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踏雪寻梅香盈怀散文
霜前访菊、雪后寻梅是古今文人雅士之闲情,因为一直仰慕梅花冰清玉洁的品格,我习惯于在“万花纷谢一时稀”的冬日,穿过刺骨寒风寻梅探梅。
甲午年立春之日,期盼已久的瑞雪飘飘洒洒降落人间,越过积雪的窗棂,突然思念起雪地中的梅花,深知这些秀外慧中的花中尤物愈是风欺雪压,愈是开得精神抖擞,愈是光彩动人,于是同家人迎着姗姗来迟的雪,奔向岁岁赏梅的周礼文化主题公园踏雪寻梅。
白雪掩映的公园正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氛围之中。在公园一隅,腊梅正伸展着苍劲的枝干,吐露着芬芳,如同久久盼望着,风雪故人归。我因为等待这一场雪,等待踏雪寻梅而来的太晚。雪地上已经落寞缤纷,一些在阳光下里面耐不住寂寞的梅花已经匆匆泄露天机,一如水性杨花的柳絮随风舞,一如那浅薄轻挑的春花逐水流,草草地盛开之后只能亲吻着雪地了却尘缘,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雪地上还有几枝坚贞的腊梅,一直含苞未放等待雪花轻拂脸庞、滋润容颜,等待着一场雪中干干净净地盛开,冷艳地盛开。
雪花轻柔地落在鹅黄色的花瓣上,唤醒每一朵凌寒留香的花蕾,雪中盛开的腊梅如银雕玉琢、冰肌玉骨,黄色的花瓣和着翩翩而降的雪花在寒风中优雅地起舞,雪为梅花镶上了晶莹美丽的花边,梅花让雪有了幸福的港湾,流浪了一个冬季的雪花终于可以飘落寒枝诗意地栖居。徜徉在雪花飞舞的梅花丛中,暗香盈怀,沁人入脾。此时才明白那位终身不仕不娶的隐者林和靖,为什么会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二十多年养鹤植梅,终日临水寻梅,一生梅养鹤子,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佳句。
立春之后,山城宝鸡连降大雪,无论是在雪花飞舞之时还是雪霁无晴,只要可以脱身,我都会乐此不疲赶往公园踏雪访梅,每一次都会在梅花树下流连忘返、醉心忘归。总想“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但也深知,天底下的至色至香,只能与清寒相伴随,只好默默欣赏、幽幽喜欢、赏梅而归,梅香仍会沾襟染袖、萦身绕体、数日不绝。
古往今来,上至显达,下至布衣,无不喜爱梅花高洁的品格,无不称赞梅以韵胜,以格高。古人踏雪寻梅常去远山幽水、荒村野谷,因此才会有冒雪骑驴寻梅的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才会有苏东坡宦海沉浮之际,在罗浮山梅花村写下“玉雪为骨冰为魂”,借梅花的冰清玉洁排遣落寞、凄凉之情;才会有白居易在梅花树下伤感的写下“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写尽对梅花的痴爱之情。
最爱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踏雪寻梅,不为附庸风雅,只为了穿越俗尘找一块净土来安放自己的灵魂,只为了在雪野中剪一段梅的幽香为自己疗伤。踏雪寻梅,踏着白色的梦想,寻找在俗尘中曾经丢失的翅膀……
第二篇:《踏雪寻梅》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小学 周欣华
一、课题:《踏雪寻梅》
选自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冬天的故事》。
二、教材简介:
《踏雪寻梅》是一首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歌曲表现了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情绪。歌曲为带再现的二段体,其中B段的第二乐句是A段第二乐句的变化再现,B段的动机也采用A段第一乐句的开头。因此,整首歌曲风格统一,旋律与歌词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唱来十分流畅、亲切。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歌曲曲风轻快、活泼,既表现出人们踏雪赏梅的兴致,也赞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歌曲《踏雪寻梅》,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理解不同的演唱方法,力度与速度等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演唱实践中加深体会。了解音乐家黄自、刘雪庵生平,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学生特点,在多种音乐活动中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感受音乐的美。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对待自然、对待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有感情演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风格韵味。难点:运用力度、唱法的对比手法表现歌曲。
五、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资料、若干打击乐器。
六、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音乐学科特点,以体验与表现音乐为主线,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七、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设计通过寻梅、赏梅、品梅、唱梅、踏梅五个环节层层递进,采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交流,多角度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以期达到本课教学目标。同时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态生成的新信息,灵活应对,及时修正预设方案,保证教学的流畅性,从而使音乐课堂更具真实性、生动性和创造性。
八、教学过程:
(一)寻梅。
1.播放歌曲《铃儿响叮当》,老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拍一拍、动一动。
导语:坐着雪橇滑雪快乐吗?(快乐!)堆雪人、打雪仗同学们喜欢吗?(喜欢)你看,现在有一位少年,穿着长衫,骑着毛驴,他又在做什么呢?
2.播放《踏雪寻梅》歌曲动画视频,学生欣赏。①说说歌曲描绘的情景和表达的情绪。
描绘了骑着毛驴,踏雪赏梅、采梅的生动情景。表达了愉快、兴奋,怡然自得的心情。
②说说“腊梅”。
纯洁、美丽、清香,傲立雪中,坚强品质。
【设计意图:在音乐活动中,营造课堂愉快学习气氛。以“寻梅”为主题,在活动中初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了解梅花特点,顺势引入歌曲《踏雪寻梅》。】
导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对梅花的赞美声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踏雪寻梅》,在歌声中来感受一下吧。
(二)赏梅。1.出示歌片,播放歌曲《踏雪寻梅》,学生听一听、动一动。老师引导学生用击拍、身势、表情等来表现,体会歌曲的节拍节奏感和情绪。
2.简介歌曲作者,了解歌曲创作年代和背景。
黄自(1904~1938)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教导培养出众多的中国杰出音乐人才,被誉为“中国近代作曲界第一位导师”。他的作品《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还有《花非花》、《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刘雪庵(1905~1985)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30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师范组,随萧友梅、黄自学习作曲与和声学。他的作品有《长城谣》、《枫桥夜泊》、《红豆词》等,作品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导语:两位音乐家创作的这首歌曲深深吸引了老师,老师也想用歌声和同学们一起再来体验一下“踏雪寻梅”。
3.教师范唱歌曲,并引导学生合作。
老师范唱,同学们协作表演,在歌曲四分休止符处及“响丁当”八分休止符处伴唱“海”。(教师可用手势提示)4.再听歌曲,模拟伴奏。
①在歌曲描绘的画面中,你能听到什么声音?(驴脖子上铃铛的声音;驴蹄声)
②运用碰铃、双响筒、木鱼、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创造合适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打击乐器,部分学生拍手、捻指等形式伴奏)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赏梅”为主题,认识两位音乐家,了解歌曲创作时代与背景。在律动、师生合作、伴奏活动中,让学生对歌曲的节拍、节奏及情绪有一个真切地体验与感受,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强烈欲望。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和良好的合作能力。] 导语: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首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来细细地品味。
(三)品梅。1.简析歌曲。
师生交流分析:歌曲有A、B两个乐段构成。A乐段:1~8小节,两个乐句。B乐段:9~19小节,两个乐句。
2.词谱结合,唱读品味。
①学生自读歌词,提出疑问,教师帮助理解。“霁”:雪后放晴。“坝桥”:有扶手的石板桥。②有感情吟诵歌词。③跟琴唱谱,按节奏读歌词。
教师示范引领,视唱、听唱、模仿、手势指挥法结合运用,解决弱起、休止和附点节奏难点。
分组合作:一组学生唱谱,一组学生读词。3.再听歌曲,加深对歌曲表现意境的体会。
展现出“梅花傲雪绽放,主人公骑驴寻梅采梅”的画面。体会寻梅人的高雅情趣和怡然自得的心情,感悟梅花的坚强精神。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品梅”为主题,从旋律、歌词入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加深对歌曲表现意境的体会。唱谱、读词的实践活动也为歌曲的演唱打下扎实的基础。] 导语:让我们用歌声把这动人的情景表现出来吧。(四)唱梅。
1.跟随教师琴声,用“la”哼唱全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旋律。2.跟随教师琴声,填词演唱。
针对出现的问题,运用示范、对比辨析、模仿、击拍、手势指挥等方法予以解决。
3.交流分析,演唱处理。
①第一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骑驴赏梅”);抒发了怎样的心情(兴奋)。
指导与练习:“骑”字轻巧地一带而过,强拍落在“驴”字上。②第二乐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驴脖铃儿响丁当”);抒发了怎样的心情(喜悦、满足)。指导与练习:前句四个“响丁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演唱应短促跳,有弹性,把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表现出来。后句强拍休止处,仿佛是在赞叹之前感受梅花香气的一个瞬间,然后感叹地唱出“好”字,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把赏梅后满足喜悦之情表达出来。
③力度处理。
认识、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力度记号:中弱(mp)、渐强(<)、渐弱(>)、强(f),运用打击乐器敲击来加深感受。
根据歌曲标记的力度,作演唱的变化处理。歌曲第三乐句(四个响丁当处),作渐强处理,把驴儿由远到近的清脆铃声表现出来。
④合作演绎。
以“丁丁 当”为基本节奏型,用数板形式为歌曲伴唱,能根据歌曲演唱力度要求作相应的强弱变化。
学生分成演唱组和伴唱组演绎歌曲。(可作交换)⑤完整演唱。
第一遍:跟琴演唱。第二遍:跟伴奏带演唱。
用中速和富有表现力的歌声再现歌曲意境。表达出雪中赏梅采梅时兴奋、赞叹、享受、满足的喜悦心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唱梅”为主题,通过歌曲学唱、歌曲处理、歌曲演绎等活动,准确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和情绪。同时,在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旨在提高学生完整表现歌曲的能力。] 导语: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踏雪寻梅》,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五)踏梅。
1.播放与所学歌曲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学生欣赏,谈感受。这首《踏雪寻梅》与刚才我们学唱的在演唱速度上不同。学唱版本:中速稍慢。听赏版本:速度较快。速度不同,塑造的音乐形象和表达的情绪会给人不同的感受。
2.用较快的速度唱一唱,在对比中加深体会。
中速稍慢:平静、悠闲,喜悦兴奋之情较内敛,注重内心的感觉。速度较快:活泼、张扬,喜悦兴奋之情较奔放,有尽情抒发之感。3.小结。
《踏雪寻梅》这首歌曲表现出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表达出了歌曲主人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比热爱。生活中不乏美景,让我们用一颗纯真的心,去发现自然之美,去感受音乐之美吧。
4.在《踏雪寻梅》歌声中结束本课。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踏梅”为主题,通过拓展延伸,感受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的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踏着坚定的步伐,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生活的乐趣,感悟音乐的美妙。]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在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合理准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教学氛围,教学各个环节前后联系,层层递进,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注重音乐学科特点,运用多样灵活的教法和学法展开教学,能充分关注学生,使学生主动并快乐地学习。从本课教学反馈来看,学生体验、感悟、创造、表现音乐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本课教学中,也有一些需要思考、改进之处。如:打击乐伴奏活动的控制。乐器角色的分配,学生的选择和教师的指定要有机结合,努力做到合理、合情、有序。伴奏的要求应明确到位,强调相互的合作意识,提高成功率。细节要重视,课前的准备还需更加细致。又如:歌曲力度的处理。要理解力度的强弱是相对的,在一首歌中有一定的自然对比效果就行了,不能强调力度的绝对性,易造成表现的生硬、让听者感到突然,破坏了声音的美感。所以教学中要注意灵活性。
课要多磨,细磨出好课,让每一节课都精彩。
第三篇:踏雪寻梅经典优美散文
这是今冬的第三场雪了,从午后一直飘到黄昏,偶尔有三两片雪花,从窗台上飘来,落到唇边,来不及温热它,便淡然消逝。那飞舞的小精灵,并非是来索取我的热爱,它是向我传递久盼的音讯的。是的,它是快乐的信使,它知道我在等你。和我一起等待的还有阳台上的那株腊梅。这株来自家乡的梅,它串联了我生命中几场雪的记忆。
我坐在靠里侧的窗边,看雪花在窗外飘浮,堆积。天色已晚,其时我已看不见纷飞的雪花,侧目窗外,只是想象外面的世界,该是黑与白的交织,仿佛生命的底纹。
但春天,作为一种补偿,终究会在每个严冬之后如期而来,它以温暖的手,抚慰所有被严寒摧残的心灵。生活注定要被纷繁的鲜花点缀。我们各自在人生的舞台粉墨登场,扮演必须的角色。心灵的世界变得喧嚣而浮躁,还有谁愿意捧一捧晶莹的雪花,擦洗心灵的尘垢,呈现原始的生命底纹。温润的长江之滨,鲜花常年开放,四季含混不清,光阴的巨手,在季节的肩头披了件暧昧的外衣,内心被欲望层层包裹,灵魂游离于身体之外,无论欢乐与愁苦,再无切肤之感。越来越信赖文字了,只有文字忠实地保存了我的感受。春寒料峭,骄阳如火,秋风送爽,寒气彻骨,我依赖这些词语,把它作为季节的书签,标注一些不能跳过的季节。而冬季,是我生命中难以抚平的折痕。我怀念冰雪,感喟寒梅。但在这样日渐温热的国度,踏雪寻梅,注定只能在梦里。于是,我自南向北,追逐一场又一场大雪,寻觅一树又一树寒梅。
一场飘渺的雪,一株虚无的梅,装点着我的精神世界,直到这场瑞雪的降临。
第四篇:香雪散文
看着眼前的这一树繁花,我忽然想起了一个词语:“香雪”。是啊,这雪白的花儿,隔远了看,多么似雪,却又多么不似雪,因为凑近了看,浸入心脾的是一阵阵淡淡的清香。这是花儿啊!自然是花儿,不是雪花,我在自言自语。
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花,我竟然不知道。虽然不知道,但也不能就此否定它的存在。它是应该有名,只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罢了。梨树我们认识,它开的花我们自然称它为“梨花”。梨花远看自然也是这一种雪白的样子,惹人怜爱,楚楚动人。想到梨花自然也容易想起“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佳句。可是啊,眼前的它并不是梨花,却也有胜过梨花的美。梨花的美是一种素雅恬淡之美,稀疏的花儿自然赶不上眼前的它的繁密和旺盛。再远一点看,它那一点细小的嫩叶竟然也消失在它的一片洁白之中。正因为了它的繁密,它的旺盛,自然它的清香要比梨花浓烈些,香雪自然是再恰当不过的比拟了。
相较梨花之洁白,它毫不逊色;相较梨花之清香,它也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可惜了我竟然不知道它的名字。难道不知道它的名字它的美就要淹没在了这百花丛中了么?难道不知道它的名字它的美就不存在了么?不,即使没有名字,它的美依然是灼热的,它的美依然是楚楚动人的。瞧,它那细小的花瓣儿,不正在裂开了嘴巴向我微笑吗?它那向日葵似的花瓣儿的不正在吐芳绽蕊吗?
在这春日的暖暖的阳光下,在这春日的霏霏细雨中,在这百花吐艳争妍斗艳的时节里,它也毫不例外,要绽放自己一身的美丽,要为这美好的春天增添自己的一份光彩。莫名的花树啊!你正在为这春天增添一份生气,一份活力,一份光彩。你的存在,不正在用你们的行动说明着你们活着的理由吗?
是啊,牡丹固然大名远扬,花瓣儿艳丽,具有天姿国色,也有雍容华贵的特点,为人们所喜爱,所赞颂,所追崇;可是牡丹自有牡丹的美丽,你也自有你自己的美丽。你不因牡丹的美而放弃了自己的美,你也不因牡丹的美而就自惭形秽。牡丹艳艳骄人,而你呢,素雅迷人。倘若说牡丹的美是一种华艳之美,那么你的美就是一种清淡之美。世界的美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何必用一种标准来衡量万物。也许你自爱一种绚丽,也许你自爱一种清淡;是啊!人各有志,人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何必去强求呢?
望着眼前的这一树繁花,我不禁笑了,顿然沉浸在这一片香雪的海洋里了。
第五篇:春韭香散文
那天,路过一个烧烤的小摊,离老远就闻到一股韭菜香,近前才看清,一个人竟然举着一串韭菜在烧烤,白的根,绿的叶,串成长长的一串。烤韭菜?真的是烤韭菜,我第一次知道韭菜还可以这样吃,真的是匪夷所思,但也真的是很香。
初春,乍暖还寒的季节,菜园子里最先冒头的,一定是那一畔一畔的春韭,细细的两瓣小叶,只需一场春雨的滋润,不消几天,便长成一排小小的森林,根似白玉,叶似翡翠,馥郁清香,绿意盈盈。
要说这韭菜,其实也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是要说这个好吃,要说这个味道,要说这个香气,当然是春天里的头刀韭菜,春韭香,那香,那鲜,很独特,很诱人。夏天也能吃到韭菜,但夏天里的韭菜,味道就差多了,如野草一般,没有了韭菜的灵气与香味。秋冬时节也能吃到韭菜,虽不像夏天的韭菜似野草,看上去还有韭菜的状,但下锅之后就没有了韭菜的神和韵,容颜凋落,味道寡淡,更谈不上鲜与香了。
韭菜虽是一道不起眼的家常菜,但是在蔬菜家族中却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有几千年的种植史,《诗经·豳风》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可见韭菜也能登上大雅之常,做祭祀之用。
古代文人也很偏爱韭菜,关于韭菜的记载也很多,杜甫有诗: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大诗人杜甫用春韭招待多年未见的故交好友,可见春韭在诗人心中的偏爱。大诗人苏东坡也曾写过: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古人有春天咬春的习俗,咬春大抵都是从韭菜开始的吧!
韭菜的吃法很多,特别是民间,想象力被充分发掘出来,韭菜炒鸡蛋,堪称一道大众菜,几乎家家都吃过,方便快捷好吃。韭菜粥,健脾暖胃,喝一碗,心生温暖。三鲜馅饺子,韭菜是一道当之无愧的主料,配上虾仁和鸡蛋,真的是好吃不如饺子。韭菜合子,做法虽然复杂了一些,但吃起来滋味却非比寻常,《随园食单》就有关于韭菜合子的记载:韭白拌肉,加作料,面皮包之,入油灼之,面内加酥更妙。
韭菜的吃法多得数不清,我最喜欢的吃法是,把韭菜切得细细的,然后和上面粉,打上鸡蛋,调成面糊状,然后在平底锅里起油,摊成薄薄的鸡蛋饼。不要说吃了,单单是看上去就非常养眼,鸡蛋金黄,韭菜碧绿,镶嵌在白色的面粉上。咬上一口,软软的,有蛋香,有韭香,特别是那韭菜的香味,经过浴火之后,香味得到升华,闻上去就已是熏熏欲食,吃起来,更是满嘴春光好滋味。
春韭年年香。
一年又一年,春韭着实为我们的生活着增色不少,阳春三月,桃红柳绿春韭香,家家户户的餐桌上,缺了什么,也不能少了春韭香,咬春咬春,满嘴春光,从春韭香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