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很多事情不是冲着你来的美文摘抄
“我真不想称她为朋友——我叫她莎曼塔。我们那时计划好了一起去吃晚饭的,但到最后1分钟她又打电话来说不去了。如果我没记错,那是第7次了。我感到很受伤,如果莎曼塔在乎我和珍惜我们的友谊,她就不会这样反复无常。”
《信念作用:活出梦想的艺术》一书的作者雷·多德说:“我们喜欢认为某人所说的和所做的一切是针对我们的。于是我们很生气。感到有保护自己的必要。”
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位生活教练和励志演讲家迈克·罗宾斯说:“我们认为别人针对我们的事情,100件当中有99件不是真的,如果你知道人们几乎不在心里评价你,你就不会担那份心了。”为了让你减少一点不必要的痛苦,心理专家鲁伊思建议你跟自己订个协定——不要认为一切事情都是冲着你来的。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没有人能使你生气。当我们说我们在一个团体里面做得太差时,有人可能觉得好玩,有人可能在两分钟后就忘了。令我们生气的往往不是案件特别的事情,而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看法,这些看法通常是不需要太往心里记的。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压抑情感或逃避责任,这更多地和控制你的行为和反应、更有智慧地去看你身边的事情有关。科罗拉多州的玛西·莫贝鲁西妮说:“过去,恋人指责我的时候,我都要为保护自己而争辩。现在我改变了那种沟通方式。我不再为莫名的指责而生气,现在谈恋爱比以前顺利多了。我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老是担心别人怎样看我了。”心理学者查尔斯建议伴侣之间每次应该只谈论一个问题,并且多重复对方说的话,以便确定双方都能充分理解和沟通。“在每一次抱怨的背后都有一个要求,比如,妻子指责丈夫不在乎她,因为他回家太晚,可能是因为她想让他从外面打电话回家说一下,让她不担心。”
工作中也应该用坦诚的交际方法。比如。如果你觉得老板在晨会上没有在乎你的话,你可以直接去找老板。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在工作中很多人经常认为事情是针对他们的。没有收到一封邮件回复。或听到一次不好的评价,就在心里生气。其实,就算受到批评,也要记得,人家批评你是对事不对人。不要以为批评你的人就是要把自己吹起来,把你贬下去。心理专家雷伯灵认为。人们经常把过去的失败被到目前来。他把这种现象叫“丧气症”——这些人常会说“我不是个好领导”或者“我永远不会找到工作”。雷伯灵说:“当人们跟你说话的时候,你只要把那些话当成一种信息,不要把它们当成针对你提出的建议。他们注意的只是你说什么或做什么,并不会想你是一个好人或一个坏人。”
认为人家不是冲着你来的,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批评充耳不闻,也不是叫你忽视一切烦扰你的行为,只是叫你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罗宾斯说:“通常我们会假想别人是冲着我们来的,真实情况并不是那样。要退一步,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尽可能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记住,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需要一个过程。“认为事情冲着你来的这种习惯。就像生日蜡烛——而且你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再点燃——但它再发生的频度可以更少,而且可以变得更容易吹灭。”
下次你感到自己受批评、指责、被冒犯或抛弃的时候,你就要尝试一下想:这不是冲着我来的?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有那样的感觉。就像贝鲁西妮所说的:“在地球上有60亿人。对世界的看法就有60亿种。不要以为什么事情都是冲着你来的。过自己的生活。享受当前的快乐,不要拿别人的情绪来折磨自己。”
第二篇:心沉下去生活才满溢出来美文摘抄
西格里夫·萨松的《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中有一句很经典的:“Inmethetigersniffstherose。”
为人熟知的是余光中先生翻译的中文:“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被这两个意象所惊艳,猛虎是强大动荡的象征,而蔷薇花柔弱而细腻。两个极端存在于心,晃动中凸显着宁静和细致,凸显着诗歌的张力。
去年,我在某个古镇旅行时遇见一个姑娘,她二十七八岁,自己开了一家小小的茶馆,业余时间教游客陶艺。
姑娘面目清秀,性格谦和,个子不高,说不上非常漂亮,但是气质不俗。她打扮得素净大方,长裙长衫,清丽温婉,就像她店里摆放着的那些色泽温润的瓷器。
茶馆门口种了两棵石榴树,夏日时分,火红的花开得正艳,她默默地给植物浇澆水,静静地泡泡茶,或者做做瓷器。
她做的陶瓷制品上总会画上一朵小小的石榴花,细线勾勒出来,点缀在净色的瓷器上,很雅致。我说:“真没想到你会喜欢石榴花。”
“为什么呢?”她不解。
“因为颜色太鲜艳,而你气质比较安静。”
她狡黠地笑笑:“我就觉得像火焰一样的花朵很美,我喜欢那些热烈的东西。”
古镇商业气息很浓,开满景区标配商店,人潮涌动,叫卖声砍价声不绝,她常常深居简出,在院子里做陶瓷,悠然自得。
在熙熙攘攘的闹市区,为何有一佳人能在此遗世而独立?
忽然,我想到唐庚《醉眠》里的句子:“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有如此隐于市的姑娘,令人心生佩服。
有些人身上的那些笃定和优雅不知从何而来,忽而见得才发现,原来不是身定,而是心静。所谓内心的沉静,是在喧嚣中稳定的自身,在沉顿中又自有乐趣。
高中时,我曾经在书桌抽屉的木板上贴了一句话:“沉下来,成为你自己。”
在如此浮躁的时代,因为整个社会节奏的加快,时间的流逝和内在的焦虑总是四处潜伏,让人猝不及防。把心静下来,如同静置一杯含有泥沙的水,要让所有杂质都沉淀,水才澄澈如初。
放下那些纠结和多余的执念,从内观察自身,生活就会变得轻盈而透明,快乐也会溢出来。
愿你内心自在安稳,忧愁不扰不侵。
第三篇:坏习惯不是你的敌人美文摘抄
坏习惯的对立面是自控。“自控”的表面意思就是自己控制自己,发誓改变恶习的人也很容易有这样的观念:我必须控制住自己。
实际上,这是对自控力的一个最大误解。当我们说“控制”时,就是将坏习惯当作了自己的对立面或敌人来看待,发誓要击败它。实际上,所谓的击败不过是压抑。它有时会被击败。但日后它还会发起攻击。这就好比弹簧,你压抑它越厉害,它反击的力量就越大。这是很多胖子、酗酒者、网瘾者等人群在改变坏习惯时一而再、再而三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我们来说,每一个坏习惯都有其好处。不仅如此,实际上每一个坏习惯都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都反映着我们自己的深层需要。
许多上网成瘾的孩子,他们之所以整日沉溺网络,要么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缺乏爱,要么是学习压力太大了。
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人做任何事情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些深层需要,每一个负面的、损害性的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如果认真聆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你会发现,生命中每一部分都是你的朋友,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生活。当你理解这一点时,就会带着感激的心去面对你本来仇视的缺点和恶习,开始把它们当做朋友来看待。这时,你不会像面对敌人一样试图去击败它们,而是去接纳它们、了解它们。这其实就是你人格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你的一个“次人格”。当你这样做时,这个次人格中所蕴涵的能量就会被我们接受,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只有当你理解了、接受了,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这个过程被称为“次人格整合法”。
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你必须在周末写出报告,否则会付出代价。你却呆呆地坐在电脑前,脑子里空空如也,一个字也不愿意敲。你一遍遍地刷新网页,同时强烈地谴责自己,发誓再也不做这些无聊事了。但过了一会儿,刚写了几个字,你又开始刷新网页。
那么,换个方式。仔细地聆听一下你内心的声音,你会听见,你心中有一个部分在大喊:你整天做令人烦躁和劳累的工作,太需要休息和娱乐了。现在,你要感谢这个“次人格”对你的关心和帮助,告诉它你一定会去。但此时此地,你必须先把手头的工作完成。这个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分心的想法不再纠缠你了,它相信了你的承诺。
真正能自控的人是内心和谐的人,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每一部分需求都当做朋友来看待,这样每一部分都不会捣乱。这样的人不是试图控制或压制一些缺点,而总能从它们当中找到正面的信息。
如果不这样做,而是一个人整天强迫自己完成这个义务,完成那个责任,那么,他就会发展出很多个与自己的主人格相敌对的次人格。从意识上看,这个人似乎很负责、很正常,但从潜意识上看,这个人的内心会有很多冲突。碰到这种人,心理咨询师就会尝试用“次人格整合法”对他进行治疗。这个方法的宗旨就是:我们生命中的每一部分对我们都是有帮助的,我们必须把它们当做朋友来接纳。
但多数人对自己的胆怯、苦恼、恐惧、愤怒等情绪采取无视或排斥的态度。比方说,有一天早上醒来,你不想上班。有人可能教过你,要忘掉这种不好的感觉,对自己大喊几声“我很好”“我很棒”“我一定行”等口号,用这种积极暗示压下内心那个无助而孤独的自己。这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最终会造成次人格与主人格的分裂。
次人格并没有消失,而是被压了下去,但说不定哪一天,它会来一个大爆发。
第四篇:把这40句话看懂了 你会想通很多事情
·
1。我们太年轻 以致都不知道以后的时光竟然还有那么长 长得足够让我忘记你 足够让我重新喜欢一个人 就像当初喜欢你一样
2。一个人如果想做他喜欢的事情 就一定要做很多他不喜欢的事情 很多很多
3。我一点也不孤单 因为我的世界只有我一个人已经足夠热闹了
4。寂寞的人有两种
一种是什么话都听的明白
一种是什么话都听不明白
5。从前总以为收信很快乐 因为那表明远方有朋友 现在才知道 收信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那意味着朋友在远方
6。时间仍在 是我们飞逝
7。只要你要 只要我有
8。那些说给树听的话 嵌在树的年轮里 随流年一点点长成参天的回忆
9。记忆像是倒在掌心的水 无论你摊开还是握紧 总会从指缝中一点一滴流淌干净
10。看不见雪的冬天 我们把它当春天好不好?
11。一路上有人太早看透生命的线条 命运的玄妙 有人太晚觉悟 冥冥之中 该来则来 无处可逃该走则走 无法挽留
12。我终不能改变那个开始 何不忘了那个结局
13。再美好也经不住遗忘 再悲伤也抵不过时间
14。成长的日子 撕了皮连着肉
15。迷宫般的城市 总有莫名的寂寞 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错过什么 各种关于追寻的巧合和错过 编织着城市丛林里的忧郁和软弱
16。也许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静一点 哪怕一个人生活 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 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 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 见证一场又一场离别 于是终于可以坦然的说 我终于不那么执着
17。所有的把握只是在加速一种失去
18。人犯错误 大半是该用真情时太过动脑筋 而在该用脑筋时又太感情用事
19。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眼泪
20。来不及疼痛 来不及流泪
21。路是大地一道难愈的伤痕 因此人生每一步都是隐隐的痛
22。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像织毛衣 建立的时候一针一线 小心而漫长 拆除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拉
23。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24。为寻找而寻找只会在寻找中迷失
25。传说人在最初是一个完整的圆 因为触怒了神 被分成两半 于是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寻找丢失了的另一半 可是既然都是半圆 那长的该有多相像呢 所以你很容易就找错了呢 所以也不要对以前的人报以伤感与抱歉 大家只不过没有相遇到对的人 虽然曾经很相信对方是自己要找的人
26.too quick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27。血液和骨骼 神经和皮肤 厚厚的棉衣里厚厚的绒衫 明明是有着非常重量的两个人 怎么还是被季风一吹就散了
29。每个人都为自己而活 我们也许该毫无怨言
30。无尽的空间 以一种空虚填补另一种空虚
31。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兴风作浪
32。我想知道 为什么一瞬间我们就在风里长大了 那些花开 那些日落 那些单纯清澈的时光 那些明亮的青春 以及年少的忧伤 究竟是怎样穿过我的身体 流淌的如此干净
33。人就活这一次 理应活的飞扬跋扈
34。天空 天很空 空得不想再容纳一颗灰尘
35。想起一段旅行 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想起一个人 改变一段旅程、36。虹是看上去很近的那种远
37。因为不去想起 所以从未忘记
38。上帝撤下亚当的肋骨 便是女人 他这样说 她是你的肉中骨 骨中肉 你要好好珍惜
39。生活就是让弱者感觉无奈 让强者感觉无聊的游戏
40。要么爱我 要么永远不
41。什么是黑暗 什么是光明 即便把自己从混沌的黑暗中解脱出来了 但等待我们的仍然是一片空白 就像高考 就像混乱的爱情
1、永远不要向任何人解释你自己。因为喜欢你的人不需要,而不喜欢你的人不会相信。
2、别让某人成为你生命中的优先,当你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选择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在彼此达到平衡时,运作的最恰当。
3、每天早上醒来时,我们可以有两个简单的选择,回头去睡,继续做梦,或者起身去追逐梦想,选择权在你手上。
4、我们总让在乎我们的人为我们哭泣,并总为那些永远不会在乎我们的人哭泣,且我们在意那些永远不会为我们哭泣的人,这是存在于生命的真实,奇怪却真实,一旦你了解了,改变不会太迟。
5、别在喜悦时许下承诺,别在忧伤时做出回答,别在愤怒时做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做出睿智的行为。
6、时间就像流水。你永远无法触摸同样的流水两次,因为已经流逝的流水不会再来,享受生命的每个当下!
7、当你持续的说你非常忙碌,就永远不会得到空间,当你持续的说你没有时间,就永远不会得到时间,当你持续的说这件事明天再做,你的明天就永远不会来。
第五篇:孩子不是你的人生补丁美文摘抄
因为一个曼哈顿球,我和老公小崔生气了。
那天下午,朋友给我传来一段她家宝宝玩曼哈顿球的视频,建议我也买一个,可用来辅助宝宝练习抓握。我第一次听说这种玩具,当即按惯例给小崔留言,让他午休时在某网站买一个,这样女儿小豌豆隔日就能玩到了。
结果,半天过后,小崔回复:不买。
我问原因,他说:“百度了下,很多宝妈不建议买,没有太大意义。再说,咱家玩具太多了,有的小豌豆连看都不看,都没地方放了!”
我上网查了下,确实有不少宝妈把它列入鸡肋行列,但还是有部分宝妈认为它很有必要,于是,我简单地认为小崔拒绝下单就是为了省那百八十块钱。
我气哼哼地没理他,一边哄小豌豆入睡,一边手忙脚乱地网购,顺便还买了备受广大宝妈欢迎的小鹿牙胶、香蕉牙胶等。付款完毕,我看着躺在小床上睡得香甜的小豌豆,内心柔软无比,默默说:“宝贝,妈妈会给你我所能给的一切!”
第二天,我给小豌豆置办的各式玩具悉数送到。小崔一边腾地方一边嘟囔:“不是一个曼哈顿球吗,怎么又买了这么多?”
“反正都要买的,不如一次性买齐。”说完,我抓起曼哈顿球送给小豌豆面前,结果一切真如小崔预料,她看都不看一眼。我抓住她的小手,想让她摸一摸、碰一碰,她马上露出特别不情愿的表情,小嘴巴一咧,竟然哭了。
“我就说吧,她未必会喜欢,你偏不听。”小崔埋怨道。
我自知理虧,默默把曼哈顿球装起来,想塞进小豌豆的整理箱里,这才发现,我们这个小家,已经快被她的专属物品占满了。
蓝色的箱子里,装的是小豌豆的各种玩具,旁边还有几个盒子因为体积太大没有被收纳其中;粉色的箱子里,装的是小豌豆的衣物,目测至少有五件衣服连包装都没拆;白色的箱子里,装的是小豌豆的各种用品,大小玻璃奶瓶、硅胶奶瓶,红外线体温计、水银体温计,黑白彩色卡、早教书、早教机等。这些物件,多是我闲时边读宝妈经验分享边在网上购来的,很多东西我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用处,但觉得别人家宝宝有了,我的小豌豆就一定要有。
为此,小崔和我沟通过,他觉得“爱娃成痴”没错,但处处与人攀比不可取。我的回答是:“别人家宝宝有的,我的宝宝为什么没有?我们又不是买不起!”小崔无言以对,只是一声沉沉的叹息。
我读得懂他那声叹息背后的情绪,有无奈也有心疼。但我心里很清楚,这种无限给予,除了基于对孩子的爱,还有另一层原因,是我想通过她解开自己的心结,通过她穿越时光来圆满我的童年。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妈妈仍在过年的时候给我和姐姐买新衣服穿。过年成为我和姐姐最快乐的时刻。可是七岁那年,我们第一次没能在过年的时候穿新衣服。初一早上,妈妈看着我们的时候,眼里噙着眼泪。邻居家的小朋友找我们玩,他们走后,妈妈轻轻揉着我的脸,内疚地问:“今年没有新衣服穿,是不是不高兴了?”
这些年来,每每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回味的更多的是自己失落的感受。直到做了妈妈,我才能体会到妈妈当时的感受。
那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一想到将来的某一天,小豌豆用充满渴望的眼神看着别人都有而她却没有的东西,独自面对想而不得的残酷现实时,做妈妈的我就觉得心要碎了。为此,我常常对旁人说,我要把小时候没玩过的玩具、没吃过的好东西、没穿过的好衣服,全都买给小豌豆,不让她有一个黯淡的充满遗憾的童年。
小崔看着我说:“看你为了小豌豆不停地买买买,我很担忧。”
我从电脑屏幕前抬起头,朝他展示钱包里的银行卡。
他说:“不是钱的事儿。我能很肯定地告诉你,小豌豆不一定喜欢过你曾经憧憬的生活,但你极有可能成为你讨厌的那种家长。”
哪种家长?我愣了。
比如我的表姐,她小时候想成为一个钢琴家,但因为当时家里的条件支撑不起这个梦想,所以她一直遗憾至今。后来她有了女儿,恨不得天天把女儿绑到钢琴凳上;再如小崔的阿姨,没上过大学是她的心结,后来她有了儿子,每天逼儿子考名牌大学,结果孩子不堪压力,临考前竟然突然躲起来;又如我身边的一些朋友、同事,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回到他们当年停下的地方,用自己的人生帮他们把剩下的路走完。
如今看来,我与那些家长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对孩子的牵制、左右,哪一个不是从婴儿时期开始?表面上看,我们是爱孩子的;实际上,我们爱的只是自己。爱自己超过爱孩子的家长,才会让孩子去圆自己的梦、解自己的心结,活成自己的人生副本。
是的,一个什么都不缺、别人有我也要有的童年,其实只是我想要的。我的孩子,终究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她不是我的人生补丁,不必承载我想要她承载的一切。这一刻,我终于醒悟过来,幸好一切来得及,把选择的自由真正还给孩子,也许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