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
教学目标:
1.感知中华母语文化,能用自己认为恰当的声音大胆、自信表达歌曲的意境。2.能在实践中感受理解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3.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分享与他人探究、合作的愉悦。教学设计思路:
《踏雪寻梅》是一首传统的艺术歌曲,无论是词还是曲都堪称经典。歌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教学过程设计主要分为设问导入、探究、实践、拓展等几个部分。通过图片、文字、音乐的视听结合学习歌词,让学生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境,用“读”的方式初步表现歌词的情感,体味歌词的意境美,为歌曲的情感表现打下基础。在歌曲的学唱过程中,大胆的将歌曲活泼的小快板风格表现为优雅的骑驴赏花的行板,在歌曲表现的环节中,学生有了学习歌词时的情感积累,教师通过引导、示范、欣赏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整恰当地表现歌曲,整个过程是整体感知,分散解决,完整表现。最后通过对歌曲尾声的处理和简短的文化故事的拓展,为这节课作了一丝点缀,在轻松氛围中结束教学。教学重点:歌曲高雅意境的感受以及用适当的速度、力度来表现作品。教学难点:
后半拍及大跳音程演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㈠设问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我个人非常喜欢的,而且富有情趣和诗意的歌曲,不知道同学们熟悉它吗?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歌,在欣赏前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播放课件)
1.这首歌的基本情绪是怎样的?(从力度、速度上说)2.歌曲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场景? ㈡初步感受
1.聆听歌曲(播放《踏雪寻梅》音乐)
2.学生即兴回答问题。(歌曲表现活泼、欢快情绪……)
3.教师即兴点评。师:同学们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首歌的歌名叫《踏雪寻梅》(板书课题),那么这首歌作者究竟是要表达一种怎样的情境呢?
二、探究
(一)赏析作品标题(播放课件踏雪寻梅)踏:游赏,用脚轻踩,指代作者轻松惬意的心情。雪:象征着纯洁美好。指代高洁。寻:初意寻找,也指代寻访。意喻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向往。梅:腊梅迎着寒风怒放,这种顶风傲雪的精神,让无数的文人墨客感慨不已。常用来表达一种坚强不屈、超拔脱俗的志趣风格。
(二)歌词分析(出示课件)
1.出示歌词,师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师:如果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那么你们在诗的描绘中看到了那些景致呢?让我们边来诵读诗边来寻找答案。2.词作者介绍:(出示课件)《踏雪寻梅》词作者刘雪庵(1905-1985)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代表作品《踏雪寻梅》《红豆词》《长城谣》等等。
3.屏幕中出现诗中的生词解释
A、“霁”——雪后放晴。(温和的暖阳使人心情愉悦)
B、“灞桥”——有扶手的石板桥。(灞桥一般修建在城郊或乡村,这样的地理位置烘托出安静的氛围)
C、骑驴——表现文人雅士的儒雅、怡然自得
D、响叮当——驴铃的响声衬托更加幽静的氛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铃儿的响声离我们越来越近,离作者向往的梅林越来越近,心境更舒畅)
E、好花采得瓶供养——找寻到知己,发自内心的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的由衷热爱 F、伴我书声琴韵——采枝腊梅,伴我读书弹琴,共度这幸福美好时光,作者追求一种理想的精神境界,培养像梅花一样不屈的品格。
(三)朗读歌词师: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一枝枝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在用他们的笔描绘冬天,描绘不畏严寒的腊梅。瞧,那骑驴的雅士在为这美丽的雪景所陶醉,好像在呼唤我们,一起去踏雪寻梅呢!同学们,就让我们根据作者所描述的意境来读一读这首《踏雪寻梅》。1.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介绍曲作者黄自,出示课件。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后赴美留学。他的主要作品有《花非花》《长恨歌》、《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等五十余首。
三、实践
1.教师范唱歌曲《踏雪寻梅》(用X X ︱ X X X音型伴奏)2.出示歌谱(课件)学生随乐用lv哼唱旋律。3.学生随琴视唱曲谱。教师及时鼓励、纠正、评价 4.学生找出难点,教师引领,突破难点。5.视谱唱词。6.表现歌曲
①、请同学们思考,你觉得,哪一句应该唱的强一些,为什么?0 1 3 5 ︱ ì 7 .6 ︱ 3 6 5 ︱ 好花采得瓶供养师:“好花采得瓶供养”这一句,发自内心地感叹。抒发作者对梅花由衷的热爱。哪一个字唱得更强些呢?——“花”,(力度记号强,用f表示。曲谱中出现记号)②、师:曲中四次“响叮当”上方加了断音记号,表现驴儿清脆活泼的铃声。要唱得短促、跳跃。如果要表现驴儿从远处慢慢走近的铃声,怎么演唱?(力度作渐强处理)
③、师:之前我们就讲过,在歌曲的演唱中,曲谱上的记号非常重要,它能够告诉演唱者,如何唱好歌词。我们再来看一看,还有哪些记号?
④、师:歌曲开始部分以叙述性的口吻来演唱,表现轻松、悠闲骑驴赏花的情趣。用中弱的力度演唱。让我们一起唱唱看看。教师点评,示范。
四、拓展: 1.播放导入时的《踏雪寻梅》课件(活泼欢快)师:让我们再来听一听课刚开始时听到的那个版本,比较我们自己演唱的这个版本所表现的意境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即兴点评。(前者活泼欢快,有点像骑着马在采花,而后者更像骑着驴在寻花,表现出了歌曲的不同的意境。中国的诗词讲究的是含蓄美和意境美,这首艺术歌曲《踏雪寻梅》词曲都堪称经典,我们听到的很多的版本速度偏快,表现出非常活泼、欢快的情绪,但实际却忽略了歌词所表达的意境,我们常说演唱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歌曲所表达的真实内容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我们应该尊重作品,尤其对经典作品更应该安静的审视。)3.根据作品的意境再次演唱歌曲(有控制,内敛的表现)
4.师:尾声老师做了一点点修改,同学们听一听,谈谈感受(好花采得瓶供养,伴我书声琴韵,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共度好时光……)生:表现赏花人骑驴渐行渐远,同时也引发人无限遐想。
五、小结:师:今天的我们一起学唱了《踏雪寻梅》这首歌,其实关于“踏雪寻梅”这个词,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传说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孟浩然经常骑着驴子在江边走来走去。他时而抬头远眺群山,时而低头俯视江面。来往的人们好奇地向:“浩然公,天气如此寒冷,您一个人在这里走来走去,干嘛呢?” 孟浩然乐呵呵答道:“我在这里寻梅”。因此有人送了孟浩然这样一首打油诗;“数九寒天雪花飘,大雪纷飞似鹅毛。浩然不辞风霜苦,踏雪寻梅乐逍遥。”实际上孟浩然是喜欢在这样的环境里寻找写诗的灵感。所以后来唐代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诗句在霸桥风雪中的驴背上。”仿佛告诉人们下雪天骑着驴子在灞桥上走过就能写出好诗来。所以古代好多文人雅士都喜欢骑驴。李白、杜甫也不例外。改天我们也骑上一回,体验一下孟浩然般踏雪寻梅的乐趣。
《踏雪寻梅》这首歌表现了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纯朴的生活情趣。雪映梅开是天景,踏雪寻梅是人趣。自古以来,人们不惧天寒地冻,不畏山高路远,去探问,去追寻。“踏”和“寻”也表现了主人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作品的内涵,用你们更美好的声音来诠释作品!
第二篇:《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意境高雅,表达了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千百年来人们赞美这样的雪梅精神。这首歌曲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歌曲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歌曲意境,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歌曲里的力度变化准确演唱出歌曲的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聆听法、提问法、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歌曲 1.组织教学,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老师今天带来了几种花,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什么。(多媒体放映)
师:大家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2.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刘雪庵、黄自
刘雪庵:原名廷玳,中国近现代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学生时期写有歌曲《飘零的雪花》、《采莲谣》等。30年代创作了钢琴曲《中国组曲》和抗日歌曲《出发》、《前进曲》、《前线去》、《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民族至上》等,并创作了《中华儿女》、《保家乡》等电影歌曲。流传久远。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4.聆听歌曲,思考: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 师:同学们,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你们喜欢这首小诗吗?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我们来欣赏一下。
二、感知旋律,新课教学 1.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模仿歌曲的节奏型,并跟着音乐哼唱歌曲。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彭丽媛、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2.跟琴学唱歌谱,用“lu”哼唱(引导学生用集中、圆润的声音哼唱歌谱,让声音美起来)
3.跟琴学唱歌词,引导学生感受和学习力度记号和顿音记号。
三、攻克难点,完善作品
1.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2.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3.顿音记号:作用主要是用来装饰旋律。它们用记号或小音符表示,装饰音的时值很短。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4.二声部学唱,并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两个声部合唱。5.情感表达
①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②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四、展现自我,开拓视野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小组进行表演唱。2.欣赏不同版本的《踏雪寻梅》 【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和快乐。
第三篇:《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篇一: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篇二:踏雪寻梅公开课教案
踏雪寻梅
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高雅的艺术歌曲,整曲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的描绘了驴儿脖颈上的铃铛声。歌曲简小精炼,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的对比等多种表现手法。在教学中还加入了伴奏来丰富拓展歌曲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在梅的熏陶感染中深刻的领悟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明快的声音学会演唱《踏雪寻梅》。教学难点:
1、跳音记号的使用
2.休止符的使用 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两只老虎》
三.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你最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老师最喜欢冬天,因为寒冷的冬天有一种花不惧风雪、坚贞不屈、傲立雪中,你们知道是什么花吗?梅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下雪的冬天是美丽的,我们看画中这一束束梅花,傲立雪中,幽香阵阵,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很多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画笔描绘冬天,踏雪寻梅,这一幅图告诉我们古人也非常喜爱冬天,更喜爱梅花,我们快看这位老者仿佛在叫我们陪他一起踏雪寻梅,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绪一起来听一听踏雪寻梅这首歌吧!
四.新授
1.初听歌曲,听完你什么感受?(轻快。活泼)
2.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大意
3.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4.再听歌曲
提问:歌曲中哪一句表现了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四个“响叮当”)5.讲解四个“响叮当”,并用步伐展示跳音记号,请学生回答为什么要加跳音记号,出示答案,最后请学生示范
6.教唱歌曲
a老师范唱
b跟着电子琴学唱(老师逐句教唱)
c两句连在一起教唱(讲解休止符,休止符的地方说:停或拍桌子)
d跟着范唱小声唱(注意:停的地方说停或拍桌子)e大声跟着范唱演唱
f停的地方使用串铃演唱(清唱)
G最后学生起立,带着骑驴赏花的高兴心情再完整地演唱一遍
五.拓展
欣赏合唱曲《踏雪寻梅》 六小结
篇三: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阿城第三中学 张庆翔
教材分析:
《踏雪寻梅》这首歌意境高雅,运用了强弱对比,连音与断音对比,附点与非附点音符对比等表现手法。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意曲谱,加强示范。
学情分析:
学生学唱歌曲《踏雪寻梅》,应注意正确地唱好断音,多唱多练习,并体会断音与连音唱法的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对歌曲的学唱将有很大帮助。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3)
聆听《踏雪寻梅》,感受冬天的意境美和音乐美,学习梅花勇于与严寒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歌曲《踏雪寻梅》中的断音是歌曲教学的重点。
难点: 歌曲中断音与连音的对比演唱、二声部演唱为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导入新课《踏雪寻梅》(赏梅)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今天向同学们推荐一种我最喜欢的花儿,请看?(多媒体放映)师:(看完短片)我最喜欢什么花儿呀?为什么呢?
生:回答。
师:怎样才能寻找到梅的芳踪呢?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踏雪寻梅”。(多媒体出示课题)
三 新课教学(听梅)
1.初听:
(1)问题:歌曲中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想象并描述北方冬天下雪时的景色,为歌曲创设意境。)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四次“响叮当”用断音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2)简介歌曲创作背景与作者。
黄自:中国作曲家。代表作品还有清唱剧《长恨歌》、歌曲《点绛唇》、《南乡子》、《玫瑰三愿》、《旗正飘飘》等。其中歌曲《思乡》、《抗敌歌》、《长恨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他的音乐创作以声乐为主,作品的作曲技法娴熟,表现情感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概况。
2.复听歌曲:
问题:深刻体会歌曲的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情绪特点,有利于歌曲的演唱。
3.又听歌曲:
问题:歌曲的伴奏模仿了什么样的节奏? 师:还有很多人唱过这首歌曲,比如彭丽媛、范晓萱、陈慧琳等等,而且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情绪情感来表达出对歌曲的喜爱。(选择欣赏其中的1—2首)下面我们也用自己的方式来唱一唱这首歌曲。
设计意图:分析歌曲的伴奏型,为演唱二声部做准备。
四 歌曲教学:(唱梅)
1教师范唱。
2学唱歌曲。难点处跟唱。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3模仿毛驴铃声的节奏,注意情绪与力度,并演唱歌曲。
4音乐知识
断音记号:表示音的间断的唱奏记号。断音记号是用实心或者空心的记号。写在音符上面。这些音表示要唱的干净、短促、有弹跳力,大概占原音二分之一。
5二声部演唱
注意音型:1 3 1 5 叮当叮当
6情感表达:
(1)学生分别用断音和连音唱法演唱歌曲,自己对比,体会不同情绪、情感的表达。
(2)用不同的力度和演唱方法(连音和断音)生动地演唱《踏雪寻梅》。
设计意图:在能以不同方式和力度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加上简单的二声部演唱,加强对歌曲情绪情感的表达。
五 课堂小结(畅想)
(略)
六 课后小记
《踏雪寻梅》是一首简短而意境高雅的艺术歌曲,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多听的方式,代替以前教师一味地教唱歌曲,学生在欣赏歌曲时,在不知不觉中就已掌握了歌曲。通过提示力度的对比,能用不同演唱方法生动地演唱歌曲。在欣赏与演唱中学到知识,并体会到快乐。
《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设计者:阿城第三中学 张庆翔
第四篇:《踏雪寻梅》教案
《踏雪寻梅》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
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做准备。
在音乐声中结束堂。
第五篇:踏雪寻梅 教案
踏雪寻梅
课题 :踏雪寻梅 教学类型:教唱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对象:八年级 授课老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唱《踏雪寻梅》,领会歌曲的美好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和韵味。
2.体会音乐家用什么手法表现冬,以及冬带给人的精神上的乐趣,以及对待生活的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踏雪寻梅》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学唱旋律,加入适当的动作。
(三)知识与技能
1.运用强弱对比、连音断音对比等表现手法分析和表现音乐 2.为歌曲创编陪衬声部,参与表现音乐。教材地位:
(一)教材出处:选自音乐课本八年级第 册第 单元
(二)教材分析:《踏雪寻梅》是一首描写雪后文人出游的歌曲,情绪活泼,抒发了作者对美好冬季的喜爱之情和生活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有表情的歌唱歌曲,体会美好意韵。教学难点:编创陪衬伴奏。
教学用具:碰铃、播放器、多媒体课件、钢琴、小黑板、谱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梅花图》,以一幅美术作品引发学生思考:梅花在什么时节盛开?跟梅花常常在这一时节一齐出现的还有什么事物?然后再出示一张《雪梅图》。
(二)新课教学:今天,大家一起学习这一首欣赏冬季自然美景的歌曲------《踏雪寻梅》,一起领略冬之魅力。
1、播放音乐,初步欣赏。
问:听完这首歌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画面?
这首歌曲风格活泼、情绪欢快,听音乐联想到了文人雅士骑驴外出欣赏的画面,驴儿渐行渐远,驴背上人的歌声吟诗声,愈近的和谐美景。
2、出示谱例,老师范读(按节奏)。让学生按节奏读,体会歌词传达的内容、情绪和意境。
3、结合谱例,再次听,分析歌曲。
问:这首歌可以划分位几个乐段,分别到哪里?第一段描绘了什么? 分三段:第一段到“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第二句是“响叮当”这几句,第三段到结尾。第一段描绘了骑驴赏景的画面,抒发了快乐的心情。
问:第二段用什么声音描绘了骑驴踏雪寻梅的情景? 用铃儿响叮当的声音
师:第三乐段与第一乐段呼应,结束全曲。
4、模唱旋律:
师范唱,弹琴学生用“la”音跟唱,跟长几遍后加入歌词。
5、处理感情:
问:如何处理力度?它与旋律线有什么关系? 生:旋律上升力度加大,“响叮当”越唱力度越大。问:“响叮当”上方的音乐符号是什么?有什么意思? 生:短音符号,说明这个地方要跳跃着唱。问:为什么这里要唱的断、跳呢?
生:因为是描写驴儿铃声的清脆声,要活泼的唱。
6、通唱全曲:
学生跟琴完整唱下来,注意力度变化和演唱那个特点。
7、深入学习:
1、男生用碰铃打出“叮当叮当”的伴奏,女生唱,男生碰铃每小节第一个音打。
2、加入肢体动作:模仿骑驴,歌唱是身体随音乐律动。
(三)拓展部分 词曲作者:
黄自(曲作者)------中国近代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代表作品《旗正飘飘》、《九一八》、《军歌》、《长恨歌》、《花非花》、《思乡》等,还培养出许多中国近代音乐代表人物。
刘雪庵(词作者)------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创造了许多
高洁典雅、艺术韵味浓厚的作品,深受文人的喜爱。像《枫桥夜泊》、《红豆词》、《踏雪寻梅》,还创作了一些通俗易懂的音乐:《布谷》、《采莲谣》,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四)结语部分
1、结语:《踏雪寻梅》表现了清新美好的意境,表达了文人雅士多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情绪。大家喜不喜欢这首歌?我们再来唱一遍这首歌吧!
2、作业:冬天到了,大家有时间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踏雪寻梅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