中”。刚才老师和大家说话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河南方言)
你还了解哪些河南方言?(个别生答)用河南方言演唱的戏曲我们叫——豫剧。你知道的豫剧有哪些?(个别生答)
(从学生说到《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入下一环节)2.“豫剧模仿秀”
(1)看视频,带动作对口型唱
豫剧除了独特的唱腔以外,还有戏曲独特的动作,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的表演视频,模仿艺术家的表演,带动作对口型小声演唱。
师重点讲授——亮相动作,跟人物形象联系起来,体现出巾帼英雄、女中豪杰的英雄形象(2)师范唱,生模唱
对口型是不是不够过瘾?跟我学唱这几句怎么样?学唱前几句 3.豫剧大练兵
四人小组练习演唱和动作(第一乐句)四人小组学习,1号加动作演唱,2、3、4号分别给1号提一个改进意见,1号反馈,以此类推。4.“豫剧大舞台” 小组展示 学生评价 全班表演。
(四)、总结
1.豫剧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木兰的英雄形象:如节奏……、唱腔……动作等)2.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3.今天我在练习动作和演唱的环节中表现得怎样?
第三篇: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教案
谁说女子不如男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视频的欣赏,以及对教师演唱的模仿,加深了同学们对豫剧的印象,激发了同学们对祖国地方戏剧喜爱。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视频中豫剧的的动作,以及对戏曲的学习,感受豫剧的演唱风格和特点。
3、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课堂中学习与自主性表演,深刻的理解了剧情的内容,培养了舞台表演经验。教学重点:
感受的豫剧的演唱风格和剧情的内容。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本唱段的演唱,并体会音乐中的滑音和甩腔,感受“花木兰”的人格魅力。
教具:钢琴、视频、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课外知识“中国古代都有哪些名将啊?”引导同学们发现将军一般都是男人,同时放出花木兰的戎装照片,解释为什么女人不能做将军。据此导入今天的新课,《谁说女子不如男》
二、教授新歌、巩固练习
(一)欣赏戏曲
通过播放视频,请同学们简单的说下豫剧和以前学过的黄梅戏、京剧都有哪些不同点,最大的是演唱语言,使用地方方言——河南话演唱。这里要注意可以请同学们把这几种戏曲都简单演唱后做下对比。教案
(二)查找难点,逐个解决
同学们在模仿演唱时,中间很多下滑音,以及河南话特有的腔调不好模仿,要善于发现,带领同学们解决。比如:“偏”是四声;“儿男”需要甩腔;最后的衬词“啊”需要把乐谱按节奏唱仔细。
(三)分组实践
1、邀请同学们到台前演唱。“我看同学们已经基本会唱了,那么我们请两位同学给大家演唱一下,好么?好,那位扎着麻花辫子的女同学,大家鼓掌。大家知道常香玉老师小时候啊,也是扎着长辫子,那时候他总是吃不上饭,他就到饭馆里去乞讨,但是人们看她小都欺负她,他就在饭馆里给大家唱戏,饭馆就给他吃的东西,后来等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他也是省吃俭用还给国家捐献了一架飞机,那么大家一起来听这位同学演唱”。
2、演唱完后,请同学们互相点评,教师要注意点出学生演唱中的动作,比如压腕,睁眼,以及在抖腔时整个身体的配合。
3、教师可以自己演唱一次,把个别难度大的部分,通过板书(写节奏和旋律),大家分别来做演唱。
三、音乐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常香玉演唱的动作,并敢于在台前表现。
2、讲述豫剧演员每天的生活,引导同学们学习走台步,练声腔。
3、分组围成圈子边走台步边演唱,教师可以琴做伴奏。
4、注意要做自评、互评,教师最后点评,大家互相学习各人的优点。
四、课堂小结及延伸
1、引导学生得出学习戏曲和学习文化课一样,都是持之以恒的。
2、鼓励同学们咱家学校的社团活动。
3、师生互道再见下课。教案
第四篇:《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第五单元 梨园百花
(二)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设计方案 王宏志
一、教学目标
1、听赏豫剧并能有韵味地跟唱《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并辅以简单的身段动作。
2、感受豫剧魅力,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3、了解地方戏和方言的联系,并通过感受醴陵本地乡土民歌《思情鬼歌》进一步了解和感悟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并对此产生兴趣。
二、教材分析
豫剧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本课结合学唱豫剧经典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同时选取了最为重要的豫剧形成和发展等内容做浅近的介绍,使学生对豫剧的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让学生欣赏、模仿在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中感受体验豫剧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韵味地边表演边唱《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教学难点:唱出豫剧的韵味
四、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座位,男同学坐左边,女同学坐右边)
一、激趣导入:
这几天,我看了一个方言版的《猫和老鼠》这个动画片,看的时候就很想和同学们分享,后来我就在网上下载了一小段,咱们一块来看看。看罢,咱模仿一两句,中不中? 看片…… 模仿……
师: 同学们,看了这个动画片大家开心不开心?(师用河南方言与生打招呼)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方言吗? 生:。。。(引出河南方言)
师:河南方言特别有意思,刚刚录像里有这么几句话,咱们来学上几句?中不中啊?
ˋˉˋ-
1、哎呀,太瞌睡了;
ˊˊˋˋ
2、你弄啥来吗;
ˋˊˋˊˋ
3、要注意安全;
河南人说话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去声很多;语气很重,能体现北方人的豪爽
二、新课导入
(一)继续模仿河南方言,引出新课内容。
师:河南人说别人说话没道理就是理太偏;说女孩啥事不干,啥心不操,在家享清福,就是享清闲。可女孩子不同意啦,就反驳道:谁说女子享清闲?(边说边带学生模仿)
师:河南方言咬字有什么特点?比如:偏、闲、棉。
(口型:咬字要“咧开”,多点an的感觉;语调:语调起伏较大,抑扬顿挫、有很多的第四声。比如:享清闲、白天、纺棉;语气:重,北方人的豪爽。)
(二)听赏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片段
1、初听选段:(播放视频)
师:同学们一下子就学会了这么多句河南方言。现在我们来听上一段河南的地方戏,听之前,我想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河南的地方戏曲叫什么吗? 生:。。。、简介豫剧: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它来源于民间,生活气息浓厚,非常受河南人民的喜爱。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国影响的剧种。(课件出示)师: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播放一段豫剧。请同学们在听的时候,思考一个问题:豫剧的唱腔和河南方言之间有什么联系?有相似的地方吗?如果有,你能说出来吗?
3、交流:咬字和方言、唱腔音调和方言腔调的关系
师:豫剧的唱腔和咬字跟河南人说话的腔调确实很像吧!让人感觉河南人说着说着就唱起来了,唱着唱着就唱出豫剧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词,选一些出来大声念一念。看谁念得最像那么回事?
4、复听选段
师:要不我们再听一遍?中不中?我们再次感受一下豫剧音乐中河南方言音调的韵味。(再次聆听选段)
5、小结
师:我们很多的民间音乐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
【戏曲唱腔和其他的民间音乐一样,都和当地的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从它的语言音调逐渐发展出来的。其咬字基本上就是方言,其行腔基本上是在方言音调的基础上通过夸张、变形等发展而来的。本案从河南方言的感受和模仿入手,带领学生进入豫剧唱腔的学习。学生抓住了河南方言的咬字行腔特点,也就掌握了进入豫剧唱腔学习的钥匙。】
(三)讲述选段背景并揭示课题
师:我们把这段戏看了几遍,那么我想问大家:这段戏说了个什么事儿?唱的人是谁?边上围着她的又是些什么人?她为什么要跟他们说这些话呢?有谁知道?能说说吗? 生:。。。
师:花木兰本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普通妇女。一次,匈奴来侵犯我国,花木兰很想上战场为国杀敌。但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很卑微,是不准当兵的。木兰只好假扮男装,替父从军。这一呆就是18年,取得了辉煌的战功,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巾帼英雄。这就是女扮男装的花木兰。
们觉得女性对国家起不了什么作用,更谈不上做贡献了。假扮男装的木兰听后非常不服气,和战友们争论起来。你们看,木兰是怎么为女性说话的?(课件出示歌词)师:这一唱段就是木兰为女性争辩的宣言:《谁说女子不如男》(出示标题)
师:今天咱们认识这位花将军,她生为女儿家,不但在军营里呆了十八年,而且还取得了赫赫战功。同学们心里是不是特别佩服她?接下来咱们就来学习这一著名的唱段,如何?
(四)再次复听
师:首先,我们看着录像,边认真听,边在心里试着跟唱。特别注意它的方言咬字和语言音调。(第三次聆听选段)
【设计意图:对于远离当今时代的故事、人物,要避免枯燥的书本化的介绍。本案尝试用简单的、生活化的、贴近现代学生的语言,把故事和人物讲得生动鲜活。】
三、学唱选段
(一)学唱片段。(通过学唱部分片段,亲身感悟演唱豫剧的韵味)
1、随师将歌词读一遍。A、师生接龙读
师:哪些字你能用河南方言说出来? 生:。。。
师:咱们来接龙读怎样?你们来读熟悉的地方。B、加动作读(一起练好一个亮相的动作)
师:花木兰是战场上保国杀敌的巾帼英雄,她也像男人一样身穿铠甲,手持宝剑。因此,做出来的动作是很威武的,这遍读的时候,咱们也来模仿下她的架势如何? 师:请同学们挺胸抬头,双臂架起,亮相。
2、带动作对口型唱
型小声唱?(播放原唱选段)
3、教师带唱
师:对对口型是不是不过隐?跟我学唱这几句怎么样?(师带唱,生模仿)
4、大声齐唱
师:这一遍,请同学们大胆地唱出来,感觉自己就是花木兰。
(二)表演唱:(最后一句结尾时全体亮相)
师:我要请同学们跟着原唱将全曲来一遍,我要从中寻找咱们班的花木兰上台表演。(播放原唱选段)男同学可以模仿将士们表演前后思想的变化,女同学最好能演出男人的阳刚之气。
四、介绍常香玉
师:扮演《花木兰》的演员动作潇洒大方,声音宏亮,非常有气势,仿佛真让我们看到了当年的花木兰,你们知道扮演花木兰的人是谁吗?她是我国著名的戏曲大师,豫剧代表人物常香玉。(出示常香玉的照片及简介文字:常香玉,1922年生于河南巩县。13岁因主演《拷红》一举成名。她塑造了很多动人的艺术形象,如:《花木兰》、《李双双》等,形成了独具风格的“常派”艺术,是豫剧的代表人物之一。朝鲜战争时期,她率领剧社在全国各地义演,以全部收入向志愿军捐献了“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部,被誉为“爱国艺人”。)让我们一起为这位伟大的艺术家鼓掌!
五、拓展延伸:
1、介绍地方戏: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是很了不起的,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戏。(课件展示地方戏相关知识)
2、问:我们湖南地方戏是什么呢?以前我们醴陵民间也有很多花鼓戏班子,醴陵有一首全国有名的民歌,也是花鼓调的基础上创编的并且是用醴陵方言来演唱大家想听吗?
3、我们也来学上几句吧?
(教师可以让学生教说醴陵话来说一句,唱一句。)
4、分男女对唱表演
六、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开心不开心?(用方言说)生:。。。我哩满哥哥你哩鬼不鬼哦?(鬼耶!)哈哈!大家有时间就多去听听地方戏,中不中啊?
大声一点回答老师吧!中!下课再见
第五篇:《谁说女子不如男》说课稿
说课稿
谁 说 女 子 不 如 男
——豫剧《花木兰》选段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我是来自湖南的辣妹子管薇。今天,湖南妹子首先要给大家来上一段河南的豫剧。
从演唱的选段,大家肯定知道我准备讲的课题是什么了—《谁说女子不如男》。这节音乐课就是准备教唱豫剧名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一、说教材、学情和主要目标
《谁说女子不如男》是自组教材,只要是嗓音条件成熟的四至六年级学生都可以学习。让学生学会跟唱是这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目标还包括知道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曲,认识豫剧大师常香玉;感受豫剧魅力,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
学会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是主要目标。此外,还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个豫剧名段来接触一个剧种,感受一种音乐风格,知道一部经典剧目,认识一位表演艺术家及其塑造的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二、说教法(思路和模式)
通过一个点的深入学习,辐射其他相关知识。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生动感性的认识。比如:上课伊始,用方言和学生进行交流,让其掌握河南方言咬字的行腔特点;用简单、生活化、贴近现代学生的语言来讲述花木兰的故事。
这个思路和过去小学较常用的戏曲课教学模式有区别。过去,小学较常用的戏曲教学模式和中学没什么两样,一般都是“搭知识框架”的思路。以“京剧”为例,一节课的时间,学生要学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四门功夫,京剧的唱腔、念白,京剧的表演特点、音乐,以及京剧的舞台美术。
这样泛泛的接触,虽然框架全了,可学生一节课的音乐信息量太大,匆“忙”反而容易消化不良。这种“搭知识框架”的学习对小学生更加不实用。
我的思路是“以点带面”,以有韵味地跟唱《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主体任务,来带动对豫剧相关知识的了解。以感性体验来使学生获得对豫剧的常识性认识。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习内容单纯,单位课时负担小,学习质量更高一些。跟过去的模式相比,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所以在省内上课后,受到了积极的评价,并被推介。
三、说教学过程(含难点突破)
向大家介绍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我的一些实验性想法,下面讲下难点。这段唱腔如果要唱出豫剧的韵味,唱出花木兰的精气神很不容易。而不唱出足够的质量,如何实现我们音乐学科的“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呢?如何实现音乐课的教学品质呢?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步骤,逐步让学生“唱出韵味”,以此攻克难点。
1、从方言入手。上课之初,用方言跟学生打招呼,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再教他们说几句河南方言,以此引出教学内容。比如:河南人讲别人说话没道理就是理太偏;说女孩啥事不干,啥心不操,只知道在家享清闲。女孩儿不同意啦,便反驳道:谁说女子享清闲?其实女孩儿一天可忙了!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学生咬准了方言,结合听、辩、思(老师在范唱的时候,学生思考豫剧的唱腔和河南方言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理解了唱腔和方言的关系,韵味就出来了60%—70%。
2、挑战孔莹。在挑战之前,用简单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花木兰的故事,让学生对花木兰精神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与他们年龄相仿的孔莹演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她表演时的神态、表情,再进行模仿。在感受花木兰精神气质的基础上去模仿孔莹,学生的情绪就会更准确、更神气,演唱韵味也会更上一个层次。
3、模仿常香玉大师字正腔圆、运气酣畅、韵味淳厚的“常派”唱腔和刚健清新、细腻大方、性格鲜明的表演特点,来深化学生的表演体验,提高学习质量。
通过这三个步骤,一步步使学生从模糊会唱,到抓方言掌握咬字行腔,达到50%-60%的韵味,再通过感受花木兰精神模仿小孔莹的演唱达到70%-80%的效果,最后模仿常大师的“常派”唱腔和表演风格达到80%-90%,使学生的演唱达到了一个较好的艺术水准,从而把《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个唱段唱出韵味,以攻克教学难点。
四、“相关知识”的处理
这节课,抠得比较细的是《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段唱腔,因为它是主要教学任务。与本堂课有关的一些知识既要讲,还要分寸得当。既要生动、鲜活、不枯燥,让小学生爱听、记得住,又不能干扰主体任务,所以在此我动了些脑筋。在介绍豫剧时就讲得很简洁。对于小学生,只要知道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就可以了。在介绍常香玉大师时,从当前非常火的超女入手,告诉学生,在那个年代,人们就像现在崇拜超女一样崇拜着常大师。然后,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牢牢记住了咱们中国还有一位捐过战斗机的爱国“超女”常香玉。还比如在介绍花木兰这个人物以及《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故事情节时,为了避免枯燥的书面化介绍,尝试用《花木兰》的动画作背景,用简单、生活化、贴近学生的语言,把故事和人物讲得生动鲜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如何给小学生上戏曲音乐课,需要我们一起来探索。请专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