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遇见黑塞是临近午夜的台北杂文随笔
遇见黑塞是在临近午夜的台北。去台北没什么特别的计划,一直听说台大附近很多独立书店和小酒馆,想着一定要找时间去逛逛。在台北的头几天行动力为负,每每一睁眼发现又到夕阳时分,出门吃顿饭的工夫,一天就结束在台北迷离的夜色中。直到离开的倒数第二天,吃罢晚饭,想着再不去就没机会了,才叫车奔向罗斯福路三段。
开车的爷爷不知道我具体要去哪,我自己也不知道。所幸车就停在一间小书店旁边,书店的名字已经忘了,只记得小小的书店有大大的明亮的落地玻璃,满书架的书脊在夏末的夜里泛着暖黄色的光。推门进去的时候,店员似乎微微惊讶,但还是友好地将我们迎进门。
远流出版社出版的《流浪者之歌》摆在最醒目的地方。久闻黑塞大名,他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曾深深击中我,是我读过述说陀氏最切中的文字(1),不过此前我并未真正读过黑塞的小说。
邂逅一本书也需要契机。近几年来才渐渐懂得德语世界的美妙,譬如茨威格的潇洒,托马斯曼的学究气,卡夫卡戏谑之下的颓废。远流的这版《流浪者之歌》收录了茨威格对黑塞这部小说的评价以及黑塞写与茨威格的短信,翻看时发觉自己喜欢的作家之间存在种种联系,不禁莞尔,这书是铁定要买的了。结帐时,看店的小哥笑说刚刚本来准备关店,还好让我们进来了,黑塞可是他的精神导师,笑容里洋溢着爱书人的热情。
读《流浪者之歌》是愉悦的。黑塞作为浪漫主义诗人成名,因为家庭的缘故,从小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后来又对东方文化情有独钟。《流浪者之歌》始于一个婆罗门男子悉达多(2)的修行,伴随他探索自我的生命历程,又糅进佛教和包括道家在内的东方哲学为背景,作为东方人读来很有亲近感。远流的译本完好展现了黑塞作品中如行板的韵律,译者柯晏邾在头两章的某些段落一度试用骈文,与文中浓郁的东方情调相得益彰。
但这本书读来并不轻松。倒不是说黑塞的书写晦涩难懂,相反,他写悉达多修行的历程仿佛一气呵成,读来酣畅淋漓。不轻松的意味,是指黑塞在东方故事的外壳下,包裹着西方特质的宗教观和世界观。悉达多剖析自我的根源,实则极为近似《一句顶一万句》里牧师老詹向世人提出的问题——你是谁,打哪儿来,要往哪儿去。
我不敢说自己真正看懂了《流浪者之歌》,只知道黑塞曾经皈依佛法,在写作这本书时又对道家兴味颇浓。因此,悉达多最终得道,可以解读为入了佛门的无我之境,又或许是应了道家的道法自然。但正如黑塞试图在悉达多与佛陀的会面中想传达出的讯息一样,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求道的书。描绘得道之境的美,是为了告诉世人这美只有在靠自己剖析、认清和抛弃自我后才能寻得,而每个人剖析自我的历程毕竟是不同的。
后来读了黑塞的几本其他小说,越读越发现他其实一生都执着于自我剖析的主题,也越来越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尊他为精神导师。这些书里,有我打心底喜爱和认同的,也有尚且不那么合自己口味,需要假以时日慢慢消化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个真诚地活过一生的作家,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读懂他留下的种种思索。有时我后悔没有更早遇见黑塞,也庆幸终于在那一年遇上他。
第二篇:他乡午夜杂文随笔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灵魂和身体,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当一种生活状态维持得太久,就会萌发一种想收拾行囊外出走走的冲动。与其说是放松心灵,还不如说是从一个熟悉的城市奔赴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让紧张与忙碌的景点奔波,填充自己渐渐焦灼或是干涸的心灵,拍一系列的风景照表示自己来过。也许,这就是中国大多数人的旅行吧。
我也不可例外地遵从俗套,带上一大箱的衣服和生活用品,不待天亮就起床。背负着满眼的惺忪与倦怠,赶赴与旅行团约定的征程。
有人说,所谓的青春必须有一场说来就来的艳遇,还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前者应该是可遇不可求,所以,一直对后者存有一种比较固执的向往。我向往的旅行,不用提前定好归期,只需背上简单的行囊,当然,还得有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游伴。一路上最好是走走停停,不需要太繁华的城市,也不用刻意地找寻乡间归隐。一切经过的风景随缘就好。
也许,一路上能感动你并且让你热泪盈眶的,只是一股不经意的风,一朵舒展的云,或者是那烟波浩渺的流水,还有那钟灵毓秀的山林。一直以来,我内心都远不如外表坚强,它感性,还略微有点不合时宜的倔强。这些能叩动我心弦的风景,不一定美得多么极致与风情,却有如一首经典的轻音乐,在心中可以不断地回响,引人共鸣。
比起大自然的神奇,个人是多么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啊!乘坐一排竹筏漂流在漓江,突然之间,我竟然开始沉默。有时候的沉默,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思绪太多,感慨太多,不可说,也无从说。
今天,夕阳下漓江的水绝对算不上清澈,当然也算不上温柔,不再如一婉丽秀雅的少女。因为前几天洪灾刚过,浑浊的水面现已随处可见飘来的树枝,还有略显湍急的水流,似乎都是洪灾肆虐过后一种无言的呜咽与抗诉。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也许,泛舟篱江项目开发者的本意应该是这样。确实,桂林山水甲天下,此情此景,应该是一种心旷神怡的悠然,不复多得的美哉乐哉吧。然而,在这静谧的山水中,却突然有一种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感悟。
生命就像这浩浩的江水,没有归途。我们一直耗着生命的热情,珍爱着身边的每个人,爱着自己的父母,爱着自己的孩子,爱着自己的亲人与朋友,爱着自己所爱的人。为了这些爱,我们努力奋斗,欢笑哭泣,柔弱的心起起伏伏只为守护,就算行万里路也永远走不出情感的牵绊。生命有多长,爱也就有多长!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爱过的人终有一天会相继离我们而去。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孑然地告别这个世界,就如我们孤零零的到来。
如若这一天到来,我愿还有这样一艘竹筏,竹筏两边可以覆满鲜花,或者,就熏衣草吧,代表对爱的等待与呵护。就这样任它泛舟而下,让夕阳与晚霞笼罩,这种平静,也许也是一种悠然吧。
只是,在遥远的岸边,是否也有你不舍的目光随舟而下呢?
“回首向来萧瑟去,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第三篇:寂寞的午夜杂文随笔
寂寞的午夜
一张沧桑的脸
一杯忘记一切的酒
和一支女人烟
寂寞的午夜
一曲销魂的离别
一双看透世事的眼
和一双高跟鞋
你为何笑的孤独
你为何哭的无助
难道这世上的沉浮
你早已领悟
你为何爱的麻木
你为何恨的冷酷
难道这人间的鬼路
你走过无数
你舒展丰满诱人的身躯
戴上无情戏子的面具
你尽情投入男人怀抱
却将心锁在地狱
你用妩媚作为武器
妄图迷惑男人的记忆
你用身体作为交换
写下每天的日记
你是否也会讨厌
这样没有了灵魂的你
你是也会难过
看着你的我的逃避
你大口的喝下一杯烈酒
将酒杯砸向我的回忆
第四篇:台北的樱花的杂文随笔
从台北市坐捷运到淡水,再转公交到三芝,便是一个欣赏樱花的好去处。
趁没有繁杂的课程,天气又十分诱人,便约了个朋友一起往三芝走走。坐公交到三芝站,再步行半小时左右,便到了三芝游客中心。这里建设得很齐整,花草树木井然有序,像是一处西式的私人花园。周围随意转转,偶然间碰到几棵粉红的樱花树。初一看,还误以为是桃花。二者所喜环境相似,开花时间相近,外观也很像,便容易认错。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桃花是直接生长与枝上,而樱花则有花托,且花瓣尖端有花缺。这里的樱花不多,没有漫山遍野的放肆开放,只是间或抬头,突然一片粉红映入眼中,像正处于青春期的少女,穿了件新买的衣裳,隐藏不住喜悦,露出满脸的笑意。
图片来自简书
我走在花草中,沐浴着这难得的美好阳光,贪婪地吮吸着自然界最新鲜的气息。四周的绿色、粉色、白色相互掩映,构成一幅自然的画卷,好像在向千篇一律的传统设计发出挑战;我闭上双眼,任微风从耳边溜过,感受着大自然的挑逗。身边偶尔传来几声游人路过的声响,除此之外,一切都像睡着了一般,没有了动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此情此景,虽与张岱所处完全相反,但是这种感受,一定有几分相似。
朋友叫醒了我,说往前走走。
我们随着几个游客的步伐悠闲地走着,不久,看到一座很雅致的房子,房子后面也种了几排樱花树,树旁又种了很多瓜果蔬菜。房子前面搭了个棚子,里面坐着三个人,一位女士,两位男士,应该是一家人正在用午餐。我们想进去看看樱花,便走近寻求主人的许可。他们很有礼貌的答应了,请我们随意,只是请我们不要自己采摘那些果蔬。
欣赏了一会,感觉与前下的情景也相似,便转身往回走。到了棚子,那位阿姨邀请我们坐下休息,另外的两位男士用完餐便离开了。细看,发现阿姨五六十岁的年纪,短发,戴着眼镜,让人觉得很文雅。
“您是本地人吗,一直都在家中务农吗?”我向阿姨问道。
“没有啦,我是退休后才来这里的,以前一直都在城里做服装生意。”阿姨带着台湾语音亲切地说到。看到我们略显惊讶,阿姨补充到:“人老了就相找个安静的地方生活,这里环境很好,我来之前,我先生已经在这生活7个年头了。”
“那这些瓜果蔬菜都是您跟您先生种的吗,我们刚刚看到有很多不同的品种,十分丰富?”朋友问到。
“都是自己种的,这边的气候很好,适合果蔬生长,平日里又没其它的事情,便以种些瓜果蔬菜为乐了”。阿姨笑着说道。
“这边好像游客很多,他们会偶尔来您这边带些新鲜的果蔬回去吗?”朋友问到。
“会的,很多人买,一般都会带一个星期的量回去,所以会选择不同的果蔬。一般是看我这边有什么,他们就买什么,不会去提这里没有的。”阿姨颇为自豪地说到。
“那您从生活了那么久的城市来到这偏僻的地方,您会习惯吗,是什么促使让您愿意放弃城里便捷的生活来到这里呢,仅仅是像您前面所说的,喜欢农村这种安静的生活方式吗?”我好奇地问到。
“你有仔细看那边的樱花吗?”阿姨反问道。
“嗯,看了。”我有些不解地回答。
“那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阿姨继续问到。
“不同的地方?嗯...”除了说很好看之外,我好像回答不上来。
“你不觉得它们排列的都很和谐吗,差不多的间距,每棵都有属于自己的空间,不用像旁边的花草去争夺阳光雨露,也不必拼命生长只为抢占一丝一毫的生存空间。尽管它们的花期很短,不如野草般顽强,可耐秋霜,可忍寒冬,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凭借近一年的力量积攒,在每年固定的时节绽放自己的美丽,不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吗?”阿姨缓缓地说了这么长的话。
我似懂非懂,仿佛眼前的阿姨是位看破了人生真谛的哲学家。
“那您平时除了耕作,还会做些什么吗,会觉得无聊吗?”朋友问到。
“无聊?不会啊。我喜欢做些甜点,所以闲的时候就自己尝试着开发些不同品种的甜品,这是我以前年轻时候想做却没时间做的,现在可以实现了,感觉很满足。你看,你身后的那些樱花便是很好的甜品食材,它有止咳、润肺的功效,加上淡淡的香味,是很好的食材。我还给自己做的甜品起了很多名字,像‘王子的礼物’‘公主的礼服’‘上帝的亲吻’,我先生每次都会笑话我童心未泯,但笑完之后就一口把手上的甜品解决了。”说到这,阿姨不由得笑了。
眼前的阿姨似乎变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我不由得陷入阿姨描述场景的想象中,两个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的人,依旧开着岁月禁止的玩笑,蔑视着时间流逝的荒唐。我想,那个场景一定很美!
所谓幸福,好像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
阿姨又继续说道:“我的孩子也在城里工作,孙子也五六岁了。每年他们都会一起回来几次,小孩子就在这田里玩耍,我会给他们讲花草的故事,讲樱花的秘密,讲四季变化的神奇,这里的花草树木都化身成了自然界的精灵,这座房子也成了他们故事中的城堡。所以,你看,我在这里过得很好。所谓生活,在意的不是到底住哪,而是在哪里能让你觉得安心,觉得舒适,觉得有归属感。我没有那么伟大的雄心,没有征服世界的需要,我所选择的只是一种简单的生活,仅此而已。”
我沉浸在阿姨的话里,思考着它的意义。这些话很朴实,我也曾听过,但是从她口中说出,似有一层魔力,你无法抗拒,随着她的话,思绪飘到了一个一个的场景中。
因时间关系,我们不舍地起身向阿姨告辞。走到门外,转身回头看,阿姨已经背了背篓跟一把小锄头,往田里走去。我想,等她回来时,背篓里除了瓜果蔬菜,一定还有一份幸福。
朋友拍了拍我的肩膀,笑我被阿姨迷住了。是啊,好像是被迷住了!
转过身,天空依旧安详美丽。
“走,我们往前看看。”我提议道......
第五篇:遇见玉兰杂文随笔
当是前世约好的因缘
让我在这个春天,遇见你
在你最美的时刻,一睹你的风采
有人说,你如银、似玉又像雪
不,你如此柔美,怎能如银
不,你从不高冷,怎会似玉
不,你饱含幽香,怎会像雪
置身你的怀抱,如梦似幻
白色如云,粉色如仙
是的此花只应天上有
人间哪得几回见
路过你
舍不得眨眼,抬不起步子
无助得拿着相机,尽力想留住你的样子
抵不住怒放的震撼,刚想分享照片
却收到远方的问候
“此花名为玉兰花,为伊绽放满枝丫。
春风送来相思意,遥知赏花少一人。”
回复
“玉兰裙下直无语言,此处看花更无花。”
附以淡淡一笑
遇见此花,倍感足矣;真为赏花,一人足矣!
这个春天,邂逅玉兰花,爱上玉兰花,幸运!