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笑出你的自信来励志美文(写写帮整理)
自信是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充满自信者,从不懊丧后悔;缺乏自信者,时常内心忐忑--如果能有更多一份自信,那该多好啊!
自信可以通过微笑获得
人们常常认为,自信与生俱来,一些人天生自信,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与自信无缘。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没办法,我就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那些拥有自信的人,真是幸运的家伙”。其实,这些都是误解。环顾周围,我们的朋友或者同事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的事例并非鲜见。显然,自信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
要建立自信,就要勇于接受挑战,敢做敢为,而且持之以恒,即使胆怯也绝不退缩。我们还可以学习掌握一些建立自信的策略、方法和思维,并对新生事物、对恐惧因素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技巧方法掌握了,心理准备牢固了,我们的自信指数就会快速上升,让我们从容应对一切难题。
淡化恐惧战胜自卑
面对挑战,缺乏自信,甚至想临阵脱逃,怎么办?你可以尝试一下淡化内心的恐惧感,让自己感觉自己充满自信。以下是一些提示:
在你进门之前:
1.深呼吸,想一想令你心情舒畅的事,比如空旷宜人的乡村景色,缓缓流淌的静谧河水
2.用冷水洗脸,如果没有冷水,那就找一些冰凉的东西让自己冷静下来,比如把小勺子、小镜子放在自己的脖子上或手腕上
3.昂首挺胸,自信地迈步走进房间
做你自己:(或者把你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
4.把自己想象成另外一个人,很多人会因此而变得自信。--但是,千万要注意把握分寸,过分地模仿他人,反而会让别人感到不自在倾听,然后有所回应
5.礼貌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因为所有人都喜欢认真倾听自己说话的人
6.与对方保持眼神交流
表现自己的快乐
7.即使你很不厌烦,也要让自己表现得很快乐。因为快乐有趣的人,总是让人更加着迷
8.微笑--更多地微笑!
第二篇:机会来临时你挂几挡励志美文
“机会”仿佛是一个闪着金光的字眼儿。
每个人都信心满满,因为一旦抓住机遇,就意味着脱胎换骨,一扫阴霾。尤其是在职场上,对机会的渴求甚至毫无掩饰地写在菜鸟们的脸上。但实际上,“给我一个机会”的结果并不一定是“还你一个惊喜”,突然而至的机遇或许是职业发展的跳板,但也存在另一种可能——稍有差池,它带给你的,也许是数倍于常规状态的损耗。
就像在路上开车,随时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路况。在突然而至的机会面前,踩油门还是踩刹车,低挡位慢行还是高挡位冲刺,除了依赖下意识的肢体反应之外,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审时度势的判断力以及沉着冷静的心态,才是立于不败的关键。
摆脱那些“稍纵即逝”的诱惑
老李从事的是跨国贸易。
作为销售,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搭建自己的关系平台上。几年下来,从供应商到货运渠道再到客户,一个买卖关系的链条被他打理得有声有色。再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口碑,老李在职场上做得顺风顺水。
机会突然找上门来,一个关系不错的老客户送来张大订单。老李知道,这笔生意要是拿下来,半年都不用干活了。客户说,东西要得急,问了好几个销售公司,都说没货,知道老李和供应商关系好,来碰碰运气。
老李迅速盘算了一下,俄罗斯的供应商是长期合作伙伴,订单额度也完全吃得消,货运渠道更不会出什么问题。他当即回复客户,没问题,一周之内发货!
客户乐呵呵地向领导汇报去了,老李却很快发现,事情根本不像他想得那么简单:寒冬腊月,因为温度达不到生产条件,俄罗斯供应商全面停产。那些天,老李把手头的资源翻了个遍,发现无论如何都凑不够客户需要的订单量。
老李事后总结教训:就是被突然而至的机会冲昏了头脑。在巨大的成功诱惑面前,如何保持冷静的心态,不为了“拼命抓住”而失去理智和判断,这其实更考验人心。
好在老李和客户只是口头协议,还没来得及签合同,这才避免了重大损失。后来,他专程去客户公司道歉,费了不少力气才修复了这个关系,重建信任。
这个故事,是我的朋友小雪讲给我的,那几天,她正面临着和老李当时类似的状况——唾手可得的大订单。小雪心里清楚,做销售的,动作慢一步,变数就会多三分——订单旁落或者客户临时变卦,只要不在合同上签字,一切皆有可能。
要是以前,她肯定早就拍胸脯了:没问题,您这单子我做了!可因为有了老李的教训,这回小雪谨慎了许多,她给客户的回复积极却留有余地:应该可以,我需要确认一下其他环节,尽快给您答复。
慢的这一拍,并没有影响小雪拿下这个订单,但是却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可能发生的风险,保证了她把机会变成收益,稳稳地揣在兜里。的确,有些机遇是稍纵即逝的,所以很多人才会死死盯着它,生怕错过些什么。但机会其实只是一种可能性,并不一定指向成功。因此在它突然来临的那一刻,不妨稍作停顿,检视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好准备,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接住它。
放弃机会比创造机会更需要勇气
有些人苦于没有机会,有些人却因为机会太多心生烦恼。
你知道确实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有着让人羡慕的聪慧头脑,无论在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总能比大多数人更快发现规律、掌握要领。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总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
同学小枫就是这种人。凭着一路的名校背景和出众的成绩,经济专业的她毕业之后毫无悬念地进入“四大”,前途一片大好。也就过了两年吧,当同龄人都在职场闷头打拼的时候,小枫已经觉得厌了:“做来做去就这些东西,该学的也都学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简单重复,很无聊。”
那阵子,她忽然对时尚产业产生了兴趣,开始寻找相关的留学机会。在通过了一系列语言考试之后,尽管面试官惊诧于为什么这样一个毫无相关专业背景的人会有此突发奇想,但小枫的诚意和聪敏还是让她获得了这个去意大利读书的机会。据说,在时尚领域,那个学校是全世界最好的之一,能拿到录取通知的中国学生屈指可数。
两年之后,小枫留学归来。她还没来得及在时尚行业有什么动作,原来公司的同事就抛来橄榄枝——那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公司的金融部门正在招聘中层。小枫犹豫了一下就答应了,一是她当时的确需要一份固定收入,更重要的,她觉得“时尚行业的人脑子比较简单,还是喜欢和做金融的人打交道”。
重返金融圈的那段日子,小枫过得并不开心。她也说不清为什么,工作总是提不起兴致,“可能是兴趣不在这里吧”。不到一年,她又辞职了,这次让她下决心离开的,还是一个“机会”。
小枫偶然间听人提起了英国一家顶尖时装设计学院,心生向往,虽然她知道这家学校“申请条件非常非常高,而且多招收欧美学生,在亚洲只招50人”。小枫毫无美术功底,一年前我们见面时,她还在学习立方体的素描和明暗关系,但她还是死磕了四个月,交出了三组设计作品,而且奇迹般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这几年,小枫活得就像个传奇,每一次的变动都毫无征兆,也没有固定路径可循。她就像悬浮在流体中的微粒,不停地做着无规则运动——或许,她的动力就来自于,力求把握住生命中出现的一次又一次机会。
那次我们聊起“慧极必伤”的话题。她承认,如果自己“拙”一点儿,就不会出现这么多机会,很可能还在做着最开始的那份工作,而且会晋升到一个不错的职位,生活稳定、安逸。
如果仅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小枫显然不是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把职业生涯比作一条路,你必须首先明确的是,自己的目的地在哪里。机会就像旅途中不断出现的岔路口,可能是捷径,也可能将你引入歧途。并不是见到路口就要转弯,只有明确了目标,找准前行的大方向,即便是一时绕了弯路,但总不至于始终在原地兜兜转转,甚至南辕北辙。
机会突然而至,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判断力和稳定性。有些时候,放弃机会比创造机会更需要勇气。
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机会
听到过太多人抱怨没有机会,也亲眼所见不少人急吼吼地“制造机会”,那分对成功的渴望,可见一斑。的确,也许你每天加班至深夜,长期的辛苦付出反而比不上某次毫无预兆的临危受命让人印象深刻。谁都清楚职场上的机会意味着什么,但这并不代表你可以跳过辛勤积累的阶段,守株待兔般坐等好运气降临。一个恰当的态度或许应该是,机会未到的时候不强求,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机会来临时,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把它看清楚,好好把握或者果断放弃。
不管是小雪、老李还是别的什么人,在机会来临之前都是扎扎实实地打下了基础的。身在职场,人脉的积累、渠道的建设、客户关系的维护、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这些似乎都是些不值一提的细节,但你不知道其中的哪个环节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也无法预料那些近在眼前的机会,会因为哪个环节的小疏忽毁于一旦。
每一个成功者都在强调把握机会的重要性,这本身无可非议,因为这样的高光时刻确实是个人生涯中的重要拐点。但作为听众,如果我们只看到成功故事中机缘巧合的A面,而忽略其平凡、琐碎、庸常甚至是难捱的B面的话,就很可能陷入一种危险的境地——过于看重机会,急功近利,甚至成为投机分子。
成功本是水到渠成的事。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持之以恒,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同样,如果你把精力专注于事情本身,而不是一心想着成功、名利、自我证明这些东西,当机会来临时,就不会为了抓住它而用力过猛,适得其反。
千万不要放过任何的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 机会,像阳光一样跳跃 生命的机会在哪里:3个关于机遇的真实故事 大学,如果再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趁自己还年轻,给一个自己牛逼的机会 初入职场必须争取的4个机会 机会就像一颗流星 人生的两个机会 生活,每天都在给你改变命运的机会 励志文章:机会其实都是自己给的。
第三篇:你若自信何须比较美文
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譬如说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营养也不好。但有一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他走起路来就虎虎生风,特别有信心。
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
譬如说我虽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的特殊技能。我很期盼有这样的一种社会,这样的文化出现,让每一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价值。
我们的社会的确已经在走向多元,举例来说,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要求“无障碍空间”的设计。我小时候哪里有这种东西?残废就残废嘛。可是我们现在也不用这样的称呼了,因为他并没有废。
这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人们重新思考,过去所做的判断对不对?过去的残就是废,就是没有用的人,但现在发现他不是,他可能有其他很强的能力可以发展出来。
我想这就是多元社会一个最大的基础,人不是被制化的。
制化,就是用英文分数、数学分数就决定这个学生好或不好。不把人制化,才能让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机会被发现,丰富他的自信。
我们的社会是慢慢地往这一个方向在走,但同时有一些干扰,例如重商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又会让多元趋向单一。单一化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歌手接一个广告就有数百万元入口袋,那才实在。”
所以,价值的单一化,是我们所担心的。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
很多人比衣服、比车子、比房子,比生活中的各种东西。但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挞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二十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二十年后,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想说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第四篇:你若自信何须比较美文摘抄
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
譬如说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经济条件都不好,营养也不好。但有一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他走起路来就虎虎生风,特别有信心。
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
譬如说我虽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我很期盼有这样的一种社会,这样的文化出现,让每一个人有他自己不同的价值。
我们的社会的确已经在走向多元,举例来说,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要求“无障碍空间”的设计。我小时候哪里有这种东西?残废就残废嘛。可是我们现在也不用这样的称呼了,因为他并没有废。
这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人们重新思考,过去所做的判断对不对?过去的残就是废,就是没有用的人,但现在发现他不是,他可能有其他很强的能力可以展现出来。
这就是多元社会一个最大的基础,人不是被制化的。
制化,就是用英文分数、数学分数就决定这个学生好或不好。不把人制化,才能让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机会被发现,丰富他的自信。
我们的社会是慢慢地往这一个方向在走,但同时有一些干扰,例如重商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又会让多元趋向单一。单一化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歌手接一个广告就有数百万元入口袋,那才实在。”
所以,价值的单一化,是我们所担心的。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所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
“够了”的快乐哲学
许多人喜欢比较,比身上是不是穿名牌的服装;开的车子是不是宝马,或是捷豹;也有人是比精神方面的,最近上了谁的课,看了哪一本书。听起来是不同的比较,精神的比较好像比物质的比较还高尚,其实不一定。我认为,有比较之心就是缺乏自信。有自信的人,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充满而富足的感觉,他可能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会觉得羡慕、敬佩,进而欢喜赞叹,但他回过头来还是很安分地做自己。
就像宗教或哲学里所谓的“圆满自足”,无欲无贪,充分地活在快乐的满足中。
西方的工业革命比我们早,科技发展比我们快,所以他们已经过了那个比较、欲求的阶段,反而回来很安分地做自己。他们不会觉得赚的钱少就是不好,或是比别人低贱,也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的经验。在巴黎从来不会同时出现四千多家蛋挞店,这是不可能会发生的事。可是,你会在城市的某一个小角落,闻到一股很特别的香味,是咖啡店主人自己调出来的味道。20年前,你在那里喝咖啡,20年后,你还是会在那里喝咖啡,看着店主人慢慢变老,却还是很快乐地在那里调制咖啡。
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吧!
我觉得每一次重回巴黎最大的快乐,就是可以找回这么多人的自信。每一个角落都有一个人的自信,而且安安静静的,不想去惊扰别人似的。
譬如冰淇淋店的老板,他卖没有牛奶的冰淇淋,几十年来店门前总是大排长龙。但他永远不会说想多开几家分店。他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那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一个吃到我冰淇淋的人也都很快乐,所以,够了。
这种快乐是我一直希望学到的。
第五篇:假装父亲来爱你感恩励志美文
尽管父母离婚,在外地的父亲从未间断对我的关爱。直到多年后再次见到他,才知道这份爱背后的沉重。
【一】
我8岁那年,为了另外一个女人,父母亲离婚了。房子是母亲单位分的福利房,从此,父亲离开了这个家,没多久,听说父亲与那个女人一起辞职到广州发展去了。
父母离婚的当天晚上,母亲把我带到饭店里吃饭,去饭店的时候,母亲拎着个崭新的大书包。坐下后,母亲很平静地说:“我与你爸爸之间出了点问题,以后不能再在一起生活了,但是,这是爸爸与妈妈之间的事情,与你无关。你要记住,爸爸妈妈会永远爱你的……”说完,母亲拉开大书包的拉链,里面有个漂亮的洋娃娃。
“这书包与洋娃娃都是爸爸给你的礼物,他让我告诉你,他会永远爱你,你永远是他的宝贝女儿。”我把脸贴在大洋娃娃身上,流下了伤心而又幸福的泪水,伤心的是,父亲从此再也不能与我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了;幸福的是,虽然父亲不在我身边了,但是,他依然爱着我,我依然是父亲的娇宝贝……
每个月月初的时候,父亲总会把钱打入我的卡上,母亲说这是父亲给我的存折(那个时候,还没实行存钱实名制),父亲每个月都往卡上打上一笔钱。每次我都想象到父亲发了工资后给我往卡上打钱的样子,我就感觉很幸福,那个小本本就放在我写字台的抽屉里,每次打开抽屉看到它的时候,我心里都感到非常温暖。
存折设置了密码,母亲告诉我说:“这个钱等你长到18岁的时候就交给你。现在是替你保管的,18岁你就上大学了。”想到父亲每个月都给我储存一笔,我就感到特别幸福,心里很是温暖。
每年过生日的时候,我总会收到一个从广州寄来的大包裹,里面总是有很多好东西:有漂亮的衣服,还有学生用品,我把脸贴在生日礼物上,感受着父爱的温情。
我升初中的那一年,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居然收到父亲给我的自行车。自行车是通过快递公司运来的,快递公司的大集装箱车开到了学校的大门口。正是上课的时候,快递公司的人居然把一辆红色的自行车搬到教室外的走廊里,工作人员讲明了情况,老师立即同意我出了教室,在一张签收单上签了字。
我在教室里继续上课,那辆自行车就安静地停放在教室外的走廊里,通过明亮的玻璃窗,同学们都可以看到那辆长途跋涉几千里的自行车,在同学们羡慕的眼神中,我感到自己简直就要被幸福陶醉了……
平时,父亲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总是打到母亲的手机上,然后我来接电话,我平时偷偷地打过那个电话,可是,总是关机,非常奇怪!看来老爸平时挺忙的。
班里也有几个同学的父母离婚了,可是,他们就没我幸福,都是没人管没人问的。有个叫张眯的女生常在我面前大讲她父亲的坏话,一口一个她妈说的她爸怎么怎么坏,为了向她父亲讨要每月的抚养费,张眯的父母常常吵架。张眯放学后总是在大街上闲逛了很久才回家,她老是抱怨说回到家没意思,就听母亲在电话里与父亲吵架,他感觉到父亲现在一点不爱自己,这活着真没劲透了。不久,张眯就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还与社会上的小青年结识,早恋。初中还没毕业,她就退学了。
后来,我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经常见到张眯,她染着红头发,穿着暴露,居然还学会了抽烟。我上高二那年,她被劳教了……
【二】
读初二的时候,小姨妈给母亲介绍了个男朋友,那阶段,母亲喜欢打扮起来,眉眼里也喜气了很多,有时候还悄悄地哼起了歌曲。
母亲与这个叔叔相处得非常融洽,叔叔对我也很好。那阶段,我们还出去游玩了几次,有次,叔叔问我:“这自行车好漂亮,你妈妈给你买的?”我口无遮拦:“是我爸爸买的,他现在每月都给我往卡上打钱,每个月都给我打电话!”“是你打过去的?”“不是的,是我爸爸打来的,打我妈妈的手机。”不知道为什么,叔叔听了我的话,眼神立刻黯淡了下来,显得非常伤心。
那顿午饭,叔叔不怎么说话,光喝啤酒、吃饭,妈妈问他怎么了,他笑着说没事没事,但是,明眼人可以看出,他不但有事情,并且,事情还比较大呢。不想说,妈妈也就不再勉强,边往嘴里扒着饭边想着心事。那顿饭吃得特别沉闷。
吃完饭,收拾完碗筷后,母亲就与叔叔在厨房里说话,我偷偷地跑过去偷听。
只听到叔叔说:“我希望以后不要与你的前夫有任何联系,孩子的抚养费不用你操心的,我来付。”
母亲说:“虽然我们离婚了,但他毕竟是我女儿的父亲,女儿不能缺乏完整的父爱。我相信如果我们结合了,你也会对女儿很好,可是,这个意义不一样的……”
从此,叔叔再也没有来过我们家,母亲也不提再嫁的事情,我清楚地记得,母亲说过这么:“什么都不能够阻止你的爸爸关爱你!你永远是妈妈的女儿,是爸爸的女儿。”
那天,我趴在妈妈的肩上,流了很多眼泪。心里既幸福又忧伤,幸福的是我有完整的父爱、;忧伤地是我失去了一个好叔叔,一个可以帮助妈妈分担生活重担的叔叔。
【三】
除了父亲、母亲没在一起生活,我觉得自己生活中并没有比别的孩子缺少什么,我的爱一点不比他们少,甚至比他们的还要多。因为在我刚升上高一的时候,父亲已经开始给我攒下读大学的费用了。我想:这一点,不是我们班所有同学的家长都做得到的。
高考前,父亲给我打了电话,说有个很重要的写字楼设计任务,不能够按原计划回来送我进考场了,父亲许诺说考试完后,一定要过来看我。接完父亲的电话,虽然有些失落,但是,并不伤心,毕竟是因为父亲实在工作太忙,我也要理解他啊。
那年高考,我的成绩很不错,考上了大学。我与母亲坐火车去了广州,在那里,见到了父亲。
父亲很是高兴,尽管天气很热,他还是不停地搓着手,我想:父亲一定是高兴过度吧。幸福来得太猛烈,总会让人犯傻的,我在心里偷偷得意地想。
在广州,玩了一天后,父亲匆忙地过来,递给我一万元钱,母亲客气得很是奇怪,一直拒绝收下。后来,父亲把钱给了我,母亲才没说什么,母亲的脸上虽然显得很平静,但是,我能感觉到母亲在压抑着情绪,她好像非常不开心,甚至……甚至是痛苦!
按道理说,我考上大学了,父亲出点钱是很应该的事情啊,母亲为什么那么客气呢?多少年都不客气,为什么这次就客气了呢?母亲为什么说自己能负担了,口气为什么那么冷漠呢?父亲与母亲之间究竟藏着什么秘密呢?
这些疑问一直困扰着我,压在我心里很是沉重。
【四】
我入学后半个月,父亲专门来北京看我,他给我个银行卡:“这是两万元钱,留着做你读书时的伙食费以及零花钱。”然后,父亲居然很奇怪地加了这么一句:“我与你母亲离婚10年来,我欠你母女两个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在校外的一家咖啡屋,从父亲的阐述中,我知道了一个保持了10年的秘密。
原来,父亲再婚后的妻子比他年轻8岁,比较泼辣,父亲一直害怕她,她一直管着父亲的钱,处处防范“油水外流”,工资卡一直牢牢拿在手中。父亲为了维护自己的婚姻安定,一直没有给我花钱,父亲用的那个电话卡,也是母亲买好后汇过去,作为我们父女多年来通话的专线。父亲在后妻面前虽然软弱,可是,他还有一丝良心,一直配合着母亲保守着这秘密,让我在这10年中没有任何阴影地健康成长着,母亲甚至被叔叔误会,从而牺牲了唾手而得的幸福。
父亲给我买的礼物,原来一直是母亲把钱打到父亲的银行卡上,然后父亲再买礼物寄过来。
多年来,母亲就是这样默默地代父亲来爱我,这种被替代的爱实在太沉重,沉重得父亲良心难熬、沉重得让父亲一直很愧疚!在我考上大学后,他终于与现在的妻子摊牌,两人发生了结婚以来最激烈的争吵,甚至互相以离婚相威胁!争吵的最后结果就是父亲可以偿还他亏欠了多年的父爱,以后可以关爱自己的亲生女儿。父亲还算是有良知的男人,他深深知道母亲把我培养成名校的大学生,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作出了多大的牺牲!
那天,我给母亲打了电话,告诉她:“妈妈,以后你不要太累了,你一个人付出两份爱,这份爱实在太沉重了,爸爸什么都告诉我了……”
母亲听了我的话,好半天都在沉默,母女连心,我知道电话那边,母亲也与我一样,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