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圆柱的切拼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切法一:
刚才我告诉大家,我也很爱吃。看着这个圆柱我就会想起切蛋糕。如果像切蛋糕一样把这个圆柱切开,你会怎么切?(学生答)我们沿着圆柱的直径与高把它平均分成偶数等份。(出示课件)
现在,圆柱被切成这样以后,它可以再拼成什么图形呢?(学生答 板书圆柱——近似长方体)
我们看,这样它就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出示课件)
看到不如做到,待会儿我们小组活动,现在听要求:
1、拿出圆柱体积演示器。演示圆柱切拼成为近似的长方体的过程。
2、边演示边思考:拼成的近似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体有哪些是相等的?有哪些是不相等的?
3、把小组的讨论结果,填在表格中,开始活动。(老师巡视指导,约3分钟,)
小组汇报。
我问了一下,大家的发现还真不少!首先哪个小组来读一下你们总结的相等关系。(课件边出示)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相等的关系告诉你的同桌。
我们再来看有哪些是不相等的。哪个小组来汇报?
老师总结:因为长方体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不相等,但是高相等,所以,它们还有(侧面积)不相等。因为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但是上下两底面积相等,所以它们的(表面积)不相等。
总之,圆柱切拼成近似长方体后,什么不变?什么变了?
切法二:
又看到这个圆柱,我还是想到了吃。切香肠,切萝卜,切黄瓜。按照这种切法。你觉得这个圆柱该怎样切?
(学生回答)首先我们把圆柱体放倒。
用刀垂直于圆柱的高切,或者说平行于它的底面切开。
说到不如做到。下面我们就来试试第二种切法。小组活动先听要求:
1、拿出盘子里较长的一段黄瓜,把它当做圆柱。
2、垂直于圆柱的高,先切一刀。
3、观察圆柱有什么变化。
好开始活动。(老师巡视,指导,约一分钟,)
切一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演示课件)
那切两刀呢!你再试一试。多了几个面?(学生回答)
切三刀呢!又多了几个面?(学生回答)
那切四刀,切五刀,切100刀呢!你能发现什么吗?
(学生回答)圆柱体被切开的刀数×2=增加的面数。
无论圆柱体被横切多少刀,它的(表面积)变了,但是什么没有变呢?(学生回答)
我们把这种切法叫做横切,增加的面叫做横截面。(板书)
出示定义,齐读。
切法三:
再看到这个圆柱,你还什么有什么切法?(学生回答)
我们沿着圆柱的直径和高,竖着切一下。
光说不练非好汉!下面让我们再次动起来小组活动。听要求:
1、首先拿出较短的黄瓜,把它当做圆柱体。
2、沿着圆柱的直径和高,竖着切一下。
3、观察并讨论,圆柱有什么变化。
开始活动。
预设:(学生汇报)老师演示。
多了两个面,(什么形状的?)
(它的一条边等于什么另一条边等于什么?)
我们把这种切法叫做纵切,增加的面叫做纵切面。(板书)
出示定义。学生齐读。
二、总结
总结收获,学生回答。(出示)请你把这些收获告诉你的同桌。
老师总结:圆柱体无论怎么切拼,它的体积不变,表面积改变了。
三、课堂练习
最后请大家完成你手中的随堂测试题。
第二篇:切圆柱教学反思
备课的初衷:
有关圆柱切的问题,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遇到,主要有把圆柱横切、沿直径竖切、沿半径切成若干份后拼成长方体,圆柱中切最大的圆锥,把一个正方体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把一个长方体切成一个最大的圆柱等情况,但这些问题平时都是零散出现的,没有系统的呈现,所以便思索能不能把这些问题系统的在一节课中呈现,同时起到复习的效果。
备课的思考:
1.这些问题以什么方式呈现,第一想法就是不能教师呈现,学生练习,必须放手让学生整理,所以借鉴了贲友林老师常用的方式,课前布置学生整理相关切圆柱的情况。为了让学生对这样的整理带有积极性,所以采用了加星的激励措施,第一次是在自己整理本上整理了一条,作为实验,因为学生第一次尝试这样的整理,整理的质量良莠不齐,差距较大,所以把整理的较好的作业进行了,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突出了画图在解答过程中的作用,第二次便在作业纸上整理,规定至少2题,如果防止你整理的问题别人也整理了,你没机会补充,所以可以在2题的基础上再整理更多的问题。有了激励措施,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让我很意外,质量超过了我的预计,学生整理的很认真,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包括提醒的注意点,我感慨,其实,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他们觉大多数都是要求进步,有能力完成的。全班50人,40人整理的符合要求,其中12人整理了2题以上,只有10人因基础原因和态度原因,完成质量不高。
2.这样的课堂怎么掌控,课前我也很担心,发现教案中,我竟然要说的很少,心里没底,学生能否进行交流,如果课堂变成了学生把解答过程读一读,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我就在思考,课堂上我该干嘛?经过思考我要做的是:首先,我要做主持人,这些题目有难易,我要调控把握,不能开始就把最难的问题交流,所以什么时候谁该上台汇报,我要进行整体调控,但不能至始至终全由教师喊学生,在一些问题的补充,拓展时,就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其次,没一种切法,不是单纯的讲题目,每一种切法,我们要复习哪个知识点,教师心理要有数,在学生补充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提醒引导,如横切,要清楚,切的刀数和段数、增加面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竖切,要清楚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一个长方形,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沿半径切成若干份拼成长方体,要复习圆柱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圆柱切最大的圆锥i,要清楚圆柱、圆锥、切去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正方体和长方体切最大的圆柱要清楚思考的方法,三种情况个要先确定直径和高,就能算出体积。最后,要对学生的汇报方式进行引导,不能让汇报的同学一讲到底,要让汇报的同学和大家进行互动交流,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并对汇报的同学进行评价,不仅从题目的正确与否上评价,更要从学生汇报的方式和质量上评价。
课后的感悟:
本节课,学生的状态很好,虽然是下午上课,学生思维很集中,很有精神,所以也感染了我,整体感觉师生配合很默契。课前觉得难易掌控的教学设计,反而感觉上起来得心应手。反思整节课,第一、课前的整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感觉学生因为有了充分的思考和整理,学生上课才能有话说,有东西补充。课前整理2题。其实大多数学生思考的不仅仅是2题,他要选择有质量的,他要思考,及时就整理了2题,最起码这2题他做了充分的准备。第二、课堂的交流汇报补充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因为之前这个班,我就注重学生汇报方式的训练,所以一批学生能很自信的走上讲台,并且会和其他学生互动交流,课堂氛围很浓。
第三篇:圆柱 教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保定市东马池小学 高秀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自主研究,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
1、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高的认识。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法 教 具: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自制长方形粘在小棒上,草稿纸。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自制长方形粘在小棒上。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初步感知
1、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图形 师: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图形吗?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师:那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那与圆柱相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都是有什么样的面围成的呢?(平面)
师:那你摸一摸你手中的圆柱,它是由什么面围成的呢? 生:有平面、曲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圆柱。
二、动手操作,探究圆柱的特征
1、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这些物体都是圆柱。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简称圆柱。出示抽象图
师:你还见过哪些圆柱体的物体? 学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细心的观察了生活中的事物,是热爱生活的孩子。
2、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1)观察底面
师:现在拿出你手中的圆柱体,摸一摸它的整个表面,说一说你的感受。(可以提示有几个面,个是什么样子的?)生:2个平面,1个曲面
师:观察圆柱的上、下2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圆形)教师板书:圆形
师:这两个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那这两个底面大小如何呢?(相等)师:怎样验证? 小组讨论做好记录,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谁愿意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生:①量底面的半径;②用绳子围绕底面周长绕一圈,量出长度,再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另一个底面;③沿着底面的边画在纸上,把圆柱倒过来,看看是否重合;④把圆柱从中间截开,两个底面对起来,看是否重合......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可以,现在我们找一组同学来验证一下,(用③的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得到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完全的圆形。板书:大小一样 把圆柱平放在平面上,学生观察
师:那圆柱的两个底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呢?(平行)怎样验证? 生:①通过测量,两个底面的左边和右边高度一样;②圆柱横着放滚动得到两条直线,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两条线平行。学生上前用方法②验证
师:圆柱的两个地面大小相同,位置是(板书:相互平行)(2)观察侧面
师:请你再来摸一摸圆柱的侧面是什么形状的? 生:弯曲的,光滑的曲面
师:援助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做侧面。板书:侧面(3)认识高
出示两个底面大小相同,高低不同的圆柱。师:这两个底面大小相同的圆柱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高一个矮
师:那哪里是圆柱的高呢?谁来给大家指一指
学生指出上下两个点连成的垂直线段就是高,教师随意找一条斜线,是不是高。
生:不是高,因为不垂直。
师;那垂直上下两个底面的线段就是两个地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板书:高)师:那怎么测量圆柱的高呢?
小组讨论一下,一会儿找同学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的方法。教师巡视 交流汇报,集体总结
师:测量高我们要测量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我们在侧面上找到了高,你还能在圆柱的其他地方找到高吗?
师:如果把圆柱从中间竖着截开,你能上前来指一指圆柱的高吗? 教师展示圆柱模型,找学生上前指一指
师:圆柱的里面也有高,侧面也有高,那圆柱有多少条高呢? 板书:无数条
师:那这些高的长度是怎么样的? 板书:一样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18页教材做一做第1题,找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第20页练习的第1题,判断下面的物体是不是圆柱,为什么?
四、实验操作
1、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贴在木棒上,转动。思考:会形成什么图形?
学生拿出课前做好的小棒,转动观察。出示课件动画,演示转动过程
师:看到形成的图形是圆柱。那长方形的长和宽形成了圆柱的什么?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高,宽就是圆柱底面圆的半径。
2、出示出示第18页教材做一做第2题,长方形ABCD围着边转动,形成两个圆柱,这两个圆柱分别是长方形围着哪条边形成的?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圆柱教学设计
圆柱教学设计
圆柱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经常要求解它们的表面积,例如: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状的笔筒需要多少材料。虽然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但是由于学生缺少生活实践经验,导致计算出来的结果不符合实际要求:多加了一个上面的面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学生似懂非懂:笔筒的外形是什么样的?圆柱吗?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是否就是计算这个圆锥的表面积?做的笔筒没有哪一个面,所以实际上是计算哪几个面的总面积?如何计算这些面的面积?《圆柱的表面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和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对于以上几个问题进行探索、发现,在认识矛盾冲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驱使下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解决笔筒制作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当学生经历了探索发现的过程,就学会了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践,并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述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了探究、发现问题和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2.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圆柱里几个面的总面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学生学习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表面积的概念,那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表面积以及圆柱的表面积? 2.联想:
(拿起一个圆柱的模型,手摸着面)提问:圆柱的面有什么特点?圆柱的表面积是指什么?圆柱每个面的面积怎样算?所以可以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归纳引入新课:
圆柱的一个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总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呢?这就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4.教学例4 一定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冒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 帽子需要多少面料?
提问:题目条件是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求至少要多少面料,是求圆柱的什么?你会算吗?
小结:这顶厨师帽的下面应该是没有的,所以在这里,不需要我们算圆柱的下面,也就是说少算一个底面。
二、笔筒的制作问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会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有时不需要计算圆柱3个面的总面积,只需要计算某几个面的总面积,比如我们刚做的那道题,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思考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和,并思考每一个面的面积怎样算。
1.帮助学生回忆笔筒的形状(圆柱体,但是没有上面)
2.如何计算所需材料的面积?(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但是要减去上面的面积)3.课本第16页第10题:
(出示笔筒模型)(1)笔筒缺少哪个面?(上面)
(2)要求至少需要多少彩纸,要算几个面的面积和?算不算上面?如何计算每一个面的面积?(2个面,没有上面,侧面=底×高,下面=一个圆的面积=π)(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点评:在教学中采用学生生活中较熟悉的物体“笔筒”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制作一个笔筒所需材料的面积,也就是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这个事例在生活中较普遍,再加上利用一些模具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学习。以上这一系列的活动表现了完整的探究过程,都体现让学生经历整个教学的探究过程。)
4、练习
书P18页练习二的第15题。
(点评:要计算圆柱体某几个面的面积之和,关键是要知道如何计算圆柱体每一个面的面积,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巩固,而且通过指名学生口答练习,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以后教学的实施)《圆柱体的表面积》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教学中必定要注重学生经历学生研究的过程。在活动中,一方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得学生通过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同时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这种研究学习的过程,通过本身的实践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利用本身所掌握的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得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的教学中,体现本身的学习自主地位和主人翁感。
第五篇:圆柱教学设计
班级: 主备人:徐永红 审核人:向家富 使用人: 日期
第一课时:面的旋转
学习目标:通过初步认识圆柱和圆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初步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学习过程:活动一
如图:将自行车后轮架支起,在后车车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车轮,观察并思考彩带随着车轮转动后形成的图形是什么?(点动成线)
活动二
观察下面各图,你发现了什么?(线动成面)
活动三
如图:用纸片和小棒做成下面的小旗,快速的旋状小棒,观察并想象旋转后形成的图形,再连一连。
介绍:圆柱、圆锥、球的名称。并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介绍一下这几个立体图形的特点。一. 找一找
请你找一找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 说一说
圆柱与圆锥有什么特点?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圆柱: 圆锥: 认一认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三. 练一练
1. 找一找,下图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
再和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者圆锥的。2. 下面图形中是圆柱或圆锥的在括号里写出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地面的直径和高。
3. 想一想,连一连
班级: 主备人:徐永红 审核人:向家富 使用人: 日期
第二课时:圆柱的表面积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独立操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纸质小圆柱,长方形纸,剪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验证刚才的猜想。
2、观察对比:观察展开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3、小组交流:能用已有的知识计算它的面积吗?
4、小组汇报。
重点感受:圆柱体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是一个()。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上的那个面有什么关系?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 =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1、解决书上的例题
2、填空 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能是()形,也可能是()形。第二种情况是因为()
3、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一般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4、教材第六页试一试。
班级: 主备人:徐永红 审核人:向家富 使用人: 日期
第三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学习过程 :
一、基本练习
说说计算方法
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
三、实践活动
班级: 主备人:徐永红 审核人:向家富 使用人: 日期
第四课时:练习课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学习过程 :
一、实际应用 1、2、3.班级: 主备人:徐永红 审核人:向家富 使用人: 日期
第五课时:圆柱的表面积练习课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6—7页。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过程:
活动一:复习,巩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2、侧面积怎样计算?
3、表面积怎样计算?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94。2厘米,高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5、一个圆柱,半径3。2分米,高5分米。求表面积。
活动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如图,压路机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请看着书上的图,说说压路机前面的圆柱,底面在哪?高在哪? 求压路的面积就是求什么?
2、一个圆柱形水池,水池内壁和底面都要镶上瓷砖,水池底面直径6米,池深1。2米,镶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是指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
3、制作一个底面直径20厘米,长50厘米的圆柱形通风管,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通风管有什么特征?
计算通风管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圆柱的的什么?
4、油桐的表面要刷上防锈油漆,每平方米需用防锈油漆0。2千克,漆一个油桐大约需要多少防锈油漆?(结果保留两位油漆)求需要多少油漆就是求圆柱形油桐的什么?
注意: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一般都采用进一法进行保留。
5、薯片盒规格如图,每平方米纸最多能做多少个薯片盒的侧面包装?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先求侧面积)再求什么?(再求1平方米里面包含了几个侧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