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遇乌鲁木齐散文
七月流火,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新疆这片土地。从西安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毫无征兆的开始发烧,扛到早晨药店开门去买药,几乎是佝偻着出门,路上的好心人说。
“姑娘你都这样了,就别出来啦。”
我勉强着,几乎是咬着牙根笑着回答:谢谢大妈,我没事的,我就出来透透气顺带买个药。
而事实是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人可以帮我买药,而我今天之内必须好起来,因为晚上我要赶去火车站。
支撑着我走过两个街区的唯一动力就是:如果我错过了今晚的火车,那么我可能一辈子都走不了了。
那一整天我都在吃药、睡觉,不停的出汗,实在太热了就打开空调,过一会全身的汗凉了就把空调关掉。夏天的西安,那种炎热程度可想而知了。虽然我知道开空调不好,可是感觉自己没有被烧死也会被热死。白天一整天都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度过,因此我的病情没有丝毫的好转,到了晚上九点负责人就开始打电话催我,当我赶过去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一百多个人全都在等我,内心很是愧疚,强挤着微笑给大家致歉。当我上了火车,躺倒卧铺的那瞬间,支撑我的最后一口真气终于也被耗尽。
两天一夜的车程,我几乎都是在睡觉中度过,从清晨到黄昏,交织出现。自从出了甘肃之后,每次睁开眼睛都会以为车没有动,外边的景色始终一样,除过戈壁还是戈壁,荒漠还是荒漠。每次刚睡醒的时候,精神都会好一点,我就会裹着被子听车厢其他人聊天。就这样在第三天的早晨我们终于到达了乌鲁木齐,这座新疆的省会城市,这座我不知道会发生些什么的城市。经过在车上两天的沉睡,我好了很多,已经从高烧转为了低烧,只是嗓子却越发的严重,哑的说不出话来,出站后我给大家拍了合照,此前联系的一个乌鲁木齐的好朋友提前买好了润喉片等药给我送过来。
距离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在写到这一段的时候,再次心生感激,于是我给他发了微信:“刚刚回想起最初到新疆的时候,就想到了在车站你给我的那两盒药”。
他给我回复,开玩笑道:我是你的孙思邈、华佗、李时珍。
是啊,从小到大,感冒发烧从来没有这么严重过,那个时候真的以为自己会活不了了,又加上刚离开生活了二十来年的家乡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
截至目前为止,一共在乌鲁木齐停留过三次,第二次去的时候,是从伊犁回南疆路过乌市,因为距离航班还有三四个小时,于是给他发了消息说,我在乌鲁木齐,他溜班出来,我们就近吃了饭。
这是我们第二次见面,第一次是在刚到乌鲁木齐的时候,我们在乌市培训五天,而他在接完我们的第三天就去内地出差了,当他再回来的时候,知道原本可以留在乌鲁木齐的我却跑到了喀什,于是他立刻给我打了电话,批评我说怎么跑那么远,就像是老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但却满是朋友的关心,即使我们并没有认识多久。当时打电话的时候是晚上十二点,这对于新疆来说并不算晚,当时我们很多人都还在朋友家玩,其中包括我的男朋友,应该叫做前任了,当时还因为我晚上十二点钟接了这么一个电话而和我大发雷霆,那时只觉得他无理取闹太小心眼,后来想想,至少说明那个时候他还是在乎我的吧。
飞机缓缓飞入高空,厚厚的云层让人有种想要躺上去的冲动,那个靠窗的姑娘,大概是在回想着第一次是怎样在乌鲁木齐度过了五天,第一次是怎样从乌鲁木齐到的喀什,他的思绪应该在快速飞舞交织。后来,只见她缓慢的闭上了眼睛,眼皮挣扎般的颤抖着,再后来好像有些什么东西从紧闭的眼睛喷涌而出,继而拉上了窗帘,顺势将头靠在窗边,虽然早已满脸泪水,面容却有着异常的平和安详。
她,微笑着睡着了。
第二篇:初遇家访(本站推荐)
初遇家访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是省教育厅对全省中小学校及教师在当今教育工作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及黄石市教育局“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此项活动。
这学期我与初一(7)班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一起共计走访十个学生家庭。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家长们的热情,学生们的些许羞涩,让我印象深刻,家访的点点滴滴让我感触颇深。通过了解学生们的作息时间、父母情况、居住环境、在家的作业完成情况,与父母长辈的相处情况,学生在我的脑海里更加立体化,我也更能理解有些学生的行为方式。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我了解了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对学校的建议,也更能理解家长们的想法。这次家访,了解了学生,了解了学生家长,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更感到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深感要想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必须深入到学生家庭之中了解更全方位的个体。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余,我们还要时常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家访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值得认真思考。
在我走访的10个学生家庭中中,有5人是父亲不在家或经常外出,母亲监管孩子学习。有3人是爷爷奶奶监管,有1人是单亲爸爸。留守儿童、单亲家庭、贫困家庭这些弱势群体在我们的学生家庭中广泛存在。家庭经济条件不能决定孩子的成长,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些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的学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知道发愤图强;有的孩子破罐子破摔;有的孩子受家庭环境影响,性格内向,放学后或放假期间都闷在家里,不怎么外出活动,与人交流。
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都很关心,事无巨细,但很多家长知道问题却不知如何解决问题,或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例如,学生喜欢戴着耳机,边听歌边做作业。家长知道这样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口头上让学生不要这样做,但遇到学生反抗是就倍感无能为力。很大一部分家长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想辅导孩子学习却无能为力,只能偶尔进屋看看孩子是否正在做作业,而不是做其他的。检查作业时只能看是否做完而不能检查作业质量。还有很多家长不知如何管教孩子,不知如何转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觉得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通过家访了解到学生家长们担心的问题集中在孩子的德育问题上、数学的学习困难上和孩子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难于改变上。家长们希望老师们对孩子的管教更加严格,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纠正不好的习惯;希望老师们多鼓励自己的小孩,多关注孩子的学习,建议老师对不举手的学生也能时时点起来回答问题。
这次家访后,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不单凭主官的感觉去认识对待学生,细致耐心的了解学生,促进学生的转变。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更多的关注,更多的理解。对内向的,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多与家长交流,情听家长们的心声。当然这几次家访并不能完全了解学生、了解家长,这就需要我在以后的时间里,继续把家访当做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去完成。
学生们的愿望,家长们的期待,家访,是沟通家校的桥梁,是联系师生的纽带,是了解孩子的捷径,更是照亮心灵的一缕阳光!通过这一次“课外访万家”活动,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家访工作,把学生的课内表现和课外表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们健康成长。
第三篇:情感散文:遇见了
走在雨后的山路,听着风在林梢,悠悠而过的清音,看着脚下已是一片湿潞的沥青,还反着路旁闪亮的灯光。
四个小时以前,我还在那条不黑不亮的山路上,有流水,有冬雨的痕迹,有满地的落叶,踩着唦唦地作响。
晚上这里人很少,很安静,很好。至少那个时候我喜欢待着那里,静静地呆着,愣着,傻着。不过却不因它而停留驻足。它只能算是一个在我心里留下痕迹的过客,一段路走完,我离开了,它也走了。
不在乎了!喜欢过,拥有过,足够了。如果想一直占据,就有些霸道了。如同人,大抵如是。
风,过了。雨,停了。
一杯苦涩的咖啡,一罐甘甜的牛奶,还是一杯平淡的白开水。我选了咖啡,浓浓的苦感,刺激舌头的味蕾,也刺激起原本睡意的脑子。开了窗,阳台上能看见地面上的叶子。被风吹落的叶子,还能再回到树上吗!被雨打下的叶子,还能再摇曳不停吗!一杯苦咖啡的滋味,一场冬雨的滋味。遇见从来都不会是好事,因为它是离开的前兆。我,皱着眉头,一口一口喝着已经不再苦涩的咖啡,还好,想些事情。
趴在栏杆,数着零落的红尘。
而我,遇见了。
第四篇:初遇杂文随笔
今天是下乡的第二天,也是上课的第一天,虽然我没有被安排教学活动,但是身为宣传组的组员一直穿梭在各个班级之中。
一二年级的歌声,三四五年纪的《弟子规》,不仅仅记录在手机里,也深深地刻在我心里。今天每个班都开展了相应的主题班会。我还记得五年级的主题班会是“感恩父母,回报于行”,当我走进他们的教室准备拍摄时,刚好有一位小男孩走上讲台将自己觉得要感恩父母的理由写在黑板上。他小小的手紧紧地握住粉笔,将自己内心的想法一笔一画地刻在黑板上,他说,因为爸爸妈妈要照顾老人,还要照顾孩子,很辛苦。那一瞬间,我的心不经颤抖了一下,或许这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或许在这个孩子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体味。我也反复思考了一下,平时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我们,总是习惯了被照顾,被关怀,受到一点点小挫折就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而这些农村里的小朋友,或许小小年纪家人就到了外地打工,只剩下爷爷奶奶辈在家照顾他们,加上生活在农村,条件自然是苛刻很多,但是他们没有一点埋怨,而且很坚强、很懂事,这不禁让我感到很惭愧,深感自愧不如。
下午出校宣传的时候,走进一位老人家,因为宣传需要,随口的一问却不经意戳中了老人的泪点。他说,他的孩子全都到深圳打工去了,家里只有他自己一个人。他让我们把宣传小册子收回去,因为就算给了他,他也没有办法给他的孩子们讲故事,而且他也不识字。说这话时,老人的眼眶是红的。当时,心里真的是很心酸,也很无奈。我们给不了老人什么,就算是安慰,也怕越安慰他会越难过。只得跟老人匆匆告别,留下他一人暗自伤神。
今天最大的感触莫过于关于“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这两个熟悉又陌生的词了。我们三下乡的目的就是为了体验生活,并且是来服务基层、来向广发人民学习的。确实,我体验到了,这些感动是看再多的文章再多的视频,也比拟不了的。我想,我今后只能好好努力,在实践这段时间,尽力地教小朋友们知识,给孩子们和老人们送去温暖。这样,就不负此行了吧。
第五篇:散文《遇见你,那时花开》
遇见你,那时花开
喜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回忆近段时间的点点滴滴。发现自己一直用哀伤守候着哀伤,寂寞继续着寂寞,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过得有多茫然。
我们都是一个很容易寂寞的群体,只是寂寞苍老了容颜,却带不走伤悲。
曾经以为,你一直相信爱情,爱情就会垂青于你。我很想相信,执着就会有奇迹。可那些诺言留下的泪,究竟又是谁的不对?爱情这张白纸,最经不起的就是承诺。太美丽的画面总是爱得很虚拟,有很多话说给了空气。时间万岁,我总会无力伤悲。梦幻一场不是为了午夜梦回,总是觉得没有谁能足够了解。
感情会随着时间慢慢沉淀,感觉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时间会冲淡当初的感觉。当感觉被注入了感情,欣赏就变成了爱。只是,有多少感觉,能被注入感情?
曾经傻傻地付出过,以为付出终究会有回报。我并不是真的傻,只是曾经为谁心甘情愿。人生不只如初见。离别只是在转身,很多时候,一个转身的距离也可以蔓延至万水千山。沧海桑田,瞬息万变,终无法体会爱的百转千回。
爱得不够,才会容易举棋不定。十多年的生死约,最后也许会被抛弃在万丈红尘,没有谁会是谁的曼珠莎华。
我从来都不喜欢刻意去遗忘什么。可是很多爱过的人,就这样渐渐在我的心里被抹去。不知道是他们影响太小,还是我太没心没肺。我只是坚信,残缺的记忆,在再完美的记忆里,也不可能换得来一个完美的曾经。我喜欢伪装自己,可是昏黄的路灯识破拙劣的伪装,这是用生命也敌不过的假象。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要前世多少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长厢厮守。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
彼岸花,花开一千年,花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
固,遇见你,那时花开,离开你,花未必已败。
你若离开,我若等待,你是否愿意回来。
人的一生,又经得起多少个漫长的等待 ?
你默默,我亦无语。
一句离开,往往能幻灭很多憧憬的未来。爱与不爱的距离,很难用语言来说明。过程和结局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张小娴说过一句话,被恨的人是没有痛苦的,去恨的人,却伤痕累累。所以我总是明白,再难过,也不去恨任何一个人。那只是被伤害后做的最无谓的挣扎,伤不了别人,却容易刺痛自己。
以前,总是以为自己很痴情,也许我并不是痴情,我只是不舍得,舍不得一段段快乐时光留给素心的那份流年似水,舍不得那段岁月馈赠给我们的一场场记忆。
这么多年的青春岁月,就像是做了一个冗长的梦,梦里经历希望、失望到绝望,终究只是像梦。擦干眼角一不小心掉下的眼泪,一切又可以重新开始。从此真的没心没肺。
再见,也许再也不见。
依然还是会有太多的来不及。心中的梦早遥不可及了,开始觉得自己年龄和心态有了距离。过了做梦的年纪,心渐如止水。
再见,也许不久就会相见。
遇见你,那时花开。离开你,花未必已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附:创作感想
文章的源泉是每个妙龄少女都曾经历过的或多或少的细腻情感。主要选取“曼珠莎华”这一意象,即彼岸花,花开彼岸,花开时看不到叶子,有叶子时看不到花,花叶两不相见,生生相错。花语是:悲伤的回忆。当连彼岸花都流泪时,悲伤定已泛滥成海。谁会在乎曾经的泪水,谁又会回首望那曾经的美丽。这一凄美的意象像极了少女的微妙情怀,这种捉摸不透又牵扯你不断回味的感觉,经历过的人最能体会。华丽的词藻堆砌追求一种淋漓尽致的表达效果,有自己的些许过往,还有闺密的各种曾经,为祭奠走过的岁月抒一首唯美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