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坟墓爬出来的灵魂诗歌欣赏
她躲进骨灰盒
又从坟墓里爬出
亲人们,几乎都没有流泪
也无语
是啊!这么多年了
他们习惯看她,像一只
挣扎而病死的鸡
也习惯看她,像被踩死的一个小蚂蚁
或者,是路旁被千人践踏的一颗霜雪枯死的小草
只有依旧保管好,血脉相连的姐姐
面对着骨灰盒,深深的叹了
一口气 也没有落泪
然后,挖出自己一颗血淋淋
破碎的心,交付于她说;
‘去吧,去吧,你把这颗心
带到该去的地方缝补’
如蛇的灵魂,经历寒冬
死亡的冬眠后复活
一路在荆棘文字上
血肉模糊的爬行
缠绵爱上了文字
手拿麦子的邻居
此时,看她像个怪物
暗地里唾骂‘呸,不知天高地厚的穷鬼
还要和李白攀比’
她愤怒的扯下天空
一朵白云,塞满自己的耳朵
捡起被尘世风,吹落已久
掉落地上的阳光花絮
戴在头上 脱掉死衣
穿上不该穿的诗人嫁衣
第二篇:灵魂之光诗歌
凡是用笔
写在纸上的都是诗
都是幽深而巉峭的华章
美丽而神往
你
提起笔
一个旖旎、险峻
又光华四射的诗的天堂
展示在面前
你
漫步在心灵的小径上
审视着
夜色中无边的黑暗
把生活的艰辛
岁月的沧桑
泼墨成美丽的诗行
你
闭上眼睛
如玉的月亮
潺潺的泉水
叮咚,叮咚
那个如花的你
在冬雪飞扬的时刻
依然拥抱着一朵朵六角晶体
遐想着……
你
把唯一的一支蜡烛
点亮
在美丽的小屋
倚在火光旁
默默地沉思
一则美丽的童话
在你的笔下
流淌——
第三篇:灵魂的诗歌
六月,清风吹来了暑热
将葱绿染成金黄。
六月,暖风吹来了盛夏
将麦田变成收成。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
记得自己曾是
一粒尘世的俗子
在怅罔的岁月里
我,多想再看一眼
流逝的斐然。
琉璃的岁月在心的一隅里
掖藏。
情愫,在心埋下了复杂的年轮。
熟悉,在雾霾的掩隐下
渐行且渐远。
我想,再看一眼熟悉的背影,可时间已不容我这颗
热情的心
顾盼。
昨日种种尤如昨日死
今日种种尤如今日生
哦!在这时光的素笺里
我想在心波里再投一枚
微云。
再见一眼波心里的轻柔
让风荡起清韵的妩媚.去寻找,去寻找那个遗失的轻盈
在灵魂的幽长里
找回那首童真的诗行。
第四篇:中国特色的“从摇篮到坟墓”
中国特色的“从摇篮到坟墓”
一些人总是在艳羡西欧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这是错误底,它建立在剥削其余世界人民底可耻基础之上,而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剥削自己。
殊不知几十年前我们就早已探索过“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食堂里管起了大家的饭,就有人偷懒不劳动;国家包办了儿童的教育,大家就无度生养;单位负责起福利分房,大家就不再努力去挣钱„„总之,所有人都只晓得等靠要,结果把整个社会给拖垮了。这是我们的昨天,也是西欧国家的明天,他们总是进化慢一拍,但终于社会的疲态已初露狰狞。
终于我们痛下决心,抛弃了这一切,改革春风吹满地,幸福靠自己争取,历经30年变革,我们建立起了新的秩序。
如今,我们孩子只能生一个,每月奖励10元,其余费用自筹;若多生育一个,上缴社会抚养费几万到几十万,但实际的抚养费仍需自筹。施行以来,成功的遏制住了人口增速。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再为肚皮发愁了,这是多么简单的逻辑,西方国家就是不懂,还在三个四个的生,早晚有被吃到山穷水尽的一天。
长大以后,自己的饭要自己去挣,不劳动就去喝西北风;还要积极纳税,把管理体制养起来。这样,我们不但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还供得起世界上最庞大的公务管理团队,而且是高标准,出国访问坐经济舱那样丢脸的事跟我们没关系。
最值得称道的是房子问题,无论是蜗居还是大house,都必须自己挣钱去买,没钱你去野地住山洞,在城市搭棚子是不允许的。当然房价越来越高,这是土地统购统销造就的喜人情景,这空前激励了民众努力挣钱的决心,“一切向钱看”成为口号,房子车子成为身份标志,不努力的连媳妇都娶不到,从此自绝于人间。
当然,这其中包含着税,挣钱纳了第一道税,买房子又纳了第二回,比例一个比一个高,这是必由之路,无论你打工还是做企业,都绕不过去,想要幸福升级,就得多纳税,个人的幸福和国家的强大被牢牢绑在一起,形成了正向刺激。
当然,买完了房子还得纳房产税,已经在试点了,不能让人误以为完成了人生大事就打瞌睡,又幻想出国旅游的美梦,腐朽的西欧有什么好看,要增加房子的持有成本,鞭策人们继续坚持挣钱并纳税,快乐并且痛,为祖国健康纳税50年。直到„„死,还要再纳最后一道。
有些成功人士自以为了不起,以为产业多了可以养三代,对不起,遗产税也在酝酿中了,据悉80万起征,20%起跳,身家千万以上的要缴一半——不要想绕道,死前5年转移的财产一律追回来按遗产纳税。(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对于只有一套房子做遗产的小百姓,儿孙可能拿不出遗产税,那正好,趁着房子还值钱,赶紧卖掉纳税,虽然都说钱不如房子保值,废话,保值的东西让你拿手里,还不又让你有机会变懒人?你让国家去喝西北风?
捏紧钞票,拔腿快跑,一辈子不停歇,这才是积极的人生,还别嫌累,这也是为你好。
自此,我们建立起了独特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机制,但却是可持续的、永不枯竭的,与西方国家坐吃山空的福利体制有根本不同,很显然,他们正在一天天坏下去,而我们正在迅速好起来。我们将很快可以买下美国,世界上再无另外一个如此庞大的族群,不知疲倦地为祖国创造财富,从摇篮到坟墓。
第五篇:诗歌欣赏
诗歌鉴赏
【复习策略】
◆古诗鉴赏表述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
味 言近旨远等.注意: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必须结合原诗内容,词语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设题类型】
一、鉴赏诗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4、爱民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二、鉴赏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 反 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虚写,实写.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4)景物(环境)描写 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美景衬哀情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
5诗歌分类:(不同分类标准)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 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怀古诗:借古讽今.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羁旅诗:思乡念亲.6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有:(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2)含蓄隽永 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4)形象生动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7运用典故 诗歌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诗歌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
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四、对诗歌情感的鉴赏
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五、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 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
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唐人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
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鹧鸪鸟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
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另外还有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