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街十里一城春散文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满街排,朵朵红花鲜,朵朵黄花大,千朵万朵睇唔晒……”
———广州童谣《行花街》
鲜花之美,在于它能传递芬芳,更重要的是它还带来春天的消息。
走进长安的花市,你就知道春天的脚步近了。的确,春节到来的气息首先来自那迎春花市。
南国长安的迎春花市虽然只是一个镇的迎春花市,但它的规模用“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语喧声入彩门;疑是层峦采蜜使,幻成百万赏花人。”这首诗来形容是一点不过分的。你看,离春节还有十来天呢,这儿就是花团锦簇、人声鼎沸、车水马龙了。面对这个花的世界、花的海洋,爱美的长安人在这里流连忘返,他们把这里的春一把把抱回家,把这里的春一盆盆搬种到自家的阳台上、客厅里、案几上,在享受春节假期的同时,也享受着奇花异草的芳姿妙韵,领悟鲜花美草的视觉愉悦。
与往年相比,今年长安的迎春花市盛况更是空前热闹,花卉形式有盆栽的、水养的、鲜花插花等等;花卉的品种也越来越多:有菊花、圣诞花、剑兰、蝴蝶兰、国兰、凤梨、杜鹃、一品红、牡丹、满堂红、五代同堂(黄金果)、变色玫瑰、地涌金莲、帝王花、树兰、天香、石斛兰、大花蕙兰、绿翡翠、龙卷风、万代兰、猪笼草、发财树、富贵竹等国内外品种。花市除鲜花外,还可以看到字画、古玩、瓷器,金鱼杂玩等。花市的品种虽多,但在花市,销得最好的还只有年桔,几乎每户长安人都会抱几盆年桔回去,机关单位也是如此,原来粤语中“桔”和“吉”同音,买一盆放在家里象征大吉大利,加之它摆放得久,如果莳弄得当,次年春节还开花结果呢。因些大受欢迎。发财树、富贵竹、金钱树代表着“富贵”、“发财”,意头好,长安人都信这个,这几个品种也销得好。猪笼草名字虽然不好听,样子也很奇特,它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其形像个大袋子,广东人说它寓意“猪笼入水———财源滚滚来”,猪笼草挂在家里,还可以吃掉一些小虫,所以也有不少人买。听说,长安人购年花少不了金桔、桃花、水仙这三样。桃花,象征大展鸿图(桃),青年人则希望能行桃花运;水仙象征富贵吉祥。
迎春花市是广东传统年俗,以前只有广州、香港等大城市有,改革开放后,率先富起来的长安人逛花市就不用去广州、香港了,与许多珠三角乡镇一样,长安每到腊月的二十就会在最繁华的街道开设花市,规模之大堪比广州、香港。逛花市也成了长安人的新年俗之一。新莞人也入乡随俗,赏花买花,拍照留念,把最美的笑容定格在花市。
长安人爱花、懂花。长安在岭南之南,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这为百花的生长提供了优厚的先天条件,也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自然地与鲜花联系在一起。其实,岭南人的“花缘”由来已久,甚至已在丹青里留下“芳踪”。早在西汉时期,陆贾出使南越国时,看见岭南人士爱种花、插花、戴花,房前屋后都栽满了花,便赞誉广州人都是“彩缕穿花”的人。相传在五代十国的南汉时代,南汉王的宠姬素馨是珠江南岸庄头村的种花女,进宫后还一直爱好种花。王姬的爱花,带动了王宫贵族的好花,进而又带动了百姓们种花养花,并形成岭南地区的民风。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贬谪岭南时,也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如今只有花含笑,笑道秦皇欲学仙”的诗句。由此可见,自古以来,花文化已经在岭南的历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生活在花海中的长安人也格外爱美。据一位长安女士回忆,长安在没有城市化之前,农村里年青的女人都喜欢在发簪上戴花。改革开放后,长安人富起来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店、花档随处可见,有着爱花传统的长安人购花更是家常便饭。一年四季家中都会摆上几盆花草,大户人家的院子里,一般人家的阳台上也有自己种的花草。新春期间,百花盛开,迎春花市便应节而生。在长安人的心里,“行花街”是为了沾点花香瑞气、挤掉晦气,来年会幸福平安。
散文家秦牧曾写过《花城》一文,形容春节在广州逛花市“就正像北京人逛厂甸、上海人逛城隍庙、苏州人逛玄妙观所获得的那种特别亲切的感受一样”,一句话道出了岭南人对花市的深厚情谊。确实,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许多古老的年俗都已淡然消失,但迎春花市却在富饶的珠三角各个乡镇一年比一年红火。
长安的迎春花市就是最好的见证。
第二篇:半城烟雨一城春散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如酥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滋润着这个边隅小镇的每一处街道。江南此刻应是遍地芳菲,碧翠萦绕。驻足一片繁花彩蝶之中,明柳池塘,锁住的是满城烟花的寂寥。
而我只能轻轻触摸消融的残雪,借料峭的风,打开闭塞的沉默。
和风细雨,相映成趣。北国的春,自有属于他独特的风景。随珠落玉盘般叮咚的脆响,心湖也渐渐荡开过往的微波。
思绪由零落的雨声牵引,渐回往昔无虑的光影。
沿着通向希望的小径,步履也变得翩然。
远远望去一片油绿,那鲜嫩的草芽为冰封的心带来一份惊喜的请柬,邀我去赴一场灿烂的约会。可是走到近前,竟只剩零星散乱,待要耐心寻觅芳踪时,那片新绿,却都倏然不见。
展开手,任雨点滴落在掌心。想借一缕微凉感受春的气息,但一切又显得如此徒劳。雨丝从指间匆匆滑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剩空气中缭绕情丝的润湿。
用一抹春痕,解去索然的无味,化一片繁华,带来人间的芳菲。
如果说花香和雨落是天地的恩赐,那这春色就是一切奇迹发生的序幕。
一首花间的诗,一杯唇边的酒,一曲随心的阙词,倾注了春光无限的美好。
我爱热闹,爱一段似锦的华年,爱一脉潺潺的流水,爱一览登高的辽阔,爱枝头早杏青梅的酸苦。更爱莺歌燕舞的喧嚣,爱蜂飞蝶戏的曼妙,爱烟柳晴空的纷杂,爱心头从淡定到怦然的悸动。
也爱独处,爱稚草悄然的生长,爱细雨跃然的跳动,爱枝条渐变的妖娆,爱清风蕴香的味道。更爱花瓣初绽的声音,爱冬雪消融的缠绵,爱晨阳轻抚的暖意,爱早春三月渐入佳境的欣然。
我们一直在寻找,其实最易迷失的,便是眼前。
雨渐歇,阳光温柔地洒满台阶,每一个沉浸在其中的梦,都是一样自在。
用一段过往书写平凡,感念只在刹那。不必用眼睛去追寻春天的脚步,也无需有春光易逝的感慨,我的心告诉我,你,就在这里。
第三篇:春韭香散文
那天,路过一个烧烤的小摊,离老远就闻到一股韭菜香,近前才看清,一个人竟然举着一串韭菜在烧烤,白的根,绿的叶,串成长长的一串。烤韭菜?真的是烤韭菜,我第一次知道韭菜还可以这样吃,真的是匪夷所思,但也真的是很香。
初春,乍暖还寒的季节,菜园子里最先冒头的,一定是那一畔一畔的春韭,细细的两瓣小叶,只需一场春雨的滋润,不消几天,便长成一排小小的森林,根似白玉,叶似翡翠,馥郁清香,绿意盈盈。
要说这韭菜,其实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要说这个好吃,要说这个味道,要说这个香气,当然是春天里的头刀韭菜,春韭香,那香,那鲜,很独特,很诱人。夏天也能吃到韭菜,但夏天里的韭菜,味道就差多了,如野草一般,没有了韭菜的灵气与香味。秋冬时节也能吃到韭菜,虽不像夏天的韭菜似野草,看上去还有韭菜的状,但下锅之后就没有了韭菜的神和韵,容颜凋落,味道寡淡,更谈不上鲜与香了。
韭菜虽是一道不起眼的家常菜,但是在蔬菜家族中却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有几千年的种植史,《诗经·豳风》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可见韭菜也能登上大雅之常,做祭祀之用。
古代文人也很偏爱韭菜,关于韭菜的记载也很多,杜甫有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大诗人杜甫用春韭招待多年未见的故交好友,可见春韭在诗人心中的偏爱。大诗人苏东坡也曾写过: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古人有春天咬春的习俗,咬春大抵都是从韭菜开始的吧!
韭菜的吃法很多,特别是民间,想象力被充分发掘出来,韭菜炒鸡蛋,堪称一道大众菜,几乎家家都吃过,方便快捷好吃。韭菜粥,健脾暖胃,喝一碗,心生温暖。三鲜馅饺子,韭菜是一道当之无愧的主料,配上虾仁和鸡蛋,真的是好吃不如饺子。韭菜合子,做法虽然复杂了一些,但吃起来滋味却非比寻常,《随园食单》就有关于韭菜合子的记载:韭白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内加酥更妙。
韭菜的吃法多得数不清,我最喜欢的吃法是,把韭菜切得细细的,然后和上面粉,打上鸡蛋,调成面糊状,然后在平底锅里起油,摊成薄薄的鸡蛋饼。不要说吃了,单单是看上去就非常养眼,鸡蛋金黄,韭菜碧绿,镶嵌在白色的面粉上。咬上一口,软软的,有蛋香,有韭香,特别是那韭菜的香味,经过浴火之后,香味得到升华,闻上去就已是熏熏欲食,吃起来,更是满嘴春光好滋味。
春韭年年香。
一年又一年,春韭着实为我们的生活着增色不少,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春韭香,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缺了什么,也不能少了春韭香,咬春咬春,满嘴春光,从春韭香开始。
第四篇:春泥香优美散文
和风细雨中,几对燕子疾飞,口中衔着春泥。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都是以花喻人,以物寓志,表达了作者孤高雅洁的志趣。每每读到此类词句,都会油然而生“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慨。
一朵花,孕育、饱满、开放、凋谢,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一首诗。有时,它是静的,在太阳下姣好如处子;有时,它是动的,在风中翻飞如彩蝶。每一朵花都有着自己独有的香味,或浓,或淡,或俗,或雅。不是所有的花都偏爱春天,四季的风中都可见花的曼妙身姿,没有不合时宜,于开时开,管他夏风秋月。每一朵花开时都是艳丽的,美到极致是黯然,是枯萎,是零落,乳化成来年燕子口中的春泥。
祖屋的门前有一棵梨树,那是爷爷亲手植下的,百年沧桑,老梨树依然健硕,人去物尚存,怎能不让人睹物思亲呢?历经百年风雨的老梨树,枝干遒劲,承载着多少我的童年快乐:整天在梨树上爬上爬下,老梨树的枝枝杈杈被我和小伙伴爬得溜光溜光的;用网捕捉采梨花花蜜的蜂蝶,装在透明的玻璃瓶里;摘下一把青绿色的状如逗号的小圆果,在地上摆成鸟儿兔儿等可爱的小动物,爸爸见了总会说:“将来它是会结出梨子来的,你不想吃梨子了吗”,此后我便不会再摘那青色小圆果,而是望着它痴想,想着想着,舌下就生津了。
又是一年春天,梨花又开了,满树梨花似雪,素雅、纯净,片片梨花随风飘落,“质本洁来还洁去”,树下的泥土中也可以嗅到淡雅的梨花香。
做不了断桥边的梅花,做不了出淤泥的莲花,若能做梨树上那洁白的梨花,不也很好吗?燕子口中的春泥,有着淡淡的梨花香,这样的零落,也是一种美啊!
第五篇:春醉野菜香散文欣赏
如今,踏青赏花品尝野菜香也是城里人一种时尚。每年自立春开始、清明前后、五一节左右,随着迎春花开、柳丝抽绿、桃花李白、油菜花黄,踏青赏花的人们如采花的蜜蜂一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春风惹得游人醉”,而春天,品味野菜也是必不可少的。
童年的记忆里,春天的农家野菜可不是缺物,它裹着春雨后点点滴滴晶莹的露珠,散发着春天山野间独有的气息和泥土的芳香。故乡的山里有野韭菜、野小蒜,麦田里有荠荠菜,山卯沟梁上有香椿芽,还有满山遍野的槐花,春天可是农家孩子尝鲜的时候,舌尖上的春天最为得意的美味就是山野菜。野菜采集不用花钱,但需要辛苦和勤劳。父亲常翻山趟河,荷锄蹲田,采摘飘香的野菜,让母亲翻烙韭菜油饼、调制小蒜小菜、包蒸荠荠菜饺子。而那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的美味,时常年年春天,勾起我思乡的念头。每年到五一前后,当百花盛开、春色满园的时刻,我山下的故乡就被喷鼻的槐花香所浸润,山中的晨雾与白纱帐似的槐花相互交织,弥漫掩盖着整个村庄,犹如仙境一般。
城里人比庄户人浪漫,踏青改变的是环境,享受的是空气,调理的是心情,陶冶的是情操。赏花赏的是美景,醉了的是镜头。野菜则是色香味美的感官享受。踏青踏出了感怀,咏春有了诗歌和散文的名篇。赏花赏出了情感,少男少女、老夫老妻,醉了手机随手拍,只是人生的感慨不一样,“花无常开日,人无常少年。”偶尔的野菜香,也只是改变一下常食大棚蔬菜的味觉。
南宋陆游《食野菜》诗中说:“山蔌野蔬次第尝,超然气压太官羊。”野菜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的佳肴,首先它是天然的,它毫不拘束地自然生长,不像大棚菜一样受所谓人为雕饰;其次是新鲜的,它随春天的春芽一起生根、发芽、生长。野菜也是人类自炎帝尝百草以来,农耕文明的进步,同时春天野菜的药用价值和健康保健作用自不必多说。过去农家田野里锄不完的草,挖不尽的野菜,我短时的锄地生涯,弯腰常使我腰痛记忆深刻。随着社会的进步,除草剂掩杀伤了杂草,也灭了田间野菜,如今在田间地头很难见成堆的野菜,田间陇上偶尔见生长着几朵野菜,显得那么珍贵。野菜走到市场、走到农家乐饭桌,登上饭店大雅之堂,卖上了好价钱,只是再也没有山野菜“野”的味道。
春天,我时常看到城乡结合部位的市场上,不少农家老人在叫卖野菜,农家的辛苦,如乡下的父母,我时常怀念过去父母给我匆匆回家的囊中塞进的荠荠菜、香椿苗儿。如今父母已经年迈,我也进城参加了工作,口味有不少变化,但农家天然的野菜香味儿,终身未变,并时常诱惑着我。野菜香的季节,我要回到故乡,我知道,父母和乡下的野菜都在等着我,就像母亲的臊子面一样,那味儿,只有一个字“香”。
“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踏青赏花野菜香,我的行程在故里,那里有我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